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银行-海富通收益增长证券投资基金 20,000,000 20,000,000
2 银河-渣打-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LIMITED 17,009,001 13,457,449
3 交通银行-科汇证券投资基 ...
谢谢!!!!!!!!!!!!!!!!! Originally posted by winsomewang at 2005-10-28 18:44
2005 年1—9 月,在上半年取得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业绩仍取得较大幅度
增长:本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63,229,732.93 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
2,649,624,229.27 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80%和48.69%。 ...
谢谢!!!!!!!!!!!!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10-28 18:20
巨潮上有,我传个吧
谢谢!!!!!!!!!!
“真”的精彩
[ Last edited by 股市潜规则 on 2005-10-28 at 22:22 ] Originally posted by goodluck333888 at 2005-10-28 22:09
这篇文章虽然说得有一定道理,但为什么queenie要发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好像叫人不要买中集等制造业的股票。
奇怪,楼主说话有问题吧,全世界都知道我只喜欢什么股票,这好象是你一直提倡的吧,对中集不能只发好的,要多发表些不同看法而且最好是看空的,且是越空越好,不然有托之嫌???????????此文是我有意而为,怎么看着不顺眼嘛?制造业好象不仅仅是中集一家,更何况现在多数文章是有意识地把家电类和一些其他的制造业和中集混淆一谈,人们的观点不会因为某篇文章而改变吧,观点因人而异,大可不必如此介意.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10-28 at 22:26 ]
基金徘徊在有为无为之间
(2005-10-28 15:52:36)王军
“作为”还是“不作为”,基金三季度的动向让市场猜测不已,所以才有“话语权丧失”一说引发业内争论。如今三季报尘埃落定,人们终于能够更多地一窥基金近期运作的究竟。
从季报披露的信息看,部分基金增持中小盘股,减持老蓝筹股,动作频频。但有动作是否就等于有作为呢?
基金为何转向中小盘股,市场中的一个说法是股改之后基金传统的核心资产终究要走向全流通,相对于原先的非流通股股东,基金的持股数一下子从二级市场的大头变成了小头。其结果是,基金对于这些个股的二级市场控制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由于分类表决将不复存在,基金与大股东的讨价还价能力也将大幅缩水。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部分基金舍大就小,转而增持中小盘股,毕竟这些中小盘股全流通之后盘子会膨胀很多,“流动性陷阱”也不再会是个问题。
由此看来,基金舍大就小很可能是其中部分敏感者自知其影响力在大变局下将不可避免地有所削弱,而作出的无奈选择。这恰恰是基金在大蓝筹上“话语权”出现危机的表征。
从积极求变的角度看,基金是有所作为,而非无所作为。但这样一种“作为”,似乎却与市场原先的期待有些差异。市场原先期待的,更多地是希望基金借助大蓝筹在握的有利地位,主导市场行情的走势,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这可能才是市场想象中的有作为。而如今,股指在基金的抛盘中应声而落,这样的“作为”让人辨不清它的滋味。
同是局中人,自然不可能要求同为利益主体的基金以牺牲自我来拯救市场。基金三季度的调仓确实是动作不小,但能否就此有一番作为仍有待市场验证。毕竟,把几个小盘股打上天,算不上什么“依旧掌控股市话语权”,这个,吕梁早就干过了。而就在部分基金抛弃高速、港口类个股的同时,据说却有QFII在趁机接货。
那么,我们期待的是基金怎样的作为呢?
有共识才能有作为。
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基金话语权丧失,是因为近一阶段基金的表现与前两年有明显的落差。2003年,基金打造了“五朵金花”,造就了局部牛市,这是因为基金群体在价值投资理念上取得了高度共识,所有的力量往一起使,才形成了强大的市场主导权。虽说,基金投资风格的趋同久为人们诟病,投资策略的差异化也是基金业走向成熟的必然,但一个市场要形成方向,其主流的力量必须首先形成共识。但从三季报来看,这种共识显然并不明朗,迷惘仍然占据了上风,部分基金对于后市判断支支吾吾,甚至有基金未置一辞。自己想说什么话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话语权”呢?
有业绩才算得上有作为。
有为无为,说来说去,最终还要看收益,看业绩,看基金能否真正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而不是在二级市场上进进出出。今日基金的号召力或者话语权来自2003年基金业的成绩,但如今基金的成绩又怎能匹配当日的盛名呢?像巴菲特,创造长期超越市场的收益,让投资人赚到真金白银,如果能做到那样,再有谁扯什么基金“丧失话语权”也不会有多少听众。(中证网)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掘金戏 at 2005-10-28 22:02
中集三季度1.31的业绩又有何用?股票市场是炒作未来.炒作预期的,既然中集预期非常不好,那么之后中集股价下跌幅度不是同业绩下降幅度完全相同的,之后中集股价在未来两三年行业景气周期里中集股价下跌的幅度和时间都 ...
如果能给一个您老认为不是傻瓜买的股票,再给一个量化的分析(瞎编也行)让我们信服一次跟着你走!不要只会咋呼。
这几天心情不好,见不得歪人,如果有冒犯,请原谅。 只有别人不看好时,我们才能低价买进。基金老是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但真正好的企业是能经得起考验的,中集已经经历过行业的周期,并发展强大。
唯一担心的地方是中国对于公路超载治理的决心和行业标准的订立,会影响中集半挂车的发展速度. Originally posted by 考拉78 at 2005-10-29 09:43
只有别人不看好时,我们才能低价买进。基金老是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但真正好的企业是能经得起考验的,中集已经经历过行业的周期,并发展强大。
唯一担心的地方是中国对于公路超载治理的决心和行业标准的订立,会 ...
同感,中集的这一步对中集非常关键。
中集集团退一步海阔天空
朱宇中集集团(000039)日前公告,因上海远东工厂环保问题无法解决,决定将其停产清算。
乍听起来,工厂关张总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中集集团来说,得与失却有另外一番比较。
远东工厂1999年加入中集集团,主要产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干货集装箱,设计产能15万TEU,在中集集团总体产能中占比不高。而中集集团在华东地区还有四家同类集装箱生产厂,今年上半年投产的江苏太仓制造厂尚有15万TEU的设计产能没有释放,弥补缺失产能并非难事。
虽然该工厂对中集集团利润贡献有限,但工厂生产带来的油漆、噪音、粉尘等环境问题又非简单增加环保设备就能解决,公司为此备受指责,企业形象大受影响。长久来看,选择停产得大于失。
从中集集团目前的利润构成和集装箱制造行业的景气周期分析,收缩干货集装箱的产能更是明智之举。目前,干货集装箱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利润率已渐趋微薄,中集集团正努力优化集装箱业务的产品结构,关掉远东工厂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而从整个行业景气周期来看,由于2004年中期,航运市场的繁荣使得集装箱产品订单蜂拥而至,集装箱价格水涨船高。为此,以国际主要船运公司为首的投资者纷纷投资设厂。过度投资造成全球集装箱产能失控,目前全行业产能已达450万TEU,而2005年市场需求量只有220万TEU,供求比例高达2:1。考虑还有部分在建工厂尚未投产,未来供求关系会加剧恶化。身处如此的产业环境中,中集集团主动收缩产能的举动,也可视作规避风险的一大措施。(中证网) 股市掘金戏是一个以前炒中集亏钱的人,天天在这里造谣,心理黑暗而且变态!!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掘金戏 at 2005-10-28 22:02
中集三季度1.31的业绩又有何用?股票市场是炒作未来.炒作预期的,既然中集预期非常不好,那么之后中集股价下跌幅度不是同业绩下降幅度完全相同的,之后中集股价在未来两三年行业景气周期里中集股价下跌的幅度和时间都 ...
您给推荐个预期好的票,谢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edwardxiao at 2005-10-29 13:31
股市掘金戏是一个以前炒中集亏钱的人,天天在这里造谣,心理黑暗而且变态!!
多听听不同意见,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我现在觉得股市掘金戏说得还是又一定道理的。股价不是自己飞上去的,再好的股票,
再好的业绩,也得钱来买上去,靠谁买?还不是靠基金,可惜基金又不是什么好鸟。
花得又不是自己的钱,不用心疼。跌的时候,只想比其他基金跑的快,一旦跑路,可能
三年两年都不会回来了。股价找不到上去的理由。
最近市场上对中集的前景看的都很悲观,但我相信明、后两年中集至少不会向他们说得那样
发生亏损,但是利润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今年估计每股收益有1.5,06年每股收益估计很
难达到1.5了,我的理由是“非干散货箱”的利润基数太小,即使明年半挂车特种箱利润翻番,
估计也很难补足由于干散货箱销量和价格下降而减少的那部分利润。
乐观点儿看,即使明年干散货箱销量依然会缓慢增长,那么至少要到06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才能够
反映得出来,在这之前我觉得是不会有基金进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从众效应,
“就是宁可去做大家都犯的错误,也不会去做只有自己的正确”,上面这句话有点儿拗口,反正
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这种局面对中集来说,也不是第一次碰到了,一旦中集再次度过这种低迷时期,那么
新一轮的增长又将展开。并最终会在股价中体现出来。从长期来看持有中集股票的兄弟们
必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数据说话—中集A,中集B主力在不断出货!!
发两张图,从侧面支持股市掘金戏的说法—至今为止主力仍在出货(截至10月28日)建议MACD论坛
建议MACD论坛集体推荐"股市掘金戏"参加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他真的很用功.我说的是真的哦. 股票跌并不恐怖,只是有些心痛同时适当加仓.关键是公司的经营要持续下去而且坚持战略,投资股市就是要找在世界上有核心价值的公司,只要找到就可以放心持有.
我也希望能赚快钱,但持有一些处于上升趋势的垃圾股,我是夜不能寐的(明天会否跌停,董事长会否逃跑).反正是要长期投资于股市,找一家公司持有就是了,看看二十年后我的投资收益. 说中集遭到国内基金集体抛售这是事实,这一点大家都承认,但是能从单从出力出货这一点就推断出中集业绩造假么? 再说了,国内基金的投资理念是否正确还是个疑问。为何一方面中集遭到国内基金的抛售,另一方面QFII又在不断买进呢?我宁可相信QFII的投资理念,也不相信国内基金的短视行为.
鸡金的那些博士们不是饭桶弱智者?!
今天我不谈中集,谈一下鸡金的所做所为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的思路!从另一个角度看鸡金撤离中集!去年在宏观调控开始后,大部分鸡金经理认为对股市无影响,还在高位大量买入钢铁股等周期性行业的股,它们的核心资产不怕宏观调控,如果现在这样讲会让人笑掉大牙!鸡金的那些博士们不是饭桶弱智者,读了那么多书,是越读越愚蠢了,不知鸡金的那些经济学.金融学等博士学位是怎么得到的?!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中国股市中实际不存在纯粹的价值投资,我可以举个例子,马钢股份上市后两次股价从3.00元涨至6.00元,其每股收益分别是0.03元和0.45元,马钢股份这两次翻番行情同每股收益无关,分析马钢股份上市后的月K线,可以发现马钢股份涨至6.00元上方行情就结束了!!在一个无新鲜血液注入的市场中,纯粹的价值投资是玩不下去的,鸡金的所谓价值投资.核心资产本质上还是做庄控盘拉高出货,进行投机炒作! 1.31元,很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