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1 07:47
有人问我具体的交易策略是怎样的
我也大概的说了下
其实价值投资没有秘密
两点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所以要有买企业
买股票要有安全边际
所以要有好价格
如果附加一点的话
那就是为了避免不确定性
或者说为了尽可能的增加确定性
通过合理的分散来规避集中持仓带来的风险
宁可牺牲效率去赚确定的钱
也不去孤注一掷的赚大钱
好企业几乎没人反对
好价格就有部分人不以为然
觉得只要有高增长就可以充分化解高估值
至于合理分散的认同度就低得让人沮丧了
来到二级市场的打拼者大都特自信
明明都赔的找不到家了还觉得自己天资过人
牛顿的人品不咋的
但是他在科学上的贡献的确巨大
特别是在自然科学中引入了数学原理
在很大程度上结束了科学上的占星术
格雷厄姆长的也有点儿对不起群众
但是其创立的证券分析意义也不下于微积分于科学
可惜却还是没有让大多数人摆脱赌场的思想
真是遗憾
呵呵
当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吴敬琏的赌场论时
也是觉得很认可的
年轻没经验啊
一张白纸
就这么被博弈论忽悠了很多年
一直没意识到其实这是一个可以“共赢”的“正和”市场
可悲哦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1 07:53
格老著书立做了
可是有几个人照搬他的做法?
老巴也写了几十封信啦
又有多少人成功的复制了他的策略?
我就是再多花点儿功夫
把自己还谈不上多成熟的小经验整理出来
又有几个人认可的
呵呵
学二道贩子不如学原著
有真经何必参假佛?
我阅读的结果是好企业、好价格、合理分散
也许你阅读出来的是另一个结果
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
连技术分析都有能赚钱的呢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1 08:08
本帖最后由 魏公子 于 2013-12-11 08:25 编辑
好企业、好价格、合理分散
这是理念
实际的操作则是低市盈率蓝筹组合
连续五年的ROE>10%
基本上确保了企业的质量
大概是75~85%的样子
不定期的少量换血就能保证整个组合的健康
确保赚到企业的钱
低市盈率则是保证好价格
估值的方式有很多
我觉得低市盈率计算起来最简单
而其隐含的逻辑却很强大
不定期的调仓
也可以让自己尽量的从市场先生身上赚点儿
组合嘛
则是我敢于使用前面两条简单标准的底气
否则对于单只股票那简直是找死的行为
baodesen
发表于 2013-12-11 11:19
:WX:
野草红灯
发表于 2013-12-11 11:25
楼主炒股几年了?有没有盈利?
磨练858
发表于 2013-12-11 13:52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1 16:50
上证红利ETF即将启用新选样方法
□本报记者 黄淑慧
正值指数样本调整期,上证红利指数将启用新的选样方法,届时,跟踪该指数的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也会相应调仓。数据结果显示,新选样规则下的上证红利指数收益大幅提升,累计回报率是近原方案的三倍。
据悉,新上证红利指数在选样规则上的变动为:一是扩大了样本空间,让更多优质的、分红能力强的股票得以被纳入;二是向国际主流编制方法看齐,将成分股配比从原来按市值加权改为按股息率加权,让分红能力强的股票占有更高的权重。
结果显示,在新选样规则下,放宽成分股的市值限制,并未影响指数整体市场容量,而年度股息率却明显高于原指数及沪市主要指数,且这一优势逐年扩大。此外,按股息率加权的方法使得指数的行业分布更加合理,新红利指数中金融行业权重减少一半以上,工业、公用事业的权重明显增多。最重要的是,相较于原指数,新上证红利指数长期投资回报显著增强,自2005年至2013年6月,累积超额收益近137%。
分析人士指出,近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为构建良好的红利投资环境打下基础。目前国内部分股票的股息率较高,对于低风险投资者也颇具吸引力。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始终锁定沪市分红能力最强的50只股票,节省了投资者寻找单个高息股票的时间和精力。
忍不住吐槽一下
按照市值加权固然不靠谱
可是股息率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在金融股估值如此质地的时候大幅减少其权重
有意义么?
个人觉得按照最近五年分红总额加权比较适合这个指数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2 09:48
最近一阵儿真是相当的无趣啊
5天内波幅差最大的也仅有5个点
10天内波幅差最大的也不到7个点
这种死一般的静寂
完全没有做差价的兴趣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2 09:50
无论快速的上涨还是凶猛的下跌
都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的日均换手率早已经跌破10%
真无聊
baodesen
发表于 2013-12-12 09:54
好
granddog
发表于 2013-12-12 11:14
磨练858
发表于 2013-12-12 12:57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2 17:21
万穗小额贷款公司担任董事长张化桥
巴菲特非常强调公司在中长期对产品的定价权,也就是必须有“护城河”,而且最好牢牢掌握控股权。
在中国,谁是真正的巴菲特?你看看谁控制中国的最好的资产:电讯,石油(行情 专区),铁路,港口,银行(行情 专区),保险(行情 专区),供电,医院和机场。还有烟草业,甚至白酒。
是中国政府。中国政府是最称职的中国巴菲特。当然,巴菲特有时也犯点小错误,比如投资一些航空公司之类。但是,瑕不掩玉:它的业绩和投资方向的选择简直无可挑剔!昨天,我反复想,如果巴菲特随意来咱们中国投资,他会选择什么。我列出来的单子让我吓了一跳:咱们国资委下属的企业都是利润率高,护城河深,有长期定价权的行业。
政府在有些行业,比如供水行业,长期潜伏,甚至亏钱。但是,这个行业的定价能力实在没法比。如果某一天,政府想提价,那是绝不成问题的。
民营企业很辛苦。政府给它们剩下的都是低毛利的制造业,和累死人的服务业。利润不多。光是银行业就占到整个股市利润的几乎一半。
巴菲特建议大家“投资傻瓜也能经营得不错的企业”。你再回头看看咱们政府的选股标准:抓大放小。坚决退出竞争性行业。
你不佩服吗?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3 08:23
寇彻:
别了,价值投资!
当年,毛爷爷夺天下后,发表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今天,经历了灰头灰脸的2013后,本人刊发了《别了,价值投资》终曲
本文是个人投资体系的一次革命,也是一次升华(对错成败各位可自行评论,但需做到逻辑一致)
首先对去年进行回顾:
2013年,不是什么特殊年份,经济没出什么大问题,指数也没什么大波动。
按道理来说,这应是价值投资一展身手的好时机,毕竟价值粉儿们常说“熊市打败指数,牛市略输指数”。
但“价值投资者”们在这一年却都灰头灰脸,虽没什么亏损,但趴在地上一蹲一年,还眼瞅着别人坐火箭飞速爬升,自然没什么好心情。
反思之后,提出几个问题,各位可以自己琢磨琢磨:
1、“投资”的定义是什么?
2、“价值投资”中的“价值”和“安全边际”怎么确定?
3、“价值投资”在投资中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4、“价值投资”能解释市场行为吗?如果不能,什么能够解释?
下面是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一个问题:“投资”的定义是什么?
来雪球的,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在“投机”,都是在“投资”!虽然这话说得有点嘲讽,但应该反映了大部分球友的心声。
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对“投资”如此定义:投资是指经详尽分析后,本金安全且有满意回报的操作”。
直白话就是保证不亏损,预期好收益!用学院派的话说就是:没风险或低风险,且有中等收益或高收益!
因此,只要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都可称为“投资”,“价值投资”则是其中一类!
价值之父也没有将“投资”局限于“价值投资”!
第二个问题:“价值投资”中的“价值”和“安全边际”怎么确定?
“价值投资”是从基本面分析入手,评估公司“内在价值”,这也是“价值投资”和其他投资派别的实质区别。
但如何评估“价值”,则是一门学问,相信雪球上没多少人能做到。
在这儿,我们引用老巴的做法,他是推崇现金流贴现法的。
说到现金流贴现法,大家都熟悉,主要为四要点:未来业绩、贴现率、成长性和贴现时间。
这四个要素,谁能弄清楚?
未来业绩不可能准确清楚,只能在部分公司中毛估估;
贴现率则应是无风险收益率,但你能告诉我中国目前的标准是哪个,是长期国债,还是信托的刚性兑现利率?要知道两者相差60%以上!
成长性,就更困难,业绩都没法准确预测,更遑论成长性了
贴现时间是多久?是企业寿命吗?在中国适合吗?企业重组多常见,你说寿命到底是多久!
所以,“价值”几何很难确定,在中国更难确定(谁让中国的上市公司常常改制重组呢)
如果“价值”没法确定,那“安全边际”就成了空中楼阁......
(当然,你可以学习老巴。老巴只做那些大概率能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公司,比如消费类公司、公用事业类公司——业绩好预测、贴现率在美国也好确定、成长性可以判断但估值时尽量忽略、贴现时间肯定可以到10年以上)
第三个问题:“价值投资”在投资中起什么作用?
这几年,A股有很多蓝筹股,业绩不错,成长性也很好,但一直不涨。
前几天不是有个哥们儿持有几年招商银行,几年没涨(现在股价与08年9月持平),终于忍受不了一抛了之
姑且不论后期招行走势如何,这5年招行愣是没涨。
价值肯定提高了,5年净资产估计翻了一番还多,盈利能力也同比提高,内在价值翻翻那也是肯定的!如何解释这笔投资,如何理解这种价值投资?
当然,不止是银行这般,中石油、中石化等股票都如此!
价值有、安全边际也有,但收益没有!
我想,大家应该回到投资的定义上去——“投资”只保证保证本金安全,没有保证收益!
所以,“价值投资”是一种保本措施,期望“价值投资”获得高收益超出了“价值投资”的能力圈!
第四个问题:“价值投资”能解释市场行为吗?如果不能,什么能够解释?
银行、石化等例子告诉我们价值投资的局限性。看看老巴早期的投资案例,也会发现,大部分投资项目都只有一倍以下的涨幅。
A股的那些价值投资案例,大多也是这种(能确定价值的那些,而非成长性投资)。
而久经股市的老手都知道,这种一倍以下的涨幅,其实是说不清楚的,你说不清楚到底是个股的价值回归,还是市场的随机波动或者是什么题材炒作。
所以,“价值投资”其实是很混沌的,“保本”是确定的,“盈利多少”和“何时盈利”则是不确定的。
那什么能解释市场呢?
窃以为可能是供求关系。
从市场看,05-07年股权分置,直接给二级市场让渡红利,打破市场平衡,造就了当年的大牛市!而之后的大批股票解禁,增大股票供应量,导致二级市场供求失衡,之后的暴跌就随之而来了。
10年至今的猴市大盘没涨,中小板、创业板却表现数次,原因自然是资金不足。如果说二级市场的大盘是承认,中小板、创业板是小孩,那自然是小孩轻、好举!
从行业看,新兴行业远比成熟行业涨幅高;行业体量小的总比行业体量大的涨幅高!原因无他——新兴行业需求暴增,供不应求;以及体量小的行业在二级市场上的供求更以改变.....
从个股看,行业内进行变革的总比守旧不变的涨得好。新变化造成新需求,就不再仔细解释了
所以,最好的标的是那种新兴行业中唯一胜出的公司;或者是传统行业中进行创新的公司。而非那些估值最低的公司——估值低代表保本率高,但并不代表回报率高!
结论:
“投资”不只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中“价值”和“安全边际”都很难确定;
“价值投资”在投资中只起保本作用;
“价值投资”无法解释市场大部分行为,“供求关系”才决定“价值”。
最后提醒下:蓝筹的供求正在转变,中小板创业板也在转变,两者方向正相反。不过看待蓝筹的角度从“价值”变为“供求”。 别以为咱家是贬低大蓝筹,吹捧创业板!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3 08:33
上面这篇文章在雪球里还有很多的回复
各有各的理儿
我就不在这粘贴了
说点自己的看法
贴主可能因为长期持有某低估值类股票
但是长期不上涨而感到很沮丧
从而开始自我否定
产生这样的原因
我觉得这位仁兄在逻辑上可能还没理顺
因为即便股票的价格不上涨也并不耽误赚钱
即便市场先生不给咱好脸色
只要企业拥有比较确定的成长
较高而且稳定的分红
我们仍然可以赚到企业的钱
但这非常需要耐心
而且可能这位仁兄的目标选择有问题吧
或者买入的时候安全边际不算高
我在去年还曾做过一个模拟盘
基本思路也是低市盈率组合
虽然操作频率比较低
不怎么做价差
和大盘相比也是小幅领先的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3 08:45
从我阅读的大量文章来看
价值投资的门徒
就没有不反对高频交易的
最多也就是做做所谓的“大波段”
约莫有一半左右的人赞成长期持有
期间最好抱死不动
长期持有的人
毫无疑问
最多也只能赚到企业的钱
至于那些做大波段的
究竟是把企业和市场的钱一块儿赚
还是用企业赚来的钱去补贴市场更不好说
这有水平
还有运气的问题
窃以为
始终满仓持有一个低市盈率组合
通过不定期的换血
企业的钱是基本可以保证的
而在这个换血的过程中
其实也隐含了赚取市场的钱
虽然有时候因为市场风格的问题
也会有少数年度跑输大盘
但是长期的超额收益
是有着非常清晰的数理逻辑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推导
爱信不信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3 08:54
有一个网友评价的也挺好
坐下再说 回复 耐力投资:
巴菲特致股东信原话(92年):We think the very term "value investing" is redundant.What is "investing" if it is not the act of seeking value at least sufficient to justify the amount paid?
这里面有个概念混淆的问题,作者心中认为的“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差别是很大的。事实上关于“价值投资”这个概念,1000个人可能有1000种不同的解释。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行不通不能证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行不通。
作者的原话:
“这几年,A股有很多蓝筹股,业绩不错,成长性也很好,但一直不涨。前几天不是有个哥们儿持有几年招商银行,几年没涨(现在股价与08年9月持平),终于忍受不了一抛了之。”
“价值肯定提高了,5年净资产估计翻了一番还多,盈利能力也同比提高,内在价值翻翻那也是肯定的!如何解释这笔投资,如何理解这种价值投资?”
作者认为,股票价格5年不涨就是没回报的投资。
巴菲特致股东信1992年还有一段话:Consciously paying more for a stock than its calculated value - in the hope that it can soon be sold for a still-higher price - should be labeled speculation。
这不是正好是作者的心态么?某种价格买入希望更高的价格卖出。
因此,作者说“别了,价值投资”,而且数次表示自己学习老巴的投资理念,其实他在老巴的定义里,是speculation。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3 09:49
人有人的审美
猪有猪的审美
用价格的涨跌来判断一笔交易是否成功
这是趋势投资或者说技术派的标准
价值派的标准是企业利润是否有成长
两码事儿
呵呵
我这样的乱七八糟派
评价标准则是净值的长期超额收益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13 10:44
白云之乡:
”股价“的意义
与有缘的网友,分享一点体会:
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说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因为别人的看法如何,并不会改变你的结果。
2)但在股市里,很多人就会改变自己在现实中的做法。变成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告诉你如何走”。这个别人,就是“股价”。为什么呢?因为“股价”,真的改变了你帐户上显示的股票市值。
3)而造成“股价”变动的,是市场里,参与这只股票那1%左右交易的人(类似拍卖会最后举牌的人)。这些人,则往往是股市里水平最外行,最冲动的人。这样,你在现实生活中,最看不起的那部分人,却成了你在股市里走路的“导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改变了你帐户上股票的市值。
4)这个看起来,似乎很荒诞的事情,但在股市里,却是很多人的现实。包括很多认为自己是在做价值投资的网友。所以走自己路的朋友,在股市里往往有些痛苦,这个痛苦的来源就是“股价”。
5)老巴没有这个痛苦,他是压根就不需要及时交易报价。他更不需要那些外行人的指导,所以“股价”,对于老巴这样的人,没有指导意义。他只关心,在投资买入时,赚了多少钱。剩下的就是踏着舞步,每天享受他的工作和生活了。
6)以上所述,是谈投资。如果是以市场为生,做趋势。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以“股价”为师,以“趋势”为载体,是以市场为生的最基本原则。“永远不要走自己的路,因为股价才能改变你的市值”。是做趋势的最好的策略。
7)股市是为人性而设。趋势是人性的表现。理解人性,理解市场,理解博弈,理解丛林原则,理解非洲大草原的生态,是做好趋势的基本功。
8)到一定的程度,你自然就理解了老巴,也理解了索罗斯。那个时候,企业与市场在你的眼里,组成了精彩的世界。你不再为企业还是市场纠结。你再也不会因为“股价”而痛苦。你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投资人应有的境界。
cjl2007
发表于 2013-12-15 18:19
招商银行5年没涨,就 冲这个要买点!!再等5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