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h股 只会增加交易成本 而且不能分红买入 大家投票反对吧。
对a股而言也没好处 中集集团B转H今日网络投票
www.stockstar.com 2012-8-29 8:19:17 证券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 手机也能看]
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B股转H股如同在香港申请上市一样,走正常上市程序,总体没有区别
自从中集集团提出“B转H”方案之后,市场为之喧嚣起来。中集集团虽然是第一家试水“B转H”的上市公司,但是,公司并不为此担心。
“只要符合在香港上市的条件就可以,不会因为是B股而受影响。”中集集团证券部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据最新公告,公司从今日下午3点开始至30日下午3点期间任意时间,中集集团的B股股东可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互联网投票系统投票。
能够脱离B股转而投身H股对中集集团来说算是一桩喜事,公司的B股也是涨势喜人,但是,公司的A股却遭到机构的抛弃,不但在公告“B转H”方案当日跌停,而且之后股价也是接连下跌。
截至昨日收盘,中集集团A股股价报收10.29元/股,比15日公告当天的开盘价13.1元/股,在这10个交易日中,公司股价下跌逾21%。
B转H损害投资者
投票在即,中集集团的投资者又会如何选择呢
“对于B股投资者只有两种选择。”上述证券部门人士如此说道。据中集集团称,原持有B股股份的投资者可选择行使现金选择权而向公司安排的第三方提出收购其股份的要求,也可选择继续持有,但股票上市地变更为香港联交所,股票性质由境内上市外资股变更为境外上市外资股。
此外,对于不活跃账户、未参与申报现金选择权的中集B股投资者,其所持的中集B股将会在本方案通过所有审批程序并开始实施后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
对于这次中集集团的“B转H”方案,有投资者提出反对意见,“B转H”其实主要是对B股股东损害严重。一是,交易变得更困难,且再难以获得A股那样的高估值。二是,分红变得比A股少,严重损害希望长期持有获取长期投资回报的投资者,而B股股东中长期投资者较多。三是,彻底失去与A股并轨的高回报希望。
根据相关规定,境内居民不得直接购买境外股票,因此在中集集团“B转H”方案实施后,境内居民除持有或出售其因公司股票变更上市地而合法持有的公司H股外,不能认购包括公司及其他H股或其他境外股票,其出售本公司H股后的资金需及时被汇回境内。
对此,有券商分析,执行现金选择权的投资者还不明朗,中集B转H股对股本影响目前还难以判断。
中集A股遭5机构抛售
事实上,第一时间对中集集团“B转H”方案采取行动的是大量持股的5家机构。
在中集集团8月15日“B转H”方案披露后,公司A股当日放出巨量并跌停收盘。据当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前五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卖出金额为1.55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机构卖出主因或是公司基本面前景堪忧。公司7月14日公布的上半年业绩预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降55%~75%。公司表示,2011年上半年主营集装箱业务订单饱满,量价齐升,盈利创历史新高。而2012年一季度集装箱需求处于淡季且比正常年份水平偏弱,二季度虽进入相对旺季,但由于上年基数偏高,导致业绩同比仍有大幅下降。
但也有业界人士指出,公司A股当日跌停反映了公司A股股东对“B转H”方案的态度。“中集集团完成B股转H股之后,未来可能更侧重香港的融资平台,以更好地进行国际资本运作,A股股东可能担心受到影响。”
此外,也不排除在中集集团A、H股价格逐步对接的预期之下,意味着B股价格应向A股靠拢。要知道,A股与H股之间一直存在价差问题,但两者比较差异不会太大。
对于上述说法,中集集团证券部门人士向记者解释称,A股股价下跌与“B转H”没有关系。
B转H需走上市程序
中集集团方面表示,B股转换为H股之后,股票流动性与未来运行空间将大大增强。
近期,市场对于B股的评价多为不看好,相比于A股的活跃度,B股可以说是一潭死水。“从市场的评价就能知道,B股的问题很多。”中集集团证券部门人士如此说道。当记者问道,B转H股之后,对公司的影响如何时,此人表示,还无法预测。
据中集集团证券部门人士介绍,由于目前还没有涉及到香港相关事宜,因此现今公司与香港方面的联系不多。不过,此人表示,公司“B转H”方案在通过股东大会和证监会之后,将会走正常的香港上市程序,并按相关规定和要求提交文件。 传:中海油入股联合卡车成第三大股东
类型:原创 来源:卡车之家 作者:颜明伟 责任编辑:颜明伟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9日
【卡车之家 原创】近日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中海油已入股联合卡车,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该消息人士还透露:中海油可能投入了5个亿,目前已经落实,并已成为了联合卡车的正式股东。另外,前北汽福田公司欧曼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刘波也已空降联合卡车营销公司,并于7月6号正式出任营销公司董事长。联合卡车目前的问题基本是:技术不缺人,但营销困局急需打开。
传:中海油入股联合卡车成第三大股东
集瑞联合卡车卡车项目正式启动于2009年3月,主要参与方有:中集集团、奇瑞汽车、玉柴集团、法士特集团、富华重工。这几家分别是中国最大的物流装备和专用车制造企业、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中国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制造企业、中国最大的重卡变速箱制造企业、中国最大的车桥制造企业。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系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芜湖泰瑞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九思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筹建“集瑞联合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卡车整车及发动机合资项目”,总注册资本17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中重型/重型车辆、重型车用发动机及零部件,产品定位于国际市场中高端、国内市场高端的商用车市场。
在此之前,联合重工作为联合卡车设立前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4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集车辆占注册资本的45%,泰瑞投资占注册资本的45%,九思投资占注册资本的10%。这种股比结构,按照集瑞联合卡车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小岳的说法,“50%对50%,针尖对麦芒,双方都很强硬,一旦打起来,拉都拉不开。而45%对45%,谁都不占大头,一旦吵起来,那个占10%的投资者就会从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来调解,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一股独大的问题。”
●两家联手目标LNG
此前联合卡车曾高调宣布主攻LNG市场,而中海油拥有开发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LNG产业链。卡车之家推测,两家的联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LNG项目上。中海油的加入也会帮助联合卡车想客户提供全套的LNG解决方案,据介绍,目前联合卡车已经开始向中海油提供LNG车辆。
传:中海油入股联合卡车成第三大股东
联合卡车天然气卡车
●到底谁说了算
从之前的五大股东,到现在又有中海油的强势加入,资金不是问题,但却带来了另一个隐患,每个股东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决策者造成影响,决策者越多,方向也容易更不明确。这么多股东控股到底谁说了算?
联合卡车从2010年底上市后至今,销量并不尽如人意。那么,现在中海油的入股,则又给联合卡车增加了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成为其第三大股东。这么多强大的幕后支持者能否让联合卡车在今后的发展中一路高歌?新任领导往往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刘波的加入,又能否让联合卡车的这“火”烧起来?我们继续观望。
目前此消息还未得到官方确认,谨以此提供给广大业内的分析人士。 全球造船业苦等回暖之日
英国《金融时报》 记者 联合报道
字号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去年12月,当中国最大造船商之一熔盛重工(Rongsheng Heavy Industries)公告称,收到一份大规模油轮订单时,全球许多船东感到了恐慌。
许多船东认为,这项订单可能表明,中国正采取联合行动改善造船业就业状况,并打造自己的商船队,这将让本已供应过剩、低迷不振的市场状况更趋恶化。
但上周,熔盛重工公布的半年财报显示出,造船业自身也面临着重大问题。
熔盛公告称,今年上半年订单金额仅为5800万美元,低于去年下半年的7.25亿美元,原因在于船运业遭遇了25年来最低迷的市况,使船东们不愿下订单。
熔盛重工订单减少反映出订单整体下滑的趋势。船舶经纪商Clarkson表示,去年上半年全球订单量已经很低,但今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仍减少了46%。
熔盛重工先后发出的两则消息表明,相互依赖的船东与造船业都处于艰难境地,导致许多船型的盈利水平都赶不上其运营成本。
船东们担心,心急如焚的造船企业将大幅降价或通过其他方法赢取订单,进一步恶化目前船舶供过于求的情况。造船企业则担心,苦苦挣扎的船东下单时间会拖得过久,致使自己的现金耗尽。
这两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在行业回暖到来之前该如何生存下去?
挪威DNB银行航运部门主管哈拉尔•赛克-汉森(Harald Serck-Hanssen)表示,某些造船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生产船舶,在近期来看可能情有可原。但他补充道:“事实上,无论你怎么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船厂数量都太多了。”
2003-08年,航运业经历了一个繁荣期,此后船舶订单数量出现锐减。处于繁荣期时,全球范围的船东都订购了大量船舶,导致造船产能显著增加,在中国尤为如此。
在航运业繁荣期订购的船舶交货之后,大部分航运市场出现运力过剩,致使船舶盈利水平直线下跌。
位于奥斯陆的北极证券(Arctic Securities)的分析师艾立克•尼古拉•司德福赛特(Erik Nikolai Stavseth)表示,“难怪”船东们现在不再下船舶订单了。
他说,“我认为航运界已意识到,如果在运输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他们继续订购的话,这种做法只会让行业回暖来得更晚。”
然而,即便所有的造船商都在抱怨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但韩国、中国和日本这三个亚洲造船业大国受到的冲击程度是不同的。
韩国的造船厂——以修正总吨(CGT)记为全球最繁忙的造船厂——仍在赢得一些复杂的石油钻井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生产订单。CGT是在总吨基础上考虑进船舶复杂度而算出的一种度量单位。
得益于高企的油价,钻井船的需求仍然强劲,而海啸之后日本对天然气需求旺盛,也推高了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价格。
全球修正总吨最大的造船商——韩国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发言人Kim Moon-joo表示,该公司正致力于提升钻井船和海上设备方面的竞争力。
他表示,“我们预计到今年底或明年初,钻井船和大型海上设备的新订单会有所增加。”
去年,日本先进的造船企业由于日元升值而蒙受了损失。这些造船厂主要接受国内航运公司的生产订单。日元走强,导致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去年营业亏损77亿日元,前一财年则盈利18亿日元。三菱重工是日本修正总吨最大的造船商。
中国造船企业主要生产普通型油轮、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运货船,由于这几类船舶供过于求的状况最为严重,因此它们面临的问题也最严峻。
中国的许多造船企业都是在过去十年中才建立起来的,当时航运业繁荣促使许多企业家把海边闲置土地变成了造船厂。
一位驻香港的分析师表示,“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今年许多造船厂都没有开工生产。”
中国国有控股的一些运输公司仍可能向造船企业下大订单,比如去年熔盛便接到了至少10艘苏伊士油轮(Suezmax)的订单。中国最大的国有控股运输公司之一中国外运(Sinotrans)也表示,他们正考虑不久后就下订单。
然而,大多数分析师表示,一种可能性是,中国和其他地区的许多造船企业将面临破产命运。
“我认为,大量的造船企业将会破产,”司德福赛特表示,“我认为造船行业将出现一次有益的重组。”
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纽约、徐晓瑜(Enid Tsui)香港、宋京雅(Song Jung-a)首尔和乔纳森•索布尔(Jonathan Soble)东京报道 LNG液化天然气气瓶维护使用常识专属论坛:CNG/LNG
最近我公司新购进100台LNG车辆,随即整理出一些《关于液化天然气气瓶维护使用常识》和广大卡友们探讨学习。我也是刚接触LNG车辆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指点。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ff117f8bdbbceaa6.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ab1d29b57f3306bb.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f19b7983311824c5.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9defce7848721a99.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00cc3a50b6218769.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636dea503c5014c1.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8533913cbfe383e5.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fa750b83b8758b75.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afd6c63c58e4fa7e.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24762dc144ec3592.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0ce929d8724f8111.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056d0ad9d4c3ab35.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fb5c48f0ff6efb5b.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9e628802f6083f81.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57a6762203fef24d.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465e28610644551e.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44f744cef5fa0b79.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6685a40e48a621c4.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5fb6a4c1e01afbf6.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39296acf71be19bd.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7576ab7991ba362c.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b9efa1c0148a0764.jpg
http://img.360che.com/bbs/month_1208/1208271536b41f8ab73123e9ae.jpg
维赛特财经提供(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中集集团(000039):"B转H"高票闯关,神秘"第三方"依旧深藏
■上海证券报
这一次,中集集团有幸扮演了"第一个吃螃蟹者"的角色.
昨日,中集集团"B转H"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中集集团为解决长期悬而未
决的B股市场改革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行模式,将载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史册.
"B转H"方案高票通过
昨日下午两点,深圳蛇口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中集集团2012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
大会在此举行.这里, 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一街之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的经典宣传标语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似乎注定这里将再次上演重要历史性事
件.
此前的8月15日, 正当纯B股的出路备受市场热议之时,A,B股同步停牌筹划重大
事项达一个月之久的中集集团以一则公告开启B股"破冰之旅".公司宣布,拟将约14.
3亿股B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
该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市场热烈讨论,并被赋予"解决历史性问题"的重大意
义和战略高度.分析人士认为, 若该方案成功实施,中集集团将开创由"A+B"转"A+H"
的先河,为身处窘境的B股群体提供一条可行的复活路径,长期悬而未决的B股市场改
革难题有望破冰.
但是, 该方案最终能成功实施,中集集团还需迈过多道坎,其中第一道坎就是众
多的中小股东.为保障投资者尤其是B股股东的权益,该方案需经过包括B股股东在内
的中集集团股东大会审议,并分别经出席股东大会的全体股东和B股股东所持表决权
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
最终,可谓是"有悬念但无惊险"——该议案获昨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高票通过.统
计数据显示,围绕"B转H"的7项议案均获得超过99%的投资者同意.
"转H"是否最佳仍存异议
根据记者在股东大会现场了解的情况看,对于"脱离B股",投资者意见几乎一致.
正如中集集团独立董事徐景安所言,B股设立之初吸引外资的功能发展至今已几近丧
失, 目前B股交投冷清,且不具备融资功能,几乎可以称之为"一潭死水",而且公司每
年还需要为此支付大量费用.现在有机会"先行先试",无论对公司还是投资者而言都
是好事.
不过,中小股东在"转H"是否为最佳方案上仍然存在异议.
在投票现场,就有投资者提问:"转H股后,由于受内地投资者身份限制,只能卖不
能买, 这不是^强买强卖^吗为何股价在高位的时候不推出,跌到低位时反而提出转H
股"还有投资者向中集集团管理层提出了"B转A","公司回购B股"等其他方案.
由于境内居民不得直接购买境外股票,因此在该方案实施后,境内居民除持有或
出售合法持有的中集集团H股外, 不能认购中集H股或其他境外股票,其出售中集H股
后的资金也需及时汇回境内.
对此,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较为系统而细致地做了解答.他表示,公司曾经考虑
过"回A"的可能性,但B股更多的是境外投资者,针对这一庞大人群,"回A"操作起来将
更加复杂;而对于回购,因公司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负债率相对较高,回购力
不从心,而且何时回购,何种价位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 麦伯良还强调了"转H"的必要性.他称,中集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
为一个国际化大公司, 要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融资平台,这无论
是对公司还是对投资者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除了公司自身需求之外,"B转H"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健康发展的探索,中集集团作为先行者,更加
需要承担责任.
对于投资者提出的"强买强卖"问题,麦伯良表示,公司充分考虑到了中小股东的
利益并尽可能将其最大化,如果投资者看好公司,可以继续持有,公司并未要求卖出;
如果不看好, 公司也委托了第三方进行溢价收购.至于"不能买入"的交易规则,则为
法律所限,而且有可能受影响的也只是未来的增量股权,并不损害现有股民利益.
神秘"第三方"依旧神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投票结果本身之外,当天的另外一个焦点集中在溢价5%现金
收购股份的"第三方"上.根据中集集团的方案, 原持有中集集团B股股份的投资者可
以选择继续持有,也可以选择行使现金选择权,向公司安排的第三方提出收购所持股
份的要求.具体价格为中集集团B股股票停牌前一日收盘价9.36港元的基础上溢价5%
,即9.83港元/股.
不过,对于这个"第三方"的身份,中集集团并未给予透露.
究竟谁会愿意溢价5%接盘这个神秘的"第三方"究竟是谁这成为投资者当天最为
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股东大会现场,甚至有股民半开玩笑地向管理层高声发问:"是巴
菲特吗还是李嘉诚"此言引起会场一阵哄笑.
对此,麦伯良在轻吐一口烟圈后,颇显神秘地称,"由于合作方较为强烈地要求不
便提前公开身份,因此,中集集团出于尊重对方的要求,只得暂时对外保密."
"其实我们也想透露给大家,因为名字说出来肯定会对公司以及投资者比较有利
."麦伯良坦言,"对方比较有名."
从记者侧面了解的情况来看,该合作方为一境外知名投资者,同时也是中集集团
B股成功转H股后实施定向增发的潜在战略投资者.
随着中集集团"B转H"的进一步推进,这个谜底很快将被揭开. “北海救131”轮为巨型浮吊船护航 北海救助局 2012年08月21日 http://www.moc.gov.cn/images/ltxgbj_xi_02.jpg 北海救助局北海一号位待命船“北海救131”轮在执行海上救助待命任务的同时,重点守护在附近试航的巨型浮吊船“开拓勇士”轮,主动做好责任水域的安全保障。
“开拓勇士”轮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海上石油工程保障船。该轮为半潜式自航平台结构,集安装、运输和调试等海上石油开发服务功能于一体,其旋转浮吊载荷达1800吨,船长137米,船宽81米,吃水16米,主甲板高度39米,定员600人,试航人数200人,造价约5亿美元。
http://www.moc.gov.cn/zizhan/zhishuJG/jiulaoju/tupianxinwen/201208/W020120822304071490699.jpg
本次试航是“开拓勇士”轮首次试航。由于该轮船体庞大,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多,随船试航技术人员多,特别是DP控制海上停泊系统等关键设备首次应用等原因,随时可能有不可预知的问题出现,试航期间的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试航区域在北海一号位正南3海里至30海里之间海域,时间将持续一个月左右。“开拓勇士”轮试航期间,“北海救131”轮将在不影响救助出动的前提下,密切注意该轮的动态,为其伴航守护,做好随时救援的准备,确保海上人命财产安全。
本次为巨型浮吊船试航护航任务,是应厂家要求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也是北海救助局立足“三个服务”,主动为地方发展绿色海洋经济保驾护航的又一具体行动。
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SSCV 2#顺利完成试航
2012-08-30
8月30日下午5:50,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SSCV 2#完成试航任务后顺利返航,平稳地停靠在中集来福士深水码头。中集来福士参与项目建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船东代表120余人在深水码头迎接。
SSCV 2#是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新一代工程平台,集海上重型起重作业、甲板货物储存及生活居住功能为一体。其主要特点为,起重能力强,双机起重能力可达3600吨;调载时间短,适用海域广,航速较高;居住舒适性高,能够充分满足海上工程作业需要。该平台总长137.5米,型宽81米,型深39米,可变甲板载荷6444 吨,额定居住618 人,入级美国船级社。
此次试航历时16天,按计划先后完成了推进器功能测试、平台操纵性测试,续航力测试,无人机舱测试,动力定位系统报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报验、直升机监控系统报验、海上扶梯报验,以及通讯导航和消防救生系统的报验等36个大系统的调试和报验工作。有2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试航。
值得一提的是,8月26日至28日,超强热带台风“布拉万”经过SSCV 2#试航海域, SSCV 2#以每小时11节的自航速度,从第二试航区域向西航行35海里,避开了台风中心,并成功抵御住“布拉万”带来的10级大风和巨浪巨涌,展现了SSCV 2#良好的技术性能。
2010年9月SSCV 2#在海阳开工,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团队按照节点进度推进项目进度。此外,该平台的基础性模型试验、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均由中集来福士完成,实现了中国海工企业在深海平台设计建造上,从“购买技术”到自主设计的一次跨越。
http://www.cimc.com/about/news/news/201208/W020120830705258765292.jpg2012年8月28日,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SSCV 2#在试航中http://www.cimc.com/about/news/news/201208/W020120830705258781931.jpg2012年8月30日下午5:50,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SSCV 2#完成试航任务后顺利返航
中集集团B股转H股方案通过股东大会审核 http://www.sina.com.cn2012年08月30日 17:02新浪财经微博
http://image.sinajs.cn/newchart/png/k/cn/sz200039.png
查看最新行情
新浪财经讯 8月30日下午消息,中集集团
于深圳今日召开201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以现场投票、网络投票和独立董事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对八个议案进行表决,通过了此前酝酿已久的B股转H股改革方案。
现场有股东反对转股,对转股信息不透明一事表示不满,而来自香港的调研人员和股东则大多对转股持中立态度。三位独立董事也分别做了发言,均同意转股,有独立董事认为,转股对股民有利而无弊。
对于股东质疑为何不转A股,中集集团总经理麦伯良表示,B股转A股不可行,找到的第三方只愿意溢价百分之五。而之所以在转H股时拒绝披露第三方收购股份公司,则是因第三方是境外机构,中集集团应要求保密。
下午四点,中集集团股东大会正式通过B股转H股方案。转股方案自被提出便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中集集团将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而由于B股股价与港股较为接近,选择转H股有利于缩小价格落差,同时,B股投资者在投资风格上也与香港投资者更为接近,有利于后续投资顺利过渡。此次转换如果进行顺利,中集集团将成功抽身极度不活跃且交易量小的B股市场,对提升企业投资能力有积极影响。(若然 发自广州) 富国银行助巴菲特跑赢标普500指数 http://www.sina.com.cn2012年08月31日 07:00新浪财经微博
http://image.sinajs.cn/newchart/png/min/us/wfc.png
查看最新行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8月31日早间消息,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麾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RK)今年的股票投资组合正受益于巴菲特对富国银行(WFC)的押注,这家银行的股价自去年12月31日以来已经上涨了24%。(标普500指数 、美股金融板块)
据彭博社编纂的数据显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今年所持有的美国股票投资组合中,富国银行股票所占比例的平均值大约为17%,这家银行股价的上涨帮助提振了整个投资组合的表现;而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持IBM(微博)(IBM)等公司股票的表现则表现不佳。
辛辛那提资产管理公司Bahl &Gaynor的基金经理马特-麦考密克(Matt McCormick)指出,巴菲特的“观点要旨是,如果你要进行财务投资,那么就一定要具有选择能力。你必须做好‘家庭作业’,必须具有选择性,在存有疑问时买入质量好的资产。”
现年82岁的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管理着这家公司的大多数股票投资组合,其总价值大约为900亿美元,其中包括IBM和可口可乐(KO)的股票。他将投资重点放在自己熟知的股票上,在价格具有一定安全系数时买入,藉此押注于超越市场表现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杰夫-马修斯(Jeff Matthews)称:“在股票投资这项疯狂的业务中,这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的方法,能够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投资回报率
基于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提交的证券监管文件作出的分析显示,今年截至目前为止这家公司所持有的股票投资组合的回报率为13.9%,表现好于标普500指数,该指数同期上涨13.7%。据彭博社编纂的数据显示,去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回报率比标普500指数高出4.4个百分 点,2010年为持平,2009年则比该指数低6.9个百分点左右。
巴菲特现在是美国第二大富翁,他曾在2007年召开的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在大多数的长期阶段里,他所持有的股票投资组合的表现能比标普500指数高出“两个百分点”;而“如果表现比这个为好”,那么他也会感到惊讶。
富国银行是巴菲特最经典的投资案例之一。在1990年,富国银行由于遭受房地产泡沫破灭危机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当时市场普遍看空这只股票,但巴菲特却大举买入。在1992年到1993年,富国银行因计提坏账险些陷入亏损,但巴菲特仍继续增持。此后的事实证明巴菲 特的判断非常具有前瞻性,到2004他所持有的富国银行市值为35.08亿美元,而投资成本则仅为4.63亿美元,这意味着十数年以来这只股票给他带来的投资回报率高达658%。
巴菲特曾强调指出,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想要实现很高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变成一个挑战。在巴菲特选股和进行并购交易的帮助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成长为一家价值高达2000多亿美元的巨型公司,旗下拥有数十家子公司,产品覆盖从保险到内衣裤等各种范畴。巴菲 特在2009年接受采访时指出:“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就已经是足够好的了。50年以前我所追求的是惊人的回报率,但现在我已经无法取得那种回报率”,因为公司正在创造更加庞大的资金可用来投资。
表现下滑
哪怕是使用巴菲特最喜欢的衡量标准——也就是每股账面价值,巴菲特认为这种衡量标准能最接近地反映一家公司的价值——来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与标普500指数相比而言的表现也已经有所下滑。在截至2011年为止的10年时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每股账面价值有四 次不及标普500指数;而与此相比,在此前的37年时间里同样也只有四次。
今年截至8月28日为止,金融服务类股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持有的股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超过了一半。除了富国银行的股价上涨以外,美国运通(AXP)的股价自去年12月31日以来也已经上涨了22%。
巴菲特并未就此置评。虽然巴菲特的投资重点集中在数十只股票上,而且截至6月30日为止他在某些标普500指数的类股——比如说通信服务和原材料类股等——中并未持有任何投资组合,但巴菲特仍曾在此前表示,他会避免过度投资某个行业,以免承担过大的风险。虽 然巴菲特个人买入了摩根大通(JPM)的股票,并对该行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倍加赞誉,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却并未买入该行股票。(文武/编译) 美报看点:巴菲特的生日礼 http://www.sina.com.cn2012年08月31日 12:20新浪财经微博
文/新浪财经北美撰稿人 田野(微博)
巴菲特是这样过生日的:82岁生日之际,把更多的股票捐赠给其三个子女旗下的慈善基金会,而他们每人最终将能获得价值21亿美金的股票。这次追加之后,巴菲特个人财富的90%都已被纳入了慈善捐赠计划。同时,巴菲特表示这一决定和自己的健康状况无关。
巴菲特是在一封刊登在家乡报纸——《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公开信中透露这一信息的。早在2006年,作为其慈善计划的一部分,巴菲特就承诺将赠予他三个子女每人15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另外,巴菲特还把他447亿美元财富的大部分投入了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以及他自己和妻子共同创立的基金会。
从06年至今,巴菲特每年都向上述5个基金会投入其承诺总数的5%的股票。而这次增加对其子女慈善事业的投入则是因为他们良好的业绩。“我对于他们三个过去6年中对这些资金的管理很满意,”巴菲特对美联社说。“他们的表现高于我的预期。”
巴菲特女儿苏珊(Susan Buffett)对《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表示,她希望能用这些钱提高其基金会支持儿童早期教育、公共基础教育等慈善事业的能力。而小儿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则说将把这部分钱投入到其儿童社会心理教育项目的扩展中。
而正远在非洲的霍华德-巴菲特(Howard Buffett)则通过电子邮件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帮助世界不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以帮助这些国抵抗饥饿,发展经济。
对于身患癌症的股神的财富分配的变化,外界自然猜疑一片。不过巴菲特表示,这一决定跟自己的健康状况无关,自从接受放疗以来,他身体状况良好。
巴菲特06年的慈善捐赠计划占到了其个人财富的85%,而这次增加对子女基金会的投入则意味着其90%的资产都将被贡献到慈善领域。巴菲特最终的计划是将所有财富全部捐出。
“随着时间推移,我会逐渐履行贡献我100%财富的承诺,”巴菲特说。
点评:在生日这天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之事也许是最好的庆祝办法了。虽然寻常百姓没有巨额财富可捐,但任何一种善行——哪怕再微小——都会是对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最好肯定。 8月30号,招商证券交易系统提示,360039不存在的股票代码,不能交易,所以,我的15万股中集B无法投票,估计,不能投票的不在少数 尽管部分B股中小股东存在异议,但中集集团
(000039.SZ,200039.SZ)B股转H股方案在两大股东以及长线投资者的支持下,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昨日举行的中集集团股东大会分类表决结果显示,B股股东同意率高达99.65%。在获得相关监管部门审核通过后,中集集团将成为中国证券史上首家实现“B转H”并解决B股问题的上市公司。
“B转H”股东大会过关
根据中集集团披露的B股转H股方案,方案要想正式实施至少要迈过“三道关”:B股股东分类表决的股东大会、香港联交所聆讯、证监会及外汇管理部门审批等。昨日下午,该方案在分类表决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高票通过,成功趟过了第一道关。
昨日下午,中集集团股东大会表决现场,与会股东代表十分踊跃,整个会场大约坐下了五六十人。中集集团高管表示,与会股东代表共代表了160多位股东。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股东大会现场了解到,机构投资者或长线个人投资者普遍对中集“B转H”方案持赞成态度。一位林姓股东对记者称,他持有中集集团已经超过10年,“我主要是做长线持股,并没打算进行短线交易。换成H股后,交易上的不便影响不大。”他表示。
也有与会中小股东代表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中集B
股转H股方案会限制境内自然人股东的交易权限,以后只能卖,不能再买进中集H股了。还有投资者询问公司高管为何不从B股转往A股,而要转往H股。
在两位大股东以及长线投资者的支持下,中集集团B股转H股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参会的全体股东同意该方案的比例达到98.51%;而B股股东在分类表决时,同意比例高达99.65%。
麦伯良详解“三选一”历程
在股东大会上,中集集团总经理麦伯良述说了中集B股转H股方案的前后整个经过,其间经历了“三选一”的历程。
据麦伯良介绍,中集集团决定参与解决B股问题试点,起源于今年4月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广东调研一行。此后,中集集团与相关中介机构共重点研究了三套方案:方案一,B股转A股。后来发现此路不通,原因是大量境外自然人不能投资中国A股。而券商和监管部门的意见是,这条路不能探讨;方案二,二级市场回购B股。中集集团目前整体负债率较高,没有多余现金去回购;方案三就是“B转H”方案,这个方案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监管部门称可探讨。
麦伯良表示,作为一家业务全球化的企业,中集集团拥有H股上市平台对于公司今后业务运营有诸多实质性好处,因此“公司积极了一些,做了这个试点。”
麦伯良透露:“公司最初只计划停牌一周就可以公布方案,后来停牌了一个月。正是因为在完善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境内自然人股东未来交易会出现不便,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只能做到这样。”
在中集“B转H”方案给B股股东提供了现金选择权,出资收购的是一家战略投资者。尽管不少中小股东有意了解这家战略投资者的背景,但受制于公司与对方的约定,中集集团董秘于玉群回复称:“尽管我们建议可以公开,但对方不愿意披露。”麦伯良进一步表示:“对方的名字如果公开出来,肯定对市场有利,我只能说这一点。它是一家有名的境外机构。” 可以用这个投票.
http://wltp.cninfo.com.cn/gddh/main/tpzn2.htm 今
年5月份中国推出首个深水钻井平台时,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 简称: 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向公司员工和他在党内的上级传递了一个信息,说明这一平台对于北京的海外雄心意味着什么。
他说,大型深水装备是我们流动的国土,是战略利器。当时他的听众除了通过电视会议系统连线的平台工人以外,还有一群聚集在北京市中心富丽堂皇的中海油总部的人士。
Bloomberg News
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
国有企业中海油今年要利用这个平台在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 中国称南海)钻出三个油井。中国和几个周边国家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主张存在重合,北京与华盛顿之间也因这一地区的问题出现了越来越剧烈的摩擦。
王宜林目前正率领中海油以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油企Nexen Inc.。由于Nexen在墨西哥湾拥有能源资产,这桩大手笔交易需要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这是王宜林去年执掌中海油以来的最新一笔收购。从那时候起,王宜林就充当了一种双重角色,一方面他要在国外把中海油当一家逐利性的跨国公司来经营,另一方面又要在国内把它当一笔政治资产和战略资产来进行宣传。
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引发了担忧,就连中海油内部的一些人都在担心,中海油在南中国海地区充满政治动机的行动有可能被认为过于咄咄逼人。王宜林曾率领中海油维护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主张,而同时越南、菲律宾等国也声称拥有南中国海部分海域的主权。
除此以外,中国石油行业还存在其他一些担心,比如中海油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宣布收购Nexen。在这次大选里面,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引起热议的政治话题。
一位与中国几大石油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士说,这个时机显得不是很好,如果通不过,那么其他在北美地区有打算的中国企业真的就非常危险了。
本报未能采访到王宜林本人。
中海油说,我们尊重所有司法管辖地的监管要求;我们致力于配合所有监管机构和政府的流程与手续,并与所有监管部门合作。
从中海油的近期举动可见,王宜林等石油业经理人正在如何利用海外并购提升自己的政治资本。中海油这些举动的背景是,中国一直要求国有企业到海外寻找业务,而**也在寻找国际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年轻领导人。
曾为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撰文介绍中国石油业经理人的邓丽嘉(Erica Downs)说,如果王宜林能够成功完成收购Nexen的交易,这将成为他官帽上的一枝花翎。
分析人士以及对中海油运营有直接了解的人士说,55岁的王宜林似乎正在竞争更高的职位,似乎也拥有高层政治人物的支持。
作为中国主要的离岸油气生产商,中海油一直是涉入南中国海最深的中国企业。
中海油在6月份说,它将在越南认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属于其专属经济区的地区拿出新一批油气区块面向外国伙伴招标。
越南已经开始在这一区域进行勘探,并与意大利能源公司Eni SpA和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签署了该地区的勘探协议。中国声称,南海及其中岛屿的主权数百年来一直属于中国。
虽然中海油经常拿出南中国海区块供外商投资,但上述举动是它在争议海域最重要的招标活动。一位对中海油运营有直接了解的人士说,拿越南附近区块招标在中海油内部是有争议的,原因之一是有人认为此举过于激进。
这位人士说,归根到底,这一决定更多地是基于公司的利益做出的,而不都是党或政府高层的意思。这位人士还说,中海油觉得有必要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民众对南中国海主权问题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
若完成对Nexen的收购,中海油将取得这家加拿大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深水业务。主要经营浅水业务的中海油将由此获得有可能用于南中国海的深水经验。
王宜林1982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取得石油地质勘探专业的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石油工业部,从此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中海油提供的官方履历显示,在石油工业部撤销、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简称:中国石油集团)取代之后,王宜林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最初几年,一直在资源丰富的新疆担任中国石油集团的高管。
中国石油集团的一位高管说,王宜林在该公司内部行事低调,但其业务能力得到了高度认可。
王宜林在2003年成为中国石油集团的第三号人物,去年在石油行业的一次调整过程中当上中海油的一把手。
中国政府经常调整主要石油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以缓和竞争,并在党或政府内给做得不错的企业高管以更高的职位。
分析人士说,让王宜林当上中海油一把手的部分目的,是要把他在中国陆上油田数十年的经验引入中海油。
据信,王宜林是有高层政治人物支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前中国石油集团高管周永康,据信就是助力王宜林职业生涯的人之一。
一位人士说,王宜林在南中国海的举动似乎是为了展示他的政治资本,向高层证明他可以在地区内最变幻不定的一场争端之中维护北京的利益。
研究机构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师贝弗里奇(Neil Beveridge)说,这个时候其他中国企业最好都不要在北美地区迈出大步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考虑到收购Nexen的交易正在进行,其他中国企业将不得不作壁上观。 中国警惕“铁锈时代”到来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郑贤玲
字号
背景
评论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最近跟一些研究周期性行业的同行聊天,他们说前一段时间认为6-7月份是周期低谷,预计到下半年,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后效果显现,商用汽车、工程机械等周期性行业会逐步走出低谷。结果现在看起来8月份、9月份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稳定下来,周期性产品的数据继续下滑。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固定成本,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对于周期性行业反弹的预期一直在延后。从去年的第二季度周期性产业的工程机械、重型卡车、重型机械销售下降开始,无论是实业界还是证券界,一直都在等待政府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开始是预测2011年年底会走出低谷,但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然后将复苏的预期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往后推,结果是越来越悲观。进入2012年重型客车销量继续下跌,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数据越来越差,机床行业订单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能源需求首次下降,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2012年企业预期下半年恢复的希望再次破灭,企业感受到各经济链条上的装备需求正在萎缩,经济实际进入下行通道。
环顾周边产业,船舶产能过剩、光伏产能过剩、风电产能过剩、水泥产能过剩、钢铁产能过剩、重型机械产能过剩、挖掘机产能过剩……
如果针对这些问题来质疑企业的投资,你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市场经济体制下,产能过剩是常态。但更理性的观点认为,中国工业化的时间过短导致了产能集中建设的浪费,即使经济恢复,未来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由于过去十年来快速形成的社会产能。人们渐渐回到现实中来,一个正在寻求产业升级的企业家说:“低水平重复投资简直就是犯罪,由于过度投资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可能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浪费”。这些过剩的产能可能将中国带入“铁锈时代”。
上世纪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曾经历了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重工业化时期的繁荣后走向衰落,大量工厂倒闭,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被遗弃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因此这些老工业基地如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美国的俄亥俄州被形象地统称为“铁锈地带”。1999年以来,中国进入重工业化时代,钢材、水泥、玻璃、原煤等产业高速增长,重工业产业产能剧增,1999年—2008年十年间,钢铁产量复合增长率超过20%,钢铁的大量需求来自固定资产的疯狂投资和重工业企业的产能急剧扩张。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国救市的四万亿就像一支兴奋剂注入本来就还处于亢奋中的周期型制造业,2009年-2011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8%,27%和31.8%,并直接导致了全社会的产能过剩。
产能扩张通常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中国重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客观上给市场传递了供不应求的信息,工业企业产业链投资具有乘数效应,过度激进的增长速度必然导致装备制造业成倍增长。
2005年,中国热轧产能生产线是19条,但是到了2008年的时候,热轧产能生产线达到了61条,三年增加了42条生产线。
2007年9月国家和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目标是3000万千瓦,实际上中国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上都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基本上没有技术门槛,规模扩张简单而容易复制。
到2008年底,国内已经安装的风电机组达到11638台,装机总容量1217万千瓦。于是,主管部门对数据进行了修改,将2020年供电装机规模提高到1亿千瓦。2009年四万亿风电投资成为吸金大户,很多地方形成了风电投资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产业发展由过快逐步发展到过热。目前全国有80余家风电整机厂,还有50家叶片厂和100余家塔架制造厂。如果以每家5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来计算,发电规模将达到4000万千瓦,而实际全国的市场容量却不足其1/4。
2007年年底上市的金风科技当时可谓炙手可热,公司毛利率已经从2007年的29.8%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81%,2010年前公司尚且可以以量补价,维持利润的增长,进入2011年公司收入与利润都纷纷下滑。
全球光伏产能需求约30GW,产能则超过了40GW,而这一产业的需求80%在国外,80%的产能在中国。多晶硅价格下跌几乎将全行业带入亏损。
四万亿投资的另一个亮点是高铁的集**资,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铁路投资计划也是将原来2020年投资规划提前到2012年完成,结果是到处开工、到处都是设备。接下来更多的问题是安全事故的频频爆发,以及停工检查带来的大量的设备闲置。
而另一方面,供需关系以外的利益导向也导致了大量的产能扩张。由房地产等资产的快速增值又使得资源的抢占成为企业经营利润以外的投资动机。近年来,包括国有企业和一些具有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对于投资和规模的追求不亚于对利润的追求,投资过程本身成为提升社会地位和资产套利的行为。
来自中央层面的推力则是对企业规模的追求,“十一五”国资委计划将中央企业从196家压缩到100家以内,这过程客观上导致了处于留存之间的中央企业扩大规模来维持其在重组中的主导地位。这一期间,为了控制重复建设对钢铁、水泥、煤炭的整合也迫使更多的企业为了保留地位去扩张规模,也有一些小规模生产被并后扩张成了大规模生产,大大拉动了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投资拉动型经济和“控制规模”和“调整结构”都使得制造业的规模几乎成倍甚至几倍的增长。
比如说风电投资政府有补贴,就用银行贷款做投资来套取补贴,甚至有些地区的补贴超过了投资本身;资本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套利平台,上市公司一旦有一个跟“新兴产业”挂钩的项目,就可能获得融资机会,而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可能超过企业十年的利润,金融销售更是将上市公司带入到“以应收账款换取账面利润,以账面利润获取资本市场融资”的“庞氏骗局”;第三个套利机会就是用投资套取资源,这些年大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颇受地方政府的欢迎,他们为了招商引资会给予一些大企业非常优厚的条件,拿煤炭资源或者免费土地来吸引大企业入驻当地工业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企业都具有很强的投资冲动,而且并不追求投资回报,也没有太多的科学论证,他们的目标是提升企业地位,而不是追求投资回报。
早在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船舶研究专家朱汝敬先生和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谭乃芬女士就已经注意到船舶行业的高速增长可能带来过度投资,他们呼吁行业投资要理性,以免出现“晒船台”的风险。2006年下半年笔者去拜访当时还是国防科工分主管船舶制造的副主任的金壮龙先生,他预期到船舶行业的投资可能会出现过剩,他说要讨论并计划提高行业投资标准,避免行业过度投资造成的浪费。遗憾的是,2008年3月国防科工委被撤销,金先生就被调到大飞机公司任总经理,来自行业龙头企业对标准的提升也没有实现,接下来便是中国船舶工业疯狂的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底全球造船能力超过2亿载重吨,其中中国就有8000万——10000万载重吨,而这些新增的能力大部分都是在2005年以后建成的,也就是说,这些产能在短时间内不会简单退出市场,产能过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存在,供过于求意味着船价长期低迷,造船企业盈利能力难以恢复。
2010年中国水泥富余度达19%,但2011年全国仍有170条生产线投产,2012年还有216条在建生产线,预计到2013年建成投产。到2013年,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将达到31.33亿吨,而需求量预计为24亿吨,富余程度超过30%,即使落后产能全部退出,水泥产能仍严重过剩。
显然,产能过剩不是一个短期的刺激计划可以解决的,2010年中国受益于四万亿投资原材料需求强劲反弹,但到当年7月份,中国钢铁产能达7.3亿吨,而需求只有4.7亿吨,过剩2.5亿吨。中国2011年挖掘机销量18万台,而同时期的产能已经超过30万台,而这其中差不多一半的产能在2008年以后建成。
这几乎是一个恶性循环,随着竞争的激烈,,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扩张非常惊人。这种高速扩张不仅导致了大量重复建设的浪费,也快速拉高了社会要素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制造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节节攀升,挖掘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从两年前的1000台到现在的3000台以上;叉车的盈亏平衡点已经上升的10000台,而历史上,安徽合力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亏损纪录。
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蠢蠢欲动,企图复制地方版的“四万亿”,但中国制造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模式需要休整和反省,经济下滑恰恰是企业优化内涵和产业升级的机会,尽量避免进一步产能扩张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可能出现“铁锈时代”。
(作者郑贤玲为机械制造行业资深分析师,她的新书《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将于九月中旬出版。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冯涛
中集B转H闯关中小股东不满:双方争议5%溢价
月30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区蛇口龟山路8号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人声鼎沸。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内首例“B转H”方案将在这里跨过第一关。出席中集集团(A股:000039.SZ;B股:200039.SZ)这场临时股东大会的人士包括中集的股东(代理人)、中集集团高管,以及众多中介机构人士共约60余人。更有一名长期持有者当天上午驱车400公里匆匆赶赴会场。会议高票通过了中集B股转板到港交所上市并挂牌交易的议案。
如果其成功转板,将为部分B股公司提供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
“吃蟹者说”
在股东大会上,对于中集B股转板H股的议案,不少投资者表达了不满,主要意见集中于:第一,不希望转板到H股,而希望能够吸收合并进入A股;第二,溢价5%的现金选择权过于低廉。
根据方案,行使现金选择权的中集B股股东,可就其有效申报的每一股中集集团之股份,在现金选择权实施日,获得由现金选择权提供方支付的按照公司B股股票停牌前一日(2012年7月13日)收盘价9.36港元/股的基础上溢价5%确定的9.83港元/股。
拉长K线图来看,中集B近轮股价高点出现在今年3月,为12.3港元,2010年12月还曾到过19.40港元的高价。而2012年初至停牌前的7月13日期间,其换手率仅为15.25%,均价为10.46港元。目前的股价则处于近年来的低位。
目前中集总股本为266239万股,其中A股123191万股,B股143048万股,后者一直处于极度不活跃状态。
股东大会当天,中集B股价全天交投清淡,尾盘略有下跌,跌幅0.82%,换手率仅为0.14%,报收于9.7港元,与现金选择权确定的9.83港元/股相差无几。
对于中小股东宣泄着不满的情绪,中集集团董事、总裁麦伯良表示,郭树清主席履新后到深圳调研,他曾当面与其提及B股的问题。公司内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研究B股解决方案的努力,也曾探讨过B股转A股,但最终发现里面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这个方法不可行。“B股股东除了境内居民,还有很多外国投资者,他们只能买卖B股、H股,不能买卖A股。我们跟很多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做过探讨,结论都是不可行。”麦伯良称。
这一答复为该议案得以高票通过立功不少。当天股东大会分类表决结果显示,B股股东同意率达到了99.65%。
据麦伯良透露,公司也研究过回购的方式,但是中集历史情况是负债率比较高,发展主要依赖公司营利的钱,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回购。此外,还存在回购需要支付溢价,溢价多少,何时回购等等技术问题。“我们得到有关方面支持,可以试点B股转H股。而根据公司国际化的进程,也需要在香港有一个融资平台。作为一个全球化企业,只有中集发展好了,长期来看才对公司、投资者最好。所以我们就积极一些,做了这个试点。”麦伯良如是解释成为B股转H股“吃螃蟹者”的原因说。
麦伯良透露,公司原本计划只停牌一周,但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发现境内居民未来交易存在很多不便,几经修改,导致停牌了一个月。
争议5%溢价
虽然有投资者质疑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但作为总操盘手的麦伯良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跟中介机构进行了无数场研讨,想尽办法保证小股东利益不受损害,才争取到今天的方案。”
他透露,由于目前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允许中国居民到境外买卖股票,为此,中集为那些不愿意继续投资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找到了一个接盘方,还给出现金选择权,愿意提供5%的溢价。
据悉,本次方案将由第三方向全体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公司股东招商局国际、COSCO及其关联企业Long Honour承诺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
对于5%的溢价,不少投资者认为过低。但是中集集团证券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给出5%溢价的现金选择权,是给不愿意继续持有H股的股东一个退出的渠道。由于资本市场本身的起伏莫测,不是要保证他们的盈利,不能按照以往股改的方式去理解,不存在支付对价的要求。”
麦伯良则在股东大会上称:“如果大家能帮忙找到一家愿意提供30%、50%溢价的接盘方,我也没有意见,但公司的确已经尽了努力,只能做到今天这个水平了。”
股东大会上,三位独立董事也分别作了发言,对方案表示支持。其中独董徐景安称,中集长远发展,需要大量融资支持,这种转板方式,对公司是有利的。“我支持这个方案,但并不是说这个就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的确也找不到完美的方案。”
对于投资者颇为好奇的现金选择权提供者的身份,麦伯良表示,这是一家境外战略投资者,明确提出不愿意提前公开身份。如果将来该议案最终成行,其真实身份也将随之披露。“其实我们也想透露给大家,对方比较有名,名字说出来会对公司和投资者有利。”麦伯良如是说。引发了台下一番“巴菲特”、“李嘉诚”的猜测。
据悉,本次股东大会通过之后,方案还要经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及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如需)核准或批准。上述法律程序的履行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当前,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境内居民不得直接购买境外股票。虽然不少投资者已通过香港的经纪公司开户投资港股,但大多数投资者对港股依然比较陌生。
根据中集集团的方案,虽然境内居民名义上是投资了港股,但是除了持有或者出售中集H股外,不得认购包括中集及其他H股或其他境外股票,其出售公司H股后的资金需及时被汇回境内。
据此次方案的财务顾问国泰君安香港透露,投资者售出股票后所得资金汇回境内时有一定的跨境转款成本。特别是如果当日交易量非常小,可能导致当日的每股股票对应的单位跨境转款成本相对较大。这些成本最终将由通过境内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交易的投资者承担。
一位中集B的个人投资者对本报称,B股的投资属性高于A股,里面中长线投资者的比例也很大。从较长时期来看,他们的成本并不算低,甚至可能高于9.83港元/股的现金选择权。而且当转换成H股之后,交易规则发生变化、交易成本也相应提高,连看实时行情的软件都要收费。即使将来获得现金分红,按照规定只能将资金汇回国内,无法用分红资金继续买入股票。种种不适应的操作方式,将使得一批中长线投资者被动退出。“伊泰煤炭作为国内最为优质的煤炭公司之一,在H股上市的发行价每股43港元,但目前股价只有41元左右,仍处于破发状态。即使这样,还是有赖于券商启动稳定后市的‘绿鞋机制’,减轻了后市卖盘压力。”泽晖投资研究总监杨建对本报称,“与国内市场经常齐涨共跌不同,港股市场上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眼光非常苛刻,存在大把几乎没有成交的仙股。对于那些质地一般的B股公司而言,H股也绝非天堂。” 中集B转H闯关中小股东不满:双方争议5%溢价
月30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区蛇口龟山路8号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人声鼎沸。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内首例“B转H”方案将在这里跨过第一关。
出席中集集团(A股:000039.SZ;B股:200039.SZ)这场临时股东大会的人士包括中集的股东(代理人)、中集集团高管,以及众多中介机构人士共约60余人。更有一名长期持有者当天上午驱车400公里匆匆赶赴会场。会议高票通过了中集B股转板到港交所上市并挂牌交易的议案。
如果其成功转板,将为部分B股公司提供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
“吃蟹者说”
在股东大会上,对于中集B股转板H股的议案,不少投资者表达了不满,主要意见集中于:第一,不希望转板到H股,而希望能够吸收合并进入A股;第二,溢价5%的现金选择权过于低廉。
根据方案,行使现金选择权的中集B股股东,可就其有效申报的每一股中集集团之股份,在现金选择权实施日,获得由现金选择权提供方支付的按照公司B股股票停牌前一日(2012年7月13日)收盘价9.36港元/股的基础上溢价5%确定的9.83港元/股。
拉长K线图来看,中集B近轮股价高点出现在今年3月,为12.3港元,2010年12月还曾到过19.40港元的高价。而2012年初至停牌前的7月13日期间,其换手率仅为15.25%,均价为10.46港元。目前的股价则处于近年来的低位。
目前中集总股本为266239万股,其中A股123191万股,B股143048万股,后者一直处于极度不活跃状态。
股东大会当天,中集B股价全天交投清淡,尾盘略有下跌,跌幅0.82%,换手率仅为0.14%,报收于9.7港元,与现金选择权确定的9.83港元/股相差无几。
对于中小股东宣泄着不满的情绪,中集集团董事、总裁麦伯良表示,郭树清主席履新后到深圳调研,他曾当面与其提及B股的问题。公司内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研究B股解决方案的努力,也曾探讨过B股转A股,但最终发现里面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这个方法不可行。“B股股东除了境内居民,还有很多外国投资者,他们只能买卖B股、H股,不能买卖A股。我们跟很多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做过探讨,结论都是不可行。”麦伯良称。
这一答复为该议案得以高票通过立功不少。当天股东大会分类表决结果显示,B股股东同意率达到了99.65%。
据麦伯良透露,公司也研究过回购的方式,但是中集历史情况是负债率比较高,发展主要依赖公司营利的钱,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回购。此外,还存在回购需要支付溢价,溢价多少,何时回购等等技术问题。“我们得到有关方面支持,可以试点B股转H股。而根据公司国际化的进程,也需要在香港有一个融资平台。作为一个全球化企业,只有中集发展好了,长期来看才对公司、投资者最好。所以我们就积极一些,做了这个试点。”麦伯良如是解释成为B股转H股“吃螃蟹者”的原因说。
麦伯良透露,公司原本计划只停牌一周,但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发现境内居民未来交易存在很多不便,几经修改,导致停牌了一个月。
争议5%溢价
虽然有投资者质疑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但作为总操盘手的麦伯良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跟中介机构进行了无数场研讨,想尽办法保证小股东利益不受损害,才争取到今天的方案。”
他透露,由于目前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允许中国居民到境外买卖股票,为此,中集为那些不愿意继续投资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找到了一个接盘方,还给出现金选择权,愿意提供5%的溢价。
据悉,本次方案将由第三方向全体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公司股东招商局国际、COSCO及其关联企业Long Honour承诺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
对于5%的溢价,不少投资者认为过低。但是中集集团证券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给出5%溢价的现金选择权,是给不愿意继续持有H股的股东一个退出的渠道。由于资本市场本身的起伏莫测,不是要保证他们的盈利,不能按照以往股改的方式去理解,不存在支付对价的要求。”
麦伯良则在股东大会上称:“如果大家能帮忙找到一家愿意提供30%、50%溢价的接盘方,我也没有意见,但公司的确已经尽了努力,只能做到今天这个水平了。”
股东大会上,三位独立董事也分别作了发言,对方案表示支持。其中独董徐景安称,中集长远发展,需要大量融资支持,这种转板方式,对公司是有利的。“我支持这个方案,但并不是说这个就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的确也找不到完美的方案。”
对于投资者颇为好奇的现金选择权提供者的身份,麦伯良表示,这是一家境外战略投资者,明确提出不愿意提前公开身份。如果将来该议案最终成行,其真实身份也将随之披露。“其实我们也想透露给大家,对方比较有名,名字说出来会对公司和投资者有利。”麦伯良如是说。引发了台下一番“巴菲特”、“李嘉诚”的猜测。
据悉,本次股东大会通过之后,方案还要经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及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如需)核准或批准。上述法律程序的履行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当前,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境内居民不得直接购买境外股票。虽然不少投资者已通过香港的经纪公司开户投资港股,但大多数投资者对港股依然比较陌生。
根据中集集团的方案,虽然境内居民名义上是投资了港股,但是除了持有或者出售中集H股外,不得认购包括中集及其他H股或其他境外股票,其出售公司H股后的资金需及时被汇回境内。
据此次方案的财务顾问国泰君安香港透露,投资者售出股票后所得资金汇回境内时有一定的跨境转款成本。特别是如果当日交易量非常小,可能导致当日的每股股票对应的单位跨境转款成本相对较大。这些成本最终将由通过境内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交易的投资者承担。
一位中集B的个人投资者对本报称,B股的投资属性高于A股,里面中长线投资者的比例也很大。从较长时期来看,他们的成本并不算低,甚至可能高于9.83港元/股的现金选择权。而且当转换成H股之后,交易规则发生变化、交易成本也相应提高,连看实时行情的软件都要收费。即使将来获得现金分红,按照规定只能将资金汇回国内,无法用分红资金继续买入股票。种种不适应的操作方式,将使得一批中长线投资者被动退出。“伊泰煤炭作为国内最为优质的煤炭公司之一,在H股上市的发行价每股43港元,但目前股价只有41元左右,仍处于破发状态。即使这样,还是有赖于券商启动稳定后市的‘绿鞋机制’,减轻了后市卖盘压力。”泽晖投资研究总监杨建对本报称,“与国内市场经常齐涨共跌不同,港股市场上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眼光非常苛刻,存在大把几乎没有成交的仙股。对于那些质地一般的B股公司而言,H股也绝非天堂。” B股遭“政策性强拆” 私募借转融通套利
2012年09月01日13:41中国经营报[微博]李壮我要评论(0)
字号:T|T
B股遭遇政策性强拆,颠覆股价的推土机却在A股率先发动了引擎。
8月初,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针对B股转板及回购问题给予政策性支持后,鲁泰A(000726.SZ)、南玻A(000012.SZ)、长安汽车(000625.SZ)三家先后推出大手笔B股回购计划;闽灿坤B率先抛出6∶1的缩股预案抵御退市风险;中集集团更是开内地股市之先河,筹划B股转H股的一揽子计划。
让B股投资者倍感意外的是,利好“组团”来袭,B股却是原地踏步没有丝毫表现。持有A股的股民更是大跌眼镜——中集、鲁泰、南玻、长安汽车A股股价无一例外,全部大幅暴跌。
A、B股市场的诡异表现让普通投资者大呼看不懂。但在一些成熟的投资者眼中,这轮政策强拆却带来罕见的套利机会,即将进入实施阶段的“转融通”,将成为A、B股跨市套利的铺路石。
B股退市路径
“监管层释放的信号很清晰,意在通过各种手段拆掉B股。”华融证券分析师肖波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表示,B股市场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虽然国际板方案迟迟不能出炉,但国际板取代B股是大势所趋。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将演化成A股、H股、国际版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肖波看来,监管层近期推出的鼓励回购、推广缩股、研究转板的政策,都是在为彻底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做铺垫。B股由于成交量不活跃,早已丧失融资能力。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B股“拆迁”走出了多重路径:一是鲁泰A、南玻等实施的回购注销;二是绩差公司直接退市;三是中集集团的B股转H股;四是B股直接转A股。
B股投资者热盼手中股票借利好大幅飙升,B股却是纹丝不动,A股反而走出一轮雪崩暴跌。中集集团停牌一个月研讨B股转H股方案,复牌第一个交易日中集A股即告跌停,之后更是一路猛跌30%。鲁泰A、南玻A股价更是创出近两年以来的新低。
一位鲁泰A股股东发帖抱怨,“公司动用近7亿元资金去救B股,A股却遭了秧。”
公司用真金白银入场托市,B股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一位鲁泰B股股东称,他持有鲁泰B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红,原来A、B股存在差价,同样资金购买B股较A股多得多,现在A、B股股价基本完成接轨,股息率保持一致。深圳B股用港元结算,港元利息水平较人民币低得多。
“拆迁”中的套利金矿
投资者无奈中宣泄不满,而一些专业的投机者却在寻找B股“拆迁”机会中的金矿。
贾涛(化名)在圈里小有名气,他所操盘的地下“私募基金”曾经成功狙击多只ST股票,获得不菲收益,如今他关注的目光瞄向了“拆迁”中的B股市场。
由于B股估值接轨国际,相对较低,其次投资B股股息率也比A股高,贾涛认为A、B股股价完全接轨是大势所趋,只有完全接轨后,B股才能实现转板,B股的真正机会恰恰是A、B股差价带来的套利机会。
按照贾涛设计的操盘策略,A股市场融券卖出X股票,然后扣除掉汇率比价,在B股市场买入等值X股票,未来只要A股、B股之间的价差不被拉开,无论A、B股市出现上涨和下跌,都存在无风险套利的空间。等两个市场股价完全接轨后,在B股市场抛出股票,然后用等值资金在A股市场买入股票偿还融券,将两个市场的差价利润完成兑现。
“转融通年化成本大概在8%,两个市场按双向操作计算印花税、交易费等成本大概在2%,如果A、B股存在差价超过10%,并且这只股票属于沪深300指数,就可以进行融券卖空,这种套利空间就存在。”贾涛进一步解释。
目前来看,中集集团、鲁泰A两只股票已经基本完成A、B股价格接轨,套利空间微乎其微。此外,张裕A(000869.SZ)、南玻、振华港机(600320.SH)、招商地产(000024.SZ)、浦东金桥(600639.SH)、上海机电(600835.SH)、长安汽车等可供融券卖空的优质股票,A股相对B股溢价超过20%。
“我们几个合伙人准备做一只两千万元规模左右的私募基金,尝试一下这种套利操作。”对于这种套利模式,贾涛显得信心十足。
融券品种的严重不足,成为贾涛最大的困扰,“我们选择的开户券商一般都是中小证券公司,佣金谈得很低。但这些券商股票池很小,即便看准机会也难有足够的股票进行融券沽空。未来基金账户要找中信证券、海通证券这样的全国性大券商合作,他们的股票池相对丰富。”
当记者问及如果A、B股之间的差价拉大,那么套利行为是否会出现严重亏损时,贾涛的解释是,“除了中国特色的A、B、H股,成熟股市标准之一就是同股同价。我们看好B股改革带来的制度性投资机会。”
对于贾涛抛出的“套利魔方”,独立观察员、资深投资人倪尧龙却表示出一定的担忧。
“这种套利模式理论上存在获利机会,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倪尧龙分析认为,历史上B股市场的波动性远远小于A股,如果A股市场受到利好消息影响短期暴涨,B股的上涨幅度通常会落后于A股,差价拉开就意味着套利模式的失败,贾涛和他的合伙人是否能够承受账面亏损成为关键,如果有合伙人出现撤资,对基金的安全性将构成考验。
B股转H股 小股东进“集中营”
贾涛试图通过“套利魔方”在制度变革中赚取A、B股差价,普通投资者却成了“拆迁”中的牺牲者。
根据华融证券的统计,目前两市共有108家B股公司,深圳市场符合B股转H股的最多有46家,涉及总市值902亿港元,约合738亿元人民币。正在进行中的中集B股转H股为一个典型的创新个案,但市场普遍预期,一旦中集集团转股方案最终通过,众多B股公司可能集体效仿,相关A股股价估值将向B股靠拢,B股投资者失去超额股息,A股投资者则要承担股价下跌的损失。
作为一名专注于B股市场研究的职业投资人,倪尧龙认为,B股转H股的改革措施缺乏对普通投资者的足够保护,“监管层改革B股市场的初衷是好的,中集集团B股转H股也是重大创新之一。但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漏洞,持有B股的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应该区别对待。”
按照中集集团B转H方案,B股股东可以选择以9.83港元/股的价格向公司出售B股,也可以选择转板H股。由于境内自然人股东不能开设H股账户,未来将通过国泰君安代理出售H股。
倪尧龙直言:“中集集团大股东和国泰君安策划的转股方案,与暴力拆迁如出一辙。转股完成后,自然人股东被强制驱赶进了国泰君安香港公司的‘集中营’,然后只能委托国泰君安香港公司来管理自己的资产,并且只准卖出、不能买入,中小股东的交易权利受到限制。”
值得关注的是,中集转股方案中,如果投资者拒绝转板进入H股市场,中集集团计划溢价5%以9.83港元的价格“回收”B股股票。这一方案看似对中小股东有利,但作为一家强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中集集团股价波动剧烈,众多投资者在高位买入且常年被套。目前以9.83港元转让股票,普通投资者多数都处于割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