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1:44
系统交易真的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如果说按规则办事比较通俗易懂
系统化交易的概念是很清楚的,方法是很明确的,逻辑是很清晰的。只是做到何种程度才算是达到了系统化交易的效果,其标准有些模糊。我的标准就是交易系统的Q值>3。且操作(执行)值 M > 0.8(系统执行的实际收益/系统的模拟收益)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1:45
按规则办事其实是系统交易的一个关键环节——实践环节。它是建立在交易系统的理论基础,逻辑构造,历史测试和动态检验的若干系统化集成之上的一个人机对话模式。
交易系统以市场行为也就是价格波动为工作对象,以趋势捕捉(或预测或跟随)为基本方法,以规则体系(包括市场品种选择,入市离市头寸调整,收益率与风险评估等等)作为个体交易的最高行为准则。系统化交易者运用交易系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操作,最终达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获利的目标。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系统交易的一点个人认识。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1:46
交易系统是科学的结晶,系统交易是科学加艺术。
交易系统的历史测试绩效可检验可复制,而艺术化的交易无法检验无法复制,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真实系统交易的绩效因人而异往往也无法完全复制。每个人的实践和认识不同,结果也有差别,这就是 M 系数的由来。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3:48
KDJ指标的J值在触底时,从不钝化(九五年以前不算)。J值基本上是呈尖角而反转。特别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7:40
最近一口气读了好几本书,尤其是翻看曾星智先生的搏客,发现一本很对口味的书,就是《复杂性、风险与金融市场》。花了两天时间断续看完,很过瘾。原来还想就复杂性和不确定写一点东西给自己提高一下,这下可好了,现成的范本,一拍即合。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展开,所举观点和例子主要是奥派与凯派的现实PK。在作者看来,复杂性系统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经济上的运用无疑与奥派理论更接近甚至相吻合。但我主要的兴趣不在这里,我的着眼点当然是投机市场,股票,期货,市场观,方法论,交易系统,个人行为...,如何在这些地方寻找突破口,独辟蹊径,而又万法归宗,呵呵。
投机市场最大的魅力来源于不确定,“趋势”最大的魅力在于不常有,“突破”最大的魅力在于假突破...不确定正是我们享受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是这些投机行为(市场行为及个体行为)永恒的生命力之所在...深刻地理解“不确定”,将有助于理解本人系统赖以生存的市场基础。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7:41
前两天读巴菲特的股东大会答疑时,其言:“股价的波动率能完全代表风险吗,错。现代的金融学用波动率来衡量风险,是有问题的,一个股票原来在40小幅波动,现在6元,大幅上涨则波动率增加,难道现在的风险比40元的时候高吗?”他的话让我一惊,在衡量风险时波动率我自己用的不少,他的话对我们系统交易又有什么样的提示呢,请老李兄谈谈。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7:43
引用:
从图上很平滑,统计数据是不是不包含中间过程的浮盈和浮亏,Q值的最大回撤也不是最大浮盈的回撤?
前面已经有说明,这个帐号的净资产数据取样是以“逐日盯市”为基础,最大回撤MDD也是采用这个数据。
至于“中间过程的浮赢和浮亏”当然就以“平仓价”或“结算价”烫平了。不过相对而言,日内浮赢的回撤要比日内浮亏大很多,这个是受到有关离市的规则严格限制的。也就是说,我制定的规则中,止赢和止亏所给出的幅度差别是很大的,目的就是力求做到“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有些人认为这和“顺势而为”一样是一句废话空话,其实不是。
这就是系统交易中所谓“系统化”的精髓:整体协调与适应性优化。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7:45
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和理性人假设。现代金融学认为,风险可以通过价格的波动率来衡量,也就是风险来自价格的波动程度和波动过程。对于价值投资理论而言,他们只关心价值是多少,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其风险取决于买入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而与价格的波动程度和波动过程无关。因此,虽然都在说风险,但老巴用自己价值分析的观点去解释波动性和风险的关系,基本上属于“鸡同鸭讲”,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
至于说到系统交易,那要看你采用什么样的市场观和方法论。对于趋势理论的追随者来说,价格的波动性是市场存在的前提,也是趋势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与现代金融学理论不同的是,在趋势论者看来,波动率不仅代表了市场的风险,同时也代表了市场的机会和收益。很多事实表明,市场并不经常有效,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常常是非理性的,市场并非永远处于平衡波动(盘整态势)之中。当价格脱离平衡状态,也就是某种趋势产生之时,波动率仅仅代表了价格逆向波动时的风险考量。而价格的顺向波动,则恰好是获利的机会,波动率越大,代表趋势越强劲,收益也越大。波动的不对称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态分布的假设掩盖了市场波动的真相。因此,在平衡波动状态中,价格顺向突破平均波动区间,意味着趋势的机会可能来临;反之,当趋势运行之后,价格逆向穿破平均波动区间,就是对趋势延续能力的一种考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反向的警告。正确理解波动率对于趋势跟踪交易的意义,将有助于控制亏损,滚动利润。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7:55
引用:
原帖
只要触及到李先生设定的最大回撤比率,那么不论头寸在今后是否正确都会果断的选择离场处理。
请教老李,这个最大回撤比率你是如何定义的,能具体讲讲吗
请仔细阅读有关海龟法则的书或资料,原理从那儿找。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7:59
趋势交易不等于趋势跟踪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01
趋势跟踪,首先应该是定义趋势,然后是 1. 顺着趋势进行交易,上升趋势不做空,下降趋势不做多,没有趋势(横盘)时不做。2. “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这是它必须遵循的另一条规律。
满足以上两条就可以说是趋势跟踪,否则就不是。至于期望值是正是负不是识别标准。
因此无论你怎样定义趋势,第一条都必须顺着趋势操作,并且取得第二条规定的效果。那就是趋势跟踪。
0.8:1至少是没有达到第二条规定的效果。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05
搞清楚什么是趋势跟踪,有时只是为了讨论交易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实际交易中只要遵循了这个理念,又能取得好的获利效果就达到目的了,而是不是“纯粹”,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每个人对趋势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获利和不获利的系统,也才有适应不同时段不同市场的趋势跟踪。当然对系统的构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各种各样的概念,而是系统的各个部件协调一致的整体效果。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06
不仅仅是“从系统规则上去定义”,还要从执行规则后的效果去看,两者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
归根结底,我们不是为了一种理论而讨论理论(各大论坛上都有不少这样的理论高手,谈着谈着就找不到娘家了),而是要让这种理论在实战中能够指导你获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你没有搞懂这个理论,就是理论本身有重大缺陷需要你去修正。
就你所举的0.8:1的例子,不是亏损没有截短,就是利润没有跑起来,两者必居其一。如此这般,你所依据的跟踪系统从理念到规则一定是存在问题的。不从自身系统找原因,而是说市场状态变了...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市场永远都在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变化的市场中稳定获利。不变的市场,还叫市场吗?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10
无知不可笑,无能也不可笑,可笑的是傲慢与偏见,误导别人,贻误自己。君不闻:吾日三省吾身;君不见,淡迫明志,宁静致远。圣杯的隐喻只是在不断向上的资金曲线旁边,写下一种淡淡的心情。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12
圣杯的追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安的点也就是得失平衡的点。她会因人,因时,因事各不相同。就交易来说,这是一个沿着资金曲线的轨迹不断往上走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伴随一个平衡点或一种平衡状态,在哪儿,圣杯和你同在。然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圣杯就是太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13
也许有人会问,你不是神仙,你怎么保证盈利时重仓,亏损时轻仓?
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幽灵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规则一和规则二。可以大胆假设一下,能真正读懂幽灵这两个规则的人,本论坛寥寥无几;而真正能做到这两个规则的人,还没有出现。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14
回复 214# 的帖子
大刀的事证明了"你如果不赌,就不可能会赢。你如果把筹码全输光了,就不可能再赌。"
盈利时重仓,亏损时轻仓?很明显是个资金管理问题嘛,目前我理解能够多次加仓的交易方式是类似克罗这种长线趋势交易,在单一市场做中短线交易在卖出信号发出前一般只有很少的交易能够达到多次加仓而不引起风险叠加的幅度要求,而且在趋势临界点之后的风报比也会迅速下降,所以我一般采用试仓+主仓+加仓的菱形资管方案,其中主仓仓位应符合总资金最大亏损要求.能基本实现盈利时重仓,亏损时轻仓,同时抓住主要趋势大部分的战略目标,但与幽灵的第二规则还是相去甚远,也许以后会慢慢理解吧.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16
理解寂的"菱形资管方案',可行又可信。
但离幽灵的规则一恐怕还有相当距离。不是说离了幽灵我们无法获利,而是说他的两个规则确实有更高的境界。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17
这半年来,翻阅了十来本交易书,真正读进去的也就两三本,而这两三本书让我的交易系统又进化了一小步。
交易系统进化了,而交易人还没有完全做好心理准备,还需要找到新的心理平衡点...
回顾几年来的系统交易实践,系统的入市框架一点儿也没变,不断进化的基本上是离市点和头寸调整规则。我的获利交易的经历反复证明了老范的经典论述,相对于离市和资金管理技巧来说,入市是最不重要的。
很多东西如果不是“成功地"经历过,你是很难相信的。尤其是真金白银的交易,失败尤其是连续的反反复复的失败对个人内心的摧残是十分严重的,它很容易导致交易人心理上的扭曲,最终有可能产生崩溃。这时候适当地看一点交易心理方面的书是有好处的。
但无论如何,变更交易信仰是始终绕不过去的坎。
pitdoor
发表于 2013-8-16 08:19
对于受过比较严格的理工思维训练的人来说,改变交易信仰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因为多少有一些逻辑证明的方法和思路,只要开始的时候“大胆假设”就可以了。接下来交易信仰的改变能否成功,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就可以找到答案,正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相对困难一些的是接受形象思维训练的交易人,因为有太多的感性的东西,会干扰你去接受那些与内心原先的交易习惯有着严重冲突的新的信念教条,“只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东西”,“只看见你愿意看见的事实”,这种现象将更加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