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00:21

改贴是因为本贴金融兄是楼主,想想还是不多冲撞的好,没想到金融兄还真够认真。有这股精神也难怪金融兄进步神速。有关有些理念问题离本题太远,可以另外开篇再谈。这里可以提一句,我的经验是:你认为最有把握的地方,恰恰就是你最弱的地方,这是由市场的搏弈性质决定的,因为(你被人发现了),市场的自适应能力和变化能力使得任何成功率高于50%太多的方法都随时面临着考验。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00:29

均线系统,必然有着各条均线间的关系问题,任何两条均线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吻”的问题。按“吻”的标准,可以把相应的关系进行一个完全分类:飞吻、唇吻、湿吻。把短期均线当成是女王,长期均线当成面首,那么“男上位”意味着空头市场,而“女上位”意味着多头市场,要赚钱,就要多来点“女上位”。

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飞吻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趋势特别强烈的时候,而太火暴的趋势是不可能太长久的,所以其后的震荡经常出现;唇吻,任何一段基本的趋势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方式,特别在“男上位”的情况下,基本都是这种方式,一旦出现唇吻反弹基本就该结束了,在“女上位”的情况下,调整结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但也要预防唇吻演变成湿吻;湿吻,一段趋势后出现的较大调整中,还有就是在趋势出现转折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特别是在“男上位”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短、中、长各类均线来一个NP的湿吻,这么情色的AV场景往往意味着行情要出现重大转折,要变天了,“男上位”要变成“女上位”了。

注意,任何的行情转折,在很大几率上都是由湿吻引发的,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湿吻,然后按原趋势来一个大的高潮,制造一个陷阱,再转折;另一种,反复湿吻,构造一个转折性箱型,其后的高潮,就是体位的转化了。在“男上位”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湿吻,就要密切注意了,特别是这个湿吻是在一个长期“男上位”后出现的,就要更加注意了,其后的下跌往往是介入的良机,因为空头陷阱的概率简直太大了。必须提醒,这一点对趋势形成的第一次湿吻不成立。但湿吻之后必有高潮,唯一的区别只是体位的区别,关键判断的是体位而不是高潮的有无。

会吻,才有高潮,连吻都不会,怎么高潮呢?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00:30

注意把握长线趋势!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07:51

对市场的根本认识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否则在交易中就不会有心理优势。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07:53

只要johnyj先生点出的是事实,改不改关系不大,面子上的问题绝对是次要的。呵呵,如果是事实,你改了,我忽略了,那你就“害”得我到市场上去砍仓修正。与真金白银的重大损失相比,那点面子不算什么。在交易过程中和探求市场理念过程中,这两种止损是经常性成本,不足虑。获利仓(与市场吻合的理念)继续持有,亏损仓(偏差概念)及时止损。真是像那个鬼魂幽灵说的,先假定是错的,以待验证。如你所说,由于市场的搏弈性质,正是为了防止雷同走入市场悖论,与探索理念的风格不同,实际上我们的交易业务非常低调,毫不张扬,埋头做事,心理满足而平衡,一点也不寄希于外界的褒奖,就这么一直下去。一旦张扬外露,相信优势不再。与交易业务不同,探索和创新理念的风格,思索勇气的张扬,也是为了继续发现和保持优势,如果市场检验承认的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放飞思想最重要。你现所处的状态,我很熟悉,能看到自己多年前的影子。你很勤奋,但总让人感觉有什么框框冲不过去,限制你自己。在我们这一行,与人交流学“原根”最有效。就像我们这个帖子,不论谁在这个帖子里发了什么言,当先仔细研读老Tharp的原著(举例)和市场现实,回头再看里面的发言对自己有没有帮助。别人发言的可鉴之处只是自己思考集里的书签,充其量也就是“书签”,反思所历经的时间可能长短不一,这个思考集只能靠自己辛苦完成。绝没有快餐。何时产生了与众不同的“顿悟”,那可能才是优势。其实这完全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创新”过程,要是以前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有这方面的淀积,在方法论和思维习惯上有过历练,是很有帮助的。仅供参考。反正对我们任何人,我们在这里所秉持和交流的针对市场的理解和方法,如果有偏差,在这里没被发现和纠正,那注定要带到市场里去不断的一直止损下去,不会有例外,直到被修正的那一天。不要让面子累及银子。(顺便说一下,帖子放在这里,是我为了便于反思)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18

"好好看看当今市场生态的变化吧,除了交易心理学,别再以抱着百十年来的陈货来当宝贝了,需要大扫除,扬弃一遍。引起冲突的主要根子是在这里,这是一个重大的理念落差,客观地切入市场的角度问题。当然还有面对客观现实自我修正的勇气。在网上交流,最宝贵的是时间,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时间,都需要珍惜。如果自己不珍惜时间,那就只好等着人家单刀直入了!johnyj先生,你连这点眼力都没有?! "你批判了他们的理念,但是有不想点穿!!"johnyj先生,明白了吗?导致那些巨型对冲“恐龙”走向衰弱的原因是什么?是新技术引发的市场生态变化。认识市场是需要的大量实践积累的,不要急,切记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更不要用自己的心思揣测别人,那是要犯前人的错误的。呵呵,我除了陈述客观事实,不论是哪方面,有超过事实的地方吗?夸张吗?呵呵,好好锻炼眼力吧。指摘别人可得端正心态,不然适得其反。"你看出了<金融王国自由之路>的缺陷以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失败的原因,但是你又不愿意点穿!!所以你注定引起他们的反对...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18

"好好看看当今市场生态的变化吧,除了交易心理学,别再以抱着百十年来的陈货来当宝贝了,需要大扫除,扬弃一遍。引起冲突的主要根子是在这里,这是一个重大的理念落差,客观地切入市场的角度问题。当然还有面对客观现实自我修正的勇气。在网上交流,最宝贵的是时间,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时间,都需要珍惜。如果自己不珍惜时间,那就只好等着人家单刀直入了!johnyj先生,你连这点眼力都没有?! "你批判了他们的理念,但是有不想点穿!!"johnyj先生,明白了吗?导致那些巨型对冲“恐龙”走向衰弱的原因是什么?是新技术引发的市场生态变化。认识市场是需要的大量实践积累的,不要急,切记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更不要用自己的心思揣测别人,那是要犯前人的错误的。呵呵,我除了陈述客观事实,不论是哪方面,有超过事实的地方吗?夸张吗?呵呵,好好锻炼眼力吧。指摘别人可得端正心态,不然适得其反。"你看出了<金融王国自由之路>的缺陷以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失败的原因,但是你又不愿意点穿!!所以你注定引起他们的反对...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19

看议论令人感慨阿。以一定之规看投机,死路一条。没有一定之规,凡事无法下手。读《论语》如玉盘走珠;读《孟子》如板上钉钉;读《理学》如金科玉律。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19

呵呵,zhangcharlie兄说到地方了。原因有二,一是我的确首先想的是梳理自己的思绪,二是虽然具体浅显的错误概念未加澄清,但有了那么出色的“和谐和谐”发言,我也不再“叫阵”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0

"呵,我因为个人生活方面的原因钱虽然在帐上但很长时间没有进行实盘了,不过一直保持记录系统信号的习惯,这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简单说一下,但如果认为俺事后诸葛亮的话俺还不如不说,有机会俺也学习老鹤脱光衣服奔一把:)其实很有趣,我和大牛很相似,胶是3月26日0410的空仓,豆和粕无仓,铝在4月21日多仓止损后无仓,铜是4月21日0410的空仓,麦那种垃圾品种我从来不看。以上各品种均无加仓,开仓价格基本都是在开盘价附近。其实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我本人是以突破作为开仓信号的,德善肯定理解的:)而且虽然今天暴跌,但因为仓轻即使是实盘利润也不会大,这样的行情对于某些人来说不是亏大了,就是赚死了,但对于我的操作模式来说不过是一个正常的价格移动,而且跟踪止损价刚刚下移到仓位不亏损的位置,换句话说,如果铜和胶从明天开始上涨,铜只会打平,胶会有不多的一些利润的。趋势中的大利润主要依靠捕捉到整个趋势行情,而且即便如此也不会产生那种暴利。这样的短暂大幅度波动跟踪止损价并不会大幅度下移,所以浮盈虽多但肯定得到的利润很少。    其实在行情是趋势时你根本没有必要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只要有趋势,我要么无持仓要么就是顺势仓,趋势追随系统只有在行情进入整理阶段才显英雄本色,那时候你问我,我肯定是左一个止损右一个止损的:)。另外俺再严重提示一次:不要称呼俺老师或高手,一个是俺不是你所称呼的那样,另外一个是在俺的词汇里这两个词都是贬义词,如果出现这样的词,帖子俺一概不回,俺脾气也是很大滴:)"      ---------   suhui   2004-4-22 20:06:00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1

金融说的不错,我确实始终有一个框框冲不过去,不过也用不着说其余那么多不着边际的上纲上线的话。你这篇译文很好,其实我在你这个帖的第一篇回帖中,已经将我的这个疑问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这个正的数学期望是从哪里来的呢???须知,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这本书所谈的一切都是南辕北辙毫无意义。我虽然在帖子里自己做了一通解释,但这个问题我现在越来越发现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当时的解释现在看起来非常苍白无力,仅仅用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来解释,或者说聪明人自然能发现,我觉得是不具有说服力的。敢于上金融市场来的,大都是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自视也都甚高,各有各的绝招,在这么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因为能多赚点钱,多做一些成功交易就认为自己比别人领先,这种想法我是不敢有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2

只是觉得 应该把这个难能可贵的好贴补充完整 就去 "炒客论坛" 看了一下,“这个正的数学期望是从哪里来的呢???须知,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这本书所谈的一切都是南辕北辙毫无意义。 ” johnyj 先生说的对。前面略提了一点  这也是对风险认识一种方式 但落实的基本是对方法构成基础的思考,THARP VAN 只是提出个形式。还有啊,写历史脚本恐怕没出息,因为大家不是跑这里来唱戏的。俗话说 “ 话到嘴边 留三分” 只要不象 “炒客”, 分不清 到底是“炒客”还是“吵客”就足以。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3

suhui先生所说的“郑州小麦是垃圾品种“有一定的道理,我曾多次去郑州,对郑交所的腐败了解的多一些。好端端的一个”绿豆“大多是借贪官的手搞臭的,当然也有别的原因。提及中国期货发展史,也有许多”出彩“的地方,最过者无出”西瓜期货“和”郑州期民游行事件“之右。(按:1、”西瓜期货“是在海南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而期货品种必须耐储藏是一个简单常识。当时,仓库里的西瓜大都烂掉了,而市场上找不到西瓜可买。”西瓜期货因此故告罄。2、“游行事件”是指郑州期民为了”讨回“损失而结队去郑交所门前静坐示威,最终不了了之。看来,多头与空头能”团结“起来,是史无前例的事。)大约是2000年的事,”郑豆“危在旦夕,左一个明传右一个明传,搞得我晕头转向。本来市场已极难应对,晚上回家还要对”游戏规则“加以预测。后来想到引进”做市商制度“似乎是一个有效途径,现在看来我国政府尚不具备美联储那样的魄力。(美国政府曾于1987年10月崩盘时宣布对做市商实行无限制贷款担保,籍此挽救了美国股市)悖论兄莫要误解,我只是多联想了一些事情。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3

多谢sos兄从旁点拨!同时感谢jhonyi先生参加讨论,并激发和引出了悖论兄的许多智慧”火花“!还想多说几句,莫要嫌我罗嗦。钱公钟书先生有论如下:”《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按晋后人当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意,囊括四海之、并吞八荒之心。”   倘“四海”、“八荒”词不俪妃,则语句无发长短错落,今读之只觉横梗板障,拆散语句眷属,对偶偏枯杌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词肥义瘠。 “论及批判精神,虽不能说钱公钟书先生是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已成事实。再说到我们长阳,批判精神略已具备,美中不足的是悖论兄常常是”义肥而词瘠“,sos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常常是刚至兴处,嘎然而止,好不遗憾!当然,我能理解二位兄台事情多,时间少,只是希望多多聆听教诲!再次感谢jhonyi先生,祝君早日突破那个该死的天杀的”框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4

Ed Seykota每笔头寸所承受的风险是资本的2%,以下假定Ed兄神勇100%成功率,按收益风险比为2和1两种情况估算。1。Ed Seykota每笔头寸的风险水平2%,若收益风险比为2,则增长2500倍需复利滚动200次/16年=1.04次/月。2。Ed Seykota每笔头寸的风险水平2%,若收益风险比为1,则增长2500倍需复利滚动395次/16年=2.05次/月。如果假定Ed Seykota的成功率80%,则其投资频率约为2~3次/月。至于长短线是定义问题,无所谓。但比起每年1~2次的“长线”,已不属一个量级。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4

一直搞不很明白,区分长线与短线有没有必要?投机的目的无非是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两个命题一结合便产生了资金管理不管是123,还是456,一旦条件满足,就可以向着最大化的目标前进了投机和生产或许是有区别的在投机上非要搞成长线短线两派,似乎有违投机的初衷?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5

条件和目标都弄清楚了以后就只有提高正确率和绩效比了正确率和绩效比搞定了以后自然是线儿搞得越短越好总之,认清目标比较简单,提升水平比较困难,长期稳定虽是大局但更困难而短线说长线不好,长线说短线不妙最终不免会在 “偷换概念” 的圈圈里打转转(哎呀,不能搞编辑了,“止损”少了一条腿,说话可得留神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7

比K线更简练的是什么 ----条形图比移动平均线更简练的是什么---- 收盘价不知道SUHUI先生为何没有进一步"消减".....Donald Cassidy说:"量是因,价是果&#59; 价格---错误的研究焦点"按照D.C的看法 还可以继续消减....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8

长线和短线应该是投资者对风险认识态度,对损失接受程度.一般的,理论上,短期(日,或星期)的波动是2%-20%,资金承受2%损失长期(季度,年)的波动是40%-200%资金承受20%损失......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原来长期投资者的期望是获得大的波动,换句话说他们太"贪婪",相反的短期投资者急于落袋为安,太"恐惧".看来我们难于避免这两大敌人:)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8

我有另一看法长线和短线应该是投资者对"趋势"认识态度,对每次"获利"接受程度
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