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兄,见笑了.
假使条件仅仅是为了为了分析的方便,在后面的分析还是要考虑的.
正是有价值投资的分析,会使那些低估的股票获得大量的买入,才会照成上升的趋势,让技术分析的感受到上升的趋势,进行投机抄 ...
ali2003兄弟,请别误会,我丝毫没有笑话你的意思,我也没有笑话大家的资本(个别捣蛋分子除外).我只是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感觉对股票分析,最好时间跨度别太长,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太复杂,容易使分析结论失真,甚至可能误导分析者自己.
你的勤于思考的态度是值得我学习的.你们继续交流切磋吧
中集平抑周期波动
20051107 经济观察报 范卫强■本报记者 范卫强 深圳报道
中集集团一直被认为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十几年间,它将中国制造业的各种优势做到了极致,成为集装箱行业的世界霸主。2003年集装箱行业的景气度突然提高,中集日进斗金。
但它又为这个行业的周期性深深困扰。现在,集装箱行业拐点已现,中集集团增速放缓。
一家周期性公司,在努力平抑周期波动,成为一家成长型公司。他们在半挂车等跨领域的收购和扩张,目前看来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只是,业绩低于预期。
市场变幻莫测,跨行业整合极具难度,跨国投资满树壁垒,中集的艰难转型能否成功?
远东工厂停产
10月25日,中集集团宣布上海中集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停产。中集给出的原因是"由于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成立于1991年的上海中集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由于场地狭小、设备陈旧,同时周边社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距离居民区过近,董事会决定停产,并准备进入清算程序"。
消息一出,其股价在10月26日跌停。虽然中集同时也已表示:远东基地的停产"不会影响本集团在华东地区的集装箱产能配置"。但是市场还是担忧,中集远东的停产是否是因为订单不足而采取的收缩战略。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远东中集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和9060万元。
长期跟踪中集集团的华夏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郑贤玲说:"远东工厂停工不等于公司放弃华东市场。事实上,将要替代远东基地的太仓基地已经于今年6月份投产,远东厂的停产基本上不会对公司华东市场集装箱配置造成影响。"
产能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集装箱行业的景气周期拐点也许真的已经到了,这是业内许多机械行业分析师的普遍看法。中集集团2005年度第三季度报告,其集装箱销量已经在二季度的高涨中开始降温,集装箱销售31.87万TEU,同比下降25%。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四季度的销量更加让人不乐观,它是集装箱销售的传统淡季。"
尽管中集集团与另一家集装箱巨头香港胜狮两者占据了集装箱行业约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高市场份额并没有吓退新进者。由于钢价急跌,新进入者的门槛也随之降低,中集集团表示:"从2005年6月开始,一些新的厂商开始进入集装箱制造业,产能扩大步伐加快并可能加剧产能扩张。"
面对拐点,中集和胜狮在2005年中曾经采取的"扛价"策略并没有见效,集装箱价格持续下滑,干货箱价格从上半年的2200美金下降到1800美金左右。根据中集第三季度报告,中集利润率也开始下滑,毛利率下降到15%,净利率下降到8%,单箱获利能力从2季度的300美金下降到三季度的220美金。
拐点并不代表利润的暴跌,也许只是增速的放缓。郑贤玲认为:"现在集装箱需求的下降,是因为前期的超额采购带来的。但是就世界贸易的总量来说,未来还是要上升,目前还未出现可以替代集装箱的更好的运输方式。"
长期跟踪中集的天相投资的施海仙说:"对于企业来说,集装箱周期的到来对企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中集的发展是螺旋的。"
中集转型
中集究竟是周期性公司还是成长性公司?业内有一种看法是:"产品是周期性产品,公司是成长性公司。它做的是周期性强的集装箱产品,但公司自身十几年来一直在高速发展。"如果你在中集上市时成为它的投资者,那么十余年来你的总回报已经超过30倍。
没错,中集一直在努力把一家周期性公司做成成长性公司。当他们把集装箱业务做到极致之后,三年之前就开始了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工作。
郑贤玲说:"2002年,集装箱发展到40%的份额的时候,中集已经考虑到延伸市场产业链条。恰恰此时,2003年到2005年的集装箱行业景气突然爆发,这两年超过50亿的盈利为中集在新领域的扩张提供了雄厚的资本支持。现金对于行业低迷期的企业非常重要,可以做收购,做新产品的培育,做研发投入。"
"中集的战略是,在集装箱内调整结构,增加特种柜的比例,在集装箱之外目前主要是开拓半挂车产品。"国泰君安分析师许运凯说,"2005年到2007年,将是中集产品结构调整的三年。过去中集集团的管理层已经把集装箱制造业做到极致。"2002年,中集就认识到了周期性,并准备为之努力改变。
中集的转型战略已经收到了一定效果。冷藏集装箱和特种集装箱分别同比增长11.76%和53.11%,尤其是新领域半挂车的销售已经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了193.78%。
中集半挂车业务始于2002年,主要采用收购方式。也正是收购兼并,使中集成为集装箱世界霸主。但这一次便更为艰难。半挂车的销售量已经达到31亿元,但仍然低于市场预期。
内部结构的调整看来已有收效,但目前仍不能对收入做出重大贡献。许运凯说:"因为冷藏箱、特种箱的市场容量小,没法和干货箱比。"
而半挂车难度更大。徐运凯说:"首先在整合。"过去中集在集装箱行业内搞收购兼并,中集是老大,经验丰富,收购一个工厂派几个人过去就能做起来。但是半挂车是从零起步,内部整合难度大。收购的几个半挂车企业,都有原来的供货和销售体系,首先需要整合到一个平台下;而在研发上,同样是从零开始。"
??的影响,半挂车在国内市场没能出现预期的增长,反而和重卡一样,销量都出现了50%左右的暴跌。许运凯说:"打击超载的力度在一些地方被放缓,购买半挂车的积极性在下降。"
虽然半挂车的主要市场在美国,而且中集在美国的工厂已经盈利,但是海外市场的开拓仍然低于预期。许云凯说:"美国当地政府要求中集在美国的工厂,必须在当地保持一定的制造规模,需要把配件运过去组装,规模还是没有做起来;而且当地对裁员等限制很高。"
巴菲特说:"过去的业绩就是一切。查看过去的纪录,我们对一个公司管理能力的正确判断并不依赖于人们所说的,而只是简单地依赖于记录所显示的。"现在,曾是中国制造业成功典范的中集,能否顺利平抑周期性波动,真正成为一个成长型公司吗?
2072/1.3=1593.846$/个
Originally posted by zcywyy at 2005-11-10 10:26《經濟通專訊》中海集運(2866)公布,其附屬公司中海亞洲於昨日(31日),與中海集運控股股東之全資附屬公司東方國際集裝箱(連雲港)有限公司(DFIC),訂立集裝箱購買協議。
廣 告
據此, ... 盐田港扩建工程签约 和记黄埔持股65%
-------------------------------------------
2005年11月08日22:41 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罗秋近)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11月8日现身深圳,与深圳市政府及深圳盐田港集团签订了“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的合资合同。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参加了签约仪式。
据介绍,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10亿元人民币,2010年投产,由和记黄埔港口集团与盐田港集团合资经营,双方分别持股65%和35%。
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先生与盐田港董事长郑京生先生在扩建合同上签字
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总面积136公顷,岸线长3,297米,将建设6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可停靠10,000标箱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扩建工程于2005年3月获得中央政府批准
。根据规划,首个泊位可于200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全部工程预计2010年竣工。
目前,盐田国际占地208公顷,拥有9个集装箱深水泊位,开辟了75条国际航线,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运作,已成为华南地区进出口重要通道。自1994年开港至今,盐田国际吞吐量已由1994年的1.3万标箱增至2004年的626万标箱,占深圳港总吞吐量近50%,累计操作3,100万标箱。
扩建工程完工后,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盐田国际)将占地344公顷,拥有集装箱深水泊位15个,岸吊及龙门吊设备分别增至71台和286台。据盐田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所有码头完成后,盐田港的吞吐量将达到920万至950万标箱。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位于深圳,是华南地区的天然深水港,占地208公顷,拥有九个集装箱泊位。盐田国际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装卸设备以及电脑系统,港区公路和铁路形成了完善的疏港交通网络,是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首选良港。盐田国际正全力建设扩建工程,该工程包括6个集装箱泊位,计划2010年全部竣工。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和记黄埔港口集团成员。和记黄埔港口乃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黄)全资附属公司,从事港口投资、发展与经营等业务,占全球领导地位。和记黄埔港口业务遍布亚洲、中东、非洲、欧洲及美洲19个国家,目前经营40个港口,并设有多家与运输服务相关的公司。
(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辑:卢东勃 Originally posted by ali2003 at 2005-11-10 09:13
谢谢john深蓝兄,但按此公式,股票市赢率是否有些太高?
当然我们的公司在诚信,监管等方面有问题,但我现在不想考率这些因素.
再有我觉得你给的公式应该有一些使用的条件,否则中小版的股价不要抄上天?再有假如两公 ...
1、市盈率和你提出的折现率r成反比,是否太高取决于折现率的设置。
2、公式是按照每年的分红折算到现在的数额总加得来的。你可以用∑一直加到无穷大来推导,如果g<r,函数是收敛的。但在现实中,公司不可能无限期存在并且利润一直稳定增长。
3、如果公司50%的利润留存并用来投资,且下一年你的这部分资金能给你带来(1+r)倍的增值,则和分红100%的情况一样。所以负责任的公司会在有高速增长机会的时候不进行分红,而在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时及时将利润分配给股民。
4、还有一个投资回收期限问题我觉得十分重要,以A公司为例,它的股价=1/4.4%=22.73,20年后的股票价值折算到现在=22.73/(1+4.4%)的二十次方=9.6, 那么前二十年你可以回收22.73 - 9.6= 13.13,就是说如果公司二十年后倒闭了,你的股票价值为13.13。只有到手的才是自己的啊,所以以中集现在1.5元的利润比那些所谓高增长而现在利润只有几毛钱的公司风险要小多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john深蓝 at 2005-11-10 13:17
1、市盈率和你提出的折现率r成反比,是否太高取决于折现率的设置。
2、公式是按照每年的分红折算到现在的数额总加得来的。你可以用∑一直加到无穷大来 ...
再次感谢!以后感谢的话就不说了.
因为近段听到的较多的成长,消费类,好象一成长,股价就没边了,而一计算就十年二十年,其实市场容量就那么大,高速成长期就那么几年,不可无限延长的,因此想算一下.
看来你对经济方面比较在行,希望以后遇到问题向您请教,流下我的QQ号:462222305,希望得到你的QQ号.
另外对于中集,我从未担心,虽有周期性,同样有成长性. Originally posted by ali2003 at 2005-11-10 10:48
浪子兄,见笑了.
假使条件仅仅是为了为了分析的方便,在后面的分析还是要考虑的.
正是有价值投资的分析,会使那些低估的股票获得大量的买入,才会照成上升的趋势,让技术分析的感受到上升的趋势,进行投机抄 ...
请问,如果所分红利全部追加投资,假设交易费用为0,那么估值是否仍然差异巨大? Originally posted by meng-h at 2005-11-10 14:27
请问,如果所分红利全部追加投资,假设交易费用为0,那么估值是否仍然差异巨大?
没明白什么意思? Originally posted by ali2003 at 2005-11-10 14:37
没明白什么意思?
就是周期型公司的股东用分红的钱去买公司的股票,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达到复利投资的目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meng-h at 2005-11-10 14:50
就是周期型公司的股东用分红的钱去买公司的股票,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达到复利投资的目的。
我的本意就是想通过简单计算粗股公司价值.
顾将周期公司简化为每年固定赢利的公司,我计算是已经将股利按利率进行复利计算,因此才有12.23的股利.
我认为的估值差距大是因为现在市场给的周期股6倍市赢率,而一些成长股25倍.相差4倍多.
而如果我的计算成立,对比20%的增长公司,差距大约2倍.
再有我考虑的净资产没有增值(当然仅仅为计算方便).
其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中集平抑周期波动 20051107 经济观察报 范卫强■本报记者 范卫强 深圳报道 ]
这是一篇协助两年前介入中集的大资金全身而退的好文章!其狼子野心何其毒也!是一篇假话说尽的好文章!都已是网络时代了,作者还在梦想垄断信息实在是愚蠢疯狂,一副阴险狡诈的嘴脸暴露无遗!我想问问作者,你的假话在网络时代能有几个人相信? Originally posted by ali2003 at 2005-11-10 15:46
我的本意就是想通过简单计算粗股公司价值.
顾将周期公司简化为每年固定赢利的公司,我计算是已经将股利按利率进行复利计算,因此才有12.23的股利.
我认为的估值差距大是因为现在市场给的周期股6倍 ...
000039或600420?
周小川反思企业债 央行试推"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2005-11-10 16:22: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 徐 炯 上海报道
“过去,我们在企业债市场发展问题上犯了不少错误,导致公司债市场发展极度低迷、尚未崛起。”10月20日,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高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直陈国内企业债发展的十二大问题。
周小川话音未落,央行就已经组织部分承销商,进行企业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s,简称ABCP)的试点研究。据有关业内人士透露,中国首个公开发行的ABCP产品年内有望推出。
这将使得中国企业继可以发行一年期内短期融资券后,又看到了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希望,从而拓展一年期以上的直接融资渠道。
ABCP拓宽直接融资
有关业内人士透露,三周前,央行开始准备进行ABCP的试点研究工作。此次入选ABCP试点的承销机构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目前,这些机构正在准备方案设计资料。据悉,设计的产品期限将超过1年,大多数产品期限在2年到5年之间。
在国外,商业票据是个比较古老的金融产品,一般为企业短期融资使用,期限不超过270天。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是发行企业在商业票据基础上,将各种应收账款、分期付款等资产作抵押发行的一种商业票据。
ABCP在国外的市场规模十分庞大,已经超过上万亿美元。花旗银行和荷兰银行在ABCP的发行市场上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荷兰银行还专门成立了为此进行资产购买的公司TAPCO。
早在2000年,国内的上市公司中集集团(000039.SZ)曾与荷兰银行合作,将公司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以ABCP的形式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
即时,中集集团将部分应收账款组合成一个资金池,然后交给信用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将这部分应收账款注入TAPCO公司,由TAPCO公司在海外向投资者发行商业票据,在获得资金后,再支付给中集集团。
通过两周时间,中集集团就获得了本来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而荷兰银行也在这项业务中获得了200多万美元的收入。同时,应收账款从资产负债表中被撇除,中集集团达到降低负债率的目的,获得了低成本资金。
但和海外ABCP的模式有所区别的是,目前央行研究试点的ABCP期限较长,有些甚至达到了5年。
无需发改委审批?
“目前试点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一定意义上其实应该称之为中期票据(Medium—Term Notes)。”某商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在国外,中期票据的期限范围可以在9个月到30年之间,但一般情况都在两年之内。
从今年5月起,央行允许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券,已经为企业获得短期直接融资提供了平台。而ABCP的试点研究,将为企业长期直接融资提供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
目前,企业的长期融资渠道,除了股权融资和可转债之外,仅有企业债一项。但是,企业债已经远不能满足融资需求。
截至10月末,企业债今年已发行484亿元,虽然多于去年326.24亿元的发行规模,但仅占今年同期逾32000亿元债券发行总量的1.5%。而在全球规模最大的美国债券市场,企业债占全部债券的比例为20%。
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10月20日的债券高峰会议上表示,在所有企业债的存量中,保险公司的持有量超过了60%,但企业债市场发展缓慢,导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长期债券的供需矛盾更为紧张。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10月份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高峰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的企业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债,而是“项目债”。他直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据了解,发改委目前在抓紧企业债发行的扩容,在年初已审核512亿元企业债发行额度的基础上,发改委正在审批年内第二批企业债额度。但有限额度限制了企业债发展的规模。
与此相比,短期融资券自5月推出以来,发行量已达849亿元,已经超过了企业债发行的额度。据了解,已经在央行进行备案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已高达12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明年短期融资券可望达到5000亿元。
按照现有《企业债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发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券须经过发改委审批。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正在筹划发展的ABCP,其与短期融资券一样,仅需央行的审批,而不需要通过发改委审批。
全球海运需求旺盛运力增长抑制运费
行业专家日前表示,大宗商品海运费率到2006年初时仍将远低于去年所及高点,因船队运力增长速度快于需求增速。从油轮、干散货船到集装箱市场,海运运价均处于两年罕见景气期后的回落阶段。
所有主要航运指数尽
管仍位居历史相对高位,但明显低于去年的纪录高点,不过目前船运需求仍然坚挺。
船务经纪公司SimpsonSpence&Young的干货贸易分析师诺福克表示,"铁矿石、煤、谷物等原物料的(货运)需求总量依然旺盛。今年稍早传闻经济将放慢,但我们迄今没有看到任何证据。"
油轮船队日益庞大
但专家指出,今年航运业的供求关系已经改变,已反映在运费的变化中。
Clarkson船运服务集团的分析师洛里表示:"去年的一件大事便是全球油轮船队的壮大,因此即使需求依然强劲且还在成长,但仍然供过于求。"
洛里指出,去年全球巨型油轮船队规模增加4。4%,截至2005年10月又增加4。1%,相当于22个月内载重量增加1000万吨,而在2001-2003年间,巨型油轮规模几乎未见增长。
他引用WorldShipyardMonitor的数据称,2005年内全球油轮运力将成长7。5%,至 3。46亿吨,而2001年底至2003年底仅成长4。1%。
主要出口航线的石油运输费率较去年大幅下滑,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满足高涨的需求而增产至历史高位,令运费触及逾30年的高位。
尽管OPEC成员国的石油生产仍接近全部产能,但驶往日本的巨型油轮航线运费降低了60%。
OPEC与国际能源署(IEA)因油价高涨而下调了2005年石油需求增幅预估,但调整幅度很小。
分析师指出,因船主力求在价格较高时赚取最大利润,因而减少报废旧船,也打压了今年的运费水平。
干货与集装箱运费一度下挫
分析师表示,运能增加与旧船报废减少令今年干货船运费率较去年大幅下降,运送玩具与电子产品等制成品的集装箱运费亦如此。
波罗的海干货运费指数较去年10月挫跌愈50%。
诺福克表示,全球从事干货运输的船队预计在2005年新增运力2150万吨,增长率为6%,高于去年的4 %和2003年的2。5%。
另一个子行业---集装箱运输市场也以危险的高速度增长。该市场以货值计占全球贸易品运输市场的一半,占普通货物运输量的90%。
分析师和集装箱运输专家预测,集装箱市场今年将增长10-12%;而全球运力今明两年可能分别增长11%和15%,
长期前景微妙
SHKFinancial的分析师认为,由于船舶运力预计还将增长,长线投资者应考虑退出该行业。自9月以来,欧亚航线运费下跌15%,而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运费比一年以前低20%。
目前亚洲造船厂手中订单爆满,油轮建造计划甚至排到了2009年,有鉴于此,海运业运力的过剩压力恐将有增无减。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称:"终有一天市场将从悬崖跌落。"他回忆起1980年代的运力过剩和需求低增长,曾令众多海运企业濒临破产。 2005-11-10 8:41:20 阅读93次 天津日报
环渤海最大的冷链物流群正在积极筹建
总投资3亿元2007年建成全部智能化管理仓储配送交易一条龙
从有关部门获悉,为服务环渤海,辐射全国,构建滨海新区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市水产集团正积极筹建环渤海规模最大的水产物流集散中心,力争两年时间叫响全国。该项目将采
用国际标准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国内一流超大规模冷库群及交易大厅,总冷藏库容能力达到8万吨,届时本市将形成水产、畜牧、水果以及工业低温制
成品的仓储、物流、配送、市场交易一条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为农产品、工业产品出口创汇创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善,水产贸易增势强劲。权威资料表明,在对外贸易中,国内水产品出口创汇一直位居农产品之首,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天津口岸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为做大做强水产低温物流,市水产集团充分发挥陈塘庄水产批发市场的品牌优势,与加拿大合作,按照国际标准对陈冷进行大规模扩建,在原有1.6万吨库容的基础上,改造扩建后的冷库库容达到2万吨,冷藏质量达到国际一流,可年批发交易各类水产、畜产冻品10万吨,交易额近10亿元。为把更多优质低温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市水产集团着手在滨海新区筹划建设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水产物流园,将以水产品、畜产品及工业低温制成品的仓储、物流、配送、市场交易为主,园区总投资3亿元,总冷藏库容规模达到8万吨,冷库货物的冷冻、贮藏完全实现智能化管理,该项目将于明年正式启动建设,2007年全部建成。 10月份全国水运生产情况总览
10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生产形势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亿吨,同比增长18.5%,其中外贸完成1亿吨,同比增长16.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06.7万TEU,同比增长21%。分货种情况如下:
煤炭运输:10月份,全国江海主要港口煤炭发运完成3204.9万吨,同比增长11.8%,其中,外贸出口完成574.7万吨,同比减少16.4%;内贸完成2630.2万吨,同比增长20.7%;北方七港完成2873.5万吨,同比增长14%。10月31日煤炭港存1539.4万吨,同比增加600万吨,增长63.9%,但比9月末减少34.5万吨,减少2%。其中秦皇岛港10月31日煤炭港存417万吨,比9月末上涨28万吨。
铁矿石运输:10月份,全国江海主要港口接卸外贸进口铁矿石2197.4 万吨,同比增长36.9%;自今年年初累计接卸外贸进口铁矿石21917.1万吨,同比增长33.2%。10月底,全国主要港口外贸进口铁矿石港存2749万吨。铁矿石压港现象明显缓解,但个别港口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压港。
粮食运输:10月份,全国江海主要港口接卸外贸进口粮食168.3万吨,同比减少27.4%;累计接卸1811.5万吨,同比减少10.9%。
化肥运输:10月份,全国江海主要港口接卸外贸进口化肥66.2万吨,同比增长18.2%;累计接卸918.8万吨,同比增长7.6%。
——以上数据来自交通部水运司
请教goodluck ,天涯浪子二位大人,做价值投资,必看哪几本书?
请教goodluck ,天涯浪子二位大人,做价值投资,必看哪几本书?出口集装箱货量平淡 干线运价出现松动
点击连接:“出口集装箱货量平淡 干线运价出现松动”[ Last edited by 中集人 on 2005-11-10 at 18:45 ] Originally posted by meng-h at 2005-11-9 22:56
不均衡的汇率害人害己
——茅于轼访谈
文/岑科
2005年8月18日,我到茅于轼先生家给他送一张纳税发票。此前,因为受他委托,我两次组织翻译出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他特地 ...
这篇文章很有味道,不过我倒是赞成郎先生的观点;其实大多数人都是看权位说话的,说公有制好的时候大家都说好,现在政策变了,许多人就转过方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私有化好。
很多事实说明,一个企业搞好或搞不好,关键不是它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或者说它的股权是一股独的,还是股权均衡或者是股权分散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Jasmine200888 at 2005-11-10 18:18
请教goodluck ,天涯浪子二位大人,做价值投资,必看哪几本书?
呵呵.老兄真会开玩笑,什么大人不大人的,我们都是大家的朋友.
很让你失望,可真实的情况是,我没有因为要做价值投资者而看过任何相关书籍.那些不同门派的投资大师,象巴费特.索罗斯.罗杰斯等等的书,我也一本也没看.纵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给我们所教授的股份经济学课程,也尽是些过时的不中用的肤浅的知识.个人感觉学过的<<管理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等课程与做好股票也没有必然关系,倒是对经营管理企业很有帮助.我是股票市场上的实战派经验派,也经常犯错误.
这里很多其他朋友看过你想要的书.你可以找goodluck.潜规则.深蓝.qq等等,请他们推荐你想看的相关书籍.: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