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4 22:23

中集集团B股拟转为H股 或开国内资本市场先河

停牌一月之久的中集集团(13.10,0.00,0.00%)(000039)今日发布公告称,拟将已发行的B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若此方案能够顺利完成,中集集团将开创国内资本市场上A+B转A+H的先河,或许将为目前身处窘境的B股开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方案显示,中集集团符合向香港联交所申请以介绍方式上市的全部条件。此外,此方案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特别是B股股东的利益,不但股东大会除全体股东通过之外还做出了B股股东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的规定,而且为除招商局国际、COSCO及其关联企业Long Honour之外的全体B股股东提供了高出B股现价5%的现金选择权。原持有B股股份的投资者可选择行使现金选择权而向公司安排的第三方提出收购其股份的要求,也可选择继续持有,但股票性质转变为H股。

thecxj 发表于 2012-8-14 22:35

纯粹就是抢劫

meng-h 发表于 2012-8-14 22:36

中集集团: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的方案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614 k)
中集集团: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关于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有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156 k)
中集集团:第六届监事会2012年第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122 k)
中集集团:独立董事征集投票权报告书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293 k)
中集集团:关于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的法律意见书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170 k)
中集集团:公司章程(2012年8月)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598 k)
中集集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的方案之财务顾问报告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513 k)
中集集团:第六届董事会关于2012年度第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188 k)
中集集团:关于召开2012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http://disclosure.szse.cn/m/images/Pdf.gif(305 k)

meng-h 发表于 2012-8-14 23:00

又没逼着你卖,咋能叫抢呢?只不过要是没h股账户,卖了可就买不回来啦.

meng-h 发表于 2012-8-14 23:27

好一点公司在h股价格都要比a高不少,招行,平安,中海外的市盈率也要比万科高一些.,就算工行这些一般的企业,折价率也是个位数.而现在a/b折价是40%.a/h折价高的基本都是经营有问题的企业.短期来看停板这些日子,躲过下跌,还能多5%的收入.要是长期,在哪儿上市,跟股东应该没什么太大影响,除非太不方便或者成本高.遗憾的是如果不开港股账户,以后分红就没法再买了.钱转来转去不光手续费/时间成本高,而且还有合法性的问题.看样子中期可能是要分红的.以后要是没有涨跌停限制了,不知道能不能得神经病.

gongshiyun 发表于 2012-8-14 23:52

不明白的地方很多呀 如果成为h股了 怎么买卖 虽然有h股账户 但是股票不一定能划过去吧 以后分红再投成本高了呀

gongshiyun 发表于 2012-8-14 23:55

短期看来是好事 股票上涨 长期来看 失去了一块价值洼地 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洼地 不容易呀 对我这新手来看找到地雷的机会大 可惜

thecxj 发表于 2012-8-14 23:55

原有股东,只能卖不能买,这才是关键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0:02

问题是如果9.83不卖,在h股要是更低的话,就更没人卖了.岂不是要很长时间没有成交量.难道是国泰君安拿他那2400w股当做市商.如果没有成交量,暴跌的可能又不大.没准到不了转h就要开始演出了.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0:19

转h之前,可买可卖.关键是何时复牌.转h以后才是只能卖,要是买就要开h股的香港账户.转换应该是肯定可以的,就是不知道有多麻烦.应该找代理人亦可以操作.不用本人到香港.就是到时候收费麻烦,账户股票登记到自己名下要收费,收到红利也要收费,收到红股也要收费.如果卖股,汇回国内也要收费.

2、本次方案实施后,投资者还需承担H股市场的一些特殊交易费用,
包括:登记及过户费、代收股息费、代收红股费等。

3、未来仍通过境内证券公司交易系统进行交易的投资者,将在香港售
出股票后所得款项,由国泰君安香港汇总后将所得资金汇回境内,委托中国结算
公司划至境内证券公司结算备付金账户。国泰君安香港在将投资者售出股票后所
得资金汇回境内时是有一定的跨境转款成本的。特别是当日交易量非常小的情况
下,可能导致当日的每股股票对应的单位跨境转款成本相对较大。这些成本最终
将由通过境内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交易的投资者承担。

zhuyj 发表于 2012-8-15 00:21

国泰君安他那2400w又不是他自己的,是海外投资者挂靠在国泰君安的,怎么做市商??

algor 发表于 2012-8-15 00:23

回复 #488 meng-h 的帖子

港股工业股 消费类估值都比国内低的多,金融股估值稍高。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0:35

香港券商佣金战:收费“白菜价” 专家称害人害己
2012-08-10 08:29:33 来源: 上海证券报(广州) 有0人参与
0

在内地投资者印象里向来贵得咋舌的港股交易佣金,竟然降到了3.68港元一笔,而且还不限额

由于成交持续低迷,佣金战持续升级,香港的小型券商正在经受“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持续低迷的成交终于把一些香港券商逼上了“绝路”,近日,香港某券商将网上交易佣金降至每笔不限额统一收3.68港元,创出香港证券交易佣金新低,也将佣金战推向白热化。

每笔佣金低至3.68港元

在内地投资者印象里向来贵得咋舌的港股交易佣金,竟然降到了3.68港元一笔,而且还不限额,让人觉得不可置信。但这确实是香港某券商推出的新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佣金战的激烈程度。

事实上,自2003年香港证券交易佣金0.25%的统一征收标准及单笔最低100港元的限制取消后,香港证券行业的佣金战就一直没停过。证券交易的佣金收费,也从最初的成交金额的0.25%,一路降至0.1%以下,佣金“万八”、“万六”在香港随处可见。

香港资深金融从业人员文刚锐告诉记者,由于增值服务较为完善,目前只有外资大行对港股交易的佣金收费仍维持在交易金额的0.15%至0.25%之间,其余普遍已降至0.1%左右,包括中资券商香港子公司。

近几年,随着网上交易的兴起,佣金收费进一步减至每笔10港元、5港元、4.99港元,现在又出现了3.68港元的“全城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与内地不同,香港的佣金收费仅指证券公司的收费,并非包括所有交易费用。文刚锐告诉记者,港股投资者买卖股票除了要支付交易佣金外,还要给香港交易所缴纳0.005%的交易费、给香港证监会缴纳0.003%的交易征收费,以及给特区政府缴纳印花税等其他费用。此外,实物股东进行股票提取或存入时,结算所还要征收相关处理费用,证券公司也要收取行政手续费。

小券商遭“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类似于3.68港元这样的按笔划一收费仅限于网上交易,由于不涉及客户经理的分成,证券公司推这样的优惠不会增加额外支出,低迷市况下,赚一笔是一笔,聊胜于无。”某港资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坦言,“何况还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能够吸引客户,活跃成交。”

由于成交持续低迷,佣金战持续升级,香港的小型券商正在经受“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据港交所的资料显示,港股今年前7个月日均成交仅548亿港元,较去年缩水25%。500多亿的成交额中,又有逾90%产生自排名前65的A类和B类券商,总量多达490家的C类券商,市场总占有率不到10%。

以0.1%的佣金率计算,今年前7个月,香港490余家小券商的经纪业务总收入合计不到4000万港元,“根本无法覆盖证券公司的成本,很多券商处于连续亏损中。”一位港资券商老总称。

“割喉战”害人害己

文刚锐表示,无论是对券商自身还是行业,自杀式的佣金战都非常不利。

文刚锐指出,对于推出类似3.68港元这样超低佣金的券商来说,他们的网上交易客户可能会增加,但是这同时会导致客户经理的流失,如果低佣金策略所带来的客户增量比客户经理带走的少,公司实质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对于行业来说,佣金战可能导致大批小型券商被淘汰,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容易形成垄断,而且也会打击新客户经理入行的意愿。

“小型券商应该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给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资讯服务、提供多市场及多品种的交易平台等,争取及留住客户。”文刚锐说。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0:41

境内居民由于通过国泰君安证券账户名义持有,因此在中集集团分红时中集
集团除将按照中国税法代扣代缴10%的税费外,剩余款项汇入境内时可能还需按
照10%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0:46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股昨一度突破20000点,机构投资者正加紧评估后市走向,有长线基金开始部署追货,瞄准股价低残的消费、工业股等。

  美银美林7月份的基金经理调查就指,大部分新兴市场区的基金经理仍不愿冒险(risk off),以致现金比重高达4.9%,对中国前景的乐观程度亦有减少。若市场气氛转变,随时可触发新一轮的追货购买力。

  荷宝︰估值趋合理 绩后可吸

  被问及是否进入追货期,荷宝投资管理集团中国股票基金经理缪子美同意称「要开始做功课,待业绩公布后可随时准备买卖。」她指,估值渐趋合理,会多考虑吸纳高Beta值的股份。

  缪子美称,以国企指数而言,目前市盈率约8至9倍,年底前虽难回升至历史平均水平约12倍,但「正常化」至10倍左右不无可能。行业方面,她看好受惠基建上马的工业股、股价低残但估值见合理的消费股,以及燃气石油股等。

  有基金分析员称,昨日反弹似主要由「挟淡仓」主导,尤其成交不足500亿,仍低于平均。他指,投资者是有承担更多风险的迹象,但不足以归纳所有投资者都已「瞓身」买入。

  「现在对冲基金及长线基金,我睇你你睇我,睇边个出手先。」他指公司亦正研究后市走势是否全面好转,仍抱观望态度。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0:51

回复 #490 zhuyj 的帖子

所以我才奇怪为什么不找招商证券的香港公司做.难道招商局是为了避嫌?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0:56

原帖由 meng-h 于 2012-8-15 00:4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境内居民由于通过国泰君安证券账户名义持有,因此在中集集团分红时中集
集团除将按照中国税法代扣代缴10%的税费外,剩余款项汇入境内时可能还需按
照10%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序号
                                                                        Serial No.                                                                                                                                                                                                                                                        地区
                                                                        Region                                                                                                                                                                                                                                                        签署日期
                                                                        Signed on                                                                                                                                                                                                                                                        生效日期
                                                                        Effective from                                                                                                                                                                                                                                                        执行日期
                                                                        Applicable since                                                                                                                                                                                                                                                                                                                                                        1                                                                                                                                                                                                                                                        香港特别行政区
                                                                        HKSAR                                                                                                                                                                                                                                                        2006.8.21                                                                                                                                                                                                                                                        2006.12.8                                                                                                                                                                                                                                                        内地 (Mainland): 2007.1.1
                                                                        香港 (HKSAR):2007.4.1                                                                                                                                                                                                                                                                                                                                                        2                                                                                                                                                                                                                                                        澳门特别行政区
                                                                        MCSAR                                                                                                                                                                                                                                                        2003.12.27                                                                                                                                                                                                                                                        2003.12.30                                                                                                                                                                                                                                                        2004.1.1                                                                                                                                                                                                                                                                                                                                                                                                                               
                                                                                                                                        注:(1)截止2011年5月底,我国已对外正式签署96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其中93个协定已生效,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签署了税收安排。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4:57

原帖由 algor 于 2012-8-15 00:2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港股工业股 消费类估值都比国内低的多,金融股估值稍高。

我认为则是,a股的消费/工程机械给的估值太高了.而金融地产保险又太怕政策和坏账.实际上光看行业还是不见得能看清楚,最重要还是要盯企业.如果15%符合增长,10倍pe不过分吧.香港金融地产稍高的原因主要是资金成本低.是跟着美国欧洲联动的.a股现在还是自娱自乐.

algor 发表于 2012-8-15 07:41

回复 #496 meng-h 的帖子

所以对绝大多数B股是到了一个估值更低了的市场,所以这个是个利空消息,伊泰B这个优质股到了港股后,每天成交量很小。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12-8-15 07:55

没什么好说的,坚决反对,停牌一个月,就这折腾这点东西出来?
这种方案有啥目的?
要想融资或者提高知名度,直接到H股融资不就完了?
因此除了剿灭B股小股东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地方。
何况此方案涉及多项国家金融改革顶层设计红线,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过家家?
尽管本人长期持有中集B股,持股累积总年限超过10年了,一直对中集管理层持有敬佩景仰之情,但这种低级方案,实在是有点出乎意料。
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