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19

从半年来的实战交易结果来看,本系统运行于国内期货品种稳定而可靠。这个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仅建立在开仓(多与空)信号和平仓(止损与止赢)信号的基础上,还建立在组合头寸的动态调整模型之上。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技术基础,才造就了系统在理论上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这一点与2001年以来的历史测试结果相当吻合,几年来大量的辛劳没有白费,终于在实战中验证了结果。

另一方面,在系统的执行上,由于坚持了超低风险的头寸控制,尽管以牺牲相当一部分的盈利为代价,但半年来的系统操作总体上很顺利,执行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心理摩擦,这种结果对长年交易的职业操盘手极为有利。这一点是纯理论研究者所无法想象和体会的。历史测试结果再好,只要没有加入实际操作者的心理因素,没有考虑实际操作者的执行能力,终究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免不了还是一句空话。因此我要说:“执行好才是真的好!”

再说一点关于系统的评价。本人在系统研究和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品质因数( Q )的概念。有些人说到系统好坏,关注的是高成功率,80,90,100 的都有。另一些人则关注“风报比”而忽略成功率。个人在摸索中发现,高成功率的系统很不稳定,市场特性稍一变化就会崩溃,对执行者的心理打击最大。而低成功率兼顾高风报比的系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但过低的成功率往往给资金帐户带来的净资产最大回撤比较大,在逆境期这也会导致执行的高难度。当净资产回撤超过设定的界限时往往使操作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好的系统应该适应于多市场多品种的投资组合,应该兼顾成功率和风报比。在这里必须重点关注年回报率和净资产最大回撤的波动幅度。品质因数 Q 由此而来。它就是“年收益和净资产最大回撤的比率”。一般说来,Q 值大于3 的系统执行起来难度较小。操作者可以根据对风险的好恶程度决定头寸调整模型。例如能够接受年最大损失10%的交易者就可以通过头寸调整将回报期望值放在30%左右。过高的回报期望必然伴随着潜在的更大的资金损失率。已知系统的“Q”值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客户的要求来调整风险和回报的大概范围,在实战中很具实际意义。

本系统的品质因数保守估计在5以上,与低 Q 值的系统相比,在获取相同年回报率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执行的难度,这一点使我感到满意。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22

操作上5月出现一次明显的失误,由于粗心,一笔本该盈利的单子下单方向搞反,造成亏损,这样以来,降低当月资金收益1.2%(见<成功来自每一个细节―也读《高胜算操盘》>一文)。6月操作由于杂事的干扰,盯盘时间不多,放弃了一些低级别的信号,因此交易次数是9个月以来最少的。5,6月以来,有一些以往很热门的品种明显资金外流,如金属铜,大豆等。这也许是因为股市持续升温和期货品种越开越多的缘故。未来股指期货的开设还将把资金从现有的品种上抽离,这个因素值得关注。总体上交易量和持仓量的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到品种的流动性和投机性(投机价值),而这是趋势交易系统发挥良好作用的前提条件。即使是一个具有良好普适性和获利能力的交易系统也只有在高度活跃的市场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资金博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除去政策和交易制度的合理性影响较大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市场上各类资金的大体平衡而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资金生态链。完善你的交易系统的品种选择规则,有助于提高系统对不同市场的适应能力。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24

引用:
也学着抢个沙发坐坐!
交易次数似乎还是太多!
交易次数与净收益比就现不匹配。

交易次数就是交易机会,机会多正是这个系统的优势。只有足够的交易次数才能体现出交易系统的适应性能力。实际上不同级别的信号是可以区别对待的,不患多,只患不稳。
当然这还是在测试阶段,还没有正式采用,一共才投入20万左右是少了点。这一阶段主要是Q值的检验和实战的心理磨合,初步看来效果还满意。

唯一让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是把小利滚成大利。这一方面需要市场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过硬的交易能力。十月以来,市场倒是提供过好几次这样的机会,理论上也应该能够做到,但是由于本人自己的原因而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每月的小结中也反映了。

因此,(对自己来说)本人十分强调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交易能力的不断提高。强调交易系统的设置要和自己的交易能力相匹配。

欢迎各种风格的交易者探讨和交流。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26

原帖由 td发表
既然是“跟随趋势,加上一套放长利润,截短亏损的离市策略。”,那么,盈亏比率: 1.39,似乎低了点,有无可能在不太影响胜算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盈亏比率。



对于基本原理确定的一套系统来说,随着“盈亏比率”的提高,胜率一定是逐步下降的,胜率下降将直接导致连续亏损次数的显著提高,而这又不可避免地会使净资产的最大回撤增大,导致品质因数Q值的下降。最后的结果将是诸项因素的兼顾以取得一个综合平衡,而这个平衡点还直接受到你本人的执行能力的限制。这当中要作大量的测试与调整,远比比想象中要复杂。

在这里,只要过滤掉当日的平仓信号就可以做到盈亏比率在2.5-3,胜率在45-50%,这一点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测试,不利的是净资产的最大回撤也会增大,这一点将直接考验你的执行能力。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39

1、 什么理念?(或理论依据)
——趋势,大R,低风险。详见发在长阳的几篇相关文章。
2、 是通过计算机化机械系统达到量化的吗?
——是的,只是在某些细节上程序可能会很复杂。远不如用人工来得简单。
3、能否得出机械系统在克服人性弱点上有更好的优势的结论吗?
——有明显优势。作个比喻,应该是80或90:50的优势而不是100:50的优势。即使是完全自动化的交易也还是要人监控和微调,而且在交易的任何细节上,人性的弱点都会顽强地表现出来。
4、执行系统时需要进行优化吗?如何优化的?
——系统本身无需优化,但执行时为了交易者心理上的需要而进行某些调整,单纯从获利角度与模拟测试比较往往不是优化而是钝化,这与交易者的执行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执行能力越好,这种调整会越少,结果应该会越好。从过去一年的执行力考察来看,只能算及格。否则本帐号的收益率至少应该在30%以上。
5、与“天才机械系统”有何区别?能否做到“无脑”交易?
——不了解“天才机械系统”,还没下载就被长阳封了。也不懂何谓“无脑”交易,后者如果是指高层次的“直觉交易”那应该是可以的。当你的执行力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希望在新一轮展示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谢谢!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40


从本月开始调整每笔交易的止损额度从0.5%到1.0%,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最大回撤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在10%附近,有待于检验。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42

引用:
原帖由期货?
止损额度按风险资本算出, 但风险资本不必全部存在期货帐户中. 只要保证调度及时就行.
这样,
楼主期货帐户的收益率可以提高数十倍!
(媒体效应百倍提高)
楼主还将获得额外的收入.
(全社会 ...
谢你的好意。提高收益在于自己练内功,表面文章不需要。留点利息钱给期货公司赚,人家服务不错,也不容易。

——媒体效应?哈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了。
自有资金,自娱自乐,实验探讨。既不想往外推广,也不用拉资金。(还有点钱闲着,准备实验成功后扩大再生产呢)

——由此贴受到启发的朋友不妨捧个场热闹一番,质疑的朋友若有真家伙,那就向你学两招。
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把。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43

最大资金回撤较小主要是有一套风险控制的策略,通过减少每一单的起始亏损额,尽可能扩大盈利单的盈利额来获得。
如去年的起始止损控制在帐户总资金的0.5%,今年放大到1%,以期获得正常市态环境下有30-50%的年收益,最大回撤控制在10%左右。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44

另外,就今年的股票收益来说当然比这个收益要高很多,但中国股票并不是每年都有大行情的,尤其是在熊市,就本人而言是很难有收益的。而期货比较容易做到每月有收益。这一点对于职业交易者来说是有意义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45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Modeling”[效仿]
-------找一个很棒的人,分析他的一举一动,揭开他们做得很好的迷底,
然后把这种赢家的模式,深深烙在自己心里,
变成自己的直觉,你也会成功!并使你事半功倍!
现在一个”很棒的人”开了这个帖,
还可能有其他"”很棒的人”上来交流,好机会哦!
LZ和其他"”很棒的人”,如果有能使自己长期稳定赢利的交易系统,
有什么创造和超越的DD,拿出来供大家分享,那真是大家的福气LZ的功德!
最好贴图,把自己的交易系统信号处标上自己实际进出时间和价位图表传上来,
便于大家学习.并定期把实际交易记录和资金曲线贴出来,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47


期货实战账户(三)
2009年3月重回期市,还是原来那个系统,先从一个10万的小帐户做起,但对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调整,比原来要激进很多,相当于是做一个过载试验。做了一个月,最大回撤在10%左右,与实战账户(一)和实战账户(二)相比,收益成倍提高。
规则如下:
1. 品种选择:从所有国内商品期货品种中选出6-8个主力合约进入备选池;
2. 每次交易1-2个品种,第一次开仓规模一般达到40-50%的保证金额度,若有加仓
或第二个品种开仓则可高至80-90%(几乎满仓);
3. 实行递增或递减的动态头寸风险控制方案,初始头寸的止损额度设在账户总金额的
3%左右;连续盈利可扩大到5%以内,连续亏损缩减到2%甚至1%。
4. 根据开平仓的系列信号指令操作员下单,当日开仓到收盘前亏损的单子不过夜。
5. 账户盈利翻倍或账户亏损过半则阶段结束,设一个帐户重新开始。




郑重提示:版权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转贴。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49

过载试验不但是检验系统也是检验抵抗逆境的心理能力。本系统不以暴利为目标,但暴利来了也决不会拒绝。
一般情况下有如此暴利必定会有大的回撤,我检验的就是这样的资金管理效果。我欢迎黑天鹅的光临,看看自己会有怎样的应对。现在投10万试验,为的是100万以上资金操作积累经验。

另外似乎有必要申明一下,初学者不必效仿。盲目效仿,后果自负。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54

胡说一下,我有点担心老兄这次过载实验太成功,资金曲线太漂亮,可能反而不是什么好事.你在10万元实验中未出现的黑天鹅在以后的放大账户中有没有大驾光临的可能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也许这种交易方式在有大利润时结合提取风险准备金的策略会更好一点.

另一个问题,我认为容许止损幅度与系统盈利之间好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本性与系统的非常关键的平衡点.老兄以亲身实验以后最好能来个总结陈词.最后请问一下资金曲线是用什么软件作的呢,能否告知.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55

“另一个问题,我认为容许止损幅度与系统盈利之间好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一般说来,当然不会是线性关系。但是看过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实战贴的朋友应该知道,本期过载试验是前两期稳健型操作试验的延续,止损幅度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资金管理策略。也就是说,原来开2手锌,做下来的统计平均亏损是资金总量的0.5%,现在放大5倍开10手ZN0908,假定单比亏损可以控制在2.5%(3%以内),那么相对应的获利也就增加了5倍,由原来的年收益15-25%扩大到75%-100%。同时假定最大资金回撤也会由4%左右扩大到20%左右,当然具体怎样还必须用实盘数据来说话。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55

好运当头!照此速度,这一期的试验很快就能到达终点:获利100%。
欢迎各位探讨系统交易的课题,本期试验的重点是交易系统Q值大致稳定之后,资金管理策略的改变与“系统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以及“对操作者的心理影响”。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57

再说一点关于系统的评价。本人在系统研究和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品质因数( Q )的概念。有些人说到系统好坏,关注的是高成功率,80,90,100 的都有。另一些人则仅仅关注“风报比”而忽略成功率。个人在摸索中发现,高成功率的系统很不稳定,市场特性稍一变化就会崩溃,对执行者的心理打击最大。而低成功率兼顾高风报比的系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但过低的成功率往往给资金帐户带来的净资产最大回撤比较大,在逆境期这也会导致执行的高难度。当净资产回撤超过设定的界限时往往使操作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好的系统应该适应于多市场多品种的投资组合,应该兼顾成功率和风报比。在这里必须重点关注年回报率和净资产最大回撤的波动幅度。品质因数 Q 由此而来。它就是“年收益和净资产最大回撤的比率”,这个数据反映了系统运行的获利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它产生于长期统计测试或实战,是一个概率上的结果。一般说来,Q 值大于3 的系统执行起来难度较小。操作者可以根据对风险的好恶程度决定头寸调整模型。例如能够接受年最大损失10%的交易者就可以通过头寸调整将回报期望值放在30%左右。过高的回报期望必然伴随着潜在的更大的资金损失率。已知系统的“Q”值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客户的要求来调整风险和回报的大概范围,在实战中很具实际意义。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58

Q值(年收益和净资产最大回撤的比率),好像是一种能反映系统交易难易程度的人性化参数,相当不错的概念呀.以前还从没看到过,楼主的新发明呀.

有一个疑惑,净资产最大回撤好像存在两种方式,
1.遇到系统不适期,建仓阶段被连续止损引起的阶段性累加亏损.
2.在有较大利润以后,行情反走引发的利润回撤.

   好象楼主是用的短周期趋势系统,净资产最大回撤通常发生在第一种情况,这样计算出来的Q值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不多说了.
   但对一些中长线系统来说,因为需要过滤系统所定义的噪音,常采用"小止损,大止盈"的交易策略,这样一来稳定性是提高了,但利润最大回撤还是比较大的,想捕捉趋势就必须放弃波动.有时的确是眼睁睁地看着帐面上的利润迅速减少,你却只能在旁边干瞪眼,这其实也是中长线交易的难点所在,当然利润过大时可能会利用短期信号平掉一部分仓位保护利润.
但显然长期来看过于想让心理舒适的方法市场先生是不会同意的.这一点似乎与Q值设计原理相悖了.不知老兄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0:59

“但对一些中长线系统来说,因为需要过滤系统所定义的噪音,常采用"小止损,大止盈"的交易策略,这样一来稳定性是提高了,但利润最大回撤还是比较大的,想捕捉趋势就必须放弃波动.有时的确是眼睁睁地看着帐面上的利润迅速减少,你却只能在旁边干瞪眼,这其实也是中长线交易的难点所在”

好像不是这样的。“大止赢”其实并不大。相对于短线收益来说可能是“大”,相对于中长线收益来说不可能是“大”。一个中长线的系统,假如做铜,平均获利10000点,放个3000点止赢,有点大了吧?其实还是小于平均盈利的1/3,即使这样也并不必然引起严重的回撤。如果Q值足够高,可以很容易地将开仓量降下来(所谓长线轻仓),总仓位的收益下降,相应的最大回撤也就调整下来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1:00

还有一点,我们并不是为了减少MDD(最大回撤)而减少MDD,我们是为了通过长期交易而获利,对吧?如果MDD过大妨害了我们,我们就整它让他小;如果你能够承受,大就大一点又何妨呢?我的测试和实战告诉我:不管是短周期还是长周期趋势系统,只要你的Q值足够大,足够稳定,系统的MDD一样可调,代价是必然要损失一些收益。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1:00

“高成功率是不稳定的”.

对此我表示怀疑.

当然可以怀疑。但我的经验告诉我不可以片面地去追求“高正确率”,那样付出的代价会很大,这个里面有很深刻的原因。当然每个人的经验都有片面性,适合自己的不一定也适合别人。如果你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展开讨论。如果你的根据仅仅是传说中的XXX可以保持的先例,而没有自己的实践和认识,那这个话题就说不清楚了。
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