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部公布统计分析报告预料,05年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料将增长20%,至7,400万标准箱。同期货物吞吐量增加15%,至48亿吨。
交通部预料,今年中国港口进口原油1.2亿吨,按年增长12%;进口铁矿石2.5亿吨,按年增18%。
今年首9个月,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424万标准箱,处理货物28.8亿吨,分别按年增18.3%和23.9%。
该部又指,预计今年交通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0亿人民币,按年增9%。
首9个月,中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209.0亿人民币,按年增长14.7%, 受土地和信贷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710.5亿,沿海港口建设和内河建设完成319.5亿和73.4亿,分别按年增长12.1%、67.5%和60.1%。 今天39收盘应该在8.6以上,否则主力就上榜露脸了
[ Last edited by 天涯浪子7311 on 2005-10-26 at 14:55 ]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涯浪子7311 at 2005-10-26 14:33
今天39收盘应该在8.6以上
???;) 是吗???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10-26 14:31
行业信息】中国05年集装箱吞吐量料将增长20%至7,400万标准箱
中国交通部公布统计分析报告预料,05年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料将增长20%,至7,400万标准箱。同期货物吞吐量增加15%,至48亿吨。
...
中集,说到底还应该属于周期性的企业,简单说,就是高增长已经成为历史,短期开始遭遇“成长的烦恼”,未来更是充满变数,因此造成获利丰厚的筹码开始变现。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涯浪子7311 at 2005-10-26 14:33
今天39收盘应该在8.6以上,否则主力就上榜露脸了
说一次,错一次,多说无益!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涯浪子7311 at 2005-10-26 14:33
今天39收盘应该在8.6以上,否则主力就上榜露脸了
最后几分钟大单压盘。 8元以下,或许你会发现中集的身影! 公司今日发布公告,上海中集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因为环保问题而停产,该公司是中集集团控股52.5%的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9060万元。虽然中集集团有关人士称停产不会对股东造成重大损失,但其负面影响显然难以忽略,因为同样的环保问题也可能在其他地区发生。所以该股复牌后大跌8%,瞬间拖累深证成份指数20个点左右,其对市场的打击已经显现,建议出局。
申银万国
现在要讨论一下中集何时变成微利亏损股更有现实意义!
我没说错,今天中集股票暴跌!!!持有中集股票的会员们,在一个无新鲜血液注入的市场中,纯粹的价值投资是玩不下去的!这次持有中集股票的死多头的朋友们,你们又一次被善于在业绩造假,公布信息不规范的中集的管理层耍弄了,今天即使大盘上涨,中集股票也是暴跌.我一直认为中集善于在业绩造假,其手段较高明,中集的明天是今天的长虹,现在要讨论一下中集何时变成微利亏损股更有现实意义!两市第一绩优股中集盘中一度跌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1:45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号称两市第一蓝筹股的中集集团,在负面消息的影响下显得弱不禁风,昨日某媒体报道中集上海生产基地停产,中集临时停牌一天后,今天发布公告称上海基地的停产不会对其股东带来重大损失。
临时停牌一小时后,中集开盘直奔跌停而去。在目前整个股市的弱势情况下,任何跟上市公司有关的负面新闻都会引发风声鹤唳的效果,恐慌气氛蔓延,部分投资者急于斩仓出逃的迹象十分明显。然而,更多“先知先觉”者趁机抄底不仓,中集股价瞬间从跌停的泥潭里自救而出。有分析人士称不排除主力借力打压股价,低成本吸取筹码。
截至早盘收盘时,中集股价报收8.60元,下跌7.03%。 要投资不要投机
金钱是一种奇异的财富......
假设:从现在开始,某人投资1万元,以每年年收益(考虑到所得税对收益增长的削减及通货膨胀对物价上涨的支持)不低于也不高于30%计算,四十年后总收益为(1+30%)的40次方,即36118万元(3.6亿元);五十年后总收益为(1+30%)的50次方,即497929万元(近50亿元),这就是时间+复利=财富的奇迹。
从财富的时间+复利公式中我们观察到,影响未来财富最大的因素是资产报酬率的高低与投资时间的长短,而你现在有多少本钱对未来财富多寡的影响较小。那种等赚了大钱再去理财的想法是极不明智的。连续多年接近30%的年收益成长率是投资之神巴菲特及华尔街股票英雄彼得.林奇在投资竞争极端发达的美国创下的业绩,而在中国,过去20年来年成长率在30%以上的优良企业比比皆是,鉴于中国金融业的落后,投资良机众多,中国的理性投资人士中,虽远达不到巴菲特的投资水平,但超过其投资业绩的则大有人在。
有意思的是,目下的中国大陆有储蓄的利息税,却无股票投资的所得税。
看来投资股票与储蓄比有三大好处:
A。克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B。获取高复利益
C。无所得税
投资优良企业,分享优良企业成长收益是最佳的投资渠道,与未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可选择性更强,交易更方便快捷,上市公司受公众与国家监管更严格。
股票市场的主导规则与一般的商业规则并无二致,即价值规律与供求关系。长期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是价值规律(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短期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是供求关系(上市公司股票新发增发配售及入场资金供给)
以往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投机过度的市场,黑庄恶庄猖獗,股市成了一个大赌场,结果导致上市公司股价与价值严重背离,出现劣股高估,优股低估的价值背离现象。周小川一任的严厉监管,国有股的减持风波,导致庄股连连跳水,带动股市大盘五年低迷。但是,由于开放式基金的理性介入,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银行资金(混业经营)的进入预期,劣股高估,优股低估的怪异现象得到遏制,基本面良好的绩优成长股股价逆市上扬,因此,2002年被称为“价值回归年”,或曰“价值发现年”
那种“听消息,看图形, 打短线”的投机做法代价太大了。
那些所谓的证券分析师如果真能预先知道哪一只股票什么时候开始涨,哪一只股票什么时候开始跌,还会继续当他的分析师吗?你能打听到庄家异动消息,庄家挣谁的钱?你不打短线,证券公司吃什麽?
其实回溯以往十年,中国股市虽是投机过度,但如果秉承价值分析投资理念,不去一味追涨杀跌,抄底逃顶,不去与庄家共舞,为人作嫁,从长时段看,都会得到满意回报。 巴菲特不投科技股,你投不投?
1.科技在整个企业界中的地位从来都是很重要的,不仅新兴行业主要是技术进步应用的产物,而且老的行业也得应用新技术的升级来在竞争中提升自己。
2.新兴的科技公司除了高成长性外,高毛利率和高资产回报率也是他们的普遍特征,看起来很合乎巴菲特投资要求,但是技术的更新往往使一些暂时领先的企业又很快成了昨日黄花,前后对比反差太大。前景不确定,是新兴行业的特点,马车制造业的衰落固然证实了技术进步的威力,而汽车制造业又淘汰了多少的“新兴”公司!
3.也不知道有没有马车制造公司转轨为汽车制造公司的成功案例。
4.这种不确定性确实是投资者的修炼领域,在技术进步的冲击下,要识别那些能够幸存下来的行业,其中必有很棒的巴菲特型公司。
5.所谓不确定性,往往是不了解的代名词。如果紧紧地盯住行业动态和企业实态,不难分辨出新兴行业的潜在的优胜者和挑战者。巴菲特和芒格不投资微软和intel,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不在行!
6.对于新兴行业公司,在注意到其高成长性,高毛利率和高资产回报率外,在估价上要留有较大的安全边际,并努力寻找稳定可靠的公司。
7.所谓稳定可靠的技术公司,说起来象是逻辑有了问题,其实是指我们当寻找那些善于吸收技术进步的,屡经考验的成功的成长后期和成熟期的技术公司。
8.学习林奇的方法进行生活观察,如同米勒所说:“的确,人们仍在购买可口可乐,吉列刀片,仍在使用美国运通卡,但他们也使用AOL,微软,并购买DELL电脑——这是无处不在的现象”
9.学习费雪的方法,分析企业竞争力。在新兴行业中则要具备费雪的慧眼识真,那种识别摩托罗拉的眼光,并持有几十年的定力。分辨出象TNTEL,GOOGLE,那些市场导向的“破坏性创造”的企业。
10.确实需要结合新兴行业的特点来构建头脑中的企业模型,并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财务报表中的细节变化,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高成长性,高毛利率和高资产回报率之外,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力,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技术特许权”(比照巴菲特市场特许权的说法),或曰技术壁垒,长足的面向市场的研发能力,决定谁最终生存下来并健康地活着。
11.对于创业期和成长前期的投资,这是所谓风险投资的领地,保守的投资者还是要远离。这里毕竟需要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承担风险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大胆心细的超级赌徒特质,善于 从纷乱的局面中进行合理概率计算,进行相应资金配置,最后收获个别巨大的欢喜,以及普遍较惨痛的损失。
你们又一次被善于在业绩造假,公布信息不规范的中集的管理层耍弄了!
持有中集股票的会员们,在一个无新鲜血液注入的市场中,纯粹的价值投资是玩不下去的!这次持有中集股票的死多头的朋友们,你们又一次被善于在业绩造假,公布信息不规范的中集的管理层耍弄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掘金戏 at 2005-10-26 16:50持有中集股票的会员们,在一个无新鲜血液注入的市场中,纯粹的价值投资是玩不下去的!这次持有中集股票的死多头的朋友们,你们又一次被善于在业绩造假,公布信息不规范的中集的管理层耍弄了
永远重复的话.......已经帖了N次.....还要继续嘛????????????? 评价定律:自己的需要永远是评价的标准
有位老板很苦恼地对我:“每天我都要听取各种汇报,有的人有这样的建议,有的人有那样的方案,有的人对我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忠告,各部门主管之间相互指责,很多事情由于争议不休而难以做出决定,或难以有效贯彻。我如果采用了某个人的建议,另一部分人就会说我没有主见。;我如果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会有人说我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 我是一个不值得追随的老板,最后负气辞职而去。”
看着他无奈的样子,我很同情他。
“每个人都对我说他是为了我、为了公司的利益。”这位老板最后问我:“你说,我到底应该听谁的?”
占有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和实现,获知、制作、传播有关信息,判定选择和实现是否符合需要的标准及标准是否符合需要。这样的判定叫评价。
在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相互矛盾的评价。无论你持有怎样的观点,总有人与你的观点不同,或完全对立。
以下例举一些常见的评价,说不定你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我认为这个方案是最佳方案。”
——“如果采用这个方案,我认为会造成严重后果。”
——“他这个人很固执。”
——“他这个人很有主见。”
——“他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他的意见很有价值。”
——“他是个人才,应该得到重用。”
——“他干什么事都干不成。”
——“他很诚实,我很信任他。”
——“他很狡猾,你可要提防他。”
——“他的主张是很有远见的。”
——“他的想法简直是鼠目寸光。”
——“他的思想很深刻。”
——“他的脑子有病。”
——“我是为了你好才这么说的。”
——“我这样做纯粹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
——“我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愚蠢的人。”
……
无论你怎样评价别人,或别人怎样评价你,也无论你怎样评价你自己,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是以自己的需要作为评价的标准。
有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避免对任何事物作出任何评价。其实,这种不评价的本身就是一种评价,而且是以自己的需要为标准的评价。
有的人在作出某种评价后称“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你的利益”,或称“我这样做纯粹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或称“我这样做是出于公心,没有任何对个人私利的考虑。”
如何看待这种表白呢?如果这个人不是口是心非的话,至少也是因为他与他人或大家有共同的利益,他的“公心”也是因为有了共同利益才有的。所以,从根本是讲,世界上没有绝对超脱自己需要的评价。
有的时候,有的人惧怕真实的评价会使自己的利益受到危害,便违背自己的需要做出虚假的评价,但他内心从根本上是否定这种评价的。而这种否定,本身就是一种以自己的需要为标准的评价,只是他不愿坦率地说出来罢了。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评价导致错误的选择和实现时,他会改变自己原来的评价,对选择和实现重新评价。无论是原来的评价,还是现在的评价,他都是以自己的需要作为评价的标准。当他发现原来的标准或原来的评价并不符合原来的需要或最新的需要时,他必然会改变原来的标准和评价。
人与人之间的需要不同,对物的评价也不同。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原因即在于此。仁者,是以仁者需要的标准评价;智者,是以智者需要的标准评价。
需要和物是不断变化的,因而评价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样变化,评价者都是以最新的需要作为最新的评价标准。
评价是对最大利益的评价。一个人的选择和实现若能够占有最大利益,这个人就会对选择和实现做出肯定性评价;一个人的选择和实现若不能够占有最大利益,这个人就会对选择和实现做出否定性评价。
人在以自己的需要作为评价的标准的同时,还希望他人能够肯定自己的评价。
一个人的评价若被他人肯定,这个人的再选择和再实现就会得到他人的赞同或支持;一个人的评价若被他人否定,这个人的再选择和再实现就会被他人反对或破坏。
作为企业的老板,部下的评价是否以他们自己的需要为标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与你是否有共同利益。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10-26 at 16:54 ] 中集集团(代码:000039) 达跌幅限制价位 成交数量:2500万股 成交金额: 21180万元
营业部名称 交易金额(元)
国信证券有限公司深圳红岭中路证券营业部 14463456.35
海通证券机构专用席位 14235844.69
中信证券机构专用席位 13689718.70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衢州狮桥街证券营业部 12892825.00
招商证券机构专用席位 12865223.74 转帖一篇有趣的对话:
2005年5月9日关于全流通与友人的网上对话
旭光 说:
你减持,俺也减持,谁怕谁啊
友人 说:
哈哈
友人 说:
这个你是专家
友人 说:
帮俺分析一下
友人 说:
我原本以为会上涨的
旭光 说:
两个预期:1。流通股票供应增加而对股票资本品需求继续减少。
2。 流通股东无真实否决权, 如果政府不一刀切介入,大股东不可能制定对流通股
股民有利的方案,大股东会尽量以最小代价获得原本估价极高的流通权。
友人 说:
不是说要送吗?
旭光 说:
关键看大股东无偿获得的的全部流通权收益 ,用多少来补偿供应增加导致的股价下跌给流通股
股东的损失。 要看送多少!
友人 说:
明白鸟
友人 说:
谢谢
旭光 说:
呵呵
友人 说:
据说5月18日升值
旭光 说:
为什么?
友人 说:
我是说人民币
旭光 说:
哦
旭光 说:
我的主张,如果不是炒股指,不必研究宏观大势。
友人 说:
你是技术派嘛
友人 说:
我这种旁观者
友人 说:
主要就是看着玩
旭光 说
巴菲特派
友人 说:
呵呵
旭光 说:
当下口号:“抱住茅台不撒手”
友人 说:
长期持有啊
友人 说:
那你是价值派嘛
旭光 说:
价值派的最大问题是:无合理可行的估价手段。市净率,市盈率,现金流折现都极不科学。
友人 说:
这个就专业了,我的不懂
旭光 说:
巴菲特派最简单,“市场特许权”法
友人 说:
哦
旭光 说:
1。企业的体质是不是好:主要看无负债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多少?比同业如何?
2。企业的产品是否极具品牌优势?毛利率比同业如何。
3。企业的管理层是否诚实敬业
友人 说:
明白了
旭光 说:
好企业的管理层傻点懒点也没关系。
旭光 说:
巴菲特是典型的价值心算,拍脑门决策法。
对镜揽鬓成二人,自问自答定乾坤。
友人 说:
价值本来就是主观的
旭光 说:
哈耶克也这么说
旭光 说:
好象是
友人 说:
他们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念就是主观价值论嘛
友人 说:
吃饭去了
友人 说:
88
旭光 说:
88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10-26 16:51
永远重复的话.......已经帖了N次.....还要继续嘛?????????????
你越理他,他就越来劲。臊着他,也就是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meng-h at 2005-10-26 17:35
你越理他,他就越来劲。臊着他,也就是了。
:*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