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海关统计,2009年8月我国集装箱出口数量为4万只,金额8168万美元。1-8月累计出口集装箱35万只,金额12.2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5.3%和8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5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招商证券最快本周拿到上市批文 董秘称不确定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 08:26  深圳商报
  招商证券上市进入倒计时?

  本报记者 朱丽华

  昨日,有消息传出,招商证券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让的4份6%的博时基金股权均获得意向企业认购。对此,舆论普遍认为,招商证券IPO上市最大的“拦路虎”——持有博时基金股权比例超出监管部门的规定终于获得解决。这也意味着,去年9月已经“过会”的招商证券离上市更进一步。甚至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招商证券本周内有望拿到发行批文。为此,昨日,记者就“招商证券是否本周就有可能拿到上市批文”采访了招商证券董事会秘书郭健。他表示,公司何时能拿到批文还不能确定,目前公司仍在着手更新招股说明书工作。

  转让24%博时基金股权

  因持有博时基金股权达73%,超过证监会规定的不超过49%的比例,招商证券的IPO进程为此一直备受“质疑”。8月14日,招商证券将其所持有的24%博时基金股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挂牌价为109.5元/股。日前有消息传出,招商证券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让的4份6%的博时基金股权均获得意向企业认购。对此,不少业内分析人士称,在博时基金超限股权问题解决后,招商证券IPO也即将启程。对于是哪四家企业购买了博时基金的股份,招商证券证券事务代表对记者表示,转让博时基金的股份,还需要证监会的审查通过。目前还不方便透露这四家企业的名单。

  据招商证券此前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显示,2007年12月26日,招商以63.2亿元的成交金额,通过整体竞拍获得金信信托原持有的博时基金48%股权。2008年7月1日,深圳市工商局核准了该公司受让上述股权所涉及的博时基金工商变更登记。该公司原持有博时基金25%股权,受让前述博时基金48%股权后,该公司合计持有博时基金73%的股权。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股东持股比例政策的现行规定,该公司对博时基金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该公司将转让不低于24%的博时基金股权。

  据悉,在天津产权交易所,招商证券转让博时基金股份时挂牌价为109.5元/股。对于该价格,郭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一价格水平相当于博时基金2008年度每股收益的10倍市盈率,系公司综合衡量境外资产管理公司市盈率水平、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股权可比交易倍数、剔除控股权溢价的历史竞拍价格、推介过程中市场反应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的。考虑到2007年以来的一系列分红派息,这一价格与2007年的竞拍价格持平。

  受益股蠢蠢欲动

  受此影响,昨日招商证券上市受益股表现非常抢眼。招商证券股东——中粮地产(13.15,0.38,2.98%)昨日强势上涨,最后以涨停收盘。中海海盛(9.84,0.10,1.03%)昨日午盘强势涨停尾盘虽有所下跌,但仍报收9.74元上涨8.58%。

  招商证券此前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显示,发行前共有41家公司持有其股份,其中有中粮地产、中海海盛、中集集团(11.05,-0.08,-0.72%)、中国医药(15.69,0.00,0.00%)、深鸿基(6.31,0.04,0.64%)、金融街(12.78,0.07,0.55%)、四川路桥(8.19,0.06,0.74%)、洪都航空(30.56,0.00,0.00%)、ST华控共9家股东是A股的上市公司。中粮地产持有股份1.1亿股,股权占比3.46%,较排在第二位的中海海盛多持有4100万股,为上市公司中参股比例最大的个股。

  有媒体报道,日前招商证券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财务报表,上半年招商证券实现营业收入约3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约21.6%,实现净利润14.7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约37.83%。有分析人士称,按照招商证券之前发布的招股书申报稿,招商证券计划将发行3.58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为35.85亿股,如果下半年市场继续保持强势,招商证券2009年的每股收益将有望顺利实现1元以上。考虑到目前券商股的平均市盈率都已在30倍以上,据此计算,招商证券上市后的股价有望在30元以上。为此,招商证券的股东们将受益不小。

  “中粮地产持有招商证券1.1亿股,招商证券上市后公司未来的资产增值有望超过20亿元。对于中粮地产无疑是一重大利好。”一业内人士称。

  相关链接

  招商证券上市受益股一览

  制表

  邢睿

  股票名称 持股数量 持股比例

  1 中粮地产 111756693股 3.4633%

  2 中海海盛 69076610股 2.1406%

  3 中集集团 32291152股 1.0007%

  4 中国医药 6566987股 0.2035%

  5 深鸿基 1328155股 0.0412%

  6 金融街 967072股 0.0300%

  7 洪都航空 774458股 0.0240%

  8 四川路桥 656227股 0.0203%

  9 ST华控 220574 股 0.006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5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财报“侦破”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
作者: 但斌
时间: [ 2009-09-15 14:59 ]

透过财报“侦破”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

——读玛丽·巴菲特、戴维·克拉克《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 陈理












本文发表于上海证券报2009年9月12日书评版投资原典专栏: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09-09/12/content_71433233.htm




有些人喜欢看《花花公子》,而我喜欢看公司年报。


——沃伦·巴菲特




最近笔者与中道巴菲特俱乐部的同仁讨论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本杰明·格雷厄姆反对拜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怪念头”?笔者以为换一个角度看,这也称得上是个“伟大的念头”,因为他认为这意味着“欺骗”,他希望“和对手,即使是个小家伙,在平等的竞技场上比赛,使用任何人都能获得的那么一点信息。”,他所谓的“那么一点信息”主要是指财务报告。


格雷厄姆是财务分析之父,他创立了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基本原则,也创造了财务分析这个职业。巴菲特作为他的得意门生、衣钵传人,财务分析的功夫自然十分了得。他收购公司从不做所谓“尽职调查”,因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合适的商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他最看重的是公司的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尽职调查”,其实调查不出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而财务报表却能透露出“持久竞争优势”的蛛丝马迹。


严格地讲,这本《巴菲特教你读财报》是巴菲特的前媳妇玛丽·巴菲特和巴菲特专家戴维·克拉克教你读财报。只不过解读的核心,是顺着巴菲特的思路,就像侦探一样,“侦破”巴菲特最为看重的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有赖于两大发现:一个发现是如何辨别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巴菲特把这些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比喻为“超级明星”,他们不外乎三种基本商业模式:要么是某种特别商品的卖方(如可口可乐、宝洁、百威等),要么是某种特别服务的卖方(如富国银行、穆迪公司、美国快递公司等),要么是大众有持续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卖方与低成本买方的统一体(如沃尔玛、好市多超市、内布拉斯加家居超市等)。


无论是哪种模式,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是关键。玛丽·巴菲特称之为“巴菲特打开金库的钥匙”。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在过去122年里都销售着同一种产品,无需花费巨资研发新产品和更新厂房设备,产品的一致性带来利润的持续稳定,股东也因此越来越富有。


另一个发现是如何估算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期,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场演讲中首次提出了“股权债券”的概念:一家具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有着强劲的、可预测的利润增长,使其股票变成一种息票利率不断增长的“股权债券”。这种债券就是公司的股票,而它的“息票利率”就是公司的税前利润(不是公司派发的红利)。与普通债券不同,股权债券的息票利率不是固定的,而是年复一年地保持增长态,股票债券的价值自然也不断地攀升,其市场价值大约等于每股税前盈利除以长期公司债券利率。


巴菲特的两大发现,都离不开查看财务报表。其方法和福尔摩斯破案的手法有几分相似:尽可能收集所有的事实,然后坐下来思考和推理,抽两支烟,拉拉小提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间灵光一闪,答案蹦了出来。只不过,福尔摩斯的答案是案件的真相和凶手;而巴菲特的答案是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


本书分别对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科目逐项进行介绍和分析,力求总结出巴菲特用以“侦破”公司持久竞争优势的黄金法则。


巴菲特着重从损益表中挖掘公司是否需要靠大量研发以保持竞争力,是否需要通过财务杠杆以获取利润等信息,用以分析该公司获得利润的方式,判断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利润的来源比利润本身更具有意义。巴菲特分析损益表时,主要关注毛利率、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毛利的比例、研发费用、折旧费用、利息支出、税前利润、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八个指标,其中一些指标的经验值对我们分析中国的上市公司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毛利率是巴菲特寻求长期赢利的关键指标,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毛利率能够长期保持在40%及以上,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毛利的比例最好保持在30%以下,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 (银行和金融公司不属此列,这类公司如果出现异常高的净利润率,通常意味着其风险管理部门过于松懈。)等等。


资产负债应该关注的十四个指标中,绝大部分指标或多或少都可以提供该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证据。所以巴菲特在试图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时,首先会去查看公司拥有多少资产(包括现金和财产),承担多少债务(包括公司对供货商的应付款、银行贷款以及债券),逐项对各个科目进行单独分析和汇总分析,并计算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资产回报率、债务股权比率、股东权益回报率等,用以判断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率、财务风险、公司竞争优势的质量和持续性,避开可能的骗局和陷阱。


对于现金流量表,巴菲特最关注资本开支和回购股票两个指标。因为他发现,“如果一家公司将净利润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下,那么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久竞争优势公司的候选者名单。如果该比例保持在低于25%的水平,那这家公司就很可能具有有利的持续性竞争优势。”。如果一家公司经常进行股票回购,就很有可能是一家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充裕的资金进行股票回购。


透过财报“侦破”公司的持久竞争优势,是巴菲特超越其师格雷厄姆、区别于其他投资行家的最独特之处,也正是本书的特色和价值所在。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没有抛开财务报表具体科目,就巴菲特在做财务分析、价值评估时常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有者收益”作出介绍并展开讨论。不了解这个重要概念,损益表所显示的报告收益,对投资者仍然可能是一颗烟雾弹。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阅读全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企业正在重复日本20年前的老路。企业热衷于追求资产升值,将借来的钱注入资本市场,正在扮演资产投机的“影子银行系统”

  8月,日本发生了一场“政治地震”——“二战”后一直执政的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失去了多数席位。此前已经在参议院占据多数的民主党,赢得了众议院480席中的308席。

  求变不易

  当前的形势非常有利于民主党推进结构性改革。当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长期停滞不前时,人们往往会对政权更替寄予厚望。

  不过,民主党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扭转日本经济低迷的状况。过去几年间,自民党借凯恩斯主义之名,将政府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投资项目上。现在,民主党能够用来推进改革的资源已所剩无几。我担心,民主党面对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很可能将民主党拉下马。这也许为时不远。

  那些不相信金融泡沫危害、信奉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的人,应该去日本看看。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破灭;1992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随后,自民党领导下的政府通过增加债务来刺激经济,目前,日本国债已接近其GDP的2倍。

  然而,日本经济始终停滞不前。2008年,全球信用泡沫破灭,把日本惟一的希望——出口——也打碎了。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中,日本的表现最符合“衰退”的定义——其名义GDP在2009年一季度同比下降了8%。尽管日本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小幅反弹,但2009年全年名义GDP仍将大幅减少,并可能低于1993年的水平。过去15年间,日本政府用于经济刺激的支出,可以说“打了水漂”。

  许多分析人士将日本的问题,归结于企业部门效率低下。这不无道理。日本的出口部门非常有竞争力。然而,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种种限制,以内需为导向的行业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那些在泡沫泛滥时大肆提高杠杆率的部门,已如僵尸般存在了20年,拖累了整体经济效率。日本经济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是选择支持这些产业的恶果。

  美国企业的资产回报率相当于日本的2倍,但事后看来,美国的高资产收益率更像是泡沫幻象。美国企业盈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工程。

  日本出口部门表现优异,大大高于美国同行。尽管在1993年至2008年间,日元持续强劲,以日元计,日本的出口额却仍然翻了一番,占GDP的份额增长近1倍,从9%提高到16%。日本出口部门的表现显示,日本经济其他部门的低效,主要是由制度性缺陷造成的。

  日本的停滞,主要应归咎于政府处理企业部门债务不力,尤其是房地产、建筑和零售行业等在资产泡沫时期积累了大量债务的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在“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企业部门通过金融投机积累了大量债务。1984年至1992年间,日本公司债务总额增加了1倍以上,达到约90万亿日元,相当于其GDP的200%。在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跌之后,企业部门金融资产净值从相当于GDP的正30%变为负50%。如果再将企业部门持有土地的价值变化考虑进来,企业部门净资产跳水可能相当于同一时期日本GDP的200%。在发达的经济体中,企业盈利一般相当于GDP的10%,这意味着,日本的企业部门需要用2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日本政府的确用了一些方法,试图让企业部门重回正轨。这包括防止企业破产和刺激需求。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政府将利率水平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在评估借款人偿付能力时,日本的银行也没有采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原则。由于相当多的企业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日本经济一直面临下行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财政赤字刺激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最终也达到了均衡状态。不过,这样的均衡状态的实质,是庞大的财政赤字和经济停滞不前。

  盛满毒酒的“圣杯”

  日本政府的战略有三方面的缺陷。

  首先,即使企业部门能够赚取利润偿还债务,政府债务仍会增长。充其量就是将企业债务转化为政府债务。实际上,比起私人部门债务减少的数量来说,政府债务上升得更多。

  第二,在这样的均衡中,经济效率没有提升。资源一旦被掌握在那些半死不活的行业里,产出将非常有限。破产可以让资源从失败的企业转移到成功的企业,从而改善经济体的效率。一旦规则改变,叫停破产,效率就会受损。更糟的是,增量资源会被用于扶持那些奄奄一息的企业的财政赤字吃光吸尽。因此,日本长期被困在低生产率的均衡中。

  第三,长期的停滞可能导致恶性的、不可逆转的社会变革。例如,经济停滞造成出生率下降;下降的出生率则进一步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泡沫破灭后,日本的政策是让房地产价格逐步下降,相应的生活成本也因此逐渐下降。而日本经济停止增长,这造成收入预期迅速下滑。高楼价和低收入增长并存的结果是,日本的出生率迅速下降。因此,在泡沫破裂之后的20年,日本的人口持续下降。照顾老人的负担不断上升,将降低日本其他方面的支付能力。

  虽然已过去了20年,日本让企业部门减少债务的主要政策目标并没有达到。非金融企业债务总额与20年前大致相当,相当于GDP的180%。日本企业负债规模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家庭确实实现了“去杠杆化”,相当于其GDP的69%的负债规模,在发达经济体中是最低的。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政府债务大量增加,目前已相当于其GDP的194%,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只有超低利率才能掩藏其债务负担。

  民主党接过的是一个盛满毒酒的“圣杯”。它没有足够的资源促使经济转型。民主党有两个目标:增加对家庭部门的支持;同时,将决策权从官僚体系转移到政客手中。政府庞大的债务负担,使得其无力支持家庭部门出现任何有意义的增长。自民党已经浪费掉了所有的钱。民主党无力支持任何新的社会计划或经济转型。为了彰显执政进展,民主党很可能会高调对抗官僚主义。这样做可能对政治有好处,但对改善经济作用不大。

  日本的非金融行业负债率高达443%,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的这一数字大概是240%。所不同的是,美国的负债很大一部分债权人是外国投资者,日本的债权人则均为本国公民。大多数分析家认为,高额政府债务是可以承受的,只要有足够的国内储蓄来支付就行。日本的情况就是如此。不过,未来可能会有所不同。日本劳动力萎缩,也会降低其出口能力。在某些时候,日本可能会出现贸易和经常项目的赤字。一旦如此,日本可能会大幅提高利率,这将导致财政危机。这种危机可能发生在民主党执政期间。当然,民主党可以将这一切归咎于自民党20年来日积月累的危机。

  “影子银行系统”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经验学到很多东西。全球经济,尤其是是盎格鲁-撒克逊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信贷泡沫破裂之后的困局。大多数政府采取的补救措施,无外乎保持低利率和高财政赤字。这与20年前日本泡沫破灭后推行的政策一样。如今各国在处理破产和坏账方面,也与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有着大量的有毒资产,美国和其他国家还是暂停采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原则,让银行得以生存下去,这与日本奉行的“让他们把丢掉的钱赚回去”的策略非常相似。不过,由于这一战略会让经济持续疲弱,限制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因此,它不可能奏效。

  随着全球经济在2009年三季度重现增长,大多数政府为其政策的有效性而得意。日本的经验提醒我们且慢庆祝。在过去20年,日本经历了许多次这样的反弹,但都无法持久。日本的问题是它仅采用刺激政策以应付泡沫破裂,而不实施体制调整。大泡沫破裂后,总是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问题,正是它们妨碍了经济增长。刺激只能提供短期的支持,使体制改革成为可能。一旦决策者只顾庆祝短期刺激政策的效果,却忘记着手体制改革,那么,经济将再次下滑。我认为,盎格鲁-撒克逊经济体将在明年再次出现经济下降。

  日本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有很多。当企业仅仅专注于金融投资而非其核心业务时,泡沫就形成了。这些企业将借来的钱注入资本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杠杆率。当杠杆率提升时,资产价格发生膨胀,使公司账面的盈利比其核心业务的营业利润高出数倍。这就刺激了它们更疯狂地追求资产升值,而非获取经营利润。企业部门融资就成为资产投机的“影子银行系统”。

  中国的企业部门正在重复日本20年前的老路。中国的公司越来越多地从事资产投资,而非其核心业务。我在中国旅行时,很少听到哪家企业对其核心业务充满热情。人人都对金融投资豪情万丈。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似乎成为大部分大型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在2009年上半年的贷款高峰,似乎已通过公司部门将大把贷款输送到了资产市场。

  当资产泡沫推高企业利润时,事情开始看起来还不错。没有人关注潜在的危害。然而,当企业通过互相投资而非主营业务赚取利润时,一旦它们停止这种游戏,经营利润就会恶化。会计账本上的利润不过是一堆泡沫。

  泡沫是由于超额货币供应造成的。当格林斯潘说“央行不能阻止泡沫”的时候,他是说无论利率水平如何,货币需求都将上升。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增速相匹配的话,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泡沫。除了指责中央银行的失败,资产泡沫中最重要的微观因素就是“影子银行系统”。

  许多分析师将其等同于对冲基金业,即通过杠杆,用较少的资本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其实,“影子银行系统”远非对冲基金那么简单。其中,涉足金融行业的工业企业角色非常重要。譬如通用电气下属的金融服务集团只用很少的资金,就大大提高了资产市场的杠杆率。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部门进入了公司债券市场,并通过购买资产,募集到了大量的资本。对于大泡沫来说,“影子银行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国的企业部门现在越来越像“影子银行系统”了。它们通过银行筹资、商业票据或公司债券市场等渠道融资进入土地市场。由此产生的土地价格上涨,在很短时间内就粉饰了企业盈利,抬高了其信用等级。为了限制房地产泡沫,中国必须限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其与名义GDP增速相近。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会支持泡沫膨胀。要想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只需看看今天的日本

谢国忠的,值得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私人直接投资公司黑石集团(百仕通)(BX.N: 行情)的首席营运官Tony James周二称,继2007年以来的观望等待後,该公司又开始见到房地产业的诱人机遇.


James在巴克莱资本会议上发言称,他认为房地产市场就价值而言已接近底部.演讲中的幻灯片内容显示,黑石集团有120亿美元资本将投资于房地产.


"你将看到,我们开始增加房地产方面的活动,三笔新交易有望达成,宣布时间将在下周左右."其表示.


James指出,黑石集团在2005年底至2007年期间出售了600亿美元的房产,自2007年秋季以来一直"在旁耐心等待".


James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会有强劲获利,全球"正在触底",但经济依然乏力.


"我认为,随着库存重建,接下来几季将相当不错…这将转化为数季的强劲获利,但更长期而言我们认为,复苏仍将缓慢."


"我认为我们处于类似'W'型的复苏型态中,还有一段下滑通道要走."


James认为,信贷投资方面出现了特殊机遇.黑石的信贷资产投资部门GSO Capital管理着约200亿美元资产.


他表示,将发生一波规模巨大的企业违约,大概介于5,000亿-1兆(万亿)美元,将是上一波高峰时的四到八倍.此外,2012和2015年会出现再融资急剧增加的情形.


"光是美国的再融资需求,就会把规范化正常杠杆融资市场的资本几乎全部吸走",他说,"正常的企业融资和新交易融资在这个市场将没了来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企业并购行为要发生在未来时间内

中集还得等时间了

希望看到中集有配股行为出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需求下滑令中国港口业受到冲击,密集的港口分布更使得彼此间竞争激烈,内忧外患下区域性的行业整合被提上议程,而北部港口更有望先行一步.


中国筹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东北亚航运中心,使得港口业并购整合的想象空间陡增,北部沿海未来有望形成数个以省为单位的大型港口集团;但当地政府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导致整合困难重重,跨区域整合更加难以推进.


"比如说辽宁省再整合也是省内(的港口),不可能整合到天津港,青岛港也想要整合天津港,可是当地政府也不会答应的."国泰君安证券港口航运业分析师孙丽萍称.


此外,港口建设的持续快速推进,对资金亦十分饥渴,资本注入和整体上市概念也将层出不穷.日前参加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天津港(600717.SS: 行情)、营口港(600317.SS: 行情)等多家港口企业,即均怀揣或整合或资产注入的计划.


北京一券商港口业分析师指出,随着港口业竞争的加剧,沿海各省未来有望形成为以省为单位的港口集团,这将大大减小省内港口间的竞争,提高港口盈利能力;并可以在泊位建设上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提到各省组建港口集团的核心和枢纽港,他并称,"辽宁是大连,山东肯定是青岛了,江苏是连云港,福建就是厦门港了,...不过我认为南部的港口整合起来难度比较大."


继今年7月河北省以秦皇岛港为中心成立港口集团後,辽宁省也宣布将以大连港为主,整合辖内多个港口.



**跨区域整合难**


港口是各地政府的重要资产和外贸口岸,且现金流良好,各地料不会轻易出让,并最终导致港口业跨区域整合很难实现,交叉持股或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恶性竞争的问题.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上,大连港股份(2880.HK: 行情)表示希望增持锦州港(600190.SS: 行情)股权,并计划对省内葫芦岛港等多个港口进行整合.其董事长孙宏还表示出对河北、山东等地港口的兴趣,但他对跨区域整合也讳莫如深,只能寄望于通过交叉持股来减少不同区域港口间的恶性竞争.


他并希望,最终能和营口港走到一起,因为两港竞争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长江证券港口航运业分析师吴云英认为,行业整合有其必要性,竞争激烈的港口可以经由整合而统一彼此的费率,不必为了抢货而争相降价.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最大的港口企业--上港集团(600018.SS: 行情)集装箱和货物的月度吞吐量数据均自去年9月开始急转直下,今年初开始虽有所回升,却仍未恢复到去年的高点;该集团今年1-8月集装箱吞吐量为1,600.4万标准箱(TEU),同比下降14.55%;货物吞吐量2.33亿吨,同比降幅约9%.


吴云英指出,深圳西部的蛇口、深赤湾(000022.SZ: 行情)和妈湾等港口也存在一定的整合可能,因其大股东均为招商局集团.但她言下所指港口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未涉及周边的福建和广西等地.


孙丽萍则表示,港口自身虽有整合动力,但各港口的大股东以及各地政府均很难达成一致,尤其当地政府更重视港口对腹地经济的拉动作用,看重港口吞吐量数据远甚于港口的盈利,各方目标不同使得港口跨区域整合难以推进.



**北部港口搭台唱戏**


中部沿海如杭州湾一带,上港集团已完成整体上市,宁波港和舟山港也在浙江省政府的推动下开始了整合之路.分析师认为,南部港口投资主体众多,整合难度大.相形之下,港口业下一阶段整合的机会正逐步聚集到北部港口.


北部港口寻求整合并不难理解,孙丽萍表示,"环渤海的(港口)竞争太激烈,从地图上你就能看到,他们其实靠的都很近,货种也比较类似."


以吞吐量计中国第三大港口--天津港集团将整合旗下上市港口资产天津港发展(3382.HK: 行情)和天津港股份;营口港亦有望获母公司资产注入,同时将合并盘锦港.


营口港董事长高宝玉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期间曾对路透表示,集团旗下码头的建设速度之快,使得集团旗下未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增长迅猛,目前还有逾200亿元人民币资产有待注入.


港口运送的货种主要由其所服务的经济腹地所决定,北方产煤,且钢铁厂等重工业基地较多,因而北部的港口货种主要为铁矿石、煤炭、钢材等散杂货.而南方以轻工业和加工贸易为主,港口运输多为集装箱,金融危机对其伤害尤其深远,短期内不会有扩建需求,且市场主体充分多元化,由政府层面主导的行业整合可能性较小.


对于南部的港口,孙丽萍表示,"股东不一样,你怎麽整合?比如说深圳,蛇口和赤湾的大股东是招商局集团,但是盐田港(000088.SZ: 行情)(旗下部分码头)又是李嘉诚的."


招商局集团目前已在湛江、深圳西部、厦门湾、宁波、上海、青岛等地投资码头,成为中国最大或世界第四的公共码头运营商.集团投资的集装箱码头处理的集装箱吞吐量今年将会超过5,000万标准箱,占中国集装箱吞吐量35%以上的份额.


前述北京一券商港口业分析师也指出,北部港口较之南部更为密集,激烈的竞争使得北部港口的整体费率水平明显低于南部,整合需求也更为迫切.(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博士周三撰文指出,面对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决定,中国在强烈抨击其贸易保护的同时,也应当理性审视中国贸易市场的发展及其政策背景.


徐奇渊认为,目前中国对外国市场开拓有余,而对国内市场建设不足.美国轮胎特保案再次提示中国,已经到了反思贸易政策的时刻:应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国内贸易方面,建设一个规范运行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取向,甚至也将具有更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文章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轮胎企业出口价格低于内销价格约1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有三:一是出口退税政策,属于国家干预造成;其次则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後,并造成信用风险的溢价,这属于国家干预的缺位造成;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导致国内商品流通出现阻滞的物流系统建设滞後,并造成企业销售成本的上升,这属于中央政府干预缺位(铁路网建设),而地方政府干预不当(地方保护主义).


以轮胎业为例做一个非常粗略的估计,结果令人深思:假设售价完全取决于生产成本,则在轮胎出口与内销的差价中,有约四成的原因系由出口退税政策导致;而有其他六成的原因则来自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备带来的风险溢价,以及商品运输费用偏高导致的较高销售成本.也就是说,即使出口退税政策仅仅起到中性的作用,轮胎外销价格也将低于国内销售价格约6%.


"可见,我们目前对外国市场开拓有余,而对国内市场建设不足."他称.


美国轮胎特保案再一次提出警示:中国贸易政策的重心,应当立足于建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体系,让中国企业更愿意在国内市场做生意.



**反思与内省**


在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後,中国对外贸易疾速扩展.从出口总额的世界排名来看,1979年中国位列第29位,1999年位列第9位,至2009年上半年首次居世界第一位,平均来看几乎每年上升1个位次.从贸易顺差来看,1995年至2004年,顺差额一直居于千亿人民币的量级;此後,自2005年开始,顺差额度开始向万亿人民币的量级冲击,并在此後的近3年之中,稳稳保持在万亿人民币的量级之上.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由于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出口商品的结构因素,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反而继续上升.


显然,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经济体的出口导向政策,对世界市场格局已形成了较大冲击.但是,将经济重心置于外部市场需求之上,对于大国经济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战略选择.例如,日本和美国的进出口商品对外贸易依存度均低于20%,其中出口贸易依存度更低;而中国的总体外贸依存度则高达70%左右,出口依存度也远在30%以上.


但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在向全世界输出大量廉价商品的同时,却遭来了更为频繁的贸易纠纷.可以想像,以本次美国对华的轮胎特保案为先例,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也将蠢蠢欲动.


更加不容乎视的一个现象是,在中国的出口部门中还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现象,即同一种产品,出口给国外,其价格不但低于目标市场的其他同类商品价格,甚至还比国内售价还要便宜.轮胎业如此,其他行业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例如家电、IT产品、纺织品等等.


反思这种怪象,一是因为出口退税因素.以轮胎行业为例,现行出口退税率约为9%.在目前全面调高出口退税率的情况之下,这一退税率虽然相对不算最高,但是对于一般的轮胎企业的利润而言,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出口市场的信用体系畅通,而国内市场信用体系滞後,交易成本高,风险大.例如,在出口市场上,国内出口商与美国进口商签订合约之後,进口商就提供信用证,出口企业就可以去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并在生产之後发货.其间,资金流顺畅,不存在违约风险或风险很低.虽然价低,但是可以通过庞大的数量来获得可观的利润.


相反,在国内销售市场上,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信用渠道不通畅,应收账款不但难以及时到位,甚至容易出现欠款和违约;并且,在涉及多个关联方的情况下,欠款清缴的成本也非常高.考虑到付款方式带来的额外财务成本,及其中存在的违约风险,对内销售的报价就会偏高.



**结论和建议**


回顾造成出口和内销价格差异的三个方面原因: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後和物流成本的高昂,分别对国内资金、商品流通造成了困难,由此增加了交易成本,使得企业不得不提高对国内市场的售价.相比而言,对外贸易市场的信用体系完备,支付快捷,资金链条连续性强,并且国际海运发达也使货流畅通.以上原因促成了中国企业偏爱国际市场,而却冷落国内市场.此外,出口退税因素,更是强化了这种倾向.


反思上述这三方面各自的原因:出口退税政策,属于国家干预,并且在事实上将其作为调节或促进对外贸易的一种政策工具.这种政策取向,改变了出口退税作为中性政策而诞生的初衷,扭曲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


导致国内资金循环出现问题的信用体系建设滞後,属于国家干预的缺位.而完善的信用体系网络,作为一个公共产品,亟需政府在此方面做出努力.


导致国内商品流通出现阻滞的物流系统建设滞後,属于中央政府干预缺位,而地方政府干预不当.在此方面,需要由中央政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改革高速公路收费体系,发展铁路交通.(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金称全球贸易达历史高峰至少需三年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9月16日 16:18  共有 0 条点评

    * 打印
    * 推荐
    * 收藏
    * RSS
    * 分享
          o   Linkedin
          o   Facebook
          o   Mixx
          o   Yahoo Buzz
          o   Twitter
          o   校内网
          o   豆瓣网
          o   开心网
    * 单页阅读

字号:
补库存和财政刺激方案只能在短期推动贸易回升,此轮贸易衰退周期历时将比以往更长

  【《财经网》北京专稿/实习记者 白晓鸥】“2009年全球贸易将比2008年减少10%,预计恢复至历史高峰将需要三年以上。”9月16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认为,据历史经验,美欧日、亚洲此前的贸易衰退周期约两年至三年,但这次恢复将需要更长时间。
相关新闻:

    * 新兴经济体喜忧参半
    * 匹兹堡问号
    * 阿什顿:信心是中欧贸易的关键
    * 经济回升但基础不牢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报告中指出,最近发达国家进口同比下滑已近底部,环比已经反弹,日本率先触底反转,亚洲进口亦触底回升。但由于本轮经济危机的规模与严重性前所未有,预计全球进口回升至历史高峰水平所需时间将较以往更为漫长。

  哈继铭认为,补库存和财政刺激方案只能在短期推动贸易回升。长期来看,就业市场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难以提振等因素,都将困扰全球贸易的回升。

  报告预计,美国和欧元区的进口至少需要四年才能恢复至2008年2月的峰值水平。

  中金公司的结论主要基于,假设在触底复苏的先期阶段,美国和欧元区的进口环比增速,高于过去周期性复苏时的均值水平;但随着补库存、财政刺激政策对经济的拉动力量在2010年消失殆尽,进口环比增速到2010年会低于复苏时的均值水平。

  在上述条件下,中金公司的报告预测,美国、欧元区2009年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7%、-14%,2010年进口同比分别增长5%、6%。“照此速度,预计美欧进口四年以后才能恢复至本轮周期的峰值。”哈继铭认为。

  日本进口量恢复至2008年初的峰值水平所需时间可能比欧美略短,但也还需要三年。中金公司的报告指出,如果日本进口想恢复至周期高位,进口同比增速的步调要保持在2009年-14%、2010年10%、2011年至2012年5%的水平,这样三年以后才能达到2008年初的高峰。

  报告认为,亚洲经济体进口量从底部回升至峰值,所需时间也比以往平均的一年至两年更漫长。具体而言,香港进口需要两年半才能恢复至2008年5 月的峰值水平,韩国进口将于2009年底恢复至2008年7月的高峰,台湾进口预计两年以后才能恢复至2007年12月的顶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金融官员称人民币国际化不应操之过急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9月16日 10:47  共有1条点评

    * 打印
    * 推荐
    * 收藏
    * RSS
    * 分享
          o   Linkedin
          o   Facebook
          o   Mixx
          o   Yahoo Buzz
          o   Twitter
          o   校内网
          o   豆瓣网
          o   开心网
    * 单页阅读

字号:
在伦敦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金融官员表现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务实态度

  【《财经网》伦敦专稿/记者 张翃】“现在就大谈‘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有些过早了。”上海金融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在伦敦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资本峰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好像人民币过段时间就能取代美元地位似的。”
相关新闻:

    * 如何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更加务实
    * 【《财经》论坛】黄益平: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有三策
    * 人民币结算征途

  他在会上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人们会看到的进展可能相当缓慢。比如金融机构要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需要先建立起交易体系,需要有人民币资金来源,这些都需要时间。

  “但到了一定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开始加速。”他预测。

  但方星海并不认为人民币能迅速取代美元的地位,或是与美元并驾齐驱。因为即使陷入经济危机,“美国还是会恢复过来的,经济实力还会继续强大。”

  持类似观点的也包括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刘光溪,他们都认为人民币会在未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际贸易和投资。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那些愿意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公司机构,不要受到体制的限制,为他们打通渠道。”方星海说,至于市场在多大程度上会选择人民币,这并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意志。

  国际货币体系改变当前美元“独大”的局面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前景。但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提出,多储备货币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也是更不稳定的,如果人民币准备要成为储备货币之一,中国政府是否作好了应对国际金融体系波动性的准备?

  作为例证,金回顾1914年“一战”前英镑、法郎和马克三种货币主导世界金融体系的时期,以及上世纪70年代德国马克和日元逐渐受欢迎,成为美元之外的储备货币时的情况。当时的汇率波动性都相当大。

  但在人民币有望成为国际货币之前,中国需要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1993年起中国政府就开始这方面的努力了。”刘光溪称。

  他表示,当前人民币还存在升值压力,中国还是资本净流入国,“这是中国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好时机。”他在这一点上的态度很明确。

  但刘光溪也强调,除非能保证建立起全面的监控和风险预警系统,否则中国不能完全放开资本管制。

  关于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时间表,刘光溪以英国作类比。英国在1945年开始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努力,直到33年后的1978年,才实现跨境资本交易的完全自由化。中国的这一过程始于1978年,至今已过30年。“你可以想象和预测,中国开放的时间表是什么?”他作出了开放式的回答。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尔街日报:雷曼破产只因巴菲特不会用手机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 11:1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在雷曼破产一周年之际,《华尔街日报》又翻出了这个老故事,巴菲特手机中一个被遗忘数月的语音邮件本可能拯救雷曼兄弟,但因为他从未真正了解自己手机的基本功能,所以没有发现。

  《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你永远不想发现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地──事关存亡的交易完全取决于一位老人会不会使用手机。另一方面,抛开所有技术问题,你可能也会说,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么使用手机真是“绝顶高明”。

  以下是评论原文。

  这是《时代》杂志(Time)记者图穆蒂(Karen Tumulty)所叙述的故事,消息来自于巴菲特和他的多年好友、《财富》(Fortune)杂志资深编辑卢米斯(Carol Loomis)共同参加的一次会议。

  可以想像,整整一年之前的那个疯狂周末,金融世界陷入崩溃,巴菲特接到了大量的求助电话。美国国际集团(AIG)急切地想筹集180亿美元资金,恳求巴菲特伸出援助之手。

  巴菲特对他们说,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我不能为你们做任何事。周六傍晚6时左右,当巴菲特准备出门参加加拿大埃德蒙顿的一个社交活动时,他接到了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主管戴蒙德(Bob Diamond)的电话。戴蒙德正打算收购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将雷曼从破产边缘拉回来,但他在英国政府那里遇到了困难。因此,戴蒙德想出了另外一个计划,希望巴菲特能提供担保,以便推动交易顺利进行。

  巴菲特认为,这个交易计划听起来过于复杂,他很难通过一个简短电话搞清楚。因此巴菲特让戴蒙德把具体交易计划通过传真发给他。但当巴菲特午夜时分回到酒店房间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什么也没收到。接下来,雷曼兄弟崩溃了,全球金融体系数天之内也陷入了一场全面的危机。

  时间过去了10个月。有一天,巴菲特问女儿苏珊(Susan)自己手机屏幕上的一个小图标代表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他承认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自己手机的基本功能。结果,这正是那天晚上巴菲特一直等待的来自戴蒙德的语音邮件。(这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戴蒙德为什么不照巴菲特所说的那样使用传真呢?)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在危机高峰期要答复大量的电话。有时候,他也会同意帮助电话另一端陷入恐慌的金融家,但总是会要求高额的回报。在去年秋天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巴菲特向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注资50亿美元,得到了股息率10%的累积优先股。两周之后,巴菲特还获得了通用电气(GE)的永久优先股和认股权证。

  “市场脉动”专栏认为,或许这个故事的教训是,你永远不想发现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地──事关存亡的交易完全取决于一位老人会不会使用手机。另一方面,抛开所有技术问题,你可能也会说,巴菲特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么使用手机真是“绝顶高明”。

  (“市场脉动”深入华尔街内部,寻找影响市场的新闻,分析引起关注的走势和数据,由Matt Phillips主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曼兄弟最后的日子

经济观察网 驻英国特约记者 吕品  2008年9月14日星期天晚上,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申请破产,这家拥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轰然倒下,普遍被看作是2008年金融海啸的转折点,这一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国际货币市场的冻结,威胁到整个西方经济体系的稳定,各国政府不得不出手拯救,投入巨额纳税人的金钱,用来稳定银行体系。

在雷曼兄弟倒闭一周年之际,BBC根据公开的资料和当事人的记录,同时制作了电视剧《雷曼兄弟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of Lehman Brothers)和广播剧《雷曼之死》(The Day That Lehman Died),两部作品所再现的,都是2008年9月12日到14日的这个周末,在纽约美联储大厦和雷曼兄弟总部发生的剧变。

9月12日星期五,美国财政部长Hank Paulson召集华尔街十几家投资银行的老总开会,商讨雷曼兄弟的命运,Paulson 指出除非能在星期一股市开市前为雷曼兄弟找到买家,否则就只有倒闭这一条路,但是美国政府不会为任何人收购雷曼兄弟出资担保。

这些被称为“宇宙之主”(masters of universe)的老总们,在评估雷曼兄弟的资产过程中,意识到不仅他们救不了雷曼兄弟,下一个崩溃的,可能正是他们自己的帝国。会议中途美林 (Merrill Lynch)的CEO John Thain悄悄地完成了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收购谈判,保住了自己的银行。

在失去了被美国银行收购的可能之后,雷曼兄弟的唯一救星只剩下英国的巴克利银行(Barclays)。但在14日星期天早晨,在与英国方面通了电话之后,Hank Paulson宣布,巴克利不会在没有政府担保的前提下收购雷曼兄弟,在英国和美国政府都不愿意介入的情况下,雷曼兄弟终于在14日晚发出了破产保护申请。

这部电视剧采用一批英美的成名演员演出从Hank Paulson到雷曼兄弟CEO Dick Fuld等真实人物,演员的出色演出和剧本的简洁明快,让这部电视剧摆脱了“事件重演”式的纪录片印象,而兼有法庭戏的唇枪舌剑和阴谋片的疑云重重。剧中的虚构人物,却仿佛是专为向观众解释背景而设置,反而显得多余。

不过让人稍感意外的,这部BBC拍摄的电视剧,却没有出现一个英国角色,尽管巴克利银行最后退出收购,被一些人看作是英国的金融监管局(FSA)阻挠所致。但是在另一部同时播出的BBC纪录片《摧毁世界的银行》(The Bank That Bust the World)中,英国财相达林(Alistair Darling)和FSA发言人都表示,是巴克利对收购条件不满意,自动退出。

确实,虽然去年9月的这3天具有高度的戏剧性,但不应该把雷曼兄弟的倒闭,归结为某一个环节的失误、或者是某一个角色的失策。当时的雷曼兄弟,大厦将倾,已经到了除了政府,谁也救不了的地步。Hank Paulson 一开始就亮出底线:美国政府不可能担保莱曼兄弟的债务;如果要求英国政府为一家美国投资银行提供担保,更是不现实。美国银行退出收购,转而买下美林,正是出于对雷曼兄弟资产状况无法挽回的评估,而巴克利显然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事实上,雷曼兄弟倒闭后,巴克利仅用不到15亿美元就买下了其在美国的核心资产,做了一笔相当合算的买卖。

作为电视剧,为制造效果和吸引观众,编剧试图把雷曼兄弟的倒闭诠释成CEO Dick Fuld的个人悲剧。电视剧的最后,一向狂妄自负的Dick Fuld终于接受回天无力的现实,蜷坐在办公室一角的地板上落泪。但是这时候我想起的,却是石川哲也在《我是怎么造成信贷紧缩的》(How I Caused the Credit Crunch)中的一句话:“真正的牺牲品不是我,而是那些没有参与这场豪赌,却无谓遭殃的普通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三季度股市扫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邓美玲 一代股神在今年二季度大举抛售股票转而投资政府和公司债券。但在三季度,这位投资大师表示,他看好股市后市,旗下公司伯克希尔正在进场买股票。

巴菲特于周二在加州参加座谈会时表示,回顾过去一年,美国政府致力挽救经济,遏制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其表现值得大力赞扬,但是由于消费者依然怯于支出,因此复苏速度会相对缓慢。对于美国股市后市,巴菲特持乐观态度,并表示伯克希尔正在进场买股,他本身投入股市的资金亦不少。

这种态度和他在二季度的举动大相径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数据显示,伯克希尔公司第二季度卖出股票数量超过买入数量。它在股票上的投入在当时下降到五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但是从9月开始,美股持续上涨。以道琼斯指数为例,从月初至今,该指数已经上涨近400点。周二,道琼斯指数收于 9683.41点。当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从技术角度看,美国经济衰退目前很可能已经结束,美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增长。

更长远一点来看,巴菲特大手笔抄底是在2008年下半年,当时他增持了高盛、比亚迪、通用电器、康菲石油等股票。那时候,美国国内正一派萧条,雷曼的倒台让这个国家都处于恐惧之中。但巴菲特再一次用他的行动证明了那句名言“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

他为何在二季度先抛然后在三季度买股?有分析人士称,这或许是他的一种操作策略,在美国经济尚未企稳之际,降低仓位是为了规避风险。但现在他也没有看空股市,因为他没有卖掉重仓的高盛、比亚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转.政策好坏看细节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政策好坏看细节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9月14日 13:47   第1页: 第2页:

  【《财经网》专栏/专栏作家 张志雄】最近重读英国历史学家兼投资人爱德华·钱思乐在1998年写的名著《贪婪时代》,联系今日中国之情形,颇有感慨。钱思乐提及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向来以“日本制造”自傲的日本企业大规模介入金融市场,随着股市大涨,企业的金融操作获利也直线上升。金融体系由此出现一种危险的循环,企业金融操作创造获利,导致股价上涨,进一步增加金融操作的获利。

  到上世纪80年代结束,大部分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都参与了金融操作。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如丰田和日产汽车公司,以及松下和夏普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公司,都是金融操作的超级大户,他们申报的企业盈余半数以上来自金融操作。到1985年3月底为止的一年内,企业金融操作获利总金额为 2400亿日元(20亿美元),两年后更增长到9520亿日元(70亿美元)。

  钱思乐进一步指出:“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期间企业实业部分收入其实是逐渐下降的。”

  这可打破了我过去的迷思,因为我一直以为日本的实业经济是被股市与房市的泡沫崩溃拖垮的,现在看来问题没那么简单。

  在金融泡沫狂潮中,要让企业忽略金融与实业利润的不对称性,避免大肆投机,看来是不可能的。当年,个别企业的投机活动甚至成为主业。一家名为汉华(Hanwa)的钢铁公司被喻为“东方守护神”,上世纪80年代末期筹到4兆日元(300亿美元)资金,供其金融操作,获利超过本业盈余20倍。

  那么,当时日本企业筹措的新资金,是否全部都投入到投机活动中去了?

  没有,有相当资金也投入到“全球历史最大的产能投资风潮”中。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的金融投资金额达到350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三分之二的国内生产总值。当时日元走强,导致经济增长率减缓及资本报酬率下降,因而,日本期盼这股爆炸性的资本投资潮能帮助其渡过经济困境。

  钱思乐下面的一段分析更值得我们注意。

  “部分人士指出,大藏省故意让日本陷入泡沫经济,才能顺势在关键时刻提供廉价资本给日本产业界。经济泡沫期间的资本支出造成一个假象,在经济奇迹已经‘老态龙钟’之后,外界仍然误以为它还是一尾活龙,将庞大的资源不当地分配到不具生产力的投资上。大藏省的官员本想把投机当成政策工具,结果却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这与今天的中国何其相似。一个星期前的晚上,我躺在床上读到上述文字,这不是我近一年来在本专栏中反复说的“中国故事”的日本版吗?

  写到这里,我想请教一些经济学者、尤其是所谓的投行经济学家,这十几年来,他们不断在鼓吹中国应该或不得不走日本泡沫之路。一个主要理由是,当前中国与泡沫崩溃时日本的人均收入有10倍差距,即使到时中国泡沫崩溃了,国家和人民也很富裕啦。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就一定如日本那么“幸运”?历史上很多的国家就是由于集体疯狂,未富先衰啊。也就是说,由于错误的政策,把国家给搞垮了。我这儿随手举一个例子吧。1945年,世界上第三大的证券市场在哪儿?

  埃及开罗。

  我建议“泡沫论者”去那儿看看。2004年春节,我因天气的关系,滞留在开罗近一个星期,于是我从一个走马观花的游者,变成了在城市深处探秘的记者,遭遇了匪夷所思之事,我发现开罗仍处于30年前的上海水平。

  我更想请教“泡沫论者”,为什么我们非要走日本泡沫之路,却不走德国的理性发展之路?当时,日本和德国不是并驾齐驱吗?直至在英美都出现房产崩溃的今天,德国却没有什么房产泡沫。我读到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她在德国大学当研究员,有一份不算微簿的薪水,想贷款置业,却不被银行通过,因为她得证明在未来还贷的10年、15年或20年期间持续有固定收入——那就是得有持久的工作合约才行,最后还是她不在学院工作的老公搞定了这事。这在中国有可能吗?

  那会不会让人无家可归?不,德国的法律保障房客的权益,房东不能随意调整房租,不准逼房客走人,所以德国人也就愿意成为租户了。

  真的,不要小看这么一条有利于租户的法律,它可比用物业税来惩罚所谓的房产投机者强得多。顺便一提,那些又想与民争利,搜刮物业税的人,想想早就执行此政策的美国吧,为什么那儿仍会出现房产市场崩溃?在中国,一个租户不怕房东上涨房租,最怕房东赶走他们。面对快速上涨的房价,房东完全有理由损失一个月的租费,撕毁合同,赶走房客,把房子卖掉。租户朝不保夕,还不赶快买房?如果有德国那般政策,许多人未必愿意买房。
  泡沫会不会膨胀与崩溃,往往在国家政策的细节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集装箱运价提升空间有限
作者欧阳波
时间2009-09-16 22:57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论 评论 打印 打印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远洋(601919)获悉,中远集运宣布将从2009年9月15日至2010年4月30日止,对远东及印度次大陆至美国航线所有货物征收旺季附加费。

  中远集运征收旺季附加费,只是7月份以来众多船东提价行为中的一起。市场人士分析,随着航运市场传统旺季——第三季度的结束,众多航运公司的提价举措或将接近尾声,接下来船东将要继续为站上盈亏平衡点而努力。

  三季度频频提价

  对中远集运而言,在此次提价行为前,也有过类似的提价举措。根据中国远洋在7月份发布的消息,自去年开始的跨太平洋航线市场低价竞争以及近期油价上涨,现时运费收入已不能弥补航运公司的成本支出,中远集运宣布于2009年8月10日起实施成本恢复计划,此项计划旨在保证中远集运亚洲至美国航线服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进入第三季度,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公司均提高了运价,有的公司甚至两次提价。

  最为明显的是,由于集装箱运力过剩和处在成本线以下经营时间过长,所有的集装箱公司上半年都亏损惨重,集装箱公司不可能甘心长期亏损运营,一旦时机合适,集装箱公司将会把运价提高。

  按照航运规律,航运公司习惯在旺季提价。考虑到西方为圣诞节和元旦备货,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市场存在着补库存的需求,这就造成了运量在第三季度的反弹。

  招商证券罗雄则指出,在运量上升的同时,原本过剩的集装箱运力出现了部分闲置,出于保证运价的需要,航运公司将部分集装箱船锁在泊位上。此前出现的爆仓,“并不是缺船,而是存在着停船。”

  中国远洋相关人士解释,三季度是传统的航运旺季,集装箱运输需求相对比较旺盛。实际上在今年4月份部分船东已经有提价行动,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三季度提价的更具持续性。

  盈亏平衡点上挣扎

  三季度以来频现船东提价消息,从航运公司的反馈得知,提价执行的效果良好,市场关心的是:此种提价行为能否持续?船公司能否保住目前的提价成果?

  招商证券罗雄认为,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运价上行的空间已经很小,但不会出现上半年即时运价远低于成本运价的情况。当淡季到来后,航运公司将依然为盈亏平衡而挣扎。目前经济复苏的力度并不强劲,运量上不去,运价就上不去。即便是运量和运价都强劲反弹,闲置的运力会“重出江湖”,这将抑制运价上涨。

  中国远洋相关人士也认为,集装箱提价空间要看经济复苏情况,未来运价将会接近盈亏平衡点。

  联合证券分析师范倩蕾则相对乐观,她在报告中指出,集运船东并不是运价的被动接受者,目前集运市场的部分航线运价处于盈亏平衡附近,船东对运力的调节不会放缓。同时,由于贸然增加运力投放会增加船东的单箱运输成本,因此闲置运力对运价的压力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大。总体上,在需求面向暖的大经济背景和集运需求的季节性因素带动下,集运运价的提升是可持续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美经济遭遇底部瓶颈 不会出现双底衰退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 21:4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9月16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今日报道,美国亿万富翁投资者、“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周三称,美国经济已经“在底部遭遇瓶颈”。去年,他曾将金融危机称为“经济珍珠港”。

  巴菲特在今天接受CNBC采访时称:“美国经济还没能回弹,但也已不再下滑。”这位现年79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首席执行官还表示:“从住房不动产市场来看,无论怎么说我们也都已经走出了最坏的阶段。”他还补充称,不认为美国经济会在未来出现“双底”衰退。

  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一直有迹象表明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如8月份的美国制造业活动19个月以来首次实现增长和住房销售增长等。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昨天表示:“经济衰退很可能已经结束。”而据今天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月份全球经济信心指数连续第二个月超出50,意味着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的被调查者人数多于持悲观态度的人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零售额超预期回升 中国出口仍待持续性恢复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9月16日 20:42  共有 0 条点评

    * 打印
    * 推荐
    * 收藏
    * RSS
    * 分享
          o   Linkedin
          o   Facebook
          o   Mixx
          o   Yahoo Buzz
          o   Twitter
          o   校内网
          o   豆瓣网
          o   开心网
    * 单页阅读

字号:
专家认为,直到大部分国家经济告别负增长、明显回升态势出现时,中国出口才能迎来可持续的稳定增长,这或将发生在2010年下半年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王露】美国8月零售额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超预期回升,显示美国经济进一步回暖。但中国出口的稳定持续复苏尚需时日。
相关新闻:

    * 【经济快评】8月进出口总值失守2000亿美元
    * 8月出口同比降幅再度拉大
    * 中金称全球贸易达历史高峰至少需三年

【达沃斯论坛】王锦珍:出口仍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表示,出口将会继续好转;中国适合扮演依赖出口发展经济的角色

  美国商务部9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零售额环比上升2.7%,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2.0%,创下2006年1月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汽车及零部件零售额增长10.6%,更是200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8月零售额大幅攀升主要得益于汽车和汽油销售。同时,其他商品零售额也超预期增长0.6%。

  另一方面,在能源成本上涨的推动下,美国8月PPI环比上升1.7%,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0%。

  除美国之外,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也在好转,制造业出现企稳迹象。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好转的数据,能否说明外部经济已经回暖,进而支撑中国出口的稳定全面复苏?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9月16日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受季节性调整、圣诞节等短期因素影响,美国零售数据的好转或只是短期反弹,而就业恶化和消费信贷下跌,使得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景仍不明朗。

  数据层面,美国的失业率表现仍然糟糕,并持续恶化。8月失业率达9.7%,为1983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中国出口而言,外部经济的短期反弹虽然会带来一定拉动作用,“但是离中国出口的稳定、可持续性恢复的良好预期仍然有一定距离。”庄健说。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9月1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经济体进口增速将分别由2009年的-17%、-12%和-14%改善至2010年的5%、6%和10%,从而支持2010年中国出口增长8%。

  但中金公司认为,由于本轮经济危机的规模与严重性前所未有,预计全球进口回升至历史高峰水平所需时间将较以往更为漫长,至少需要三年。

  庄健预计,直到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告别负增长、明显回升态势出现时,中国出口才能迎来可持续的稳定增长,“这或将发生在明年下半年。”

  中信证券的一份报告也有类似判断,中国出口明显回暖需到2010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成了物流网概念股:*27*: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蒙代尔预测人民币两年后将取代日元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8日 00:41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袁峰 张金娜) “粤港合作的首要是人民币要走出去。”在昨日由侨鑫集团和广东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亚太论坛上,“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巴曙松、李一纷纷谏言。“欧元之父”蒙代尔预测,未来两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体系。

  对于粤港合作的关键因素,人民币、港币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泰斗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蒙代尔毫不客气地指出,在人民币还不能够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将港币和人民币完全挂钩,完全整合一体化,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我建议人民币和美元挂钩,这个体制对华南地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最好的。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则认为,人民币不需要和任何货币挂钩,因为人民币是世界最坚挺的货币。他建议监管部门现在就应该取消外汇管制,很多人将会争先持有人民币。

  对于外界担心,人民币放出去是否会被国外资金操纵从而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张五常指出,把1块钱人民币放出去,可以同样赚1块钱外币赚回来。“把这些钱放在另外一个基金里面,假如别人要赌人民币的话,与对方开一个对赌基金,我们做庄家一定会赢的。”

  此外,蒙代尔还指出,目前最大的汇率区域是美元,它的总值是14万亿,第二大是欧元区域,它的总值是12万亿或13万亿。日元区域则排在第三位,但是现在人民币区域也是一个逐渐成为越来越重要兑换的货币。“我相信到后年,人民币区域会更大,将会取代日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货币区域。”

  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指出,1~8月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当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仍然是香港,超过了300亿美元。而粤港合作已提高国家政策的高度执行。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透露,要加快落实香港银行在广东省设立咨询公司的比例,开设银行数据中心等先行先试的开放政策。受此政策影响,香港金融中心的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香港有41家银行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在人民币存款余额以后达到540多亿元。2008年以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目前达240亿元人民币。

  广东银监局局长刘福寿则透露,金融合作已成为粤港合作先行的重点内容。目前,广东银监局探索推进粤港跨境融资安排试点工作,积极鼓励港澳银行在广东开办小企业服务机构,村镇银行等合作事项。二是建立起两地银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专家建言

  建议1

  粤港两地企业相互发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魏加宁认为,作为借贷货币应该鼓励香港到内地发行企业债,省内的企业到香港去发行人民币的金融债,可以规避风险。甚至是否可以考虑经过中央政府特别批准后,允许广东省政府甚至包括省内的一些主要城市的市政府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地方债。

  “理由是,一方面我们现在地方政府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周期比较长,往往用的是上代人或者上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资金来建设,建成以后想用它的往往又是下代人或者下几代人,这样在经济学上形成了代际之间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现在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因此只好靠卖地来获取土地出让金和银行贷款,从而推动房地产的价格上涨。我们认为有必要给地方政府开辟新的融资渠道,2003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和日本财务省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探讨一下发行地方债的可能。”

  建议2

  开通“A股港股双通车”

  东亚银行(29.05,1.05,3.75%)广州分行行长梁志伟表示,“对于开通港股直通车,我认为粤港金融合作可以双向一点,即开通‘A股港股双通车’,可以考虑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粤港两地证券公司开展港股代理交易,让合资格境内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也能让合资格香港个人投资者投资A股。”

  梁志伟称,珠三角经济实力雄厚,金融业发达,未来是否可以考虑先在广东开放试点,让香港人或香港机构不单单是进行QFII的买卖,也可以个人身份透过在粤港两地的证券公司参与A股市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9-1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稿
烟台莱佛士为Schahin合拢做最后的筹备工作
烟台莱佛士已经开始为Schahin “SS Pantanal”半潜式钻井平台12000 吨甲板模块和下船体
的合拢做最后的准备,届时将使用20000 吨“泰山”起重机来实现这一重要时刻。合拢将
要在2009 年9 月25 日星期五举行。这是第二次用“泰山”起重机以它独特的起重方法进
行吊装。
Schahin “SS Pantanal”是烟台莱佛士为Schahin 建造的两个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第一个。该
平台是由Friede & Goldman 设计,拥有DP2 动力定位系统,作业水深是2000 米,船级
社是ABS。
这是从海阳来福士交付的第一个项目。海阳来福士是烟台莱佛士成立于2008 年4 月的独
资船厂。
烟台莱佛士用Defu 2 号驳船成功地将Schahin “SS Patanal”上船体部分从海阳来福士安全
地运到烟台莱佛士,准备进行合拢。
泰山起重机部总经理Niels Haakman 先生提到:“这将是泰山起重机的第二次吊装作业,
与前一次吊装相比,设计会有一些不同,通过安装甲板模块体现了该设计理念的多样性。该
吊装过程的完成,标志着泰山起重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证明了其先进的工艺,为赢得市
场充满信心。我们期望所有的来宾来见证烟台莱佛士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关于Schahin集团
Schahin集团的石油和天然气部分成立于1982年,提供专业的油井勘探和油井维修服务。
1982年,公司开始了在油田的第一次运营,North Star自升式钻井平台为Petrobras提供钻
井服务。
随着在该领域经验的积累,认识到在深海水域日益增长的勘探和生产活动, Schahin在90
年代开始运营SC Lancer钻井船。该船有动力定位系统,完成了深海油田钻探和油井维修业
务。SC Lancer在高科技和竞争市场运营成为近些年来在巴西运营的表现最好的船舶之一。
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Schahin还使用了4个液压生产钻井为油井维修业务服务。
Schahin集团运营的其它油田,使得在石油和天然气部分在科技和人力资源审核方面优先安
全、环境和员工福利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多。
关于烟台莱佛士
烟台莱佛士(YRSL)是中国最大的钻井平台生产基地,在建造各种海洋和离岸项目方面拥有丰
富的专业知识和建造经验,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产油储油卸油船、起
重船、铺管船和其它原型船等。烟台莱佛士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的切割设备以及先进的
技术。公司于2006年5月以YRSL NO的股票代码在奥斯陆OTC上市。
联系方式:
业务拓展部
电话:(+86)535 680 1451
传真:(+86) 535 682 8419
电子邮件:ir@yantai-raffles.com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yantai-raffles.net
前瞻性声明
该新闻包括了不基于历史事实的前瞻性陈述,包括已确定使用的前瞻性术语,例如新闻中
包括的“相信”、“将要”、“估计”、“继续”、“预计”、“打算”、“期望”、“应
该”以及其他类似词汇。所有的前瞻性声明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但不限于:客户认
可、市场分额增加、来自拥有更强大财政资源的公司竞争、竞争公司引进市场新产品、成
功的产品开发、对重要客户的依赖等。随着烟台莱佛士的壮大--招聘和留住高素质员工的能
力的提高以及全球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变化,实际情况可能和所讨论的或暗示的前瞻性声
明会有本质的不同。前瞻性声明仅限于该新闻稿的截止日期,烟台莱佛士将不承担任何更
新、更改该新闻稿的义务或者对出现意料之外状况负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4 12:04 , Processed in 0.04229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