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2
学术者,在学院里刻苦钻研的技术。而上面的讨论无一不是出自对血淋淋实战后的深刻思考。 悖论兄对市场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其言谈无处不闪现着对市场冷静、客观、智慧、科学的思考,其严谨的治学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以我之管窥,悖论兄的交易系统是出自严格的实战检验和理论上的不懈追求。雪球兄何以得言“以你现在的交易理念几乎无法在市场中获利”。说句得罪的话,大鹏展翅九万里,岂燕雀所能知之!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3
楼主的道具真多,不但贴图别具一格,而且标签独具创意! 无论是否需要“好好英明呵(国语)”,还是专业素养是“否足以辩识”,趋势的相对可确定性和调整的绝对不可确定性就那样浅白地搁在那里。 然而由于与生具来的贪欲使人类对不可确定性追求的如痴如醉,无怨无悔。若是不信,你就到赌场或彩票投注站看看去。在那里人们热情高涨,义无返顾,永不言败!大概他们唯一的理性就是人手一册的《教你选中500万》。 在搞清楚了《教你选中500万》作者的险恶用心之后,他们来到证券市场,智慧马上得到升级,发现这里一片光明,前程似锦!出于对不确定性的深入骨髓的诚挚的爱,他们立刻对调整产生的随机波动给予了最富激情的仰慕和崇拜,一直到缔结良缘,天荒地老,至死方休!哪怕一刻的短暂分离都会激起最刻骨铭心的思念。他们本就少的可怜的那一点理性也全部贡献给了在入睡前一分钟还在精研的一本《铁血短线》。 风险还在继续,因为交易不会停顿。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4
不敢苟同作者以下观点:用期望收益作为一个交易系统是否合适的关键指标 其实著名数学家伯弩力早就提出以下一个悖论来反对用期望收益为主要指标确定随机的决策:彼得堡悖论:假设你有机会玩一次这个游戏:不断掷一枚银币,直到掷出字的一面;如果只用了一次就完成,你得1个银币;如果两次,你得2个;如果3次,你得4个,依此类推,到第n次,你得2的N次方个银币。现在,主持人给你一个选择,进行这个游戏,或者直接得到10,000个银币,而放弃这次机会,理性的你会选择什么?结果是惊人的,没有一个理性的人愿意选择进行该游戏,包括数学家本人,尽管只要是进行50次,所赢的钱已几辈子花不完,而你知到选择进行游戏的数学期望是多大吗? 是正无穷大,它是一个不收敛的级数! 所以,用数学期望做主要指标并不代表你的决定是合理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5
昨夜读易,至谦卦,卦词云:“享。君子有终”。享,是通,能谦和则能顺利。有终,朱熹《周易本义》说:“有终,谓先屈而后伸也。”我看对。有终就是结果好,如果自己谦虚,别人认为你不行,为世所弃,那就不能有终。有终是后来被人们认识,被人们承认了的。如果谦虚的结果只能是不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人们就不会承认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很多浅薄的人永远也难以理解这个道理。今日重读此贴,怅怅然。我曾对狂狷的认同,看来有些不够准确。tt兄因一言不和便绝尘而去,气量太过狭小,实非狷者所为。悖论兄为观点之不同就自毁己贴,心胸太欠宽厚,亦非狂者所行。个中缘由大约是tt兄在易发被尊重惯了,在长阳稍有不敬便不能平心相对。悖论兄批判别人毫不容情,本无可厚非。然对待同行与他的讨论,却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一有分歧便怒火中烧,实在是值得商榷。难得悖论兄对李连英崇尚有嘉,想李连英李公公混到大内总管的位置,必不是心胸狭窄之人。悖论兄所言与所行相去甚远矣!古人十分重视谦德,故以谦为吉,为通;反之以骄盈为凶咎。本人无意于尚古悖今,我慕二位兄台之才华,发自肺腑,方有上言。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5
昨夜读易,至谦卦,卦词云:“享。君子有终”。享,是通,能谦和则能顺利。有终,朱熹《周易本义》说:“有终,谓先屈而后伸也。”我看对。有终就是结果好,如果自己谦虚,别人认为你不行,为世所弃,那就不能有终。有终是后来被人们认识,被人们承认了的。如果谦虚的结果只能是不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人们就不会承认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很多浅薄的人永远也难以理解这个道理。今日重读此贴,怅怅然。我曾对狂狷的认同,看来有些不够准确。tt兄因一言不和便绝尘而去,气量太过狭小,实非狷者所为。悖论兄为观点之不同就自毁己贴,心胸太欠宽厚,亦非狂者所行。个中缘由大约是tt兄在易发被尊重惯了,在长阳稍有不敬便不能平心相对。悖论兄批判别人毫不容情,本无可厚非。然对待同行与他的讨论,却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一有分歧便怒火中烧,实在是值得商榷。难得悖论兄对李连英崇尚有嘉,想李连英李公公混到大内总管的位置,必不是心胸狭窄之人。悖论兄所言与所行相去甚远矣!古人十分重视谦德,故以谦为吉,为通;反之以骄盈为凶咎。本人无意于尚古悖今,我慕二位兄台之才华,发自肺腑,方有上言。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6
下面引用由金无缺在 2004/04/22 06:09pm 发表的内容:悖论兄为观点之不同就自毁己贴,心胸太欠宽厚,亦非狂者所行。个中缘由大约是tt兄在易发被尊重惯了,在长阳稍有不敬便不能平心相对。悖论兄批判别人毫不容情,本无可厚非。然对待同行与他的讨论,却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一有分歧便怒火中烧,实在是值得商榷。难得悖论兄对李连英崇尚有嘉,想李连英李公公混到大内总管的位置,必不是心胸狭窄之人。悖论兄所言与所行相去甚远矣!...
哈哈哈哈!讲得太多本是此行忌讳,隐去多余之话,也是不敬?那里扯得上“一有分歧便怒火中烧......”?若是在哪里找到一星半点恶语相加的话,那还靠一点谱。哈哈哈哈!您可真油墨!我一介布衣,遇到一个那么大学问的mm,崇尚您还来不及呢!哪里还顾得上追星李公公?于德于才,李大总管比之与您可差远了!失敬失敬!(这个贴子,我也嫌话讲的多余,过几天还得隐去,原因嘛,不外乎是“怒火中烧...”,呵呵呵呵,我是个快乐的傻瓜!)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6
倘是如此,我心坦然。不必隐去了,悖论兄的贴子,我是认真看过的,所得颇多,当面致谢!tt兄看了上言,说我是韦小宝韦爵爷也未可知?别的仁兄看了,抑或说我是赵篙,上官婉儿,魏忠贤,、、、 看来,总之,在各位仁兄的抬爱下,我这个下人的命是逃脱不了了。哎!: 趁编辑时,再多一言。悖论兄的下联“月已西落 繁衍诸岛徐裔 ”。意境尚可,对仗有欠工整,上联直白,下联晦涩,难成佳对,不如隐去!本人对之如下:日本东出照遍四国九州 月经西没 绝孕天皇大和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7
下面引用由OracleSeeker在 2004/04/20 09:00am 发表的内容:不敢苟同作者以下观点:用期望收益作为一个交易系统是否合适的关键指标 其实著名数学家伯弩力早就提出以下一个悖论来反对用期望收益为主要指标确定随机的决策:彼得堡悖论:假设你有机会玩一次这个游戏:不断掷一枚银币,直到掷出字的一面;如果只用了一次就完成,你得1个银币;如果两次,你得2个;如果3次,你得4个,依此类推,到第n次,你得2的N次方个银币。现在,主持人给你一个选择,进行这个游戏,或者...
很有启发的悖论!一次游戏的数学期望为:1*50%+2*25%+4*12.5%+.....+2exp(N) * (50%)exp(N+1)=N/2,因此如果N等于无穷大,则数学期望为无穷大。但简单一点看,就比如说游戏的另一选择是给10枚银币吧,N如果等于20时,数学期望是20/2=10才刚好相当于给10个银币的回报。也就是说游戏设定连续掷出相同面给予加倍回报的最高次数是20次,才相当于每次拿10个银币的回报。而要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最大有利条件,发生一次这样的事件,要做多少次游戏才会碰上一次呢? --- 2的20次方,1048576次!也就是说,我必须有条件至少连做这个游戏1048576次,才有可能获得和每次拿10枚银币相同的回报。似乎觉得这好象牵涉到计算这个问题方法上的一个漏洞。我想这里的判断漏了一个条件,就是没有给出体现一个数学期望所需要的最少实验次数,或者称一次实验可能结果的最大概率分布。仅仅只有一次实验时,需要将各种不同结果发生的几率再乘进去,似乎要用积分。这样一来,单次实验的数学期望就会剧烈减小。而在通常数学期望的计算中,总是将这个概念单独提出来算,没有提到实验次数限制的问题,机会成本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不能不考虑。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8
那么伯弩力或者别的数学家有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措施呢?以上的计算似乎没有只考虑了每次获胜的概率以及收益,而没有计算失败时的损失,根据johnyj兄的看法,在计算中似乎还要减去失败时的机会成本,那么这个成本要如何计算?它首先应该是独立于失败时的亏损的,然后应该跟试验的最小时间间隔有联系的吧,那么从交易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据以进行判断的行情数据的最小时间(比如,如果根据60分钟线交易,这个最小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小时)。。此外它还要有独立的价值,这个应该是最难的--如何给机会成本估价?这个难度有点类似预测小孩子长大后的成就啊,呵呵。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8
[这个帖子最后由金无缺在 2004/04/23 10:23pm 第 1 次编辑]既然楼主说了,讲的太多是此行忌讳。正逢周末,有感“快乐的傻瓜”,说个故事,轻松一下。据说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这一日,风和日丽。令狐冲,田伯光,岳不群,桃谷六仙等众人同坐一船,顺江而下,两岸风景绮丽,小雨初过,沁人心脾。众人或想心事,或赏美景,不知不觉,大船已驶入长阳论坛。众人不由得抬头看去,正见此贴。桃根仙道:“我快乐的很,难道我就是傻瓜?”桃干仙道:“咱娘说我是傻瓜,我为什么就不快乐?”桃枝仙道:“快乐不一定就是傻瓜!”桃叶仙道:“傻瓜不一定就快乐!“桃花仙道:”我既不快乐,也不是傻瓜!“桃实仙道:”我快乐得不怎么很,傻瓜得也不怎么很!“平一指怒道:”你们六个再要罗唣,看我不阉了你们!“。心中暗道:”人之病疾无不发自七情,出自六欲。贴主乃我知音也,无情无欲除非傻瓜者,倘世间皆傻瓜则疾安生?我将医谁?如何医一人,杀一人?“。两眼木然,不知何从。六仙惧怕平大夫,獐面紧绷,鼠眼圆睁,不敢稍有声息。令狐冲大笑道:”快乐也罢,傻瓜也罢,人生不过如此,坦坦荡荡,快意恩仇!来,田兄,满饮此杯!“田伯光道:”自从做了不可不戒,不知是傻了还是快乐了。矮,美人呀,没办法,我不可不戒!“林平之心道:”家仇不报,此生何用!我注定是与快乐无缘的。“岳灵姗想”令狐师兄?小林子?我到底喜欢谁?我真傻。“仪琳心道:”善哉,善哉。佛快乐吗?佛傻吗?令狐大哥快乐吗?阿弥驼佛!阿弥佗佛!“。岳不群暗暗叫苦,心想,”这个平大夫好生厉害,连那六个怪物都惧他,又一个强敌!丢人事小,辟邪剑谱事大。似乎他很赞同贴主,识实物者为俊杰,奉承几句了事!“于是缓缓道:”贴主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江湖中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贴主文章的万一;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你烛照天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江山无数的英武气概! “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5:59
[这个帖子最后由金无缺在 2004/04/24 00:32am 第 1 次编辑]孔丘先生多智慧,如他所说,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0年,他的老师可用亿计。可为什么这些年人们都认他做老师?该不会“孔丘是我老师,我也是孔丘老师”吧!所以萧湘子最多是啸天犬,孔丘是神仙!若你信有神仙,则4亿人是你老师,若你还认洋人为师,则另加15.3亿。我是不信!趁周末,逗几句嘴,放松一下。上面的话是抬杠的,sos兄万不可当真!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儒家学说博大精深,终我一生不能学之万一!感谢sos兄转帖的《佛魔一瞬间》。另,看了sos兄的《交易技术分析读后》,颇有启发,再次谢过!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09:19
,[这个帖子最后由金无缺在 2004/05/02 07:55pm 第 1 次编辑]上面的讨论中多次使用“可遇不可求”这一概念,下面就此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概念做一个注脚:(仅限于证券投资范畴)一、可遇可求。“ 可遇可求”大概有三个含义。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设想的计划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即社会物资按需分配,劳动第一次作为生产者的“需要”出现。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以此为指导思想设计的生产消费形式,即计划经济。到目前为止,均以失败告终。 2、体制不完善条件下市场操纵者(庄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3、投机高手所达到的一种境界,类似于无招胜有招。二、可遇不可求。 投机交易者对待市场的一种态度,由于市场存在太多的变数,投机者不得不采用的战略。某种意义上也是投机者对市场的一种无奈,由此进而提升为科学的投机战略或者态度。三、不可遇可求。 1、社会主义阶段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和调节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或者态度。到目前为止,均以失败告终。 2、市场操纵者(庄家)对待市场的态度,由于面临着监管、同行竞争、经济形式的不可预测等困难,能够实现长期稳定获利者少之又少。 3、证券分析家(师)对待市场和工作的态度,即追求预测的高准确率。四、不可遇不可求。 学术派即市场效率理论信仰者对待市场的态度,多采取长期持有投资战略。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能够长期稳定超过其获利率的少之又少。对待投资投资,不外乎以上四种态度(个人意见),是为注。注:上文中“少之又少”是指小于5%,即小概率事件。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1:34
交易的本质在于纠错,企图通过绝对正确、绝对完美来进行万无一失的交易是不可能的。
就是要博概率,通过风控、金控来达到财务的自由。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3:05
下面引用由金无缺在 2004/05/12 01:53pm 发表的内容:不知悖论兄所说的”金融悖论“是什么含义?是指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后将会失效(或大打折扣)吗?我觉得好象含义更多?
从技术分析方法(TA)和交易系统(TS)本身的角度看,原先的想法是: 金融悖论----过度使用的竞价性投资赢利方法必然亏损。 君提醒了我,的确我也发现思考的角度有些变化,处在有点模糊的愤悱状态。待几日仔细想清楚了再与君交流。 大概以前与TA和TS贴得太近,想从退一步的角度审视制胜问题。或者说,从那个有关战争优势的帖子的观点重新考虑(http://www.stockbook.cn/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3979&show=90)。如何确立和保持动态的不对称相对优势。你的取胜取决于对手(市场参与者)的状态和战争环境(市场)的变化。这是所谓没有一劳永逸的投资赢利方法的原因所在。虽是大白话,知行合一又是一个磨练过程。 呵呵,实在抱歉,君有不少精彩段子,无奈时间紧迫不能“掺合”,只是蜻蜓点水而过。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3:10
三戒兄引得好。就是这么个相互关系。《孙子兵法》里描述的战争,虽说明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其实已经理性化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孙子兵法》第四章《形篇》,专讲敌我实力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句句如黄钟大吕,对于盲目崇拜“大师”、喜欢速战速决的投机文化,是一副绝好的清醒剂。《形篇》开篇就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就是说: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首先使自己处于不可被战胜的位置,然后去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自己会不会被敌人战胜取决于自己,能不能战胜敌人却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使自己处于不可能被战胜的位置,却不能确保可以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不可强为。这几句几乎像绕口令一样的话,体现的是《孙子兵法》几近于冷酷的理性精神。不要奢望胜利,你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所有细节准备好,首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去等待敌人的失误。《形篇》接下来还有更透彻的几句:“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就是说: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却没有卓异的胜利,没有足智多谋的名声,没有勇武的战功。他能战胜,是因为他能不出差错;之所以不出差错,是因为他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因为措施不周密而)已经处于失败境地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不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时机。所以说,胜利之师是先有胜利的把握之后再寻求同敌人交战,失败之师是先盲目投入战争,然后期望侥幸取胜。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大哉斯言!所以有诸葛之智和关张之勇的蜀国最终仍会败给人才平平的司马西晋。这与证券期货投机市场何其相似。回头来看,还真的要定期偷闲啊!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3:13
多谢悖论兄!“过度使用的竞价性投资赢利方法必然亏损。” 无疑是正确的。如何发现一种方法已经过度使用或者正在过度使用和已经失效或者正在失效,并从中找到某种先机或启发,倒是一个极有挑战性甚至是痛苦的课题。下面转述一端施瓦格先生的话,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正如前面所阐述的,我发现失败信号看起来比常规图表形态更可靠。尽管失败信号的概念肯定不是新的——如果它的好处在实践中被强调,即如果失败信号的用途更广泛地传播,它的长期可靠性会受到反面影响。将来——特别是更远的未来——所通用的图表观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但失败信号的概念可以通过它与常规的智慧相联系而产生动力。换句话说,如果新的图表形态成为未来普遍的技术信号,则失败比形态本身更有意义。更通俗得说,失败的概念可以被证明是永恒的。 ”对“金融悖论”(我目前的理解)这一课题的更进一步的思考,对确立和保持动态的不对称相对优势有很大大的积极意义。于此,有一些概念我似乎捕捉到了,却只是一闪,仍不是十分通透。所以,现在寄希望于悖论兄的启发。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失败信号进行投机要遵守严格的纪律,但要有效地把图表分析结合起来,这种灵活性最重要——似乎和悖论兄所说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有人会说,放弃预测,革命为追随趋势,是投机的一个进阶。我要说,这样确实是革命和进步了(一大块),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你如何去追随趋势,打个比方,你不了解孙中山甚至不认识孙中山,你如何去追随孙先生?同时,由于追随者众,你又如何成为佼佼者?再打个比方,紫禁城里的太监都知道顺从老佛爷,但成为大总管者仅李连英一人,成为各分总管者不过了了数人。再者,从长远角度讲,你所追随的对象也在时时变化中,你适应了追随此老佛爷,不一定适应追随彼老佛爷。看tt兄(suhui别名)的《交易的真相》,如象他所说,已臻化境————我要说,前面的路还很漫长,并且充满了坎坷和迷茫(变数)、、、光是坎坷也就罢了,这个迷茫(变数)倒是极难应对。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3:17
]“失败信号”是指不成功的价格形态吗?还是指一种TA投资信号的失败例子或失败特点?我倒是觉得,所有TA方法都是力图对市场价格变化的一种“客观描述”。各种有效的投资信号,仅仅是正确地反映“趋势”变化的某种程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也算不上,只是一种反应或描述。一个或几个叠加的“必要条件”,对正确判断“趋势”变化的可信度,可想而知。既然从正面找不到反映“趋势”变化的“充分条件”,那些反面的失败信号就成了“充分条件”?看tt兄(suhui别名)的大作拜读过,写得不错,很翔实。我曾经像他一样乐观过,前方一片坦途,似云长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经过近一段的反思,我已知道任何参与者所可能拥有的不过是博弈场上和悖论场上的“相对的不对称优势”而已,几乎没有“生命周期”可言,只能动态地“保健”,比拼谁活得健康无恙,仅此而已。不错,前面的路还很漫长,并且充满了变化,但我知道一定要像海边拾贝的孩童一样(目标、心态、规则简单化) 玩下去,一直到涨潮。那时也长大了,就玩冲浪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3:18
高手的思维在于寻找心理的平衡点。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3:19
史书(是哪本书我忘了)里记载:晋朝一位将军,百战百胜,面对自己的丰功伟绩,不免洋洋得意。于是去问一位老卒,该老卒曾是诸葛亮的书童,时年已近九旬。将军问曰:“吾比之武侯,何如?” 老卒答曰:“武侯亦无他(没什么),不过是做事妥当罢了。” 将军叹曰:“吾比之武侯,相去远矣!”做事妥当太难了。仔细想来,做过的妥当事相对于不妥当事,实在是少的可怜!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9 13:20
这里的失败信号是指一种TA投资信号的失败例子或失败特点以及由此而发展的新的分析形态。如突破点在今天被广泛使用,而这一形态似乎不那么有效了——事实上看起来突破后的反转情况更准确,所以多头陷阱或空头陷阱信号已成为突破形态信号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关于这一点,在国内期货图表上找到很多例子,而且越来越多,这于交易者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图表进行(技术分析)交易有直接关系。关于对TA方法的认识,我跟你持同样态度。关于叠加,我多说明一些,在一条主理由上加几个副理由,只能说明原来的主理由根本就不够充分,交易者多是借此来说服满足自己罢了,其实这时候交易者已经是掺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好多书上把它更名为“相互验证”,其实,”验证“在汉语里是事侯进行的意思,在这里同理。再有,“金融悖论”的意义似乎更广泛,而失败信号只是其研究的一个方面?其更广阔的内涵应该还涉及到理念、策略和方法?不知悖论兄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