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29
★前两天才发现半年前另一处的讨论,在那里回了个帖子,现将回帖复制到长阳以作交流。
http://w.investbook.com/club/dispbbs.asp?boardid=9&star=13&replyid=26255&id=3471&skin=0&page=1
谢谢 山不是山兄 在这里转贴讨论观点。你的上述观点作为主贴的小结挺合适。主贴的观点只是说明,作为操作的理想状态,把握住大R的操作机会将会有令人满意的出色业绩回报。但是,如果把这种理想状态的可预测性和可操作性,说得轻描淡写,近乎轻而易举,这不是自欺欺人嘛!就是“昧着良心”吹喇叭嘛!
未济兄列举了这么多大牌(注:以证明他们的成功率都不高,所以成功率不重要)都“昧着良心”,呵呵,跑题了,主贴只是比较说明预测风报率是难上其难,并不涉及对成功率的褒贬和偏好。
有必要说明几个容易引起歧义的观点:
1、在操作中重视风报率并作为头寸管理的依据之一,与强调预测风报率的高难度,不是一个问题。有一个事实是,如果成功率高一些,那在把握大R机会时,在心理上和结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年来的实战和思考,更让我相信这一点。
2、在研发交易系统或交易方法时重视成功率,与在实战中错误地追求完美、片面地追求操作结果的成功率是两回事,许多争议是由此引发的。在研发交易系统或交易方法时,放弃难于把握的风报率预测,而尽可能把握好大概率的东西,是明智的,也是能力范围之内的。
3、至于主贴的标题:《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是“昧着良心”吹喇叭!,由于在该书中作者的新奇之处就是有关“大R风报率”的讨论,可又避实就虚地把确定大R说得很轻松,实在是自欺欺人。所以我说,:《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的作者Tharp在此观点上,是“昧着良心”吹喇叭!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30
★前两天才发现半年前另一处的讨论,在那里回了个帖子,现将回帖复制到长阳以作交流。
谢谢 山不是山兄 在这里转贴讨论观点。你的上述观点作为主贴的小结挺合适。主贴的观点只是说明,作为操作的理想状态,把握住大R的操作机会将会有令人满意的出色业绩回报。但是,如果把这种理想状态的可预测性和可操作性,说得轻描淡写,近乎轻而易举,这不是自欺欺人嘛!就是“昧着良心”吹喇叭嘛!
未济兄列举了这么多大牌(注:以证明他们的成功率都不高,所以成功率不重要)都“昧着良心”,呵呵,跑题了,主贴只是比较说明预测风报率是难上其难,并不涉及对成功率的褒贬和偏好。
有必要说明几个容易引起歧义的观点:
1、在操作中重视风报率并作为头寸管理的依据之一,与强调预测风报率的高难度,不是一个问题。有一个事实是,如果成功率高一些,那在把握大R机会时,在心理上和结果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年来的实战和思考,更让我相信这一点。
2、在研发交易系统或交易方法时重视成功率,与在实战中错误地追求完美、片面地追求操作结果的成功率是两回事,许多争议是由此引发的。在研发交易系统或交易方法时,放弃难于把握的风报率预测,而尽可能把握好大概率的东西,是明智的,也是能力范围之内的。
3、至于主贴的标题:《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是“昧着良心”吹喇叭!,由于在该书中作者的新奇之处就是有关“大R风报率”的讨论,可又避实就虚地把确定大R说得很轻松,实在是自欺欺人。所以我说,:《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的作者Tharp在此观点上,是“昧着良心”吹喇叭!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32
以下是引用金无缺在2004-7-9 20:34:49的发言:
金融悖论说charp昧着良心吹喇叭,主要是针对charp的放弃胜率转而追求大r而言的。
或者说以30%以下的胜率,去追求5r以上的风报比,是自欺欺人的。以此观点培训就是误人子弟,是昧了良心!
关于金融悖论的观点,可以参阅
才看到这么一篇热烈的讨论,迟到了。
Tharp先生陈述了一个被人们广为称道的“事实”,一个忽略了其过程让参与者极其无奈的事实-----有些名家是以较低的成功率和大R的获利取得成功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完整的忽略了过程的事实,在故纸堆里被传颂成了“真理”。一条充满荆棘和陷阱的投资之路,被铺上了鲜花,在走上这条不归之路且百受挫折的人们的心里“忽悠”起了重生的希望。
忽悠,还是忽悠!混淆事实、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以借此在“理论”上标新立异。(注意:关注大R,不在乎成功率-----这是该书中唯一突出的“新奇”之点。)
市场里本无“长线”,那只是从“短线”获利累积的结果。
做不到较高成功率,只是多数投资过程中一个很无奈的结果,不是真理,更不是可操作性强的投资方法。这是残存的成功者的无奈结果。追求大R,只是我们在获利的时候,处理头寸的一种明智的思路。同时,不要为了刻意提高成功率,而去提高成功率,忘记利润累积的目的。
大R可遇而不可求,应在“初期较高成功率”起点上,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投资者在“初期较高成功率”起点上,可以对市场标的未来发展,在价格空间和时间上有不同的期待,从而分化出“短线”和“长线”。
在当今市场节奏日益加快,市场生态已全非昔日而语的今天,从故纸堆里找真理,看不到“初期较高成功率”的市场优势,不明了所谓“长线”或“大R”只是不可强求的顺其自然的结果,一味“只做长线、捕捉大R”,无异于“灯蛾扑火”、“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了。一句话,最好远离今天的市场,这才是上策。
有些名家是以较低的成功率和大R的获利取得成功的----这是一个有趣而无奈的事实。原本发现较高成功率的投资方法就是一个难度极高的课题,而且即使是好的方法也受金融悖论规律的制约。的的确确是那些偶遇的大R机会,救了那些残存的成功者的命,很像《成事在天》描述的那样,碰上大R的运气使得这些幸运者还有资格陈述他们痛苦的投资历程(多败而少赢)----Thanks for 大R !
所以,如果投资者还没有找到比较稳定的“初期较高成功率”,最好慎重入市,当然为了学习交学费而大胆实践另当别论。因为此时你的前面并没有老Tharp给你忽悠的海市蜃楼,也没有鼓噪者(特别是经纪人)信誓旦旦的鲜花之路,只有陷阱和不知什么时候光临你的运气,有幸的话,您也有机会再陈述一遍那个并不古老的传说。很显然,对于那些有幸残存的成功者中的大多数来说,那的的确确是条必由之路,要么有幸偶尔存活下来,要么.................
极度平淡兄的观点、思路不错,透过参与者和过程来分析事实。谢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33
名家的理念看了不少,但毕竟是人家的。这个问题和楼主以及网友也探讨过多次,现在我以我微不足道的实践说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大R和成功率并不矛盾。也没有什么确定、必然的联系。就我本人的操作来看,追寻大的波动的效率是显著大于频繁操作的,也许是在频繁操作的时候的成功率还不够高?也许是捕捉比较大的波动比较容易操作?我干脆是分两个仓去操作的,一个是轻仓少量低频率的操作,一个是仓位略重、操作更频繁的,一波结算下来,前者反而赚的钱多。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前者的效率更高。(仅对我个人而言是这样,或许没有统计意义)看来前者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其实也不容易,因为你必须既有必死的决心又要有不被消灭掉的技巧和战术。不成熟的方法,却是死的非常快的办法。如:为了追求大R一味地‘可求不可遇’地操作;或者为了蝇头小利频繁地进出。(说明一下,‘为了蝇头小利频繁地进出’这种方法操作,只要成功率足够高,也是很成功的一个办法。未必比你天天追大R赚的少,也未必比追大R死的快。问题是维持高成功率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2:38
使用短线,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行,主要在于对于一个市场的观察,适合趋势方法还是适合波动方法。但如果是确定了使用趋势跟踪方法的话,那么追求大回报交易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成功率就会下降。另外我觉得有一点似乎被误解,tharp 并不是强调要成功率低的方法好,而是强调越大的正期望越好,一切以正期望为核心。根据他手头的资料,他认为追求大回报对于提高正期望是非常有帮助的,至于成功率下降,他只不过认为在追求大回报的前提下,可能无可避免。我想任何人都会认为,如果有办法既有大回报又有高成功率,那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方法,只是现实中却可能难以实现。我想最重要的是Tharp提供了一条思路,那就是追求大回报对正期望系统的帮助,即使在成功率下降的情况也依然不错。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22
比方说这样一种操作方式,短线找买点切入,一旦获利到一定程度就将止损拉到保平,等着放长线钓大鱼。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情况下价格仍将折返成本,将平仓退出。真正能够放到很长的,几率也就百分之一、二。大R的机会不是没有,但出现的机会却非常小,因为行情总是在波动中前进,除非正好买在上升趋势的底部和下降趋势的顶部,否则其他的交易,如果不能在同一时间架构上择机退出,一律都会被回洗。优秀的交易者可以做到尽量避开那些大多数的陷阱,在关键的时刻动手,这就需要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并且长时间地等待合适的机会。交易仍然是时机的把握,不同情况不同分析,讨论交易的结果是高成功率还是高利润率,比较单调了些。有时候风报比高,有时候风报比低,一切全凭市场走势而定。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22
看来我的猜测是对的,而金融兄对于长线交易亦是非常陌生的,很多时候理论上的探讨和推断所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看来我与金融兄在操作周期的认识上有本质上的差异,我自然也是长线交易的积极倡导者,金融兄是否注意到,我对短线交易并不排斥,对高成功率低风险报酬比的交易模式亦完全认可,而金融兄对于长线交易方式和低成功率高风险报酬比的态度是陌生的,且在言语中带出了否定的观点,我这么说并非想说我如何如何而金融兄如何如何,只是恕我直言,金融兄并不缺乏聪明和才智却欠缺一种开放的态度,对与己不同的观点不应在理论上的推断后就断然否定,这对于追求市场真理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而言是缺乏严谨的。
很凑巧的是我正是金融兄所怀疑并否定的这种交易模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至少到现在为止,这个实践是成功的,思路也是清晰的,我自然与金融兄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针锋相对的观点,如果我们的交易思路完全相反的话,我想金融兄对于我的文章更多的可能是怀疑和否定,但不管怎样,我既然承诺了就一定去写,究竟金融兄如何来理解我的文章还是看了再说吧。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24
同意johnyj兄,但是如果要试图将方法机械化或系统化的话,可能这样的做法不行。
“ 比方说这样一种操作方式,短线找买点切入,一旦获利到一定程度就将止损拉到保平,等着放长线钓大鱼。”我觉得这仍是长线方法,短线方法在于一个波动赚了就出来,如果不出来很可能依然折回到原来的地方。所以好就放长,不好就变短在操作上比较难把握。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26
贴主lq1698网友能有这样一份感言,就不容易,就是收获。Tharp老先生的这本书,涵盖集成了不少有益读物中比较客观的经验观点,可称之为一本很好的培训教材。较其他的书籍,这本书中新奇的观点不多,作者把“大R”操做理念作为该书特色来极力推崇的。正是由于这本书是不错的综合读物,很容易误导那些对市场经验、见识不够多的市场参与者,去干那种水中捞月、画饼充饥的蠢事,枉费精力与金钱。因为无论哪个市场都没有贴着标签,近期多长时间里,有“大R”特征的市场波动。你试吧,也许一年都是那种好无起色的震荡行情,须知有无“大R”特征的市场波动,是人主导的,不是市场该有的。如此稀稀拉拉的、屈指可数的几次“长线”测试交易,能使市场参与者培养出来应对市场的素养?见鬼,自欺欺人!老Tharp要是足够“诚实”,而不是搞商业把戏,那就应该这样告诉市场参与者:首先,一定要以“短线”(或1R)方式学会在市场中生存,为此必须经过必要数量的专心操作和反思。这是能“进阶”运用“大R”方法发达的前提。其次,若如此能使自己长期不亏钱,或微微盈利的时候,那耐心捕捉“大R”市场波动,就是你未来“幸福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而且,发生不发生,能不能实现,都不知道!别太当真!别守株待兔!先牢牢收获你能抓住的东西,而不是把本钱愚蠢地压在随运而来的毫不确定的东西上。对于多数市场参与者,能做到第一步已经是不容易,相信老Tharp在这一步就没过关,否则,就不会去干“普渡众生”的营生。第二步更是“云步青天”仰仗运气。作者在其培训教材里,避实就虚地突出“大R”主题,原本是“云步青天”的问题,却让人觉得好似“探囊取物”,根本是在误导读者。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30
首先,一定要以“短线”(或1R)方式学会在市场中生存,为此必须经过必要数量的专心操作和反思。这是能“进阶”运用“大R”方法发达的前提。其次,若如此能使自己长期不亏钱,或微微盈利的时候,那耐心捕捉“大R”市场波动,就是你未来“幸福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31
很清楚撒普博士是让我们围绕着期望收益开发适合自己的系统。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34
曾经多次反对过金融悖论的观点,suhui对大R的追求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以追求大R值为操作策略。我想Victor sperandeo 的观点一致性成功的事业经营哲学:保障资本、一致性的获利能力、追求卓越的报酬,更好的说明问题。大R值确实害人,如果在股票不能做空的四年熊市中寻求大R值,真是个的笨蛋。以金融悖论所言,短线小R值,必须以高成功率来实现。这是必然条件。首先我们要保障资本,一致性获利,然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在去抓大R。谢谢金融悖论!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35
THARP兄没有看懂suhui,他强调投资多个市场,手中尽量握有一个投资组合,在每一个市场中寻找趋势。如果是股市这样的市场,按照suhui的方法,他肯定是不会来碰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4:40
以下是引用lq1698在2005-10-16 13:12:33的发言:
全面理解“大R”的真正要义-我读《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体会之二兼评金融悖论兄的长阳名帖
首先感谢金融悖论老大的这篇高论,这可算是长阳关于《通》书的名帖,对于该书的讨论,扩大该书的影响功不可没。
我个人是极力推崇老范的《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这本书的,我觉得把它说成是系统交易者的圣经也不为过。我曾经写过一篇读书体会,就是承蒙金融悖论兄认为还不错的那篇。主要是关于如何理顺思路,把自己放到一个能够进行系统研究的位置上来的话题。本来还应有第二,第三点体会,但由于其它原因后来也没兴趣继续写下去了。关于大R的确是老范的发明,但如果让专利局来发证书一定是发“实用新型”的证书。因为其本质遵循的还是“截短亏损,滚动利润”的思路。最近长阳讨论热烈的《交易圈的幽灵》一书,核心的规则1和规则2,也是围绕这条古老的华尔街格言展开的。我们读到的国外有关市场高手或市场大师一类的访谈录回忆录中,绝大多数都可归纳为这一类的交易思路。这是一条大路。大路是为平常人而设,天才奇才是不用走的。在实际交易中,高胜率和大R都可能成功,各有利弊各有条件各有春秋。无所谓“忽悠”的问题。金融悖论兄主张高胜率这一点都不错,因为你的实战经验也许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之路。但悖论兄对大R的理解和认识是非常片面的。理论上“R”是指交易时所承受的初始风险。实际交易中“大R”是指获利交易结果相对于亏损交易结果的倍率。它不是指一次交易的期望值而是一个长期交易的统计平均数。是长期遵循一种交易策略的一致性结果,是实实在在的检测报告或交割单。决不是什么“水中捞月、画饼充饥”。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网上就有公开演示的交易实例这在有些论坛叫“裸奔”。这一点对有相当交易研究功底的金融悖论兄来说不会不知道。
对大R的追求,一般以长线策略为多。而长线交易所捕捉的大的走势并不常见。这也是悖论兄排斥大R的主要理由。遗憾的是这一点完全站不住脚。如果真正理解了大R的概念,就决不会仅仅把它局限为“长线交易”。长线短线当日交易,周线日线5分钟线都可以运用“大R”的理念获利。谁说“也许一年都是那种毫无起色的震荡行情,”就一定无“大R”特征的市场波动?!以周线的眼光看也许如此,那么用日线看如何?用分时线看一看,例如用5分钟线看一看又会怎样?有大R的机会吗?“可遇不可求”吗?完全不是啊。看日线是盘整走势,看5分钟线也许就是一段不错的趋势。我就搞过一套做国内期货当日盘的1分钟线的交易策略,间断测试三个品种共计5个月,平均获利和亏损的比率大约是2.2比1,成功率在45%左右,因为需要每日盯盘做好几个品种操作起来吃不消而最后束之高阁。如果能发展出全自动的系统交易软件平台,就可用于实战。它遵循的就是追求大R的理念。这是好的理念在时间结构上的融合。再提一个问题,价格波动的真实性是唯一的,但我们看到的描述价格的图表,例如K线图,是唯一的吗?如果不是唯一的,那就不是完全真实的。这对我们的交易策略和交易结果的影响实在不可忽略。你是否仔细深入地想过这样的问题?任何人只要下功夫去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大R”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只是你视而不见,不去利用或不会利用罢了。
再说悖论兄的观点,“应该这样告诉市场参与者:首先,一定要以“短线”(或1R)方式学会在市场中生存,为此必须经过必要数量的专心操作和反思。这是能“进阶”运用“大R”方法发达的前提。”我不否认“经过必要数量的专心操作和反思”对于交易的好处,但这不是短线的专利,做任何交易都该如此。但似乎不经过短线方式学会在市场中生存就不具备运用大R获利的“资格”。这也太有点武断了。尽管我个人的交易之路大体上是这样走过来的,但不见得大多数人都必须这样走。老范没有设这样的门槛,我以为这正是老范的高明之处,不见得单纯就是为了卖书吧。可以这样理解,学会了“截短亏损”就可以在市场生存,而进一步发展就看你走哪条路了。靠“滚动利润”,靠捕捉“大R”的机会是一条成功之路。有丰富的交易经验和良好的直觉也完全可以用高胜率取胜,这样的例子也有,国内的波涛先生就是主张这样做的。我把他们归于天才奇才一类,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对于系统交易者来说,搞一个既有高成功率又有大R的系统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但有一点交易经验的人都知道,期望马儿好马儿又不吃草是不太现实的。这是现实的无奈,也是交易市场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退一步说,即使是搞一个长期有效(注意:是长期有效,多品种有效,不是只针对一两个品种三五个月的行情)的高胜率的系统也会很难。因为这样的系统无须经历人性的考炼,一贯正确的东西人人喜欢,而市场老人一定不会喜欢。他一定不会让这样的圣杯系统长期存在。追求高胜率系统的人也一定会被高胜率的不稳定所累。而靠直觉交易的人就没有这个限制,这就是人脑的优越性。但修练这样的功夫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更不是人人可为。我想这也许是老范不主张高胜率的现实原因所在。追求大R,忍受较低的成功率以获得长期回报的方法之所以能够一直存在,其最大的奥秘就在于他不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他严重违反人性中回避风险追求正确的天赋。用幽灵的话来说就是:“人的本能常常与交易技术相悖”。众所周知,理念无法直接交易。爱因斯坦的家里造不出原子弹。对一个交易者来说,好的理念要取得好的交易结果,还必须完善很多环节,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还有漫长的心路要走。老范的《通》书比较详细地解析了这些环节的要害,他归纳为成功交易的6大关键要素。如果你自认为不是天才奇才,即使不推崇系统交易的方法,也可以仔细看一看这本写给平常人的书,相信会有好的收获。这篇短文既是对金融悖论兄的名帖的追捧,也可以作为我读《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这本书的第二点体会。那就是:全面理解“大R”的真正要义”。
还是那句话,贴主lq1698兄能有这样一份感言,就不容易,就是收获。独立思考精神值得钦佩。
因为要准备下周“大战”,暂时不能花太多时间展开讨论。lq1698兄的讨论和分析结论很细致,无大问题。下面先简要做些说明。
其一,在以前的讨论中,我从始至终都认为大R是交易的精髓之一。以前争论的问题是如何发现和利用大R。大R绝不是想当然事先用“大尺子”量出来的。事先判明大R其难度很高,否则谁是傻瓜?当然也有墙倒众人推的少数情况较好判明,但那时绝大多数人是已经没有机会可利用了。有谁事先知道这种情况在某个品种再什么时候发生呢?
我从没有“排斥大R”,这个说法是某位“长线教头”为了说明自己正确而加给我的。另外,Tharp的大R观点是指操作前的主观先验的判断,而不是指什么事后的统计结果。如果是后者,争论也许不那么大,但对当前操作也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现在大家都在读《幽灵》,他的观点是和我的观点一样,在操作中正确加仓,以期待“大R”(厚利)的出现。
其二,由于大R的讨论是与“长线高手”的讨论中引出来的,所以在讨论中大R带有“长线”色彩。事先哪有什么“长线”,不都是人们的猜测和事后逐渐走出来的嘛,所以大R确实与时间架构无关。这一点你从《幽灵的礼物》中也可得到相同的观点,实际上那个热贴的主要观点都与“幽灵”的观点不谋而合,只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罢了。
其三,你讲的“裸奔实例”的情形,我知道以《炒客》的shcc_05先生为代表,他在《炒客》是以不很好的时机与趋势判断方法(低P)、以较好的交易策略(包括侧重R>3)和很强的执行力取胜的典型。shcc_05我没有和他讨论过问题,但他的情况我一直抽空关注,我见过他在“九寨沟的玉照”,我对像shcc_05先生这样的实战者我总是多几分敬意。如果你仔细读过他的系列贴子(给你推荐shcc_05先生“也许,放弃也是一种美”http://61.129.32.84/bbs/dispbbs.asp?BoardID=2&replyID=64971&id=64971&skin=0 )文中对低P的缺憾表露无疑,但这是符合个人风格的明智选择。
其四,交易操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按规则对市场正确和及时反应的能力,是靠实践和训练培养的,使之成为“第二天性”。这可不是像有些“大师”一年摸四、五次单子就能练就的,因为市场生态变化了。像老Tharp那样的“纸上谈兵”的教头,他的许多观点要看透。
每个交易者的交易风格是交易者通过试错法自我调试选择的,长短无所谓对错。
只是现实的讲,如果1、一个交易者的精力不存在问题,2、交易者市场流通量满足自己的交易量,3、交易者有高P的时机和趋势决策方法,那交易者为什么不做短线,并从获利的头寸留成“长线”?这样交易者也就少些shcc_05先生的那种“缺憾”。
每个交易者都需要客观和诚实地对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以后有时间再展开吧。
老Tharp的一些“高谈阔论”就像那头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7 8:11:32编辑过]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6:03
交易中人人都在说资金管理很重要,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资金管理。有交易系统,但资金管理做不好,最终还可能是亏损;高准确率的入市策略如果资金管理做不好,也会暴仓。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使交易系统风险最小化,盈利最大化。如果懂得资金管理,你便可以在对你不利的概率情况下,长期稳定的赢利。例如:有这样一套交易系统,靠丢分币来决定做多还是做空,人头做多,字做空,就是这样一套系统加上良好的资金管理最终还是赢利,可见资金管理在交易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有一套资金管理方面的学习软件,自带5套交易系统:高准确率、低准确率、长线的、短线的,在无k线图、技术指标和任何基本面的情况下,要完全通过头寸调整来获取盈利,让你学习到资金管理中的真正的奥秘。它不难,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果你在学完上述的资金管理后,你可以轻松的调整交易系统中的参数(例如系统准确率、长线还是短线等),你还可以将自己的交易系统输入软件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资金管理模式。头寸调整-------大师交易的秘诀人们总在寻找成功交易的真正秘诀,但他们的心智却促使他们在错误的地方做错误的事情,因此,他们寻求神奇的有75%准确率的系统来帮他们挑选对的股票 ,选对股票对成功交易来说,意义并不大。你可能会说 "你怎能那样说?" OK,实际上,所有的成功交易者都知道成功交易的几个因素1、黄金法则,截断损失并放足赢利2、头寸调整,也就是告诉你该买多少3、严格执行上面两点。当你领悟到交易的黄金法则 ,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如何去限制损失,当你盈利时要尽量的持有,获取最大的利润。头寸调整实际上是说,你在每一笔交易中该担多大的风险。这是一个资金管理的学习软件,它能帮助你了解什么是成功交易中真正的因素,这个软件不会教你如何去挑选股票,取而代之的是交易中更重要的方面“资金管理”以及放足盈利。这个学习过程有十关,难度日益增加。无论怎样,你已知道了交易的法则,你也将学会成功交易的真正技巧。对这个游戏来讲,你还须知道四个概念:1、了解R的重要性2、了解准确率与期望收益3、学会抓住盈利并放足盈利4、学会资金管理技巧,让自己拥有低风险的交易。这个游戏的设计是为了让人们在游戏这样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中学会交易的法则。首先,你必须的明白R的原理,它代表风险,就是你介入交易是的初始风险。它表示在你分析错误时,为了保护资金所愿意承担的损失。例如:你在50元买进一支股票,然后下跌到你的止损位47元,你止损出局,此时你R的风险为3(50-47=3)你想你的损失更小,利润更大。当市场反向跳空开盘,你的损失可能已超出了你的止损点位,损失大于1R,或是到止损位后,你心智不愿出局,造成损失大于1R,或是交易成本过高,使损失大于1R,那么上述情况可能会大于1R。 当你持有盈利的股票时,你希望它的盈利大于1R,例如:1R是3元,那15元的利润就是5R利润。假设你现在有一套准确率25%的交易系统,当你赢,你赢5R,当你输,你输1R,在这个交易系统中4次交易才对1次,但你最终还是盈利6元(15-3*3=6),想一想25%的准确率你都可以赚钱,这就是为什么截住损失,并放足盈利如此重要的原因。该游戏第一关的准确率为60%,其中有55%是赢1R(及和你所担的风险一样),如果你承担1000元风险,你的盈利也是1000元。有5%是赢10R(及担1000元风险赢10000元)。亏损概率为40%,其中有35%的亏损是1R,有5%的亏损是5R。希望在这关中,你可以认识到5R亏损给你带来的巨大痛苦。注意,这关中有60%的赢面,而且还有10R的盈利,但后几关可没这么容易,接下来,我们谈期望收益和概率。期望收益和概率: 期望收益是一个数学公式,告诉你平均冒1元的风险,在大量交易后,你将获得多大的收益。Casino的赌博游戏是负期望收益,长期玩,必输无疑,除非你能改变它的几率。但交易不同于Casino,你可以设计成正期望收益的系统,最终在资金管理的帮助下,长期获利。即久赌必赢。
大多数的人们有一个错误,他们寻找高准确率的系统,却不是正期望收益的系统
一些最好的交易系统准确率却在25%-40%。
例如:你在50元买入一支股票,然后在下跌1元后卖出,而盈利时却长期持有,赚了15元,想一想输只输1元,赚时赚15元,哪怕你交易系统只有30%的准确率最终还是赚钱。记住,你能赚钱是因为你学会了止损。期望收益统计比较难,但该软件已帮你作了统计,你在VIEW采单下可找到,你也会知道每笔交易的胜率。交易是随机,你可能会连输10次,就像真实交易中的,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笔是赢还是输,但正期望收益会带给你盈利。再次强调,期望收益不同于准确率,你要的是正期望收益而不是高准确率负期望收益的系统。在软件第三关准确率会降低。系统的前六关,你比较容易获得大R的利润,在后四关你必须要通过滚动盈利来获得R的利润,就像真实的交易一样,损失的频率会加快,而大R利润需要时间来积累。你如果持有一个盈利的部位,它可能只是1R的利润,你就必须等待,等待大利润的到来,或是只愿意承担多大的利润回吐。当你获利后,你必须考虑用利润中多大的一部分拿去再投入。例如:乔食品公司的股票风险 $1,000结果赢了 $1,000 现在你有$2000现在你是用 $2,000继续投入还是只投入部分?让我告诉你,全部再投入结果你有获得里1:1的利润:你现在的情况是乔食品公司的股票风险 $2,000结果赢了 $2,000现在你有$4000现在你有3R的利润,你是想再全部投入,还是只投入部分?如果你全部再投入你有可能获得很大的R利润,在真实的交易中你可能只继续投入获利的部分,然后将出场点上移,保住利润。现在你决定在全部投入,很幸运,你又赢了你现在的情况是乔食品公司的股票风险 $4,000结果赢了 $4,000现在你有$8000你已有7R的利润,如果你再全部投入,你将获得非常大的利润,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有一个3R或4R的亏损,如果发生亏损,它也将会很大。OK,现在你决定将承担的风险减小为$2,000.,你又赢了你现在的情况是乔食品公司的股票风险 $2,000结果赢了 $2,000现在你有$10000你现在在承担$1,000风险的情况下,已经有了9R的利润,你现在知道让利润奔跑能够产生大的利润了,第七关就需要你用让利润奔跑的秘密去赚大钱。你现在已有了一个低风险的计划,你在玩第一关时时间可能较短,资本10000,你知道你有60%的胜率,你会盈利,你同样知道会有一个大的利润会来临,你决定担$2,000 或20%的资本,一路走来,最后你得到了一个5R的损失,现在你破产了,因为你担的风险太大,尽管赢面和期望收益都站在你这边,但你破产了。在任何正期望收益的游戏中,都会有一个风险百分比会给你最佳的回报。当然担的风险越大,你的收益就越大,同时,你的风险也越大,担的风险越小,你的收益就越小,同时,你的风险也越小,如果你所承担的风险太大,你将会破产。给个提示:承担一个在短期内不会使你破产的风险,那样长期下来,你就能实现你的期望收益。:每一关,你都必须学习应承担多大的风险,每一关你都会领略到资金管理的艺术,你也可以发展更多适合自己的策略。如果你能在不破产的情况下,玩过10关,你就可以赚到你想赚的那么多。现在打开"File",然后选"New Simulation…",窗口会弹出,然后选择"Standard Game"点OK,游戏就会开始,你的目标是通过75次交易,最少使资本增值50%以上,然后才能进入下一关,如果你能只用5次交易就增值50%,可直接进入下一关Much success and may you learn a great deal from this game!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7:48
原帖由 1128 于 2005-9-12 17:01 发表
我说一下,不要把不追求胜率,而追求大R的交易方法轻易看作是真理。
这个问题是有很大的争议的,记得2004年的时候,中国的交易者曾就这个问题在几大论坛发动过一场激烈的高水平的论战,结果好象谁也没有说服谁,似乎在理论上,追求胜率派的更让人信服些。
这是我见过的中国技术交易者最高水平的论战。也体现了现在世界金融技术交易最前卫的哲学思想。
引自http://bbs.macd.cn/viewthread.php?tid=792982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17:52
这个贴子的主题注定和“高P—大R”交织在一起。
经常读到一些文章,拾“大师”之牙慧地讲“高P”之短和“大R”之长。实际上传播这种观点的背景(潜台词)是暂时无法做到“高P”,包括那些唬人的“大师”,坚称哪个重要或哪个不重要——只是说明暂时还没开窍,或者对自己不诚实。那些未老先“书”的“大师”们,多半是在操作领域没有找到自我,事关操作其言有多大程度可信?
最终,胜出者会在实战和丰厚回报中体会到,“高P—大R”是高效绩操作方法的两个方面。在“冲浪—波段”级操作的方法中,“高P”方法是选中目标和时机的“微观”利器,而“大R”动态启发式方法(或叫思路)是扩大利润的相对“宏观的”策略。
这就如同使用高精度制导武器打隐形飞行器,市场操作方法就象是“被动式”相控雷达寻的武器系统,如果没有“高P”武器子系统配合,一旦目标出现就只好采用“饱和攻击”的战术(大量小头寸试错操作)。“高P”与“非高P”系统在战术上、战果上、士气上的差异显而易见。
另外,如果用利润承担风险,动态加减头寸,“高P”操作方法更是保护利润和放大利润的有效工具。
归根结底,“大R”动态启发式方法不过是一个反人性的、对扩大利润极为重要的理念,如果想通了,任何有足够执行力的交易者都可以掌握。
“大R”动态启发式方法本质上是扩大利润的“相对宏观的时间策略”(军事上的后置部署),而“高P”方法是选中目标的“相对微观的时机策略”(军事上的前置部署)。
“大R”动态启发式方法的知行合一需要耐心和压抑天性,技术上用跟踪止赢方法就可以做到。
“高P”方法则需要数学优势和创造性思维,还有运气,抑或需要仰仗老辈子的坟地里冒出的缕缕青烟。
至此,临机应变能力和执行力就是影响业绩的根本要素了。
当然,有人会说“大R”方法就是前置部署的战术,操作之前就已经用大尺子在一堆“压力线”和“支撑线”之间已经量好了。对此我不反对,反倒要恭喜他和羡慕他,仰仗老辈子的坟地里冒出的缕缕青烟,就已胜算在握了,吉人天相绝非等闲之辈。:face04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20:56
lq1698——
让我们打开原著《Long-Term Secrets to Short-Term Trading》,p228相应的一段话:
“Over 20 years ago I uncovered an amazing little secret that I have been trying to disprove ever since ...
and so have subscribers.
The "secret" is that effective commodity systems do better without a protective stop loss than with one-if they
are not reversal systems.
It is strange but true. If you have a system that is always in the market ... and does a decent job of it ... you
cannot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by tinkering around with tighter money management stops! ”
译文:20多年前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小秘密,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一直想证明它是错误的,并且我的读者也想证明它是错误的。
这个秘密就是:一个有效的期货交易系统,如果它不是反趋势交易系统,它在没有保护性止损的情况下要比有保护性止损的情况下工作得更好。
这非常奇怪,但却是真的。如果你有一个始终在市的交易系统,并且工作良好,你无法通过调整一些更紧密的资金止损位来提高其绩效。
对照中文版p318,我们发现问题就出在对“a protective stop loss”的翻译上!
译者将上述短语简单地翻译成“止损”,在这里严重误导了读者。
大家知道,止损方式有很多种,而“保护性止损”只是其中的一种,它通常是从资金管理的角度对潜在的亏损进行控制,例如书中后面所提到的“固定金额止损点”等等。
很显然,拉瑞的原意决不是“不用止损更好”,而是探讨在特定的系统中不推荐采用过紧的资金保护性止损,因为根据拉瑞的经验,它会降低系统的绩效。
“…你要明白作者是在谈论一个有关止损的方法-------固定点数(金额)止损法和一套正向期望赢利系统的矛盾,而不是要废除止损这一交易原则!!!”——在这里,坐兄根据前后文推断的理解是正确的。
关于止损的意义,我在论坛上有过比较详细的探讨,不再重复。拒绝止损在投机理念上并不可取。
但我看完帖子,感觉天才兄的关于不止损的交易系统,是否就是指“反转系统”?这是一种连续在市的交易系统,它本身不设置单独的止损信号,它的止损信号与反转信号(即反向开仓信号)合为一体。理论上它没有空仓等待的时间段,每时每刻不是持有多单就是持有空单。这种系统一般都是趋势系统,它的独有的优点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放过任何趋势”,它最大的缺点是在区间行情时会有大量连续的损失。当然这种系统本质上还是有止损的,不过它的信号不是单独设置而已。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系统如果加入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的止损信号则有助于提高系统绩效并降低资金的最大回撤。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一楼原著引文中的“-if they are not reversal systems”一句,在这里拟应译作“只要不是反转系统”。拉瑞为什么要在这里排除那些“反转系统”?拉瑞是随便一说的吗?个人理解完全不是。其理由我在上面已经说了,请有心的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去体会吧。
+++++++++++++++++++++++++++++++++++++++++++++++++++++++++
johnyj——
对比一下《精明交易者》中对于止损分析的部分结论:
趋势系统
当一个止损被触发时,可能趋势尚未反转,系统会指示这个趋势仍然保持原方向。如果是这样,趋势将会持续,亏损将会转为获利,但你却已经没有仓位,因为你已止损出局了。
如果在大多数时间里止损设置是正常工作的,且无论何时止损被触发时,趋势都改变了,这等于是说判断趋势变化的均线太慢了,那么一个更快速的均线将能较快地赶上方向的变化。在任意一种情况中,问题的答案都不取决于止损的使用。
反趋势系统
反趋势交易追求多次小的获利。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就有必要持有较大的帐面亏损,并等待价格再向你希望的那个方向移动(无论是因为噪音还是因为出色的预测)。止损将产生更频繁的亏损,并阻止利润扩大。这二者将无法一起工作。
用增加投资来减少风险或是降低杠杆比例是所有方法中最安全的一种。由于较小的风险暴露,风险总是成比例的变小。如果你增加了你的系统的杠杆(由于设置了止损保证安全),一个价格跳空足以产生严重的破坏,一个止损并不能100%担保风险防护。如果你需要降低杠杆倍率以避免偶尔发生的大风险,那么一个止损也许不再对提高绩效有什么帮助。
+++++++++++++++++++++++++++++++++++++++++++++++++++++++++
摘一段《精明交易者》:
有得必有失
每一个蕴含利润的机会皆有风险,利润越大风险越大。每一个系统的交易方法有它自己的风险与回报的优劣平衡,这种平衡总是令人不愉快的。试图寻找一个无亏损的交易策略,或一个可吸收无限资金的套利模式,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有一个纯粹的”趋势跟踪方法”可以有较少的亏损和较大的利润。它被归类为一种”保全资本” 的方法。为了保持较小的亏损,快速离场是必要的。这个系统保持连续在市寻找趋势,但一旦价格向相反方向移动就退出。因而,亏损交易数量大于获利交易的数量。如果你增加了自己对风险的容纳能力,使用一个较慢的趋势或较大的止损,则系统将有一个较大的获利交易百分比,但同时也就有了较大的单次交易损失和资产的上下波动。使趋势走得很慢并拉大止损距离,你就有了一个由长期在市的仓位组成的较为被动式的投资组合。
“反趋势策略” 很典型地允许以更多的风险来获得多次小的收益。当策略出错时,会有大的亏损。它的得失平衡和趋势跟踪方法有相关联的连续关系。随着获利幅度减少,获利交易的数量增加了,亏损的交易则数量减少而幅度增大。
趋势和反趋势交易者有相似的选择:多次小的亏损或多次小利润,被少数大的利润或大的亏损来相应地抵消。
“商品套利” 追寻”无风险”的交易机会,例如一种”地区套利”,当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的销售价差若大于运费和保险费,就有利可图。竞争可以如此地剧烈,以至于套利者只能寻求小的利润和小的数量,当然小到一定的值时,就不值得为此而努力了。
产生稳定的交易收益并没有什么秘密的方法,某些方法会比另一些方法好些,但它们中没有一个是能违背”有得必有失”的原则的。在作出一个交易抉择之前,识别和了解各种此消彼长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见表3-1
风险与回报
我们都知道伴随着较高的利润有较高的风险,只有永不交易的系统才是永无亏损的系统。当你坐在配有高级分析工具的性能强大的电脑前,你很有可能会忘记:这些限制仍然是存在的。
当你看到成百个策略的交易结果时,利润似乎是很明显的。买卖期权和期货的高”杠杆”使得许多测试的回报的年收入高于100%。与大多数投资回报相比,这样的高收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上来就令人陶醉。但是如果用一个传统的进行风险调整过后的形式表示,并确保有足够的资本保证安全,那么交易结果将落在一个更敏感的范围——年收入5%-25%。这在第4章和11章中将予以讨论。你会发现:一个具有很高获利能力的交易方法,经过风险调整以后的回报,并不比一个保守的债券基金要好多少。
表3-1有得必有失
正效应 负效应
趋势跟踪高收益,小亏损 许多小亏损,亏损比利润次数多
反趋势 获利单多,亏损单少每单收益小,每单亏损大
套利 风险非常少 机会少,竞争强,收益小
所有系统高收益 高风险
小心毫无理由的好结果
开发一个交易方法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根本的指导思想可以是多年来观察市场运行模式或价格间数学关系的结果。测试和验证的过程也是很困难的,每个计算都要检查,并且进入价/退出价必须反复检查。它可能十分冗长无味,以至于在某些时候你将乐意接受好的测试结果,并停止寻找误差。你开始无暇顾及那些大的单次获利而去查看较大的个别亏损。但是误差会引起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个程序在它的误差没纠正前是无效的。
一个具有年回报20%的交易策略,且回报/风险率大于3.0,这个策略完全是个值得羡慕的成就。如果你增加止损到一个系统中以减少其风险,你会发现,回报也跌下来了。又或者,你试图选择具有更好机会的某些特殊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的频率,那么每一次交易都必须产生较大的利润以达到原来的回报率。你在场外的每一天,在等待入场信号的同时,回报率都在下降。
最后,所有系统都必须遵循”此消彼长”的原则。如果他们不遵循,你就有理由去怀疑它。一个无亏损的系统,具有一个5.0以上的回报/风险比率,或连续10年回报高于50%,必须有抵消这些收益的相应限制。你不能仅仅接受表面的结果,你必须找到和了解它们的问题在哪里,最好不要盲目乐观。
+++++++++++++++++++++++++++++++++++++++++++++++++++++++++
赞赏lq1698 兄和johnyj兄的钻研精神。
止损离场的实际操作方法还受具体市场的波动性、操作方法的时间架构和再入策略的影响,的确不好一言以蔽之。
1、有时存在止损离场的实际操作方法与具体市场的波动性“品性匹配”的问题。
比如,几年前分析、操作香港恒指期货市场时,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结果,如果止损值是大于50点,大部分波动都不会止损离场,最终有相当不错的收益,但问题是时间周期并无规律。许多这种暂时的背离与庄家有意触发止损点有关。
我理解,拉瑞说的不设资金保护性止损点反而业绩要好些,大概属于这种情况——资金保护性止损点的设置与具体市场的波动性“不匹配”。
所以,设立止损值时,要考虑和具体市场波动性“品性匹配”,事先无定论。
2、交易系统(操作方法)的时间架构和具体市场波动性“品性匹配”问题。
这是由上述问题引申出来的。如果测算好当时市场的波动性,那好,你就在近期波动范围内“抗”着吧(出界了当然要毫不犹豫地止损),反正大概率有出头之日。可在个别较长的抗战期间,你所选择的交易系统(操作方法)可能会发出不止一轮入市或反向的信号,这就出现很可笑的局面。
更常见的,尽管你实际估测出近期市场波动性,也许某个具体市场本身的波动品性就超出了操作者所习惯的风险范围,使操作者两难。
所以,操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好单就一个具体措施彻底讨论清楚。
3、一定要有“勇敢的”再入策略,特别是遇到跳空的情形更要大胆应对。
如果你敢执行再入策略,还怕离场吗?
[ 本帖最后由 金融悖论 于 2006-11-2 10:25 编辑 ]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20:56
lq1698——
让我们打开原著《Long-Term Secrets to Short-Term Trading》,p228相应的一段话:
“Over 20 years ago I uncovered an amazing little secret that I have been trying to disprove ever since ...
and so have subscribers.
The "secret" is that effective commodity systems do better without a protective stop loss than with one-if they
are not reversal systems.
It is strange but true. If you have a system that is always in the market ... and does a decent job of it ... you
cannot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by tinkering around with tighter money management stops! ”
译文:20多年前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小秘密,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一直想证明它是错误的,并且我的读者也想证明它是错误的。
这个秘密就是:一个有效的期货交易系统,如果它不是反趋势交易系统,它在没有保护性止损的情况下要比有保护性止损的情况下工作得更好。
这非常奇怪,但却是真的。如果你有一个始终在市的交易系统,并且工作良好,你无法通过调整一些更紧密的资金止损位来提高其绩效。
对照中文版p318,我们发现问题就出在对“a protective stop loss”的翻译上!
译者将上述短语简单地翻译成“止损”,在这里严重误导了读者。
大家知道,止损方式有很多种,而“保护性止损”只是其中的一种,它通常是从资金管理的角度对潜在的亏损进行控制,例如书中后面所提到的“固定金额止损点”等等。
很显然,拉瑞的原意决不是“不用止损更好”,而是探讨在特定的系统中不推荐采用过紧的资金保护性止损,因为根据拉瑞的经验,它会降低系统的绩效。
“…你要明白作者是在谈论一个有关止损的方法-------固定点数(金额)止损法和一套正向期望赢利系统的矛盾,而不是要废除止损这一交易原则!!!”——在这里,坐兄根据前后文推断的理解是正确的。
关于止损的意义,我在论坛上有过比较详细的探讨,不再重复。拒绝止损在投机理念上并不可取。
但我看完帖子,感觉天才兄的关于不止损的交易系统,是否就是指“反转系统”?这是一种连续在市的交易系统,它本身不设置单独的止损信号,它的止损信号与反转信号(即反向开仓信号)合为一体。理论上它没有空仓等待的时间段,每时每刻不是持有多单就是持有空单。这种系统一般都是趋势系统,它的独有的优点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放过任何趋势”,它最大的缺点是在区间行情时会有大量连续的损失。当然这种系统本质上还是有止损的,不过它的信号不是单独设置而已。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系统如果加入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的止损信号则有助于提高系统绩效并降低资金的最大回撤。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一楼原著引文中的“-if they are not reversal systems”一句,在这里拟应译作“只要不是反转系统”。拉瑞为什么要在这里排除那些“反转系统”?拉瑞是随便一说的吗?个人理解完全不是。其理由我在上面已经说了,请有心的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去体会吧。
+++++++++++++++++++++++++++++++++++++++++++++++++++++++++
johnyj——
对比一下《精明交易者》中对于止损分析的部分结论:
趋势系统
当一个止损被触发时,可能趋势尚未反转,系统会指示这个趋势仍然保持原方向。如果是这样,趋势将会持续,亏损将会转为获利,但你却已经没有仓位,因为你已止损出局了。
如果在大多数时间里止损设置是正常工作的,且无论何时止损被触发时,趋势都改变了,这等于是说判断趋势变化的均线太慢了,那么一个更快速的均线将能较快地赶上方向的变化。在任意一种情况中,问题的答案都不取决于止损的使用。
反趋势系统
反趋势交易追求多次小的获利。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就有必要持有较大的帐面亏损,并等待价格再向你希望的那个方向移动(无论是因为噪音还是因为出色的预测)。止损将产生更频繁的亏损,并阻止利润扩大。这二者将无法一起工作。
用增加投资来减少风险或是降低杠杆比例是所有方法中最安全的一种。由于较小的风险暴露,风险总是成比例的变小。如果你增加了你的系统的杠杆(由于设置了止损保证安全),一个价格跳空足以产生严重的破坏,一个止损并不能100%担保风险防护。如果你需要降低杠杆倍率以避免偶尔发生的大风险,那么一个止损也许不再对提高绩效有什么帮助。
+++++++++++++++++++++++++++++++++++++++++++++++++++++++++
摘一段《精明交易者》:
有得必有失
每一个蕴含利润的机会皆有风险,利润越大风险越大。每一个系统的交易方法有它自己的风险与回报的优劣平衡,这种平衡总是令人不愉快的。试图寻找一个无亏损的交易策略,或一个可吸收无限资金的套利模式,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有一个纯粹的”趋势跟踪方法”可以有较少的亏损和较大的利润。它被归类为一种”保全资本” 的方法。为了保持较小的亏损,快速离场是必要的。这个系统保持连续在市寻找趋势,但一旦价格向相反方向移动就退出。因而,亏损交易数量大于获利交易的数量。如果你增加了自己对风险的容纳能力,使用一个较慢的趋势或较大的止损,则系统将有一个较大的获利交易百分比,但同时也就有了较大的单次交易损失和资产的上下波动。使趋势走得很慢并拉大止损距离,你就有了一个由长期在市的仓位组成的较为被动式的投资组合。
“反趋势策略” 很典型地允许以更多的风险来获得多次小的收益。当策略出错时,会有大的亏损。它的得失平衡和趋势跟踪方法有相关联的连续关系。随着获利幅度减少,获利交易的数量增加了,亏损的交易则数量减少而幅度增大。
趋势和反趋势交易者有相似的选择:多次小的亏损或多次小利润,被少数大的利润或大的亏损来相应地抵消。
“商品套利” 追寻”无风险”的交易机会,例如一种”地区套利”,当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的销售价差若大于运费和保险费,就有利可图。竞争可以如此地剧烈,以至于套利者只能寻求小的利润和小的数量,当然小到一定的值时,就不值得为此而努力了。
产生稳定的交易收益并没有什么秘密的方法,某些方法会比另一些方法好些,但它们中没有一个是能违背”有得必有失”的原则的。在作出一个交易抉择之前,识别和了解各种此消彼长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见表3-1
风险与回报
我们都知道伴随着较高的利润有较高的风险,只有永不交易的系统才是永无亏损的系统。当你坐在配有高级分析工具的性能强大的电脑前,你很有可能会忘记:这些限制仍然是存在的。
当你看到成百个策略的交易结果时,利润似乎是很明显的。买卖期权和期货的高”杠杆”使得许多测试的回报的年收入高于100%。与大多数投资回报相比,这样的高收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上来就令人陶醉。但是如果用一个传统的进行风险调整过后的形式表示,并确保有足够的资本保证安全,那么交易结果将落在一个更敏感的范围——年收入5%-25%。这在第4章和11章中将予以讨论。你会发现:一个具有很高获利能力的交易方法,经过风险调整以后的回报,并不比一个保守的债券基金要好多少。
表3-1有得必有失
正效应 负效应
趋势跟踪高收益,小亏损 许多小亏损,亏损比利润次数多
反趋势 获利单多,亏损单少每单收益小,每单亏损大
套利 风险非常少 机会少,竞争强,收益小
所有系统高收益 高风险
小心毫无理由的好结果
开发一个交易方法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根本的指导思想可以是多年来观察市场运行模式或价格间数学关系的结果。测试和验证的过程也是很困难的,每个计算都要检查,并且进入价/退出价必须反复检查。它可能十分冗长无味,以至于在某些时候你将乐意接受好的测试结果,并停止寻找误差。你开始无暇顾及那些大的单次获利而去查看较大的个别亏损。但是误差会引起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个程序在它的误差没纠正前是无效的。
一个具有年回报20%的交易策略,且回报/风险率大于3.0,这个策略完全是个值得羡慕的成就。如果你增加止损到一个系统中以减少其风险,你会发现,回报也跌下来了。又或者,你试图选择具有更好机会的某些特殊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的频率,那么每一次交易都必须产生较大的利润以达到原来的回报率。你在场外的每一天,在等待入场信号的同时,回报率都在下降。
最后,所有系统都必须遵循”此消彼长”的原则。如果他们不遵循,你就有理由去怀疑它。一个无亏损的系统,具有一个5.0以上的回报/风险比率,或连续10年回报高于50%,必须有抵消这些收益的相应限制。你不能仅仅接受表面的结果,你必须找到和了解它们的问题在哪里,最好不要盲目乐观。
+++++++++++++++++++++++++++++++++++++++++++++++++++++++++
赞赏lq1698 兄和johnyj兄的钻研精神。
止损离场的实际操作方法还受具体市场的波动性、操作方法的时间架构和再入策略的影响,的确不好一言以蔽之。
1、有时存在止损离场的实际操作方法与具体市场的波动性“品性匹配”的问题。
比如,几年前分析、操作香港恒指期货市场时,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结果,如果止损值是大于50点,大部分波动都不会止损离场,最终有相当不错的收益,但问题是时间周期并无规律。许多这种暂时的背离与庄家有意触发止损点有关。
我理解,拉瑞说的不设资金保护性止损点反而业绩要好些,大概属于这种情况——资金保护性止损点的设置与具体市场的波动性“不匹配”。
所以,设立止损值时,要考虑和具体市场波动性“品性匹配”,事先无定论。
2、交易系统(操作方法)的时间架构和具体市场波动性“品性匹配”问题。
这是由上述问题引申出来的。如果测算好当时市场的波动性,那好,你就在近期波动范围内“抗”着吧(出界了当然要毫不犹豫地止损),反正大概率有出头之日。可在个别较长的抗战期间,你所选择的交易系统(操作方法)可能会发出不止一轮入市或反向的信号,这就出现很可笑的局面。
更常见的,尽管你实际估测出近期市场波动性,也许某个具体市场本身的波动品性就超出了操作者所习惯的风险范围,使操作者两难。
所以,操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好单就一个具体措施彻底讨论清楚。
3、一定要有“勇敢的”再入策略,特别是遇到跳空的情形更要大胆应对。
如果你敢执行再入策略,还怕离场吗?
[ 本帖最后由 金融悖论 于 2006-11-2 10:25 编辑 ]
pitdoor
发表于 2013-8-20 21:01
精彩,都是高手。
辩论中似乎没有对成功率有明确的定义。
如果成功率是指:俘捉到大R的交易次数/总交易次数,那么30%的成功率已经是非常好的系统了。
如果成功率是指:赚钱的交易次数(不管赚多少)/总交易次数,那么30%的成功率就太低了。比如你看错了趋势,但如果进场点和出场点都比较好的话,仍有可能盈利,这种交易显然不会是大R,如果把这种盈利的交易也算是成功的话,那么俘捉到大R的交易次数就会小于30%很多,这样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一定是正期望了,有必要改进成功率。
最终能否赢利,跟成功率、大R、仓位都有关系,看你偏重于什么,取乎合理的度就行。一般来说,长线更偏向于大R,短线更偏向于成功率。
至于老范,他没有骗人,他确实指出了一条通向罗马的道路,至于另外可能的道路(比如高胜率紧止损的短线)他没提到也不是他的错阿,他没这个义务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