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4 19:21
其实我现在走的路子
严格来说已经脱离了好企业、好价格
在申万风格指数中
表现最好的其实是低价股组合
我也从逻辑上大致弄明白了
这种看似无厘头的组合是怎么盈利的
而这又进一步坚定了我现在走的路子
但是低价股组合的盈利逻辑
是建立在A股的不死鸟市场规则中的
因此这个组合还是要慎重使用
而且对于大资金来说
这样的组合有时候还会碰到流动性风险
再加上冲击成本的高昂
综合性价比还是不如低市盈率组合
而申万风格指数在计算的时候
没有计算调仓成本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4 19:25
在我还没有脱离技术派的时候
觉得一个好的策略胜过一个好的选股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又觉得配置一个好的组合
其实胜过买入一个好的企业
不知道格老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4 19:35
当然了
好企业、好价格
是整个组合的基石
它是整个组合最根本的利润来源
只有这样
当我们找不到那个接棒的傻子时
才不会陷入恐慌之中
但是它却可能不再是组合中最大的利润来源
因为傻子毕竟通常有很多
市场先生又经常很变态
如果让我和巴粉们有所区别的话
或许我关注的更微观些
而他们看的更宏观些
其实这个不好说谁更优秀
只是我很怀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4 19:47
好吧
我承认我记错了
刚才打开wind看了下000951
也就是300银行指数
PE和PB都是创新了
又打了个九折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5 13:35
A股庞大的股民数量
会产生很多的随机致富者
为简单起见
假设投资者为一亿人
整个市场每天有1%数量的股票涨幅超过5%
那么即便是扔飞镖的方式满仓换股操作
当天也可有百万人获得5%的收益
第二天还有一万人获得10%
第三天一百人15%
第四天一个20%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炒股大赛
短短的几天就会有些选手成绩非常出众
可是这些选手的长期收益如何呢?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去年我曾经对叩富网模拟大赛每期的前三翻了下
翻了好几十个获奖选手
结果长期收益全是渣
太阳晒鸟
发表于 2013-11-16 10:05
这几天玩了两次华夏银行,收益不错。买这种股票,没有惊心动魄,但是稳定,心安。
以后这样,如果在其它股票上获得了大幅收益的话,马上换成银行股,来锁定收益。
等机会出来后,再抛弃银行。
楼主能再发下你的股票池吗?或者发个怎么挑选标的excel文件?谢谢啦。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6 14:46
如果把这75个交易日的成绩放在银行股中排个次序
可以排在16家银行中的第五名
中等偏上
如果放在全部2463家沪深A股中
则是排在了第940名
还是中等偏上一点儿
蛋疼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6 15:05
然后又去看了看在同花顺的模拟账户
在823250名用户中
暂排名55559名
虽然收益比实盘要差不少
但是排名比例倒是进入前10%了
说明两个问题吧
第一个那就是我这个策略的确需要高频交易
才能带来更多的超额收益
第二就是A股中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
存在着太多的随机致富了
我单月成绩基本上都是20万名靠后
但是大半年下来却可以慢慢挤上来了
明年这个时候进入前一万名应该不是问题
至于实盘嘛
争取明年这个时候可以排入A股前五百名以内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6 15:20
这一阵儿有一个很大的收获
那就是通过分析和计算
决定彻底放弃传统的波段操作
之前也探究过波段的问题
但是放弃的原因是因为“不可测”
所以只好像桃花岛主、老股民、但斌等人那样“长期持有”
一种很无奈的“长持”
但是最近的计算表明
采用满仓的方式长期滚单
收益并不比卖在6100买在1600要差
而且心态会更好
反正牛熊都一个样啊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6 15:43
当然啦
纯粹上的理论计算和实际肯定会有差异的
我毕竟不是计算机专业
很多数据只能凭着经验毛估估
但是通过多个账户之间不同的交易频率比较
已经可以大致看出来了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6 15:55
这个高频也不是说越高越好
否则冲击成本会大幅的降低收益
感觉上单笔交易5%~10%是个比较合适的价差
可以降低整体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成本
聂夫把价差定在50%实在是太狠了
不过人家是基金经理
手上有好几百只股票
这个50%的价差其实也凑合
要是我的话我或许也这么干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6 16:05
乔尔很神奇。
他神奇的地方在于,自1985年成立以来至2005年,他领导的哥谭资本(Gotham Capital)创造出了从700万美元到8.3亿美元,年均40%回报率的投资奇迹。而且几乎没有动用杠杆。
20年时间年均40%,在我印象中,也只有大奖章基金的数学天才西蒙斯可以与之媲美了。
西蒙斯的黑匣子,我猜想连上帝都在琢磨里面装的是什么。而乔尔·格林布拉特则比西蒙斯慷慨多了,他主动公开了自己的黑匣子——他称之为“神奇公式”。
神奇公式简单得你不敢相信,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用便宜的价格买好公司。
做起来也同样容易,乔尔用量化的方法做出了示范。
他只用了两个财务指标,第一个指标用来选好公司,第二个指标用来选好估值。
乔尔用来选好公司的指标是有形资本回报率,计算方式为:有形资本回报率=息税前盈余/(净营运资金+净固定资产)。
乔尔用来选好估值的指标是净收益率,计算方式为:净收益率=息税前盈余/(公司市值+公司净债务)。
怎么样,够简单吧?
别着急,接下来的操作会更简单。
把全市场的股票,按照有形资本回报率从高到低做一个排名,再按照净收益率从高到低做一个排名。
两个排名相加,就得到了神奇公式的排名。
然后,你把排名前三十的股票作为一个股票篮子,平均买入即可。
买入之后,持有一年。然后再更换新的前三十名。
这就是神奇公式操作法的全部内容。
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这应该叫做,“躺着把钱挣了”。
躺着真的能挣钱吗?请看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实测数据。
从1988年到2004年,神奇公式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如下:年均收益率高达30.8%,17年时间积累收益达96倍;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为12.4%,累计收益仅有7.3倍。
从1996年4月30日到2011年4月30日,神奇公式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下:年均收益率高达32.2%,17年时间积累收益达87倍;同期上证指数的表现为11.71%,累计收益仅有5.88倍。
这简直太神奇了!不是吗?
为了方便中国的价值投资者,国内的研究者小石还专门成立了“快慢网”,定期发布神奇公式的A股排名,使用起来可以说极其方便。
不过,乔尔也指出了神奇公式的命门。
“神奇公式在每12个月测试期间,平均有5个月表现不如大盘。以一整年为计算期间,神奇公式每4年有1年无法打败大盘。每6年为一单位的测试期间,神奇公式有一次连续2年表现不如大盘。神奇公式测试的表现优异17年间,甚至会有一段时间连续3年表现不如大盘。”
乔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部分人不会等这么久,因为他们的投资期间太短。如果一种策略要花三年、四年,甚至五年,才能展现实力,大部分人都不会坚持下去。经过一二年绩效不如市场指数的年份后,大部分人会寻找新策略——通常找到的是过去几年表现优异的策略。”
我保证这是个好东西,但是,你能用吗?
cjl2007
发表于 2013-11-16 21:21
买银行股,中国股市总有一天过10000点!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6 21:43
持仓比例的计算方式有缺陷啊
可是怎么也想不出完善的办法
头都快炸了
想打人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7 09:02
央企收益未来将逐步提高上交财政比例
2020年提高到30%
看报道上一片赞溢之词
我却觉得有点儿郁闷
因为分红这一块儿保不齐就得减少了啊
中小股东果然是没有人权哦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7 09:06
热切盼望的注册制终于有希望了
股市大扩容开始
希望可以快速重启IPO
解决股权奇缺的现状
弄得一大堆烂股估值奇高无比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7 09:32
想人为控制调仓的价差为10%太难了
因为组合中的股票种类经常变换
而组合的数量却不宜经常变化
只好放任之
反正当前平均6%的调仓阀值也行
以后再想吧
反正办法总是比人多
当初是不是应该在数据库编程上花点儿时间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likeredai
发表于 2013-11-17 10:40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7 0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热切盼望的注册制终于有希望了
股市大扩容开始
希望可以快速重启IPO
IPO重启 只要大盘到2350以上吧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8 08:54
注册制--投机散户的坟墓
收藏本文
类别 : 宏观趋势 作者: 张牧之2013-11-17 20:45:05
发行注册制,
投机散户要么被垃圾仙股直接玩死,
要么在指数权证中被玩死,
而且有着宁死不信价值的英雄气概。
和大众坚信房价不跌一样,
市场培养了散户对于蓝筹不涨的坚定信念。
每一次观念的改变,都伴随着彻底的血洗,
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战场。
每一拨人,都要吹起并亲手毁掉他们自己吹起的泡沫。
十年之后,我们安好于一个更加成熟的股市,
那是何等的幸运与激动。
呵呵
我和该文作者的想法很一致
很多散户整天嗷嗷叫的注册制
有要求恢复T+0之类
其实压根不知道注册制度意味着什么
就知道闭着眼反对IPO神马的
魏公子
发表于 2013-11-18 14:28
股票发行注册制定义:
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行情 专区)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看看A股的估值结构就知道了
A股市场上厮混的大多数股民压根就没有基本的投资常识
只是一群被赌场论洗脑成功的投机分子
这群人在注册制面前
必将死相非常得不堪
如何规避?
很简单
新股上市两年内压根不碰即可
如此一来新股发行价则可从三高转为三低
洗去浮华之后从容挑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