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 19:22
释老毛:
中国创业板能够成为纳斯达克吗?
创业板的股民最爱说的是精选个股,高成长化解高估值,因为美国纳斯达克他们家就是这么玩的。
我要说,精选个股是创业板最后一块遮羞布。我有个比喻:在珠穆朗玛峰上挖个坑,说我这是块价值洼地。这不是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吗?
所谓的高成长能化解高估值的泡沫吗?让历史告诉未来吧。
美国70年代市场追捧的漂亮50(Nifty Fifty),是不是高成长?是不是转型升级?是不是市场精选出来的?结果大家都认为漂亮50不败,热捧之后照样跌了个70%—80%才企稳。
好莱坞娱乐龙头$迪士尼(DIS)$ 比咱家的$华谊兄弟(SZ300027)$ 牛逼多了吧,全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都爱米老鼠。1972年市场高位时迪斯尼的市盈率为76倍,而8年后那个同样的公司,1980年却仅有11倍市盈率!看来娱乐龙头也一样,市场先生情绪不高兴时,照样把你的估值从天堂打到地狱,07年的金融股、12年的白酒股,不都是从30倍以上的市梦率回归到10倍市盈率以下了吗?只要是做梦,总有醒的一天。往事历历在目,我就奇怪了,股民们怎么就总是记吃不记打呢?
不过,炒创业板的人最爱比较的不是漂亮50的悲剧,而是纳斯达克的神话,说纳斯达克100指数从从1985年到现在涨了30倍,创业板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
我要告诉你,纳斯达克也逃不出高估值必然回归的铁律。不看起算点的估值而进行区间比较,就是耍流氓。随便切个时间区间计算,想要什么结论就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看:
2000年时道琼斯11000点,现在是16000点;
2000年时纳斯达克是5000点,现在是3400点。
什么叫均值回归?这就叫均值回归,这14年来纳斯达克跑赢了道琼斯吗?为什么?你比较一下2000年时道琼斯和纳斯达克的估值就不难得出结论。道琼斯的主要成分股金融股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打击之后照样能秒杀纳斯达克,就是因为2000年时的估值低。换言之,再高成长的新兴产业也hold不住高估值的压力,击鼓传花到最后一棒,等着你的就是无底的暴跌,纳斯达克这种大牛股温床也不例外!
现在的创业板比2000年的纳斯达克成长性好吗?估值泡沫小吗?其实,只要拿创业板和纳斯达克比,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1.进出机制不同
纳斯达克注册制,上市退市一律市场决定,1985年至2008年共计11820家公司上市,12965家公司退市,不断的吐故纳新,股票大规模换血,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永远保持最牛逼企业的动态调整,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请问创业板两年上了333家,退市了几家?
2.股票构成不同
纳斯达克吸收吸收全世界而不是全美国最优秀的高科技公司上市,是全球创业精英的整合荟萃,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中国真正的互联网龙头BAT奇歪上到创业板吗?网游龙头盛大、畅游、巨人、完美在哪里?
3.时代机遇不同
纳斯达克赶上了80年的PC革命、90年代的internet革命,两次革命深刻的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而纳斯达克是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所以才应运而生苹谷微一批大牛股。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中国创业板领导了中国的什么革命?山寨革命?
4.行业空间不同
纳斯达克诞生的大牛股,开辟了全新的行业和市场,继而推广到全世界,行业空间是全世界的市场,成长空间几乎没有天花板,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中国创业板的市场空间只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一小块儿,还面临着海外上市的巨头的蚕食鲸吞。
看懂了吗?中国的创业板和美国的纳斯达克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因为纳斯达克不是美国的,而是全世界的,全世界独一份,不可复制。所以,除了美国其他国家没有一个市场复制纳斯达克成功的,香港创业板、台湾创业板、日本创业板都搞过,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只是留下一地鸡毛。中国的纳斯达克只是一个自我催眠、自我YY的中国梦!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诞生了无数大牛股的美国纳斯达克,照样也克服不了高估值的压力,在2000年市场情绪高涨时勇敢买入的,14年来给投资者留下的不过是一个腰斩而已。不要说有人押对牛股赚钱了,还有人押错股票退市了呢,从指数看,投资者平均回报就是14年来一腰斩,大幅跑输道琼斯,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纳斯达克,本质上是创业者的乐园,是投资者的噩梦……。
搞明白纳斯达克的真相,你就明白了投资事业的残酷,更何况,中国创业板根本成不了纳斯达克。
悟者自悟,迷者自迷,多说无益,我们苦口婆心,慈悲为怀,只是佛渡有缘人,赌徒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赌徒,他们只会玩得更上瘾……。劫数难逃,如果制度配套到位,股价一步跌到位,一年跌个70%-80%,这叫斩首,散户能早死早超生,实际是最痛快最有利的结局;最怕是凌迟,千刀万剐,不停地暴跌—反弹—出货——暴跌—反弹—出货,反复折磨投机者,引诱更多的资金入套,最后亏的钱更多,玩得股民更痛苦。创业板这架势,没有一批赌民倾家荡产舍命陪葬看来事儿完不了。
而这个结局,其实在你买入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 19:26
dq951163:
1.。。。(创业板的股民最爱说的是精选个股,高成长化解高估值,因为美国纳斯达克他们家就是这么玩的。)
答:是这样的啊,难道美股纳斯达克还不够成熟,还没你老 成熟???
-------------------------------------------------------------------------------------------------
2.。。。(有人要说,精选个股是创业板最后一块遮羞布。我有个比喻:在珠穆朗玛峰上挖个坑,说我这是块价值洼地。这不是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吗?
所谓的高成长能化解高估值的泡沫吗?让历史告诉未来吧。)
答: 优酷300亿市值,亏很多年了,那按楼ZHU说法,岂不是在月球挖坑呢!还有你GF投资的香港比亚迪,今年公司才赚了点钱,但静态也是100多倍P/E ,去年还几百倍的估值,巴菲特不是也持有了吗??? --------如果这点有疑问,请去掉那位老者的头像。
------------------- --------------------------------------------------------------------------
3。。。(美国70年代市场追捧的漂亮50(Nifty Fifty),是不是高成长?是不是转型升级?是不是市场精选出来的?结果大家都认为漂亮50不败,热捧之后照样跌了个70%—80%才企稳。)
答:清朝富可敌国的八旗贵族,民国四大家族,还有中共建国早期的钢铁纺织化纤服装企业健在的还有多少? --------- 美国多少年了,中间发生了多少时事,变故,以及产业和技术革命,你不用考虑在内吗?难道我们每个人不是算有生之年的合理投资吗??你把时间拉的足够长,估计现有全球上市公司最多剩下10%还会存活。
你这么说这么长的事情,和你说的笑话不是一样的吗?人家还未成长,你就说人家最后肯定会死,对!你肯定是对的,百年企业世界上都屈指可数,你说上百年后大部分企业会死,和你举的例子,说人家小孩最后100岁肯定要死,有什么本质区别??还裂开大嘴,哈哈哈笑的,真是搞笑!!
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宝丽来、雅芳等等这些P/E达到40倍,60倍,甚至更高的时候,市值也到了顶峰,是不错,后来跌幅都不小,但这些公司为美国经济就没有做出贡献了吗?投资者就没有赚过钱了吗??相应的行业里面就没有更高科技,更新技术来接棒的了吗??发生变革和淘汰,投资者感觉不出来,拿股死到最后吗???美股投资者就一定都看不出时代潮流,选择新的企业去持有了吗???后来就没有更加漂亮的微软,INTEL,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这里创新革命企业,让投资者继续滚雪球了吗????
如同我国早几年随同重资产投资做过巨大贡献的,大地产大银行大保险中石油中石化,不也有过5朵金花辉煌的时候吗?那时候赚钱的人都是错误的吗?
更别提曾经牛股集中营的白酒这个负面例子了,你们不也是和但斌一样,喊出终身不卖吗?你们不是认为特殊国情,东方不败吗?热捧程度低于现在的成长股了吗??
-----------------------------------------------------------------------------------------------------
4.。。。好莱坞娱乐龙头$迪士尼(DIS)$ 比咱家的$华谊兄弟(SZ300027)$ 牛逼多了吧,全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都爱米老鼠。1972年市场高位时迪斯尼的市盈率为76倍,而8年后那个同样的公司,1980年却仅有11倍市盈率!看来娱乐龙头也一样,市场先生情绪不高兴时,照样把你的估值从天堂打到地狱,07年的金融股、12年的白酒股,不都是从30倍以上的市梦率回归到10倍市盈率以下了吗?只要是做梦,总有醒的一天。往事历历在目,我就奇怪了,股民们怎么就总是记吃不记打呢?))
答:楼ZHU举的几个例子,都是高市盈率跌到后来的低市盈率,那是你们白酒,金融的处境,不是成长股的处境,成长股如果哪天10倍,20倍,每股收益就不是几毛钱几分钱的状态了,和你的银行一样,好几块了,那是成长到头的征兆,因为它达到了成长的目标了,进入蓝筹行列了,绩优股行列了,分红利吃利息的行列了。。。。那时候资金早就投资别的亏损,微利,但是新技术,孵化期的新蓝海了。
你举的华谊也正是这样啊!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类支出相对提高,现在一年几十亿票房和单片几亿的收入,都是常态化了。(相关可以去调阅资料)
十年前无法想象单片能卖几亿,十亿亿,现在不也是发生了吗?那站在十年前,你没有想象到现在,而你站在现在,就一定敢再想象十年后了吗??
以上的投资逻辑如果楼ZHU明白,就没有两个帖子的出现了。。。
-------------------------------------------------------------------------------------------------
5.。。。。(不过,炒创业板的人最爱比较的不是漂亮50的悲剧,而是纳斯达克的神话,说纳斯达克100指数从从1985年到现在涨了30倍,创业板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
我要告诉你,纳斯达克也逃不出高估值必然回归的铁律。不看起算点的估值而进行区间比较,就是耍流氓。随便切个时间区间计算,想要什么结论就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看: 2000年时道琼斯11000点,现在是16000点; 2000年时纳斯达克是5000点,现在是3400点。什么叫均值回归?这就叫均值回归,这14年来纳斯达克跑赢了道琼斯吗?为什么?你比较一下2000年时道琼斯和纳斯达克的估值就不难得出结论。道琼斯的主要成分股金融股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打击之后照样能秒杀纳斯达克,就是因为2000年时的估值低。换言之,再高成长的新兴产业也hold不住高估值的压力,击鼓传花到最后一棒,等着你的就是无底的暴跌,纳斯达克这种大牛股温床也不例外!)
答:你判断中国出不了纳斯达克,那基本上我就可以理解为你认为中国没有创新和改革成功的可能,这是未来时态,你敢下定论,我不敢下定论,OK?
对于短期NASDAQ估值高低,是否见顶,如果楼ZHU有这么高的水平,大摩高盛都要赶紧请你去了。。。。
两板的长期涨幅和阶段涨幅,这里有两种意见,有说A比B涨幅多的,有说B比A涨幅多的,具体就不争了,只能说肯定是差不了太多,因为如果差距明显,就不会有争论了。反正纳斯达克成立的时间,还有K线图都有,可以好好研究。
但我最后问一句,这有意思吗?比如香港你买了腾讯,持有十年,你需要去关心哪个板,哪个指数涨的多,涨的少吗?恐怕腾讯到底是在主板,还是创业板上市,都不重要,哪个板就改变这家公司的质地和前景了吗??
-------------------------------------------------------------------------------------------
6.。。。(现在的创业板比2000年的纳斯达克成长性好吗?估值泡沫小吗?其实,只要拿创业板和纳斯达克比,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1.进出机制不同纳斯达克注册制,上市退市一律市场决定,1985年至2008年共计11820家公司上市,12965家公司退市,不断的吐故纳新,股票大规模换血,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永远保持最牛逼企业的动态调整,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请问创业板两年上了333家,退市了几家?
2.股票构成不同纳斯达克吸收吸收全世界而不是全美国最优秀的高科技公司上市,是全球创业精英的整合荟萃,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中国真正的互联网龙头BAT奇歪上到创业板吗?网游龙头盛大、畅游、巨人、完美在哪里?
3.时代机遇不同纳斯达克赶上了80年的PC革命、90年代的internet革命,两次革命深刻的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而纳斯达克是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所以才应运而生苹谷微一批大牛股。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中国创业板领导了中国的什么革命?山寨革命?
4.行业空间不同纳斯达克诞生的大牛股,开辟了全新的行业和市场,继而推广到全世界,行业空间是全世界的市场,成长空间几乎没有天花板,创业板能做到吗?
能做到?中国创业板的市场空间只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一小块儿,还面临着海外上市的巨头的蚕食鲸吞。)
答:你这四点,全是证券会要干的事情,推出退市制度,引进全球上市企业,IPO上更加革命性的公司,精选IPO的行业定位,这和现有创业板里面公司好坏本身没有关系。上新股多了,对于大部分绩差股都是资源挤出效应,确实是利空,打击这批公司,但这不也是对主板一样利空吗?主板就没有垃圾了??
你老是讨论创业板垃圾,搞的好像创业板出垃圾,主板就没有了一样。受劣币驱逐良币,还有垃圾公司占用投资资源的影响对于所有RMB板都会一样的。
你要不讨论谁是好公司的问题,要不去证券会办公室探讨中国创业板和美股的差距,改进方案,上市制度,退市门槛,市场监管等等,最后顺便吃顿饭再走。
----------------------------------------------------------------------------------------------
7.。。。。(你看懂了吗?中国的创业板和美国的纳斯达克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因为纳斯达克不是美国的,而是全世界的,全世界独一份,不可复制。所以,除了美国其他国家没有一个市场复制纳斯达克成功的,香港创业板、台湾创业板、日本创业板都搞过,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只是留下一地鸡毛。中国的纳斯达克只是一个自我催眠、自我YY的中国梦!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诞生了无数大牛股的美国纳斯达克,照样也克服不了高估值的压力,在2000年市场情绪高涨时勇敢买入的,14年来给投资者留下的不过是一个腰斩而已。不要说有人押对牛股赚钱了,还有人押错股票退市了呢,从指数看,投资者平均回报就是14年来一腰斩,大幅跑输道琼斯,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纳斯达克,本质上是创业者的乐园,是投资者的噩梦……。
搞明白纳斯达克的真相,你就明白了投资事业的残酷,更何况,中国创业板根本成不了纳斯达克。)
答:1976年,日本JASDAQ成立,1987年,新加坡SESDAQ成立,1988年,1994年台湾地区OTC成立,1995年,英国AIM成立,1996年韩国KOSDAQ成立、面向欧洲的ESDAQ成立,1997年德国“新市场”成立,2003年马来西亚MESDAQ成立……
为什么在已知的很多国家失败纳斯达克的背景下,还有更多的国家愿意不断尝试,成立科技创业板呢?
因为如同读十几年书,最后不一定成为伟人,富人,但这是必经途径,必要经历,必然选择,最差的结果也是学到了识字,数数,物理化学,体育锻炼,人际交往等等,总比不读书要好吧。难道因为他成不了国家第一的总统或者主席,就不用读书了??
如果抱守残缺,知难而退,甚至关门自闭,你就是深夜里太空俯视下一灯不见的朝鲜,而不是灯火通明,出现三星,现代,LG。。。经济奇迹的韩国,同样的棒子,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
悟者自悟,迷者自迷,多说无益,我们苦口婆心,慈悲为怀,只是佛渡有缘人,赌徒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赌徒,他们只会玩得更上瘾……。劫数难逃,如果制度配套到位,股价一步跌到位,一年跌个70%-80%,这叫斩首,散户能早死早超生,实际是最痛快最有利的结局;最怕是凌迟,千刀万剐,不停地暴跌—反弹—出货——暴跌—反弹—出货,反复折磨投机者,引诱更多的资金入套,最后亏的钱更多,玩得股民更痛苦。创业板这架势,没有一批赌民倾家荡产舍命陪葬看来事儿完不了。
而这个结局,其实在你买入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答:最后说一句,大部分股民是会理性的感谢你善意的提醒,但你总盯着某板,某股,踢人家痛脚,还不允许人家骂,也是不咋地的。毕竟主板的垃圾也不少,而且还有那些自以为宝贝的雷曼,AIG,贝尔斯登之流。。。
还有,最后提醒一句,现在投资的保险,银行啥的,且不管过去跌幅巨大,就眼前看,100%保险很难讲(这点我不同楼ZHU,我认为那些票短期还是安全的,涨幅惊人不敢想象,但合理安全是首选)
但是地产泡沫刺破,后果是什么,对于我们这个成立几十年的国家来说,真正的经济泡沫破灭,经济萧条,连锁反应,不是计算机模拟或者演算可以推断出来的,因为人性无法预料的疯狂,结果你同样预料不到。
几千亿盘大身躯的“投资,保险,银行”,如果说和地产产业链没有任何联系或者影响,建议你去做个业务员,自己拉点业务,最后总结一下,就明白了。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 19:54
其实我很纳闷
中国的股票看起来真复杂
A股、B股、H股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其实交易规则还都差不多
就这还闲得蛋疼想搞国际板
反正在我看来
都是长期债券
凡是PE大于100*ROE的
都不值得考虑
历史上
能够长期维持20%ROE的企业
就已经属于非常牛逼的了
不信的自己去下载一份历年ROE就知道了
别拿机构讲的故事太当真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4 08:51
股市的长期市盈率应该等于长期国债利率的倒数
这算不上一条绝对真理
但是完全可以看成“相对、近似”的真理
正如万有引力可以看成广义相对论的低速近似一样
虽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不成立
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可以拿来用的
因此无论主板也好
中小板、创业板也罢
都不应该逃脱这个基本的规律
即长期市盈率不应该超过20倍PE
那么创业板综指(399102)
当前PE=56.2
PB=4.13
ROE=PB/PE=7.35%
假如未来十年ROE不变
但是PE回落到20倍PE
指数在未来十年的年复合收益将为-3.19%
计算公式=POWER(20/56.2,1/10)*(1+0.0735)-1
好吧
有人说创业板是高成长
ROE那能就这么一丁点儿?
可是事实的确如此
不信的话自己去算算
而且这几年来的增长率是逐年下降的
不信的话也可以去查查相关的数据
我没有线性思维的外推它未来ROE的继续下降已经很客气了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4 08:55
如果真的是高成长
给高点儿估值真的无所谓
可问题是创业板的盈利能力还不如主板呢
某些人当然可以继续编故事
大谈特谈未来会怎样怎样
可惜我这人鼠目寸光
最多只能看得到未来一年的利润
其实很多时候我的目光更关注当下和过去的记录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4 09:12
创业板不是没有好股票
但是估值太高了
高到了远远脱离地心引力
更不要说什么安全边际
美国的漂亮50就是前车之鉴啊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4 09:15
现在的银行股
在07年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谁要是敢说能等着在5倍以下市盈率购买
那简直就是疯子一样的言论
可是这才几年就风水流转至此
同理
现在看似高不可攀的某些股票
将来也是一样一样的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4 10:20
作为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者
是不应该过多预测的
特别是短期
但是从长期角度考虑
以银行股为首的蓝筹还会继续大幅下跌吗?
真的以为银行在未来几年就会盈利下降?
美股是在大萧条时才创下5倍PE的超低点
咱们有混得那么惨了么?
呵呵
所以我看好未来几年的蓝筹行情
而且
退一万步讲
就算下跌又能怎样呢
净资产以下的分红再投资
简直就是财富增长的大杀器啊!
ym77777
发表于 2013-12-4 11:24
有理有据,不过现在人心浮躁,理性通常被欲望所压制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4 20:23
刘建位道解巴菲特
大道非常平坦,但是人们就是喜欢抄近路,尤其是聪明的中国人。大马路很平坦,但很多人宁愿冒险翻越栏杆抄近路。小区花园有平坦的道路,但很多人就是要穿过草坪抄近路。本来可以老老实实上班慢慢攒钱,但是很多人想要一夜暴富,去买彩票,去赌博,去搞传销,去搞投机,铤而走险,孤注一掷。
巴菲特说:“人们宁愿把希望寄托在一张下周(可能)赢得大奖的乐透彩票上,也不愿抓住一个可以慢慢致富的机会。”
很多人把股票当成了彩票,把股票市场当成了赌场,想要快速致富,而且是暴富:“股票市场就像一个极其巨大的赌场,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一边在赌博一边在大量饮酒。”
本来生活之路很平坦,可以很简单很幸福,我们就是想要出人头地,快速成大名,快速发大财,结果费尽心思找捷径,结果反而走上一条更加遥远更加困难的人生之路。
格雷厄姆说投资之道其实很简单,我们到股市买股票,和我们到超市买米买菜买日用品一样,只要买那些价廉物美物超所值的东西就行了。关键是看你付出的价格相对于买到的东西价值而言值不值,而不是这个东西的市场价格将来涨不涨。
巴菲特说,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之道就是稳稳当当赚钱的投资大道:“格雷厄姆讲的并不是那种聪明过人业绩极高的投资,他讲的也不是那种流行一时的投资风潮或投资时尚。他讲的是理性投资,我认为,格雷厄姆讲的理性投资能够让你赚得非常富有,只要你不是太急于快速暴富。而且理性投资绝对不会让你更加贫穷,这是理性投资更好的地方所在。”
但是很多人放着价值投资的平坦大道不走,想走找捷径快速发大财,结果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巴菲特每年写一封致股东的信,开一次两三万人参加的股东大会,和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交谈和演讲,接受几次电视和报纸采访,他谈的主题都是传播价值投资成功之道。有些商业头脑比较发达的人也许会怀疑,巴菲特如此热衷于高调传播价值投资成功之道的动机何在。因为让更多的人转向价值投资,必然会使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差距更小,这反而会让巴菲特自己获得的投资买入机会更少,巴菲特难道不担心这一点吗?
巴菲特说:“我只能告诉你早在50年前格雷厄姆与多德写出《证券分析》一书时,价值投资策略就完全公布于众了,但我实践价值投资长达35年,却从来没有发现大众有任何转向价值投资的趋势。似乎人类有某种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的顽固本性。船舶将会永远环绕地球航行,但相信地球平面理论的群体仍旧人数众多。在股票市场中价格与价值之间仍然会继续保持很大的差距,那些信奉格雷厄姆与多德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人仍然会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功。”
记得有个电影讲的是,抄近路会抄出命,巴菲特说的是,投资走捷径,小心赔光腚。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5 10:01
银行股仓位降低至73%
虽然仍是毫无疑问的第一重仓
但是至少比前期的100%比例好点儿
第二行业就是地产建筑了
今天增加了点儿国电和老窖
让品种更丰富了一些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6 06:34
类别 : 宏观趋势 作者: 成长价值投资2013-12-05 23:44:31
这几天创业板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围绕它的口水仗简直太多了。看得我心痒痒,决定加入论战。
要谈创业板,首先我想先谈谈赚钱的问题。股市是个社会,我们进股市是为了赚钱。我们在社会上,也是赚钱。在社会上赚钱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辛苦工作,有的人辛苦做生意,有的人投机取巧倒买倒卖,有的人铤而走险去贩毒倒卖人口。这是种类的区别,还有时间上的区别。有的小夫妻,两个人加起来月收入一万多。但是人家会攒钱,会理财,早早投资房产,如今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有的小老板,一年挣个两三百万不成问题,结果在温州放了2000万高利贷,血本无归。虽然挣的都是红彤彤的毛主席,但是,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素质,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大部分人都觉得,不管什么方法只要挣钱就行;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账户上红彤彤的浮盈就是利润。这个行为,就像买彩票的哥们中个十万,觉得这辈子找到财富的钥匙了一样。
创业板的粉丝们,特别喜欢拿蓝筹股这几年的萎靡表现说事。那么,我们就拿垃圾中的战斗机——招商银行来说事吧。招商银行,只要你别脑残买到2007年和2009年的高点,那么在2010年到2013年底这将近4年的时间里,股价最高14(前复权,下同),最低9,现价11。只要建仓的时间把握得稍微好点,不要在大涨之后建仓,那现在就已经盈利了。这还是遭人唾弃的招行,大部分蓝筹股的股价波动情况,跟招行差不多。你如果买了民生,那现价早就超过2007年最高点了。这就是人们印象中的垃圾大蓝筹。而且大部分蓝筹股,分红率和净资产在那里摆着,未来又能跌到哪去?而我们新经济的代表创业板,涨起来快,涨个五六倍都很随意,腰斩起来,也很随意。
其实,创业板中的牛人,我遇见过。底部重仓拿着,然后涨个五六倍全身而退。这样的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没话说。但是,大部分人貌似不是这样的。我们来看个简单的例子:华谊兄弟。就看它最近的4根季线。2013年第一根季线,股价7-8.6(前复权,下同),成交金额57亿;第二根季线股价8.6-14,成交金额108亿;第三根季线股价15-40,成交金额289亿;第四根季线(只有三个月)股价40-27,成交金额889亿。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买到主升段,反而是在高位接盘的。华谊兄弟接下来的股价怎么走,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讲讲另一个类似的事情,就是2007年到2008年大部分人的经历。2000点以下,根本都永远远离股市了。2000-3000点的时候,开始试探性进场建仓,4000点了,重仓;5000点,再加仓。还没高兴俩月,股指又从6000点跌回5000点了,觉得到底了,全仓。到4000,没事正常调整;到3000,不能再跌了吧;到2000,妈的这个国家完了,割了。然后眼睁睁又看着股市涨上去了。乌合之众们,永远都是这个套路。永远都不会变。所以,我们的庄家们能够滋润地存在这么多年。
我跟创业板没仇,我也没有故意黑创业板。我黑的,是那些把垃圾当宝炒到天上的公司。创业板,是这种公司的代表。很多人,都拿未来的蓝筹说事。纳斯达克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纳斯达克当年绝大部分公司,都退市了。剩下为数不多真变成蓝筹的,故事也没那么美丽。最典型的亚马逊,如今确确实实变成了美国网购的老大之一。2000年,股价从2块多炒到最高70,如今的股价384。但是,2002年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最低跌到7块。你觉得这样的股价轨迹你受得了么?更何况,中国大部分精英民企,新经济的代表,都不在创业板。新浪腾讯百度阿里,京东华为网易奇虎,哪个在我们A股?我们创业板中,除了几个还凑合的公司以外,绝大部分都是滥竽充数的。最典型的,朗玛信息,涨幅也不小。主营业务,电话对对碰,是个语音交友的东西。说实在的,从我的朋友,到我好几个QQ群几百号人里,没有一个听说过这个业务的。而这个公司,市盈率最高炒到了100多倍。同样的语音交友软件YY,在美国上市,市盈率12倍。如果你在4月买的话,市盈率5倍。哪个有前途?哪个值得投资?浙江世宝,A股20块,H股3.3港币,我们傻,还是还是国际投行云集的H股傻?
所以,我要说,如果有谁在500多点的时候看好创业板并且重仓一路拿到1000点以上全身而退的高手,我是绝对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大部分1200点以上开始叫嚣创业板新经济如何的人,我要衷心地说一句,感谢你们为社会做的贡献。大股东的生活改善,投行的业务,PE的利润,全仰仗你们这些有胆识有气魄有理想有追求的新时代散户们了!
为了思维不僵化
每天坚持早起看几篇文章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6 06:38
类别 : 估值技术 作者: 李敬芝2013-12-05 23:45:17
以前写过一个给菜鸟的十年忠告,这次来了个升级版的,给长线投资者的百年忠告。
“一眼万年”最近提出一个探讨命题,构建组合是侧重于成长还是侧重于安全边际。
也有人曾说过:“第一是成长、第二是成长,第三还是成长。”
小小辛巴却始终认为:“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
证券市场中极少数的超级成长股所创造的十倍、百倍涨幅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迷住了所有长期投资者的眼睛,人们在证券市场中不停寻找,仔细研究各个公司财务报表的增长历史数据,对未来的经济作出各种遥不可及的神秘预测,无非为了找到下一个超级成长股。
可最终都无一例外地掉进了一个个的成长陷井。
其实,这不是投资者的能力不够强,也不是时运不好,而是一出发就走错了方向,要知道初始的方向虽然只有一点点细微差别,导致的运行角度与轨道也只是略有不同,可长久地持续下去,谬误与正确可能相差上亿个光年。
长线投资者大多是从投机的股市菜鸟成长起来的,在市场折腾多年还有能力活下来,没有被淘汰出局,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他们大多选择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对费雪的成长股思维给巴菲特的深刻影响自然耳熟能详。因此,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在挑选成长股上。
殊不知,这个思路一旦形成,他们就走上了谬误的不归路。
经历了多次股市涨跌之后,长线投资者大多接受了有效市场理论,不再相信股市预测,不再把握市场高低时机,相信超级成长的企业将穿越一切市场波动,做对了是对自我信念的肯定,做错了是能力不够看错了企业。
与此同时,长线投资者通常有两个致命的心理误区,第一是过于谨慎,害怕卖错;第二为目光长远,不惧风险。
过于谨慎导致对自己所挑选的超级成长股票过于迷信,害怕一旦抛出就再也无法买回,天天念叨着闪电劈下时必须在场,而事实上,没有被幸运闪电劈到几回,却经常被倒霉闪电劈到。
目光长远导致过于专心于自己的长远迷思、不惧风险的毛病更导致无视市场高估的风险。
当然,这两个心理误区主要是持股中的问题,并不是初始买入的错误根源,只是放大了最初不谨慎买入的错误而已。
其实,这些错误的根子就在于对成长的过于迷信与乐观,并由成长的迷信再扩展到忽视市场风险上。
因为相信高成长,所以以较高的市盈率乱买股票;
因为相信高成长,而忽略稳定增长的安全股票;
因为相信高成长,而偏好小盘股、小企业,而忽视小企业普遍失败的巨大风险;
因为相信高成长的持续,而无视市场整体高估危如累卵的超级风险以及个股的极度高估风险;
不切实际的梦幻成长大多以失败告终,曾经有过的高速成长同样也不可持续。
想想1996-1998的四川长虹吧,当时彩电可是家家买,增长好像无极限,股价也翻了七、八倍,而之后呢,连跌了十一年,再也没到过那个历史高点,即使十年后,距离当年高点,目前股价也只相当于当时最高点的25%。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增长概念吧,以增长最快的网游来看,当年很红火的网络游戏网站“联众”,该网站的拥有者是海虹控股,1998年-2000年上涨15倍,世界网络泡沫破灭后,股价暴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不到当年高点的50%。
当年的东大阿派、清华同方以中国的微软自居,深科技高举科技的大旗,无一例外地创出十多倍的涨幅,又在大熊市中跌去百分之七、八十(而且之后都无一例外地改了名字再出来混),虽然2007年随着股市大牛涨回历史高点,之后又在2008年深跌,目前虽然回到当年高点附近,但错误投资的时间成本又如何计算,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可以浪费?
是的,你可以说不该挑选这些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有问题,但你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现在所挑选的企业能够实现所预期的成长呢。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又有几个先知能够说上述几家企业不是成长的典范呢,在成长出现问题之前,财务报表可都是有着很亮丽的持续增长的。
过于专注于成长,会使投资者的思想定式深陷期间,完全忽视成长的不可持续性(细菌以高速复利的方法繁殖也可以短时间压垮地球),完全忽视世界是曲折前进的自然规律。
态度的不同,就会导致行为方式与着重点的不同。打个比方,你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女孩子人不错,你今天约她出去吃饭,但你只想和她聊聊天而已,你的态度就非常随便。假如这个女孩子很好,你准备娶她当老婆,一辈子跟她在一起,这个时候你跟她约会的态度会一样吗?
态度不同,也就注定了努力的方向与深度,很多时候会影响时运与最终的成败。
如果你买入时始终从安全角度考虑,尽管你也看重成长,但你对成长会大打折扣,会理性、冷静得很多,更多地是置疑成长的高速与持续性,买入时置疑,持股时反复置疑,自然能够在成长出现转势时及早发现危险;
如果你买入时始终从成长角度考虑,尽管你也重视安全,但你会因为重视成长而对安全大打折扣,过于乐观,过于冒险,而且还会以所谓的长远目光忽视持股中所面临的市场高估的风险,天天期盼不现实的成长,连个股高估的风险在大幅下滑的市场中显得极不适宜时也依然盲目坚守,完全把巴菲特所强调的安全投资抛在了脑后。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巴菲特吧,巴菲特曾说,“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费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很多人以为巴菲特是骗人,认为他买的很多股票是成长股,他的业绩大多是股票成长中创造的。
但我认为这样讲是错误的,你不能从他所买入股票的事后表现来判断他当时的远见。太多人以事后诸葛亮的方法来分析巴菲特的智慧,完全没有站在他当时的角度分析他的思考方式,他所看重的立足点,以及他对安全边际的分析。
巴菲特的成功不仅是来自于对成长的远见,而更多地来自于严守安全的纪律。
巴菲特的成功,关键还在于严守安全,买的位置够低,哪怕是犯错,也是小错,而一旦股票回归正常,他就能以超低的价格获取超额的利润,而如果股票不仅回归正常还出现了高速成长的意外惊喜,则是上天给他的奖励。
巴菲特所强调的百分之十五的费雪主要还是为了提高所投资企业的质量安全,根子还是为百分之八十五的格莱厄姆服务的。
所以巴菲特说的那个安全与成长的百分比,是非常诚实的投资心得,可笑的是大家偏要把他曲解,他也懒得辩驳。
以偏低而安全的价格买那些与大众长期需求、产品反复消耗、业绩稳定增长的长寿企业,才是巴菲特成功的秘决,决不是简单的“第一是成长、第二是成长、第三还是成长,第四是失败”的大多数企业。
1957年-2003年来美国表现最佳的股票是谁?不是巴菲特买的可口可乐,它只能排到第6位(能买到并持有也是很了不起的)。排名第一的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生产烟草的。这家公司因为政府条例限制和法令约束曾损失了上百亿美元,一度面临着破产的威胁。(如果过于看重短期成长,无疑会将这个超级牛股排除在外)
事实上,1957年-2003年表现最佳的20家股票中有11家知名消费品牌的公司,3 家制药公司。这些公司都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境,都曾经出现过增长缓慢的时候,你如果以成长股、小盘股的思维一定不会选择这些稳定增长的行业龙头。
过于关注成长,注定只能陷入快速成长然后失败的陷井,七、八十年后才会后悔错过这些稳定增长、缓慢成长的产业巨人。
紧盯各种超级长寿企业,然后利用各种坏消息(市场恐慌下跌、短期负面新闻),寻找安全的投资机会,是最佳投资之道;
始终以安全排在第一位,再来把握各种机会(成长股、概念股、资源股、周期股),可算是较为成功的投资之道。
其他嘛,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安全永远第一,成长也应重视,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宁愿放弃成长。
安全的价位就像坚实的大地,哪怕你在与天相齐的高度俯看众生,只要你不是站在泡沫的云端,而是站在坚实的山巅,你的心也是安定的。
以一颗安定的心,冷看一切泡沫快速成长并以更快的速度破灭。
百年孤独地安守百年忠告:
“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费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小小辛巴)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6 08:06
中国股市的大忽悠现象
收藏本帖 回复主题
自封为“股神”的人就是试图通过装神弄鬼来达到骗钱目的一帮股市南郭先生!
曾经千年的封建社会,导致了国人有拜神的思想,来不来就封神,这些装神弄鬼的现象在很多行业大量存在,可能在证券界最多,就是所谓的“股神”
笔者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没有神,神是什么?可以说是一种人类顶礼膜拜的对象,笔者理解为神就是自然界,人是不能完全战胜自然的,人定胜天只能是口号,因为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
太多把自己标榜为股神的人,不过是在一段时间内做的比较符合趋势,在其中包含的是运气的成份居多,同时还服从于大趋势的影响,06-07年太多人赚的不清不楚,但有一句话却是道破天机,大风来了猪都会飞啊!关于概率运气部分,每个人都有,只是时段不同,我们可以做个假设,让100只大猩猩参加投掷飞镖的炒股比赛,必然会出现第一名,可能收益率还超过很多炒股老资格的人,你能说大猩猩是股神吗?
可以这样讲,在证券行业把自己标榜为股神的人,不过是想借着大家顶礼膜拜之际,利用股民的狂热赚些在证券市场赚不到的钱而已。
有些曾经吹嘘自己炒股翻了十几倍的投资人士,你让他操作个基金,一年怕是连20%的盈利都实现不了,股神的底裤都会丢到不知何处。还有很多到处吹嘘自己找到了庄家的软肋,可以凭借什么方法找到涨停板的出击方案,或是发明了什么牛头不对马嘴的神奇理论,可以战胜庄家,让你的资产一年翻几番,结果都是以亏损,失败而告终,这些所谓的战法,神技,法则在变化莫测的市场前面无不碰得头破血流,消失在股海之中,笔者不否定市场自有它的一定规律,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接近规律,找到少犯错的方式,坚持运用图表分析结合价值投资的方法以及坚定持有的策略来抵抗市场的波动,而不是去发明或寻找什么底部,预试图把自己变成股神的方法,操到1664点的底部,记得2008年指数逼近1700点时,大量股评报告会,传媒,所说所唱的不过是一定要坚持快进快出的操作策略,底部还未到,可能在1500点或是1300点!唉,谁能预测出底部?谁也预测不出来,预测出来也是碰的!只有回头看,才知道哪里是底部!
一句话,凡是叫喊着要精确抄底的人,本身就说明自己是个试图自封股神的新手。
投资者在参与证券市场投资时,不要盲目相信什么股神,因为投资市场是一个预测未来的市场,而未来是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的,笔者最厌烦一些股评人士预测所谓的何时可以见到何价的预测,简直是要和人类的极限本能挑战,说句不客气的话,凡是预测何时见何价的人,请你先预测一下自己的生命可以活多少年,再说这样的神测。
这个市场没有神,只有人,直白说,只有赢和输的人。
不过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客观的说,证券市场有三类人,精英的专业投资者,滥竽充数的专业投资者,稀里糊涂的投资者。目前在中国证券市场参与者大部分属于后两者。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垃圾股飞上天还有人去热捧,像昌久生化这样的垃圾股还能通过融资融券的门槛,一个似是而非的重组就让那么多人飞蛾投火,彻底爆仓了!
ym77777
发表于 2013-12-6 10:47
受益匪浅
ssyyjjhh
发表于 2013-12-6 23:43
:WX:
玉盏
发表于 2013-12-6 23:46
本帖最后由 玉盏 于 2013-12-6 23:48 编辑
谁要正名?
xiaoche
发表于 2013-12-8 11:17
学习学习~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8 11:40
类别 : 价值投资人 作者: 张牧之2013-12-07 23:29:28
巴菲特从不为我思考
我的投资启蒙于巴菲特的投资书籍,以及巴老在国内的追随者的投资思想。
但今天看来,他们大部分的投资思想,从来都不是在为我思考。
从更广泛角度来看,在其位才谋其政,没有人会免费为别人思考。
我们所看到的巴老的思想大多是后期巴菲特的思想,
以后期巴菲特的资金体量和运作方式,显然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截然不同。
巴菲特每年都在年会上宣扬其投资思想,但他显然不是在为我们思考。
在这个长期投资也可以说成价值投资的时期,
我不得不指出,“最好永远持有”就是巴菲特为自己思考的结果。
从巴老的角度分析:以他的资金规模,最大的难题在于流动性。
另外,以巴老在投资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今世界有多少人敢于成为巴老的对手盘呢?
于是巴老被迫采用控股的方式运作旗下公司,
这一点同样是普通投资者无法做到的投资方式。
从数学角度分析:世界上没有那个公司能保持哪怕10%的增长达50年。
我们从始至终的买到并且持有一家1000倍的股票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永远持有,甚至我认为超过10年的持有都是有问题的。
进入股市的人都有各种不同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需求也会导致不同的思考方式。
投资界是最没有办法偷懒的地方,
很多成功的投资者都在思考,可惜他们之中没有人为你思考!!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8 11:44
老张上面那篇帖子
要表达的意思和我很是有些类似
当老巴作为一个股神出现在我们面前时
他操控的资金甚至相当于当时的整个沪深股市
因此他的一些模式对于大多数的小散户而言没太大意义
反而是他老师格雷厄姆的原版投资方式更适合中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