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集装箱的周转过程,笔者抛砖引玉,请各位补充指正

对于一个门对门的集装箱物流过程,按照从出货方到接货方然后回流这样的一个完整流程,笔者以为存在以下环节:

1、物流公司(或航运公司)下达集装箱购买订单,箱厂制造、检验合格并等待提货或送货到指定地点;
2、集装箱运送到指定地点(运费可能包含在箱价中,也可能由买方承担,但这一切都会体现在箱价上),指定地点可能是物流公司的周转库房,或者直接到达用箱客户;

以上两个过程决定了集装箱的价格,是空箱回流或新增厂商投资的动机。以下部分的费用将摊到货物的运费中,最终是由货物贸易方承担的,但其中集装箱周转过程所必须的特有服务费用将是物流公司决定收集旧箱还是购买新箱的重要依据,因为旧箱的回流同样需要这些服务费用。

3、货物装箱后,由集装箱运输车(中集正在布局的半挂车)将货箱运送到港口(如果是中转码头,则要增加一次堆放、装卸的环节);此环节需要一次集装箱陆路运费,从上海市郊到上海某码头的费用为1500元左右(40尺箱),在这个范围内,价格对距离不太敏感。
4、经海关检验后,卸箱、在港口堆放等待班轮;此环节需要检验费用和堆放租金。
5、班轮到达,装船起运;此环节需要一次装船费,各港口价格不同,深圳各港口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与香港的费用太高有直接关系。
6、班轮到达目标港口,直接进港或排队进港,卸货;这里发生一次卸箱的费用。
7、货箱堆放港口,海关检验,等待提货;此环节需要检验费用和堆放租金。
8、物流公司(或货物买方直接提货)提货,经陆路运输到达指定地点;此过程需要一次陆路运输费用。
9、空箱回流不减少以上环节费用,如果是航运公司自己的箱子,那么空箱回流时的海上运输费用可以考虑航油费用的重新评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几乎遭清仓 基金未积极参与股改寻宝(000039)

已公布的基金二季度季报显示,曾经被众多基金共同持有并一度成为市场风向标的中集集团几乎遭基金清仓。在已公布季报的73只基金中,只剩下基金鸿阳持有459.71万股,其余基金则把中集集团完全从重仓股名单中剔除。而在一季末,在上述可比的73只基金中,持有中集集团的基金多达15只。

数据同时显示,基金并未积极参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寻宝”活动。在前后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中,二季度末基金重仓持有的共17家。其中,多数个股在一季度末与二季度末持有基金的家数没有变化或没有明显变化,比如苏泊尔苏宁电器广州控股申能股份东方明珠华联综超等持有基金的家数完全没有变化,吉林敖东中捷股份海特高新华海药业四只个股持有基金的数量只增加1只,但基本是从公司基本面选股得来的,不太可能是寻宝的结果。虽然宝钢股份持有基金家数增加了12家,上港集箱持有基金家数增加了4家,长江电力国投电力持有基金家数分别增加了3家和2家,但这也都是基金防御型选股思路的体现,不太可能是“寻宝”的结果。

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个股二季度表现来看,涨跌互现,而且幅度都较大。比如中捷股份涨36.82%、金发科技涨25.19%、申能股份涨24.71%、国投电力涨12.74%、苏泊尔涨21.16%、吉林敖东涨19.36%,G金牛跌12.56%、宝钢股份跌13.87%、中化国际跌14.51%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半年汽车产销呈现四大特点

(2005-07-19 07:45:25)  
  □记者  纪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昨日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大致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汽车产销增幅开始放缓,产销率继续维持较高水平;乘用车销售总体平稳,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降幅较为显著;商用车产销总体保持小幅增长,其中货车成为带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客车和半挂牵引车市场需求有所萎缩;汽车行业重点企业整体发展较为稳定。
  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就乘用车来看,今年上半年基本型乘用车呈现小幅增长,经济型乘用车品种成为市场需求热点;多功能乘用车呈现快速增长,市场发展潜力有所提升;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市场受综合因素影响,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保持适度增长,其中1升-1.6升排量的系列增幅最为显著。至于商用车,其中货车销售保持稳定增长,政策性因素对行业有所影响;客车产销有所下降,10米以上大型客车仍保持快速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央行重申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
道琼斯社??2005-7-19 10:50:57
    针对中国经济学者建议中国政府扩大美元兑人民币交易区间并引起市场关注一事,中国央行发言人周二重申,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

    中国央行新闻处周二还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该处没有看到周一有关学者对人民币改革建议的报导。该报导当日引起外汇市场的关注并造成短暂的波动。

    央行新闻处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消息。

    中国官方新华社下属的《瞭望》新闻周刊周一援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的话报导,建议中国将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区间从目前的0.3%扩大至3%。

    报导中陈东琪还建议,人民币应当继续钉住美元汇率,而不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

    虽然陈东琪并非中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官员,他此前也曾经做出过类似的建议,但是由于他的建议恰逢市场流传中国可能在8月份重估人民币之际,因此还是引发了市场的些许波动。

    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贴水周一尾盘有所扩大。万邦有利(Prebon Yamane)提供的数据显示,离岸市场周一尾盘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贴水买入/卖出价较现货贴水1680/1580基点,较上周五尾盘的1550/1450基点有所扩大。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周五报导称,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John Snow)向几位美国参议员表示,预计中国将在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份出访华盛顿之前,于8月份重估人民币汇率。

    交易员表示,《金融时报》的报导在本周一继续推动市场抛售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

    中国的一些贸易伙伴近年来一直认为,中国故意低估人民币以增强出口竞争力,并因此呼吁中国将人民币升值。

    而中国政府领导人和央行今年以来均一再重申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是中国政府的一项政策,中国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而一旦条件成熟,中国将自行推进此项改革。

    中国总理温家宝此前曾公开表示,人民币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这3个原则,改革将会是“出其不意”的。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目前在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在资本项目下部分可兑换,人民币汇率被允许在1美元兑人民币8.2765元上下0.3%的范围内波动,但人民币现货通常会在1美元兑人民币8.277元附近窄幅波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央行重申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
道琼斯社??2005-7-19 10:50:57
    针对中国经济学者建议中国政府扩大美元兑人民币交易区间并引起市场关注一事,中国央行发言人周二重申,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

    中国央行新闻处周二还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该处没有看到周一有关学者对人民币改革建议的报导。该报导当日引起外汇市场的关注并造成短暂的波动。

    央行新闻处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消息。

    中国官方新华社下属的《瞭望》新闻周刊周一援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的话报导,建议中国将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区间从目前的0.3%扩大至3%。

    报导中陈东琪还建议,人民币应当继续钉住美元汇率,而不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

    虽然陈东琪并非中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官员,他此前也曾经做出过类似的建议,但是由于他的建议恰逢市场流传中国可能在8月份重估人民币之际,因此还是引发了市场的些许波动。

    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贴水周一尾盘有所扩大。万邦有利(Prebon Yamane)提供的数据显示,离岸市场周一尾盘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贴水买入/卖出价较现货贴水1680/1580基点,较上周五尾盘的1550/1450基点有所扩大。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周五报导称,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John Snow)向几位美国参议员表示,预计中国将在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份出访华盛顿之前,于8月份重估人民币汇率。

    交易员表示,《金融时报》的报导在本周一继续推动市场抛售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

    中国的一些贸易伙伴近年来一直认为,中国故意低估人民币以增强出口竞争力,并因此呼吁中国将人民币升值。

    而中国政府领导人和央行今年以来均一再重申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是中国政府的一项政策,中国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而一旦条件成熟,中国将自行推进此项改革。

    中国总理温家宝此前曾公开表示,人民币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这3个原则,改革将会是“出其不意”的。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目前在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在资本项目下部分可兑换,人民币汇率被允许在1美元兑人民币8.2765元上下0.3%的范围内波动,但人民币现货通常会在1美元兑人民币8.277元附近窄幅波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业绩坚挺股价疲软 基金看淡QFII加仓(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1: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杨欣)中集集团昨日发布预增公告,公司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0%~150%。但是从昨日复牌表现来看,中集的股价并没有因此走出低谷。而机构看法也是大相径庭,包括国内基金在内的机构普遍对中集看淡,但QFII却有加仓行为。

  股价还是一潭死水

  昨日中集的预增公告粉碎了之前有关“中集业绩大幅滑坡”的市场传闻。然而仍有机构认为,中集已是“踩在拐点上”,“这种异常景气并不能持久”。

  分析人士指出,纺织品等贸易争端令人对未来的国际贸易增长难以太过乐观,波罗的海航运指数这两个月出现暴跌,运输价格大幅下降,进而使铁矿石价格下降,引起钢铁价格下降,集装箱价格下降的连锁反应,更多的船东开始观望。“无论从行业状况,还是公司情况来看,中集其实是在吃老本”,有业内人士如此认为。

  昨日中集以9.60元高开复牌,但随后陷入平淡,最终以9.68元收盘,上涨幅度仅2.11%,与其大幅预增的“高调”并不相衬。

  股改失信于基金?

  在股改试点之前,中集因为连续15年业绩优秀而被多家基金持有。但从四月底,这家公司竟然遭遇基金大规模的抛售,从4月25日收盘价16.05元跌至昨日的9.68元。一位财务公司人士分析认为,导致基金大幅抛售原因是市场传出“中集大股东拒绝对流通股东做出任何补偿承诺”消息。

  记者电话联系了几位基金经理,他们普遍表示“对中集看得很淡”,理由主要是对该公司的股改方案不看好。“基金一直在跟他们沟通,但是没有效果”。至于具体方案如何,基金人士不肯透露。


机构看法大相径庭


  在看淡业绩的前提下,国内基金对中集进行了大幅减持。记者得到一份统计数据,6月份,机构大量减持中集股票,到月底还有22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1只基金持有公司股票,其中增持的基金有21家,其中新加入基金5家;减持基金有51家,其中退出14家。

  其中减持量排名前10名的公司全部是境内基金公司,而在增持前10家机构中有两家QFII,他们是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目前A股排名中花旗环球处于第二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麦伯良在发布会致辞:携手共创中国公路交通运输新局面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集集团半挂车产品发布会。我谨代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海内外新老客户和供应商的支持下,中集集团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集装箱制造行业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唯一能生产三大类一百多个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对所有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供应商。
两年前,我们提出了“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推动中国乃至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战略实施计划,即建立和并行发展三个层面的业务。第一层面业务,以现有的集装箱业务为核心,继续巩固和提高世界第一的地位;第二层面:半挂车业务,作为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层,以更广泛的方式介入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及服务行业中有生命力的业务。
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市场半挂车产品的发布会,标志着本集团战略第二层面业务的正式启动。两年来,中集投入了数百万美圆的研发费用,设计出包括冷半挂车在内的十几种车型,完成了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样车的制造与测试,已经具备了批量制造能力,目前已进入向国内和国外多个区域市场的推广阶段。
我们选择首先启动中国市场,是鉴于我们对全球经济运行及中国国情最基本的认识。目前我国的公路货运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在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三种主要方式中,公路运输承担了全美货运总量的5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半挂车作为主流的运输工具担任了重要角色,其中箱式挂车占全部Trailer的70%以上。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网业已成型,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货运物流呈加速发展态势,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经济的瓶颈,中国市场呼唤着现代化、集约型、高效、快捷的运输方式,这一切都昭示着大型半挂车的大量应用即在眼前,然而我们看到中国半挂 国行业整体的制造水平、设计能力和配套能力与先进国家相比较,普遍存在手段简陋、简单仿制、配件可靠性差的劣势,广大用户面对这类运输设备质量、性能的低水平现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在此行业中还很难找出一个令广大客户放心的品牌。我们希望能够将中集这个集装箱行业的国际知名的品牌带入新的行业,有效改变我国这一行业落后被动的局面,全面提升我国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从全球视野看,世界制造业中心正逐渐转移到中国,这已达成广泛共识。中集集团愿意一如我们引导和规范国际集装箱制造业一样,再次承担起将半挂车产业引向中国的历史使命。我们预计在今后的五年内随着中集的介入并在这一领域内发挥的积极作用,半挂车制造中心将逐渐转移到中国,中集将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从而也为形成一个持续、稳定、健康运作的行业,作出自己应用的贡献。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应用的贡献。
我们同时希望在中国市场上通过与广大物流企业,供应商的精诚合作,携手共创中国公路交通运输新局面。
谢谢大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模式”将入编北大MBA教学案例



4月23日,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智毅教授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叶日崧教授等一行6人,到中集集团进行案例访谈,就企业国际化经营、企业购并和企业文化等与中集总裁麦伯良等中集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并深入到中集总部部门及在深的三个下属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中集案例将用于国内外的MBA教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模式”将入编北大MBA教学案例



4月23日,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智毅教授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叶日崧教授等一行6人,到中集集团进行案例访谈,就企业国际化经营、企业购并和企业文化等与中集总裁麦伯良等中集有关领导进行了交流,并深入到中集总部部门及在深的三个下属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中集案例将用于国内外的MBA教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000039):维持增持
-- [B@2c559681 2005-07-19 08:54:53  
  
【文章正文】
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预计中报净利润水平将同比增长100-150%。联合证券研究所吴昱村认为,公司半年报预增符合预期。吴认为,在干箱、冷藏箱及特种箱产能连续5个季度维持在40万标箱左右的条件下,5月后耐候钢价格的回落与箱价相对维持高位共同增厚了公司盈利空间;此外,半挂车业务发展符合预期,预计半年报半挂车销售收入在20-22亿元左右。关于前期市场广泛质疑的周期见顶问题,吴表示:1、波罗的海指数的下跌与集装箱贸易景气状况无关,同期集装箱运输仍维持繁荣状态。除非出现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的大幅延缓,否则不能简单认为本轮景气将在三、四季度结束;2、新船的下水高峰将提供旺盛的集装箱需求,而钢价在三、四季度的走稳,以及美西、欧洲地区压港空箱的回流,将导致集装箱订单节奏的重归平稳;3、下半年高箱价可能会出现适度下调,毛利率则决定于原材料成本变动状况。吴预计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约2975591万元,同比增长约12%;EPS约1.77-1.85元,维持“增持”评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SHENsun7933 at 2005-7-19 12:18
中集集团业绩坚挺股价疲软 基金看淡QFII加仓(图)

------------------------------------------------------------------------- ...


股改方案不好也成了减持理由?笑话,大股东为啥不愿意股改?这个基金经理找个st去谈好了,随便送多少都可以!蠢猪基金经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19 10:38
中集的当前目标是补掉11.40-11.44的缺口。

真那样就好了,我就解套了,我问一句不该问的问题,大家这么看好中集,持仓成本都是多少啊,我补了2次仓成本还是10.98,哎!只有漫长的等待了,还好有这么多战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勝獅貨櫃企業 (0716)-- 60分鐘延遲 2005-07-19 12:29

現價 5.05   升跌 0.100   買價5.05  最高價5.10  開市價4.950  成交量80萬
     百分比升跌 2.020%   賣價5.10  最低價4.925  前收市價4.950  成交金額4.04百萬
52週波幅3.625 - 7.800 每手股數2,000 市盈率 (倍)8.82 市值30.26 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兰克林基金赚钱密技

  身为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CEO,他认为美国成长型股票好时光已经到来
  股市投资有一个著名的反转理论,过去表现惨淡的股票到一定时期就会发生反转行情,反之,过去涨得好的股票就会出现下跌。不过,如何判断周期的长短是个中关键。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CEO庄信杰最近在上海特别指出,美国成长型股票的“好时候”已经到了。
  做为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基金公司的总裁,庄信杰现在掌控的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基金整体规模的8倍多。他对投资热点的预期和市场形势的判断,对投资者下一步的投资布局很有参考价值。
  国海富兰克林最近正推出一只追求稳定分红的中国收益证券投资基金,而庄信杰本人就曾担任这只基金的原型———富兰克林收益基金的经理。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普遍偏低。现在国内投资者对纯股票型的基金兴趣不大,就是因为收益波动幅度太大,因此很适合收益基金。
  不过,收益基金强调的是稳定收益,收益率不会太高。庄信杰认为,“在美国,过去的四、五年里价值型投资很受重视,也获得了很好的收益。与此同时,成长型股票却被忽略了。正因为这四、五年中它们没有受到重视,因此我个人认为成长型股票的投资在未来应该有机会。”
  在海外,一般称那些业绩稳定、分红比例较高的股票为价值型股票,比如公用事业、资源、金融行业的股票,而称那些业绩增长速度较快的股票为成长型股票,比如
  IT、生物科技等行业的股票。价值型股票可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当期收益(分红派现),而成长型股票则可为投资者提供较大的资本利得(股票价差)空间。
  过去5年,美国价值型基金确实非常风光。以投资大盘价值型公司的基金为例,过去5年,此类基金平均年收益率达到20%,而投资大盘成长型公司的基金表现最好的年收益率也仅有4%。对此庄信杰认为,这种情况将在不远的将来发生逆转。
枝繁叶茂的富兰克林基金家族
  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04年底,管理账户超过1600万个,管理的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
  在美国著名财经周刊———《巴伦周刊》评选的2004年共同基金家族业绩榜上,与中国国内有合资基金的公司有6家入选,其中,富兰克林邓普顿排名榜首。
  富兰克林邓普顿旗下目前有100余只基金,可分为富兰克林、邓普顿以及互惠三个系列。
  其中,富兰克林系列主要特色在于固定收益和货币市场方面。邓普顿系列在新兴市场股票和环球投资方面更为出色,主要采取价值取向的投资策略,而互惠系列则是风险管理策略和发现特别投资机会的专家。
  富兰克林邓普顿公司的基金在香港有售的有30余只。包括全球性股票基金、单一国家股票基金、行业基金、债券基金,以及短期流动性基金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富兰克林高息基金,现在规模为29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这只基金的股息率为6.32%,是各只基金当中最高的。不过基金成立至今的累积收益率仅为54.26%,可见,该基金以获取现金流收入为主要投资目的。
  大多数富兰克林邓普顿A类基金的起购点仅为1000美元,增购则以500美元为单位。(刘念)
  每日经济新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股民呼叫中心咨询函[20050711104]的答复 股民呼叫中心维权热线: 关于咨询函[20050711104]问题答复如下: 原问题1:目前是在整合国内半挂车规范,国内标准非常之混乱,公司是否参加了火车集装箱和半挂车行业标准的制定或者已经参与了?国内18个集装箱站点,有11个在沿海,是否说明铁路集装箱应该与海运一样的标准? 答复: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关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2004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2004年6月,由交通部牵头七部委参加的为期一年的全国公路车辆超载超限治理行动开始;200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专用车辆和设备;2004年12月,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中国首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在交通运输领域: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改善道路质量;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减少单车单放空驶现象,提高运输效率等。 公司参与了车辆的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比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我国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铁路运输总量中的比例都比较低,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条形码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集装箱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托盘标准技术的归口管理单位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衔接难度大。市场化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制定应由铁道部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部门共同研究制订,趋势应是按照海陆联运的模式考虑。 中国铁路将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冷藏、特种货物及多式联运等运输服务品类,目前,由中国铁路组建的中铁集装箱运输、中铁特货运输、中铁行包快递三大专业公司,作为新的市场主体,已跻身物流领域,进入中国现代物流企业30强行列。为进一步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中国铁路还将建设大型集装箱场站18个,以促进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目前上海、昆明等地的建设已启动,建成后将组织开行场站间的集装箱直达列车,组织开行时速120公里的货运快车,形成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的新型运输组织模式,满足现代物流对快捷运输的需求。 中集集团也一直同铁道部相关运营商保持业务往来关系,并将在今后密切关注铁路集装箱化的进展,积极参与,努力寻求合作商机。 原问题2: 从半挂车国外销售情况比国内好来看,需要建立完善市场,需要交通部门和中集共同努力,通过治理,做强做大。因为立足国内是现在中集要做的,公司是否如此认为? 答复: 道路运输车辆包括半挂车在国外已经是成熟规范的市场,中国国内市场有待于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集集团在自身业务发展中采取特别的倚重其中任何一个市场,在业务建立和发展初期,通过采取合适的生产、营销策略,无论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都会有快速增长的阶段。国外市场目前的容量较大,而中集对国内市场未来的成长是看好的,当然也不否认这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规范行业标准,治理违规行为,厂商与政府共同努力,公路物流装备制造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为建设绿色经济、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原问题3:您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趋势不变,那么中国会完成一个从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的转变吗?还需要哪些因素?目前没有规模效应,对于半挂车市场来说,是否说明国内半挂车市场还不够大?也就是还有发展空间? 答复:由于有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强大驱动力、在劳动力、管理和效率方面的明显优势,公司坚信通过政府、企业的不懈努力,中国会完成一个从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的转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国民教育、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和终端品牌意识,公司治理和企业伦理和价值、确立以人为本、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目前国内半挂车市场容量虽然还不够大,但是国家已经制订车辆生产技术标准,正在致力于治理公路超限超载,调整公路收费政策,国内行业市场环境得以改善,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发展趋势是明确的,即逐步形成一个适应市场需求、高效安全的公路物流体系,包括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公司认为国内道路运输车辆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公司有信心实现车辆业务未来几年的高速成长。 原问题4:公司可能通过研发能力控制成本?达到即使销售下降也可以达到高利润的目标? 答复:中集集团追求的是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水平。在集装箱这一典型的工业制造业中,多年来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新材料替代、注重行业前沿需求,实现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目标,从而实现业务持续高速增长,保持较高利润率的业绩目标,在行业中保持了优势和领先的地位。 原问题5:有报道公司2005年2-3季度订单进入淡季,请问公司3季度订单比去年同期是增还是减,幅度是多少?价格是否大幅度下降?下半年毛利率会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吗?幅度大概是多少?公司3季度利润会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吗?或是略有增长? 答复:公司2005年第2季度订单并没有进入淡季。目前业务偏淡一些,但是仍是短期的波动。由于订单周期比较短,目前尚难以确定第三季度具体数量。因此目前较难对第3季度利润作出预计。集装箱价格仍保持稳定,没有出现下滑。公司预计下半年毛利率不会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谢谢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7月15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wenti

你好,请问中集集团000039)几个问题: 1、我看了文章:麦总说“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我想问的问题是:目前是在整合国内半挂车规范,国内标准非常之混乱,公司是否参加了火车集装箱和半挂车行业标准的制定或者已经参与了?国内18个点,有11个在沿海城市,是否说明铁路集装箱标准应该和海运一样的标准? 2、从半挂车国外的销售情况比国内好来看,需要建立完善市场,需要交通部和中集的共同努力,通过治理,做强做大。因为要立足国内是现在中集要做的,公司是否如此认为?当然我同意集装箱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出口销售,不代表市场不是国内,毕竟出口的都是国内的货物,航运商比如中远等都是在国内注册的公司,法律意义上是中国公司(西门子只不过是为了说明他们和诺基亚有所不同而已)怎么能说不是国内市场呢? 3、还有:“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甚至连‘世界工厂’都不是,只是一个加工车间。”深谙国际贸易“底牌”的荣民这么说的理由在于,目前的大多数国内企业,只能完成产品加工的某一个环节,赚取低廉的加工费用,甚至还谈不上“工厂”经营的规模效应和环节连锁效应。这段话,我有几个问题:您认为,中国的制造中心趋势不变,那么中国会完成一个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的转变么?还需要哪些因素?目前没有规模效应,对于半挂车市场来看,是否说明国内半挂车的市场还不够大,也就是还有发展空间? 4、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春峰说,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可能会“引发集装箱行 业革命性变化”的技术。我想公司可能通过研发能力控制成本?达到即使销售下降,也可以达到高利润,因为麦总说过,要通过控制成本来增加利润。 SOS:请问中集集团(000039,)有报道公司05年2--3季度定单进入淡季,请问公司3季度定单比去年同期是增还是减,幅度大概有多少,价格是否大幅下滑。下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会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吗?幅度大概有多少。公司3季度利润会比上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吗?或是略有增长?请公司早日答复!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39近5天的收盘价很有意思,分别为:9.26,9.36,9.48,9.68,9.8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wenti

你好,我是中集集团000039)的投资者,想问上市公司几个问题: 1、对于马士基、中海投资集装箱生产,有人认为2005年下半年他们的产能可能释放,那么未来几年(可能是2007年)市场竞争形式可能发生变化,虽然两个公司接受采访时候都说是自用,那么中集公司是如何看的这种新进竞争者?又将如何应对呢? 2、铁道部江在国内铁道网上部署18个集装箱中心站点,对于中集后续业务形成强有力支持,是否代表铁路集装箱是一个新的需求增长点?市场又有多大呢? 3、公司半挂车业务由于国内市场不畅,提前内部资源整合,推迟规模扩张的步伐,是否代表公司将减缓发展车辆业务的步伐,会影响2007年成为世界产量第一么? 4、我认为集装箱业务是高成长行业,中集并非市场所认为的周期性公司,(一方面可以从连续增长20年可以看出,另一方面胜狮货柜董事会主席最近增持了股分,认为集装箱业务08年前都将旺盛,当然我们研究胜狮是为了研究行业,中集上市以来,业绩就保持平稳增长,从没有大起大落)那么我想问的问题是半挂车行业是否有周期性呢?是否也是抗周期性成长性行业?另:首先,作为中集的长期投资者,我并不认为短期的股权分置的炒作,对于中集的长期投资价值有什么影响(因为巴菲特说公司的投资价值在于持续性增长,中集正是如此,而不是投机送股多少),反而我认为短期的大幅下跌,给我们再次介入的机会。我认为对于如此质优的公司,中远集团不但不会减持,在现实股本结构下,两大股东有继续增持的可能。因为如今中集的大部分股分已经流通,且两大股东各持16%,相对控股相互制衡。如果股价再继续下跌,一定会引入大批海外长线持有者的介入,如果那样现实对于中集股东非减持而是增持的问题了。而我所担心的,是将来如果钱让国外投资者赚了,不是很可惜的事情么?(美国尚且阻止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为什么我们要把股价不断下跌,来给国外机构的并购提供大好时机呢?)所以,对于目前来说,中集能有方案更好,没有对我长线投资连年没有任何改变,我坚定支持中集,支持麦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解读〗
合资券商:外资想要什么?
   “如果你刚从火星来到地球,看到中国股市的K线图,你会觉得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而实际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很好,只是资本市场出现问题。” 里昂证券策略分析师克里斯托弗•伍德说。但是,尽管里昂证券不讳言对中国资本市场并不乐观的判断,他们决定收购一家券商。
  摩根大通也透露了其对并购一家国内券商的兴趣。雷曼兄弟正和东方证券洽谈有关合资事宜。就在今年1月,美林证券和华安证券签署合资合作备忘录,宣布将共同组建一家注册资本金为8亿元人民币的合资证券公司。此后第二天,汇丰和山西证券宣布将就投行业务开展合作。
      入世以后,合资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合资券商却未遍地开花。2002年以来仅有华欧国际、长江百富勤、海际大和等3家合资券商和独辟蹊径的高华证券。不过,现在看起来,外资对组建合资证券公司的试探期已经结束,券商合资会掀起一轮新高潮。
  对于A股市场的现状,外资显然并不看好,里昂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已经入场的QFII只有31%的资金用来购买A股,停留在现金形式的QFII资金达32%,其他资金则投资了基金、国债等品种。外资巨头们的兴趣集中在投行业务。尽管在中国企业海外IPO的盛宴,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巨头悉数到场,但他们也注意到了A股投行业务的潜力。
  A股市场近两年境况不佳,为缓和股市扩容带来的股指下跌,监管层几度叫停新股发行,但是华欧国际仍然成为里昂证券在亚洲最好的资产。而一旦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问题解决,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恢复,投行业务的上涨是不可限量的。中国A股市场的发行集资额2003年达到了564.1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近70亿美元。而美国市场2003年新股筹资额为157.7亿美元,A股市场的筹资规模已经接近美国市场的一半。
  当然,如果有可能,外资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业界相信,外资对合资券商比较谨慎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在合资公司中得到更多的话语权。高盛做到了——高华证券的组建激发了外资投行的中国梦想。而且,高华证券公司的注册身份是国内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综合券商的所有证券服务业务。按照《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长江百富勤、华欧国际这些常规渠道的合资券商只能从事承销本地上市的A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不能从事A股经纪业务。
     “高盛那样进入中国证券业的模式是不可复制的。”里昂证券董事总经理、华欧国际副董事长傅德礼显然不无艳羡。不过,也许还有高盛以外的道路,里昂证券很高调地表示要收购一家券商。里昂证券行政总裁顾家利说里昂证券正在寻找一家可以做经纪业务的公司。傅德礼则表示,“我们认为中国监管部门可能更易于允许外资进入一家有综合业务牌照的公司”。一位接近湘财证券的人士证实,里昂证券准备参股的这家券商正是湘财证券。
 里昂证券还相信,他们的计划未必会遇到来自监管部门的阻碍。 “为什么经纪业务不能对外资开放,而且也没有规定何时可以对外资开放,我和参与WTO谈判的人士交流过,这一项在谈判中被忘记了,”傅德礼说,“所以我认为,中国政府并不反对外资进入这一领域。”
  而事实上,对于外资来说,现在正是并购券商的一个不错的时机。由于来自证券业的风险加剧,券商股东权益下降,股东们正在抛售券商股权。2004年,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的公告,累计出售股权总金额达14.4亿元以上。这是一个可以低成本收购的时机。而据了解,由于监管层正在盘整券商,他们希望引导外资投行以入股已有券商、而非新设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6 12:13 , Processed in 0.03634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