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enman 发表于 2014-1-24 11:48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评论:

      这位人士在替银行说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攻击“余额宝”等金融创新的5个方面的缺陷几 ...

一有反对意见就是一副攻击态势没必要,多听负面意见对自己有好处。不管银行存不存在类似问题,但余额宝这几个问题确实存在。问题存在了,如何提升才是关键。我们总是容不得批评,比如人家批评我们腐败,我们就说你们也有腐败;人家批评我们工程质量差,就说是发展阶段难以避免……‘余额宝的创新,就是在中国特殊的银行管制体系下,存款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包括股市债市普遍低迷的特殊时期的产物,所以余额宝的造势能力很强。余额宝也将会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复苏的进程逐渐回归常态。至于收益率,查了下,如果算近一年的,最好的货币基金不超过5%,以月末季末央行紧缩时的非常态来推及常态本就有问题。微信那个说收益率超过7%,也是利用年末非常时期吸引眼球。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是不知道货币基金和活期存款的差别的。但不管如何,我本人推崇互联网创新对银行的倒逼,希望多出几个这宝那通的治治银行的富贵病。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5:14

heavenman 发表于 2014-1-24 11: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有反对意见就是一副攻击态势没必要,多听负面意见对自己有好处。不管银行存不存在类似问题,但余额宝这 ...

      对于银行利用储户的活期存款大赚了几十年后在这里说的这些不咸不淡的风凉话,你愿意接受那是你自己的事,我是坚决不会答应的!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5:18

坛子里的一些朋友觉得上攻的量能不够,岂不知,目前的上攻并不需要多大的量。
个中缘由,宜细细品味;TOUXIAO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9:29

2014年01月24日 07:22 AM人民币成全球第8大支付货币英国《金融时报》 金奇报道

http://i.ftimg.net/picture/3/000041263_piclink.jpg人民币的受欢迎程度在去年12月急剧提高,加强了这种货币在国际货币排名中的上升势头——过去三年,人民币超过了22种其他货币,成为世界上第8大用于支付的货币。人民币不断升值、交易量的急剧扩大及这种货币作为投资组合渠道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所有这些因素都推动其使用量激增——据支付公司Swift估算,去年11月到12月间其使用量增长15%。
Swift亚太区支付和贸易市场主管弗兰克•德普拉泰尔(Franck de Praetere)表示:“2013年11月到12月,其他货币的支付量增长了7%,而人民币增长了15%。这一事实……可能意味着,对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使用人民币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操作。”
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了2%,这也有助于加强这种货币作为保值手段的吸引力,并提高了它在香港的流动性,使得它更易于获取,用于结算世界各地的贸易和零售交易。
根据Swift的数据,大约74%的人民币支付活动发生在香港,不过英国、新加坡和台湾也出现了强劲增长。
然而,即便世界各地的人民币付款正在激增,若以绝对值衡量,它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元和欧元,两者在12月分别占了支付交易的39.5%和33.2%,相比之下人民币仅占1.1%。
而与第7种应用最广的货币——瑞士法郎——相比,人民币正在迅速逼近。去年12月瑞士法郎占支付交易的比例为1.3%。
汇丰(HSBC)亚太区支付和现金管理部门主管约翰•劳伦斯(John Laurens)呼吁企业财务主管紧跟人民币的发展动态,以便获益于这种货币带来的机遇。
银行家们表示,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而不是通过美元之类的第三方结算货币的好处是,这么做能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开展业务的成本。
劳伦斯表示:“人民币仍在继续巩固其全球货币地位,我们预计今后五年里人民币将能自由兑换。”
译者/简易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9:33

世界即将迎来人民币时代百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帕特里克•兹韦费尔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http://i.ftimg.net/picture/5/000036475_piclink_570_300.jpg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近期访问上海时表示:“中国的货币,即人民币,目前的市场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但在我有生之年,人民币将变成几乎和美元一样无人不知的货币。”初看之下,这一预测似乎不太现实。人民币很难说得上是一种全球投资货币,在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占的份额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人民币地位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国际金融图景的深刻调整。
但人民币目前的演进速度之快引人瞩目。作为交换中介以及计账单位,人民币将在三年内取得国际地位;而在十年之内,人民币或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
可以看出,人民币在很多领域的地位都在日渐上升。第一个领域是贸易。历史表明,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其货币将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要角色。鉴于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目前的发展势头有对其有利。人民币已是全球交易量排名第九的货币,近期还取代欧元成为了国际贸易融资领域使用第二多的货币。
因此,人民币在未来三年内成为一种重要贸易货币的条件已经成熟。届时,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规模应当占到国际贸易总量的约5%,较2012年时的比重增长了四倍。
人民币转型为国际投资货币的进程同样也在加快。这一进程的催化剂来自金融改革以及资本市场扩张。根据中国国家主席***近期公布的方案,中国计划拉长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并打造一个能够满足国内外多种类型借款方和投资者需求的资本市场。这一动态,加上未来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有望拓宽,应有助于增强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投资工具的公信力。
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规模现已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过去三年中,中国债市中流通的国际债券规模增长了约800%,麦当劳(McDonald's)、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外国发行方也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融资。
虽然当前中国债市基本不对国际投资者开放,但***推行的改革表明,这种局面将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因此,在未来五年中,人民币有望和欧元以及美元一道,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中的三大发行货币。
弥补短板
人民币在成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方面存在最严重的短板。目前世界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中只有0.01%是人民币,而美元所占比重达60%,欧元则为25%。但这一低微的权重掩盖了人民币的重新定位——这一过程始于2005年,当时中国废除了固定汇率制度。
在那之前,美元是发展中国家央行的唯一参照坐标。美元是各国政府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比重远高于其他货币,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走势具有重大影响。
但自2005年开始,一种新格局出现了。美元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影响力——即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波动同步性——逐渐减弱。此前,美元汇率每变动1%,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平均会同向变动0.8%。如今,后者同步变动幅度已接近0.5%。
从弱势美元中获益
美元的损失就是人民币的进益。人民币曾经完全不具任何市场影响力,而现在人民币每变动1%将导致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变动0.1%至0.2%。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这一趋势只会不断强化。如果目前趋势持续下去,在2025年人民币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将达到30%,届时人民币将开始威胁到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人民币获得市场主导地位的一大障碍在于中国自身。中国一直不愿开放本国资本账户,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依赖出口以及持有巨额美国国债意味着,政策制定者们可能不喜欢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政策。
但成为国际货币的好处——借款成本降低以及外汇风险减弱——最终将被证明为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以至于中国政府无法视而不见。因此条件已经齐备,人民币将逐渐成熟,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将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者持有的核心资产,而这很可能导致美元资产遭到卖出。我们即将迎来人民币时代。
本文作者帕特里克•兹韦费尔(Patrick Zweifel)是百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
译者/马拉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9:38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1-24 19:40 编辑

2014年01月24日 07:22 AM
阿根廷比索遭遇200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土耳其南非巴西智利等国货币承受巨大抛压
英国《金融时报》
德尔菲娜•施特劳斯 , 约翰•保罗•拉思伯恩, 乔纳森•惠特利报道

http://i.ftimg.net/picture/7/000041937_piclink.jpg阿根廷比索遭遇2002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此前,阿根廷央行为保住过去一年里已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停止了对比索汇率的支撑。这一下跌加速了自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Cristina Fernández)去年11月更换其经济团队以来的长期跌势。比索汇率暴跌了大约15%,尽管较低的流动性使得人们难以评判其真实汇率水平。
截至纽约午盘前段,比索兑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兑7.90比索。这与多数阿根廷人所用的黑市汇率仍有一定差距。自今年初以来,比索黑市汇率已下跌了20%,跌至昨日的约1美元兑12.85比索的水平。
比索的下跌进一步助长了全球市场上已然加剧的风险厌恶情绪。到纽约午盘时分,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1%,而被华尔街称为“恐慌指标”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CBOE Volatility Index)则上升了7.5%。
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疲弱数据加重了人们对美联储(Fed)缩减量宽计划之影响的担忧,昨天新兴市场出现了大范围的抛售行为,这将进一步加速比索的下跌。土耳其央行曾被迫出手干预,支撑里拉汇率。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及智利比索也曾急剧下跌。2011年,费尔南德斯以压倒性胜利再次当选总统一周之后,阿根廷首次出台了汇率管控。自那以后,阿根廷政府已加倍努力限制外汇交易。
周三,阿根廷政府出台新措施限制网购,试图抑制资本外逃、防止可能发生的国际收支危机。阿根廷内阁首席部长豪尔赫•卡皮塔尼奇(Jorge Capitanich)昨日对记者表示,阿根廷央行之前一天没有买入或卖出美元,“这向你们表明了央行在汇率方面的立场”。本周早些时候,他敦促企业“要生产和投资,不要去担心非法美元的问题”。
由于政府动用国库偿还债务并为日益增加的能源进口买单,阿根廷的外汇储备周三降至294.4亿美元,目前正处在7年来的最低水平。去年,阿根廷央行抛出59亿美元,以支撑比索汇率。
译者/何黎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9:56

                2014年 01月 24日 14:14
                换个角度看中国GDP数据
       
http://cn.wsj.com/photo/AI-CG267_GDP_CR_G_20140123223231.jpg

四发布的一项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意外下降,这是否促使你对中国经济的高增速加以反思?一些数据已表明,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并不像政府宣传得那样好。

对中国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伦敦经济研究机构Lombard Street Research构建了自有版本的中国GDP数据。其结论是,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较上年同期仅增长了6.1%,增幅低于前一季度的7.5%。相比之下,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7%,略低于第三季度7.8%的增速。

Lombard经济学家乔伊列娃(Diana Choyleva)说,该机构数据与中国官方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估算。所公布的GDP数据都是指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的实际GDP。如果中国的实际通胀率高于所公布的数值,那么GDP增速就会低一些。

乔伊列娃说,中国一般不会发布足够的信息,这让外界难以搞清楚该国构建通胀指标(即GDP平减指数)的方式。她说,自己对消费品、进出口和投资等变量的价格给出不同的权重,然后根据这些权重整理出GDP平减指数。

Lombard对中国GDP作出的预估并非总是低于中国官方数据。比如,该机构曾预测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20.2%,增幅高于当时11.9%的官方数据。实际上,外界质疑中国经济增速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GDP的升降看似太平滑了,这对于任何国家、尤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不寻常的。

乔伊列娃说,中国领导人非常注重稳定性,他们担心经济放缓会破坏社会稳定,也担心通货膨胀会破坏社会稳定。GDP高速增长就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质疑中国GDP数字的人士之列。他曾在2007年向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表示,GDP数字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说,他认为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这三个指标能更好地衡量经济活动。这番话被美国大使写在了备忘录中,维基解密(WikiLeaks)后来公开了这份备忘录的影印件。

至少从那以后,有些人就开始用不同的方法来衡量中国的经济产值。伦敦研究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公布的一项月度中国指数(China Activity Proxy)就囊括了发电量、货运量、房屋施工面积、客运量等多个指标。

凯投宏观的分析师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说,他还没有拿到港口货运数据,因此没有计算出最终的GDP数字。但初步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为6.4%,低于第三季度的6.8%,也再一次远远低过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

威廉姆斯说,中国经济的增速依然是比较快的。如果拿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现在以及过去20年或30年的数据作比较,你会发现中国经济的表现仍是很不错的。

Bob Davis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9:57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1-24 23:28 编辑

评论:要学会估计中国季度经济活动,光听统计局的,你很快就会迷失,找不到真相的。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19:59

                2014年 01月 24日 07:41
                中国力图避免影子贷款违约
    煤
炭公司振富能源集团(Zhenfu Energy Group)已经得到政府批准,可以重启一座煤矿。这家公司正面临偿还人民币30亿元贷款的问题,目前其债权人和政府官员都在极力避免这一问题引发一场违约事件,从而打击人们对中国监管宽松的影子银行业的信心。

影子放贷机构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China Credit Trust Co.)周三向这笔贷款相关产品的投资者通报了恢复生产的许可。《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了通知的影印件。恢复生产能使振富能源(山西省一家不太知名的公司)获得收入,有助于其偿还这笔贷款。

上述避免违约的努力凸显出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所说的政府窘境。虽然近年高风险投资产品有过违约的情况,但政府都为投资者安排了救助。一些经济学家说,救助的结果只是鼓励了不顾后果的放贷行为。

振富能源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该公司的这笔贷款是今年将到期的首批问题贷款之一,这笔贷款将在1月31日到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决定是否允许该公司延期兑付,今年他们还需要做出许多类似的决定。地方政府18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中有近40%的债务将在2014年到期,其中一大部分资金已用于房地产等投资交易。

这些资金通常都来自于所谓的信托公司(中国影子银行领域的一大支柱),这与振富能源的情形是一样的。2014年有大概197亿美元面向地方政府和其他借款人的信托贷款将到期。

一些分析师预计,部分相关金融产品将会违约。不清楚政府是否会因为担心让借款人承受损失将引发高调抗议并且可能打击整个金融系统的信心,而让他们避免受到冲击。分析师和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振富能源案,看此事是否会成为投资者遭遇实际损失的首个案例。

一位直接知情的人士说,省政府官员积极参与,试图为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山西省政府一位发言人周四未立即就此置评。

中诚信托在周三的通知中说,该公司正积极寻求潜在投资人,努力向投资者偿付款项,并正与有兴趣的几方谈判。分析师说,振富能源重启煤矿可能有助于中诚信托找到新的投资者。

中诚信托上周发出警告,称可能需要采取法律行动收回贷款,这笔贷款将于1月31日到期。这一警告令人们重新关注影子银行领域的快速增长,该领域包括了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所有其他正规银行渠道以外的放贷机构。中国央行数据显示,去年影子银行机构发放的贷款较2012年增加43%,至人民币5.165万亿元,成为债务水平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影子银行机构发放贷款的对象通常是被认为对传统银行来说风险过高的借款者,比如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煤炭生产商和其他受产能过剩拖累的企业。通常,中资银行会代表这类影子银行机构销售投资产品,以此向银行客户提供高于政府设定的低存款利率的回报。影子银行有时向投资者承诺高达8%至10%的年回报率。

振富能源创始人王平彦在2011年从中诚信托获得人民币30亿元资金。和中国其他所谓的信托公司一样,中诚信托并未使用自身资金投资王平彦的业务,而是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简称:工商银行)的客户那里融资,并向他们支付9.5%-11.5%的回报。按收入和资产规模衡量,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

但随着煤炭价格下跌,加之矿难和当地的抗议导致王平彦旗下一些煤矿被迫关闭,他的资金不足以向债权人偿债。王平彦已被有关部门拘留,记者无法联系到他就此置评。振富能源的一位代表未予置评。

作为中诚信托的代理,工商银行向其高净值客户推荐了这款总额人民币30亿元的产品。该行曾表示,不会为与该产品相关的任何投资风险负责。

Lingling Wei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20:54

                2014年 01月 24日 08:50
                新兴市场货币遭遇重挫
       

http://cn.wsj.com/photo/BN-BF242_0123em_F_20140123131437.jpgBloomberg News
伊斯坦布尔股票交易所内的一名交易员。照片是在本月拍摄的。本周,新兴市场货币遭遇的抛售有所加剧。



资者周四纷纷抛售新兴市场货币,此前表现疲软的中国经济数据令投资者愈发担忧中国抵御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影响的能力。

http://cn.wsj.com/photo/P1-BO862A_EMSEL_NS_20140123190903.jpg
受到冲击最大的货币包括南非兰特、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和阿根廷比索。

多年来来自中国的需求一直是新兴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许多投资者担心,如果中国增长出现问题,可能对南非和巴西等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的经济体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令其增长放缓。投资者还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加剧社会动荡,这种不安局面已经促使投资者从土耳其等国撤资。

数月来许多新兴市场货币一直在稳步走软,本周投资者的抛售速度加快,因为他们意识到一些央行支撑其货币所需的外汇储备即将用尽。

阿根廷比索兑美元周四下跌逾15%。交易员们说,在外汇储备日益减少之际,阿根廷央行已停止支撑其货币。记者无法联系到阿根廷央行官员就此置评。

尽管许多投资者将阿根廷——该国对外汇交易、贸易等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管控——视为一个极端例子,市场专家说,该国的情况反映出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CQG的数据,土耳其里拉兑美元触及2.3045里拉兑1美元的纪录低点,尽管分析师和交易员说,土耳其央行周四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来支撑里拉。

土耳其央行周四在一则一句话声明中说,在汇市采取行动是因为出现不正常的价格波动。该行一位发言人拒绝进一步置评。

Faros Trading LLC研究部门的负责人Dan Dorrow说,投资者对土耳其央行缺乏信心在市场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几个新兴市场货币下跌。

Dorrow说,这是对新兴市场失去信心的表现,这一点显而易见。

http://cn.wsj.com/photo/OG-AA723_EMSELL_E_20140123150306.jpg
里拉的跌势引发许多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下跌,这一情况让人回想起去年夏季的大跌。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的新兴市场货币策略师金塞拉(Peter Kinsella)说,土耳其的问题清楚地表明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处境十分艰难。如果这些国家的央行不迅速采取联合行动,那么一段时间的外汇调整就可能演变成外汇危机。

去年新兴市场货币的下滑源自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发出收缩购债规模的信号。美联储的购债计划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支持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本月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这推高美元和美国国债收益率,这两个因素致使新兴市场的吸引力下降。下周美联储政策制定委员会将再度召开会议。

许多经济学家称,新兴市场国家央行需提高利率,来支撑本国货币,并抗击通胀。但利率上升可能打击本已疲软乏力的经济增长。

http://cn.wsj.com/photo/P1-BO863_EMSELL_NS_20140123183011.jpg
美元兑南非兰特自2008年10月以来首次升过了11兰特。

周四南非铂金业工人罢工后,美元突破11兰特大关给南非兰特增添了压力。南非原本已受到经济增长疲软、黄金和铂金矿减产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打击。

中国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周四公布的汇丰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数据降至6个月最低点,并滑落至萎缩区域。另一个向中国大量出口商品的国家是巴西,据CQG的数据,巴西雷亚尔兑美元由前收盘价2.3732雷亚尔兑1美元跌至2.4016雷亚尔兑1美元。

俄罗斯卢布也走软,跌至5年低点。以往俄罗斯央行一直都严格管控卢布的汇率。但近来,俄罗斯官员们已表示,计划减少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允许卢布在2015年实现自由浮动。欧元、美元等一篮子货币兑卢布的汇率攀升至39.75卢布。上一次触及这一水平是2009年2月份,当时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卢布大跌。

Prabha Natarajan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21:26

工行董事长:有人讲坏故事造成14家银行集体“破净”                                                                                                                        2014年01月24日 19:32
                                                来源:央视网                                                                                                                               

                                                                                                
               
                                                                       
                                                                                                                                                                                                http://y3.ifengimg.com/a/2014_04/ef92fb2c701fef5.jpg姜建清(资料图)@央视财经【工行董事长:14家银行集体“破净”是人为的】中国601398/]工商银行601398]资金 601398]研报]董事长姜建清在达沃斯接受央视财经釆访说:601988/]中国银行601988]资金 601988]研报]业的资产负债表非常漂亮,但14家银行集体“破净”原因在于有人不停讲未来预期,用不良贷款、影子银行等一个个坏的故事造成银行业巿值下跌,严重背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社会过度渲染中国影子银行的严重程度完全是一种歪曲。与美国、日本等比较,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比例低很多。http://y1.ifengimg.com/e01ed39fc2da5d4a/2013/1122/Logo.gif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21:33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1-25 11:08 编辑

评论:

      长期以来,国有银行面对那些颠倒黑白看衰中国银行业的歪理邪说一直温文尔雅,不予反驳,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银行是国有的!如果换成了私人银行,对于长期故意歪曲事实的分析肯定会通过法律的手段实施反击,让那些颠倒黑白胡说八道故意歪曲分析的鼓吹者得到应有的惩戒。

      遗憾的是,国内有些西方犬儒经济学家,把唱衰中国银行业当成了时髦的职业,对于他们,必须予以应有的反击与警告。

海天空 发表于 2014-1-24 23:07

学习了,谢谢

andar 发表于 2014-1-25 10:03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1-25 11:06 编辑

andar 发表于 2014-1-23 15: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4年01月23日 07:30 AM
精英失败危及世界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 马丁·沃尔夫

      沃尔夫勋爵的文章总是那么有深度、不人云亦云,给人启示。
      一百多年来,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学术精英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不同的是,欧洲精英们的反省已经很有深度,而中日两国精英们却死不悔改,近期在民族主义的老路上加速裸奔,再次将地缘安全推入险境,两群精英真真愚不可及。
      其实,两国政客明里相互攻讦羞辱,实则各为巩固党私在国内的基本盘与执政地位精打细算。只是,这种攻讦已经走得太远,过分揭开了旧恨新仇,导致民族主义情绪过分亢奋。如此下去,不悬崖勒马,终将丧失理性,嘴仗演化成为真正的战争。
      欧洲打了多次才最终实现和解,代价是,霸主地位拱手让给了美国。
      相比之下,中日之战的次数还太少、还不太残酷。也许,必须再打几仗,然后两国愚不可及的精英们才能彻底清醒、理性。
      但我敢肯定,中日若再爆发战争,哪怕一次,两国即便不灭国,也将彻底沦为三流国家,永世难以翻身。
      我想,这个结局应该是世界其他大国------美俄欧印等十分乐于笑纳的吧。

andar 发表于 2014-1-25 14:06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1-25 14:40 编辑

      央行频繁公开市场操作,再正常不过,无须大惊小怪,平常心看待可矣。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室就是干这个的嘛,它天天在货币市场上供血、抽血,是职责所在。
      但该供血时央行断供或减量供应,就值得大惊小怪并深思了。去年出现过断供/减供三次,两大一小,我以为实乃央行故意所为,何也?盖因为,如果央行不断供不减供而足量及时提供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就不会掀起那三次波澜。
      故而,回顾去年货币市场运行,关键是要弄清楚央行为何三次试探性断供、减供流动性?
      我猜测是对“影子银行”、其背后融资方地方政府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警告性测试。央行曾放出风来说,只要房价跌幅在50%以内,商业银行依然可以承受,果真如此?吹牛是不上税的,要知道,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与本世纪初美国房价不过跌去1/3,就引发了两次恶性金融危机与大萧条。
      有人猜测是央行试图借此向银监会或更高层示警,以期夺回更多的监管权力。关于“影子银行”的监管,两家矛盾重重,央行坚持严办,银监会坚持慎重行事。去年秋天,央行与银监会的分歧进一步加剧。据称当时中国银监会原准备出台一项“某某"严格规定,这一新规将严格限制中资银行的表外信贷活动,严格控制影子银行的信贷行为,但包括一些最大的中资金融机构代表在内的银行家们抱怨称,新规将降低中资银行的资本水平并对银行利润造成冲击,银监会据称听取了银行的意见,变得慎重起来。虽然“某某”严格规定原定于2月1日开始实施,但相关工作尚未完成,何时出台仍是未知数。这种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
      有人猜测可能是利率市场化进程急于求成的表现。利率市场化确实推高了贷款利率,并通过理财产品创新曲径通幽,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近期五大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以视为一个自然结果。伴随存贷款利率恢复性上升,今年存贷款息差是否如有人渲染的大幅回落?我深表怀疑,我认为,应该保持基本平衡或略有下降吧。然而,利率市场化走得够快,不假,但这依然解释不了央行三次断供、减供行为。
      也有人猜测与美联储QE有关,与资本回流美国有关。本周四土耳其、南非、阿根廷、巴西、智利、俄罗斯等新型国家本币承受巨大抛压,美国股市连续两日重挫,应该与资本回流美国债市有关,料将会给这种猜测加些佐料。但要解释去年中国货币市场的三次波动,显然证据不足。
      可能还有其他意见。到底哪种意见有理,还是兼而有之,恐怕要各花入各眼,边走边看了。

      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罢,疑论处之吧,应该无伤风雅。所谓,“英雄不问出处”!须知,体制外英才济济,体制内也还出了个蒋经国哪

heavenman 发表于 2014-1-25 19:11

andar 发表于 2014-1-25 1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沃尔夫勋爵的文章总是那么有深度、不人云亦云,给人启示。
      一百多年来,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 ...

义和团虽已过去百年,可义和团精神却没过去。极端封闭和保守只能让我们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远。精英们有责任,我们普通大众应保持清醒。靠战争赤裸裸掠夺财富的时代已经过去,战争对谁都没好处,无论胜负。

heavenman 发表于 2014-1-25 19:17

andar 发表于 2014-1-24 2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评论:

      长期以来,国有银行面对那些颠倒黑白看衰中国银行业的歪理邪说 ...

中国股市跟某些传媒一样,不是过分的热碰就是一味妖魔化。前者如高科技,代表是互联网;后者如传统行业,代表是银行。说句不好听的,银行都破产,地产崩盘,估计大部分生计都成问题,还玩什么新经济。

andar 发表于 2014-1-25 21:41

去年全国财政支出13.97万亿 12月突击花掉2.5万亿                                                                                                                                                                                                                                                                                                                                                                                                                                                                        本文来源于新京报 2014年01月24日 02:30                                                                                                                
                                                                                                                                                                                                                                                                               
有专家表示,由于政府管理偏紧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年底突击花钱会减弱。但从12月份的支出来看,年底仍存在突击花钱的行为。去年1-11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1.46万亿元,按此计算,12月单月花掉2.5万亿元财政支出。                                                                       






  新京报讯 (记者李蕾)去年全国财政收入略超预算,完成近13万亿。财政部1月23日发布数据显示,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增长10.1%。分析称,财政收入结束十几年的超高速增长态势。
  超预算完成财政收入
  数据显示,中央财政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
  财政部称,全国财政收入预算顺利完成,特别是中央财政扭转了年初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并略有超收。
  根据去年初的财政预算,去年的全国财政收入要完成12.7万亿元,增长8%。中央财政收入预算目标为增长7%。
  去年上半年,由于经济下行、财政减收,财政部多次表示中央财政完成全年收入预算非常困难。在此情况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频繁表态,要求做到税收应收尽收,但坚决不收“过头税”。从下半年开始,财政收入增幅逐步提高。
  从往年的财政收入数据来看,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为12.8%,而2011年则高达24.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表示,税收已经结束了十几年超高速增长的态势,未来恐怕要回落至一位数左右的状态。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亦表示,近几年财政收入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状态,不能持续且不能作为参照系,目前7%-8%的增速才是正常的回归。
  房地产相关税收大幅增长
  分税种来看,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等大型税种的增幅均保持在个位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则超过10%。但具体分析来看,去年与房地产相关的税种大幅增长。
  去年营业税同比增幅为9.3%,其中的房地产营业税增幅高达33.6%,这主要是受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3%,销售额增长26.3%的拉动。
  同时,房地产企业所得税2850亿元,增长25.1%,而去年整体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为14%。去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12.2%,财政部称,除了居民收入增长和加强征管外,主要是受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的影响,财产转让的个人所得税增长38%。
  此外,受房地产成交量增加带动,契税增长33.8%,土地增值税增长21.1%。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去年一线城市的房价确实涨得比较多;而专家也预算,今年一二线城市房价仍将上涨5%-10%。
  除房地产相关税种外,车辆购置税涨幅也较大,同比上涨16.5%,这主要受汽车销量增长的拉动。
  12月突击花钱2.5万亿
  从支出来看,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支出增速超出年初预算。
  此前有专家表示,由于政府管理偏紧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年底突击花钱会减弱。但从12月份的支出来看,年底仍存在突击花钱的行为。
  去年1-11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1.46万亿元,按此计算,12月单月花掉2.5万亿元财政支出。
  倪红日表示,未来要注意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公用经费,包括反腐败等,通过控制公用经费的支出,控制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规模。她还表示,结构性减税仍要继续坚持,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减轻税负,企业需要宽松的税收环境来维持生存和经营。

andar 发表于 2014-1-25 21:43

央行本周向市场投放3750亿元资金 创近一年来新高                                                                                                                                                                                                                                                                                                                                         本文来源于新京报 2014年01月24日 02:30
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200亿元21天期限的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在周二通过7天和21天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了2550亿元资金。由于本周没有逆回购到期和央票到期,因此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3750亿元
                                                                          新京报讯 (记者吴敏)央行周四再次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1200亿元21天逆回购操作。由于目前没有央票到期,加上此前周二的逆回购,央行本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3750亿元。春节前资金紧张情况将不会恶化。
  法兴银行等机构认为,央行在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中的操作细节显示,央行政策的灵活度和透明度都在增加。
  央行举措透明度大增
  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200亿元21天期限的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在周二通过7天和21天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了2550亿元资金。由于本周没有逆回购到期和央票到期,因此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3750亿元,成为最近一年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投放资金最多的一周。
  上一年春节则是在2013年2月4日到8日,即春节前一周,央行净投放了6620亿元。
  此次央行在公开市场投放资金的同时,也采用了SLF工具向大型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其在21日面向中小金融机构的SLF操作中,央行提前一天将SLF操作和逆回购操作告知市场。
  法兴银行人士表示,此次央行的不寻常且鼓舞人心之处在于沟通,这有利于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同时直接向中小银行提供SLF也有助于提高流动性管理效率。
  “钱荒”未现 “钱紧”难平
  虽然央行的快速注资使得2013年6月份“钱荒”的局面难以再现,但资金偏紧的格局仍然在持续。
  昨日央行进行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市场资金面仍维持在较紧的状态,短期利率小幅回升。
  以上海银行间市场拆放利率(Shibor)为例,隔夜、一周、两周期限的Shibor利率均有所上涨,其中两周期限Shibor利率上涨38个基点至5.94%。
  法兴银行认为,央行设定了触发SLF操作的阀值,该行认为,根据过去几个月公开市场操作的模式,阀值中隔夜利率的目标范围是3.5%-5%。法兴银行认为央行的真实意图是市场利率稳定在较过去相对较高的水平,以抑制高风险借贷行为,同时避免触发系统性金融市场风险。
  大成基金人士也认为,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应不具备大幅放松的条件。

andar 发表于 2014-1-25 21:46

评论:根据货币市场供需投放或回收流动性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的职责,没啥说的。对此“一惊一乍”就太外行了。
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查看完整版本: 边走边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