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目前的走势提示两种可能:
一是在股改的浪潮中被市场遗忘了,如果这样,我们也应该把中集遗忘了,仍一边去,不去看它。
二是行情发动前的沉寂。我买股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耐心的,当我觉得按捺不住烦躁时, ...
你现在烦躁了吗? 中集近期的走势可参考天津港除权后的走势
證券報告 - 美林維持中遠太平洋沽售評級
2005年9月9日 10:39:00 a.m. HKT, AFX香港 (XFN-ASIA) - 美林證券表示, 中遠太平洋(1199.HK)上半年業績雖然較預期理想, 但由於面對經營環境因難, 故維持該股「沽售」評級。
美林稱, 該公司上年盈利表現強勁, 純利達2.15億美元, 高於該行預期15.5%及市場預期6.0%, 盈利增長動力除出售資產錄得特殊收益外, 本身集裝箱製造及租賃業務亦較預期強勁, 不過由於預期下半年面對困難的經營環境, 故只輕微調高今年盈利預測5.0%至3.46億美元, 明年維持3.18億美元預測不變。
美林指, 該行估計其每股資產淨值13.8港元, 現以高於估計資產淨值買賣, 價值未具吸引力, 維持「沽售」評級。
證券報告 - 大摩降中遠太平洋評級至減持
2005年9月9日 11:10:00 a.m. HKT, AFX香港 (XFN-ASIA) - 摩根士丹利表示, 預期中遠太平洋(1199.HK)未來12個月將跑輸恆指逾15%, 故將其投資評級由「與大市同步」降至「減持」。
大摩指出, 由於看淡集裝箱市場及貿易增長, 故將中遠太平洋05-07年盈利預測調低2-9%, 目標價亦由16.7港元下調至15.1港元。
大摩表示, 集裝箱業務是該公司去年下半年及今年上半年主要增長動力, 該行關注一旦集裝箱市場出現大幅調整, 勢影響該公司未來盈利。 對中遠太平洋影響的關注還包括, 環球經濟增長放緩, 油價高企及內地集裝箱不會出現短缺情況。
該行指出, 對內地運輸行業看法審慎, 但對鐵路、機場營運看法正面, 港口營運則中性, 對航空業看法負面。
中遠太平洋(1199)
日期 2005-09-09來源 恒利證券
內容 中遠太平洋 <01199> 較早前股價下滑,一度跌至50天移動線之下,不過及後此股出現反彈,近期已重返10天及50天平均線水平,目前兩線分別在15元6角及15元65位,而且蓄勢再展上升浪。從技術走勢分析,此股有機會挑戰前阻力位的16元2角。至於MACD及隨機指數已先後出現入貨訊號,而RSI-14亦企在中位線50點水平之上,技術指標普遍配合股價重組上升軌道。
中遠太平洋(1199)
日期 2005-09-09來源 時富金融
內容 ♦ 公司上半年純利按年急增1.31 倍至2.15 億美元。期內營業額達 1.42 億美元,同比增長9.4%。每股盈利改善至9.81 美仙。共派發中期息39.4 港仙,其中包括特別股息11.3 港仙。
♦ 集裝箱租賃業務的營業額按年上升9.5%至1.32 億美元。旗下佛羅倫貨箱控股的集裝箱箱隊的總箱量升至103 萬個標準箱,增長 18.9%。期內集裝箱的平均出租率達96.4%,較去年同期的96.0%及同業平均的92.0%為高。市佔率亦由去年同期的9.9%提升至 10.4%。
♦ 公司於今年三月向招商局出售蛇口碼頭17.5%的股權, 獲利 6,187.5 萬美元,並於上半年入帳。截至六月底,公司擁有19 個碼頭的不同權益,總泊位共81 個,預計集裝箱的年處理能力將增加至4,040 萬標準箱。
♦ 集裝箱製造業務方面,公司於去年年底收購了16.23%權益的中集集團,於今年上半年已提供了4,024 萬美元的純利貢獻。旗下上海中集冷藏箱及天津中集北洋集裝箱的生產量亦有不俗的增長。
♦ 雖然航運業見頂已是市場共識,但這將反映在運費下調方面。相信國際貿易及貨運量仍會穏步增長,增加了對集裝箱及碼頭服務的需求。管理層預期明年市場對集裝的需求將達600 萬個標準箱,租金亦可維持於現水平。
投資建議
公司的業務對運費及油價的敏感度較低,較具防守性。現價14 倍06 年市盈率,屬合理水平。建議投資者於$15.5 以下吸納,六個月目標價$17.0。
中遠太平洋(1199)
日期 2005-09-09來源 東泰証券
內容 中遠太平洋(1199)(建議買入)昨日公布中期純利上升130.55%至2.1477億美元。純利上升主要是受惠於新收購的CIMC的4023萬美元盈利貢獻及出售蛇口港17.5%權益的6187萬美元特殊收益。如不計入特殊項目則純利只上升60%至1.53億。期內,集團收入上升9.4%至1.4189億美元。集團港口吞吐量上升17.5%而盈利則上升11%。集裝箱出租業務盈利則上升13%。展望未來,集團會繼續拓展港口碼頭網絡而現時已達19個。市場的焦點亦會集中在集團能否取得洋山深水港第二期項目的權益。
冷藏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
2005-9-8 8:28:00 《物流》作者:闫永立
冷藏链和冷藏物流
冷藏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物品在加工制作、贮藏、运输、分配流通各个环节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冷藏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是需要特别装置、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和运输型态的特殊物流形式。
冷藏物流应遵循“3T原则”: 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在冷藏链中贮藏和流通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
“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有相应的产品温度控制和贮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
食品冷藏链的价值构成
食品冷藏链主要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
产品生产: 冷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产品。
冷藏加工: 包括肉类、鱼类的冷却与冻结; 果蔬的预冷与各种速冻食品的加工等。
控温贮藏: 包括食品的冷藏和冻藏,也包括果蔬的气调贮藏。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等。
冷藏运输及配送: 包括冷藏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区域配送等。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的波动是引起食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运输工具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不但要保持规定的低温,更切忌大的温度波动,长距离运输尤其如此。
冷藏销售: 包括冷冻食品的批发及零售等,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早期,冷冻食品的销售主要由零售商的零售车及零售商店承担,近年来,城市中大量涌现的超市成为冷冻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我国冷藏食品
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右的速度递增; 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 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 乳品业1,500多家,年产量800万吨,乳品业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水产品年产量4,400万吨,并以4%速度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花在厨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迅速拉动了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其中市场份额最大、发展最迅速的是预制食品,2002年预制食品销售额占冷冻食品销售总额42.44%,冷冻肉制品和鱼类的销售额也强劲增长,在我国收入较高的发达城市,冷却肉已占到人均年消费肉量的10%—15%。冷藏蔬菜的发展也很快,尽管目前冷藏蔬菜的消费总量仍较小,但是随着保鲜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这种产品。
上述食品均属于易腐食品,大都需要冷藏物流,随着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冷藏物流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冷藏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冷藏运输损耗大
铁路方面: 在全国总运行的33.8万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不足7,000辆,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公路方面: 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2000年我国冷藏保温汽车拥有量约4万辆,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冷藏保温汽车20万辆和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达到3%。
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者塑料布。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冷藏物流损失超过750亿元人民币。
冷藏物流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的冷藏保温技术有待发展,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易腐物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
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虽然冷藏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国的冷藏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性特征比较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行业领袖。
现在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与普通物流相比较,冷藏物流体系除了服务价格和分销渠道控制因素外,生产商更多的要从控制产品质量角度考虑。当前,很少有供应商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地将冷藏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行经营,即使外包,也是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公路冷藏运输潜力巨大
从冷藏运输结构分析,目前公路冷藏运输运量不到25%,铁路冷藏运输运量占55%左右,而欧美国家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60—80%,公路冷藏运输在食品运输总量中更是占到90%以上。我国已将建设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作为“十五”期间的交通发展战略,这将使易腐货物公路冷藏运输所占比例快速提高。根据有关预测,2005年公路冷藏运输率将发展到30%,运量将增长到1,800万吨,平均递增率将超过7%。由此可见中国公路冷藏运输行业潜力巨大。
第三方物流将成为首选
运输易腐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想要有效运作冷藏物流,达至保存货物至最佳质素目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冷冻物流链,严格B2B(点到点)的温度控制包装,货物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应暴露在空气中,亦不应承受温度转变环境。同时,货物放置在一个地方上也要严格控制温度。这些都需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完成货物的保鲜质量和运输的经济效益。
通过调查分析,乳制品对温度的控制要求很高,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更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 冷饮、速冻食品厂商大部分希望部分和全部外包物流业务; 肉制品厂商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求,更愿意全部外包其冷藏物流业务。
越来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将逐步承担起冷藏物流的重任。作为非核心业务,如果生产商自营冷藏物流,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及庞大的人力成本只服务于自身项目,并不是生产商的明智选择,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藏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藏物流业务——现实却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必将催生第三方冷藏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亚洲区域内航线上半年集装箱运输量增长3%
2005-9-9 11:30:00 航运商务网亚洲区域内航线主要船公司今年上半年运输集装箱443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3%。日本运往韩国的集装箱增长1倍,往中国华北增长7%,往台湾地区增长12%,往印尼增长7%,往泰国减少8%。第三国运输也有很大增长,中国发往东南亚的货流扩大。 GDP关联公司:长期投资故事的摇篮
2005/09/09 09:58 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蒋国云
企业的价值源于对其未来的预期,一个可预期持续成长的企业才是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这些企业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在其生存与发展中,变量相对较少,不确定性小。如果决定这些变量的因素都与GDP高度相关,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可以理解为GDP关联企业。
投资中国,自然要投资中国的优势,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从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或几个行业成为推动GDP增长的主导力量,这些主导行业能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以高于GDP1%—2%的速度增长,而其中的优势企业更是能以超过GDP3%-4%的速度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优势企业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成本上升带来的竞争劣势,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因而这些主导行业和其中的优势公司便成为可预期持续成长价值股的最佳候选对象。我们将这些主导行业中的公司称之为“GDP关联公司”,它们能在GDP的高速增长中不断成长,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价值增值。因此,把握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题,对行业和公司的选择至关重要。
美国经验:成功的行业选择重于一切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铁路热的时代,30-40年代进入钢铁热时期,50-60年代汽车、半导体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到了70年代之后,消费升级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70年代风光无限的“漂亮50”成分股的行业选择几乎完全抓住了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不得不佩服当年美国投资人对美国经济未来的把握。30年来,麦当劳、沃尔玛、IBM、可口可乐、默克这样的公司在美国经济增长与结构的调整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反观代表我国沪市绩优蓝筹股的上证50成分股,依然是以制造业为主。我们不否认这些行业将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受益,也不否认在行业周期波动的某一阶段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这些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概率相对较小,且不确定性很大。
美国的经验和“漂亮50”中成功的行业告诉我们,在寻找具备长期成长能力的行业和公司时,首先必须把握住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题,并且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推动因素——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有深入理解和认识,否则就不可能找到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能够长期持有的标的公司。
GDP增长源泉在于综合生产率提高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投资中国的上市公司,自然要分析中国目前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适合什么样的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什么样的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中国的生产要素优势,而那些受生产要素制约的公司因面临成本的劣势而无法得到持续的增长。
实证分析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多是由于各投入要素间的结合和配置效率提高、要素本身品质的改进而推动的,这反映在综合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越来越大。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看,改革开放后要素投入的增长总体上高于改革开放前,尤其是资本投入增速提高较多,而劳动投入增幅很小,90年代之后甚至出现大幅度下降。从各要素的贡献来看,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尤其以劳动投入贡献度下降最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综合生产率提高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知识水平的提高、技术创新以及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成为综合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GDP关联公司”的选择
技术进步和服务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长期的推动力量,我们选择“GDP关联公司”必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从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诸如交通运输、电力、消费品、医药、高附加值服务业(如上市商业银行)以及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的高科技公司,其成长性能够与GDP增长同步,甚至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因而成为我们所认为的“GDP关联公司”。
据国信证券统计分析,交通运输业、电力、医药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主要是上市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交通物流、健康医疗、金融服务和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将使这类行业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增长速度依然会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成为名副其实的“GDP关联公司”。
今年跨国公司将在中国采购600亿美元 世界500强占22%
义乌新闻网据新华社消息“2005跨国采购洽谈会”将于9月26至28日在上海举行,汽车零部件、零售商、伊拉克重建将成为本次洽谈会三大专业内容。今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将超过600亿美元,其中180亿美元的采购将直接在上海完成。
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的采购商中,有57%的企业是首次与会。参展的世界500强企业占总数的22%,而中小型企业参展的比例明显增加。据悉,9家中东客商组成的“伊拉克战后重建采购团”已开出了近10亿美元的采购计划。
与其他跨国采购展会不同,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是内地唯一以“逆向交易”形式举办的,即由海外采购商在展会上设点,公布采购信息。
据主办是次采购会的上海跨国采购中心董事长屠建卿透露,汽车零部件、零售商、伊拉克重建将成为是次洽谈会三大专业内容。其中,汽车零部件板块由福特、现代、德尔福等八大公司组成,采购内容涉及车用仪表、车灯、车身及附件、装潢内饰等。零售商项目包括沃尔玛、欧尚、麦德龙、家乐福、乐购、百安居等零售巨头,采购范围包括日用百货、家居装潢、家用电器、运动用品、办公用品、服装服饰等。
倍受外界关注的伊拉克战后重建采购团,其采购内容几乎涉及所有基础建设和伊拉克国民经济体系恢复的必要部门,包括:建筑和建设类、电力产品、公路、桥梁、交通设备、卫生设备、石油和天然气设备、农业水处理及环保产品、食品饮料及其设备、教育、信息科技、宾馆及日常用品、货物及服务等。现时已经有9家中东采购商明确表示要参加洽谈会,预计采购规模近10亿美元。
屠建卿指出,此次伊拉克战后重建采购团的商品需求包罗万象,且不要求“高端产品”,无疑为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提供了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尚不足100亿美元,而2003年则高达550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3%。时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采购的目标选在中国。瑞典的宜家(IKEA)公司,2001年在中国的采购量占其全球采购份额的14%,2002年达到15%,2003年上升至18%,2004年超过20%。沃尔玛从2002年起其在中国的采购额就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180亿美元。
整合港口资源发展集装箱运输
2005-9-9 10:35:00 河北日报港口功能单一、过于偏重能源,航线航班过少,口岸通道不畅,是制约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据统计,每年转由天津港运输的外贸货物占河北省外贸货物总量的80%。2004年,河北省外贸依存度低于山东19.73个百分点,低于辽宁28.78个
百分点。河北省政协常委李书和为此呼吁———
“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省份,河北省拥有487.3公里的海岸线,但由于港口功能单一,港口的综合功能难以发挥。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应成为河北省‘十一五’规划工作的一个重点。”日前,河北省政协常委李书和就推进港口资源充分利用,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提出这样的建议。
李书和认为,河北省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港口功能单一,过于偏重能源。以秦皇岛港为例,2004年,秦皇岛港货物吞吐量为1.5亿吨,其中煤炭、石油为1.3亿吨,占总量的86.7%。另外,全省集装箱只有8.7万标准箱,分别是天津、大连的2.3%、4.5%,集装箱功能在全国沿海省份是最弱的。目前全世界海洋运输主要靠集装箱,我国适箱货物也在大量增加,全国以年增24%的速度增长,而河北省港口集装箱功能仍然十分弱小,这就制约了河北省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对本省港口的运用。三个沿海城市企业的集装箱货物运输,仍然要转向外省港口,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输成本,也难以显现河北是沿海省份这一资源特征。
航线航班过少,口岸通道不畅的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河北省只有秦皇岛港至韩国仁川港一条国际客箱班轮航线运行,运往国外的大量集装箱不得不转向航线多、航班量大的天津、大连、青岛等港口。据了解,每年转由天津港运输的外贸货物占河北省外贸货物总量的80%。这不仅使运货延时5至7天,且增加了运费。据2003年调查,每标准箱的海运费,秦皇岛经天津转运至釜山,比秦皇岛直运釜山高210美元。这是河北省虽地处沿海,且有较大港口群落,但吸引外资少,外贸事业发展速度远不及其他沿海省份的一个显著弱点。
由于港口外向度低,削弱了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秦皇岛港的货物吞吐总量与青岛港的货物吞吐总量几乎相等,但青岛港的外贸货物吞吐量为1.2亿吨,点总吞吐量的74.69%,秦皇岛港的外贸货物吞吐量为5358万吨,占总吞吐量的34%。据统计,2004年,河北省外贸依存度低于山东19.73个百分点,低于辽宁28.78个百分点。
针对这些问题,李书和建议说,应在全盘考虑我省港口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制定好《河北省“十一五”港口发展规划》。立足于服务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适应未来海上货运的要求,调整较为单一的港口功能,增大杂货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功能,使港口更适应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整合港口资源,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目前,我国的货物适箱率只有30%,与发达国家的80%相比,距离很大。这也正是集装箱发展的巨大空间。现在,我国的港口和海上运输已向国际资本开放,世界上大的国际集装箱运营公司正抢滩中国集装箱港口建设,这是河北省发展集装箱码头的极好机遇。应当抓住机遇,把河北省三大港口的集装箱功能搞上去,争取在冀东、冀中、冀南都有集装箱出海口,方便外贸运输,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有计划地开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在增建集装箱码头、岸线设施的同时,通过与大海运集团合作,适时增开较多的、由河北省口岸直接通往国外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使河北省真正在经济上同国际接轨。
制定优惠政策,推进港口资源充分利用。如建设集装箱码头和岸线设施的贷款贴息政策、对集装箱公司和搞集装箱集散企业的税收返还政策、对集装箱高速公路运输费用的减免政策等。 连云港集装箱码头刷新四项历史纪录
9月7日7时20分,中海集团第五代集装箱班轮-----“新福州”号,在连云港完成装卸任务后,缓缓驶离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驶向南方港口。该船长280米,拥有5688箱位,是由中海集运投放在连云港----美西线的第五代集装箱班轮之一,在连云港集装箱码头共装卸8000标箱,作为承接港的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公司仅用了24小时就完成了全部装卸任务,创单班10小时就装卸2800自然箱、4403标箱、5号桥吊又创单桥平均每小时54.3自然箱、单船日装卸量完成8000标箱四项历史纪录,标志着连云港港的集装箱效率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中单桥装卸效率居全国港口领先水平。
今年以来,连云港港全力加快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步伐,打造集装箱远洋出海大通道,把港口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助推苏北区域经济大发展。为江苏实施振兴苏北经济战略提供了物流保障。近年来不断开通新航线、新班轮,目前已经开通了至日本、韩国、北美、地中海、欧洲、东南亚等国际集装箱近、远洋航线,与此同时还开通了至我国国内主要港口的内贸航线,月航班密度接近200航次,新增地中海航线、美西ANWl航线、日本关东航线、东南亚航线等5条近远洋干线和厦门、福州内贸航线,还着手运营中海北美AAS航线;成功实现外资班轮公司达飞、以星与中海集运在欧洲二线上的舱位互换,其中以星班轮公司投入两条第五代干线班轮直接参与航线运营。港口集装箱中转港地位日益显现。集装箱中转辐射范围已经从苏北扩大至日照、青岛、天津、大连等北方港口。已经成为我国华东地区集装箱运输外贸基本港和内贸中转港。(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程学亮) 广东工业企业50强 规模5年翻番户均收入153.07亿
2005-09-07 07:00:12 南方日报
--------------------------------------------------------------------------------
南方网讯 经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统计局评定的2004年广东最大50家工业企业名单今天(7日)公布。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工业50强总体规模明显扩大,总营业收入由2000年的3673多亿元上升至7653亿多元,平均营业收入由2000年的73亿多元跃升至153亿元,均翻了一番。联想国际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以467.17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一,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列二、三位。
百亿企业由2000年的7户跃升至34户
工业50强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50强企业(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653.38亿元,比2003年的50强企业(集团)增长了22.2%;拥有资产上升了16.8%;实现利润增长47.1%。
50强工业企业(集团)户均年实现营业收入由2003年的125.26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153.07亿元,增长22.2%;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的由2000年的7户猛增至34户。50强入围门槛达到59.9亿元,比上年度提高了19.27亿元。
实现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四成五
工业50强在全省工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50强企业(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4%;拥有资产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8%;实现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5.8%。
50强中47家属于珠三角
工业50强继续以珠三角,尤其是中心城市广州、深圳为主。2004年工业50强企业(集团)中,有47家属于珠三角,其中广州15家,深圳18家,珠海3家,佛山、惠州各4家,东莞2家,江门1家,粤北韶关和西部湛江、茂名各1家。
47家珠三角50强企业(集团)总资产占50强工业企业(集团)的93.9%,全年营业收入占50强的91.6%,实现利润占87.4%,展现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50强之间位次竞争激烈
50强工业企业(集团)稳步前进,位次竞争激烈。工业50强排名中,2004年有38家企业跟上年相同,只是位次有所变化,排名前30名企业基本保持不变。新进入的12家企业,有7家企业曾经在2003年以前的排行榜上出现过,不算是“新”的50强企业(集团)。这说明50强企业(集团)的内部基础稳定,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比较强,发展稳定。
2004年跟2003年相比,位次变化较大。位次前移的有16家,位次不变的有2家,位次后移的有20家,新进入12家;兼并或退出的12家。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多年排名广东工业50强首位的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其母公司已经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并要求下属子公司不再参加类似的评选,因此没有列入本次工业50强的名单。
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称雄50强
50强工业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三大新兴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50家企业(集团)中,属于三大新兴产业的有35家,其中电子信息业23家,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6家,石油及化学6家。属于三大潜力产业的有6家,其中医药有2家,汽车4家。
41家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年末总资产、全年营业收入、实现利润等三大指标分别占50强企业的73.4%,63.1%和73.4%,凸显三大新兴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在工业50强中的主要位置。
50强人均利润是工业平均水平的7.5倍
50强企业(集团)规模效益明显。2004年50强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为10.4%,而规模以上全部工业只有6.1%,经济效益相差甚远。50强企业劳动生产率也明显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129.48万元,人均实现利润11.22万元,分别是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人均水平的4.4倍和7.5倍,体现出企业规模效益和集约化发展的优势。
2004年广东最大50家工业企业排序表
排名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千元)
1 联想国际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 46716640
2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43000000
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1998330
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40260790
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31521263
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30135880
7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567780
8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22803375
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2698153
10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1930500
11 珠海格力集团公司 21930016
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20297682
13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17282896
14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6305980
15 伟创力实业(珠海)有限公司 16119296
16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14951067
17 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 14861742
18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14715731
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14160534
20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 13749170
2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362522
22 乐金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12134496
2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12115650
2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11251043
25 建兴光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10737447
26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10569846
27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10397060
28 广东格兰仕(集团)公司 10329920
29 惠州市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10255240
30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10245393
31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10164082
32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0127590
33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074470
34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10009408
35 广东粤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9321478
36 三九企业集团 9004650
37 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8830310
38 惠州市华阳集团有限公司 8513110
39 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8133790
4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8059649
41 鑫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8049780
42 佳能珠海有限公司 8010209
43 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 7399370
44 深圳三星科健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7081131
45 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921290
46 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6821259
47 广州卷烟二厂 6725161
48 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6383896
49 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 6311973
50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5990410
总计 765338458
(编辑:栾春晖)
国家发改委朱之鑫:中国经济增长不能低于6%
(2005-09-09 16:52:03)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率要达到多少才合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低于6%的速度是不行的。至于高到多少,尽可能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达到多少,就达到多少。”
朱之鑫是在9日召开的“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他说,谈到最低速度的时候,恐怕有几个数字可以研究。比如说,我国每年新出生的人口要达到现有生活的水平,这本身就是最低的一个标准。其次,要提高现有人数生活水平,这是要达到第二个目标。第三,还要考虑偿还以前的一些债务,那就是我们的第三步目标。第四步,为下一步的发展扩大我的积累。当然这一切最终还是要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实现。
朱之鑫同时表示,从长期来看,由于经济总量不断地增加,基数越来越大,对中国来说,有可能在未来增长速度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但是不一定会像以前那么高。“就像体操运动员翻两番很容易,相扑运动员翻两番就要费一定的力量。”
朱之鑫:今后改革将在政府、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9日表示,中国改革现在已进入攻坚阶段,今后改革的内容将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上来。
朱之鑫是在9日召开的“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对中国来说,改革从当前来看,社会主义机制的体制初步建立了,问题在于现在进入攻坚阶段,今后五年、十五年改革的任务相对来说更艰巨。特别是改革引发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怎样能够既积极又稳妥推进改革,是我们确定的一项主要的方针。”朱之鑫说。
第一,加快政府机构的改革,真正建立一个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政府。
第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中国现在财税体制存在着许多不相协调的地方,我们在税制改革,财政分灶吃饭等等方面需要有新的举措。
第三,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真正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的中心,或者核心地位,起到真正银行的作用。在扩大间接融资的同时,要扩大直接融资,包括资本市场。此外,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要毫不动摇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要毫不动摇发展非国有制的经济或者我们讲的民营经济。对于国有经济来说,更重要的是实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把政企分开搞好,同时也要逐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等。
他说,“对中国来说,除了国有企业改革,还要看到农村改革的任务还非常重,因为中国现在还是二元结构的国家,所以从现在来看,我们推进的是乡镇企业的改革,基层财税乡镇财税的改革等,以及农村教育的改革,作为整个综合改革的试点。”(齐中熙/新华社)
2005:基金淘汰“元年”?
(2005-09-09 17:46:59)2004年3月,郎咸平教授在成都演讲中说,“基金入市是把双刃剑,虽然使股市增加了资金,但一旦出现大的事件,基金就可能集体退场。中国股市这些年来,经历了大户淘汰年、庄家淘汰年、证券公司淘汰年。说不定,2005年又将是基金淘汰年”;同年12月,他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上述预言。
恐怕连郎教授自己也没有想到,基金的萧条现正以比他的预料快得多的速度在演绎:年初只是“销售困难”,但仍“惠存”能“招摇”于市的净值基础;年中则开始滑入“净值塌陷”状态,几乎所有基金的累计净值皆小于其发行面值;下半年更露出“信心杀手”的凶兆,据说6月8日以后上证指数200余点的升幅,是在国家队资金“接走”其甩卖后的大量筹码后才得以出现的,换言之,以股改为特征的一波沪深本地股的火爆行情又使其事实上成为“边缘化”一族。怪不得在8月18日上证指数45个指数点的暴跌中,领跌者清一色地被基金持股所占据!也许事实已开始应验并将继续印证郎咸平的上述预言,但笔者想强调的是,2005年也许只是基金走上淘汰之路的“元年”——如若它仍无视自身危机或延续无为之举,淘汰的命运则可能不可避免,理由如下:
其一,其“创新”优势渐失,制度缺陷日显。证券基金过去几年的“大发展”,一来靠行政力量扶持而非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二来因产品“创新”多少沾光于国际潮流的暗示和迎合了市场尝新的心理。其实它并不反映原有制度框架会使其大发展的客观“规律”;反之,缺失内在发展所需的良好制度,反而促使其难以摆脱逐步被边缘化、式微化、淘汰化的市场阴影。据《北京晨报》8月18日报道,当记者问及某基金管理人为何在本次行情中无所作为而听任净值“沉沦”时,该人士一语道破制度“天机”:“你感觉股票型基金大面积回到一元以上是好事吗?不出现大面积赎回才怪!”以此观点看,基金公司不作为有毫不为“怪”的制度内因,毕竟基金不愿做涨行情却赔了管理费。
其二,对“新兴+转轨”市场特点认识不清,投资价值理念呆板凝固。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基于市场特点的对现状趋势的“活”的认识,而非出自基于西方教科书的由个股、行业研究派生而来的对市盈率等指标的“死”的理解,否则很难弄懂为何百度在美上市也会遭遇“市场先生”如此狂热的“投机”之事。反观我国,作为“新兴+转轨”的经济体和股票市场,要寻找经久不衰的百年老店式的行业与企业,这现实吗?就行业而言,大多呈周期性波动特征即“各领风骚没几年”,近年来冶金业、房地产业等的“火爆”,恰恰是前几年其全行业亏损局面的“轮回报复”;同理,证券基金目前重仓的“五朵金花”,在未来会否成为人见人弃的“明日黄花”?大资金进入容易退出艰难,一旦发现行业衰落拐点出现时,它还来得及从容退出吗(别把其他交易对手视为阿斗)?对我国目前股市的个股来说,报表绩效不等于真实绩效,一年绩效不等于常年绩优,利润可观不等于分红丰厚,一时丰厚不等于可持续丰厚的现象属于“常态”,完全用“市盈率”标准去挖掘行业和个股现在或未来的所谓投资价值,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而证券基金在选股时除了考虑短期的“静态”标准外,究竟还考虑多少长期的“动态”标准(如国际化视角下收购兼并所蕴涵的投资机会)?有人认为基金管理人只投资“白马绩优股”是为了防控风险——这不对,将几乎所有资金“押宝式”地集中于数量极少的股只,这恰恰不是以投资组合为“天职”来规避风险的应有之举。
其三,笔者之所以在郎咸平预言的基础上,更明确地指出2005年可能是基金淘汰的“元年”,主要是因为基金的“生态环境”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基金原有的“盈利模式”正面临着釜底抽薪式的灭失。不可否认,基金原有的盈利模式与其说是建立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之上,不如说主要凭藉“群体联手坐庄”模式;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客观上恶化了“坐庄食利”的生存环境。换言之,在股改之前,证券基金最大的风险尚只是流动性风险——联手炒高股价后,虽然为其承接的“外盘”极为鲜见,但只要新基金轮番为老基金输血的“资金链”不断,或者不发生如银广夏、东方电子等“绩优股”神话的破灭,自娱自乐的“内盘”足可抵挡任何零星外盘的抛压袭击,一则因为某些个股的流通筹码基本为基金所“控盘”,市场上浮码较少;另则由于浮码成本较接近于基金的高价成本,意愿认赔出局者较少。但股改之后,这两个虽能导致基金流动性缺失但不足以引发市值雪崩的“支撑平台”彻底消失:一则其流通股的“霸主”地位逐步被整个股权结构中的“仆人”劣势所替代,二则非流通股成本与其持股成本存在的“悬河式差异”也必然“内生”出近乎恐怖的抛售压力。如果这两个支撑平台一旦失去,基金加速淘汰之势便不可阻挡。
还是让统计数据来反映整个市场概貌。据海通证券一份报告分析,股改后市场将经历三次非常规性大扩张,预计在2007年上半年,二级市场流通规模将迅速超过非流通股规模。第一次扩张在2006年6月份,假定10送3为市场的平均对价水平,那么流通股东获得的30%对价股将进入流通状态,因此,A股流通量将在现有2142.02亿股的基础上增加642.61亿股,预计将在现有流通规模上增长30%。第二次扩张预计在2007年6月份。根据有关规定,2007年6月份后两类非流通股股东持股将获得流通权,总计达993.1亿股。也就是说,2007年二级市场A股流通供应总量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扩张35.66%,流通股总量将首次超过非流通股总量(考虑到股改后恢复发行新股,这一时间可能还要提早很多)。第三次扩张预计在2009年6月份,原有的非流通股全部获得流通权,预计A股流通总量在2008年的基础上将再增加66.46%,2737.35亿非流通股将获得流通权。
另以上海机场(600009)作为个股实例。上海机场的总股本为1,926,958,448股,其中国家持股占60.72%,流通A股占39.28%。在756,958,448流通股中,到今年6月30日,前十大持有者全是易方达、嘉实和上证ETF等证券基金,总共持有172,919,551股,仅此十家基金便持有整个流通股的22.84%,可见控盘程度之高和股价坚挺之“谜”。但股改第二年,假若上海机场集团“正常”减持117,000万股中的10%,市场便陡增10,700万股流通筹码,一方面按现价计需新增近20亿元资金才能接纳,另方面这批筹码已经占到目前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量的4倍,更不要说这些筹码属于任何价格都可抛售的“无成本筹码”。有人会说“好公司”的大股东不会轻失筹码,股改政策也会对其实施一定的抛售限制甚至禁售,但在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一时的公司承诺或行政性的“窗口指导”,难道最终能抵挡住由“市场化、国际化”运作带来的潜在抛压吗?
郎咸平以往的预言多有应验,不知这是郎氏之福还是市场之殇?郎氏虽然给出了“2005年是基金淘汰年”的警言,笔者又加上了可能是淘汰“元年”的猜测,但凭心而论,笔者倒更希望自己只是一个“乌鸦嘴”,同样,想必郎氏也会高兴于自己的这一个预言不幸“破产”。(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顾纪生/中国经济时报) 海虹控股新闻发言人接受本报专访时称———“周琦是否坐庄与海虹无关”
证券时报 学铖 2005年09月09日 07:54
--------------------------------------------------------------------------------
□本报记者学铖
海虹控股(000503)到底怎么了?
传言漩涡中的海虹控股在近几天股价连续大幅波动后,昨日本报记者几经周转,终于联系上了经该公司董事长授权的新闻发言人陆挥,他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是非会有公论,时间会证明一切。”陆挥说,“现在公司的沉默,相信事实会回答流言。”
股价波动
9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名叫周琦的“庄家”承认近一年多来进出海虹控股这只股票的情况,“7个亿进去,25个亿出来”。该报道一出,市场一片哗然,当日海虹控股股价大幅下跌至11.46元,较上一日下跌4.82%。
次日,相关报道被其他媒体转载和“求证”,海虹股价跳空低开低走,以跌停板价10.31元收盘。昨日,海虹控股发布澄清公告,正式否认了高管参与坐庄。然而,开盘后海虹控股股价仍大幅下跌,一度跌停至9.31元,然后在9.40元附近徘徊。
奇迹发生在14时16分,接连数百手的大单,横扫卖盘一路冲高,最高上升至11.2元以上,收盘在10.39元,较上一日收盘价上涨0.08元。成交量放大至6611万股,一天振幅达18.33%,居两市第一名。
“流言猛于虎。”针对近期股价大幅异动,陆挥表示,二级市场上的事,公司也无能为力,如果交易所提出要求,公司才会发布相关公告。
周琦是谁?
细心的投资者会注意到,昨日的澄清公告中,海虹腔股并没有对周琦这个关键人作出说明。
“周琦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陆挥说,“所谓的‘董事长助理’身份,也是不存在的。”至于海外谈判时,周在不在现场的问题,陆表示,周与海虹控股高管一起参加与美国Broadlane公司的商务谈判是“子虚乌有”。不过,周是不是那时也在美国,他无法确定,因为因私出事,谁也管不了。
此前周琦是否跟海虹控股高管有过接触也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此,陆挥表示,如果周以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身份来公司,与公司高管有过接触也是正常的。
“由于是上市公司,我们每天会接到很多投资者的咨询电话,公司也有义务向他们介绍有关情况。”陆挥说。
“周琦坐庄与公司高管配合坐庄是两档事,”陆挥补充说,“如果他真坐庄了,也跟我们公司无关。”
监管部门将介入调查?
“监管部门将介入调查此事吗?”记者问道。陆挥表示,“昨日的澄清公告就是公司与证券监管部门,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有了比较充分的沟通基础上发出来的,公告发出来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至于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我们还没有接到任何通知。”陆挥补充说。
截至发稿时,记者没有获悉证券监管部门介入调整此事的消息。
海虹仍将继续发展网络产业
“前期中集集团(000039)被市场传言中伤,现在又来打击海虹,”陆挥无奈地说,“真搞不懂他们这么攻击龙头公司用意何在?”
与美国Broadlane公司的商务谈判久拖不决,至今没有详细公布也成为近期媒体质疑问题之一。陆挥说,就这次商务谈判如何更好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公司方面曾经与深交所沟通过,但是根据目前相关规则,发不发有关公告主动权并不掌握在公司手中。
“公布利好,股价涨了,就说成协助坐庄;不公布有关信息,又说故意隐瞒。你说让公司怎么办?”
至于与Broadlane的谈判久拖不决的原因,陆挥说,最主要还是双方仍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也说明海虹控股谨慎的工作作风,对合作的态度严肃,不是一个随便的、不负责的公司。
最后陆挥表示,海虹控股目前的经营状况是正常的、良性的,作为我国互联网络科技产业的龙头之一,公司将继续现有的业务模式,虽然半年报业绩不是很理想,但互联网产业是中远期才能见效的产业,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以优异的业绩回报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公司的投资者。
海虹控股昨日收盘价10.39元,涨0.78%。 (证券时报)
无耻之极,这种话都说的出口
“前期中集集团(000039)被市场传言中伤,现在又来打击海虹,”陆挥无奈地说,“真搞不懂他们这么攻击龙头公司用意何在?”[ Last edited by 股市潜规则 on 2005-9-10 at 10:02 ] 海虹?
还是持有中集,分享中国经济的成长。
證券報告 - 瑞銀維持中遠太平洋中性評級
2005年9月9日 06:55:00 p.m. HKT, AFX香港 (XFN-ASIA) - 瑞銀表示, 雖然中遠太平洋(1199.HK)中期業績稍微高於預期, 純利達2.15億美元, 但前景仍然不明朗, 所以維持「中性」評級及目標價15.5港元不變。
瑞銀稱, 中遠太平洋的集裝箱租賃上半年盈利按年升12.8%, 雖然管理層表示, 集裝箱需求自8月起變得強勁, 但其集裝箱庫存仍處於紀錄新高水平, 標準箱租金近期亦開始回落。瑞銀認為, 中遠太平洋減少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新購標準箱數目, 是反映市場需求減少。
瑞銀續稱, 上半年該公司港口業務盈利按年增長11.3%, 幅度較貨量增長為慢。瑞銀預期, 港口業務在05-06年會持續溫和增長, 每年增長率為12%。
另外, 瑞銀華寶預期, 刺激中遠太平洋上升因素不多。不過, 該公司慷慨派息, 將可支持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