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33
认识的差异性正是市场存在的前提。克服自己心中的“魔障”这是交易者“终极障碍”。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34
《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于理解利佛莫尔操作方法价值的人看来,此话用在你自己身上同样合适!长、中、短期趋势的研判,没听说经不起推敲;关键点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参考坐标;至于‘新式行情记录’,确实是落后了,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画图工作能够自动完成。但利佛莫尔有先见之明,在保持自己的方式前提下,并没有完全否定线图记录方式。“他们(指用线图方式观察市场的人)也许是对的,我也许是错的”(P12页倒数第7行)。只有提炼出事物的共性,才能进一步找出规律。那些对生活极度悲观的人,只会用负面的眼光看待生活;即便是看到阳光,在他们的眼中,也是满怀着阳光逝去、黑暗来临的恐惧。暇不掩玉,虽然金子蒙上些许灰尘,但依旧是金子!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36
不是排斥,是反对顶礼膜拜。那些程式化交易系统在实战之前的绩效,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统计上,实战效果就难说了。即便是实战效果理想,也保证不了能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市场一旦形成某种模式,自己就会发生变异。就像老鼠药,药死一批老鼠,剩下的那些再繁衍之后,自然就有抗药性,原来的老鼠药就不灵了。很多分析家公式、指南针的鬼,历史统计都有非凡的绩效,实战一交易,全都玩完,就是一个实证。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38
《十年一梦》买了一直没看。受无兄的提示,近日抽空看了一下。
这是一本真实详尽的交易心理档案,每个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文风真挚诚恳,不忽悠人。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书中19章专门分析里费默之死,把自杀的原因归结为心理绝望——哀莫大于心死。
但对于造成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分析的不到位。
大作手里费默自杀的原因,是投机失败,无里东山再起的可能。造成这一事实的两个主因,《十年一梦》没看到——
1、大作手里费默1930年51岁时,财富登峰造极。其后人的客观生理周期,已经开始让大作手失去生理上的竞争优势。对于一线的高强度投机而言,太老了。
2、大作手里费默1940年61岁时,开始布道出书《股票大作手操盘术》,违背了“金融悖论”的规律,彻底使自己失去市场竞争技术优势。
事实上,是大作手里费默“自掘坟墓”,使自己丧失竞争优势。彻底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特别是当他感觉到自己已经衰老的时候,就再也经受不了严酷现实的打击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39
据我所知 里费默的失败并不是自掘坟墓这么回事
他应该是赚不到钱(而且这个赚不到钱是多次有人给他提供资金的前提下)才开始写书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39
个人认为,里费默的失败是因为他的方法不具有长期有效性
可以一时一地的胜利
却不能够长期稳定获利
这也是技术分析方法应该值得关注的缺陷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40
不少人认为,《操》书的精华都可以用其说的一句话来概括:
“我很早就发现华尔街没有什么新东西,也不可能有什么新东西,因为股票投机历史悠久,今天在股市发生的一切都在以前发生过,也将在未来不断地再发生。”
——这正是相对固定僵化的视角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40
不少人认为,《操》书的精华都可以用其说的一句话来概括:
“我很早就发现华尔街没有什么新东西,也不可能有什么新东西,因为股票投机历史悠久,今天在股市发生的一切都在以前发生过,也将在未来不断地再发生。”
——这正是相对固定僵化的视角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4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42
[这个帖子最后由金融悖论在 2003/12/21 12:36pm 第 9 次编辑]《系统交易方法》,《证券期货投资计算机化技术分析原理》(波涛 著)之批判反思读书笔记概评 前两本书内容基本上可分为四大类:①。对市场认识的主要基本理念;②。系统交易方法和计算机化的研究目标;③。系统交易方法和计算机化的研究方法;④。系统使用者与交易系统的关系。 鉴于该书作者说本书的对象不是初级读者,所以我们也就从金融交易、数学、计算机学科专业角度来解读这些内容。 但是公允地说,这洒洒洋洋几十万字,却是初级读者很好的入门读物,可以从中了解这个新兴技术领域的概况。 由于《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的内容与交易系统关系不大,所以仅概要略读,做一般了解。 根据本人的阅读体会,上述四大类内容的价值排序大致为④→①→③→②。也就是说,第④类内容系统使用者与交易系统的关系,是作者在实践中通过许多次真实的盈利和亏损,摸索总结出来的,也是这条道路上的探索者们类似的经验之谈,字字见血,不可忽略。 对于第①类内容,作者对市场认识的主要基本理念,深度不够;甚至个别对市场的重要的数学理解就是错误的,如随机性――无记忆性。了解《随机过程》的读者都知道,随机过程也可以是有记忆性的,只是相关性强弱不同而已。 对于第③类内容,作者对系统交易方法和计算机化的研究方法,是一般通常的科研方法,并无新意。 对于第②类内容,作者对系统交易方法和计算机化的研究目标,非常热衷对流性技术分析方法的“改造”和“扬弃”, 反复强调其研制的“基本分析系统” ---“计算机化的系统决策模式。.......有效的结合不同“武器”系统的长处,.........可以和各流派的投资方法对接。”(《计算机化.......》P257-259)-------这必然进入“金融悖论”的怪圈,所以,他的“基本分析系统”在实践中亏损不成功,也就毫不奇怪了。 有关系统交易方法和计算机化的研究目标,这部分内容是大杂烩,是专业读者误区。作者对这些内容花费如此大的篇幅,可见其专业眼光。关于这部分内容,在分类方法和描述方法,与杨健先生(现任中国人大金融系主任)编写的《股票市场技术分析手册》,或美国Jack D. Schwager先生编写的《期货交易技术分析》中的有关内容,非常相近,杨等书后的主要参考文献很详尽;文风如其人,反观波先生的一篇没有,都是原创?呵呵,哄孩子吧。那三本书中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内容是原创就很不错了!对于做科研的人士来讲,这是专业道德问题--这也是常识问题。如果这是波先生的学位论文而没有主要参考文献,那学位导师恐怕会立即给他打回去!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这是为什么呢?说是“剽窃”那言重了。恐怕,这正像波先生书中所讲,人类天生的四大弱点……,抑或借用《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Tharp,F.K.著)的概念--“彩票偏向”?波先生“聪明反被聪明误”呀。“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 先仅以此“抛砖引玉”,待有时间,再展开细节。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44
OK,批判是好的,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是批判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作者的看法有疑义,就可以指出来,让大家去讨论,这点是很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说真正的学进去了。但对波涛学品的责疑是我不能认同的,也是我要批判的地方!!至于说什么不是什么原创,这点没有什么意义,谁是原创呢?谁都不是,师瓦歌是吗?不是!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收发展,也没见师瓦歌注什么参考文献!内容大杂烩,这很正常,计算机交易系统本身就是新课题,处于发展的早期,必然还不是很成熟啊!但他毕竟开始探索了!!金融悖论先生的反驳我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出来有什么实则性的,大多是属于挑刺,不过,挑刺是好的,但是必须是建立在真诚和讨论的基础上的!!文如其人,波涛先生的这三本书,可以说每本都是精品,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这点我在目前的国内出版的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的书籍中,这三本都是最好的,有着投资知识索引的作用!!!!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45
好啊!那就抬抬!![文如其人,波涛先生的这三本书,可以说每本都是精品’1、你对波涛其人了解几何?]答:文如其人,就是他写的东西,是有真才实料的!全面!!并非哗众取宠之作!非什么{短线之银]可比!但是,注意[短线之银]也不胡说八道,这书最大的缺点是片面的夸大技术分析的效果,可以说对市场的认识很不全面,但是技术方面确有可取之处,只是你看了波涛先生的书后,你会分时,分地的用的,你会知道技术发行不是全能的!不能因噎废食,要么全信,要么狗屁,这只能说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2.2、[‘精品’是哪位权威下的结论?不要忘了,当年《短线是银》也被推崇一时。‘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的书籍中,这三本都是最好的’]。答:呵呵,如果这本书不能算精品的话,那我就实在无话可说了,难道权威下了结论就是精品吗?这又是哪个规定的?就是[短线是银]就当时来说,也能算是不错的了!到目前仞有价值!但是这价值只能是有关技术方面的,并要分时,分地点的!!把这本书居然能说成狗屁,我真的不知道,为何如此?[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的书籍中,这三本都是最好的’。既然评论这三本书,就不能下此定义。否则,批评只能停留在如同下级批评上级‘您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注意自己身体。。。’的阶段。]答:哈哈哈哈哈。。。。[对不起,我实在是想笑],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书是不能算最好的,但在目前,同时,同地,与同类产品比较起来,就算最好的啦!注意,是比较哦!!!很多人评论毛主席,但是你能说他不是最好的吗?同样的道理啊!好的未必就是最全面的,是不可批判的和评论的!!![否则,批评只能停留在如同下级批评上级‘您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注意自己身体。。。’的阶段。]唉!!!这句话应该用在批判波涛先生的人的身上,更合适!!我可愧不敢当!!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46
波涛的理论如何,正是要讨论的内容。情绪性的推崇或者贬低都不利于话题的讨论。《专业投机原理》有段话:阅读任何领域的书籍,我总是要求这本书的作者或讨论的对象拥有公认的成就。哪位把波涛先生的交易成绩或成就罗列一下---如果能搞到的话。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52
这我倒是很相信,系统交易方法适合流动量大的期货外汇等市场而非单个股票,特别是中国市场不允许卖空对于技术分析者来说等于缺了一条腿。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53
波涛的书在当时国内所能看到的同类书中应该是精品。(孤陋寡闻,见笑)特别是他关于投资理念方面的论述,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有些论述应该是实战的心得,特别是有关投资心理方面的论述,甚至有跨越式的启迪作用。对于初学是有很多思想精华可供吸收的,技术(系统)方面的东西本来就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至于他当时的投资结果其实对读者并不重要,因为这本就是“不确定”的东西,还是应注重书的思想精华。索罗斯年轻时也有过,他的账户被洗劫一空的时候,但这不能作为否定他的投资理念和交易思想的理由。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56
[这个帖子最后由金融悖论在 2003/12/24 09:09am 第 2 次编辑] 不过,《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F.K. Tharp)作者有关“大R乘数目标”的投资方法,有些荒唐。毫无根据地而且非常肯定地把对过去数据的“统计结果”,作为将来市场必然再现的标准。作为参考尚可,作为依据则荒谬。结果,“一厢情愿”地守株待兔,等待“大R数”出现,结果很可能全部是止损,因为,任何获利止损都会错过“大R数”。在《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F.K. Tharp)作者写此书之前,我的系统里就已经有了此项指标,不过我定义它为“系统盈亏率”。 “大R乘数”,以及包括当前走势的某一个“目标价格”,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遇”是顺应市场,“可求”是在内心自以为找着市场脉搏,企图“控制”市场,与守株待兔无异。----错就错在“大R乘数”的交易目标是是“可求的”。把“历史统计结果”用来参考做定性分析和作为依据进行定量计算,根本是两回事。很多人是拿某个系统的“历史统计结果”做广告,是自欺欺人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3:58
谢谢hylt,我还是转贴过来,看着方便资金管理――波涛书中的软肋
lq77.注册时间: 2005-03-01
帖子: 3 发表于: 05-03-09 15:09发表主题: 资金管理――波涛书中的软肋 --------------------------------------------------------------------------------
资金管理――波涛书中的软肋
波涛在书中指出:“正确分析只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资不但需要正确的市场分析。而且需要正确的风险管理,正确的心理控制。
这三者之间心理控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风险管理,再其次才是分析技能。这三者也有人称之为3M系统(Mind,Money,Market)。但是对99%以上的投资人来说,他们以为分析是最重要的.而根本不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不如道心理控制的极端重要性。”-P15
正因为如此,作为一本系统交易方法的专著,波涛先生没有把足够的笔墨花在系统交易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方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国外学者对过去几十年间的交易成功人士大量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他们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不同的交易思路,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完善的低风险的资金管理方法,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在交易中贯彻执行。V K. THARP先生在其书中把它称作“头寸调整”。他们都认为,低风险的资金管理和心理控制,在成功交易的构成中占了极大的比重。
作为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统,不但要解决买什么,卖什么;何时买,何时卖的问题,更应该回答买多少,卖多少的问题。毫无疑问,风险控制参数的确定和头寸调整模型是交易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尤其对于有着高资金杠杆作用的期货市场来说,这一部分的含金量很高,其参数的设置和调整将直接影响整个交易系统的总体绩效,这都可以通过系统检验和评估最终体现出来。
也许波涛先生打算在“以后管理的专题下”再详细论述上述内容,但就本书来说,无形之中就与国外相关主题的书籍拉开了差距。不仅如此,书中有几处地方(P21,P76)在提及风险控制的时候,似乎倾向于等价鞅策略(Martingale strategy)的资金管理,这就有必要在此讨论一番。 “最大连续盈利次数与最大连续亏损次数对有经验的系统操作者是极重要的信息资源。它为系统操作者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极重要的依据。例如.如果在系统样本值足够大的情况下,最大连续盈利次数为5次.最大连续亏损次数为4次。则系统操作者在连续盈利达到4—5次之时,便应采取积极的防御态势,比如开始减轻每次交易投入的资金额度.使投资额度回复到第一次盈利的水平甚至低于该水平。同样,当系统连续亏损3—4次时,甚至5—6次时,投资人不但不应对所使用的交易系统丧失信心而放弃继续使用该系统,相反,投资人应当更有信心,应当采取更积极的进攻态势,如开始逐步增大每次交易的资金投入量,甚至开始使用加倍技术。”(P76) 我不知道波涛先生是否在实战中长期采用这一类“连续赢时减码,连续输时加码”的等价鞅策略。不过我认为这种策略用在实战中是很危险的。
这一点也是最让我感到疑惑的。以波涛先生长期的实战经验,以及对市场波动的本质特征(偏向性,随机性,周期性,跳跃性,心理性)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决不应该推崇如此的风险控制理念。其中的道理其实波涛先生自己也已阐述。正是由于价格波动中随机性部分的强度远远大于非随机性部分,而且无论随机性部分或非随机性部分的统计特征都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 。如前所述,这种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也已经为非线性科学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因此,无论你的系统样本值是否足够大,都无法保证“使用加倍技术”的后果一定是盈利。反之,如果加码的结果导致了更大的亏损,你是停下来,还是应该继续加码?波涛先生没有说。但这无论从风险的角度还是心理的角度都已经是一场灾难。
这种灾难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摧毁你对这套系统的信心。而实际上这套系统的失败仅仅是由于采用了不合适的风险控制和头寸调整策略而已。这非常类似于某些股评家向股民推荐的在所谓历史低位进行摊平操作的方法。不幸的是统计学上的历史低位并非牢不可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顺便说一点,波涛在书中推荐的N>=30是统计学理论上的最小样本数,实际的系统检验比较适合于日线信号为基础的交易系统,以我个人而言,对于小时信号以此为基础相应放大,取N>60,15分钟信号则取N>120,以此类推。
与等价鞅策略不同的是反等价鞅策略,即盈利加码,亏损减码。这种头寸调整策略在老范的书中有较多的介绍。它对于高资金杠杆的市场尤为适用。采用这种头寸调整模型,可以做到在系统连续盈利时扩大头寸,在系统连续亏损时减少头寸,故而为我所用。与波涛非常关注系统的“最大连续盈利次数与最大连续亏损次数”不同,我关注的是系统的“最大净资产回撤比率”以及“年度回报与最大净资产回撤的比率”。尤其是前者是我在交易心理上能够安然接受的界限,也是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监控指标。相信对系统交易有较多理解的朋友应能看出这种区别的内在涵义。在此不再作重复的解释。 不算之前的股票交易,从我01年底学习波涛先生的《系统交易方法》到02年初开始再次涉足期货市场的交易,至今已三年有余。三年中尤其是前一两年,我多次精读波涛先生的书并且反复思考付诸实践。其经历的痛苦和心理振荡过程远远超过前十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没有波涛先生的指引,我不太可能有后来对国外相关书籍的进一步学习,也就更不可能在系统交易方面有所领悟。我感谢波涛先生,我真诚地希望波涛先生能完成后续的著作,尤其是在交易系统的资金管理和心理控制方面的著作。同时也希望海洋论坛的朋友更多地介绍这两方面尤其是国外有关心理控制方面的好书好文。
一般说来,对于有交易研究能力的人来说,市场分析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都比较好解决,实在没有太多的“机密”可言。倒是心理控制的问题不可小视。随着资金的扩大,盈亏绝对值的大幅增加会不断搅动人性中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它们还会时不时地和一些其他问题夹杂在一起,使你的心态发生变化。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你在实战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正如老范在那本书中所强调的那样,成功的过程是一个在内心真正找到盈亏平衡位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最重要!无论你曾经获得过多么巨大的利润,也无论这些利润是否能够支持你富足地过完今生。只要你还在交易,这个过程就不算完结。从这个意义上说,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心理修炼之路。
返回页首
sebiel注册时间: 2005-02-03
帖子: 17 发表于: 05-03-09 18:12发表主题:--------------------------------------------------------------------------------
非常欣赏你的三篇文章,在于它取自于多年的实践;也非常羡慕你的长篇写作那力,打中文对我实在太痛苦了。 我个人同意在3M中,MIND 是最重要的。但它对不同的交易者的挑战影响是不同的。绝大多数人的心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交易者,也有少数人天生就纪律严明。既使对同一个人,通过对风险的调整,可以使自我的控制变得容易一些。 资本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确的方法,会保证你是在慢慢地适应日渐庞大的资金和每天的浮动。 在心理方面,先向你推荐这两件。 1。Trading in the Zone: Master the Market with Confidence, Discipline and a Winning Attitude
by Mark Douglas
我没有读过,但被公认为是出版的书中最好的 2。 Peak Performance Course
by Van Tharp
这是他的经典心理训练教程。物有所值!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4:01
波涛书中的几点局限 lq77.注册时间: 2005-03-01
帖子: 3 发表于: 05-03-03 19:12发表主题: 波涛书中的几点局限 --------------------------------------------------------------------------------
波涛书中的几点局限 波涛先生的《系统交易方法》等三本书和V . K SHARP 先生的《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都是好书,我从波涛先生的《系统交易方法》等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当时国内相关书籍相对罕见的环境下,书中所表达的系统交易方面的许多理念,原则和概念使人耳目一新,直到今天我还在向初涉系统交易的朋友推荐。但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交易,一本书对你是否有帮助关键是你能不能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突破其局限免受误导。在投机市场上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做交易。没有绝对正确的理念,更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关键在于是否适合于你。你,才是关键。这绝不是车轱辘话,而是有其深刻的内涵 。只有当你真正理解并把握作为交易者的自己之后,你才真正在朝着成功的道路上前进。
在此结合我的一点经历也谈一谈波涛书中的几点局限。在开发交易系统的过程中我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概括起来有几大误区。先谈其中一点那就是:
片面追求正确率
波涛先生在《系统交易方法》中写道:“有人倡导‘以一次巨大赢利补偿九次小额亏损 ’。这种投资理念是相当危险的,. . . —个稳定的交易系统,至少应当使盈利次数比率大于50%,即”盈多亏少”。. . . 当盈率小于50%时,系统在市场分析上已不占优势,而是依靠风险控制技术取胜。”-P 81
在我刚刚开始研究交易系统时,波涛的这段话很对我的胃口。我曾经把65%的正确率作为自己开发交易系统的最低取舍标准。我想波涛的系统能够有83%的正确率,我最低也该有65%吧。为了让我的系统在数个市场的五六个品种的交易检验中能够达到标准。我花费了极大的精力苦心求索,甚至按照书中的思路研制出自己的“浮动波长的周期分析”技术,我按捺不住兴奋以为成功在望。哪知在检测中该系统表现较好但在实战中并不达标。正像波涛在书中说的:“由于价格波动中随机性部分的强度远远大于非随机性部分、使得交易系统的研制成为一种非常困难的工作。同时,价格波动中无论随机性部分或非随机性部分的统计特征都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使得交易系统的维护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 . 一方面,投资家必须有对按照交易系统发生的局部的甚至是连续的失败保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投资家又必须有能力修正旧的交易系统以至开发出新的交易系统。”――P6
想想波涛先生说得真对。为了在实战中维持较高的正确率,我需要不断的去维护系统,以至开发新的系统。. . .我陷入了怪圈,我在市场的随机性和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腹背受敌 ,我苦不堪言。一段时间下来,总体亏损 。好在是实战测试,仓位很小,未伤皮毛。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我读到了V . K SHARP 先生的《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在此之后才认识到:片面追求高正确率是投资人的一种心理偏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堵塞了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走向成功的道路。书中写道:“我们的投资中存在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想要正确的心理偏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偏向极端无视其方法的总体目标是想要获得利润。它阻碍了我们达到真正的潜在利润。大多数人有压倒一切的想要控制市场的欲望,而最后是以市场控制他而告终。”
是啊,我们的总体目标是想要获得利润,高的正确率并不是我们获得利润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较多的失败和止损是我们面对市场的随机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做生意必须付出的成本。“在市场分析上不占优势”无关紧要,而正的期望收益和适当的头寸调整才是成功系统的要素。而这两者在波涛先生的书中虽有提及但却没有强调,更没有加以详细的阐述。好在老范的书中这些都有详细而全面的论述和解释,甚至还有很多具体的参考方案。任由你个性选择,识不识货就看你自己了。相比之下波涛先生的书原则,概念一类的东西多,与国内一些书比好出很多,但很多东西没有详细解释,更没有注明出处。怕泄露商业秘密?不得而知。
我当时想,自己能力不够,还开发不出高正确率的系统,那就退而求其次,按老范的方案尝试一下低正确率(50%以下)的系统。于是我重新捡起曾经由于正确率较低而被我枪毙的另外两个方案。
后来的结果出乎意料,在放弃了对高正确率方案的追求后,很快就找到了具有较高的正的期望收益的交易方案,加上合适的头寸调整模型后,其总体收益和最大资金回撤均令我满意。最重要的是,由于方案建立在对市场波动特征(这一点得益于波涛书中反复的提及,但请不要指望书中会有直接的答案)的深刻把握上,其稳定性和多市场的适应性比较好,系统的核心部分几乎不需要修正和维护。这一点从根本上扭转了我过去两面受敌的局面,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修正和维护系统上面,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市场机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放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的心理素质上面。我感觉自己的力气用到了实处,感觉向着成功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以年为单位,该系统正确率在40-55%之间,最大资金回撤率在20%。年回报率与最大资金回撤率的比在3/1—5/1。前三年三个市场五个品种的数据测试通过后,去年的实战测试实实在在地获了利。
这样的系统,若按照波涛先生的理念是断然不可接受的,至少波涛先生决不会推荐这样的方案,但确是象我这样能力的人容易上手的方案。请注意,不是说波涛先生倡导的理念有错误,而是说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因人制宜,换一种思路是明智的。
进一步的阅读表明:类似的系统(指低正确率,高风报比率的系统),在国外长期获利的市场高手看来是很正常的。去年我读了MICHAEL COVEL的新书《TREND FOLLOWING》。在那些举世公认的市场高手中几乎人人都按自己的系统操作(完全机械的或非完全机械的),但却没有人声称其成功在于拥有高正确率的系统,相反强调正确率不重要或声称其正确率在50%以下的大有人在。而在国内的投资论坛上,但凡持有这一类观点的言论都不会受到众人的认可。那些明星般的“高手”动不动就是百发百中,一剑封喉。对他们来说甚至连止损都是多余的。而老范的经典之作如若提起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冷落以至于遭到“高手们”的痛斥。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接下来如有空,再谈一谈波涛所说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3 21:32发表主题:--------------------------------------------------------------------------------
Lq77朋友的这种做文章的方式非常好!!!
我非常喜欢Lq77朋友的这种做文的方式。虽然我一点也不赞成他的观点。
因为我一直认为正因为有不同的观点,论坛才有生机。并且我一直认为,在论坛中观点是否正确真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论据和论证。是那个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
而且lq77朋友举证也非常详细,这是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我非常佩服他!
下面说我反对他的观点的理由。
波涛老师在《系统交易方法》第三章 交易系统的检验方法 第三节 确定检验的统计学标准 P70页 中写到:
由系统统计稳定性的要求出发,同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投资学理念问题。—派投资家提出:应尽量追求盈利的幅度,即应以个别交易的巨大盈利来补偿多次小额亏损交易的损失。另一派投资家提出应尽量追求盈利的频率,即以盈利次数的压倒多数来保证补偿亏损交易的损失。
这两派投资理念各有自己杰出的投资家作为代表.并且都有极为成功的实例。从单纯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后—派投资理念所指导的交易方法一般具有更高的统汁稳定性。
系统研究者在系统设计和检验之间,必须明确白己遵循哪一种投资理念。这两种投资理念由不同的追求目标出发,导致使用不同的交易规则、不同的风险控制技术以及不同的交易结果评价系统。 先对整个情况做了客观的交待。
随后才表明自己的观点:自己选择的是“薄利多销”。和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用国际著名商业企业来做佐证)
就是在表明并简要证明自己观点的同时,波涛老师也并没有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全部。就在lq77朋友所引用的文字的下面(同样在P81),补充说明到:
这样说,并非是说盈利次数比率小于50%的系统不是盈利系统。该比率小于50%的系统也有可能成为相当好的交易系统。但是,当盈率小于50%时,系统在市场分析上已不占优势,而是依靠风险控制技术取胜。显然如果一个系统既占有市场分析优势又占有风险控制优势,则会有更大的安全性。
返回页首
sebiel注册时间: 2005-02-03
帖子: 17 发表于: 05-03-04 08:15发表主题:--------------------------------------------------------------------------------
熊掌和鱼可以兼得吗? 市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趋势和反复,趋势是次数少而量大,反复则相反。以这两种规则而生的交易系统也就存在命中率高低的差别。两种方法都能赚钱,但平均来说前一种比后一种赚得更多,对交易者心理的考验也大的多。风险控制技术在这里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后一种方法也会有灾难的一天。 There is no holy grail in this business. 波涛的所谓”既占有市场分析优势又占有风险控制优势”只能成为一种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有谁认为他找到了这种方法,不妨先看看有没有CURVE FIT,是不是经得起各种市场的考验。 对不起,zwbs77,我的文章没有论据。因为很多东西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领会,我没有兴趣来让多数人同意我的观点。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4 09:08发表主题:--------------------------------------------------------------------------------
不知者无罪矣!
从朋友的话中似乎可以推测到您并未读过《系统交易方法》或者仅仅是浏览了一下。
关于您在帖子中提到的一些"相信"或者“不相信”,我相信,您只要看完《系统交易方法》第三章 交易系统的检验方法 第六节 交易系统检验报告 中的那个实例就会明白了。
我正在把那个例子整理成TS格式的。以便于大家浏览和学习。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4 09:23发表主题:--------------------------------------------------------------------------------
sebiel 写到:
熊掌和鱼可以兼得吗? 市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趋势和反复,趋势是次数少而量大,反复则相反。
第一:不是鱼和熊掌的问题。因为市场分析和风险控制只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必然包含有市场分析的模块和风险控制的模块。
第二:关于能不能得到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关于市场态势的识别,我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市场态势的识别系统。目前正在国内股票市场,国内期货市场(侧重日内数据)和国际外汇市场一边测试,一边微调。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成功!
但是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即使该市场态势识别系统开发成功了,也并不能仅仅依靠这一个模块,来实战交易。因为这个市场态势识别系统,仅仅是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中的关于市场分析的一个模块而已。
要想投入实战,必须的模块还有“趋势预警系统”,“风险控制模块”和“信号发生模块”。
但是,这里的市场态势识别系统就绝对属于"高度机密"了,是永远不可能对外透露的。在整个系统中,能对外说说的也就只有,风险控制了。(当然如果你的风险控制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东西的话,也不能对外公布了)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4 09:29发表主题:--------------------------------------------------------------------------------
强烈的建议:
把《系统交易方法》第三章 交易系统的检验方法 ,第六节 交易系统检验报告 ,中的那个实例(波涛SP500指数期货2号短线交易系统,实战记录)好好的看看,就会明白了。
我正在把那个例子整理成TS格式的。以便于大家浏览和学习。
返回页首
wj注册时间: 2004-09-06
帖子: 21 发表于: 05-03-04 09:49发表主题:--------------------------------------------------------------------------------
波涛所以推荐高胜率的系统的一个原因是心理方面的。因为一般的投资者容易接受高胜率的系统,对于操作低胜率但期望收益为正的系统时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的,所以波涛强调首先寻求高胜率的正期望收益的系统,等你能很好把握后那什么样正期望收益系统都可以把握的。
返回页首
疯牛5858注册时间: 2004-11-23
帖子: 29 发表于: 05-03-04 10:39发表主题:--------------------------------------------------------------------------------
wj 写到:
波涛所以推荐高胜率的系统的一个原因是心理方面的。因为一般的投资者容易接受高胜率的系统,对于操作低胜率但期望收益为正的系统时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的,所以波涛强调首先寻求高胜率的正期望收益的系统,等你能很好把握后那什么样正期望收益系统都可以把握的。
非常同意wj老兄的看法,现在大家都应已经同意系统的好坏并不是由胜率所决定,而是期望。而开发系统的理念相信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市场人士都能学会并成功开发出正期望的系统。那么剩下的影响交易的关键因素就应是人的心理问题,一些国外的书籍都在交易心理方面有过深刻的阐述(《专业投机原理》、《通向金融王国的必由之路》等等),作为交易市场的新手,使用具有较高胜率的系统在心理控制方面应有明显优势。但是如能很好的严格执行一个低胜率的正期望系统,交易人的心理将会更加成熟。
返回页首
sebiel注册时间: 2005-02-03
帖子: 17 发表于: 05-03-04 10:43发表主题:--------------------------------------------------------------------------------
《系统交易方法》我已看过一遍,当然只是浏览。总的看法是一般,且有误人子弟之处。最根本的,还是我在“什么是正确的理念”里的观点。我只能说中国是一个很崇拜理论的地方,你要成名,必须有高深的理论,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作者可谓是博览群书,东搬西凑了一些东西,也很会思考,把理论搞到一定高度。波涛先生如果真的如他所列举的那些交易那么神,在美国应该更容易飞黄腾达。我还有很多论点就不必提了。 对不起,把一些人心目中的“圣经”抵毁了一番,无非是希望有头脑的人想一想问题的实质,少走弯路。 好在我的这些话不需要拿出我的资力来烘托证明,虽然我自认比那些“权威”要有拿得出来的本质东西。波涛先生敢不敢说他在美国赚够了,不工作也可以永远支持他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祝那些对真理不屈不挠的追求者树立正确的理念,让你的心血不至白付。多看看国外的东西,这一行的成功要素远不在《系统交易方法》里,有朝一日会觉得"高度机密"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4 14:30发表主题:--------------------------------------------------------------------------------
要想深刻的批判他,前提是必须完全的占有他。
如果对一种理论,不能完全的占有,深刻的理解,仅仅凭浏览或者简单的读读,就发表什么东西的话。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
朋友浏览一下就发表意见,似乎不是很严谨呀!呵呵!
返回页首
sebiel注册时间: 2005-02-03
帖子: 17 发表于: 05-03-04 16:27发表主题:--------------------------------------------------------------------------------
要对一本书象圣经一样来读,首先要看写书的人是不是值得信赖。我想我是白费口舌了。 祝你成功!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4 17:32发表主题:--------------------------------------------------------------------------------
谢谢!我会努力的!
返回页首
joesan注册时间: 2004-12-17
帖子: 18 发表于: 05-03-06 10:07发表主题:--------------------------------------------------------------------------------
波涛的高胜率理论,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投资心理的把握,对于一个交易者是最至高无上的挑战。 多少残酷的止损,有的时候觉得市场对我真正不公。可是少数的几次盈利,可以几倍于频繁的止损。交易的痛苦,就在于挑战自我。 不过如果你能做到,慢慢地,你会做到享受挑战,享受成果。 就在昨天,小被今年恒指期货交易投资回报率刚刚超过了100%。去年没用资金管理,单手合约投资汇报率800%。 今年 用 FIXED FRACTION 法, 看看有没有希望全年投资恒指期货回报率破10000%
返回页首
sebiel注册时间: 2005-02-03
帖子: 17 发表于: 05-03-07 17:59发表主题:--------------------------------------------------------------------------------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4:02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lq77.注册时间: 2005-03-01
帖子: 3 发表于: 05-03-06 11:37发表主题: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上文指出,系统成功的要素之一不在于高的胜率而在于是否有正的期望值。
“尽量追求盈利的幅度,以个别交易的巨大盈利来补偿多次小额亏损交易的损失。”波涛称之为“暴利”原则;“尽量追求盈利的频率,以盈利次数的压倒多数来保证补偿亏损交易的损失。”波涛称之为“薄利多销”的原则。
关注高胜率还是关注期望值这正是波涛在书中所说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在战略思路上的根本区别。 波涛倡导“薄利多销”并排斥“暴利”原则,其理由如下:
1.“世界上最顶尖的跨国企业”采用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P80-81)
2. “…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越高。系统的稳定性可由系统仿真的统计分布参数来确定。系统仿真结果的标准离差越小,则系统的稳定性越高。…从单纯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后—派投资理念所指导的交易方法(指“薄利多销”)一般具有更高的统汁稳定性。 ”(P70) 了解一点跨国企业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他们大多经历过“暴利”时代,在此阶段产品利润丰厚,销量大增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后来大多采用“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是因为市场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和政府法规政策约束的结果,如反垄断法的出台等等。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如若市场环境许可,跨国资本决不会排斥“暴利”的策略,更不会放弃“暴利”的机会。就拿汽车来说,看一看近几年美国通用在上海“别克”车型上所获得的暴利,一辆车何止是几百美元!因此,只看见跨国公司采用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而不去挖掘这一营销策略背后所隐含的适应竞争环境和消费心理的市场哲学,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如此,波涛的交易思路与其是“形似”而非“实是”。――“尽量追求盈利的频率,即以盈利次数的压倒多数来保证补偿亏损交易的损失。”从频率而不是从期望值来考虑,这就是波涛交易思路上的根本局限。个人的实践证明,“多一只眼睛看世界”――站在期望值的高度去建立我们的系统交易策略,即从盈利的频率和盈利的效率两方面来考虑会更好一些。成功的道路会更宽一些。
对所谓“暴利”原则的描述,“尽量追求盈利的幅度,以个别交易的巨大盈利来补偿多次小额亏损交易的损失。”我本人并不完全同意书中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比较经典的表述应该是“截短亏损,让利润滚动起来”(“…CUT YOUR LOSSES SHORT AND LET YOUR PROFITS RUN”――<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Pxvii,P39,41,83,234,314)。鲍健儿先生译作“止损获利”( 中文版P49)是不够确切的。这是华尔街的一句古老的格言,V K. THARP在书中多次引用,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深刻理解这一点相信对你会有帮助。 下面是一位网上朋友对波涛实战范例的研究和评述: “…我才把波涛书中列举的·波涛SP500指数期货2号短线交易系统·的实际操作记录标在S&P500该期的图上。
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些当日冲销的操作,而且于盘整期操作最为频繁。当遇到96年一月底二月初的一段强劲的单边上升行情时,波涛的系统在此时无法发出买入信号,并且连续两次做空,错过了很多机会。也就是说,他的系统基本上是反趋势为主的,也是存在无法追踪趋势和适应波动幅度突然发生巨大变化的问题的,正如他所说,是薄利多销,而非捕捉难得的市场机会。但他最大的一次操作亏损来自做多次日的反向跳水低开,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其实并非市场意外事件,该次下挫的幅度远远小于前期单边行情的上升幅度,而且类似的大阴线在整个测试期间出现过3次。因此如果系统在单边上升的时候不能捕捉到类似幅度的盈利,那么系统对这样潜在危险的抵抗能力就值得怀疑。” 非常抱歉,当时觉得有价值就随手摘录了,未能留下网友的网名等完整的资料。以上评述仅供有心的朋友参考,如手头有S&P500的历史数据,也可对照观摩。我也作了对照,我觉得网友的评述基本符合事实。 个人以为,站在期望值的高度,“听天命,尽人事”――如有利润不必急于落袋为安,而应任凭市场波动,放手一博。这一单最后能有多大的利润由市场决定,这是“听天命”;如有亏损则一定把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风险必须是由自己控制,决不能听凭市场摆布。这是“尽人事”。以上就是我对交易系统设计思路的理解。(尽管在实战中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交易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这一点以后再谈。) 按照对市场波动特征(随机性,偏向性,周期性等等)的理解,波涛的“薄利多销”的方案具有更高的统汁稳定性的论点也并没有可靠的依据。传统的金融理论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基础上,假定市场的收益率变化服从正态分布。这一假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并不切合实际。“事实上,市场收益率分布明显偏离正态分布而呈现一种“‘胖尾’特征。”(吴恒煜,林祥:<金融市场的非线性:混沌与分形>)根据现代非线性科学的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国际汇率期货市场,黄金白银市场,欧洲股票市场和上证综指,深证指数等等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资料索引同上,略),市场价格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均呈现非线性且有低维混沌特征。根据吴文对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特征研究最新进展的评述结论:“金融市场经常会出现异常波动,传统的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标度性质已经不能应用于分析市场风险,必须用分形维数,H/S分析,李雅普诺夫指数,Komogorov熵度量分形市场。”
因此“从单纯统计学的观点”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让人信服。关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许是我们在实战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市场价格波动特征的一条好线索。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6 12:19发表主题:--------------------------------------------------------------------------------
好!!!
这个好是从论坛版主的角度说的!
从这篇帖子中我看到的是鲜明的观点,翔实的证据和相当不错的论证过程。非常好!
看到的是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思维。
而没有一点一丝的情绪化的宣泄和口号!!!!!!(这一点尤为可贵)
一个论坛的发展需要这种好帖,精品贴!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6 12:30发表主题: Re: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
lq77. 写到:
了解一点跨国企业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他们大多经历过“暴利”时代,在此阶段产品利润丰厚,销量大增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后来大多采用“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是因为市场环境的改变,竞争的加剧和政府法规政策约束的结果,如反垄断法的出台等等。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如若市场环境许可,跨国资本决不会排斥“暴利”的策略,更不会放弃“暴利”的机会。就拿汽车来说,看一看近几年美国通用在上海“别克”车型上所获得的暴利,一辆车何止是几百美元!因此,只看见跨国公司采用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而不去挖掘这一营销策略背后所隐含的适应竞争环境和消费心理的市场哲学,是远远不够的。
非常好!!!
从个人“一个普通交易员”的身份来说,非常好!
是否可以推进一下:系统交易的盈利模式,不必人为的设限!当市场确实存在“暴利”机会的时候,我们就要“暴利”,而当时市场进入盘整态势时,我们只有“薄利”!最后进行编辑的是 zwbs77 on 05-03-06 12:35, 总计第 1 次编辑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6 12:34发表主题: Re: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
lq77. 写到: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按照对市场波动特征(随机性,偏向性,周期性等等)的理解,波涛的“薄利多销”的方案具有更高的统汁稳定性的论点也并没有可靠的依据。传统的金融理论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基础上,假定市场的收益率变化服从正态分布。这一假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并不切合实际。“事实上,市场收益率分布明显偏离正态分布而呈现一种“‘胖尾’特征。”(吴恒煜,林祥:<金融市场的非线性:混沌与分形>)根据现代非线性科学的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国际汇率期货市场,黄金白银市场,欧洲股票市场和上证综指,深证指数等等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资料索引同上,略),市场价格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均呈现非线性且有低维混沌特征。根据吴文对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特征研究最新进展的评述结论:“金融市场经常会出现异常波动,传统的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标度性质已经不能应用于分析市场风险,必须用分形维数,H/S分析,李雅普诺夫指数,Komogorov熵度量分形市场。”
因此“从单纯统计学的观点”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让人信服。关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许是我们在实战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市场价格波动特征的一条好线索。 好!!!
lq77朋友上面的文字,以我目前的学识水平,是驳不倒的!!!要虚心学习!
返回页首
zwbs77注册时间: 2004-03-16
帖子: 13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05-03-06 12:45发表主题: Re: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
lq77. 写到:
波涛的“薄利多销”和“暴利”原则的分野 下面是一位网上朋友对波涛实战范例的研究和评述: “…我才把波涛书中列举的·波涛SP500指数期货2号短线交易系统·的实际操作记录标在S&P500该期的图上。
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些当日冲销的操作,而且于盘整期操作最为频繁。当遇到96年一月底二月初的一段强劲的单边上升行情时,波涛的系统在此时无法发出买入信号,并且连续两次做空,错过了很多机会。也就是说,他的系统基本上是反趋势为主的,也是存在无法追踪趋势和适应波动幅度突然发生巨大变化的问题的,正如他所说,是薄利多销,而非捕捉难得的市场机会。但他最大的一次操作亏损来自做多次日的反向跳水低开,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其实并非市场意外事件,该次下挫的幅度远远小于前期单边行情的上升幅度,而且类似的大阴线在整个测试期间出现过3次。因此如果系统在单边上升的时候不能捕捉到类似幅度的盈利,那么系统对这样潜在危险的抵抗能力就值得怀疑。”
我正在努力的尝试,把波涛老师的“波涛SP500指数期货2号短线交易系统”的分笔成交明细进行“深加工”,计算出系统的资产净值曲线,和相关的策略运行报告的重要技术参数。
SP500指数期货的数据。我这里只能拿到日线的数据。分时的数据无法得到。希望朋友们能够帮忙。
因为:1,从分笔成交明细看,该系统的操作信号依据分时线产生的可能性极大,有时候在一日当中可以数次交易,而且交易方向有相同的,也有相反的。2,日线上的盘整态势放在分时线上的话(如1分钟线,5分钟线),很有可能是趋势态势(当然最终决定是否是趋势态势,得取决于盘整区域的宽度和最小交易波长) 3,波涛老师说该系统是“有机结合了趋势交易和反趋势交易的两大投资流派的长处”。如果从日线上看,该交易区段属于盘整的话,那么更能肯定,“波涛SP500指数期货2号短线交易系统”操作信号应该产生于分时数据,用日线数据来判断,有失考虑!
等做好后,在对此问题发表观点!
返回页首
第1页/共1页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8 18:30
1、大盘上涨之后缩量回调面临破位之时,忌做短线!(容易造成大笔止损)
2、大盘弱市无量反弹两日之后,忌做短线!(容易造成大笔止损)
3、大盘急速下跌过程中,忌做短线!(容易造成大笔止损)
4、近期某种赚到钱的短线模式变得频繁套人之后,忌做短线!(说明市场转弱,容易造成一连串止损)
5、大盘放量突破之后,可做短线!(赚钱效应很强)
6、大盘带量上涨过程中,可做短线!(赚钱效应能够维持)
7、大盘高位带量震荡,可做短线!(两天左右的热点轮涨中赚取差价)
8、大盘急跌之后在底部带量震荡,可做短线!(特别是局部反弹龙头三个涨停之后,短线赚钱效应产生)
其实做过短线的炒家都应该知道,短线套利只要尽量回避了大笔的止损,将不失为一种安全的投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