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8-30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7-3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利地产高调启动"千亿俱乐部"战略
2007年07月31日13:52
保利地产(600048,SH)于 7月19日发布了其2008-2010年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预测在2010年保利地产净资产规模超过500亿,总资产规模达到一千亿,成为首批跻身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成员的地产企业。同期,该公司公告了其上半年销售数据,据此公告,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面积94.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54%,实现销售认购金额79.51亿元,同比增长166.81%。
保利地产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07年上半年,保利地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各项经营指标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为全年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千亿俱乐部”战略的提出,保利有能力也有信心成为树立国有控股的现代地产企业标杆,引领整个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显然,保利地产如此高调的战略目标并非空穴来风。从该企业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战略决策特点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企业运营的战略把握能力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无疑是居于领先的。保利地产保持了多年提前超额完成既定战略目标的经营状况,而此次提出的三年到达千亿的战略增长目标,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强大战略制定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企业,是毫不为过的。
“区域经济圈布局战略”
在传统的土地银行模式下,房地产企业具有强烈的基于不动产的属地属性。地方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地方龙头在当地具有很强的基于地缘的垄断优势,在土地和资金获取上,地方企业因为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而占尽优势,外地房地产企业一般难以进入。然后,随着土地银行模式的慢慢被打破,这种区域企业为王的局面慢慢得以改变,全国化、一体化正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也只有把握这一趋势的企业,才能不断成长,同时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保利地产自2002年股份制改造起,就制定了明确的全国性布局战略决策:推进以广州、北京、上海为核心城市,辐射区域的全国布局。在上市之初,保利地产的这一全国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完成,在全国三大核心经济圈、十大重点城市布下了自己的网络。而进入07年其突然加速布点,据记者调查,保利地产预计用一年的时间实现共计超过二十个城市的布点,这一数字一旦完成,保利将与万科并肩成为地产企业区域扩张的行业领先者。
纵观保利地产城市布点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经济圈核心城市的情有独钟。珠三角经济圈的广州、佛山,到长三角经济圈的上海,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天津、青岛,成渝经济圈的成都、重庆,东北重工业区的沈阳、长春,海峡西岸经济圈的福州、厦门等等,这些城市均是在各自区域经济中拥有核心地位的中心城市,显然这种“圈层领袖”的布局方式将最大限度的分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头啖汤”,同时分散了单一城市房地产市场波动隐含的投资风险,为保利地产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在保利地产从2007年开始已经全面进入区域规模开发经营阶段。目前已进入城市中,平均拥有项目达5个之多,各区域公司项目储备均已具备滚动开发,持续经营能力。并大多实现了平均三年的时间即跻身当地地产企业五强,五年跻身三强的战略目标。
城市价值发现战略
近十年来,中国大多数城市进入了加速扩张期,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区随着政府规划的引导和市民的热捧成为城市新的“聚宝盆”,有眼光的发展商往往善于发掘城市新的价值增长点,这一特质保利地产的发展历史中表露的尤为明显。
广州琶洲会展经济圈,广州萝岗中心区,北京海淀区,上海北外滩,武汉光谷经济开发区,重庆经济开发区,佛山南海区千灯湖RBD核心区,湖南长株谭城市群中心区……这一系列的城市新区虽然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但它们却往往占据城市价值创造的半壁江山,昭示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区域经济的未来。而保利地产往往以这些新经济集中区作为其城市布点的桥头堡,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区域发展的双赢局面。
值得一提是,保利地产在02年底进入琶洲,以2000元/㎡的低价获得现在的保利国际广场地块,五年后的今天,随着该项目的全面启动,琶洲土地价格已经超过10000元/㎡。而在位于广佛RBD的南海千灯湖畔,保利以不到1000元/㎡的土地出让价格获得总建筑面积超过五十万平米的保利水城地块,项目规划完成后迅速拉动了整个区域定位的提升,时至今日,千灯湖已经成为广佛经济圈的新宠,而土地价格超过5000元/㎡。
“地方公司在区域发展中获得的每一分利润,我们都会将其留在当地投资新的项目,用于当地的城市建设中去,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居住、商务氛围的成熟”保利地产董事长李彬海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了该公司这一原则。
显然,这一投资策略对于既渴望吸引外部投资又对房地产企业持怀疑态度的地方政府而言,是极具诱惑力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利地产凭借着其强大的集团背景、政府资源和专业开发水平,在上述城市中心区域获得了大量优质的规模性开发地块,目前保利地产每股土地储备在上市地产企业中居于首位,且足以支撑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高速发展。
“商业蓝海冲击战略”
市场规范化与成熟度远不及发达西方国家的中国房地产行业中,企业大多遵循着"滚动开发"的模式。然而,随着行业进入门坎的不断抬升,土地资源竞争环境的日益恶劣,滚动开发模式的市场条件及政策条件将不再具备,"持有经营获利"成为市场主流的盈利模式。这一市场定律经过了无数国家的印证,但在中国真正意识到并开始实施商业地产战略的房地产企业却少之又少。
与市场上炒得火热的“70,90”的户型规定不同,“70,30法则”则保利地产对于进军商业地产的重要决策。从保利地产02年所制订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我们发现了如下一段阐述:“坚持以中高端精品住宅为主,城市地标型商用物业为辅的产品结构战略。”保利地产04年便制定百分之七十的住宅产品和百分之三十的商业产品比例,在坚持住宅产品为主导的基础之上,开始大举进军商业地产;05年商业地产比例达到20%;07年基本实现“70,30法则”。
今年三月,保利地产举行了该企业正式入驻广州保利国际广场的入驻仪式,广州市委市政府多位领导参加了该次仪式。保利新的办公总部位于琶洲会展经济圈的核心位置,紧邻香格里拉酒店亚洲旗舰店,由美国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两栋高达160余米的超常板式写字楼迅速成为广州珠江沿岸的标志性建筑,而这仅仅是保利地产商用物业的典型产品之一。
目前,保利地产的商用产品涵盖了城市地标性写字楼、体验式购物中心、国际级标准展馆、国际锦标级高尔夫球场等多种业态,其在佛山南海千灯湖边的保利水城是华南地区最大的SHOPPING MALL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整个广佛经济圈的重要综合性核心商业体。此外,其在珠江新城拥有保利中心,F2-2,A1-4等多个地标性写字楼。在中国海外贸易的战略至高地——琶洲国际会展商圈内,保利地产在广交会展馆旁拥有超过20万平方,超过10000个展位的国际会展展馆物业,并拥有“中国国际家具精品展”(Home Style Fair)等自有会展品牌,是目前国内拥有会展物业最多,会展服务最为专业的地产商之一,
预计未来三年内,保利地产拥有的商用物业为其提供超过每年10亿元的租金回报,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对于保利地产的融资渠道的拓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利地产冲击千亿目标的核心推动力之一。
人力资源孵化器战略
房地产行业历来被称为资源密集型行业,“地根”与“银根”在整个地产企业生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当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通过人才来体现。
与万科的“北大情结”和中海的“清华帮”不同,虽然保利大部分员工同样毕业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但很快便融入于企业“军旅精神”氛围之中,形成了在中国房地产行业非常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也造就了一批带有明显保利印记的地产职业经理人。
保利地产早期创业者大多为军人出身,军营中磨炼出的胆识与气魄使创业者们迅速带领企业在行业站稳脚跟。而随后的股份制改造,从广州走向全国,进入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战略决策,更得益于企业领导者们军事家般的敏锐触觉和战略眼光。
1998年开始,保利地产强化专业性人才结构,从校园和外部引进了第一梯队的技术骨干,这些人才迅速成为保利进行全国性扩张的各专业中坚力量,其中一部分已经成为集团专项负责人和地方公司运营负责人。
2002年开始,随着股份制改造的完成,保利地产进入人才引进的加速期,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储备,经过两到三年的总部专业强化之后,开始源源不断的为地方输送新鲜血液,推动各地公司项目运作能力的提高和保利地产区域扩张的步伐。
2006年,保利地产启动人力资源孵化器战略。将人才培养细分为专项技术培养、房地产业务培养、职业精神培养和企业文化培养四部分,启动内部培训师制度,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学者开展封闭培训,企业高管直接加入到新进员工的培训计划之中,并强化薪酬激励机制和内部奖惩制度。同年底,保利地产进行机构调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基本原则,强化集团机构运作效率和全国化管理实施规范;进一步强化集团职能管理,在原有投资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品牌管理和技术管理,并通过全职位作业指导书、全流程标准合同等方式来全面提升公司的人才效能。
2007年保利地产在全国吸纳新进房地产专业人才超过180人,预计三年内公司将培养专业规划、设计、园林、施工管理、营销策划、投资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资深管理人员近500人,拥有同期运作30个区域公司,100个以上项目的能力,为企业的规模型扩张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打造中国地产长城”,保利这一品牌愿景充分体现了其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军人的雄心壮志。“千亿俱乐部”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企业而言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但保利人却相信凭借其战略上的巨大优势,三年内就将品尝地产企业千亿神话的“头啖汤”,让我们拭目以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