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纪律第一

基本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6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的预测 绝大多数都是预估高些

2007 GDP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毛額) - 國際匯率 (nominal)
國家或地區 GDP
(百萬美元) 人均GDP
(美元) 成長率 預估GDP(百萬美元) 2008
美國 13,840,000     45,959    2.00%     14,334,034
日本 4,384,000       34,402    2.00%      4,844,362
德國 3,322,000       40,315    2.50%      3,789,968
中國 3,251,000        2,459    11.90%     4,222,423
英國 2,773,000       45,626    3.10%      2,787,371
法國 2,560,000       40,200     2.10%      2,978,121
義大利 2,105,000    36,201     1.40%      2,330,005
西班牙 1,439,000    35,576     3.80%     1,622,511
加拿大 1,432,000    43,478     2.70%      1,571,070
巴西 1,314,000        6,776      5.70%      1,621,274
俄羅斯 1,286,000     14,800    8.10%       1,698,647
印度 1,099,000         973         9.00%     1,232,946
韓國 957,100          19,836      5.00%       999,369
澳洲 908,800          43,798      4.30%      1,046,789
墨西哥 893,400       8,219        3.00%       949,576
荷蘭 768,700         46,389        3.50%       862,900
土耳其 663,400       9,323         4.50%      748,301
瑞典 455,300         50,415         3.40%      502,527
比利時 453,600       43,648        2.70%    507,144
印尼 432,900        1,845            6.10%    488,149
瑞士 423,900        56,111          2.60%     472,502
波蘭 420,300         10,912          6.60%    450,578
挪威 391,500         84,595         3.10%     459,015
台灣 383,300        16,768          4.60%      408,999
沙te 376,000         13,630         3.50%
奧地利 373,900     45,599          3.30%     418,736
希臘 314,600        29,385          3.70%      361,577
丹麥 311,900         57,040         1.70%      349,210
伊朗 294,100          4,497          5.40%      364,498
南非 282,600          5,843           5.10%     295,595
阿根廷 260,000      6,492            8.70%      323,800
愛爾蘭 258,600       62,934          5.30%   290,685
泰國 245,700         3,776          4.30%        272,494
芬蘭 245,000        46,769          3.90%         273,018
委內瑞拉 236,400    9,084          8.40%        334,726
葡萄牙 223,300     20,981          1.90%       248,835
香港 206,700        29,611          6.40%         221,654
阿聯大公國 192,600  43,339       7.50%        239,879
馬來西亞 186,500     7,509         5.70%         207,583
捷克 175,300           17,138         6.60%       211,698
哥倫比亞 171,600     3,867          N/A           249,773
奈及利亞 166,800    1,164           6.10%         219,937
羅馬尼亞 166,000      7,452         5.90%         187,919
智利 163,800            10,047        5.20%          169,919
以色列 161,900         23,161          5.10%        176,928
新加坡 161,300          35,427         7.70%       185,250
菲律賓 144,100         1,530            7.30%       173,332
巴基斯坦 143,800      849              N/A          160,152
烏克蘭 140,500          3,035          7.70%      182,851
匈牙利 138,400        13,901            1.70%      155,154
阿爾及利亞 131,600   3,945           4.60%       158,699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12-26 08:0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三个月减息五次的意味

李晶(Jing Ulrich)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2008-12-23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2月22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自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减息,将一年期基准存贷利率分别下调27个基点至5.31%及2.25%。同时,主要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也下调50个基点至15.50%。

中国央行此举与美联储的行动似成呼应。一周前,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调低至0%至0.25%的历史最低区间。中国弱于预期的经济数据以及持续上升的通缩风险为进一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今天的减息显示出中国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确保流动性及鼓励信贷增长支持经济发展的决心。

国务院在12月13日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信贷稳定增长,从而满足企业和基础设施相关项目的融资需要,目标是将银行借贷总额增加到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2009年的货币供应增长目标是17%,而11月货币供应按年的增长幅度为 14.8%。银行在设定贷款利率时将获得更大的灵活性,政府也鼓励银行向遇到暂时性资金困难的优质公司提供融资。在贷款成本下降的同时,融资门槛也在降 低。

随着实际按揭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中国的房地产业将从中获益。楼市需求已经出现初步复苏的迹象——此前央行的四次减息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性措施为购房者打了一支强心剂。由于现金利息开支的减少,依赖地方银行贷款、负债水平较高的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将有所舒缓。

  
鉴于利率仍然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央行仍有空间进一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避免经济增长过度放缓及陷入通缩。企业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融资环境的改善将成为经济复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并出台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特别是推动国内消费的措施,以维持GDP(国内生产总值)8%的增长水平。

应该怎样来解读中国央行上述措施对市场的影响?
首先,我们确信,中国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最终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务院已经颁令,大部分投资必须于明年春季的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前落实。有鉴于此,刺激方案的影响预期将在2009年第2季度显现。

    
其次,中央政府抑制增长放缓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决策将在2009年(如果没有在2008年推出)带来更多刺激措施。根据官方媒体报道,新一轮刺激政策将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上限、上调国有企业的薪金水平、增加低收入家庭的医疗和交易补助等措施,致力于直接提升消费。

  
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我们预期中央政府将出台更多支持楼市的政策,例如下调土地增值税和放宽对第二套房按揭的限制等。

  
此外,我们预期中国政府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控股公司增强对上市子公司股份的回购力度,中央汇金公司进一步增加对国内上市公司(特别是主要的国有银行)的投资;动员国内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为市场提供支持;和在短期内限制对上市新股的审批,以舒缓流动性忧虑。


  
就具体行业而言,我们看好铁路、建材、电信及保健行业,对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例如金属、船运和重型设备——继续保持谨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我的看法: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看铁路,建材,电信,保健行业估值都是比较高的,是目前,如果仍然较高,我不建议介入。市盈率低于15倍可以考虑。
反而,被错杀得金属,船运,重型设备,在未来的3个月-12个月,股价的大幅下挫,反而是个机会,大机会,长期持有3-10年,直到迎来新的高峰。


尤其是受中国需求影响极为严重的商品。CU
----告知,绝对不是现在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12-26 09:2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价低落地方政府“捂地”国土部催促供地

2008年12月17日 12:1721世纪经济报道【大 中 小】 【打印】七成城市供地计划未完成 国土部促地方加快节奏

12月15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地方政府要在 2009年2月28日前完成2009年用地计划申报。但是,未完成2007年供地计划的城市不准申报2009年用地计划;2008年用地计划完成缓慢的城市,减少2009年用地计划申报指标。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工程师邹晓云表示,国土部此通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督促地方政府加快供地节奏,以保证刺激内需政策所需要的土地。

由于土地价格低迷,地方政府纷纷放缓供地节奏,甚至捂地不卖。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前10个月,105个纳入土地监测的主要城市,完成供地计划的不到三成。面对被核减2009年度用地计划的危险,全国主要城市已经纷纷在年底加快供地节奏。

捂地或导致房市“滞胀”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虽然“通知”是12月发出,很多城市此前已经被国土资源部“吹风”。

地价低落是地方政府“捂地”的主要原因。据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系统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国35个主要城市地价同比增长8.98%,环比仅增长0.94%,宁波、南昌等城市分别出现1%-3%不同程度的跌幅。而来自中原地产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今年1-11月全国重点城市土地流标率达到了32%,住宅地流标达到了35%,长春、武汉等城市土地流标率甚至达到了50%以上。

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纷纷暂缓了供地节奏,或者捂地不卖。今年前10个月,全国35个主要城市完成供地计划的不到30%,在地方政府公布的众多“救市”政策中,也随处可见控制供地规模以刺激房市预期的政策。

邹晓云表示,面对土地市场的冷落,地方政府一般有两种行为:一是不管地价如何,都按计划将土地挂牌,成交一块算一块;二是减少土地出让宗数和规模,控制供地节奏,以稳定土地市场。一般来说,财政实力雄厚的地方政府才会选择第二种做法。

但是,国土资源部对这种做法并不认可。从今年8月份开始,国土资源部逐渐开始采取“打招呼”的方式给捂地、囤地的地方政府谈话。

邹晓云表示,地方政府按计划供地,虽然短期内地价会下降,但是地价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引来土地交易数量的反弹,这种地价下降应该是一种理性回归。如果地方政府强制控制供地节奏,则会对房价、地价带来系列影响,其结果很可能是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滞涨。

年底冲刺供地

自国土资源部“吹风”结束后,从10月下旬开始,地方政府供地力度明显加快。上述中原地产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1月份全国主要城市推地252幅,是前10月平均水平的2倍,供应增加了36%,成交量下降了9%,土地价格则下降了19%。其中,居住用地表现尤甚,供应增加了70%,成交量却下降了24%。

12 月15日,国土资源部正式下发“通知”,对地方政府供地又下了一道催促令。“通知”中指出,各地要在2009年2月28日前上报2009年用地计划。但是 2007年用地计划没有完成的城市原则上不许上报2009年用地计划;2008年用地计划完成缓慢的城市,削减2009年用地计划规模。

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要在未来3个月内将手中的2007年和2008年用地计划完成。虽然土地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时候是紧俏资源,但是在当前市场下,却成了“卖地难”。

河北某市国土局副局长向记者表示,今年年初该市趁着市场好已经卖出了相当于去年一半量的土地,但是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份,全市几乎没有成交一块居住用地。为了完成供地计划,市长已经下令,剩下的土地按照整理平价出让,“不赚钱,只赚个吆喝”。
中央地方限价房争论

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加大了供地量,但并没有大规模降地价,由此不但没促成土地成交量上升,反而带来了地价将进一步下降的预期,由此造成了土地市场的流标事件频繁发生。

因此,地方政府在集中供地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其他办法来规避流标或地价下降的风险。例如,长春推出了土地出让金可以缓期交付,首期土地款只需要付50%的政策。而北京、上海等地则推出了保障房中配建商品房、降低土地出让条件的政策来加快推地。

逆市推地,最容易被开发商们接受的是地理位置好的城市中心地块,但是国土资源部要求,2009年供地计划中要偏向城乡结合部,不能集中在城市中心。这就意味着,2009年供地应倾向于保障性用房等民生工程,并且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统筹作为2009年土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国土资源部明显不想让地方政府在2009年重演2007年“土地财政”下的卖地热。

邹晓云分析说,“通知”的出发点是保经济增长,尽快落实刺激内需经济政策所需要的土地。因此,“通知”中对中央投资下达的重大项目用地放宽了条件,但是中央政策是保经济增长,而非保地价,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这轮土地集中供应中,仍有不同需求。

12月初,国土资源部已经召集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诸多涉及刺激内需资金下达的政府部门,就土地保障国家刺激内需政策做出了陈述。据悉,未来3年投资9000亿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供应保障的主要内容。

但对地方政府来说,即使有中央财政补贴的廉租房建设,也要面临财政和信贷的巨大投入,对于中央财政不出钱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地方政府更没积极性去建设。 “鼓励民生用地,而每块民生用地项目都需要政府大量投钱,能给政府带来钱的商品房用地却卖不出去。”上述河北某市国土局副局长说。近期,河北、辽宁等地纷纷弃建经济适用房,而限价房目前仅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推行,如今也面临弃建、弃购的问题。有消息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搁置了准备出台限价房管理办法的计划。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用一个新的、全流通的,能够真正反映国民经济的开放式的资本市场考虑估值方式

华生:这个跟中国证券市场形成时间短,制度建设也不健全有关,而且在股改之前基本上是一个炒作的市场,跟这个是有关系的。现在我们正在面临着转变,逐步地要从过去炒作市场中只看炒作的价值,转变到看它真正的投资价值,正在面临着这样根本性的转变。所以我觉得作为中国的投资者,包括所有参与到市场里面的人,恐怕都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现在不可以跟历史简单地作对比。因为历史上所谓的低点是股权分置炒作下的所谓低点,要用一个新的、全流通的,能够真正反映国民经济的开放式的资本市场重新考虑自己的估值方式,考虑自己的投资策略。
------------------
华生说了句大实话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12-26 11:0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富翁到白领 一个大户2008年股市操盘手记

兵败大蓝筹

2008年的股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注定是一出悲剧。刘浩(化名)就是众多悲情人物中的一员。每次大反弹,市场都走出了标准的V型走势,可刘浩一进场抢反弹,最终都无一例外地“割肉”出局。

虽然是中国第一批股民,但刘浩在经过多次牛熊轮回后,从未总结过教训,更愿听信券商和分析人士的观点。

迷信研究报告

在2006年和2007年,刘浩并不同于一般的股民,他一般不听小道消息,他的消息来源主要是券商的研究报告。

刘浩对各大券商的大牌分析师近乎顶礼膜拜,比如每年金牌分析师的评选结果,作为最忠实的 “粉丝”,刘浩一定不会放过,他会在第一时间收集最新信息,并查阅金牌分析师们的最新观点,并做笔记。

这种看券商研究报告的方法,也让他在2006年和2007年获利丰厚,他从2006年开始加大对股市的投入,加上每个月不菲的工资大约100多万元,而资产最高峰时,曾膨胀到500万元。

2007年末,各大券商纷纷发布了2008年策略报告,大部分券商都看到10000点,最低也看到8000点。这让刘浩兴奋不已。

“割肉”出局 资产腰斩

“当时我想,即使到不了10000点,也得到8000点吧。”刘浩不但没有在5000点附近减仓止损,反而在春节过后,把50万元的年终奖全部投入股市。

“节前市场曾出现了剧烈反弹,很像一个V型反转走势,2月13日开盘,我又全部买进。我记得很清楚,当天买的是中国神华[18.58 1.25%]。”

买入后,中国神华几乎就没有好的表现,伴随着一路的杀跌,刘浩从最初的满怀希望变得充满绝望,一个月后,大盘已经跌破4000点,刘浩彻底崩溃了,他在3500点附近将中国神华、中国石油[10.19 0.49%]、中国铝业[6.39 -1.84%]等大蓝筹股全部清仓,“割肉”出局。

“割完之后,几乎就把我的资产拦腰砍断。我都不敢看我的账户,过了几天心情恢复平静后,才打开账户瞧了一下。”刘浩说话的语气中,明显能听得出一种痛苦。

“回想起来,盲目迷信券商研究报告,是我遭受重创的最根本原因。”刘浩说。

教训:轻信券商

上一轮大牛市中,券商的研究报告成为市场的金手指。然而,一轮牛市下来,券商的报告不再神秘。

“中小股民和机构同时看到报告,必然降低报告的可信度。你想想看,券商研究员在出报告之前,关系好的机构肯定是提前知道的,如果机构提前买入,等到报告出来当天,不就可以在高位卖给中小股民吗?”如今,刘浩终于想明白了券商研究报告的“猫腻”。

刘浩认为,券商研究报告还有诸多致命的缺陷,写报告的人毕竟是“坐着说话不腰疼”,他们不需要对看报告的人负责,而且很多研究员都太年轻了,没有经历过上一轮熊市,也缺乏全球性的视野。

就拿券商当时抛出的“万点论”来说,现在看来根本就站不住脚。当时,全球已陷入次贷风暴,全球经济开始进入衰退。然而,国内的投资者却浑然不管。从外部因素来看,A股不可能独立于全球股市走强。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2008年开始进入限售股解禁高峰,同时伴随着剧烈的通货膨胀,A股其实已经面临巨大的压力。

“当时我根本想不到这么多,看空声完全听不进去,在潜意识里面,我就是抵制做空的”,刘浩说,“如果当时我多思考这些问题,我相信肯定不会摔得这么惨重。”

第二波

折戟“四二四”

刘浩在3月份斩仓出局时,曾赌咒发誓,从此不碰股票。但是,贪念和情绪化却在灵魂深处控制着他的一举一动。随着“四二四”行情的爆发,刘浩又一次杀入股市,这一次他仍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反而再度兵败而归。

抢反弹 全仓买进

4月23日晚,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将印花税从0.3%下调至0.1%。当天,大盘出现井喷行情,大盘几乎以涨停板收盘,再度走出了标准的V型走势。

“我在4月24日并没有杀进去,但是在第二天,我还是忍不住,全仓买进。”刘浩回忆说,当天我买入了3只股票:招商银行[12.36 -0.08%]、中船股份[10.35 -2.91%]和云南铜业[8.75 -1.02%]。

憧憬着在政策利好刺激下,股市将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反弹,刘浩将他所有的身家,全部掷入股市。

“这么大的利好,而且从最高点也下跌了50%,怎么说也该来一次大反弹吧。”刘浩当时这样想。刘浩预计,大盘可能会反弹到4500点的年线位置。

“招商银行是市场公认的优质上市公司,当时的股价站在年线之上,感觉上涨空间很大,后两家公司,都是曾经的高价股,但是暴跌过后已经打了3折,感觉买入的风险不大。”刘浩解释说。

在政策面的利好支持下,大盘的确是出现了一波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实在有限,而且时间也比较短,真正的反弹也就一周时间。

短暂的反弹之后,市场的激情开始消退,大盘很快重拾跌势,而3只股票也跟随市场出现下跌。

刚开始,刘浩依然幻想3000点应该会有强烈的抵抗,会是市场的铁底吧,而且政府出了多大的利好呀,怎么会轻易让大盘跌下去。然而,东风不与“刘”郎便,即使是有政策面的春风,大盘依然向下击穿了3000点大关。

6月10日,随着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盘跳空下跌,此后,3000点就成为过去时。

连续的暴跌,再度让刘浩的信心崩溃。6月13日,刘浩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再度将股票全仓杀出。这一杀,平均每股又损失了10元,平均亏损幅度接近了40%。

教训:缺乏风险意识

这次损失,充分反映出刘浩在风险意识方面的淡漠。几乎在最高点全仓买入,又在暴跌过后全仓杀出,这种不正常的交易心态说明,刘浩完全就是一个标准的投机客,而且投机的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

投资股市,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风险,始终将风险摆在第一位。

投资大师巴菲特有句最重要的投资名言:“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但是,刘浩完全将投资的风险抛在脑后,他抱着赌徒的心态,在政策面利好出台之后,盲目地对赌大小,结果如何自然是可以想像的。

只要把风险随时随地放在第一位,投资就不会有大的损失,任何带着侥幸心理都是投资的大忌。

“重大利好出台之下,贪婪的本性左右了我的思想,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看不到风险的存在。”刘浩回忆说,现在看来,30多元一股的招商银行,真是贵得不得了,当时根本就是卖出的最佳时机,而另两只周期性的股票,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买入更是错得荒唐。

第三波

错过“九一九”

前两次遭受的重创,都是在利好出台之后,也就是V型反弹之后,而这一次,他却割肉在V型反弹之前,时间就是9月16日、17日和18日。

反弹前“割肉”

不过,首先还得从9月初说起。

躲过了8月份的暴跌,让刘浩重新找回信心,当时,大盘已经暴跌至2300点附近,他心理琢磨着,2245点是上一轮牛市的高点,根据多年的技术分析判断,大盘有可能在此位置发动一波抵抗行情,并反弹至2700点附近。

刘浩当时的判断是,既然有反弹,指标股肯定是反弹的主力军,银行股和石化双雄,有可能是反弹的领军者。9月1日和9月2日,刘浩重新买入了他的“旧爱”——中国石油[10.19 0.49%]、招商银行,另外还买入几只中小板股票。

这次进场,成为了刘浩一场新的噩梦。大盘不但没有反弹,反而在指标股暴跌的拖累之下,跌破2000点,直奔1800点而去。招商银行从20元之上,暴跌至15元之下,中国石油从13元附近暴跌至10元以下,中小板的股票跌幅比较小,但也有10%多。

当时,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周边股市纷纷暴跌,使A股的形势越发严峻,券商开始大肆唱空,并称市场可能跌到1500点。

大盘接连跌破2100点、2000点和1900点,刘浩的心理防线再度崩溃。

此时,刘浩突然接到公司总部的电话,通知他到上海参加为期三天的全国会议,时间是9月19日~9月21日。这意味着他将没有时间看股票。他最晚只能预定9月18日晚的飞机票,从成都直飞上海。

带着股市暴跌的沮丧,无奈之下,刘浩再度选择了清仓出局,从9月16日开始,他连续三天分批卖出手中的股票,临行之前,他终于卖掉了最后1万股招商银行。

当晚,刘浩带着苦涩,飞离成都双流机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富翁到白领 一个大户2008年股市操盘手记

与大行情擦肩而过

就在他上飞机的那一刻,三大重量级利好政策出台稳定股市,印花税单边征收、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者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上购入工建中三行股票。

“虽然股市亏了不少,但我的睡眠一直很好,我清楚地记得,就在上海的第一晚,我整夜未眠。”得知上述消息,刘浩仰天长叹。

次日,也就是他到上海开会的第一天,大盘展开了报复性反弹,所有个股一律涨停,当天指数几乎涨停。

中午开完会,他发现,他卖出的招商银行[12.36 -0.08%]、中国石油[10.19 0.49%]等股票,已经被封死在涨停板上,而几只中小板股票,也无一例外地涨停了。他当即感到一阵眩晕,差点晕倒在会场上。

此后,大盘强劲反弹至2300点附近,个股纷纷疯狂上涨。“那天,我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当时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的世界怎么变窄了,人生失去了希望。不怕你笑,我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刘浩说。

谈话间,可以听得出刘浩在讲述这一段痛苦回忆时,他的心态其实是严重失衡的,他的买入和卖出,都是凭着自己的一时冲动,他在面对大盘上涨时,还萌生了轻生的念头,这显示他的心理已经严重扭曲了。

在2008年股市暴跌中,不断爆出专业人士自杀事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高管、私募基金经理,还有中小股民。

在暴跌中,他们的心态已经严重失衡,其后果则是,心态越糟,操作越错,总是被恐惧和贪婪左右,越会犯错,满盘皆输。个别脆弱的股民,于是选择了轻生,来结束这一切的错误。

第四波

擦肩“四万亿”

连挨三“刀”后,刘浩的资产总值已经损失至百万附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对未来彻底迷惘。

一个月后,大盘在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刺激经济的政策后展开了一波大反弹。沪指第一波反弹竟然突破了2000点。水泥、基建、电力设备等股票,在这一轮反弹中翻了番。

然而,面对盘面上众多的热点股票,一贯猴急的刘浩却是心如止水,出奇的冷静。

“经过了前几次的惨痛教训,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参与这次大反弹,说不准又是一次‘一日游’行情。”这就是当时刘浩的想法。

然而,适得其反。

在最该杀入的一刻,刘浩却因为恐惧而主动放弃。而大盘却连续飙升,行情如火如荼地展开。

他身边的一个资深股市高手,在这一波反弹行情中全仓杀入,此前他一直空仓,并提醒刘浩注意风险,可是一次又一次,他都没有听进去。

直到11月27日,央行大幅降息108个基点,看着政府强力稳定市场的信心,刘浩终于坐不住了,他再次杀入股市。
“我当时也好好地做过研究,而且每天到股吧去看一遍,感觉这次买入的品种应该是可以长线持有的。”刘浩买入的股票都是4万亿投资最受益的品种,包括海螺水泥[25.18 -1.06%]、四川路桥[5.63 1.62%]、葛洲坝[8.43 -1.17%]、平高电气[13.16 -0.98%]等。

刘浩判断,今后几年,数万亿的资金投入将拉动这些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他还认为,政府强力经济政策的出台,大盘的中期底部已经找到了,因此,他再度满仓买入上述股票。

不过,由于介入的时机较晚,点位比较高,刘浩再度被套。这次杀入股市,暂时亏损幅度还不大,刘浩也不打算“割肉”,但是未来,会不会再挨上一刀,仍然是个未知数。

【当事人说】

但愿“血”不白流

“我在2008年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标准的股民 ‘灾难片’,完全可以写入2008年中国股市回忆录。”刘浩这样向记者讲述他在2008年的故事,“现在我明白了,这种走势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只会直刺人的心脏,这可是致命的。”

刘浩后悔的是,为何没有在1664点介入,就像当初在6000点之上没有卖出一样。

当时在1700点下方,也有人在持续唱多,比如杨百万。虽然唱多者很少,但是这种少数人的声音,其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就像当初在6000点,顶尖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选择了空仓,赵丹阳当时曾在给投资者的信中说道:“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

当时,赵丹阳的激流勇退,遭到了投资界的嘲笑,而现在看来,正是赵丹阳这个少数派道出了真理。

刘浩也在感悟着6000点到1600点的轮回。

其实,频繁的操作是投资者的天敌,这不但是熊市中被绞杀的最快路径,而且也是牛市大忌。做投资能够成功,需要做猎豹,更需要做石头。行情来了,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像猎豹一样凶猛地扑杀出去,死死地咬住猎物不松口,而一旦行情反转,就要做一个石头,再也不操作。而且在股市的操作上,做猎豹的时间一定会很少,更多的时间是做一个石头。

“如果我的故事能给人以启迪,我的‘血’就不会白流。”刘浩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证券 2009年GDP增长回落至8.5% 企业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2009年GDP增长回落至8.5% 企业 (2008-12-28 21:37:02) [编辑][删除]
标签:股票   

机构:业绩和解禁股成明年A股两大压力

--------------------------------------------------------------------------------

2008年12月26日 14:48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

  在央行再次降息背景下,本周A股市场连续走低,至周四已经连续四阴,个股呈现普跌走势,反映经历前期持续反弹之后,短期市场的获利了结意愿有所增加。

  就下阶段市场的表现而言,一方面,在限售股解禁压力有所增加,以及投资者对整体经济以及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依然不乐观的压力下,预期下阶段股指仍有一定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有望为股票市场带来活跃机会,使得在多、空因素交织下,A股市场下阶段更多将呈现宽幅波动态势。

  估计现在没有人会怀疑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只是到底会下降至9%,或者8%,还是更低,市场仍存分歧。我们预期相对乐观,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8.5%的增长仍可达到。



面对经济增速回落,投资者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盈利将受损,这已经成为影响投资者对2009年A股市场做出判断的重要因素。根据我们的测算,假定2009年中国GDP增长回落至8.5%,意味着2009年中国企业营业盈余增长率将下降至8.83%,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长水平,反映大部分企业的盈利,在2009年将面临较大考验。

  除此以外,2009年A股投资者还不得不面对另外一座大山——解禁股减持的压力。作为影响2008年A股表现的负面因素之一,2009年市场所面对的解禁股减持压力依然沉重。尤其2009年3月份,单月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达2700亿元,而且这些股份中“小非”(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股东)居多。从过去一年市场的表现来看,许多时候,“小非”成为了减持的主力和股价上行的阻力。

  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市场回落后的战略建仓机会。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在目前点位应保持足够的冷静,耐心等待市场因限售股解禁和短期获利回吐压力有所增加所可能出现的冲高回落,并在市场回落至前期调整低点附近时考虑战略性进场。(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李先明)



我的观点:8.5%太高了,7.5%差不多,不排除7%,而且今后会在4%---9%,而不是以前的7%--12.2%。

企业的效益明年比8.83%低许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发表于 2008-12-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22*:
我的看法: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看铁路,建材,电信,保健行业估值都是比较高的,是目前,如果仍然较高,我不建议介入。市盈率低于15倍可以考虑。
反而,被错杀得金属,船运,重型设备,在未来的3个月-12个月,股价的大幅下挫,反而是个机会,大机会,长期持有3-10年,直到迎来新的高峰。

尤其是受中国需求影响极为严重的商品。CU
----告知,绝对不是现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证监会动员:随时准备推出创业板

中国证监会动员:随时准备推出创业板2008年12月29日 07:00第一财经日报【大 中 小】 【打印】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将吸引更多关注高新科技创业企业的新资金入场

证监会正在动员各派出机构做好随时推出创业板的准备工作,相关配套文件基本成型。

权威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了上述消息,并称创业板的发审将由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部(曾用名“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公室”)主导。相对于之前的“适时推出创业板”,“随时推出创业板”的提法,似表明离创业板更近了。

据悉,12月中旬,证监会一位高层在内部协调工作会议上谈到,要做好随时推出创业板的准备工作。该讲话精神已经发送到证监系统各派出机构要求学习。

“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审批流程还有保荐人制度这些配套文件都已经基本成型,相对于创业板的IPO管理办法,这些配套文件的制定其实更为复杂。”上述人士表示。

谁来主管创业板的发审工作是争论焦点之一。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证监会的公众公司监管部按计划将主导负责创业板的发审工作,考虑成立由35位发审委委员组成的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创业板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情况很难通过现有发审委的审核,必须成立另外的发审委。”

擅长保荐中小企业的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如果成立针对创业板的新的发审机构,发行门槛可以迥异,但是审核理念、流程应会和主板审核保持一致。

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适时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自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表示适时推出创业板以来,创业板进程并未如预期之快。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上半年推出创业板,但创业板IPO管理办法4月份征求意见以来并无下文。

创业板的推出将为急需资金、处于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中小企业带来新融资渠道,但会否对大盘带来不利影响?薛荣年表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创业板资金分流不但小于主板,而且会吸引更多关注高新科技创业企业的新资金入场。”

薛荣年说,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已经为此期待十年,而且经历熊市后也已更为成熟,对如何判断创业企业的价值应更为理性。

薛荣年表示,在去年的牛市期间,发行市盈率接近30倍的案例层出不穷,而今创业企业心态已经转变,不再期待30倍的高市盈率,“我们正在培育十几家创业板待上市企业,其中高科技企业顶多能到15倍市盈率,传统行业的企业可以到10倍到12倍市盈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zjh动员:随时准备推出创业板--绝对支持,中国的未来

zjh动员:随时准备推出创业板
2008年12月29日 07:00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将吸引更多关注高新科技创业企业的新资金入场
zjh正在动员各派出机构做好随时推出创业板的准备工作,相关配套文件基本成型。
权威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了上述消息,并称创业板的发审将由zjh公众公司监管部(曾用名“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公室”)主导。相对于之前的“适时推出创业板”,“随时推出创业板”的提法,似表明离创业板更近了。
据悉,12月中旬,证监会一位高层在内部协调工作会议上谈到,要做好随时推出创业板的准备工作。该讲话精神已经发送到证监系统各派出机构要求学习。
“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审批流程还有保荐人制度这些配套文件都已经基本成型,相对于创业板的IPO管理办法,这些配套文件的制定其实更为复杂。”上述人士表示。
谁来主管创业板的发审工作是争论焦点之一。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证监会的公众公司监管部按计划将主导负责创业板的发审工作,考虑成立由35位发审委委员组成的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创业板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情况很难通过现有发审委的审核,必须成立另外的发审委。”
擅长保荐中小企业的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如果成立针对创业板的新的发审机构,发行门槛可以迥异,但是审核理念、流程应会和主板审核保持一致。
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适时推出创业板,逐步完善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自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表示适时推出创业板以来,创业板进程并未如预期之快。zjh主席尚$$$$$$$$$$福林曾表示上半年推出创业板,但创业板IPO管理办法4月份征求意见以来并无下文。
创业板的推出将为急需资金、处于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中小企业带来新融资渠道,但会否对大盘带来不利影响?薛荣年表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创业板资金分流不但小于主板,而且会吸引更多关注高新科技创业企业的新资金入场。”
薛荣年说,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已经为此期待十年,而且经历熊市后也已更为成熟,对如何判断创业企业的价值应更为理性。
薛荣年表示,在去年的牛市期间,发行市盈率接近30倍的案例层出不穷,而今创业企业心态已经转变,不再期待30倍的高市盈率,“我们正在培育十几家创业板待上市企业,其中高科技企业顶多能到15倍市盈率,传统行业的企业可以到10倍到12倍市盈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大军:2009年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形势,2月危险

2009年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形势

  2009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财富泡沫破灭后的世界经济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据12月5日美国劳工部的报道,美国11月份的失业人数已高达50万,使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30年来的新高。这次西方国家金融泡沫的破灭,带给人类的决不是一年半年的经济衰退,很可能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调整。

  当然,中国也难逃厄运。在这一历史关头,中国要把握好经济调整的节奏。譬如,是让经济自由降温和自动减速到适当的程度再施以援手,还是立刻采取行动止住经济下滑的速度?这是政府的调控艺术。

  按目前中国的情况看,11月经济增速已降到了7%,这是自1998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所以,今天的经济形势远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严峻。有人把2009年的2月看作 是中国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刻,甚至在日本传媒界正流行着一种中国“2月危机”的説法。 这种分析预测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下滑,如果GDP降到了6%,中国社会从心理到经济层面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局面会让中国人最终意识到,西方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决不是机遇大于困难,而是损害大于机遇。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宣传和舆论很少让民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因此,今天重要的任务是,中国要警惕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遭受重大挫折。

  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庞大的4万亿的投资拉动计划,就我本人观察,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会有多大下降,但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经济低增长时期,群众生活不一定过得不好;经济高增长,民众的幸福指数也不一定高。现在的中国政府和经济理论界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形而上学地一味拉动经济,紧盯增长速度,而不调整国民收入。结果就会出现修了大量的路,路上没车开,建了大量的房,房里没人住。

  特别是要搞清楚,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实际上已处在一个不合理的过热阶段,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飞涨,交通物流高度紧张,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红灯区,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环境发生经济衰退,正好给中国经济带来降温的作用。所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来说不一定不是好事。中国经济可以获得一个喘息和冷静的机会,特别是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从过度外向型适度向内转,从过度追求效率转向适度注意公平。

  总起来说,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惊心动魄的一年, 有媒体文章说,世界工厂模式使中国在金融风暴中摇摇欲坠。只要看一下钢铁、造船等部门遭遇的寒冬,就知道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脱胎换骨的一年,是中国社会鲤鱼跳龙门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将面临重大考验,中国社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除了选择正确的经济调整策略,再就是应对社会腐败和政治腐败。中国经济将表现如何,必须要有清醒的思路去制定正确的策略,否则将搞得鸡飞狗跳,神经紊乱,各种社会问题也会同时暴露出来。

  各个国家的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1989年是日本经济的重大转折点,从这一时刻起,日本从经济发展的高峰跌落低谷。2009年,是否也会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时隔20年,这两个东亚国家是否会上演同样的一幕经济大戏?我认为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还不完全相同。日本经济当年的泡沫化程度远比今天的中国高。因此,当年的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遭受的冲击远比今天中国大得多。

  中国经济今天尽管也有泡沫,但其程度比日本当年小得多。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说2009年的中国所处的境况要比当年的日本好。这是因为中国正在遭受着另一个日本当年没有遭受过的损失,那就是庞大的外汇储备的贬值和海外投资(购买的美国债券)的损失。这一损失不亚于当年国际热钱从日本卷走的巨大财富。

  事态到底会变化如何,还需沿着这一思路静待观察。中国需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9-1-3 21:0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自由的眼泪 于 2008-12-28 22:37 发表
楼上观点有误,各行业都有好企业,流行的行业也不是都好..:*29*: :*29*:



一句废话,夕阳行业也有好企业:*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企业都是诞生在在困境之中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80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超短俱乐部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9-1-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神谢国忠:股市回升需三年房地产回暖周期会更长

回望2000点价值论 谢国忠预测股市最准

其实在2007年-2008年这两年,并非所有专家都一直唱多。即便在2007年大盘不断上涨、举国炒股之时,一片叫好声中始终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那就是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这也并非他第一次和市场唱反调。他曾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发表报告称香港房地产要下降50%,并在此后被证实。而去年我国股市上攻6000点之际,他则明确表示股市泡沫将要破裂,2007年底可能跌至4500点左右,实际上当时股指跌到了4700多点。而对于在今年市场下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所谓“政策底”、“铁底”、“底部已现”的说法,他也十分不赞同。就在今年年初沪指站在5000点左右,而次贷危机也并未蔓延开来,我国经济形势看上去仍一片大好之际,他宣称A股的真正价值只有2000点。

  显而易见,这种说法出现在市场上,必然遭到无数的质疑乃至攻击的。甚至有人称他为“死空头”谢国忠。可恰恰就是这个“不合时宜”的谢国忠,说出了真实的情况。2008年12月31日,沪指以1820.81点收盘。比谢国忠所认同的价值区间还低。

  不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只赚钱不亏钱,但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在谢国忠提出“泡沫即将破灭”的时候人们就选择撤离股市,也许就没有如今套牢得欲哭无泪的股民;如果早在年初就听信他的“2000点价值论”,那么损失至少也要减少一半。

  不熟悉谢国忠的人可能会认为,谢国忠的成功不过是一种运气,他不过是选择和所有人唱反调来达到引人瞩目的效果,却正好赶上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让他的预测成真。可是如果仔细研究过谢国忠的言论就会发现,他做出的判断全都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缜密的逻辑推理之上。看看谢国忠的简历就会发现,即使在这么多专家中,他的学术背景也是值得骄傲的。

  1990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谢国忠加入了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在世行的五年时间,谢国忠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职位是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师。当时在公司内部,他是摩根士丹利公司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小组的领头人。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多次关于中国经济的演讲中引用谢国忠计算出来的数据——在中国近8%的经济增长率中,出口占了74%的比重。

  谢国忠之所以能“猜中”股市的走势,其实不过是因为比任何人都冷静,没有受到市场行情的干扰。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冷静。

  最近,谢国忠再次对股市发表言论,称股市回暖要三年。也许,现在他的说法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了。

 谢国忠看股市  

  时间:2007-10-16—2007-11-12

  资产泡沫破裂年底跌至4500点

  中国资产泡沫的破裂可能发生在下周,也可能是在明年。在这方面,我不清楚。然而,泡沫破裂对经济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如果股市下跌一半,中国家庭会损失相当于GDP20%的账面财富,与美国股市下跌15%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差不多。

  从目前的时机来看,几乎没有什么理由支撑投机者继续追捧指数。虽然还有一个奥运概念,然而奥运会距离现在太远,投资者在这段时间内很可能会退场。

  人民币的升值对于A股的推动作用到目前来看已经较有限。人民币升得越高,投资者会认为将来上升的空间将有限。未来人民币即使再涨,对于A股的推动作用也不大。中国的确有不少很赚钱的公司,如果说中石油(10.17,0.00,0.00%,吧)30倍-40倍的市盈率让人相信的话,有些根本没有什么增长性的公司取得高达数十倍甚至200倍的市盈率,就很难让人信服了。

  就目前来看,中国没有估值便宜的股票。这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会令A股市场产生较大幅度的调整。在年底之前,A股市场很有可能比当前要跌价15%-20%,下行至4500点左右。A股调整一段时间后,奥运会开幕前应该会涨起来,但奥运会后会进入一个更大的调整周期。

  时间:2007-12-22

  4700点不是底,下跌幅度或达25%

  前期低点4700点左右仍明显不是底,从这段时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来看,这个点位至少不是政策底。

  依照目前的形势,股市仍有可能向下寻找支撑。这个调整幅度,甚至可能高达25%到30%。而对于广大基民来说,即使股市重新回归高位,支撑大盘上涨的股票也不一定是同样一批股票;同样道理,基民所持有的基金,也不一定一如往昔的是那只基金。投资者对于基金这样的投资品种同样须作出优化配置。

  目前恰恰是考验投资者抗风险承受能力的时期,因为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有所不同,不同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中国经济没有向坏,牛市基础仍在。除非美国经济发生崩溃,美元走强,世界资本向美国流动,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

  时间:2008-01-23

  A股真正价值只有2000点

  最近中国股市暴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溢价过大引起的信心危机。

  比如中石油上市的时候,H股是16元,A股是30多元,现在港股都不到10元了,内地还26元,A股溢价反而比过去更大了。长此以往,投资者最终心里还是要发寒的。

  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也有担心,这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其实是相关的。目前,美国经济在衰退当中,日本的经济也在衰退当中,这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因为需求放缓甚至萎缩,对公司的业绩可能带来很大影响。A股暴跌之后还是处于大泡沫的阶段,事实上以基本面来计算,A股的真正价值只有2000-2500点之间,房顶上的跳舞本没有着地,着地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事了。

  这轮调整,很多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反应很大,这是正常的。一般从1涨到10,大家都很开心,再从10跌到7,大家就都痛苦得受不了,实际上,你要想想你还在7呢,还在高位呢,真正的痛苦还没来。

  我一直认为,一季度的调整是由外围引起的,二、三季度北京奥运会前后可能会有一轮反弹,但奥运会过后,投资者心里没有依托了,可能又开始大调整。

  现在美国次贷才进入第二轮危机,就是债券破产、保险公司出问题,目前全球大约有24000亿美元的债券可能要出问题,接下来将会看到美国失业率大幅上升,引发信用卡贷款、车贷问题。等到银行的问题全部暴露,可能才会结束。

  在美国,历史上成功抄底比较有名的一个是巴菲特,一个是耶鲁大学基金,如果这两方出手的话,也许基本上标志着这轮危机结束了。

  时间:2008-02-29

  一季度低点,在4000点以下

  今年股市挺困难的,第一,它是被高估了,2007年、2006年上升很快,远远超过盈利的增加,所以股市本来就是风险比较高的。第二就是原来股改,说是流通了,但其实没流通,拖了两年,今年大非小非流通。另外就是因为宏观调控,有很多公司要配股,融资要过冬了。第三就是IPO很多,加起来的数值,至少有两万多亿,都有可能抽水。

  像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认为今年的股市是一季度朝下走,在奥运之前,可能又会朝上走一点,奥运之后,又会再来一个调整。现在我还是持有这种看法,至于说低谷在哪里,这个比较难说,原来我是4500点的支持者,后来支持一段时间以后,因为有些公司需要配股,要过冬,引起市场的恐慌,所以我觉得一季度低谷会更低一点,可能会到4000点或者更低一点。

  时间:2008-04-11

  跌到4100点股价仍很高

  我觉得昨天的股市还是比较困难的,货币供应很充足的时候,土地跟股息就涨得很高。现在我们看到的现象是通胀。而现在货币在缩,所以现在土地的市场跟股市的经营就非常的困难。现在中国股市跌到了4000多点,从价格上来说还是很高的,就是从4000点上来说的话,有30多倍市盈率,加上今年的盈利可能会比较负面,所以实际的价格可能会更高,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股市今年还是比较困难的。

  时间:2008-12-15

  股市回升需三年房地产回暖周期会更长

  解决房地产危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房地产的存货问题。目前房地产存量的规模可能要比现有的统计数字显示的情况更为严重,中国现在这么多房子都空着,这是极度的浪费。

  现在要解决房地产的存货问题,政府承担了主要责任。政策到位,我们才能把市场的存量给消化掉。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按揭利息、扣税等手段,帮助消化目前的房地产存货。

  中国房地产出现如此现状,不是信心的问题,也不怪政府的“打压”,更不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是房地产开发商自己造成的问题。房地产开发商造房子都是想卖给富人的。房地产回暖的速度会缓于股市回升的周期。股市要三年。房地产周期要比这个更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小年去杠杆化不结束,危机就不会结束 一旦货币流通速度恢复,央行必须迅速加息

要点:许小年去杠杆化不结束,危机就不会结束
一旦货币流通速度恢复,央行必须迅速加息
1998年后经济发生反转的最根本原因:一是房地产投资的突飞猛进,二是中国加入WTO
凯恩斯主义不行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008年,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会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经济?2008年12月27日,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在“燕山大讲堂”做了名为《迟到的衰退》的讲座,偌大的学术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很多学生甚至席地而坐;而会后大批的提问者甚至紧随教授走出数百米。

  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许小年教授又是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呢?

  危机部分起源于中国

  “实际上,中国因素部分引发了这场危机。”许小年教授语出惊人。时至今日,对于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过程,每个人都并不陌生。但是说中国造成了大洋彼岸的危机,不禁让人感到不解。

  听得最多的危机诞生故事大概如此:2001年后美国政府长期的低利率导致市场上流动性过剩,于是,无处可去的钱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吹起了巨大的泡沫;再加上政府监管的不利及投资银行对金融产品的过度衍生,房地产泡沫随着金融产品的销售蔓延到世界各地,这样,当美国房价开始下跌时,泡沫破裂、危机爆发。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美国要长期保持低利率吗?”许小年教授将危机的成因又向上追溯了一层,“如果发生了通货膨胀,难道格林斯潘不知道提高利率吗?问题是,当时的情况是‘低利率、低通胀’,他想加息,但又看不见通胀,敌人没有出现你打枪是什么意思?所以,在犹犹豫豫之中格林斯潘把“9·11”后的低利率保持到了2004年。2004年中,通胀在美国开始抬头,这个时候格林斯潘才开始加息,收紧银根,但是已经太晚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低利率,低通胀”的黄金年代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主要原因,”许小年教授接着分析说,一方面,美国人消费了大量低价的“中国制造”,生活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也抑制了美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因素”帮助美国控制了通货膨胀,也间接地导致了格林斯潘时期错误的货币政策,从而间接地引发了此次危机。至今美国何时才能走出危机,许小年教授认为,“去杠杆化不结束,危机就不会结束!”

  可是,人们担心的是,现在的美国政府正在执行比“9·11”之后更加松宽的货币政策(目前的利率仅为0.25%),这是否会引起一轮更大的通货膨胀呢?“目前不会!”许小年教授说,“我们知道,货币供给等式的两边,一边是货币供应,一边是货币需求,而决定这个货币等式是否平衡,除了GDP及物价以及货币供应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货币的流通速度。现在虽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也放缓,所以,目前来看,这个货币等式发生失衡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一旦货币流通速度恢复,中央银行就必须迅速地加息,抽回流动性,避免过多的流动性在经济中造成新的泡沫。当然,时机的选择上就要看中央银行的操作艺术了。”中国要习惯中速增长

  许小年教授认为,加入WTO后,中国高估了内外部需求,虽然出口一直在以30%~40%的速度增长,但这是由国外松宽的货币政策造成的,是虚高的需求;但这却被投资者误认为是实质的需求,于是引发了过去几年20%左右持续的投资高增长。

  “中国必须改变这种预期了,30%的出口增速和20%的投资增速都不可能再持续下去了,”许小年教授语重心长,“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国将会面对痛苦的削减产能的过程。”

  经历了这样的痛苦,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应该相应改变了。许小年教授说,中国今后的出口增长只能跟着全球贸易量的增长而增长,也就是大约6%左右,而投资增速也将下降到10%左右。这样,中国GDP的增长将大约为5%~8%,步入中速增长时代,两位数的增长将成为历史,“我们要习惯中速增长”。

中国不需要凯恩斯,需要邓小平  

  “当然,伴随着增长下降的就是失业的增多,这其实在2008年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最近刚去东莞和中山等地区考察回来的许小年教授对此感同身受,“我所看到的是企业减产、停产甚至是关门,大量的工人被解雇,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但是,许小年教授对政府采取的措施却不认同,“政府现在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可见,中国皈依了‘凯恩斯主义’。但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无论是‘罗斯福新政’,还是日本为了应对衰退采取的积极政策,效果都不显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也说过:‘靠财政政策结束萧条的只有一次,这一次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期。’”

  可是,1998年中国政府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难道不算是成功的案例吗?对此,许小年教授分析说,1998年财政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1998年后经济发生反转的最根本原因:一是房地产投资的突飞猛进,二是中国加入WTO。1998年我们进行了住房改革,在国内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市场,这个新的产业支撑着我们的经济一直发展到今天,到现在房地产投资已经占到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3以上。因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经济的掉头向上第一是靠改革;第二是开放。

  “所以,中国不需要凯恩斯主义,中国需要邓小平理论。”许小年教授总结道,“邓小平理论是什么?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市场发挥作用,让民众的创造力充分地涌现。”

  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许小年教授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解除政府对经济的过度管制。他举例说,比如医疗服务的供应长期落后,就是因为管制,现在开办医院仍需要多层审批,手续复杂,而民营医院则无法进入这个市场,结果就是供应的短缺,导致看病难。他认为,不仅医疗服务跟不上,金融服务、电讯服务、交通运输、港口机场、文化教育、媒体娱乐这些都因受到国家的管制而无法自由发展。所以,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些服务业上,放开管制,让市场发挥作用,让民众充分地发挥想象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国忠 经济学家

谢国忠 经济学家

  按照政策的作用周期来看,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出现快速回落的现象,但是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经济状况从下半年好转,金融市场也会出现大的反弹,不过仅是反弹,不会出现真正的牛市。现在为止,还看不到下一轮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如果2009年下半年还找不到下一轮经济的增长点,市场将更加悲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的真相是什么?

按照事后诸葛亮的说法,网络股泡沫在2000年破灭是“价值回归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华尔街的一般说法。

与大家想像的不同,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作为一个整体,几乎从来没有做出过什么有价值的预测。他们并不比一般的投资大众更高明。由华尔街的投资专家管理的积极投资组合,大部分的收益率都从来没有超过标准普尔、道琼斯或任何一种主要的市场指数。华尔街分析师的一致预测,错误的时候远远多于正确的时候。被鼓吹“强力买进”的股票经常跌到无可再跌,而被忽略的股票却经常成为大牛股。根据严格的统计学检验,华尔街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从来没有显示出任何显著的“选股能力”或“择时能力”。公众把资产托付给他们,他们却没有创造任何价值。

当然,华尔街上有非常出色的分析师,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但是他们被淹没在绝大多数平庸、浅薄、只知跟风混饭吃的人群中,无法扭转局面。格雷厄姆可能是华尔街出现过的最伟大的投资者,他从来没有和华尔街的大部分人交上朋友。人们一直诋毁他,说他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巴菲特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投资者,他根本不属于华尔街,虽然他曾担任一家华尔街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董事长,但他从来不曾在华尔街连续停留一周以上。因为,和大部分聪明的投资者一样,他不信任华尔街。

在跟风和当事后诸葛亮方面,华尔街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如果你看过2000年3月中旬的分析师会议记录,就会发现,上一个星期还在大声鼓吹纳斯达克将超越6000点的“伟大分析师”们,下一个星期就开始建议投资者缩小科技股头寸,甚至干脆只买美国国债。形势就是如此令人啼笑皆非,如果在那几个星期你完全按照分析师的意见行事,那么你可能早已被法院宣告破产了。

引起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直接诱因究竟是什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网络股在纳斯达克科技股中占了绝大多数,但是引发崩盘的直接诱因却是生物科技股。3月13日,克林顿总统和布莱尔首相突然联合宣布,为了提高人类干细胞胚胎研究的效率,生物技术公司有义务公布它们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允许公立研究机构自由使用这些成果。这一宣告无异于一声惊雷,将许多致力于研究人类干细胞的生物技术公司炸成粉碎。

虽然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生物技术公司即使在生物产业中都只是少数,可这一消息仍然引起了整个生物板块的大跌。接着,网络股也大跌了,没有人知道原因是什么,或许仅仅是出自跟风。生物科技和网络科技虽然都被称为科技,实际上相关性极小,没有理由要一起上涨或下跌。但是,这就是2000年3月13日至15日发生的事情——一小撮生物科技股的暴跌引发了整个纳斯达克的崩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连续三天暴跌100点以上。

有人如此解释纳斯达克崩盘的秘密:当时大部分纳斯达克投资者都采用了很高的杠杆,通俗地说,就是向证券公司借入了大量资金购买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出现微小的下跌,证券公司就会逼迫其割肉,换回足够的现金。在第一天的暴跌之后,许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被强行平仓的边缘,不得不硬着头皮割肉。这一举动引发了更严重的暴跌。糟糕的是,许多证券公司还在做违法的超额透支勾当,即借给投资者太多现金,收取太高的利息,使得投资者处于非常脆弱、风险承载能力极弱的境地。于是,纳斯达克崩盘了。

[ 本帖最后由 纪律第一 于 2009-1-5 07:5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3 07:48 , Processed in 0.04311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