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9-28
|
|
海工设计
Fede & Goldman是专门搞海洋石油工程的设计工程公司,公司有65年历史,我认识他的时候是最不景气的时候,只有15个人,后来被Fede Goldman Her并进去了,Fede Goldman Her的大老板是造船的,因为两台半潜式巴西石油低潮的时候拒绝收船,造成破产,被俄罗斯人以1570万美金拿到了,其中给了管理层25%的干股,目前公司的员工总人数大概是55人,办公人员设在休斯敦,和我们离的不远。我是从1996年开始带领Fede & Goldman进入中国市场,所有中国的“第一”都是我们帮他做成的,所以Fede & Goldman今天在中国是造船业或海工业大家都知道的公司。这个公司在历史的过程当中,曾经也卖过几个设计,它最不景气的时候卖设计度它的半潜式设计只有一种ExD,中海油买了一个设计,现在在外高桥造,在烟台目前的八台半潜式里,只有一条是Fede & Goldman的设计,即Exd小的,Super M2设计是在过去M2上的延伸。
Fede & Goldman 25%的股权里,我占7%,剩下75%是俄罗斯KAKA,曾经是格鲁吉亚的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我在纽约跟他见过面,我没有在75%里占股份,但在管理层的25%里,管理层占18%,我占7%,我们俩合起来是25%。
这一次出手的时候,中集跟它谈,我原来有一个承诺,如果中集收购,我的7%不卖,但是Fede & Goldman告诉我韩国人要买,俄罗斯人要买,美国人要买,香港一个公司要买,他就是不告诉我是CCC(中交建----振华重工的母公司)要买,我跟他说“除了中集以外,如果你要卖,我也要卖掉,如果你不卖,我跟着走”。
中集收购Fede & Goldman,我觉得老麦做得对,办任何事情必须要有底线,没有底线将后患无穷,你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公司管理层100%都让他拿着现金装口袋里,不要说美国人,恐怕中国人也不玩了,我们有很多典型的例子,上市公司高管层辞职,为的是套现走人,再干,后后二十年可能也干不到这么多钱。
Fede & Goldman的55个人里,真正受益的是6个人,6个人所持有的18%的股权里,其中一个人比剩下五个人持有的股份还多,他占了70%,剩下30%分给6个人,剩下49个员工与这一次兼并收购毫不相干。我且不论花1.25亿买这个公司值不值,这是人家的事情,作为振华来讲,他有他的考虑,不要从零开始,急于进海工,各种办法都有,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道,各走各的道,但我觉得老麦的底线没有突破,不可能让管理层走人,设计公司买的只是壳,买不了人的心,因为Fede & Goldman地没有一亩,厂房没有一间,整个办公室是租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从目前海洋工程的情况来讲,最佳的结合是Fede & Goldman、CIMC加上烟台莱佛士,这种组合是最佳的,但生扭的瓜不甜,突破底线的事情后患无穷,尤其是美国人,你管不了的,欧洲人更难管,所以这个事情我觉得不遗憾。
另外,CIMC上海设计中心非常有潜力,我去看过,708所的基本原班人马过来,再加上一些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我们知道,新加坡PPL船厂新设计的375自升式目前在世界上公认是最好的设计,这个设计团队基本上是一群中国去新加坡工作的人,被他们高新聘请,在几个美国有经验的人指导之下设计出来的,烟台的自升式也好,半潜式也好,完全可以走这条路,梁晓雷的钻井船已经设计完了,完全是采取中外结合,个人请高手进到中国团队一起工作,所以我跟麦伯良说“你可能花CCC (中交建----振华重工的母公司)1.25亿的1/10(1250万)就把这些高手人才全部搞定了”,因为我收购GME时有同感,收购兼并不一定你有钱就一定是主人,文化、理念的整合是最困难的,如果理念不能相通,这个企业没法整合,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相信中国人、相信以烟台中集莱佛士的创造能力和斗志、气质一定可以成功。
另外,麦伯良、章立人和我们在一起议论“大海工”概念,已经突破目前中国船厂所想的海工的概念,我们第一个成功的范例是里海项目,我去做市场,看到这个项目,回来找CIMC,说钻井公司想租赁,现在的一般钻井公司不太愿意添大笔资产,找到CIMC,CIMC马上说,财力支持我来做,烟台造船,你供设备、你做市场,找了英国一家操船服务公司联合作业,三个月把合同做好,这条船四年回收租金,四年以后还剩21年时间是CIMC租赁公司的资产。随着油价往下走,我现在谈14万/天,我谈到20万/天也是我说了算,这种情况,下一步还会继续往下走,CIMC在新加坡成立了海洋大型装备租赁公司,再加上中国国开、国投的支持,我认为大海工的局面绝对不是今天坐在家门口等人家来订半潜式、自升式,而是要往前跨上几大步,去想大海工应该怎么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