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历史数据统计计算出来的比重(譬如:交易成功率和交易失误率)可以称为“频率”,频率和概率是有差别的,在大量观察的前提下,这个“频率”将接近“概率”,但不能说频率就是概率。(2)平均获利和平均亏损都是平均值,它们各自本身不是频率,二者之比也不是频率,更不能说是“概率”;另外,概率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意思,既然是概率就不是确定的。所以,sq1974究竟要说什么还是没有说清楚。(3)风险利润率的概念隐含的是每次交易操作中都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利润的对比关系,把分母和分子分别平均后就没有这种含义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将体现交易成功率与交易失误率的影响,而把分母分子分别平均后的计算方法则将恰恰反其道而行之。请sq1974自己再思考,也欢迎其他有兴趣的同仁参与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无常在 2002/11/11 02:56pm 编辑]风险利率其实用来评估你所面对的交易对象及你所使用的交易体系的风险水平。譬如,在一个历史时期中,你对某期货品种交易操作成功1次,盈利100点,操作失败4次,每次亏损50点。按照我们的风险利率设计方案,这个交易体系对某期货品种进行交易的风险利率是:100/(4*50)=50%;按照sq1974提倡的方法则是100/50=200%。因此,sq1974的方案显然是没有反映风险利率的客观情况的。用数学方法也可以证明,Sq1974的风险利率设计方案将引向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交易成功率越高,风险利率将越低;反之,交易失误率越高,风险利率将越高!——这是十分荒谬的。至于计算仓位的方法,请参见本工作室栏目内《风险控制从建仓开始》一文。鲁晨光先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学者,虽然我们提出的开仓方案和他提出的方案不同,但从理论上我们是认同鲁先生的某些主要论述的,其实差别只是操作策略上的,但这些需要更多的解释,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今后有机会另开题目再说吧。 (1)Q:怎样才能既保证重仓又小风险、高利润期望地开仓? A:我的方法是分批开仓,先用小仓位试试“水温”,如“水温”合适,则在有效突破时加仓(加仓后持仓总量增加),第二次加仓具体点位如下(在小趋势中的回撤,或小趋势中的W底或M顶)。(2)Q:发现很多成功的模拟交易是开重仓的,重仓在哪种情况下是具有合理性的呢? A:这个我认为比较难把握,我认为在大趋势的转折点才值得重仓介入。如股票的周K线转折点,期货的日K线转折点,外汇保证金交易中的日K线(也可以是8小时K线)具体看每个交易者心中认为值得介入的“大”趋势。但重仓也会带来交易者的心态不稳定,就如我在外汇保证金中(放大倍数为200倍),每次行情回撤都会心情紧张,虽然表面看不出,但会不自觉的有一些小动作。所以我的朋友说只要看我手上的动作就知道我有多少仓位了。如果是使用机械交易系统的,这时候是最容易头脑发昏,做出违背机械交易系统原则的事情,也就是把“决策权”从电脑手里又夺回到自己手上。(3)Q:止损幅度小而交易成功则明显地将使得实际获利提高而风险降低,亦即风险利率提高;但是,由于止损幅度小,则将会增加止损次数进而降低交易成功率、提高交易失误率,从大量观察的角度看,后者在增加失误率进而增加总体风险的同时,亦增加了交易成本、相对抵销系统效率。A: 要做到止损幅度小,这是个很难确定的问题。如人为缩小合理的止损幅度,那有可能被市场来回抽“耳光”,止损点位被多次点到。我认为合理的向市场交“学费”还是要的,交易系统本身的“瑕疵”是这套交易系统存在的前提条件,这个世界不可能有完美的交易系统。任何想精确化或完美化交易系统的企图,必然是会失败的。
引用 使用道具 报告 回复 TOP 近期畅销期货经典前25位榜单
程鹏 [楼主]
VIP会员
程鹏工作室版主
UID
9458
帖子
271
精华
0
积分
271
长阳币
0 枚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2-8-4
最后登录
2004-12-7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
22#大中小 发表于 2002-11-20 11:22 只看该作者
关于止损位的深入思考首先感谢takisbb君提供的宝贵意见!各位的看法和经验必然对每位读者及我们在认识真理上助力不小。以下,就有关问题再谈些浅见。 止损位通常是用统计特征法通过大量观察后确定的,由于我们面对的市场价格现象的随机性,我们任何方法确定的止损位都不可能是100%可靠的。因此,在确定止损位时,我们必须允许“瑕疵”的存在,正如T君所说:交易系统本身的“瑕疵”是这套交易系统存在的前提条件,这个世界不可能有完美的交易系统。我的观点,确定止损点的要点至少是两条,一是保证止损是行情的否判断的基本性质不变;二是尽力避免多次连续亏损情况,即T君所说的被市场来回抽“耳光”的情况。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通过统计特征法采用大量观察手段提取的止损位,仍然是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符合使用者主观选择标准的。在这一意义上,很显然,是存在止损位高低大小的可选择余地的。譬如,采用均线止损的,就可以在选择时间周期上有不同的调整,其选择标准既有客观的普遍的标准,也有战术、战略性的甚至使用者人性特征的个性标准。我着重想指出的是,在建仓风险限度确认的前提下,事实上止损幅度的大小还将决定开仓数量,因此,在选择止损幅度时不能不在交易成功率、风险利率上综合考虑,我甚至认为,这里是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模型的。(有关建仓量和止损幅度、风险率的关系,请参见我在本坛“风险控制从建仓开始”一文。) 【盈利后的再投资方式】我觉得从两个方面考虑:1.资本的规模和特性:大资金更要求稳定性,比较适合线性扩张(简单再生产).小资金更适合(需要)阶梯形扩张(复杂再生产)原始积累的必经之路,这也是期货杠杆作用的充分发挥.2.周期内交易系统盈亏次数比:在单次亏损额度给定的情况下(即每笔亏损承受百分比),如果盈利次数明显大于亏损次数,如:8:2.则执行阶梯形扩张.如果系统盈亏次数相抵或盈利次数小于亏损次数,即系统不是靠交易次数取胜而是靠总盈利幅度大于总亏损幅度取胜的,则更适合线性发展.简单说几句喽,不对大家指正 1#大中小 发表于 2003-5-30 13:12 只看该作者
在理智与情感临界的游丝上徘徊
最近,受长阳之邀,准备讲座“交易系统计算机化”的专题,对此,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对“是否应该透露现役交易系统核心思路”问题,意见分歧。 有意见认为,“国外交易系统已经普及”,因此,可讲交易系统核心思路。但据我所知,所谓“国外交易系统已经普及”的说法并非事实。就期货、证券交易来讲,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在投机交易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早于、深于我国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就交易系统来讲,其真正彻底无干扰地应用依赖于交易信息化发展的程度,我国在期货、证券交易上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对交易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客观条件,而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然无法脱离传统交易家族的、口头叫价交易方式,因此极大地限制了交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另外,交易系统的私密性是由其商品竞争手段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不仅是理论上不可能,即使是现实中也不存在有现役交易系统核心思路在市场上流通的情况。现实很多在市场上待价而沽的所谓交易系统,其本身无法解释“出售摇钱树”的逻辑悖论。作为一个小有收成的系统交易者,一个在潜意识上追求避世清修的人,我时常为交易搏杀中血泪横飞的残酷所震撼,常常悲天怜人不由自主地试图向那些身边的落难者伸出自己的手,但是,事实告诉我,期货、证券交易的零和规律是毋可逾越的。不仅是你善意的忠告多数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即使是产生了效果,你仍然不过是在更加惨烈地制造悲剧。在这场注定零和的搏杀中,即使由于你的忠告使得在你看得见的范围内出现了几个成功者,但实际上在你看不到的范围内你的忠告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大的杀伤。换言之,你的慈悲看似道德,而实际上是不道德,这个道德只不过是一种虚伪的眼不见心为净的自我安慰。由此,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商业竞争中是没有抽象的道德的,用抽象道德的标准来判定是否应该泄漏商业竞争的核心思路,完全没有意义。完全透露了,又能怎样?当前公开的很多行情研判工具想当初都是核心机密,公开的时候就是其终结的时候,难道不是吗?看来,只能用商业道德来作这件事情,唯一的标准是在不泄漏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务请使得这个讲座必定物有所值,吸收各方意见,多讲“道”,把讲座定位于“交易系统及其计算机化”,是否是?非否非?否非否?我在理智与情感临界的游丝上徘徊。 金控也是风控,风控靠金控控制。 sar指标过滤,要W或N型启动介入,尽可能破长均线之初而不是之末。 木桶,桶板和桶底
“决定金融交易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读了网友的问题使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书中说到的“木桶原理”。便有了这篇小小短文。如果它对你有所启发,那主要是归功于你的独立思考。
爱读经济类书籍的朋友一定知道有一个“木桶原理”,也叫“短板效应”。 它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而今常常在现代管理学中作为一个原理得到运用。它告诉我们:木桶装水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往往制约于最落后的那几名成员的能力。好的管理者应该尽全力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总体效率。
回到交易的话题上来,那就是一个交易者或交易团队的获利能力,不是由你最擅长的某一项技能所决定,而恰恰是由你最薄弱的那个环节所决定。
交易获利是一个系统工程,交易能力的发挥就像是用木桶来装水。一个好的木桶应该让你用起来很顺手很习惯,相当于一个适合于你个性的交易系统。木桶的每个部件就是这个交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市场选择,入市时机,离市设置(止盈止损),头寸调整等等,他们是木桶的围板;而交易的总资金量和头寸的总规模则是木桶的底板。底板确定之后,最低的那块围板就决定了木桶装水的容量。要想打造一个优良的交易系统,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总体上的风险控制,他决定了木桶的底板和围板的结实程度。不然的话,没多少次交易之后的一次意外就来个“底儿掉”,这样的交易者注定无法长期获利,这样的交易系统不用也罢。而系统各部件之间的有机结合则依赖于你的交易哲学,这相当于木桶要有一个完好的箍,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交易理念作为基础和纽带,就无法使各个木板之间具有“契合”的结构。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很大的漏缝,尽管所有的木板都很长,但还是装不了多少水,一时有水也很快就漏掉了。
在《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一书中,老范将影响交易成功的关键因素归结为六个方面(P164-167):1.可靠性;2.盈亏大小;3.交易成本;4.机会频率;5.账户规模;6.头寸调整。依我之见还要加一条“适应程度”,也就是说交易工具要最大限度地和交易者的个性相融合,它才会让你用起来很习惯很顺手。不然人机剧烈冲突,执行就成问题,距离成功还是很远。
如果有人一定要问这些个因素哪个最关键?相信在理解了木桶理论之后,肯动脑筋的朋友会有所启发而得出自己的结论。那就是全力找出自己交易中最薄弱的环节——最短的那块木板,它,“最关键”。对于具体的你来说,也许是交易理念;也许是入市技巧;也许是离市设置;也许不是也许。
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找长阳!——于是就读书,就多实践,就提高我们的交易获利能力。
再一次感谢范.撒普先生,它写了一本好书《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向我们介绍了怎样设计和制造一个能够多装水的“木桶”。当然,真正能装多少水,还是要靠你自己。
——lq1698,2008,04,28
"一个交易者或交易团队的获利能力,不是由你最擅长的某一项技能所决定,而恰恰是由你最薄弱的那个环节所决定。"
总想着自己如何聪明,又找出什么什么规律来了。
总想着凭自己这种水平,起码也要如何如何……
到一定程度,不把眼光全部转向自己的短板,进入新的层面是基本不可能的。 小资金投机,就象鱼塘里的鱼,而且只局限于鱼塘,不是江河湖海。在鱼塘里,你的食物由别人投喂,如果没人喂你了,要是不能离开,就只能饿死。正常情况下,在里面你基本都处于轻度饥饿状态。你会不停地想再多吃一点,然后,在希望的肥皂泡后面将鱼饵吞入口中。
稍有安慰的是,只要不透支,你被逮到就只是将身上的肉挖掉,而会留下性命,等你长出肉后再抓来割。最终,你要么一直在鱼塘里被长肉、割肉。要么,终于死心了,在又一次被割肉之后下决心离开伤心地。
只要你置身鱼塘,就永远被岸上的渔夫盯着。只要你处于饥饿状态,就不愁你不咬钩。可悲的是,对处于饥饿状态的鱼来说,他思考的不可能是离开鱼塘,反而时刻在幻想着主人会大发慈悲投入多多的鱼食,更疯狂一点,则想着练就本领将渔夫拖下水吃掉。
大多数小鱼都会选择性失明或失忆,总是觉得其他鱼笨,就自己聪明,总是轻易忘记上次被割肉时的惨痛。如果你问他小鱼可以打得过鲨鱼、鲸吗,他肯定立马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而要是告诉他你就是小鱼,你是在和渔夫、钓鱼竿、渔网搏斗,他会立刻堵住耳朵、坚决否认。
如果是正常的生态群落、生态群落,食物链下,大鱼吃小鱼,小鱼可以吃虾虾,虾虾也可以吃泥巴。但是,总有无数的小鱼看到“机会”,奋不顾身要跳进鱼塘,因为那里看似不用去捕猎,或者无需上贡、跑关系,也可以吃到食物!
无数小鱼,因为看不清状况,终其一生在鱼塘里折腾,最终,丧失了在江河湖海里成长的机会。说可悲,也确实可悲,因为随你再怎么用心学习、总结,再花多少时间去熬更守夜,饥寒交迫也一直会若即若离。往往,受苦的还不止他自己,家人也会深受其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来源于能左右局势渔夫的“罪恶”本性,他要吃鱼肉,就要不停吸引小鱼进场。而他因为可以提供好的鱼塘、有鱼饵,就基本可以不断制造光环效应、吃食效应,就不愁吸引不进新的、刚有能力自己独立的小鱼进来。
正常情况下,老的一批鱼被吃得差不多了,大都长不出新肉来了时新的小鱼也成长起来了。所以鱼塘不用为新血液发愁,所以股市会有牛熊交替,和四季交替一样自然。
很多鱼最后投降离开,带着累累伤痕。但是,他们只是彻底失望了,并没有往深层去探究原因。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正视渔夫和小鱼的关系。正因如此,对后来者就没有警示意义。而一旦在江河湖海中得到一定的发展,让其有机会再进鱼塘时,他往往还会把辛苦长出来的肉再度送去给渔夫吃。
投资和投机之不同,就在于前者战场在江河湖海之中,后者只置身于人工鱼塘。不注意区分,就会在看似都有水,甚至是广阔的水域、优越的环境中迷失。江河湖海弱肉强食,但有生态系,看似大欺小,实则公平。鱼塘没有生态系,看似也可以大鱼吃小鱼,其实只有鱼吃鱼饵、渔夫吃鱼。
作为小鱼,一定要努力学习,要有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作为小鱼,最好对小鱼和渔夫的故事认真对待,仔细思考;作为小鱼,一定要尽量树立正确的鱼生观,将搏击于江河湖海作为奋斗方向。须知,在那些地方,大鱼可以有小鱼吃。只要肯动脑筋、花功夫,再小的鱼也会有长大的机会。而在鱼塘,则是鱼越大,越先被吃。只要你不跳出鱼塘,就总有被抓住割肉的那一天。
只要处在饥饿状态,就会对危险视而不见。躲过了这种式样的鱼饵,也会被之后没见过的那种鱼饵吸引上钩。因为,你饿着,没法不张口。
要避免饥饿,就不能靠投机来养活自己及家人。必须要有可以轻松解决温饱问题的谋生手段,然后只能拿一部分闲钱来做投机,不饿,就可以安心等机会。永远要记住,投机赚钱若着眼于锦上添花,就容易达偿所愿。若靠其养家糊口,则捉襟见肘,难免一直胶着于屋漏偏逢连夜雨之状态,最终误了青春,害了家人,实在是不值得。 此文缘起于msn兄《一做就错的日内交易》一帖,回复完觉得似乎还可以让更多人看到,特单独成帖,在此谢过msn兄。若你看到此帖,还望尽早把你提到的宁波高手的那篇文章弄上来欣赏为谢!
没做过期货,也没做过外汇,只做过股票权证。
本来没做过,就不好在这里发言。
但,总觉得自己的经验,或许对真正想在此地学到点什么、不愿意受到误导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就班门弄斧了。
个人感觉,超短线交易表面上看来在一分钟图、五分钟图、十五分钟图等短期图表上有规律可循,但——
你之所以赚到,最大的原因不是你有本事,而是主力还不想收网!
当然,若此理论大体成立,理论上说,我们也可在主力收网前走人,然后积少成多。
但是,这里就得转到wsn兄所谓“(日内交易)是场内交易商的专利,因为他们能看到场内的单子”那句话,如果你能知道或预测到场内交易商的动作,当然你就可以赚钱。
问题是,除了场内交易商,我等散户有那个本事吗,至少我是不能。
再回到我的论点。个人感觉,如果我有比散户更多的优势:信息、资金量,那我应该可以让他们按我的设计去操作。
目标是我卖时他们来接,我买时他们正抛。
具体手法是在中长期趋势上我不好骗老手,但在短期走势上,我总可以构造优美而有规律可循的图形,让聪明者找到规律并深信规律。
然后,在种种迹象表明聪明者深信不疑并深深参与时,反戈一击,将他们前面累计起来的连本带利一并收回!
所以,很多时候,你没被吃掉,不是因为你够狠、够厉害,只是因为你不够肥!
所以,我们很多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曾经赚过很多次,只是在最后一两次操作中,一不小心,由于政府打压、由于被某人骗、由于没时间在该卖的时候卖……而产生巨幅亏损。
轻则打回原形,重者反深套其中。
近日还在看台版的《黑天鹅》 ,其中一些描述深对此就有精辟的解释:
“‘專家’很會偏袒:當他們偶爾說對時,會歸功於自己的知識深度和專業;當他們猜錯了,不是怪罪情境,因為情況特殊,就是更等而下之,不承認錯誤,并編出一套故事。他們總覺得,實在很難承認自己的了解還不夠。但這種特性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所有活動中:我們天生就有某種保護自尊心的特質。”
“我們人類是隨機事件不對稱認知的受害者。我們把成功歸功於我們的技能,而把失敗歸咎於不受我們所控制的外部事件,即隨機性。我們覺得好事因我們而成,但壞事則不是我們的責任。這造成我們認為,不管是做哪一行,我們都比其他人更優秀。……”
“這種不對稱性的另一個效應是我們覺得自己比其他人還特殊,和其他人不同,我們不認為其他人具有這種不對稱性。”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极有可能对自己发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转而对曾有的所谓成绩津津乐道。我们往往很难面对的,就是一轮行情下来自己的成绩单。
看过很多同道在争论时逼对方晒交割单,那是很私人的东西,有各种不方便是很自然的。
有没有交割单无所谓,Livermore是大家公认的大师吧,他是从空中号子起家的,那应该可以称作日内交易吧,为什么到最后他会发出那样的肺腑之言——
“我要向那些视投机买卖为一项严肃事业的普通同行竭力阐述下列原则,我也不予余力地一再重复这些原则:一厢情愿的想法必须彻底消除;假如你不放过每一个交易日,天天投机,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仅有寥寥可数的几次机会,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在这些时机,才可以允许自己下场开立头寸;在上述时机之外的空挡里,你应该让市场逐步酝酿下一场大幅运动。”
“他们对次要的市场上升或下跌全神贯注,反倒错过了大幅的市场运动。当大幅度的趋势行情发生后,几乎无可避免地,数不清的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总是持有相反方向的头寸。那些坚持从当日之内小规模市场变动中获利的投机客,永远不能在下一轮重大行情发生时捕捉到机会。”
其实大家的初衷都是帮助后来者、警醒同路人,真心希望各位在发言时能多审视自己的言行,特别要提醒各位挂着各种头衔的发言人,普通大众总是拿专家的话当回事的,特别是遇到麻烦来这里学习的人,对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言论更是情有独钟,言谈中尽可能少一些可能产生的误导话语。 抛物线指标(SAR)也称为停损点转向指标,这种指标与移动平均线的原理颇为相似,属于价格与时间并重的分析工具。由于组成SAR的点以弧形的方式移动,故称“抛物转向”。
stop and reverse
从SAR指标英文全称知道它有两层含义。一是“stop”,即停损、止损之意,这就要求投资者在买卖某个股票之前,先要设定一个止损价位,以减少投资风险。而这个止损价位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它是随着股价的波动止损位也要不断的随之调整。如何既可以有效地控制住潜在的风险,又不会错失赚取更大收益的机会,是每个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股市情况变幻莫测,而且不同的股票不同时期的走势又各不相同,如果止损位设的过高,就可能出现股票在其调整回落时卖出,而卖出的股票却从此展开一轮新的升势,错失了赚取更大利润的机会,反之,止损位定的过低,就根本起不到控制风险的作用。因此,如何准确地设定止损位是各种技术分析理论和指标所阐述的目的,而SAR指标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SAR指标的英文全称的第二层含义是“Reverse”,即反转、反向操作之意,这要求投资者在决定投资股票前先设定个止损位,当价格达到止损价位时,投资者不仅要对前期买入的股票进行平仓,而且在平仓的同时可以进行反向做空操作,以谋求收益的最大化。这种方法在有做空机制的证券市场可以操作,而目前我国国内市场还不允许做空,因此投资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股价向下跌破止损价位时及时抛出股票后持币观望,二是当股价向上突破SAR指标显示的股价压力时,及时买入股票或持股待涨。 和MACD、DMI等指标相同的是,SAR指标的计算公式相当烦琐。SAR的计算工作主要是针对每个周期不断变化的SAR的计算,也就是停损价位的计算。在计算SAR之前,先要选定一段周期,比如n日或n周等,n天或周的参数一般为4日或4周。接下来判断这个周期的股价是在上涨还是下跌,然后再按逐步推理方法计算SAR值。
计算日SAR为例,每日SAR的计算公式如下:
SAR(n)=SAR(n-1)+AF
其中,SAR(n)为第n日的SAR值,SAR(n-1)为第(n-1)日的值
AF为加速因子(或叫加速系数),EP为极点价(最高价或最低价)
在计算SAR值时,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 一次计算SAR值时须由近期的明显高低点起的第n天开始。
2、如果是看涨的行情,则SAR(0)为近期底部最低价;如果是看跌行情,则SAR(0)为近期顶部的最高价。
3、加速因子AF有向上加速因子和向下加速因子的区分。若是看涨行情,则为向上加速因子;若是看跌行情,则为向下加速因子。
4、加速因子AF的初始值一直是以0.02为基数。如果是在看涨行情中买入股票后,某天的最高价比前一天的最高价还要高,则加速因子AF递增0.02,并入计算。但加速因子AF最高不超过0.2。反之,看跌行情中也以此类推。
5、如果在看涨行情中,计算出的某日的SAR值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高,则应以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为该日的SAR值。如果在看跌行情中,计算出的某日的SAR值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高价低,则应以当日或前一日的最高价为某日的SAR值。总之,SAR值不得定于当日或前一日的行情价格变动幅度之内。
6、任何一次行情的转变,加速因子AF都必须重新由0.02起算。
7、SAR指标周期的计算基准周期的参数为2,如2日、2周、2月等,其计算周期的参数变动范围为2—8。
8、SAR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比较烦琐,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掌握其演算过程和原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需要投资者自己计算SAR值,更重要的是投资者要灵活掌握和运用SAR指标的研判方法和功能。 由于SAR指标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稳重可靠等优势,因此,SAR指标又称为“傻瓜”指标,被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普遍运用。
SAR指标的一般研判标准
SAR指标的一般研判标准包括以下四方面:
1、当股票股价从SAR曲线下方开始向上突破SAR曲线时,为买入信号,预示着股价一轮上升行情可能展开,投资者应迅速及时地买进股票。
2、当股票股价向上突破SAR曲线后继续向上运动而SAR曲线也同时向上运动时,表明股价的上涨趋势已经形成,SAR曲线对股价构成强劲的支撑,投资者应坚决持股待涨或逢低加码买进股票。
3、当股票股价从SAR曲线上方开始向下突破SAR曲线时,为卖出信号,预示着股价一轮下跌行情可能展开,投资者应迅速及时地卖出股票。
4、当股票股价向下突破SAR曲线后继续向下运动而SAR曲线也同时向下运动,表明股价的下跌趋势已经形成,SAR曲线对股价构成巨大的压力,投资者应坚决持币观望或逢高减磅。 与其他技术指标相比,SAR指标对于一般投资者对行情研判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持币观望
当一个股票的股价被SAR指标压制在其下方并一直向下运动时,投资者可一路持币观望,直到股价向上突破SAR指标的压力并发出明确的买入信号时,才可考虑是否买入股票。
2、持股待涨
当一个股票的股价在SAR指标上方并依托SAR指标一直向上运动时,投资者可一路持股待涨,直到股价向下突破SAR指标的支撑并发出明确的卖出信号时,才去考虑是否卖出股票。
3、明确止损
SAR指标具有极为明确的止损功能,其止损又分为买入止损和卖出止损。卖出止损是指当SAR发出明确的买入信号时,不管投资者以前是在什么价位卖出的股票,是否亏损,投资者都应及时买入股票,持股待涨。买入止损是指当SAR指标发出明确的卖出信号时,不管投资者以前是在什么价位买入股票,是否赢利,投资者都应及时卖出股票,持币观望。 SAR指标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简单,买卖点明确,出现买卖信号即可进行操作,特别适合于入市时间不长、投资经验不丰富、缺乏买卖技巧的中小投资者使用。
2、适合于连续拉升的“牛股”,不会轻易被主力震仓和洗盘。
3、适合于连续阴跌的“熊股”,不会被下跌途中的反弹诱多所蒙骗。
4、适合于中短线的波段操作。
5、长期使用SAR指标虽不能买进最低价,也不能卖出最高价,但可以避免长期套牢的危险,同时又能避免错失牛股行情。 俗话说会买股票的是徒弟,会卖股票的才是师傅,然而实战中很多投资者往往因为忘记止损而遭受巨大的投资损失。实战中运用技术指标选取止损点位是种很好的方法。目前止损法主要有:(1)股价下穿布林带的上轨线;(2)MACD出现绿色柱状线;(3)SAR向下跌破转向点时;(4)长中短期威廉指标全部高于-20时;(5)当WVAD的5天线下穿WVAD的21天线时;(6)当20天PSY移动平均线大于0.53时,PSY的5天移动平均线下穿 PSY的20天移动平均线。建议重点关注SAR.
SAR是传统指标中设计形式相当别致的指标。一般的技术指标都是在当天的行情出来后给出当天的指标,指标晚于行情,是追随性的。而SAR是在收到今天的数据后给出明天的停损点,投资人第二天可以在盘中盯着这个点,一旦被突破立刻止损,使人做到“心中有数”保持操作的主动性,可以避免其他指标被动追随的缺点。
SAR的算法设计也相当精巧,它从一轮行情的最低点开始,随着行情逐渐抬高止损,抬高的规则参考了股价上涨的加速度原理,用过去的行情验证,表现相当不错。SAR的使用很简单,像它的名字一样,主要是作为止损点使用,是防守型的指标。在实际操作中进入一只股后不防就以SAR作为止损点,一旦被突破,立刻止损,可以帮您锁定已有获利,不至于把已到手的获利吐回去,甚至转为亏损。
投资者在驾驭波段上升行情的强势股、热门股时,往往为人性弱点所困而难于获得满意的实际收益。正确运用SAR停损指标简洁明确的信号进行冷静止赢止损操作,则可避免自以为比市场聪明的贪婪操作,是积极型投资者保持资金流动性、把握主动权、学会波段获取合理收益的关键。
SAR指标配合K线及价量关系的买卖技巧举例如下:
1、中长线波段跌幅与中短线加速下跌后出现底部放量攻克SAR值,SAR指标出现绿翻红,并出现连续攻击量,并以长阳乃至涨停板上攻,从而形成有效的中线空翻多走势可以买进。对中长线波段有一定累计涨幅且出现放量加速的热门股,用SAR作为跟随性止赢点,往往比过早卖出为好。
2、上攻价量配合流畅且有硬朗盘口中线题材配合,可在SAR指标翻红的盘中第一时间追入,往往有较好的冲高惯性。
3、SAR翻红后回抽企稳,下档SAR指标值附近亦是重要的低吸买点,而攻击性K线组合及补量放量上攻也是辅助介入技巧。
4、对过热的个股以SAR指标翻黑,对重仓股按纪律及时止损减仓,远比犹豫不决错失卖点,把热门股做成冷门股为好。
5、对SAR翻黑时乖离率过大且中短线跌幅已大的个股,借股价相对接近空头SAR指标值时减磅止损。 在对SAR技术指标进行一段时间跟踪后,我发现用该指标分析一般能把握住大的行情,失误很少,用该指标研判沪综指走势准确率较高。可以选取该指标作为预测沪综指运行趋势的工具。(股指大起大落股民应该怎么办?)
SAR指标是以红绿点提示卖卖时机:当红点出现的时候,表示买入机会,反之则卖出。该指标 有滞后性缺点,但实践中可结合其他指标改进其滞后性缺点。
在运用SAR指标的时候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近期快速增长的五只股!)
1、在市场运行趋势较为明朗时,可单独运用该指标预测沪综指走势。因为运用太多指标在分析中反而会干扰判断。
2、在股指曲线离红点或绿点较远的时候,意味着市场仍维持原有趋势,这时候就不要为大盘短期的涨跌所左右,坚持既定投资策略。
3、当红点或绿点持续出现较长时间并且贴近股指收盘价时,大盘变盘概率大,要分外警觉。
4、当SAR指标已出现转折,如由红变绿或相反,再观察第二天该指标跳空程度,若大幅调空则基本可确立大盘完全扭转原来趋势,若该指标第二天位置与第一天差不多则大盘有可能仍维持原有趋势,可继续观察一两天再决定策略。
5、还有一种特例,就是持续同种颜色点点后出现两个相反颜色点点,之后又是同一种颜色:一般表示大盘维持原有运行趋势,操作上也维持原有策略。但若持续同一颜色之后出现4个以上相反颜色的点点,这时候要警惕大盘变盘可能。 一、SAR的构造原理
SAR是为了避免过分贪心而设置的一种技术指标,它的基本的思想就是到了某种情况,就必须买入或卖出了,不能再等下去,期待更低或更高的价位。以股价上升为例,具体的做法是制订一个价格,当股票价格回落并跌破这个价格时,毫不犹豫不加任何别的条件地将手中股票抛出。这个价格就是叫停损点。显然,停损点应该符合以下的两个要求。第一,随着股价的上升每一天的停损点也应该相应地抬高,每天都根据情况的不同,计算出一个新的停损点。第二,停损点被跌破之后,股价应该继续下跌,至少不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高度。要保证这一点,就应将停损点设得比较低,但这样一来,抛出的价格就会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情,谁叫我们没有能力预见到股价能够到达的最高位置呢。SAR的实质就是多空立场的转变过程。当股价在停损点之上,我们将手中的股票保留,也就是我们所持的态度是看多,是多方。但股价跌破停损点之后,我们的行动是将手中股票抛出,也就是说我们所持的态度是看空,是空方。由多方变成空方完全是由股价是破停损点还是不破停损点而定。停损点成了多空转变的分界线。这也是SAR被成为停损转向的指标的原因。以上是以股价上升为例对SAR的构造原理进行说明的。对于股价下降的情况,也同样有停损转向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设制一个停损点。当股价向上穿破这个停损点时,不加任何条件地买入。这是由空方变成多方的情况。
二、SAR的计算
每一天的SAR值是不相同的,它要根据当天的股价的变化程度不断地改变。一般地,在看涨时,SAR是越来越高;看跌时,越来越低。SAR的计算工作主要是针对每天不断变化的SAR的计算,也就是停损价位的计算。
三、SAR的应用法则
其实,在前面已经介绍了SAR的使用法则,那就是停损转向的操作法。股价突破了SAR就是行动的信号。向下突破卖出,向上突破买入,这是所有技术指标中叙述起来最为简单的之一。不过,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一定非要到了股价突破了SAR才采取行动,可以提前。2.应用SAR最为重要的是明确当前是处于什么大环境。是上升还是下降,在股价为盘整局面时,SAR是不能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