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0 18:33

忍不住上来吐槽一下
通达信的后复权数据和Wind的后复权数据不一致
这已经让我感觉很郁卒了
而通达信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
我按照K线指示的价格手算
编写公示计算
通达信自带的“阶段排行”
居然有三个结果
还能更坑爹吗?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0 19:06

近六成投资者2013年投资收益为负 仍看好明年股市
收藏本文
类别 : 宏观趋势   作者: 风中散发2013-12-29 21:27:29


【注:偶尔一年排在前面容易,难的是持续N年都排在前列。今年,能够获得正收益的价值投资者数量有限。原因很简单,这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价值投资者能遥遥领先的年份。但是,以十年的眼光看,除了价值投资就没什么最优策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圣诞过后,新年的脚步似乎离我们更近了一步。在这过去的2013年里,中国股市可谓是走势跌宕起伏。明年的市场又将走向何方呢?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联合腾讯财经发起了第194期调查——“2014年股市何去何从?”

《财商》调查显示,虽然在过去的2013年中近六成投资者的投资呈现负收益,但还是有多数投资者看好2014年的股市,同时有超过五成的投资者认为大量新股上市将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近日,有不少投资机构预测,2014年A股将迎来反转,纵观多数机构对2014年的股市表现的预测,发现普遍以看多为主。那么,2014年A股的表现又能否符合市场的预期呢?

在关于明年上证指数波动区间的预测中,多数投资者较为保守,有42.76%的投资者认为将会处在1800点~2300点间;另外有30.34%的投资者表示可能会处在2300点~2800点间;同时,乐观的投资者占到了17.93%,认为最高将会达到3000点以上;8.97%的投资者觉得说不清楚,无法有大致的预测。

如果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下6124点历史高点至今,A股市场熊市已经持续超过6年之久。而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代表传统行业的上证指数与代表新兴产业的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这种结构性分化的走势也给投资者带来了结构性机会。

而伴随着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预期逐渐明朗。尽管短期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回落,但从中长期而言,转型对于中国经济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在论及未来的一年对市场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时,有55.86%的投资者认为大量新股上市将带来最大影响;其次,最看重三中全会改革决定的落实的投资者占到了22.76%;另有15.86%的投资者认为是宏观经济及全球市场环境将对市场产生最大影响。

2013年,上市公司各种“触网”,虽然不乏概念炒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很多传统商业模式面临互联网冲击与颠覆。这种趋势能否在2014年仍将延续?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投资者认可,认为这一选项最为重要的比例只占了2.07%。还有3.45%的投资者看中的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2014年你最看好的领域的调查中,有57.93%的投资者表示看好股市;虽然在过去的一年,有不少关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即将破灭的言论,但仍旧有15.17%的投资者看好房地产市场;看好大宗商品、黄金和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分别有10.34%和8.97%;同时,还有7.59%的投资者最为看好债券市场。

过去的一年中,投资者们的收益情况又是如何呢?

有57.93%的投资者是负收益;盈亏平衡的投资者有11.03%,略有盈利,收益处在0~10%之间的投资者占13.79%;收益率在20%~30%间的投资者有8.97%;只有8.28%的投资者收益在30%以上。

看来在新的一年里,股市走向繁荣进而惠及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愿意相信2014年仍会有好的行业、板块及个股。少数个股会缤纷辉煌,但选股似乎要更难,投资者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按照上面的统计结果
我今年的成绩目前是是9%
大概在前20~25%位置
不算好也不算差

如果看看同花顺的模拟记录
87.5万人中排6.3万名
比例上更靠前了
不过这玩意儿毕竟不是实战
参考价值较低
都不知道多少天没有给这个账户调仓了
明天说啥也得调整调整
也让它过过年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0 19:35

市场的有效程度和时间的长度是正相关的
即时间拉得越长市场越有效
反之亦然

所以做低市盈率投资
一定不要傻乎乎的搞什么长期投资
估值低必然是因为不被看好
而这种不看好从大的时间尺度上来说大多都是正确的
只是通常在短期内容易反应过度罢了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利用这种情绪罢了

什么是聪明的投资者
从悲观主义者手里买来股票
然后转手卖给乐观主义者
格老从来都没宣扬让我们做长期股东

月魔ZZZ 发表于 2013-12-31 08:37

磨练858 发表于 2013-12-30 17: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你的意思 中国70%的散户都具备大师风范了一挣两平 七亏七亏的都是大师看着别人盈利而心不动继 ...

道不同不足与谋,意境不同不必与辩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2:35

东财的股民年度收益统计也出来了
11万多参与测评
样本容量也算过得去了
只是这个样本貌似仅有网络投票
所以人数虽多但代表性不够强

仅有21%的人获得正收益
比腾讯的统计低了10%左右
更匪夷所思的是居然有22%的人亏损超过50%
这简直神一般的战绩啊
我都想象不出这得猪到什么样的程度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2:43

对于大牛市目前只能是一种向往 [喜马拉雅 原创 2013-12-31 8:14:40]   

字号:大 中 小
   新股上市的闸门终于开了,夜半传来5家企业拿到批文的消息,足见从上到下对于此事之积极态度。据说,再不开闸,某些企业就要渴死了。最可怜的是那些花费了几千万包装开道的大股东最后不得不抽身退出,留给自己的是自由现金流枯竭,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甚至大股东倾家荡产的局面。谁让你想做骗子呢,当然,它们也有一点冤枉,不光是它们自己想上股市骗一把钱,而是有些pe啊,投行啊依靠骗子搞点趁火打劫,把一块胡萝卜硬是包装人老人参,无奈本次的财务审核和注册制的改革,特别是一年多的时间考验令很多企业终究是无法用纸包住火,在面对欺诈上市除了倾家荡产还要身陷囹圄可能的后果,还是及早抽身比较明智。

新股来了,考验市场的时间也就到了。

最近大牛市呼声不绝于耳,以为国九条就是大牛市信号,类比与05年的形势,大谬。目前的形势和05年6月的时间有三大不同。我总结了下面八个理由断定大牛市距离我们还比较遥远。

第一,05年见底998的大牛市有三大因素,目前一个都不具备。1,跌得透,目前估值除大蓝筹别的股都在天上呢,2,经济周期见底,这次还在去杠杆去产能呢,3,有实质性对价利好刺激,大股东和机构有拉高动力,本次是只打雷没有雨。
第二,按照目前得估值,好一点的小盘股市盈率都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大牛市它们能上天上面去吗?
第三,沪深总市值20多万亿,几乎全流通,而998的时候也就是3万亿,而且大部分不流通。不要说大牛市,就是“5.19”行情再现也已经不可能。
第四,注册制度的预期下,IPO海量供应,仅仅新股明年融资额度大约在3000亿,二级市场定位再翻倍需要至少3000亿,这6000亿的资金几乎是目前保证金的存量了,还有再融资,税收和佣金消耗,股市的资金几乎枯竭。
第五,明年的货币定调肯定是偏紧,别想再来一个09年的四万亿。
第六,明年政府的经济工作是清理债务,还债高峰,资金会很值钱的,有钱的土豪金机会多多,有钱的公司日子会好过,利率步步高。
第七,明年美国退出宽松几乎是铁定的,美元回流,货币收紧同时发生,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地震海啸?
第八,概念翻来覆去炒烂了,就是真的“飞燕”“玉环”也看得不再吸引眼球了,谁还信概念谁死得会很惨。

   如果说明年有机会,也许就新股投机和大蓝筹梦游一次了。别指望大牛市,没有大熊市---类似94年春天一头扎到海底里去就是万幸了。另外,估计中央明年会拍更多的苍蝇,逮几个大老虎,而反腐败的钢针一旦插向上市公司以及容易和上市公司产生联系的行业,例如房地产,医院,交通等等,引起一点震动是当然的。国企改革首先要整治公司的虫子老鼠,有垃圾的地方肯定老鼠多。不过这影响很短也是非系统的。最怕的是那些目前还想不到的黑天鹅突然出现。谁能想到08年的时候美国次债危机和汶川大地震叠加在一起呢?当然,这只是或有可能的事件,目前谁也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
   
   明年我看不到大牛市,向往大牛市可以理解,但真的牛市,估计还要等注册制尘埃落定。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2:54

喜马拉雅原来叫雪白血红
我对其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在长春高新上的战例
以及几次对股市大方向上的精湛预测
从08年底长春高新还在个位数的时候
一路长持到70元上方就已经让我很惊叹了
可是其坚信极大概率破百的预测
又早已成为了现实

好吧
她的路子不适合我
她虽然讲价值但是更看成长
我也知道她的路子是对的
至少在理论上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但我也有我的自知之明
我没有能力走这样的路子
或者说我压根不想走这样的路子
专业选手靠出色发挥赢得比赛
我这样的业余选手只要少失误就足够了
我希望自己面对的栅栏只有30厘米高

正如老巴前不久的一次演讲宣称
按照格雷厄姆的量化策略
你不可能输

我则在心里补充了一句
如果跟着费雪、芒格学
你有可能大赚
也有可能赔得看不见家
而且后者的概率更大一些
因为这条道路上
天赋与勤奋一条都不能缺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2:59

预期市盈率也只是辅助性的工具(作者:刺猬吃大饼)
   
    前面的文章尽管已经写了很多,但好像还是漏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当年我想通了预期市盈率的道理后,觉得找到了通往财富之路的大门,之后又吃了很多亏,才明白这个指标只是比我原来用的其他指标更合理一些,但同样有很大的局限性。希望看过我前几篇文章的朋友,不要因为我话没说全而受到误导,今天再补充一些。

    太阳火-惊蛰和我讨论长源电力的上涨潜力,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实对股票做出直接评价是大忌,一旦判断错误,害得别人错过发财机会或大幅亏损,会被人骂死。我也在此先做个声明:对于下面的个股判断,我并无多大把握,一是我自己水平有限,也经常错过好股、买到烂股;二是我自己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中,今天我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能过一段时间我自己就把它否定了;三是未来无法准确预测,个股的基本面常出现出人意料的变化,使之前的所有英明分析都成为一个笑话。

    太阳火-惊蛰说:“长源电力今年3季度每股收益为0.58元,股价6块多,火电企业,煤近期大涨的可能性不大,那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收益都会相当好,一季报出来后,可能只有3倍多的市盈率。“(没征求太阳火的同意,就把这段分析贴出来了,反正大家本来也能看得见太阳火的帖子)

    觉得太阳火的分析还不错,如果长源电力真的这样业绩持续大增的话,应该有很大的上涨潜力。不知太阳火是否仔细研究过长源电力业绩大增的原因,以及能够持续保持优秀业绩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仅仅是上面说到的简单判断,还是有些单薄。

    如果对一只股票仅仅是一般性的看好,而没有极强的信心,就无法抵御股价的波动而坚定持有,如果无法坚定持有,它涨多少倍也变不成你的利润。正如我说过的,如果它明天突然跌停了,你还有没有信心继续持有?会不会看到大阴线就把自己原来坚信的理由都推翻?(我的意思不是说跌停了也不该卖,而是说可以借此来检验你买入的理由是否充分)

    判断一个股票的潜力,还应该看看同行业的个股。同样是业绩大增的国电电力、华银电力,股价却都很低迷,这不免令人心生疑惑,如果真的像研报中说的那样,电力行业出现大的转机,为什么这些电力个股没有表现?火电企业我不太了解,长源电力的潜力我也没仔细研究过,只是粗粗看了一些同花顺上的信息,或许有我不知道的其他因素。

    即使长源电力有独门秘器,它依然不符合我的选股标准和偏好。我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一些,很多朋友可能没有太留意,下面要写今天的中心思想了:预期市盈率和PEG等量化指标都只是辅助工具,在选股和买卖操作时更重要的是:

1、首先是未来的大方向:例如我相信新经济和新兴产业是未来10年最有潜力的方向,正如10年前的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煤炭、水泥、有色)。至于现在的创业板股价是否高估,是短期层面的问题,不影响大的趋势。这只是我个人的偏见,你也同样可以认为金融业是国家的命脉,或认为大消费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重要的是来到股市一定要有这样的大势判断,而这样的方向性判断一旦错误,将会对投资的长期结果产生致命的影响。

2、在大方向的框架内,再选择行业:比如我最看好、最了解、最有信心的是TMT行业。

3、在行业中再精选个股。

    如果一个行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它必然蓬勃发展;在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中,各种好坏公司都会鸡犬升天,区别只是涨几倍的问题,这时你赚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不过大多数胡乱操作的散户还是一样亏钱)。

    反之,如果不考虑大势,单看个股,如果这只股票所属的行业没有大的发展,赚钱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当然超级高手也同样能赚到,但这是个例,没有代表性)。

    火电行业算不算未来大有前景的行业呢,应该不算吧。火电的不可或缺并不是理由,其实几乎每个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写过,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大幅增长。

    还是要提醒一点,即使未来长期没有大机会,不等于中期不会因为业绩改善而大涨;即使中期没有大机会,不等于短期不会因为消息题材而大涨。在做一个判断时,要分清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范围,并和你自己的长中短期操作相对应。

    另外对于重资产的强周期股,我个人也不喜欢。尽管我在长安汽车、潞安环能上都曾经获利不少,但对于周期股更多的是止损割肉的惨痛记忆。

    周期股的大幅波动,貌似蕴藏着低买高卖的巨大机会,而以我的经验来看,那往往是歌声曼妙的湖中女妖,在不断诱惑着股海中的旅者。

    预期市盈率和PEG指标,其实更适合于慢牛型的成长股,这类股票的走势基本上是比较单纯被净利润增长率所决定。而影响周期股的因素就非常复杂,市盈率上下限和PEG常常不好使,比如市盈率创历史新低也还是不涨,因为上涨周期还未到来;或者干脆倒过来,顶部市盈率很低,底部市盈率却很高,这样你就真的没法玩了,到底什么样的市盈率是底部的标志呢?是高了好还是低了好?很令人抓狂。判断周期股底部的方法,还是小小辛巴看PB的方法更为安全稳妥。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说我前后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仍然是一脉贯穿的,“股价走势取决于净利润增长预期”这个核心思想不变,预期市盈率只是其中一个评价指标,它又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接着说周期股,对于周期股的各个阶段,我们常常都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首先是周期股的底部很难扑捉到,买的过早则长期被套,于是对自己的底部判断产生巨大怀疑,无法等到黎明来临的美好时刻。

    当业绩反转的消息明朗,股价早已翻倍,这时买入后一旦出现下跌,你会怀疑是否周期的上升段已结束,或是这只是一个小反弹,真正的上升周期是否还没到来,于是你又会失去信心卖出。

    当真的大涨出现后,你又要开始不断彷徨该何时卖出的问题,生怕卖得太晚了赶上了下跌周期。

    总之,对于周期股,总是涨亦忧,跌亦忧,很难耐心地坚定持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你知道它是周期股,并不适合长期持有,知道它涨一段就肯定还会掉下来。简而言之,就是你对它缺乏信心。

    我的经验是,大的利润一定是来自于信心,那种巨大的、坚定的、牢不可破的、谁说也不好使的信心。至于信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最好的例子是古龙的《七种武器孔雀翎》。

    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投资大师的著作,又读了那么多篇股市高手的文章,学了那么多种理念和方法,最终还是赚不到钱?原因之一是,那些方法和理论里凝聚的都是大师们自己的信心,它无法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信心。你对大师们的信心只限于股价上涨和短暂盘整的阶段,一旦长期大跌出现,你就会高呼上当,把对大师的信心抛到九霄云外。

    大师们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性格、风险偏好、人生经验、知识范围、能力圈而总结出来的,其实只是适合他们自己。我们简单地照搬过来,第一是这些方法并不完全合身,第二是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正面而不知道背面,只知道出拳而不知道变招,于是貌似一套拳脚打的虎虎生风,一到临敌变化就成了花拳绣腿,百无一用。

    所以一味简单地模仿跟随大师的方法,往往无法成功。还是要花大力气去思考、总结,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真正建立自己的信心。

    写到这里,想到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我如此贬低周期股,其实我看好的成长股,不也和周期股大同小异?业绩大增时就是上涨周期,业绩增速放缓就进入下跌周期,跑得慢就做过山车,老想着跑就无法坚定持有。

    再广而言之,又有那类股票是真正没有周期的呢,连久经考验的老革命白酒股都变成反面教材了,茫茫股海又有什么是真正可以信赖的?到底信什么可以得永生?是否股民们注定是此生漂泊无所依?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5:49

借着最后一天的小涨
年收益堪堪突破10%关口
相对于沪深300指数
年度超额收益17.7%

最后一天
给这个账户上个持仓图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5:55

我没有啥2014的长远计划
因为我不觉得我有能力预测什么

新年开盘后
如果没有意外
利用集合竞价时间
打算减仓上汽并同时加仓平安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6:21

有这么个说法
当GDP下降一个点
上市企业的ROE就要下降两个点

我没有去验证这个说法的真伪性
但是直觉和经验告诉我应该是正确的
至少方向是正确的
至于具体是多少倍则是精确度的问题

我想这个说法的后面
还应该有这么一句
即企业的市值会下降N倍
按我的经验
这个N远大于10

人的思维太过于直线
有时候一点风吹草动
反映在股价上都是无限放大

磨练858 发表于 2013-12-31 16:24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6:26

底部特征都有戏剧化效果,重温下名人在底部和顶部说过的话很有意思。
       韩志国在07年8月23日发表的《为什么说5000点股市比1000点更健康》,“与1000点的股市相比,5000点的股市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市盈率在逐级走高,但中国股市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市场,不但要有一个与成熟股市完全不同的衡量标准,而且中国股市自身的成长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大幅降低市盈率的内在能量。就沪深两市现实状况来说,动态市盈率还只不过38倍,这对处于一个全世界发展最快并且连续28年高速成长的经济体中的股市来说,并不是什么过高的市盈率,也谈不上什么泡沫过大,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更没必要惊慌失措。”
       在08年9月5日又发表了《在重大危机爆发时持有股票是一种错误选择》,“在这轮牛市启动前,我最早看到了牛市,在整个市场还都在憧憬8000点甚至10000点时,我最先预测了熊市并且对市场发出了持续警示。就中国股市的目前状况来说,我认为市场仍然处于下跌的中继过程中,熊市进程还远没结束的迹象。”又在10月29日发表了《大小非问题不解决,股市将跌至1000点》,巧的是,上证指数在前一天,也就是08看10月28日创造了1664点,至今为止为历史的大底。
      再来看看叶檀的,2007年10月8日文章巴菲特李嘉诚减持没有标志作用,9天后A股到达6124点,见顶。
      巴菲特李嘉诚具有财富号召力,他们在H股市场上坚定地减持中石油与南方航空等国企股,无疑为国内投资者投下了泡沫风险加大的心理阴影。不过,影响仅止而已,股神减持没有标志作用。

    内地悠闲国庆长假,香港股市正在玩转过山车游戏:10月2日,香港股市首次突破28000点大关,创历史最高纪录;随后两天掉头急跌;但到周五,港股再次走近28000点大关。

    中国国企股被国际大资金看淡。股神巴菲特在七、八月间大量卖出中石油股份,持股比例从11.06%下降到9.72%;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日前卖出3000多万股中国远洋股份,持股比例从8.2%降至6.94%;荷银卖出2.5亿股中石化,持股比例由6.36%降到4.86%。李嘉诚于9月25日至9月27日减持2221.6万股南航股份,套现2.9亿元,持股量从16.51%下降到14.61%,收益率达400%以上。

    很明显,国际资本对于香港H股逐渐转向保守。这让人联想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香港,1997年6月,泰国水深火热之际,香港股市烈火烹油,恒生指数达到14000至15000点之间,红筹国企股红得发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基金经理纷纷减持港股尤其是红筹国企股,主要理由是国企股被高估,只要一个沾上红筹重组概念的垃圾股,当天股价就能暴涨100%到200%,这与目前A股与H股市场何等相似。

    不过有一点根本的不同,我们暂时看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子,一丁点儿都看不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股市楼市狂涨,政府绝望地让利率上升试图提高对冲基金的沽空成本,投资者虎视眈眈等待随之而来的是泰铢等货币下跌,这些国家的联系汇率制度因为没有巨额外汇护体,以及过早开放资本项目,而无法经受住沽空者的猛烈攻击。

    目前的中国情况刚好相反。我们正在为如何使用1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犯愁,人民币尚未走完升值周期,在近一两年不存在大幅贬值的风险。另外,尽管美国对于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呼声强烈,但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有步骤地开放,这是中国货币政策中最切近现实、值得称道的措施之一。如果中国资本项目彻底开放,那么,危机来临的时间有可能提前一半,但是港股直通车迟迟其行,以及提高门槛的建议,反映出政府已经省悟,通过港股直通车这样的形式变相开放资本项目过于冒进,政府要做的是回到循序渐进的、可控制的轨道。

    通过提高二次置业房贷首付比例等措施已经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表示,政府要做的是控制金融风险,对于泡沫则不置可否。如果泡沫是目前阶段不可避免的,引导到合适的水库即可,为什么要汲汲于心呢?

    中国资本市场即便有泡沫,即便会破灭,也不是现在,与内地市场越来越唇齿相依的香港市场同样如此。在香港股市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之后,香港股市将在内地资金的推动下逐渐上行,表现形式越来越接近A股市场,内地炒股团将成为港股的坚强支撑。再看国庆期间的国际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创出14115点的历史新高,伦敦铜主力合约逼近历史高点,伦敦铅主力合约更是以3640美元创出了历史新高。外汇市场上,欧元对美元也在10月1日创出了1.4281的历史新高。美国国内就业数据不错,而美联储又为次债危机所迫降息,市场充满无以言喻的乐观情绪。

    那么,巴菲特、李嘉诚等何以减持国有股?如果你获得了400%的收益,如果你像巴菲特一样在国内面临意识形态的猛烈抨击,又面临着更好的投资选择以及股指期货出台的不确定性,最好的选择当然是获利了结,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继续搜寻下一个能够给你带来数倍回报的项目。李嘉诚或者旗下基金会明确入股将于近日发行的新鑫矿业、波司登以及大昌行。人称“亚洲股神”的恒地主席李兆基也在上周四重申,维持今年底恒生指数达28,000点的预测,农历年底前可升至30,000点;他呼吁投资者要看一至两年时间,并指这几日如果有心水,可以趁低吸纳;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周四亦称,港股近日升至28,000点水平,若年底进一步升至3万点亦不出奇。

    巴菲特李嘉诚淡马锡的减持并不说明中国宏观经济走向,资本市场的方向,也许最大的意义在于指导投资者如何选择个股,不管是股神还是普通投资者,给自己设定收益率上限或者风险下限,是保证收益的不二法门。



前几天好像看到了一片类似的帖子
说如果用明年或后年的业绩预测
来给当前的创业板估值
其实并不算特别的高

哈哈
和韩志国的这篇帖子多类似啊
就不知道结局是否同样的类似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6:47

去“价值投资派”溜达了一下
董宝珍的否极泰2013年报十分显眼
还分了个上中下三篇
每一篇都洋洋洒洒数千言
我也懒得复制粘贴原文了
评论倒是可以拷贝一下
PS:最后一条是我写的

访客2013-12-30 20:46:34

最,绝对,这样极端主观的词不断出现,说明董宝珍病得不轻 李嘉诚、孔明正确,能说明你正确??李嘉诚、孔明什么时候出现过你如此的惨败?裸奔不要脸
访客2013-12-31 16:40:49

珍姐已经疯了。
访客2013-12-31 16:43:13

如果你没有杠杆,只要你足够的坚持,茅台的红利可能会让你熬过去。但是你加杠杆了,所以你可能熬的过去,也可能熬不过去,既然不能够确定的安全,那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6:51

从格老的智慧里
因能力有限
我学的不多
如果要说最大的收获
则是对“安全”的理解

没有了安全边际
哪怕你现在盈利再高再风光
指不定哪天就直接一把输光腚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7:01

随着对我所了解的各策略验证
最可信的也就是低PE策略了
格老在76年提出来的时候
自称经过了50年的验证
我用A股在2000年以来的数据检验
还有申万自2000以来的风格指数
也是如此

因为这玩意儿无法证明
所以欢迎大家用大样本的数据提出证伪
至于那些连样本都不知道该怎么正确选取的
麻烦您就别出来搞笑了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7:06

我在网络上一直想找到类似的证伪
但是只找到了几个搞笑的帖子
譬如什么低市盈率是价值投资陷阱
仔细一看
就是选了几个大牛股
启动的时候都是中高市盈率
然后又选了几个亏损得很惨的股票
价格的高点恰好又是低市盈率的


此人的数学老师必然死得早
有这样的学生咋能不被气死呢?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7:17

喜马拉雅认为
新股IPO大概要有3000亿
各类增发等大概也要3000亿
这些数字已经基本等同于市场上的保证金
因此不认为2014有大牛市

她似乎忘了算一点
2012年的全部分红为6800亿
那么2013年的分红又会有多少?

2011年是6045亿
2010年是5309亿
如果线性思维一下
怎么着今年也该突破七千亿大关了吧?
就算扣掉红利税
应该也够IPO啥用的了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2-31 17:20

当然啦
也仅仅够IPO用的
兴许还要差那么点儿
因为不要指望大股东拿了分红以后
能够重新回到二级市场
我估摸着扣除红利税
也就是能回来两千多亿

鸟语花香 发表于 2013-12-31 17:22

不愧为股市达人,顶!:#DAXIAO
页: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查看完整版本: 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