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airex 发表于 2005-8-23 15:06

果然-----

后面买入的替别人埋单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23 17:17

Originally posted by 2000airex at 2005-8-23 15:06
后面买入的替别人埋单


   参与权证搏傻,接了最后一棒的人最傻,看谁比谁傻...

   权证高风险性,没有技术支撑,只有心理支撑,在理论值仅0.1元的情况下,心理如何支撑空中楼阁似的价格呢? 宝钢权证的后期走势,惨不忍睹.....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23 17:25

转贴:网友wylovely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26
积分:642

      也许没有人还记得我,我是所有论坛中第一个提到会有人民币升植和平准基金入市的人,我现在在高司法考试,已经3个月了,我想说一个观点:未来3年不买中集的人,不会知道真正的股票投资之道!

乡村宝马 发表于 2005-8-23 19:15

:*26*:

和平理财 发表于 2005-8-23 22:02

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8-23 11:31
标准研究报告有着致命的逻辑缺陷

索罗斯说过,要是数学家能计算出每个交易对象的价值,那么数学家都是百万富翁了。可悲的是,现在,中国国内投资行业顶礼膜拜的样式统一、排版精美、运用各种估值方法的上市公司 ...

长久以来你一直很热心地发着各种的研究报告,除了说声谢谢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23 22:16

Originally posted by 和平理财 at 2005-8-23 22:02


长久以来你一直很热心地发着各种的研究报告,除了说声谢谢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很简单,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分享其实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笑的是我自己却是不怎么看这些研究报告...

smilesky 发表于 2005-8-23 22:28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8-23 22:16

很简单,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分享其实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笑的是我自己却是不怎么看这些研究报告...


感谢queenie000039,旗帜鲜明的看多中集,做多中集!

考拉78 发表于 2005-8-23 22:39

谢谢,长期以来无偿提供研究报告的各位兄弟.
对于中集除非他的管理团队有较大的变动,不然就坚定持有.

乡村宝马 发表于 2005-8-23 23:43

中集投资的交银基金按照规定不可以购买中集的股票回避原则

SHENsun7933 发表于 2005-8-24 09:05

·是美国人疯了,还是中国人太理性?(转帖)

·是美国人疯了,还是中国人太理性?(转帖)
【 发布:空军阻击手  2005-08-09 00:04  多彩总汇   浏览/回复:2157/41】
  下面是山东孙成钢先生的文章,值得朋友们一读:
  
  百度上市的火热,让我们为百度高兴;百度上市后受到的热烈追捧,让我们为中国高兴;百度创造的数百名百万富翁和身价近10亿元的两大富豪,让我们打心眼里羡慕。一句话,百度,让中国高兴。
  但是,百度的高兴,是从美国传来的,美国的纳斯达克。其中折射出来的种种意味,让我们感到了一丝心酸、一些心痛和很多的悲哀。
  一丝心酸。为什么又是美国,又是纳斯达克?
  如今,中国网络类企业已经上市的有18家了,这里面除了慧聪和腾讯在香港上市,其余16家全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竟然没有一家在中国大陆上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如新浪、搜狐、网易、盛大、e龙、分众、携程等等,全都是在中国的市场上赚中国人的钱,却全都在海外上市,把赚来的利润分给海外投资者,让中国投资者望洋兴叹。
  一些心痛。为什么不选择中国大陆?
  百度和其它网络企业难道没有想过中国吗?恐怕不是。问题在于,中国的证券法规下,这些企业没有一家符合上市条件。
  按照中国的《证券法》,企业上市,首先要满足三年连续盈利的记录,但是,百度在2003年才宣布盈利,如今盈利的记录不过只有2年而已。到今年3月,百度的一季度净利润才只有30万美元,相当于240万元人民币,如果简单按照四个季度推算,全年利润不过1000万元,在中国,这绝对属于微型公司,根本就没有资格上市。
  同样,中国证券法要求股本总量5000万股,百度的股本不过3230万元(尽管是美元),同样没有上市资格。中国的上市公司必须有正的净资产,而百度到2004年度,其股东权益为负40万美元,也没有上市资格。即使到2005年一季度末,其试算的净资产也不过64.6万美元,相当于523万元人民币,更加不可能在中国上市。
  更多的是悲哀。
  在中国,百度根本没有资格上市。
  在中国,百度即使上市,其市场价值也不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当于净资产的20倍,相当于净利润的100倍。
  但是,在美国,百度顺利登陆,受到热烈欢迎。
  在美国,百度的市场价值最高近49亿美元,约相当于4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中国大陆的基金经理们的计算方式,其市盈率为4000倍,其市净率为8000倍。
  回头看中国,以2005年7月8日的收盘价计算,在全部1348家上市公司中,总市值超过310亿元的只有6家企业!它们分别是:中国石化(3051亿元),宝钢股份(854亿元),华能国际(710亿元),长江电力(651亿元),招商银行(606亿元),中国联通(546亿元)。排在第七名的就是上海机场,总市值只有311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大毕业的两个学生,30多岁的两个年轻人,6年时间创造的企业,已经远远超过了上海机场的价值,仅次于中国联通、招商银行这样的大企业的价值。这就是“中国神话”、“中国梦”。但这样的梦想,在中国是无法成为现实的,而必须跑到美国去。这究竟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悲哀?
  我们再看那总市值超过400亿元的6家企业,他们的平均市盈率是14倍,平均净资产倍率是1.8倍——注意,在百度身上,这个数字是4000倍和8000倍!
  这是什么意思?是美国人疯了,还是中国人太理性?
  美国人没有疯。美国人精明着呢。发行价27美元,说明美国人的理性。上市后炒到150美元,更说明美国人的精明。人家拿去的新股,轻松就赚到了3倍,这就是资本高手。
  中国人理性?不是,是中国的基金经理们太傻,是中国的投资人算不过帐,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制度造成的奇特结果。
  于是,我们看到,当中兴通讯赴香港招股的时候,基金经理们拼命抛售股票,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但是,他们刚卖完,就被海外资金(就是所谓的QFII)蜂拥而上,中兴通讯股票随后大涨;当中集集团的市盈率降低到10倍以下的时候,我们的基金经理再次在狂抛股票,因为他们对公司不信任;当长江电力和宝钢股份要进行股改、要配发新股的时候,我们的基金经理依然在抛售……
  如今,中国资本市场的基金总量达到了3000亿元,把控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大多数是受到了西方教条投资理论的影响,他们的投资理论是混乱的,投资思路是混乱的,对股市的前景也是缺乏准确判断的。他们创造了所谓“价值投资理论”,引导了所谓的“二八现象”,大谈什么“周期性行业”,最终成为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主导力量。
  看看吧,在国际股市中,世界排行第一的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其吨钢产量对应的市值是2500元人民币(预计今年米塔尔钢铁公司的总产量将达到6200万吨,2004年年底,其市值为185亿美元。以此计算,每吨钢铁产量的市值相当于2470元),但是,在中国,有超过60%的钢铁企业,吨钢产量市值不足2000元。其中,最典型的企业是莱钢股份(600102),其2005年预计钢铁产量将超过600万吨,集团总产量则已经达到了1000万吨。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莱钢股份的总市值应该至少150亿元。但是,到2005年8月5日,莱钢的股价只有4.55元,总股本9.2亿股,总市值只有42亿元。如果莱钢实施股改,即使只有10送2.5股,其股价也将再降低20%,总市值将只有33亿元。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数字——如果要重新建造一个年产钢600万吨(潜能1000万吨)的企业,或者,如果到国际市场去收购一家这样的企业,我们最少需要支付150亿元人民币。但是,在中国股市,这样的企业总价值居然只有33亿元,仅仅相当于一个零头的一半多一点而已!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股市把中国的企业严重低估了!这样的市场,只要稍微有点理性,是没有人原来来上市的!
  对资本市场来说,一个没有泡沫的市场,就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市场,缺乏吸引力的市场,就是一个失败的市场。
  价值被股市严重低估的市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前段时间,米塔尔收购了华菱管线(000932)的法人股,我们很多官员和企业家觉得卖出价格高于净资产值,似乎卖得很好。但是,米塔尔得吨钢市值是2500元,而华菱管线的吨钢市值却只有1049元。真正拣了大便宜的是米塔尔,而不是我们。换言之,卖出华菱管线,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
  继米塔尔之后,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Arcelor开始准备收购莱钢股份的法人股。难道这是偶然吗?要知道,莱钢股份的吨钢市值目前只有550元,是中国上市公司最低的,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平均2500元的水平。如果按照当前价格买进,将又是人家捡了大便宜!
  好在,最新的消息是,阿赛洛(Arcelor)的出价是38%的股权,预计出资金3.09亿美元,相当于企业总价值作价66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相对于莱钢股份现在的股价(按照含权因素计算),恰恰高出1倍。
  高出1倍又怎样?这个价格,依然比国际市场定价低60%!因为米塔尔的吨钢产量对应的市值是2500元人民币,阿赛洛的总产量已达4600万吨,其2005年7月底的总市值120亿欧元,相当于1200亿元人民币,对应的吨钢市值是2600元!我们即使以高出当前市价1倍的价格卖出莱钢股份的法人股,依然相当于将国有资产打4折在卖啊!阿赛洛用这个价格买去,相当于用半价在购买我们的国有资产,这真正是我们中国的悲哀啊。
  好在,笔者从今年5月底6月初以来就一直在鼓吹“中国股市大牛市即将到来”、“两年之内不会再见到1000点”,现在总算有点影子了。记得笔者的相关观点见报后,很多人大加嘲讽和辱骂,将笔者的水平贬低得一钱不值。当6月初股市真的涨起来后,很多人依然在辱骂。7月下旬,股市跌到1004点的时候,居然有不少人给我发电子邮件进行挖苦和打击。但今天,中国股市站在1100点之上的时候,股改终于开始为大多数投资者所接受,中国股市真正开始了牛市的征程。
  与此对应的,将是中国股票价值的回归。很多类似莱钢这样的企业,股价将上涨几倍。中国人将在股市的不断上涨中失去理性,回复激情。也只有这样,股市才可能有泡沫,我们的国有企业才可能卖出好价钱,我们也才可能有机会拥抱百度这样的企业。
  百度,回来吧。当百度能够回归中国股市的时候,中国的投资者将真正有福了。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ali2003 发表于 2005-8-24 09:05

是美国人疯了,还是中国人太理性(转贴)

百度上市的火热,让我们为百度高兴;百度上市后受到的热烈追捧,让我们为中国高兴;百度创造的数百名百万富翁和身价近10亿元的两大富豪,让我们打心眼里羡慕。一句话,百度,让中国高兴。
  但是,百度的高兴,是从美国传来的,美国的纳斯达克。其中折射出来的种种意味,让我们感到了一丝心酸、一些心痛和很多的悲哀。
  一丝心酸。为什么又是美国,又是纳斯达克?
  如今,中国网络类企业已经上市的有18家了,这里面除了慧聪和腾讯在香港上市,其余16家全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竟然没有一家在中国大陆上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如新浪、搜狐、网易、盛大、e龙、分众、携程等等,全都是在中国的市场上赚中国人的钱,却全都在海外上市,把赚来的利润分给海外投资者,让中国投资者望洋兴叹。
  一些心痛。为什么不选择中国大陆?
  百度和其它网络企业难道没有想过中国吗?恐怕不是。问题在于,中国的证券法规下,这些企业没有一家符合上市条件。
  按照中国的《证券法》,企业上市,首先要满足三年连续盈利的记录,但是,百度在2003年才宣布盈利,如今盈利的记录不过只有2年而已。到今年3月,百度的一季度净利润才只有30万美元,相当于240万元人民币,如果简单按照四个季度推算,全年利润不过1000万元,在中国,这绝对属于微型公司,根本就没有资格上市。
  同样,中国证券法要求股本总量5000万股,百度的股本不过3230万元(尽管是美元),同样没有上市资格。中国的上市公司必须有正的净资产,而百度到2004年度,其股东权益为负40万美元,也没有上市资格。即使到2005年一季度末,其试算的净资产也不过64.6万美元,相当于523万元人民币,更加不可能在中国上市。
  更多的是悲哀。
  在中国,百度根本没有资格上市。
  在中国,百度即使上市,其市场价值也不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当于净资产的20倍,相当于净利润的100倍。
  但是,在美国,百度顺利登陆,受到热烈欢迎。
  在美国,百度的市场价值最高近49亿美元,约相当于4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中国大陆的基金经理们的计算方式,其市盈率为4000倍,其市净率为8000倍。
  回头看中国,以2005年7月8日的收盘价计算,在全部1348家上市公司中,总市值超过310亿元的只有6家企业!它们分别是:中国石化(3051亿元),宝钢股份(854亿元),华能国际(710亿元),长江电力(651亿元),招商银行(606亿元),中国联通(546亿元)。排在第七名的就是上海机场,总市值只有311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大毕业的两个学生,30多岁的两个年轻人,6年时间创造的企业,已经远远超过了上海机场的价值,仅次于中国联通、招商银行这样的大企业的价值。这就是“中国神话”、“中国梦”。但这样的梦想,在中国是无法成为现实的,而必须跑到美国去。这究竟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悲哀?
  我们再看那总市值超过400亿元的6家企业,他们的平均市盈率是14倍,平均净资产倍率是1.8倍——注意,在百度身上,这个数字是4000倍和8000倍!
  这是什么意思?是美国人疯了,还是中国人太理性?
  美国人没有疯。美国人精明着呢。发行价27美元,说明美国人的理性。上市后炒到150美元,更说明美国人的精明。人家拿去的新股,轻松就赚到了3倍,这就是资本高手。
  中国人理性?不是,是中国的基金经理们太傻,是中国的投资人算不过帐,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制度造成的奇特结果。
  于是,我们看到,当中兴通讯赴香港招股的时候,基金经理们拼命抛售股票,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但是,他们刚卖完,就被海外资金(就是所谓的QFII)蜂拥而上,中兴通讯股票随后大涨;当中集集团的市盈率降低到10倍以下的时候,我们的基金经理再次在狂抛股票,因为他们对公司不信任;当长江电力和宝钢股份要进行股改、要配发新股的时候,我们的基金经理依然在抛售……
  如今,中国资本市场的基金总量达到了3000亿元,把控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大多数是受到了西方教条投资理论的影响,他们的投资理论是混乱的,投资思路是混乱的,对股市的前景也是缺乏准确判断的。他们创造了所谓“价值投资理论”,引导了所谓的“二八现象”,大谈什么“周期性行业”,最终成为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主导力量。
  看看吧,在国际股市中,世界排行第一的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其吨钢产量对应的市值是2500元人民币(预计今年米塔尔钢铁公司的总产量将达到6200万吨,2004年年底,其市值为185亿美元。以此计算,每吨钢铁产量的市值相当于2470元),但是,在中国,有超过60%的钢铁企业,吨钢产量市值不足2000元。其中,最典型的企业是莱钢股份(600102),其2005年预计钢铁产量将超过600万吨,集团总产量则已经达到了1000万吨。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莱钢股份的总市值应该至少150亿元。但是,到2005年8月5日,莱钢的股价只有4.55元,总股本9.2亿股,总市值只有42亿元。如果莱钢实施股改,即使只有10送2.5股,其股价也将再降低20%,总市值将只有33亿元。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数字——如果要重新建造一个年产钢600万吨(潜能1000万吨)的企业,或者,如果到国际市场去收购一家这样的企业,我们最少需要支付150亿元人民币。但是,在中国股市,这样的企业总价值居然只有33亿元,仅仅相当于一个零头的一半多一点而已!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股市把中国的企业严重低估了!这样的市场,只要稍微有点理性,是没有人原来来上市的!
  对资本市场来说,一个没有泡沫的市场,就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市场,缺乏吸引力的市场,就是一个失败的市场。
  价值被股市严重低估的市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前段时间,米塔尔收购了华菱管线(000932)的法人股,我们很多官员和企业家觉得卖出价格高于净资产值,似乎卖得很好。但是,米塔尔得吨钢市值是2500元,而华菱管线的吨钢市值却只有1049元。真正拣了大便宜的是米塔尔,而不是我们。换言之,卖出华菱管线,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
  继米塔尔之后,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Arcelor开始准备收购莱钢股份的法人股。难道这是偶然吗?要知道,莱钢股份的吨钢市值目前只有550元,是中国上市公司最低的,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平均2500元的水平。如果按照当前价格买进,将又是人家捡了大便宜!
  好在,最新的消息是,阿赛洛(Arcelor)的出价是38%的股权,预计出资金3.09亿美元,相当于企业总价值作价66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相对于莱钢股份现在的股价(按照含权因素计算),恰恰高出1倍。
  高出1倍又怎样?这个价格,依然比国际市场定价低60%!因为米塔尔的吨钢产量对应的市值是2500元人民币,阿赛洛的总产量已达4600万吨,其2005年7月底的总市值120亿欧元,相当于1200亿元人民币,对应的吨钢市值是2600元!我们即使以高出当前市价1倍的价格卖出莱钢股份的法人股,依然相当于将国有资产打4折在卖啊!阿赛洛用这个价格买去,相当于用半价在购买我们的国有资产,这真正是我们中国的悲哀啊。
  好在,笔者从今年5月底6月初以来就一直在鼓吹“中国股市大牛市即将到来”、“两年之内不会再见到1000点”,现在总算有点影子了。记得笔者的相关观点见报后,很多人大加嘲讽和辱骂,将笔者的水平贬低得一钱不值。当6月初股市真的涨起来后,很多人依然在辱骂。7月下旬,股市跌到1004点的时候,居然有不少人给我发电子邮件进行挖苦和打击。但今天,中国股市站在1100点之上的时候,股改终于开始为大多数投资者所接受,中国股市真正开始了牛市的征程。
  与此对应的,将是中国股票价值的回归。很多类似莱钢这样的企业,股价将上涨几倍。中国人将在股市的不断上涨中失去理性,回复激情。也只有这样,股市才可能有泡沫,我们的国有企业才可能卖出好价钱,我们也才可能有机会拥抱百度这样的企业。
  百度,回来吧。当百度能够回归中国股市的时候,中国的投资者将真正有福了。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Arcelor就收购莱钢股权进行谈判
  
  来源:华尔街日报
  
  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Arcelor S.A.证实,公司正在就收购中国钢铁生产企业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Laiwu Steel Corp. Ltd., 600102.SH, 简称:莱钢股份)股权一事进行谈判,但Arcelor拒绝透露是否还在与其他中国钢铁生产企业进行谈判。
  
  据一些媒体报导,莱钢股份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些管理人士称,Arcelor预计将收购该公司38%的股权,交易金额将达3.09亿美元左右。Arcelor的发言人Luc Scheer证实,公司确与莱钢股份方面进行过谈判,但至于交易的条款和规模,他表示将严格不予置评。
  
  Arcelor首席执行长Guy Dolle上周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采访时称,公司可能将在未来3、4个月内就收购一家中国钢铁企业股权的问题达成协议,尽管中国政府的一项新政策限制了外资控股的可能性。不过他说,中国政府可能对Arcelor收购案进行特别处理,因为后者拥有中国所希望生产的高质量钢材的生产技术。Dolle提出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可否先由Arcelor掌握少数股权,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多数股权。

SHENsun7933 发表于 2005-8-24 09:06

中海集运料下半年运费续升
--------------------------------------------------------------------------------


    2005年08月24日02:43    香港商报


【商报专讯】记者殷凤萍报道:中海集运(2866)董事长李克麟预期,该公司上半年平均运价按年上升5.5%,由于下半年向为航运业旺季,故料该公司下半年运费会高于上半年。

李克麟昨日出席记者会时表示,明年全球运力预期增长13%至14%,贸易量仅升10%,因而运费将会较为波动,该公司将会继续透过锁定油价等措施,料可弥补运价波动的影响,而该公司船队较具竞争力,4000标准箱船队的成本低于国际同业,相对明年该公司业务续可录得增长。

该公司拟收购码头及物流项目,李克麟称,目标包括母公司中海集团及其他企业的有关项目,目前中海集团旗下运作及在建码头有35个,其中湛江、南沙及洛杉矶码头项目正在洽商之中;并拥有300间子公司经营物流业务。该公司将会视乎本身船队的发展,考虑向其他公司收购码头项目,但未有具体项目及时间表。

中海集运中期纯利增长41%,至21.44亿元(人民币,下同),期内运载量219.3万标准箱,增长29.3%。上半年透过锁定燃油17万吨,每吨平均价格为244.7美元,以及选择油价较低的加油港等措施控制成本,令上半年平均燃油成本升幅低于市场油价的涨幅,其油价成本为每吨219.01美元,上升23.7%,低于同期平均油价39.8%升幅。

人民币升值2%对该公司利弊参半,李克麟指出,该公司总收入中8%至10%为人民币,90%为外币,对其不利影响约1.42亿元,但造船成本则节省8300万元。同时,06及07年资本开支亦因而造船成本下降而减少6100万元及5700万元。该公司今年至07年资本开支分别为64.7亿元、29.1亿元及27.1亿元。该公司将会透过锁定汇率,以减少汇兑风险。

SHENsun7933 发表于 2005-8-24 09:07

交银施罗德基金周五发售
--------------------------------------------------------------------------------


    2005年08月24日02:43    香港商报


【商报讯】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昨日公告称,其旗下首只基金产品——交银施罗德精选股票基金将于周五(26日)起开始发售。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显示,该只基金为契约型开放式,基金托管人为中国农业银行,将通过公司直销及其它机构代销方式发售,主要代销机构为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证券公司。该基金的募集期为8月26日?9月26日,但管理人亦可视情况适当延长此期限。该合资基金公司亦是中国国内第二家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

SHENsun7933 发表于 2005-8-24 09:09

央行加息拖累B股大幅收低★
路透社??2005-8-23 14:47:02
    沪深B股早市大幅收低, 受到央行上调境内美元和港币小额存款利率的消息拖累。

    上证B股指数收报64.66点, 跌1.09点或1.65%, 成交417万美元, 波动区间64.53点至65.77点; 深证B股跌4.68点或2.02%, 收报227.30点, 成交7,052万港元, 波动区间介乎226.79点至232.41点之间。新华富时B35指数下跌54.01点, 报3,021.38点。

    收市涵盖沪市A股和B股的上证指数跌16.03点或1.38%, 报1,142.56点, 成交50.19亿人民币, 波动区间为1,139.24点至1,159.63点。

    申银万国公司分析师阎定功认为, 央行上调境内美元和港币小额存款利率对B股市场构成利空, 是B股早市下跌主要原因。此外, A股下跌拖累以及B股继续遭获利回吐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8月23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其中, 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均提高0.375个百分点, 调整后利率上限分别为2.000%和1.875%

    B股市场个股普遍下跌, 在106家公司中, 上涨9家, 下跌92家, 5家无涨跌。

    沪市B股跌幅相对较小, 但仍接近2%, 在51家个股中, 3家上涨, 46家下跌, 2家无涨跌。

    沪市本地B股继续领跌, 物贸B股(SHB 900927 SHA 600822)跌4.10%, 收0.257美元; 永久B股(SHB 900915 SHA 600818)跌3.49%, 收0.249美元。

    权重股全线走弱, 东电B股(SHB 900949)跌2.78%, 收0.420美元; 陆家B股(SHB 900932 SHA 600663)跌1.89%, 收0.363美元; 华电B股(SHB 900937 SHA 600726)跌1.69%, 收0.232美元。

    纺织股跌幅居前, 中纺B股(SHB 900906 SHA 600610)跌3.31%, 收0.146美元; 二纺B股(SHB 900902 SHA 600604)跌3.31%, 收0.146美元; 三毛B股(SHB 900922 SHA 600689)跌1.70%, 收0.231美元。

    深圳B股大跌超过2%, 在53家公司中, 上涨6家, 下跌46家, 3家无涨跌。

    蓝筹股全部下跌。中集B(SZB 200039 SZA 000039)跌2.27%, 收8.63港元; 万科B(SZB 200002 SZA 000002)跌1.99%, 收4.44港元。

    汽车股中, 江铃B(SZB 200550 SZA 000550)跌3.24%, 收3.28港元; 长安B(SZB 200625 SZA 000625)跌0.72%, 收4.11港元。

    粤电力B(SZB 200539 SZA 000539)跌2.94%, 收3.63港元, 受该公司中期净利润按年下降37.68%的拖累。小天鹅B(SZB 200418 SZA 000418)跌0.55%, 收1.81港元, 原因是该公司中期业绩按年下滑33.49%。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5-8-24 09:11

港股遭遇沉重沽售

(2005-08-24 07:53:33)

  前日香港市场刚刚演绎了一波强悍的报复性反弹行情,昨天就遭到疯狂的抛售打压。恒生指数在长和系二个龙头股的带领下大幅下挫,日跌幅为1.61%,并跌破15000点关口,尾盘报收14974点,国企H股指数也是掉头向下,以5210点收盘,下挫0.78%,市场成交量较前日有明显放大,达到241亿港元水平,显示出有主动性抛盘涌出。
  恒生指数在8月初创出近年新高后上档压力明显增加,近期指数则是拾阶而下,以“退二进一”的方式展开,每一轮反弹都会招致更猛烈的抛压,可见市场已经出现了强烈的获利了结情绪。
  昨天长和系股票损失严重,长江实业、和黄分别下跌3.35%、3.85%,跌幅远远大于市场平均水平,并成为昨天盘中主要做空动力。恒指龙头股汇丰控股也下跌0.71%,导致昨天盘中蓝筹股纷纷跟跌,几乎全线受挫。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反弹,加上中石油母公司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传闻该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刺激中石油股价逆市上升1.6%,但其他能源类股票大多表现平平。个股方面,兖州煤业公告称今年销售目标较难实现,投资者借势大局抛售,股价大跌4.8%。从近期的宽幅振荡走势看,香港市场短期顶部已经显现,未来指数走势很可能演绎成震荡回落的表现,但在15000点整数位置还会有激烈的争夺。(上海证券 郭燕玲)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5-8-24 09:16

中集专注于主业相关多元化

中国证券报首页 > 今日报纸 > 第七版

(2005-08-24 08:01:41)

  □实习记者  余安 深圳报道
  “对中集的理解不应限于干货箱与半挂车。”中集集团(000039)副总裁吴发沛在日前召开的2005年中期业绩推介会上反复强调,同时在集装箱业务上也不仅限于人们讨论最多的干货箱。他表示,中集已开始形成专注于交通运输装备核心业务的相关多元化的业务格局。
  来自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业绩推介会,公司副总裁吴发沛介绍了业绩情况,董事长麦伯良回答了与会人员的问题。对于今年以来备受争议的中集,人们或许可以把这两次推介会看做是中集作出的正面回应。
  市场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宏观市场一变,干货箱不好了,中集就不行了。在整场业绩说明会上,吴发沛数次强调,对中集的理解不应限于集装箱与半挂车,中集是“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成为这一领域主要的供应商。中集已开始形成专注于交通运输装备核心业务的相关多元化的业务格局。
  半年报显示,干货箱仍是最主要的产品和盈利来源,中集会继续巩固干货箱的行业领导地位。但由于中集整个业务的扩大,干货箱的收入占比有下降趋势。集装箱制造的业务收入比重从去年年底的90.65%下降到87.63%,其中干货箱制造的业务比重由2004年的77%下降到70%左右。麦伯良曾表示,到2008年,干货箱占比将下降到40%左右。中集已经形成了以基础产品为核心的产品集群,基本的产品线是干货箱—冷藏箱—车辆,以这个基本的框架,延伸出很多业务。
  产品线往上下延伸,有冷藏箱、罐式储运设备、特种箱等。报表显示,托盘箱和折叠箱的发展成效明显,其中,上半年托盘箱销售261252个,同比增长167.55%。吴发沛认为,罐式储运设备、特种集装箱等将成为短期内的业绩增长点。价值链往后延伸,是集装箱的维修、保养、堆存、零部件的供应等方面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往前延伸,是解决集装箱原材料的供应,集装箱木地板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9000多万美金。
  半挂车业务方面,麦伯良说,中集车辆的发展是基于以中国制造为依托的全球化营运体系,这种模式已取得初步的成功,以后会有更大的成功。经过过去两年多的运行,公司认为现在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已经有相当的水平和深度,下面应该是开始发力的时候。如果说前面两年多是在打基础的话,要慢一点,“前慢后快”,弄清楚了再加快速度。麦伯良表示,中集整个的专用车是处于前期准备的阶段,相信明年以后,它的发展速度会加快。
  对于股改,麦伯良首先坚决地否认了网上关于非流通股转成流通B股的传言。他表示,中集是支持国家的股权分置改革的,但由于中集有B股、非流通股股东中远太平洋是外资的上市公司,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中集正与监管当局进行沟通,在股改的方式方法上还在学习、了解、研究的过程中。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5-8-24 09:26

上海口岸汽车出口量值齐增

中国证券报首页 > 今日报纸 > 第八版
(2005-08-24 08:05:19)

  □记者  闵辉
  来自上海海关消息,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汽车出口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共出口各类汽车11万辆,同比增长41%,总金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量价齐增。其中小轿车和其他载人机动车的出口量均成倍增长,分别出口0.6万辆和5.5万辆,猛增了1.8倍和150倍。
  据统计,在11万辆出口汽车中,一般贸易出口各类汽车10.4万辆,金额为2.4亿美元,分别增长37.1%和1.4倍,占口岸汽车出口总量和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4.7%和85.3%。其中,国有企业出口汽车6.2万辆,增长74.5%,占口岸出口总量的56.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3万辆,下降了9.6%。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小轿车和其他载人机动车出口成倍增长。出口汽车品种共涉及50种商品,价格较低的雪地行走车和高尔夫球车出口量大幅下降,共出口2.9万辆,减少57.4%,占口岸汽车出口量的比重由去年的88.5%下滑至26.7%。而小轿车和其他载人机动车的出口量均成倍增长,分别出口0.6万辆和5.5万辆,猛增了1.8倍和150倍,两者占口岸出口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1%飙升到55.1%。
  11万辆出口汽车分别销往144个国家及地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和非洲出口均已近1亿美元,分别增长77.7%和3.2倍,两者合计占口岸汽车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2.5%。海关有关人士分析,汽车出口大幅增长,表明以奇瑞、吉利等国有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价格优势。而合资品牌的汽车企业由于主要将销售重点投入国内市场,出口业绩平平也不难理解。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05-8-24 09:29

前7月环保机械需求增长迅猛

(2005-08-24 08:05:20)

  □记者  纪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环保机械发展势头迅猛,市场需求明显增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84.16%。其中,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同比增长2.4倍。此外,发电设备生产4826.63万千瓦,同比增长35.42%,虽仍保持较强增长势头,但增速较上半年已明显下降了9.87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1-7月份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继续稳步攀升,共完成3643.46亿元,同比增长34.65%。分行业看,工程机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幅较高,达到107.62%,重型矿山、石化通用、汽车行业的增速也都接近或超过50%的增长。
  尽管今年以来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持续高速增长,但近两个月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已呈现小幅回落,7月份出口增速比6月又下降了1.22个百分点。此外,7月份全国机械工业产品销售率比上月略有提高。分行业看,1-7月产销率较高的行业依次是文化办公设备行业99.50%、汽车行业98.34%、工程机械行业98.19%和农业机械行业97.99%。

SHENsun7933 发表于 2005-8-24 09:55

从星期一到现在已经有三篇文章在中证报、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这不容易啊
花钱也难上的地方

SHENsun7933 发表于 2005-8-24 09:56

从星期一到现在已经有三篇文章在中证报、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这不容易啊
花钱也难上的地方
页: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