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08:17

老范要你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成功的交易系统,我认为重要,他不一定只适合自己也可能适合别人,这符合理查德.丹尼斯的想法。我也组合了一套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头寸调整我综合了《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第二版)》《海龟交易法则·海龟之路》,《走进我的交易室》里面的方法,如何获利止损我运用的是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里面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阅读。买入时机的选侧我想有太多种了。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后,能否一贯性的执行,你对自己诚实?这属于交易心理学,是成功的关键。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08:19

放弃“高P”入市法,实属于从业者无法轻易攻克难关的无奈之举,而非智慧的必然选择。在此不用过于自尊而自欺欺人,彼做不到者,并非人做不到。我们知道,如果有幸没有穿仓,是可以用“大猩猩飞镖法”入市,百忍成坚,最后摘到一两次“大R”的果实。这种“大R”果子,不用Van K. Tharp 的“傻瓜入市法”,我们也能常品尝。
大“R"问题大家在长阳正争论几年了,金融兄这么推崇高“p",想必金融兄对“高P”入市法有独到之处,何不另开一帖把《“高P”入市法》演示给大家看看,随便你选择哪个交易市场。
我敢断定你会输的很惨,大“R”是要加入资金调整才有意义的,初始风险要小,这可能是你对大“R”没有理解的原因吧。“错了小赔,对了大赚”,这是这个市场几百年来不变的真理,谁也改变不了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08:25

入市,止损,出市,加码,减磅,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那一块缺了,都会对成绩造成影响
这几块如果有个把单项相对弱项,但别的很强,照样能达到稳定盈利
估计萨普是被汤姆.巴索的100%能赚钱的超强出市技术给镇住了,
以至于得出入市技术不重要的结论
.
现在对心态控制,头寸调整,技术三大块的权重,我觉的是:4:3:3
.
有的人说,萨普没啥交易水平,就是听人家说的,他自己综合一下就完事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08:34

  
  
   以前我说到,在当前市场环境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一个股票的未来价值取决于机构的介入程度,即筹码集中程度和换手率的高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庄则灵”,进一步说是“有强庄则特灵”。
   但是,仅仅知道“潜龙在渊”并不够。任何仅仅依赖某种指标或单一方式的操作理念都很难保证实战中较高的成功率,只有比较完善的体系,才能加大胜算。因此,我以筹码及换手来寻龙,结合均线系统来降龙。
   对我来说,均线系统的意义就在于趋势,它反映(注意,非引导)了股价的方向,给出买、卖、看的启示。
   关于趋势,最简单的就是两点一线。但是,这条趋势线反映的是决定性的分水岭,在一波行情中被触及的次数很少,尤其是下轨线。因此,在行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经过一定幅度扬升后指导意义并不明显。此时,与其划密密麻麻的趋势线,还不如均线来得准确和客观方便。
   我们听得最多、看得最多、用得最多的就是5日、10日、30日均线,后来逐渐有些人较为重视20日均线,这些都是短期均线系统。在下跌行情中,即已经破位短期均线,人们开始看中长线均线,即60日、120、250日均线。由于年线、半年线反映了大方向,通常用作牛熊转势分界线,作为转势的依据。相对来说,短期均线更容易被机构作图,骗线就比较多了,尤其是当大多数人都认可极强势不破5日、超强势不破10日、强势不破20日后,花点精力作图是合算的。当然,机构要有作图之心的话,画中长线均线也非不可能,但成本太高,不仅是钱,还有时间(所谓夜长梦多不可为),因此,中长线均线系统的指示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更可靠的。由此就出现了一对矛盾:中长线均线系统真实可靠,但在短线操作中缺乏实战价值;短期均线系统对实战的指导作用很大,但缺点是不可靠。如何解决呢?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以18日线和36日线组成均线系统(现在的分析系统大多都能修改参数),18日均价为拉升成本,36日均价为平均成本(均指机构)。买入条件:相对低位,18日线上穿36日线,股价突破平台,指标钝化股价不跌。买入之后,结合时间之窗操作,以均线金叉日作第一天,1、3、5、8、13、21、34、55为变盘关注日。这位朋友以此为依据成功操作了茂化永业、焦作碱业、河南思达等等,战绩不俗。朋友们不妨试试看,或许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是金手指吗?非也。
   他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角度,启示了我。
   我再告诉你......
   由于境界有限,我既做不到,也不会好笑到要求别人--“拈花微笑”。
   对我来说,最大的启示在于变。这个市场在变,墨守成规就会被淘汰。
   如果说,提供了一种方法,就是终点,那是传授者的悲哀。那么,18、36和5、10、30并无区别。既然参数是可变的,它就不必是固定的。因为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操盘手法,都有依托的成本线,但并不一致。那么,我们去调整参数,就象到女性到商场买衣服一样,找到最合身的那件。你会发现,原来庄家也是循规蹈矩的,只不过外表变得不可琢磨而已。
   看看南山实业(600219):由于仍处于潜伏期,短期趋势线并不明显,整个上升通道也不规则,但下轨很清晰,以55日线为依托。介入该股应立足中线,因此可不必理会短期振荡。5月中旬曾受到考验获得支撑,8月7日击穿后,反击两天,受到10日线阻挡,10日至16日在55日均线徘徊,反弹之后出现两阳夹一阴上攻组合,但在22日再次该涨不涨出现破位,在半年线获得一定支撑后连收十字星。现在回头来看它,除非出现单日反转,长阳收失地,方能扭转乾坤。此时,已是头披瀑布(披头散发之新解),无量反弹受阻,大势已去。这时买入,又犯了大忌(落刀不可接,发散向下不可买)。如果持有,等待均线粘合,如果出现反弹,14.55为36日和120日双重反压,考虑减磅。若杀,这时候不再看技术指标了,了解一下它的基本面,绝对是价值背离。回到筹码上,庄家和你在一起,怕什么。周五该股出现异动,究竟是蠢蠢欲动还是放某些人出去,还很难说。开盘14.98,高开了八个多点,我以低于开盘价0.20元下单,没有成交。
   正如止损是双刃刀,如果片面理解均线系统的作用,也会杀伤自己。这是“卖”的难题,何时卖?
   这就需要理解什么是“破位”,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也没有定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我所说的“明天并不重要”原则。趋势形成不是某一天决定的,也不是一天行情可以扭转的。比如上海梅林,年初自8元连拉涨停,一路狂奔至12日的最高价16.60,在涨幅达一倍时,出现大幅震荡,最低近乎跌停,并收出高位放量十字阴线,图形很难看。卖吗?不卖!没理由卖啊,连5天均线才险险碰到,强劲得很。此后三天,在5日均线处徘徊,第四天破5日均线,为什么不卖?没有形成拐点,受到10日线支撑,5日、10日未见死叉,一句话,没有拐点,或者说,没有转折点。25日再跌近8个点,仍受5日线支持。2月24日,5日、10日在27元处死叉,这是逃生价格,虽然离最高点有了6元差距,但保证了前面的大段利润。一般来说,高位的死叉可信度较高,此时是“图穷匕首现”,不必再披人皮了。(死叉不死有妙论,可参看神光传真)。
   近来我想得比较多的是海南椰岛和天香集团行情演变的差别。
   天香集团的走势也以55日均线为依托,5月中旬也经受了考验,和南山实业一样,抗击打能力较强。8月上旬再受考验,注意,均线被击破,一般可确认为破位,包括我,也有少量筹码被骗出(这就是我说的机构贪婪本性,发动前就算无缘无故也要一击!)。为什么没卖光?一是均线还未发散,仍处粘合状,二就是持股信心和感觉(当然,第六感觉并非每次都正确),第三是下跌空间有限,第四,相信明天更好。17日起,以5日线为依托强行上攻,成为逆市强庄。9月5日5、10均线死叉,8日我在17.08卖出,12日以17.55买回(被玩了一把)。从目前情况分析其短期走势(中线依然看好),仍处5日线上方,状态良好,阳线放量,阴线缩量,控盘较好,大单多为买盘。筹码分布,17至18换手较高,现在还难以准确判断是进还是出,毕竟,随着市场形象的提高和媒体宣传热度的升温,庄家不会放弃顺势洗盘的可能,至少可以提高一下市场平均成本,并达到高抛低吸目的。如何把握?19元-20元毫无疑问会出现分歧,不仅散户会有想法,机构之间也会有自己的算盘,21日尾盘的争夺可见一斑。当然,准确预见很难,但可提出一个区间:假如天香集团能成为风筝,必须守住18-18.50关口,也能旁证该区域的换手仍处于吸纳和整固阶段,这可作为超短线的生命线;如果底部持筹,可再退一步,17不破,形态不变。事实上,在股票进入敏感区后,一方面需要你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觉,另一方面又需要你迟钝一些,可能还是我学业不精的缘故吧!
   海南椰岛的走势就有些令人失望了(中线依然看好)。该股在15-16出现二次大换手,并在15元上方5、10均线两次死叉,见高可信度较高,尤其是破15元后反弹无量应重视。现在36日线位于14.70,受到挑战,后市若有机会再次出现无量反弹,可在15元以上考虑先退出,然后在14元附近买回。目前55日线为14.27,也是颈线位置,具有较强支撑。说起海南椰岛,又引出别的话题:行情行情的指导作用,否则我们怎么会说“历史总是重演”,尤其是悲剧。因此,温故而知新是很有意义的。请朋友们看看3月底海南椰岛的走势。(看看江钻的走势,该股99年6月25日达到最高点,今年于6月27日到达顶峰,惊人巧合。应当说,江钻股份的基本面可说极为良好,我也曾收集该股资料做分析,但目前的拉升如果目的是配合配股的话,后市堪忧。这类巧合的情况很常见,如果你有心的话,你看看邯郸钢铁的9.30,挺有意思的。这有两个因素:一是操盘手为一人,或操盘风格一致,甚至习惯都一样,你去看万向钱潮,历年来收盘、开盘、高点、低点带“8”者无数;二是该机构的资金来源、结算具有季节性。)我有一种感觉,个股的机会很多,不论是进,还是出,通常都给了你选择的机会,而且多半不止一次。对于创新高调整后反击无量并且受阻前期高位密集成交区的走势应格外小心,包括大盘也是如此。朋友们被套并不是没有离场机会,而是被自己放弃,在患得患失和有所期待的心理中放弃。
   当然,均线系统并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地把握每次战机,因为它终究可以做出来的。我以欣龙无纺为例:欣龙无纺的流通盘为5500万,从上市到5月下旬换手率为4.70,日均成交量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准,吸筹方式主要靠压盘吸纳,即以时间长、空间小来消磨持股者耐心,风格较为稳健,反映在盘面上较为沉闷,缺点是洗盘的力度不够,很难真正甩掉跟风盘。该股自5月17日发动行情,期间筹码的转换不见异常,虽然高位出现一定的换手,但底部筹码并未迅速减少。6月16日,欣龙无纺经过6连阳后,以17.06元报收上市最高价。在神光的周一传真中,首次隆重推荐了该股。但我当时却有些坠坠不安。虽然我没机会常看实盘,但幸好现在的传呼都普及了行情,多少也算是同步吧。当时,欣龙无纺六连阳中,大多数都是尾盘做出来的,换句话说,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跌的,只有收盘是涨的。当然,我也没想到接下来是暴跌,那会我对它的评价是“偷鸡摸狗”(现在回想起来,让“大个子”在光天化日下偷鸡摸狗是何等可笑和可悲!)。周六,我的朋友问我,能不能买,我说“从图形来看,做得很漂亮,是应该冲了。但尾盘杀不可怕,尾盘拉最可怕,还是看看吧。”之后,自周一始,该股开始暴跌,一口气回到了起点。从消息面来看,没什么征兆,技术指标和成交量也不见异常。如果你依赖的是静态数据,到破位再止损已经很吃力了。这再次证明了,没有什么是无懈可击的。反过来说,庄家要进要出,也不可能做到不漏蛛丝马迹,但需要你去发现。换句话说,如果你没发现,也不可怕,中国的股市每年都有解放日(***作过的只有上海石化还在黑暗中。)此后欣龙无纺出现强劲反弹,充分反映了机构翻手云覆手雨的本性,但这恰是前有因后有果,即机构并没有能够在16元以上成功派发,因此在消息明朗后,以前期构筑的平台为依托强劲反扑,在15.50-16元继续派发(注意,这是典型的次高位派货方式,即其高点低于前期高位区),之后再下台阶,在14元一带继续派发。从庄家的角度来看,做庄是很不成功的,投入的资金和精力甚为巨大,控盘程度已高,但整体涨幅较小,可说是“蚀了把米”。由此可见证券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包括机构在内,并非所有事情都可控制。
   我想说什么?
   “小李飞刀”不在刀!
  
  (附:次新黑马热身运动)
  
  天香       无纺       汇通       露露       
  流通股        45000000        流通股        55000000        流通股        70000000        流通股        31500000
  吸筹期间        1.27-8.16        吸筹期间        12.09-5.22        吸筹期间        6.16-1.04        吸筹期间        11.13-5.15
  K线        128.9999929        K线        100.0000093        K线        136.9999885        K线        118.9999642
  总成交量        216647619        总成交量        258491324        总成交量        308840444        总成交量        149696600
  平均成交量        1679439        平均成交量        2584913        平均成交量        2254310        平均成交量        1257955
  总换手率        4.814391533        总换手率        4.699842255        总换手率        4.412006343        总换手率        4.752273016
  日均换手率 0.037320867        日均换手率 0.046998418        日均换手率 0.032204429        日均换手率 0.039935079
  最高        15.95        最高        15.7        最高        16.09        最高        19.35
  最低        11.52        最低        11.03        最低        9.55        最低        14.12
  振幅        0.384548611        振幅        0.423390752        振幅        0.684816754        振幅        0.370396601
  
  旋风       华资       华茂       飞彩       
  流通股        36000000        流通股        56000000        流通股        45000000        流通股        36000000
  吸筹期间        11.26-5.19        吸筹期间        10.21-5.23        吸筹期间        10.7-5.17        吸筹期间        12.3-5.24
  K线        110.0000284        K线        145.9999826        K线        144.0000324        K线        106.9999891
  总成交量        116125600        总成交量        535726204        总成交量        177928600        总成交量        196019700
  平均成交量        1055687        平均成交量        3669358        平均成交量        1235615        平均成交量        1831960
  总换手率        3.225711111        总换手率        9.566539357        总换手率        3.953968889        总换手率        5.444991667
  日均换手率 0.029324639        日均换手率 0.06552425        日均换手率 0.027458111        日均换手率 0.050887778
  最高        16.08        最高        15.5        最高        9.09        最高        16.36
  最低        12.48        最低        7.38        最低        6.7        最低        13.25
  振幅        0.288461538        振幅        1.100271003        振幅        0.356716418        振幅        0.234716981
  
  双汇       赣能       
  流通股        40000000        流通股        78260000        流通股       流通股       
  吸筹期间        12.10-5.17        吸筹期间        11.28-4.21        吸筹期间       吸筹期间       
  K线        98.00003184        K线        92.9999915        K线       K线       
  总成交量        135423500        总成交量        317274400        总成交量       总成交量       
  平均成交量        1381872        平均成交量        3411553        平均成交量       平均成交量       
  总换手率        3.3855875        总换手率        4.054106823        总换手率       总换手率       
  日均换手率 0.0345468        日均换手率 0.04359255        日均换手率 日均换手率
  最高        14.5        最高        14.05        最高       最高       
  最低        10.51        最低        10.91        最低       最低       
  振幅        0.37963844        振幅        0.287809349        振幅       振幅       
  
  (由于时间精力和数据有限,统计并不全面,若闽发能持续提供,善莫大焉!)
  (说了许多,实际上自己也想理理思路,一时间就偏了方向,也就是盲人摸象的一点感觉,相关问题还请朋友们指教。此外,我在想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质地和股价高低即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一致,我认为是成本的因素制约的,但考虑还不成熟。)
  
  另:沧州大化我盼它跌破11.50,可世事难如人愿。哈哈!(周一关注变盘方向。)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13:02

摘一段《精明交易者》:

有得必有失
每一个蕴含利润的机会皆有风险,利润越大风险越大。每一个系统的交易方法有它自己的风险与回报的优劣平衡,这种平衡总是令人不愉快的。试图寻找一个无亏损的交易策略,或一个可吸收无限资金的套利模式,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有一个纯粹的”趋势跟踪方法”可以有较少的亏损和较大的利润。它被归类为一种”保全资本” 的方法。为了保持较小的亏损,快速离场是必要的。这个系统保持连续在市寻找趋势,但一旦价格向相反方向移动就退出。因而,亏损交易数量大于获利交易的数量。如果你增加了自己对风险的容纳能力,使用一个较慢的趋势或较大的止损,则系统将有一个较大的获利交易百分比,但同时也就有了较大的单次交易损失和资产的上下波动。使趋势走得很慢并拉大止损距离,你就有了一个由长期在市的仓位组成的较为被动式的投资组合。

“反趋势策略” 很典型地允许以更多的风险来获得多次小的收益。当策略出错时,会有大的亏损。它的得失平衡和趋势跟踪方法有相关联的连续关系。随着获利幅度减少,获利交易的数量增加了,亏损的交易则数量减少而幅度增大。
趋势和反趋势交易者有相似的选择:多次小的亏损或多次小利润,被少数大的利润或大的亏损来相应地抵消。
“商品套利” 追寻”无风险” 的交易机会,例如一种”地区套利”,当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的销售价差若大于运费和保险费,就有利可图。竞争可以如此地剧烈,以至于套利者只能寻求小的利润和小的数量,当然小到一定的值时,就不值得为此而努力了。

产生稳定的交易收益并没有什么秘密的方法,某些方法会比另一些方法好些,但它们中没有一个是能违背”有得必有失”的原则的。在作出一个交易抉择之前,识别和了解各种此消彼长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见表3-1

风险与回报
我们都知道伴随着较高的利润有较高的风险,只有永不交易的系统才是永无亏损的系统。当你坐在配有高级分析工具的性能强大的电脑前,你很有可能会忘记:这些限制仍然是存在的。

当你看到成百个策略的交易结果时,利润似乎是很明显的。买卖期权和期货的高”杠杆” 使得许多测试的回报的年收入高于100%。与大多数投资回报相比,这样的高收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上来就令人陶醉。但是如果用一个传统的进行风险调整过后的形式表示,并确保有足够的资本保证安全,那么交易结果将落在一个更敏感的范围——年收入5%-25%。这在第4章和11章中将予以讨论。你会发现:一个具有很高获利能力的交易方法,经过风险调整以后的回报,并不比一个保守的债券基金要好多少。

表3-1有得必有失
    正效应    负效应
趋势跟踪    高收益,小亏损    许多小亏损 亏损比利润次数多
反趋势    获利单多,亏损单少    每单收益小 每单亏损大
套利    风险非常少    机会少 竞争强 收益小
所有系统    高收益    高风险

小心毫无理由的好结果
开发一个交易方法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根本的指导思想可以是多年来观察市场运行模式或价格间数学关系的结果。测试和验证的过程也是很困难的,每个计算都要检查,并且进入价/退出价必须反复检查。它可能十分冗长无味,以至于在某些时候你将乐意接受好的测试结果,并停止寻找误差。你开始无暇顾及那些大的单次获利而去查看较大的个别亏损。但是误差会引起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个程序在它的误差没纠正前是无效的。

一个具有年回报20%的交易策略,且回报/风险率大于3.0,这个策略完全是个值得羡慕的成就。如果你增加止损到一个系统中以减少其风险,你会发现,回报也跌下来了。又或者,你试图选择具有更好机会的某些特殊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的频率,那么每一次交易都必须产生较大的利润以达到原来的回报率。你在场外的每一天,在等待入场信号的同时,回报率都在下降。

最后,所有系统都必须遵循”此消彼长” 的原则。如果他们不遵循,你就有理由去怀疑它。一个无亏损的系统,具有一个5.0以上的回报/风险比率,或连续10年回报高于50%,必须有抵消这些收益的相应限制。你不能仅仅接受表面的结果,你必须找到和了解它们的问题在哪里,最好不要盲目乐观。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21:56

止损决不是风险控制的全部。在止损这个字眼上做文章,除了给初学者误导以外,毫无意义。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21:58


对比一下《精明交易者》中对于止损分析的部分结论:

趋势系统
当一个止损被触发时,可能趋势尚未反转,系统会指示这个趋势仍然保持原方向。如果是这样,趋势将会持续,亏损将会转为获利,但你却已经没有仓位 ...
这确实仅仅是部分情况,还有几种其他情况,这在我研究的趋势系统中也经常出现。

其中之一是:“当一个止损被触发时,可能趋势尚未反转”,但却给出了一个现有仓位离场的有效信号,在这个信号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趋势(信号)终于反转了,这时才是反向开仓的时机。而先前的离场,较大程度上保护了原有的利润或减少了损失。

因此“当前趋势尚未反转”,不等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不会反转,如果反转,可能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在这里止损有其独到的地位。即使是调整“反转信号”的设置条件,也不能否定止损设置的作用,毕竟“反转信号”的设置需要更坚固的理论基础,当然止损的设置最好也有这样的基础。调整均线或指标的参数较多情况下不过是一种“曲线拟合”,往往会直接降低系统的适应性。这一点本人体会很深,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系统决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实战系统,那不过是花哨的玩具而已。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22:04

止损离场的实际操作方法还受具体市场的波动性、操作方法的时间架构和再入策略的影响,的确不好一言以蔽之。

1、有时存在止损离场的实际操作方法与具体市场的波动性“品性匹配”的问题。
比如,几年前分析、操作香港恒指期货市场时,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结果,如果止损值是大于50点,大部分波动都不会止损离场,最终有相当不错的收益,但问题是时间周期并无规律。许多这种暂时的背离与庄家有意触发止损点有关。
我理解,拉瑞说的不设资金保护性止损点反而业绩要好些,大概属于这种情况——资金保护性止损点的设置与具体市场的波动性“不匹配”。
所以,设立止损值时,要考虑和具体市场波动性“品性匹配”,事先无定论。

2、交易系统(操作方法)的时间架构和具体市场波动性“品性匹配”问题。
这是由上述问题引申出来的。如果测算好当时市场的波动性,那好,你就在近期波动范围内“抗”着吧(出界了当然要毫不犹豫地止损),反正大概率有出头之日。可在个别较长的抗战期间,你所选择的交易系统(操作方法)可能会发出不止一轮入市或反向的信号,这就出现很可笑的局面。
更常见的,尽管你实际估测出近期市场波动性,也许某个具体市场本身的波动品性就超出了操作者所习惯的风险范围,使操作者两难。
所以,操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好单就一个具体措施彻底讨论清楚。

3、一定要有“勇敢的”再入策略,特别是遇到跳空的情形更要大胆应对。
如果你敢执行再入策略,还怕离场吗?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1 23:40

说这些其实只是想强调周期和趋势对于基本面投资者的重要性。其中选择周期的原则可能就是朴素到了极点的“否极泰来,泰极否来”。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卖,关键是价格。70%的中国的股票都可以买,但是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在正确的人物。这个所谓的正确,不是指事后回头看,而是指在当时根据自己的研究系统(基本面分析)或者交易系统(技术分析)认为有足够大的概率就可以参与了。事实上,很多朋友抱怨没有什么股票值得价值投资。确实在中国,依靠企业自己认真经营和成长的例子不多,很多是借助外力的。但仔细想想,会发现很多企业的基本面也是可以改变的。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实在不行可以改变你的行业,改变你的股东,甚至拿钱为你堆出来。别笑他们没有真实的行业业绩和经营基础做保证,就象别因为你是城市的孩子就笑农村的孩子一样。当前很差的行业也未必不就是1999年的黄金和煤炭,关键是你能甄别出来,还能够对不同的发展周期和阶段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心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真正伟大的投资来自与在最强大的市场周期内选择龙头行业和龙头公司。就是如此,但是后面还有一句,就象老话说的,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翻译过来就是进得去还要出的来。好的投资行为应该有两面:开始-------结束。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2:20

失败常被戏言为成功之母,我也常常自嘲,今天能够在大盘的狂风暴雨中从容自如,是因为当年吃尽了熊老怪的苦。最经典的失败之战,是投资“000862”吴忠仪表(重组后现为银星能源),将10万元惨缩到8000元。
  
首先声明,写出自己失败的教训,只是为了自醒,与现在的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关联。我的文字只是记录个人的投资思想,股市有风险,本人言论不做投资建议。
  
不要以为我真的就是傻子,我不笨。虽然在2002年,我看上银星能源之前,熊市揭幕式中我已将20万成功缩水至10万元,但是,痛过之后我仍然豪情万丈,最主要的原因是亏损掉的10万元基本是从前面的牛市中赚出来的,所以,对自己依然有信心。
 



 
在慎重选择之后,我在2002年7月进入了000862。当时,大盘刚发生过一波大跳水行情,而我因为刚好经历割肉的痛,暂时空仓,这一轮跳水居然被我躲过去了。才几天时间,和我一起炒股的战友们已经亏损了20%,于是我认为机会到了。当然,那时我已经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股评,也知道分批入市的种种技法。我先是试探性的买了2万元,当天000862就往上涨了一点,而大盘继续跳水。这一下,我非常高兴,更坚信自己的眼光,因为书上说,“在大跌中,逆市上涨的股就是潜在的牛股”。于是,我又加码3万元,半仓,心里依然没有太大的压力。
  
只是,老婆当时说的一句话,“卖表的,有什么前途?”很让我生气,对老婆说:“你懂什么,它的表不是手表,是仪表”。老婆理也没理我:“反正就是表,业绩没有,题材没有,发展前景没有,我看就是垃圾。”老婆当然不能说服我,因为当时我想,“别人不认可,正可以证明自己的眼光是独特的。”
  
但是,大盘没有止跌,继续阴阴的,像江南的梅雨季节。000862在我加仓之后,也开始小幅下跌。不过,盘中偶尔还能反红一下,只要反红,我就是赚钱的。老婆又说话了:“赚钱出来吧,看样子,会跌。”我打开K线图,认真的给老婆讲解:“你看看,它从20元跌到10元,已经跌了一半。再看图形,在10元底部已经形成了一个W底,很快就会有突破行情了。”见我说得有理有据,老婆就没再说话了。
  
可是,期待中的突破行情没有出现,当然,大盘继续下跌是一个主要原因,我想,大盘总会有止跌的时侯吧。当时,我确实没有想到大盘会从2002年跌到2005年,如果知道还要跌3年,打死我也不会进入股市的。这都是后话了,当事后诸葛容易啊。虽然前面亏损了10万,但我还能承受,谁知道,还真的又跌了3年。
  
老婆又来问,这一次,我底气明显不足了,我说:“大盘不好,000862可能是补跌。”可是,2002年9月后,000862也开始平台跳水,一级一级往下跳,我的赚钱信心已经没有了,一心想着反弹解套就出来,只要不亏损就出来。这时侯,我决定补仓,因为书上说解套的最好办法就是补仓,补仓可以降低成本。于是,我补了2万元。
  
可是,它没有因为我的补仓而上涨,继续和大盘一起下跌,阴阴的,也没有跌停过,可是过几天回头一看,10%不见了。日子开始难过起来,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老婆不能开口问股,一开口问我,我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将老婆骂一顿。
  
不知不觉,000862从10元跌到了8元,而且又开始横盘,更要命的是同期大盘继续在阴跌。于是,书上的经验又一次壮了我的胆,因为,书上说:逆市横盘的一定是好股。这时候,我的心态上更像是一个输红眼的赌鬼,一咬牙,将最后的3万元全部拿来补仓,这样,从7月到12月,4个月的时间终于满仓了。记得满仓后,心里当时还很高兴的,至少这一次满仓用了4个月时间,以前总是2、3天就满仓了。
 

 
可是,恶梦还只是刚刚开始,它继续下跌。我已经不指望它能赚钱了,我只希望能小幅减亏就出来。可是,它就像我们乡下说的方言一样:冷水洗鸟,越洗越短。竟然跌到了6元,我开始绝望了,当它跌破6元时,我狠心割肉出来。死股票,玩我!就在我割肉后不久,开始强劲反弹,竟然又涨到了6元之上!我强忍着,不追,可是,当看到000862连拉大阳冲上6.6元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又追进去。可真是衰啊,看我又进来了,它又开始继续下跌,一路不回头的跌到了2元。
  
我已经麻木了,惨不忍睹了,我对自己说:“管它呢,只要不退市,就收着吧,大不了传给儿子。”
  
公司在这当口开始出事了,高管不见了,债务问题暴露了,各种各样的调查组开始调查这只表了。终于一天醒来后,000862被无情的打进带星号的ST队伍,开盘就是连续跌停,根本跑不出。在退市的压力下,我完全崩溃了,我只想卖出来,哪怕只有一餐饭钱,我也要给自己吃一餐。反正,那个恐慌是抗不住了,我整个人那几天就剩一个壳了。我很想哭,可是我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不就是亏钱了吗?”在别人面前,我还得装成一个爷们样的说:“炒股嘛,有亏才有赚”,关上门,他妈的我是欲哭无泪啊!
  
终于,在1.3元的接近最低价,我成功跑了出来,我看了看账户,还有8000元。这时侯,老婆又说话了:“出来也只有8000元,不如不出来。”我一时无语,也第一次在老婆面前无语,问自己:“是啊,这8000元又有何用,还不如不出来。”可是,出来了,就不想也不敢进入了。后来,000862停牌;后来,出重组利好;后来,它换名字了,不再是“表”了,成新能源了;后来,它猛涨突破18元,最高摸到了23元。
 



 
如果,当年我没有逃走,那么,就是翻本还有一倍的利润。可是,没有如果,股市就是这样,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崩盘。
  
值得庆幸的是,000862的惨败让我获得了重生。我开始反省自己,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独立分析股票。也就是说,我相对以前,理性了很多,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我已经开始,并已经是轻松炒股了。所以,我又觉得“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书上说的这一句话,应该是对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2:38


趨勢與價值
「漲時重勢,跌時重質」真是這樣嗎?不是這樣嗎?
願投資人多記取前面那一句,而莫輕信後面那一句!蓋上漲固然是一種趨勢,下跌又何嘗不是一種趨勢?漲勢仰攻,跌勢俯衝;一旦跌勢形成,兵敗如山崩!價值豈能輕易阻擋跌勢之發動?況且,價值該如何衡量才算合理?以本益比嗎?還是以殖利率?投資不同於消費,豈可貿然以「昂貴」或「便宜」來衡量股票的價值?此一時,彼一時也,形勢比人強,豈可同日而語哉!假使股票的價值有了衡量的標準,那麼極其肯定的:股票的價格也將停止波動了。這有可能嗎?

趨勢不離客觀的事實,價值則易流於主觀的虛幻!然而,順應趨勢則令人心驚,盤算價值則使人安心。於是乎寧願置身於虛幻當中,不顧眼前之事實,已經來到了墳墓的入口,猶緊抱著價值的神主牌,這到底是為了什麼?欺人還是自欺!

基本面是絕大多數投資人喜歡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他們開口動不動就是哪一支股票有價值、哪一支股票沒價值的,一提起基本面,神情有似公司的經營階層,架勢更勝產業的分析師!他們口中雖然信誓旦旦,其實只是在掩飾內心的不安,基本面的利基點往往是在建立錯誤部位後不甘停損的藉口;有時他們憑著道聽塗說的基本面利多消息,偶而也會建立到正確的部位,但實際持有獲利部位的時間很短,有的不超過一天。基本面在短期內通常不會有多大的變化,而消息面有時一日不止三市,說穿了不過就是在隨消息面起舞罷了!趨勢近在眼前而不顧,捨而執著遠在天邊、難測的公司價值,想藉以成為成功的投資人,那不是很難嗎?




停損為什麼難以執行?
當停損的黃金時機出現時,理智隱約的告訴投資人:務必要立刻執行!但是期待心理卻會從中作梗,使得投資人在內心不斷地進行拉扯、交戰之後,終歸還是會以錯過停損的黃金時機、坐令虧損無任擴大者居多。因此,我才會篤定地認為:期待心理是市場上最昂貴的消費。
「停損」按照字面來解釋,即是停止虧損的無任擴大;但在另一方面,停損也就是要投資人立刻面對已經實現的虧損。面對已經實現的虧損就形同是做錯事將要接受殘酷的處罰那般,很少有人會喜歡這種感受的,因此在剛開始時通常會選擇以逃避來因應內心的不安,直到一錯再錯,內心實在無法再繼續承擔「良心」的譴責了,不得已,最後才肯斷然地來面對殘酷的現實。

投資人在建立了錯誤的部位之後,在初出現帳面虧損時,滿心的期待價格走勢仍會朝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可惜市場上大部分的時候,往往都是在上演著「趨勢形成不易,一旦形成了也不易改變」這齣戲,使得市場上所發生的真實故事,不像是電視連續劇的劇情那樣經常能有奇蹟的出現,因而市場給予真實故事的完結篇,通常都是以悲劇來收場的。市場的最可恨之處,在於愛拿最弱勢的散戶投資人來充當悲劇的主角;而且還是千篇一律,真是可恨啊!




搶反彈與追高的風險比較
搶反彈以及追高都是一般散戶投資人經常從事的交易行為,若純就風險上做個比較,兩者到底哪一個傾向所承擔的風險較高?
在比較之前,有必要先就市場上普遍的認知對這兩種傾向再次定義一番。所謂「搶反彈」是指股價在連續大幅度下跌之後,逢低進場承接以期待「跌深反彈」的行情;而所謂的「追高」即是指股價在連續大幅度上漲之後,趁勢進場搶入以冀望「繼續走高」的行情。

若純就風險而言,無須長篇大論,單單以市場實際發生的情況來觀察,當可輕易認定「搶反彈」的風險是遠遠高過「追高」的!不信,以下就舉出市場目前實際的狀況來加以說明:

最近市場上跌勢最兇猛的個股,主要分佈在生技類股及電子類股當中,由於這些個股都曾在去年的大多頭行情中展開飆漲,如今雖然風光不再,但當時的飆漲氣勢,至今猶讓不少的投資人難以忘情!正由於這種難以忘情的心理作用,隱然促使投資人在這些個股跌深之後,興起了搶反彈的念頭。以日線圖來看,這些個股似乎已是跌無可跌了,但以月線圖來看,有的尚未跌至半山腰;在下跌的趨勢進行中,有忍不住進場搶反彈的投資人,其中以融資買進者最為悽慘,有的已早被斷頭出場了。

反觀最近表現較為強勢曾經出現連續上漲的個股,當屬資產、營建及金融類股中部分具龍頭地位的股票。對於這些少數較強勢的個股,有忍不住其強勢表現誘惑而進場追高的投資人,或許也不免會有虧損的情形發生,但相對於逢低搶反彈的投資人而言,顯而易見的,受傷是較輕微的,甚至有的早已是轉虧為盈了。

由以上的實際狀況可知,純就所承擔的風險來加以比較,「搶反彈」的風險是遠遠高出「追高」的風險許多的。不是嗎?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2:42

當停損的黃金時機出現時,理智隱約的告訴投資人:務必要立刻執行!但是期待心理卻會從中作梗,使得投資人在內心不斷地進行拉扯、交戰之後,終歸還是會以錯過停損的黃金時機、坐令虧損無任擴大者居多。因此,我才會篤定地認為:期待心理是市場上最昂貴的消費。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2:45

股价的涨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该股筹码的分布状况以及介入资金量的大小决定的:动用的资金量越大、筹码越集中,走势便较为稳定,不易受大盘所左右;动用的资金量越小、筹码分散在大多数散户手中,股价走势涨难跌易,难有大的作为,如何估算主力持仓数量呢?笔者的经验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求和平均来判断:  
1、笔者通过实战的摸索,在判断主力持仓量上可通过即时成交的内外盘统计进行测算,公式一如下:当日主力买入量=(外盘×1/2+内盘×1/10)/2,然后将若干天进行累加,笔者经验至少换手达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庄家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该公式需要投资者每日对目标个股不厌其烦的统计分析,经过笔者长时间实证统计,准确率极高,误差率通常小于10%。  
2、对底部周期明显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将底部周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运行时间,即可大致估算出庄家的持仓量,庄家持仓量=底部周期×主动性买入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底部周期越长,庄家持仓量越大;主动性买入量越大,庄家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观察到底部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资金默默吸纳,主力为了降低进货成本所以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但仍有一小部分长线资金介入。因此,这段时期主力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4左右。所以忽略散户的买入量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3或总成交量×1/4,公式二如下:庄家持仓量=阶段总成交量×1/3或1/4,为谨慎起见可以确认较低量。
  3、个股在低位出现成交活跃、换手率较高、而股价涨幅不大(设定标准为阶段涨幅小于50%,最好为小于30%)的个股,通常为庄家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笔者的经验是换手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等,股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庄家持仓发生变化,利用换手率计算庄家持仓的公式三:个股流通盘×(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计算结果除以3,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主力资金以超越大盘换手率的买入量(即平均买入量)的数额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因此,主力一旦对冷门股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主力手中的持仓量。
  最后,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将以上三个公式结果进行求和平均,最后得出的就是主力的持仓数量。  总公式:准确主力持仓量=(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3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5:37

朱清生的博客
HTTP://LESON6666.BOKEE.COM
首页博文图样
博客网 >
股票的价值
作者: leson2008-04-12 23:42分类:默认分类标签:




股票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没有价值。从本质上讲,股票仅是一个拥有某一种所有权的凭证。股票所以能够有价,是因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东,不但可以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还享有参与分红与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同理,凭借某一单位数量的股票,其持有人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股票的价格相应的也就越高。
股票的价值可分为:面值、净值、清算价格、发行价及市价等五种。
1.面值
股票的面值,是股份公司在所发行的股票票面上标明的票面金额,它以元/股为单位,其作用是用来表明每一张股票所包含的资本数额。在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的面值均为壹元,即每股一元。
股票面值的作用之一是表明股票的认购者在股份公司的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作为确定股东权利的依据。如某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1,000,000元,则持有一股股票就表示在该公司占有的股份为1/1,000,000。第二个作用就是在首次发行股票时,将股票的面值作为发行定价的一个依据。一般来说,股票的发行价格都会高于其面值。当股票进入流通市场后,股票的面值就与股票的价格没有什么关系了。股民爱将股价炒到多高,它就有多高。
2.净值
股票的净值又称为帐面价值,也称为每股净资产,是用会计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净资产(包括注册资金、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等,不包括债务)除以总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净值。股份公司的帐面价值越高,则股东实际拥有的资产就越多。由于帐面价值是财务统计、计算的结果,数据较精确而且可信度很高,所以它是股票投资者评估和分析上市公司实力的的重要依据之一。股民应注意上市公司的这一数据。
3.股票的清算价格
股票的清算价格是指一旦股份公司破产或倒闭后进行清算时,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每股清算价格应与股票的帐面价值相一致,但企业在破产清算时,其财产价值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计算的,而在进行财产处置时,其售价一般都会低于实际价值。所以股票的清算价格就会与股票的净值不相一致。股票的清算价格只是在股份公司因破产或其他原因丧失法人资格而进行清算时才被作为确定股票价格的依据,在股票的发行和流通过程中没有意义。
4.股票的发行价
当股票上市发行时,上市公司从公司自身利益以及确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发,对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发行,而制订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来发行,这个价格就称为股票的发行价。
5.股票的市价
股票的市价,是指股票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达成的成交价,通常所指的股票价格就是指市价。股票的市价直接反映着股票市场的行情,是股民购买股票的依据。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市价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一价格又称为股票行市。
一、股票价值评估
股票市价要围绕股票价值上下波动,股票的价值计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预计未来每年的股利,以及如何确定股票的贴现率。在投资决策、投资组合既定的情况下,股利的多少决定于每股盈余和股利支付率这两个因素。一般地,我们假设股利每年固定不变,或固定增长,或者为两者混合。而贴现率是把所有未来不同时间的现金流入折现为现有资金的比率。折现的比率也是投资者所要求的资金收益率,一般地,我们用社会平均利润率来替代。
例:华山石化股票今年每股支付现金股利p0=2元,今年社会平均利润率(国债利息)p=10%,相关资料如下:
1、股利零增长g=0;
2、股利固定增长率g=5%;
3、股利固定增长率g=--5%;
4、在未来5年内股利固定增长g=8%,第六年起固定增长率为g=5%。
5、在未来5年内股利零增长g=0,第六年起固定增长率为g=5%。
要求计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股票的价值(V)。
解:
1、股利零增长;
V=p0/ p
=2/10%
=20(元)
2、股利固定增长率5%;
V=p0×(1+g)/(p-g)
=2(1+5%)/(10%-5%)
=42(元)
3、股利固定增长率-5%;
V=p0×(1+g)/(p-g)
=2(1-5%)/(10%+5%)
=12.67(元)
4、在未来5年内股利固定增长率为8%,第六年起固定增长率为5%。
1~5年的股利终值=(2×(1+8%)/(1+10%)+2×(1+8%)2/(1+10%)2+2×(1+8%)3/(1+10%)3+2×(1+8%)4/(1+10%)4+2×(1+8%)5/(1+10%)5)
=9.46(元)
在第六年股利p6=2×(1+8%)5
=2.94(元)
在第六年的股票价值V6=p6/g
=2.94/5%
=58.8(元)
股票价值V=(9.46+58.8)/(1+10%)5
=42.38(元)
5、在未来5年内股利零增长g=0,第六年起固定增长率为g=5%
1~5年的股利终值=2×(A/N,10%,5)
=16.68(元)
在第六年的股票价值V6=(1+g)/(p-g)
=2×(1+5%)/(10-5%)
=42(元)
股票价值V=(16.68+42)/(1+10%)5
=36.44(元)
故,1、股利零增长时,股票价值V为20元;
2、股利固定增长率g=5%时,股票价值V为42元;
3、股利固定增长率g=--5%时,股票价值V为12.67元;
4、在未来5年内股利固定增长g=8%,第六年起固定增长率为g=5%时。股票价值V为42.38元;
5、在未来5年内股利零增长g=0,第六年起固定增长率为g=5%时。股票价值V为36.44元;
二、股票的市盈率分析
股票的市盈率是股票市价和每股盈利之比,它表明投资人为取得日后的股利而现在所愿意付出的代价。股票市价是股票的收盘价,股票市价=该股票市盈率×每股盈利,若华山石化股票每股盈利5元,市盈率10,则该股票价格为5×10=50元。如果我们能以低于50元的价格买进的话,则理论上是合算的。
三、股票投资的风险分析
股票投资报酬率高,但风险也大,选择若干种股票加以合理搭配,建立一篮子证券--证券投资组合,是对付投资风险的最佳选择。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可用公式RM=RF+β(Rm--RF)来直观地表达,RF是无风险收益率,一般用国债利率来替代,Rm是平均风险收益率,β是贝他系数,可根据历史经验得到。RM是股票的预期报酬率。如果股票A贝他系数是1.8,当时的国债利率是8%,社会平均风险收益率是12%,则股票A的预期报酬率RM=8%+1.8×(12%--8%)=15.2%。
四、股票评价的综合运用
股票评价首先要计算出该股票的预期报酬率,其次计算出股票的每股盈余,再根据股票的市盈率计算出股票的价格。然后根据预期报酬率和贝他系数取舍之。
例:2001年5月某投资者拟购买股票作为投资,现有A、B两家公司的股票可供选择,有关财务资料如下:
2000年度A公司税后净利5000万元,发放的每股股利为4元,股票市盈率为10,A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20元;2000年度B公司税后净利9000万元,发放的每股股利为4元,股票市盈率为10,A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2000万股,每股面值22元;预期A公司未来5年内股利固定,此后转为固定增长5%,预期B公司股利增长率为5%。假定目前无风险收益率为10%,平均风险收益率为14%;A公司股票的贝他系数为2,B公司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5。问:1、能不能购买A、B股票?2、如果该投资者购买A、B股票各5000股,则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为多少?
解:1、先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求出A、B两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A种股票预期收益率RM=10%+2×(14%-10%)
=18%
B种股票预期收益率RM=10%+1.5×(14%-10%)
=16%
2、确定A、B两种股票价值
A种股票价值V=4×(P/A,18%,5)+4×(1+5%)/(18%-5%)×(P/S,10%,5)=32.88(元)
B种股票价值V=4×(1+5%)/(16%-5%)=38.18(元)
3、确定A、B两种股票价格
A种股票每股盈余=5000÷1000=5元/股
A种股票价格=5×10=50(元)
B种股票每股盈余=9000÷2000=4.5元/股
B种股票价格=4.5×10=45(元)
因为A、B两种股票价格都高于市价,可以考虑购买。
4、计算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
证券组合综合投资报酬率=(5000×50)/(5000×50+5000×45)×18%+(5000×45)/(5000×50+5000×45)×16%=17.05%
证券组合综合贝他系数=(5000×50)/(5000×50+5000×45)×2+(5000×45)/(5000×50+5000×45)×1.5=1.763
-----------------------------------------------------------------------------------------------------------------------------------
本章将利用现值公式探讨如何计算股票的价值。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持有股票在于持有期间的现金收入 (股利所得加上结束时持有出售股票的资本利得)。只要市场投资人能够估算出持有期间的现金收入,市场投资人就可利用第三章的现值公式计算股票的价值。由于持有股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不确定性较高,估算持有股票期间各期的现金收入难度较高。




1. 资产报酬率
投资报酬若以货币来衡量称为报酬金额,投资报酬若百分比来衡量称为报酬率。假设林金在本期期初购入ABC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购入价格为300元。请问林金持有ABC公司股票一期的投资报酬金额有多少?
林金持有ABC公司股票一期的报酬来源有二:ABC公司发放的股利,ABC公司因经营而获利,公司可将部分税后盈余发放给股东,称之为股利(dividend)。另一来源则是林金结束持有时出售股票的资本利得(capital gain,或资本损失,capital loss)。所以,持有股票的报酬金额是股利所得加上资本利得(损失)的和:
报酬金额 = 股利所得 + 资本利得(损失)

假设林金是以30万元(300元×1000股)购入1000股,投资成本为30万元。若持有期间每股获配股利15元,林金持有ABC公司1000股的股利所得为:

股利所得 = 15元 ×1000 = 15,000元,

一期后,林金出售所持有的1000股。若预期每股出售价格为350元,由于期末出售的价格较期初取得的价格为高,林金出售1000股所产生的资本利得为
资本利得 =(350元 – 300元)× 1000股
= 50,000元。
林金投资ABC公司股票一期的报酬金额为

15,000元 + 50,000元 = 65,000元。
依资本利得(损失)的定义,报酬的定义可改写成:
报酬金额 = 股利所得 + 资本利得
= 股利所得 + 期末出售股票价款 – 期初投资成本。
股利所得加上期末出售股票价款为投资收益,扣掉期初投资成本后就是投资净收益,所以,投资报酬亦等于投资净收益。若一期后出售股票时,股价只有250元,林金出售1000股所产生的资本损失:
资本损失 =

此时,林金投资ABC股票一期的报酬金额变为 元 (= 15,000元 – 50,000元)。
一期后若林金决定继续持有ABC公司股票,纵使当初购入的价格和此时的股价有所差异,由于价格变动所产生的资本利得(或损失)尚未实现,故不应记入投资报酬。换句话说,投资报酬只记入已实现的现金收入,此即为财务管理所强调 「只有实际的现金支出 (收入) 才应记入投资的现金支出 (收入) 」的概念。
由于市场投资人投资金额各不相同,为了有相同的比较基础,改用百分比来衡量投资报酬。投资报酬率衡量的是本期投资一元至持有期满后将会有多少报酬。简单的说就是将投资报酬金额除以投资成本。为方便说明,以Pt表示t期期初的股票价格,DIVt+1为t期期末(或t+1期期初)所收到的股利所得。如同投资报酬金额,持有股票的报酬率亦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份是以百分率表示的股利获利率(dividend yield):


再以林金的例子说明:期初股价为300元,该期股利所得为15元,故股利获利率为:
股利获利率
第二部分则是资本利得(损失)率,即资本利得(损失)除以期初股价:
资本利得率 ,

若预期期末出售股票的价格( )为350元,则资本利得率为
资本利得率 = 。
两个部分加总就是持有股票一期的预期报酬率(expected returns on stock,以 简记):

投资者计算投资报酬率以决定是否持有股票时,由于下期股利 (DIVt+1) 以及期末股价 ( ) 仍为未知的随机变量,故投资者必须先对 和 预期。这也是为何要强调“预期”的原因。预期股票的报酬率亦称为市场资本估价率(market capitalization rate)。
2. 股价决定模型

任何资产的价值都决定于资产持有期间 (或资产存续期间) 内各期现金流入的现值。不同于债券,只要公司不破产,不被并购,投资者就可以一直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由股票预期报酬率的定义可知:预期股票报酬率是股利获利率以及出售股票的资本利得率之和。不少人就因而认为一直持有而不出售就无法享受资本利得这部分报酬,致使长期投资股票的长期报酬率变小。部分市场投资人甚至认为持有期间长短会影响到股票价值的计算。为正确估算股票价值,必须先厘清:到底持有期间长短会不会影响到股票价值的计算?换句话说,持有一期和永远持有股票计算报酬的方式有无不同?
持有股票一期,持有期间的现金流量图为:
现金收入 P1+DIV1

0 1
现金支出 -P0
持有一期期间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就是持有股票一期的投资 (毛) 收益:P1 + DIV1,其现值为:
, (1)
式中r为市场资本估价率。由于股票是有风险的资产,市场资本估价率必须比市场均衡利率为高以反映股票的风险。由式 (1) 可知,持有股票一期时,股票的价值等于持有期间投资收益 (现金收入) 的现值。若股票持有人在第一期结束时,还想多持有一期。此时,式 (1) 中P1不应记为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只要投资人了解到下一期价格 (P1) 和当期股价(P0)的决定模式是一致的,亦即,下一期股价(P1)亦由类似式(1)的公式所决定:
, (2)
就可将式 (2) 代入式中 (1) 中的P1得到下式:

(3)
式(3)就是当市场投资人持有股票二期时当期的股价 (P0) 的决定式,式中DIV1和DIV2 + P2 分别是持有期间内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现金收入。式(3)和持有一期的股价决定模型 (式 (2) ) 的概念一样:股票的价值系决定于持有期间内所有现金收入的现值。持有二期后,若股票持有人仍想多持有一期,第二期不出售股票,式 (2) 中P2就不应记为持有期间的收益。只要P2决定的方式和其它时期股价决定方式一致,类似式(1)的公式亦可用于决定第二期股价:

将上式代入式(3)中可得:

式中 , 以及 可视为持有股票三期时,持有期间各期现金收入。如同式(3),当投资人决定持有股票三期时,本期股价(P0)还是决定于持有期间内所有现金收入的现值。就如同式(1)以及式(3),本期股票价格(P0)亦受到结束持有时,期末出售股票所得价款(P3)现值的影响。投资人一旦决定永远持有,因无结束持有出售股票的问题,此时无限期后的股票价格对当期价格 (P0) 的影响自不再存在。亦即,无限期后的股价现值为零:

上述条件成立前提下,重复上述反复代入的操作程序可得:
= (4)
此称之为股价决定模型。由式(4)可知:持有期间若为无穷多期,持有期间内各期现金收入等于各期股利所得,股票的价值等于未来各期股利所得的现值。式(4)之所以未出现期末股价的现值,系因永远持有就没有期末出售股票的问题。在推导式(4)过程中,我们已将持有期限结束时,处分股票的资本利得(或损失)逐一记入投资收益的计算之中。
由式(1)推导到式(4)可清楚看出持有期间长短并不影响股票价值的计算。无论持有期间长短,股票价值决定于持有期间内所有现金流量的现值。不少人反对以式(4)来计算股价价值,所持有的理由就是投资者眼光短浅,不可能会估计所有未来的股利所得。但由推导的过程知道,式(4)亦是由持有一期开始一步步增加持有时间推导而得。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以一致的方式估算持有股票各期现金流入,投资者对持有期间长短的偏好并不影响股票价值的计算。
股票价值的估算涉及各期股利所得的计算。若我们不做简化的假设,式(4)的应用性不高。一般常用的简化假设有三:固定股利所得水准,单一股利所得成长率以及多重股利所得成长率。

¨ 固定股利所得。假设各期股利所得均维持在DIV1的水准,即DIV1 = DIV2 = …,式(4)可简化成:
=
¨ 单一股利所得成长率。假设各期股利所得以单一固定成长率 (g) 增加,式(4)可简化成:
+ +
式中DIV2 = DIV1(1+g);DIV3 = DIV1.(1+g )2。只要 r>g 条件成立,利用永续型年金现值公式,上式可简化成:

¨ 多重股利所得成长率。假设股利所得成长率分为高成长率(g1)和低成长率(g2):g1>g2。假设第1期到第T期之间,股利所得的成长率(g1) 较高,第T期后股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9:22

取消高亮
lq1698 [楼主]

读书顾问

UID

趋势和我的市场观概论

市场趋势有主观定义的成分。特征之一就是趋势的时间框架,它通常是主观确定的。以日线定义趋势者和以五分钟线定义趋势者常常为某笔交易是顺势还是逆势争论不休,永远也没有结果。为此我把趋势论分为广义趋势论和狭义趋势论。将趋势的时间框架做了统一,那么关于趋势的讨论就会变得有意义。同时,讨论还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时间构架。理论上它在任何时间尺度上都一样有效。这就是广义趋势论产生的背景和前提。

关于趋势的时间框架统一之后,关于顺势还是逆势的讨论就可以说清楚了。

在我看来,考察价格的运动。所谓波动-趋势-周期-循环-...本质上是一个意思。要深刻地理解市场的价格运动,不可僵化于某一种或几种时间尺度。要用相对的(辨证的)理念来看待趋势。以广义趋势论的观点来看,当某个价格从A运动到B时,趋势就已发生。尽管这种趋势我们不一定能够捕捉到并加以利用。但是无法利用并不意味着这段趋势不存在。换句话说,有波动就有趋势。系统交易中,我们对趋势的认定依据规则进行。虽然在是与非的判断上已经客观化和量化,但在趋势的利用级别和时间尺度的确定上,即在一些原始条件的设定上,依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的色彩。因此,有些交易者就按照自己主观设定的时间框架来排斥或否定趋势的存在。在具体的交易操作中这无可异议。但在认识市场和理解市场方面,涉及到市场观和方法论的时候,这种门缝里看世界的思想方法会极大地局限我们的思路,会妨害我们深入地思考问题,妨害我们深刻地认识市场。

市场波动的随机和非随机现象(或规律),和偶然和必然一样,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以趋势论的观点来看,在任何一种时间尺度上观察价格的波动,都是随机和规律,线性和非线性交互并存的结果。那种认为某品种日线看有趋势,分时线看都是噪音的观点,其本身并不错。但这完全是主观地站在日线尺度看趋势的结果。并没有普遍的意义。如果以此来否定10分钟线上的趋势操作,那就是坐井观天了。

我们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和把握市场的波动,我们的一切努力所追求的仅仅是一种概率上的正期望值的结果。市场波动的模式伴随着交易群体的理性和情绪化行为不断漂移并且相互转化。赢家之所以是赢家正是因为他最大限度地抑制了自己的非理性交易行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市场大众的情绪化。那种“随着市场的成熟,参与者的增多,市场的随机性将越来越强”的说法似乎并没有什么依据。从江恩到丹尼斯再到罗杰斯,投机市场一如既往,“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的假定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利用趋势稳定获利的方法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市场参与者群体的本性(人性)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关于投机市场的价格行为模式的讨论中我曾经说过,关于投机的市场观,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教诲。个人只信奉两条:1.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2.人性一万年都不会改变。 依据这两条信念看投机,对于在市场上能否做到长期生存我感到有充分的信心。对于用跟随趋势的交易方法在市场上长期稳定地获利也有了清晰明确的思路。

市场丰富多彩,有万千思路可以获利。但有一条,无论你是否承认趋势的普遍存在,无论你是否奉行“顺势而为”的交易理念,无论你是否采用交易系统的方法,你的买单只有在价格上升时才可能获利。同样,你的卖单也只有在价格下跌时才能盈利变现。

价格的波动就产生了趋势,哪怕只跳动了一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9:26


趋势和我的市场观概论

市场趋势有主观定义的成分。特征之一就是趋势的时间框架,它通常是主观确定的。以日线定义趋势者和以五分钟线定义趋势者常常为某笔交易是顺势还是逆势争论不休,永远也没有结果。为此我把趋势论分为广义趋势论和狭义趋势论。将趋势的时间框架做了统一,那么关于趋势的讨论就会变得有意义。同时,讨论还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时间构架。理论上它在任何时间尺度上都一样有效。这就是广义趋势论产生的背景和前提。

关于趋势的时间框架统一之后,关于顺势还是逆势的讨论就可以说清楚了。

在我看来,考察价格的运动。所谓波动-趋势-周期-循环-...本质上是一个意思。要深刻地理解市场的价格运动,不可僵化于某一种或几种时间尺度。要用相对的(辨证的)理念来看待趋势。以广义趋势论的观点来看,当某个价格从A运动到B时,趋势就已发生。尽管这种趋势我们不一定能够捕捉到并加以利用。但是无法利用并不意味着这段趋势不存在。换句话说,有波动就有趋势。系统交易中,我们对趋势的认定依据规则进行。虽然在是与非的判断上已经客观化和量化,但在趋势的利用级别和时间尺度的确定上,即在一些原始条件的设定上,依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的色彩。因此,有些交易者就按照自己主观设定的时间框架来排斥或否定趋势的存在。在具体的交易操作中这无可异议。但在认识市场和理解市场方面,涉及到市场观和方法论的时候,这种门缝里看世界的思想方法会极大地局限我们的思路,会妨害我们深入地思考问题,妨害我们深刻地认识市场。

市场波动的随机和非随机现象(或规律),和偶然和必然一样,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以趋势论的观点来看,在任何一种时间尺度上观察价格的波动,都是随机和规律,线性和非线性交互并存的结果。那种认为某品种日线看有趋势,分时线看都是噪音的观点,其本身并不错。但这完全是主观地站在日线尺度看趋势的结果。并没有普遍的意义。如果以此来否定10分钟线上的趋势操作,那就是坐井观天了。

我们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和把握市场的波动,我们的一切努力所追求的仅仅是一种概率上的正期望值的结果。市场波动的模式伴随着交易群体的理性和情绪化行为不断漂移并且相互转化。赢家之所以是赢家正是因为他最大限度地抑制了自己的非理性交易行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市场大众的情绪化。那种“随着市场的成熟,参与者的增多,市场的随机性将越来越强”的说法似乎并没有什么依据。从江恩到丹尼斯再到罗杰斯,投机市场一如既往,“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的假定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利用趋势稳定获利的方法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市场参与者群体的本性(人性)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关于投机市场的价格行为模式的讨论中我曾经说过,关于投机的市场观,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教诲。个人只信奉两条:1.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2.人性一万年都不会改变。 依据这两条信念看投机,对于在市场上能否做到长期生存我感到有充分的信心。对于用跟随趋势的交易方法在市场上长期稳定地获利也有了清晰明确的思路。

市场丰富多彩,有万千思路可以获利。但有一条,无论你是否承认趋势的普遍存在,无论你是否奉行“顺势而为”的交易理念,无论你是否采用交易系统的方法,你的买单只有在价格上升时才可能获利。同样,你的卖单也只有在价格下跌时才能盈利变现。

价格的波动就产生了趋势,哪怕只跳动了一个点。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9:27

以广义趋势论的观点来看,当某个价格从A运动到B时,趋势就已发生。尽管这种趋势我们不一定能够捕捉到并加以利用。但是无法利用并不意味着这段趋势不存在。换句话说,有波动就有趋势。系统交易中,我们对趋势的认定依据规则进行。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2 19:31

可用于选强势股,如从底部上来30-50%本身表明在上涨。
这就是空间厉害之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3 07:42

我的操作方法简单的不可思议。
就是在觉得有机会的时候持股,没有机会的时候空仓等待!
觉得大盘即将见底的时候,战略性从空仓变为满仓。然后卖出亏损的股票,加仓盈利的股票。直到坚持到大盘爆发的时刻。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3 13:26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以下简称CAS)理论是美国霍兰(John Holland)教授于1994年,在Santa fe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时正式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提出对于人们认识、理解、控制、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CAS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微观方面,CAS理论的最基本的概念是具有适应能力的、主动的个体,简称主体。这种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遵循一般的刺激——反应模型,所谓适应能力表现在它能够根据行为的效果修改自己的行为规则,以便更好地在客观环境中生存。在宏观方面,由这样的主体组成的系统,将在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表现出宏观系统中的分化、涌现等种种复杂的演化过程。CAS理论虽然提出不久,但是由于其思想的新颖和富有启发,它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推动着人们对于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概念

作为CAS理论的产生背景,有必要对于Santa fe研究所作一简要的介绍。Santa fe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在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支持下,第一次研讨会于1984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首府桑塔菲市举行。这次会议以经济为主题,参加者不但有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Kenneth Arrow )为首的许多经济学家,而且有许多物理学家,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盖尔曼(Murray Gell-Mann )和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这次成功的交流使与会者十分兴奋,并且一致同意按此方向走下去。这就是Santa fe研究所的诞生。它是一个独立的非赢利的研究所,靠申请各种基金来支持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不久前,它被评为全美国最优秀的十个研究所之一。Santa fe研究所出版了许多出版物,除了已出版的几十种专著之外,它还出版杂志《复杂性》(Complexity)。为了加快交流,Santa fe研究所还编发内部交流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s),每年有一百篇左右,不但印成单份散发,而且放在网站上。这一措施大大加速了该领域的交流。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孕育和诞生的。

(一)CAS理论的核心思想——适应产生复杂性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述如下:

“我们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为主体。所谓具有适应性,就是指它能够与环境以及其它主体进行交互作用。主体在这种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宏观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把系统的成员看作是具有自身目的与主动性的、积极的主体。更重要的是,CAS理论认为,正是这种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的反复的、相互的作用,才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宏观的变化和个体分化都可以从个体的行为规律中找到根源。霍兰把个体与环境之间这种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用“适应”一词加以概括。这就是CAS理论的基本思想——适应产生复杂性。

(二) CAS理论的基本概念

系统中的个体一般称为元素,部分或子系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采用了Adaptive Agent——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这个词,这是为了强调它的主动性,强调它具有自己的目标,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Agent这个词本来是经济学中的用语,表示代理人或代理商的意思。霍兰借用这个词,明显地表示:经济系统是他建立CAS理论时心目中的主要背景之一。

围绕主体这个最核心的概念,霍兰进一步提出了研究适应和演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七个有关概念。它们是:

聚集aggregation

非线性non-linearity

流flows

多样性diversity

标识tag

内部模型internal models

构筑块building blocks

在这七个概念中前面四个是个体的某种属性,它们将在适应和进化中发挥作用,而后三个则是个体与环境进行交流时的机制和有关概念。在这里我们先做一简单说明。其详细含义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体会。

聚集:主要用于个体通过“粘合”(Adhesion)形成较大的所谓的多主体的聚集体(Aggregation Agent)。由于个体具有这样的属性,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在双方彼此接受时,组成一个新的个体——聚集体,在系统中象一个单独的个体那样行动。

在复杂系统的演变过程中,较小的、较低层次的个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较高层次的个体,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步骤。这往往是宏观性态发生变化的转折点。然而,对于这个步骤,以往基于还原论的思想方法是很难加以说明和理解的。

聚集这个概念正是归纳与反映了复杂系统在这方面的行为特征。由于承认了个体的主动作用,由于克服了在整体与局部之间,非此即彼的绝对的对立,CAS理论提供了理解与描述上述现象的新的视角。聚集不是简单的合并,也不是消灭个体的吞并,而是新的类型的、更高层次上的个体的出现;原来的个体不仅没有消失,而是在新的更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这就是后面将要讲到的“粘合”(Adhesion)的意义。

还有一点应当指出的是,聚集的概念对于层次的理解也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层次之间是有质的差别的。把层次之间的差别仅仅理解为量的差别,是一种常见的误解。然而,层次之间的质的差别究竟是怎样涌现出来的。在这里,聚集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关于层次的问题,后面还要谈到,这里只是作一简单的提示。

非线性:指个体以及它们的属性在发生变化时,并非遵从简单的线性关系。特别是在和系统或环境的反复的交互作用中,这一点更为明显。近代科学之所以在许多方面遇到了困难,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把自己的眼界局限于线性关系的狭窄范围内,从而无法描述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发展。CAS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相互影响不是简单的、被动的、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主动的“适应”关系。以往的“历史”会留下痕迹,以往的“经验”会影响将来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线性的、简单的、直线式的因果链已经不复存在,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各种反馈作用(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交互影响的、互相缠绕的复杂关系。正因为这样,复杂系统的行为才会如此难以预测;也正因为这样,复杂系统才会经历曲折的进化过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性质和状态。

CAS理论把非线性的产生归之于内因,归之于个体的主动性和适应能力。这就进一步把非线性理解为系统行为的必然的、内在的要素,从而大大丰富和加深了对于非线性的理解。正因为如此,霍兰德在提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这一概念时,特别强调其行为的非线性特征,并且认为这是复杂性产生的内在根源。

流:在个体与环境之间,以及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这些流的渠道是否通畅,周转迅速到什么程度,都直接影响系统的演化过程。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各种流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些流的顺畅当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例如,中医所谓的“气”,“血”,就是典型。通则健康发展,不通则生百病。又如,信息系统工程对信息流的分析和设计,也是从流的分析入手,去认识和理解复杂系统。越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各种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就越频繁,各种流也就越错综复杂。所以,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把对于各种流的分析,当作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多样性:在适应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个体之间的差别会发展与扩大,最终形成分化,这是CAS的一个显著特点。

多样性的概念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世界的统一性就意味着单一性。经过了二十世纪科学的多方探索,今天我们已经开始承认和认真地面对多样性了。生物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国际论坛上的热门话题,已经以国际公约的形式表达了人们的共识。文化的多样性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其实,马克思早就表示过这样的意见,为什么一定要让玫瑰花发出茉莉花的芳香呢?用通俗的话说,苹果的味道和梨的味道根本没有必要相同。系统复杂性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个体之间的差别,个体类型的多样性。当前的复杂性研究着眼于个体类型多种多样的情况,而其中的CAS理论则进一步研究这种多样性是怎样产生的,即分化的过程。霍兰德指出,正是相互作用和不断适应的过程,造成了个体向不同的方面发展变化,从而形成了个体类型的多样性。而从整个系统来看,这事实上是一种分工。如果和前面讲到的聚集结合起来看,这就是系统从宏观尺度上看到的“结构”的“涌现”,即所谓“自组织现象”的出现。

标识:为了相互识别和选择,个体的标识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无论在建模中,还是实际系统中,标识的功能与效率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

标识的作用主要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流的概念包括物质流和信息流,起关键作用的是信息流。在以往的系统研究中,信息和信息交流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对于复杂系统行为的研究难以深入的原因之一。CAS理论在这方面的发展就在于把信息的交流和处理作为影响系统进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强调流和标识就为把信息因素引入系统研究创造了条件。

谈到信息的作用,现在大家都承认,它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一般地说,在复杂系统中,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对此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以前的系统研究中缺乏对于信息流的具体机制的思考。标识的意义就在于提出了个体在环境中搜索和接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法。在下面即将介绍的基本的刺激——反应模型中,个体的标识将在信息的传递中起关键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由于承认了信息的不平衡,深入研究了信息和信息流的作用,使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深度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产生了新的经济学的思想——信息经济学。可以预见,在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对信息和信息流的深入研究,必将对科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开辟新的思路。

内部模型:这一点表明了层次的观念。每个个体都是有复杂的内部机制的。对于整个系统来说,这就统称为内部模型。

构筑块:复杂系统常常是在一些相对简单的部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它们的组合方式而形成的。因此,事实上的复杂性往往不在于块的多少和大小,而在于原有构筑块的重新组合。

内部模型和构筑块的作用在于加强层次的概念。客观世界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同一层次中个体类型的多种多样,还表现在层次之间的差别和多样性。当我们跨越层次的时候,就会有新的规律与特征出现。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深入考虑的就是这样一些问题:怎样合理地区分层次,不同层次的规律之间怎样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内部模型和构筑块的概念就是用来回答这些问题的。概括地说,它们提供了这样一条思路,把下一层次的内容和规律,作为内部模型“封装”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上一层次的相互作用,暂时“忽略”或“搁置”其内部细节,而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个构筑块和其他构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为在上一层次中,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素。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读者不难看出,这种思想与计算机领域中的模块化技术以及近年来广为传播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霍兰德在他的报告中,用了大量例子解释这些概念在各种领域的用处。这表明他们对CAS的研究是紧紧依赖于各种领域中的实例,而不是脱离实际的。

通过这七个方面的表述,主体的特点就充分的表现出来了:它是多层次的、和外界不断交互作用的、不断发展和演化的、活生生的个体。 这就是CAS理论思想的独特之处。正是这一特点,给CAS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CAS理论的主要特点

CAS理论的核心思想——“适应产生复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人们在系统运动和演化规律的认识方面的一个飞跃。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首先,主体(Adaptive Agent)是主动的、活的体。这点是CAS 和其他建模方法的关键区别。这个特点使得它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态等其它方法难于应用的复杂系统。

从元素到主体(Element——Adaptive Agent),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的改变。对于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前一般称为元素,单元,部件或子系统。作为与系统、全局、整体相对而言的概念、元素、单元、部件都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局部的概念而提出的。主体的概念则把个体的主动性提高到了系统进化的基本动因的位置,从而成为研究与考察宏观演化现象的出发点。这一思路是具有十分明显的突破性的。复杂性正是在个体与其它个体之间主动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在这里既没有脱离整体,脱离环境的个体,也没有抽象的,凌驾于“个体”们之上的整体。个体的主动性是这里的关键。个体主动的程度,决定了整个系统行为的复杂性的程度。

这里所说的主动性或适应性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抽象的概念。它并不一定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活”的意思。只要是个体能够在与其他个体的交互中,表现出随着得到的信息不同,而对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进行不同的变更,就可以认为它具有主动性或适应性。适应的目的是生存或发展。这样,关于“目的”的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得到比较合理的理解和解释,而不至于走到神学那里去。

其次,个体与环境(包括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变和进化的主要动力。以往的建模方法往往把个体本身的内部属性放在主要位置,而没有把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个特点使得CAS方法能够运用于个体本身属性极不相同,但是相互关系却有许多共同点的不同领域。

这种相互作用的观点是很有启发的。我们说个体是整体的基础,并非指孤立的、单独的个体是整体的基础。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又回到还原论的观点去了。个体的相互作用才是整体的基础。当我们说“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的时候,指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带来的“增值”。复杂系统的丰富多彩的行为正是来源于这种“增值”。这种相互作用越强,系统的进化过程就越加复杂多变。

另外,这里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这点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这里并没有一个凌驾于所有个体之上的整体的“代表”。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整体的作用正是通过其他个体表现出来的。同样,每一个个体对于别的个体也起着“环境”的作用,或在不太确切的意义上讲,起着“代表”整体的作用,因为严格地说,每一个个体都不能独自代表全局。这就较好地说明了整体与个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在这些相互作用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从“平等”到“分化”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在系统演化的早期,个体的潜力,或者说潜在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原则上,每一个个体都有多种发展前途的可能性。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包括随机因素)的作用,有的个体向这个方向发展,有的个体向那个方向发展,产生了结构,对称性被打破。这样,整个系统就变得比较复杂了。这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也就是说,相互作用是“可记忆”的,它表现为进化过程中每个个体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不同的方式“存储”在个体内部。

因此,CAS理论发展了系统科学中历来强调的相互作用的思想,使得进化的观念具体化了,落实了。这里把适应性的思想,从生物学中引入了系统研究的领域。显然,这对于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充实和扩展,这进一步丰富了系统思想的内容。

第三,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起来。它通过主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个体的变化成为整个系统的变化的基础,统一地加以考察。

极端的还原论的观点是把宏观现象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微观,否认从微观到宏观存在着质的增加。另一种比较普遍的观念是:把统计方法当作从微观向宏观跨越的唯一途径或唯一手段。应当承认,基于概率论的统计方法确实是从微观到宏观的重要桥梁之一。宏观系统的某些属性可以理解为微观个体的某些属性的统计量,如气体温度之于分子的动能,总体国民教育素质之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教育程度。这显然是重要的,正确地反映了微观与宏观关系的一个方面。然而,问题在于,这是不是反映宏观和微观关系的唯一方法?曾有人作过这样的计算:如果地球上的有机物只是由于按照统计规律的偶然结合而产生的话,那么,从地球诞生到今天,连第一个蛋白质分子都还没有产生!显然,除了统计规律之外,一定还存在着其他的机制或渠道,它们同样也建立起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CAS理论则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如果个体没有主动性(比如气体中的分子),那么,它们的运动和相互关系的确只要用统计方法加以处理就行了。支配这样的系统的,确实主要就是统计规律。然而,如果个体是“活”的,有主动性和适应性,以前的经历会“固化”到它的内部。那么,它的运动和变化,就不再是一般的统计方法所能描述的。例如前面讲到的分化过程,显然不是只靠统计方法所能加以说明的。

所以,在微观和宏观的相互关系问题上,CAS理论提供了区别于单纯的统计方法的、新的理解。如果把这种想法加以推广,把宏观和微观看作是相对的层次的话,那末,它为我们认识、理解、跨越层次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思路。

第四,引进了随机因素的作用,使它具有更强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考虑随机因素并不是CAS理论所独有的特征。然而CAS理论处理随机因素的方法是很特别的。简单地说,它从生物界的许多现象中吸取了有益的启示,其集中表现为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关于遗传算法,本书的第四章已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这里只是就其特色略加说明。

一般的,常见的考虑随机因素的方法是引入随机变量,即在变化的某一环节中引入外来的随机因素,按照一定的分布影响演变的过程。这种方式中,随机因素的作用是“暂时”的,只在一个特定的步骤上起作用。它只是通过其对系统状态的某些指标产生定量的影响。在这种影响过后,事物只是在状态参数上有所变化,而运作的规律、内部的机制并没有质的变化。形象地说,系统不会因此而“进化”。显然,这正是前面所说的,把系统的元素看作“死”的对象所导致的局限性的表现。

而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则在于:随机因素的影响不仅影响状态,而且影响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活”的,具有主动性的个体会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并且以某种方式把“经历”记住,使之“固化”在自己以后的行为方式中。正因为这样,CAS理论提供了模拟生物、生态、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巨大潜力,明显地超越了以往的一般的随机方法。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CAS理论具有了与其他方法不同的,具有特色的,新的功能和特点。

二、个体是怎样适应和学习的

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霍兰德通过三个步骤,建立了描述他所定义的具有主动性的主体的基本行为模型,即对于个体是怎样适应和学习的理解和描述。

这三步是:

1.建立行为系统的模型,(Performance System)

2.确立信用确认的机制(Credit Assi
页: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