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78 发表于 2005-8-17 23:54

goodluck333888
太牛了。

lh0888 发表于 2005-8-18 08:05

中集集团 二季度QFII大举买入



  
   
    中集集团(000039,昨收盘11.21元)今日公布2005年半年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2748亿元,同比增长63.37%;实现净利润20.5102亿元,同比增长119.6%;每股收益1.02元。

    点评:公司前10大流通A股股东排名显示,QFII在今年二季度大举介入,花旗环球持股数达1345.7449万股,位列第二大流通A股股东。而花旗环球并没有出现在公司前10大流通B股股东中,这表明,花旗环球很可能是出于看好中集集团股改而大量买入其A股的。记者 毛晋楠

                                                                                                                              成都商报

oldfats 发表于 2005-8-18 08:10

Originally posted by 乡村宝马 at 2005-8-17 22:53
中集集团中报每股收益1.017元,但令人疑惑的是,并未对2005年1-9份的净利润予以预增,去年1-9月份每股收益为1.76(未除权,除权后实际 ...


看看新浪上怎么评价你的!嘿嘿!

oldfats 发表于 2005-8-18 08:12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8-17 21:50
无聊....据说明天所有小车准备大降价,是地价,大家可以打电话去问问,因为油荒,车都无法开啦....

哈..............这里怎么又多了个大大国手呀....守着云开见月明呀??????????关键时刻总是不甘寂寞!!!!!!!!!!!!! ...

我给温总理打电话了,他告诉我他下半年要干什么事情了。

xmzlh 发表于 2005-8-18 08:24

Originally posted by 乡村宝马 at 2005-8-17 22:53
中集集团中报每股收益1.017元,但令人疑惑的是,并未对2005年1-9份的净利润予以预增,去年1-9月份每股收益为1.76(未除权,除权后实际 ...

为什么到哪里都有跳梁小丑,真是烦人。。。乱棍轰出去!!!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18 08:52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8-18 08:12


我给温总理打电话了,他告诉我他下半年要干什么事情了。

哈.........还是你牛!!!!!!!!!!!!:*22*::*22*::*22*::*22*::*22*::*22*::*22*::*22*::*22*::*22*::*22*:

留平头 发表于 2005-8-18 08:53

Originally posted by 乡村宝马 at 2005-8-17 22:53
中集集团中报每股收益1.017元,但令人疑惑的是,并未对2005年1-9份的净利润予以预增,去年1-9月份每股收益为1.76(未除权,除权后实际 ...
现在不预增,不代表3季度不预增,你有中集吗,没有的话,在这里"谢谢"你的提醒,我们这些股东都很清楚,不用你在这里一遍遍的说了

zzm_1981_1982 发表于 2005-8-18 09:35

Originally posted by 乡村宝马 at 2005-8-17 21:53




这个消息我已经和国信证券投资部沟通得来了,如果无聊 我可以以后不说 本来就没人让你说,这本来就没人欢迎你.

没有理想 发表于 2005-8-18 09:41

停牌了?

南湖闲人 发表于 2005-8-18 10:23

中集集团把握现实商机兼顾未来成长

□华夏证券研究所 郑贤玲
  继2004年净利润增长250%后,2005年上半年中集集团(000039)延续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27亿元,同比增长63.37%;实现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119.60%。公司管理层对产品结构和布点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认为,公司不仅取得了自2004年以来的业绩上的高速增长,更多的是在产业链布局上形成了长期发展的基础。

  把握集装箱市场转折机会
  从2003年的6.83亿元到2004年的23.89亿元,再到今年上半年的20.51亿元,中集集团盈利能力实现了的巨大跨越。公司2004年投产的东部工厂成为本次集装箱增量的主要提供者,在2004年全球大约80万TEU的集装箱增量中,80%是由中集集团提供的。同时,本次集装箱需求上涨行情中,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导者改变了多年来集装箱价格下降的趋势,对集装箱价格适时进行了调整,全球标准集装箱单价从1300美元左右到2005年恢复到2100美元左右,同时公司在钢材大幅上涨之前实现了较低成本批量采购。显然,公司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获得量价齐增的良好商机并非被动适应。上半年公司产品毛利率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8.33%和11.31%,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7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其中集装箱毛利率达到20.61%。
  2004年和2005年是公司在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产业链的过渡阶段,我们可以认为集装箱的盈利基本上为公司下一步的产业链延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盈利能力管理成效显著
  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80524.27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加174773.51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384.64%。上半年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3.37%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同比反而下降了6.59%,应收账款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从2004年中期的58.89%下降到2005年中期的34.19%。上半年总资产负债率为52.68%,而其中有息负债率只有13.16%,这一比例上年同期和年底分别为19.95%和14.86%。
  构建交通运输装备产业链
  上半年的高增长显然与集装箱特别是干货集装箱的需求和价格上涨有很直接的关系,但同时,报表显示公司其他产品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集装箱制造的业务收入比重从去年年底的90.65%下降到87.63%,其中干货箱制造的业务比重由2004年的77%下降到70%左右。除车辆增长198.23%以上外,在其他特种集装箱方面,托盘箱和折叠箱的发展成效也很明显。其中,上半年托盘箱销售261252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67.55%。
  在2003年以前,中集集团收购兼并的重点是形成集装箱生产基地的布点,2004年以来,公司在以集装箱为核心的三大产品上构建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是继续完善集装箱生产基地的布点,公司通过自主建厂、自主研发和一系列的收购兼并,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全系列集装箱的制造商和供应商,能够提供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等系列产品。在全球集装箱行业的核心专利技术方面拥有600多项自主专利,并通过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创新带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完善集装箱产业链上,木地板成为公司加强核心竞争力重要的一环,目前已形成分布于广东江门、浙江嘉善、内蒙古的集装箱木地板生产基地布局,能够满足本集团将近40%的集装箱木地板需求量。另外,到2005年上半年公司分布在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的大连、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等主要沿海港口的集装箱服务基地已经基本形成。
  其次是车辆产业链建设。中集集团把握了规模(市场和品牌)、技术和布局三个要点,先后收购了以华骏和通华为代表的规模型生产企业,以考格尔、圣达因和美国的Van-guard National Trailer Corporation为代表的技术型企业,并兼顾公司的区域布局。到2005年上半年,公司车辆销售20.73亿元,同比增长198.27%,美国工厂已经实现盈利。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拥有技术最多和产能第一的专用车辆制造企业。而车辆产业的国内外互动平台的建设已初显成效。
  其三是罐式储运设备产业。从特种集装箱和专用车辆方面,中集集团提炼出来的第三个产品是罐式储运设备。目前已经形成南通、张家港和扬州三个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海运罐式集装箱的市场份额第一的制造企业。
  至此,公司已形成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三大业务基地,包括主要沿海港口、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在海外已经建立美国的车辆生产基地。国内三大业务基地均包括集装箱、物流车辆方面的多种产品单元,在投资、采购、生产、成本、技术研发等方面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战略协同和效益提升。
  价值评价与风险提示
  我们认为,公司把握了集装箱行业转折性的历史机遇,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为未来公司完善交通运输产业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已经不再是一个干货箱生产企业,目前公司车辆业务、罐式储运设备及特种集装箱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公司近年构建的集装箱、物流车辆及罐式储运设备产业链即将成为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长期增长的潜力。公司上半年每股收益达到1.017元,每股净资产4.47元,净资产收益率22.75%,目前由于受国际航运指数下降等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公司股价仅11元,被严重低估。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干货集装箱自2004年3月到2005年5月已经持续14个月超买,自今年6月起,市场出现观望,需求和箱价都有所回落,预计下半年公司收入和利润都将低于上半年,从报表看,上半年公司存货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从去年年底的17.36%上升到37.29%,其中原材料占全部存货的55.49%,可能会影响下半年的盈利;二是人民币升值和中美贸易关系影响干货箱需求增长,并影响集装箱成本;三是中海和马士基进入集装箱制造领域可能导致未来集装箱行业出现新的竞争格局。不过,我们认为市场对集装箱需求的总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预计明年集装箱市场将恢复正常;由于世界90%以上的集装箱在中国生产,且国际集装箱价格的变动因素较多,所以,我们认为,甚至对公司结汇成本方面的影响不会太大,且人民币升值和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可能是结构性的,预计总量将不会下降。

没有理想 发表于 2005-8-18 10:56

越出利好越跌。。

清风轻舞 发表于 2005-8-18 11:30

000039中集开盘后大幅震荡,调整空间有限。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18 12:02

中集集团: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韦明亮/021-50818887-223 (光大)
公司上半年实现EPS1.02 元,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20% 。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上半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80524 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94249 万元,有显著改善。对于经营性现金流问题,我们再次重申,由于公司的业务特点,在未来订单大幅上升时,由于要垫资购买原材料,一般会使得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相反,当未来订单保持稳定或下降时,由于前期交付的货款逐渐回笼,会使得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我们认为,前期货款的回流是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改善的主要原因。

2,7 月份,公司实现集装箱销售13.8 万标箱,环比增长50% ,基于以下两条理由,我们基本上认为,6 月份集装箱需求的异常下降是一短期波动。A,世界经济仍然保持高于趋势水平的增长,而根据主流经济学家之预测,经过今年的回档后,明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将再次提速。从而给集装箱需求增长提供了强劲的现实基础。B,集装箱运价指数始终维持高位运行,并未有象干散货指数那样呈现剧烈波动。我们相信,即使扣除到用油价格的一再上涨,如此高的运价水平,仍会使集装箱航运企业获得丰厚盈利。使得他们有
充足的动力为新增集装箱轮船配备足额的集装箱。我们认为,下半年及明年,集装箱需求仍将保持10% 左右的稳定增长态势。

3,由于业内主要企业的扩产,特别是钢材供应的日益充足,2 季度,集装箱供需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拉动干货箱价格回复到目前2000 美金/ 标箱左右的水平。我们认为,干货箱价格仍有下行的压力,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不确定因素。

4,半挂车业务继续大幅增长,上半年实现销售25433 台,同比增长80%, 出口的增长是销量增长的动力,这从一侧面反映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一大优势,即拥有稳定航运企业客户的优势。在国内市场,虽然出现了短期低迷,但是我们相信,半挂列车是更有效率的陆路运输工具。而公司已经控制了国内半挂车行业中的大部分优势企业,加上在集装箱行业积累起来的丰富整合经验,以及在国家加大对物流业支持和整合力度的背景下,公司的半挂车业务非常有希望在今后几年获得快速发展。

5,好公司应有高估值,虽然由于干货箱价格的不确定性,2006 年业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根据我们的情景分析,公司EPS 很难有机会跌至1 块钱以下。目前11 元左右的价格很具长期投资价值。我们继续维持对其最优-1 的评级。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8-18 at 13:01 ]

goodluck333888 发表于 2005-8-18 12:08

咨询函回复之五九六--中集集团

2005-08-15 09:41   

--------------------------------------------------------------------------------


NIHA:你好,请问中集集团(000039)几个问题::
  1、公司在南海建立物流园基地,公司对于这个基地是如何规划的?
  2、同时,中海集团也在建立自己的集装箱基地,对于这个将来的竞争对手,公司如何看?
  3、公司的其他业务中净利润中,登机桥,海运设备等所占比例为多少?是否一直保持一种上升态势?
  
  Ami :你好,请问中集集团(000039)几个问题:
  1、公司堆场堆积的箱子走箱如何?对于干货箱目前销售偏淡,公司特种箱和冷藏箱销售情况如何?增长率为多少?能一直保持下去么?公司指出,05年利润中干货箱所占比例为65%,06年会降到60%,那么我想问,这是以干货箱销售收入减少为基础,还是其他业务和干货箱同时增加?
  2、公司有无计划收购新的半挂车企业?比如国外收购有最新的情况么?针对国内市场尚不健全,是否收购进度会减缓?
  3、公司和政府主管部门将如何协调,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善国内市场不健全的状况?
  4、现在全国各地都要求地方上市企业,解决全流通问题,比如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公司最近在一年内解决,深圳市也有相似规定,那么公司制定股权分置方案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新的方案?
  
  经股民呼叫中心发出咨询函,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书面答复如下:
  股民呼叫中心维权热线:
  关于咨询函问题答复如下:
  原问题1:公司在南海建立物流园基地,公司对于这个基地是如何规划的?
  答复:本公司看好未来几年集装箱需求增长的前景,因此本公司一直关注中国集装箱港口建设的规划及集装箱市场供求变化,公司将根据需要继续完善生产基地布局。
  原问题2:中海集团也在建立自己的集装箱生产基地,对于这个将来的竞争对手,公司如何看?
  答复:由于全球集装箱贸易增长保持不低于6—7%的平均增长率,以及旧箱替代水平的上升趋势,因此总体来说,未来几年集装箱需求增长前景依然看好。这就要求产能有相应的增长,可能是由业内供应商或者新进供应商去完成。中集集团也仍将会保持与大客户的业务合作关系。

中集集团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拓展新产品和相关服务,强化管理,在集装箱业务范围内,中集集团有足够的信心实现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和服务,巩固行业地位的发展目标。
  原问题3:公司堆场堆积的集装箱走箱如何?对于干货箱目前销售偏淡,公司特种箱和冷藏箱销售情况如何?增长率为多少?能一直保持下去吗?公司指出,05年利润中干货箱所占比例为65%,06年会下降到60%,那么这是以干货箱销售收入减少为基础,还是其他业务和干货箱同时增加?
  答复:近期公司客户的堆存集装箱走箱在加快。公司特种箱和冷藏箱销售情况良好,继续增长,具体情况见本公司即将于8月18日披露的半年度报告。公司预计,未来几年标准干货箱在收入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这并不是以干货箱销售收入减少为基础的。
  原问题4和5:公司有无计划收购新的半挂车企业?比如国外收购有最新的情况吗?针对国内市场不健全,是否收购进度会减缓?公司和政府主管部门将如何协调,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善国内市场不健全的状况?
  本公司拓展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会采取新建和收购结合的方式,其进程要考虑市场的变化和成本,把握有利时机,若有新的进展,公司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公司与政府主管部门保持沟通,并积极推动和参与行业标准的修订;公司也继续做好基地布局、生产管理、采购与成本控制、产品研发、市场拓展、销售网络建设等工作,为今后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原问题6:现在全国各地都要求地方上市公司,解决全流通问题,比如上海市政府提出在一年内解决,深圳市也有相似规定,那么公司制定股权分置方案工作进展如何?
  地方政府对所属的上市公司的股改进程予以推动,更多地是从出资者角度出发的。同时证券监管层也希望上市公司股改能够顺利进行。本公司虽然不属于深圳市属企业,但是公司也正在积极学习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股权分置的政策法规,关注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对照公司实际情况,积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问题,争取尽快完成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
  对股东和投资者给予本公司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本公司表示感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8月12日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18 12:08

中集集团(000039):专用车辆业务未能形成业绩有效支撑        (联合证券)
      中集集团今日半年报公布的收入及利润数据与我们7月19日调研快报及公司业绩快报基本一致,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119.6%,EPS为1.02元,对应市盈率约11倍。各型集装箱在4~6月延续一季度的旺销是公司半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基础,4~6月集装箱销售量超过43万TEU,为过去6个季度的最高点。干箱价格报告期内依然维持在约2300美元的水平,市场担忧的担架迅速下跌局面没有出现;公司良好的存货安排策略推动了集装箱产品毛利率的进一步上升。专用车辆半年报收入增长198.23%,但占比仍仅有约11.43%。半挂车毛利率不到13%导致了对业绩的贡献相对有限。我们认为这一现象源自两方面原因:(1)并购进入中集集团的各专用车厂在经营水平上良莠不齐,经营绩效偏低;(2)上半年专用车辆行业景气情况低于预期,专用车辆价格竞争状况较为激烈。我们认为公司三季度业绩将出现较为显著的下滑,但四季度集装箱销售可望回升,预计3、4季度EPS分别为0.35、0.45元。继续给予“增持”评级。(吴昱村 É:0755 82492291)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8-18 at 13:01 ]

goodluck333888 发表于 2005-8-18 12:12

中海集团进入集装箱制造业

--------------------------------------------------------------------------------
2005年08月17日

   本报连云港8月16日电记者王建国通讯员丁庆和报道今天,我国特大型航运集团———中国海运集团在连云港的集装箱产品制造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中国海运集团抓住连云港市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的有利时机,投资建设大型集装箱产品制造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后,年产集装箱15万只。根据规划,中海集团还将投资1.5亿美元,连续开发二期、三期工程,生产集装箱半挂车和冷冻集装箱。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0亿元。

来源:经济日报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18 12:17

今日中金公司将出版的研究报告有:


一、公司研究-机械制造-中集集团(000039/11.21元):中期业绩回顾-审慎推荐
要点:
*        公司今天公布上半年业绩,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120%,相对应的每股收益为1.02元,符合我们预期。公司今年上半年不进行股利分配。
*        从上半年的集装箱销量来看,公司的增长仍然非常迅猛,销量增长15%到83万TEU,平均价格上涨相比去年同期上涨约38%,相比去年下半年上涨15%。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份开始,公司的集装箱订单和产量已经明显下降,箱价和单箱利润也有所回落,预计公司下半年的销量和盈利将比上半年有明显的下降。
*        随着公司在二季度内应收帐款金额的下降,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明显改善,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8亿元,其中二季度更是达到了23亿元。不过公司金额较大的存货仍然蕴含着一定的贬值风险。
*        我们仍然维持对公司的今明两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今明两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为1..57元和1.48元。我们仍然非常欣赏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和其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公司的估值水平也具有一定吸引力。不过考虑到公司今后两年的盈利将进入下降周期,因此仍然维持对公司 “审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三、行业研究-港口行业-港口行业中期业绩预览:增量资产和股改将创造投资价值
要点:
1        中国出口增长趋势放缓,但步伐比预期要慢。中国出口经过两年的超速增长,很多人预期会在2005~2006年大幅放缓。实际情况是今年前7个月仍然增长了32%,只有略微的放缓,步伐显然要比市场的预期要慢。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对外贸的影响被明显低估了,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被高估了。
*        市场高估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对出口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外部需求不变的假设,如果人民币在一年内将升值5%,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为6.5%。考虑到近期美国经济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我们预计中国的出口增速将逐步放缓到2005年下半年的25%和2006年的20%。
*        人民币缓慢升值有助于改善出口结构。当前中国出口产品对价格优势的依赖程度很高,缺乏非价格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与日本和台湾的例子类似,我们认为人民币的缓慢升值也将促使中国出口结构的改善,逐步实现出口产品的升级。
1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趋势放缓,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双位数增长。 2005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外贸增长从2003和2004年同期的37%下降到22%, 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由1H04年的28%下降到1H05的24%。主要原因有全球经济的放缓及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我们认为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的步伐比市场预期要慢。在预计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中国出口分别增长25%和20%的假设下,我们预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增长20%和16%~18%。
2        上海港和深圳港基本上无吞吐能力大量过剩风险。 上海港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的新增量预计可以达到350万TEU。由于上海港所有的集装箱码头几乎都处于满负荷运营状态,每年新增的4~5个泊位也只能刚好满足新增的吞吐量。如果按照现在每年4~5个泊位的建设进度,上海港将一直处于吞吐能力紧张的局面。从2004年底到2007年底,我们预计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从1500万TEU增加到2400万TEU, 吞吐量从1366万TEU增加到约2116万(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5.7%),年产能利用率从91%下降到88%,不足以引起太大担心。
3        装卸费率基本保持稳定,上海还有上升空间。基于上面我们对深圳和上海两港未来2~3年产能利用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深圳港口的集装箱装卸费率基本上能保持稳定。随着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投入使用,盐田港凭借其优越的港口条件将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其平均费率。赤湾和蛇口港虽然受到南沙港的潜在竞争,但在2007年之前费率的压力应该不大。上海港由于紧张的吞吐能力及相对较低的费率,其费率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4        股改的契机将有助于同业竞争问题的解决,增量资产带来的盈利贡献将主导股价的走势。A股主要的港口公司都都存在与母公司同业竞争的问题,我们认为股改的契机将有助于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由此而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增量资产将极大地促进盈利的稳定增长,从而主导股价的走势。在我们研究的三家公司中,最大的获益者将是盐田港A,其次是上港集箱。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8-18 at 12:20 ]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18 12:26

中集集团(000039)中报点评—维持“中性”评级:业绩增长达周期顶峰(国信)

评论:
      业绩高增长达顶峰,符合市场预期延续04 年和05 年一季度全球航运市场景气继续高涨的发展态势,公司上半年仍取得了骄人业绩。上半年集装箱销量达831.13 万TEU ,同比增长14.74% ;半挂车销量25433 台,同比增长80.29% 。在集装箱业务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达181.27 亿元,同比增长18.34% ,净利润为20.51 亿元,同比增长119.6% ,每股收益达到1.017 元,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均达到了历史顶峰,符合市场预期。
      产品价格上涨和毛利率提升是中期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根据中报披露数据,上半年公司集装箱平均价格达到了2310 美元(一季度为2144 美元),同比上涨38.46% ,环比(比一季度)也上涨了7.75%,而公司单位成本仅上涨了30.91% ,价格涨幅超过成本涨幅导致上半年平均毛利率提升到20.61% (一季度为18.72%),集装箱单位价格提高和毛利率提高导致上半年集装箱业务利润同比增长104.29%,这是导致公司中期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维持业绩前高后低的预期05 年世界经济增速出现回落,而全球新船下水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航运市场运力供给超过需求的预期已经形成,全球航运价格大幅下跌,BDI 指数已跌破2000 点。全球航运景气度的下降导致航运公司降低了集装箱的采购需求,在采购新箱时变得更加谨慎,公司已面临着下半年订单减少的不利局面。另外,由于集装箱需求减少,且产能扩张,集装箱价格也面临下调压力,而钢价下跌也为采购商要求箱价下调提供了依据。而箱量和箱价的下调将对公司下半年业绩影响较大,因此我们维持公司业绩前高后低预期。
      半挂车业务未达预期,短期难以支撑业绩上半年公司半挂车销售未取得预期效果,销量为25433 台,与公司提出的全年“保7 争8”目标仍有较大距离,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因政策等原因还未真正培育壮大,公司业务拓展只能寄希望于国外市场。由于该块业务增长较慢,上半年其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仅为8%,因此短期内难以支撑公司业绩增长。
    维持中性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05 年EPS1.7 元的业绩预期,但对06 和07 年的业绩预测进行了调整,调整后06 年和07 年EPS 分别为1.44 元和1.43 元,05、06 和07 年动态PE 分别为8.5、10 和10.1 倍。根据我们的模型计算,尽管股价有较大跌幅,但仍处于我们的合理估值范围之内。因此我们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

(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郭亚凌)

乡村宝马 发表于 2005-8-18 12:34

:*19*:

queenie000039 发表于 2005-8-18 12:39

招商证券:
中集集团 集装箱业绩到顶半挂车增长明显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 今日发布2005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每股收益1.017 元,同比增长9.68 %,每股净资产4.47 元,净资产收益率22.75%, 同比增长10.25%。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2, 74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37%,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90.06%。实现净利润205,101 万元,同比增长119.60%。

中期业绩与近期市场预期和传闻相符;公司2 季度业绩达到了历史高点。
但是由于今年以来BDI 指数的下滑、船家预定集装箱日益谨慎,05 年3 季度集装箱需求量呈下降趋势,
因此从现在的情况看,预计05 年3 季度公司业绩环比下降,具体的下降幅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维持原有盈利预测;同时由于公司前期跌幅较深,目前市盈率偏低,维持谨慎推荐的评级。(王海涛)
页: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