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12-8-15 07:58

看来要准备和中集B 说88了,以后要买H股的中集,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在B股里再等待其他机会吧。
不知道这个张裕这次能否涉险过关,密切关注。

thecxj 发表于 2012-8-15 08:27

就算你到香港开户,你也转不过去,人家早设计好了

thecxj 发表于 2012-8-15 08:28

你就算到香港开户你都转不了股票,人家早设计好了

meng-h 发表于 2012-8-15 09:21

原帖由 algor 于 2012-8-15 07:4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对绝大多数B股是到了一个估值更低了的市场,所以这个是个利空消息,伊泰B这个优质股到了港股后,每天成交量很小。

长远看,一定是个利多的反应.短时间没有交易量.但是香港市场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远远超出b股市场,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超过a股,(如果人民币的资本项目还不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别的不说,就提上市增发,发债,发权证,回购完全市场化这方面,从设想到实施完毕用不了一周时间,这在内地就是绝对做不到的.更何况以后有了上市地位及评级,发债的利率有可能要远远低于国内.更何况在交易所层面,要为股东负责,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不是沪深能比拟的.一定要推出更多能吸引成交量的举措才能利益最大化.

歪的棒子 发表于 2012-8-15 09:27

国内B股散户觉得坑爹:转为H股只能卖不能买了,港股工业股估值偏低;个人认为对长期投资者中性偏好,只有一个问题:能否把国泰香港托管的股份转出到其它券商,这样就会变为境外投资人,可以享受H股少收10%红利税。

歪的棒子 发表于 2012-8-15 09:54

还有个问题:能否部分现金选择权,部分选择托管。例如持2股,一股选择现金、一股选择托管。如果不能转出、不能实现部分现金选择权,个人认为以港股胜狮货柜估值,价格中期可能会走低,可考虑选择现金权。

股市潜规则 发表于 2012-8-15 10:44

尽管B股市场长期存在一些问题,不去好好研究如何解决,就把这个市场抛弃,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把这些上市资源赶到别人的市场去,这种做法,恐怕古今中外都难以寻觅。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各个交易所争先恐后的争夺优质上市资源,而我们却做这种令人扼腕的事情。
​啥时候我们的市场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利益驱动?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5 16:51

回复 #506 歪的棒子 的帖子

有人问了。能行使部分现金选择权。我准备出掉一半。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5 18:27

按照招商局国际在香港的价格,中集b的估值比现在高。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5 18:29

招商局国际是进行中期分红的,中集很快就跟进了。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5 20:05

市盈率                       市净率
中集B(按7月13日收盘价)                    5.50             1.09
中集B(按7月13日收盘价溢价5%)                5.76      1.15
B股7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均值                14.12          1.18
港股30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均值             8.37          1.04

晴天小猪1971 发表于 2012-8-15 20:37

今天问了国泰君安,他们说在北京可以开H股账号,
国泰君安香港分公司驻北京办:010-59312809,说地址在金融街,拿身份证就能办,不知道靠谱不,大家参考下。
国泰君安知春路营业部(010-82318533)说也可办理,但要把A股账户也移到他们公司名下。
具体的大家打电话问问吧,参考参考行的通不?

一腔热情 发表于 2012-8-15 20:54

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方案,对持有B股的可能有点纠结了,A股的在于以后H股中集的定价。但按照目前情况,应该不低于现金选择权这个价格吧。唉,刚停了一个月,又有得折腾了~~

晴天小猪1971 发表于 2012-8-15 21:11

#*27*# 今天咨询了国泰君安,他们说在北京可以办理H股开户,各位在北京的网友问过没?真的可以吗?

我这可不是广告啊,只是问了以后不知道可信不。

晴天小猪1971 发表于 2012-8-15 21:34

今天问了国泰君安,说可以开H股,不用亲自去HK,不知道准不准,各位谁知道?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6 07:15

首推B转H方案引发套利预期

首创“B股转H股”先例的中集集团昨日B股和A股上演冰火两重天。A股中集集团(000039)则放量跌停,成交额高达3.81亿元,5家机构合计卖出1.55亿元。而中集B(200039)全日上涨了3.31%。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在A股暴跌的情况下,沪B指全天微跌0.31%,深成B指则大涨2.19%。有观点认为,B股表现可能和此方案引发B股套利预期有关。因中集集团所处深市主板,深市B股反应明显要强烈一些。同时,对于深市B股而言,转登H股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两市同样以港币交易,省却汇率兑换的环节。

  B转H模式带来B股套利机会

  停牌一个月的中集集团昨日发布公告,拟将已发行的B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

  有券商投顾认为,中集集团A股大跌诱因有二。一是补跌需求,该股自7月13日停牌至今已超过一个月,股指同期呈震荡下行走势,股价自身有补跌要求;二是B股与A股的巨大价差。A股与B股本应同股同权同价,但由于B股流动性较差,中集集团A股相对B股股价溢价率极高,缩小价差在所难免。昨日中集集团跌停收报11.79元,中集B昨日收报9.67港元,按目前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不足8元。

  同时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B转H引发市场资金对于B股套利机会的预期。中信浙江首席投顾钱向劲认为,中集集团B股股价和估值较低,而同类公司在香港的估值比公司B股更高,若实施转股对现有B股投资者更为有利,因此B股市场给予积极反应,全日中集B上涨逾3%,给B股市场带来丰富的想象,致使深成B指表现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若中集集团B股转H股成为现实的话,那么B股市场或将引发中集模式的跟风潮,届时A+B股的投资者应注意防范跟风股的A股风险,一如A股中集集团的表现。

  中集为什么会采用B转H方案

  对于中集集团宣布拟将B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分析人士表示,中集B如果顺利转板,将成为监管层解决B股市场出路的范例之一,也为B股改革拉开大幕。

  有市场人士分析,B股转H股较适合中集集团。首先,其B股股价和估值较低,若实施转股对现有B股投资者更为有利。其次,B股投资者在投资风格上接近香港投资者,且使用同种货币单位,若能转为H股,其后续投资亦能平稳过渡。此外,对为全球市场提供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的中集集团而言,若此方案能够顺利完成,公司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将有可能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向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

  市场人士认为,对其他已发行B股的公司而言,若中集集团成功实现B转H,长期悬而未决的B股市场改革难题有望破冰,为该类公司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可行路径。

  哪些个股可能采用中集模式

  近年B股的存在价值日渐削弱,随着未来国际板的推出,B股将被边缘化。中集集团的方案对其他已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而言,很有参考价值。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中集B的转板尝试如果要向全部B股公司推广,大概要克服一些障碍。分析人士表示,B股转板需要监管层给予支持,例如,现行法律规定,境内投资者不能直接持有境外股票,而要想顺利实现B股转板,势必对该政策有所突破。对于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交易的不同B股,转板还面临港币、美元的不同币种转换问题,也需要政策支持。

  与中集集团同为招商局旗下的深基地B也已经停牌,停牌原因同样是“筹划重大事项”。另外,招商局控股的B股公司还有招商局B、深赤湾B。此外,与中集集团背景相似的还有晨鸣B、长安B等,前者已发行H股,后者则拥有国资背景,此类情形也值得关注。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6 07:22

中集B转H暂时只是孤独者的游戏

但笔者认为,中集由B转H股,有极大的个体意义,而对其他已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而言,则没有太多的板块示范效应,B股板块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将困扰资本市场,未来还需要多方探索解决途径。

  香港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尤其是监管非常严格,这已经将大部分B股挡于门外。中集集团是一家非常有竞争力的公司,管理非常优秀,自然满足香港上市的条件;况且在香港上市也有利于其打通国际资本通道,为其在海外的业务拓展和资本运作带来便利。

  中集集团给B股投资者提供了现金选择权,如果B股投资者全部选择现金方案,那么第三方将需要至少支付几十亿的资金,第三方为什么愿意掏出几十亿资金?是因为看中了中集集团的雄厚实力,否则不敢为现金选择权背书;而B股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公司不具备如此雄厚的现金实力,或不具备寻找资金雄厚的第三方的实力。这决定了由B转H股是少数案例,而不具备大范围的示范效应。

  中集集团选择在H股上市,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同类公司在H股市场估值比B股高,在H股上市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值。但对于其他行业,我们可以看到H股的估值大多低于B股,有的甚至是大幅度低于B股,如果其他行业的公司选择B转H股,股价恐怕还要继续大幅度下跌。这也注定了其他公司不会仿效中集集团,不会步其转战H股的后尘。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集集团提供的现金选择权方案,现金选择价格仅比市场价高5%,这对B股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不足,所以建议中集集团提高现金选择价格。从另一方面讲,也许中集集团并不希望过多投资者选择现金选择权,不希望消耗太多的资金,而希望投资者转战H股,但这对不熟悉国际市场交易规则的国内投资者来说,难免会有所顾虑。因而,中集集团和投资者之间还会有一段博弈、妥协的过程。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中集集团B转H股的案例,不具备广泛的示范效用,B股的历史遗留问题仍将是困扰市场的大问题,需要各方献计献策、努力探索解决之道。

  不管是B股回购注销,还是大股东私有化的方式,都需要上市公司、大股东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或者公司背后由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提供巨额资金,但这条件很难满足,有能力实施回购、私有化、寻求外部机构巨额资金支持的B股上市公司毕竟是少数。因此,这也很难成为主流方式,只能是少数个例。

  尽管交易所表态,对于主动退市的B股上市公司选择A股上市,将会简化审核,一路绿灯,但在证监会没有明文的政策出台之前,B股公司也不敢轻易尝试转A股。一是如果股价跌到1元面值以下,会给上市公司市值和投资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证监会的政策只要没有明确出台,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下跌低于面值20个交易日去赌不确定性,确实也非理性。

  B股未来何去何从,中集集团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但注定这是少数孤独者的游戏,B股市场未来是继续边缘化,还是病树逢春,还有待于各方进行更积极的探索。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6 07:26

方案尚存可商榷之处

  根据方案,中集集团为B股股东提供了溢价5%的现金选择权,原持有B股股份的投资者可选择行使现金选择权,也可选择继续持有,但股票上市地变更为香港联交所。

  中集集团董秘于玉群表示,本方案是公司与各中介机构经充分研究和论证之后,本着严谨和审慎的态度推出的。以中集集团自身实际和中集集团长期战略发展诉求为出发点,并能体现对投资者利益的充分保障,是公司在制订方案时坚持的两大前提和思考。

  中集集团方面表示,此次B股转H股的方案中,H股是原有股票存量,因并未增发新股,所以不会稀释现有股东权益。若公司能够利用此次机会,扩大资本市场平台优势,实现整体竞争力和长期战略发展能力的提升,反而将会对公司股票的估值产生有利的支撑和推动。

  “中集集团B转H的创新之举值得鼓励,政策方面的障碍也基本不存在。”张维表示,但从法律角度看,虽然中集集团为B股股东提供了两条可选的路径,但B股股东也可以不选择任何一种方案。另外,对于一些遗留的不活跃账户,方案规定将一并转换为H股,亦可能影响到这部分股东的权利,“建议相关部门对此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

  另一位投行人士则认为,该方案给B股股东提供的现金选择权溢价幅度偏小,而跨市场交易可能会给原B股投资者带来交易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对B股股东而言积极意义不明显。他还表示,尽管该方案需经中集集团股东大会审议,并分别经出席股东大会的全体股东和B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表决通过,但由于招商局国际及其关联方的持股比例较大,话语权主要还是掌控在大股东手中。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6 07:28

 对上市公司而言,此次方案无疑是划算的交易。一箭双雕,同时解决了B股的交易不活跃和在H股获得新融资平台的问题。B股平台长期不能发挥融资功能,每年还要花费人力物力维护,几成累赘。相比之下,香港市场融资便利,且进行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维护的转换成本也比较低。用转变上市地点解决B股问题的方式对于纯B股或者同时有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最有借鉴意义。

  然而,对中小投资者,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显得不够理想了。特别是,方案规定:无论境内居民或境外投资者,只要没有开设H股账户,那么除持有或出售由B股转换的中集H股外,不能认购中集H股及其他港股股票,其出售中集H股后的资金需及时被汇回境内。相当于为这些投资者“度身定做”了一种只能选择持有或卖出的特殊账户。而同时,较停牌前股价溢价5%的现金选择权又显得比较低(略高于净资产)。

  不过,如果放开上述中集B股股东买卖港股,又相当于变相开通了“港股直通车”,这是政策所不允许的。同时,只有持有中集B的股东才能享有买卖港股的待遇,这又造成更大的不公平。两难之下,只能出台当前方案,为中小投资者设置一个合适的退出通道,但造成只能卖不能买的局面。

  需指出的是,中小投资者除了选择用脚投票,并没有完全失去博弈机会。中集上述方案还需在随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全体出席股东和其中B股股东所持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可实行。这种结构性的投票限制让人联想到了当年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获得股份流通权,中小投资者获得对价,真正的多方共赢,也是股改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市场对于中集集团方案带有失望的情绪,只是还没有认识到存在多方共赢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集集团不是一个公司在战斗,也不仅仅是一个试点,其承载了B股上市公司解决问题的希望。但如果想要使中集B的解决方案有可复制性,必须要兼顾到多方利益。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已经受益,接下来就是将包括B股股东的所有公众股东利益纳入考虑范围。

  对于中集B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一方面可以从方案本身出发进行修改。有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可以对B股公众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收购,之后可以再在港股市场将收购来的公众股进行定向配售,以满足公众持股量的要求,或干脆直接公开发行新股。退一步说,中小投资者也可以争取调高现金选择权的溢价,如溢价幅度增至30%。

  总而言之,中集集团解决B股问题的方案在目前法律与政策环境下,可以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上做得更好。如果中集B的股东能在博弈后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对于其他仍处在观望状态的含B股上市公司无疑是极大的启示。

qingerong 发表于 2012-8-16 07:29

中集B目前估值与香港市场中的机械股平均估值相当,中集B 静态市盈率5.5倍,市净率1.09倍;香港30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静态市盈率均值8.4倍,市净率1.04倍。B股转H股对B股估值影响不大,但有利于增强股份流动性,该方案对市场总体影响中性偏正面。报告进而预计,中集集团业绩三季度现拐点,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约20%,公司年现金分红比例30-35%,按2012 年业绩预测及历史年分红比例,目前B 股股价对应分红收益率约4%。
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