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中集的两个主要问题
个人感觉有两个利空,一是诚通集团控股子公司中国物流公司和中国集装箱控股集团公司(下称“中集控股”)正在谋求IPO或者以买壳上市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集团的发展战略与中集有重合之处,包括改装车.二是,国家正致力于落实发展煤电铝产业链业务,集装箱是否会从钢材向铝材过度?以前中集的发展就是赌对了钢制集装箱会成为主流,以后这一点是否会变化?进而导致中集的知识产权优势丧失?请各位方家指点.Sample Text
你要违背经济规律同市场的趋势做对赌汽不会有好结果!
你要违背经济规律同市场的趋势做对赌汽不会有好结果!你为何对我对[000039]的评论看不顺眼,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只因你买过[000039]且亏损巨大!我讲真话-----
去年国家宏观调控刚开始时,大多数鸡金经理都表示宏观调控对股市无影响,核心资产不怕宏观调控,并在高位大量买入钢铁类周期性行业股票,结果可想而知,我不需贬低那些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它们当时做出的错误判断已成为历史的笑柄!假打办你和这些做出的错误判断的经济学.金融学博士一样是愚蠢的!现在鸡金经理们还敢重复去年讲的核心资产不怕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对股市无影响吗!你为何不服气,我讲的是事实,你要违背经济规律同市场的趋势做对赌汽不会有好结果
求教:中集的两个主要问题[回复[
39的行业波动性周期是3--4年,在今年刚走出向下拐点时买入者短线.中线.长线不亏损额巨大才是怪事,长线价值投资者不会在此时买入.只有卖出.卖出再卖出! 中集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利好利空是一样的,都当利空处理是了,无需考虑太多!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掘金戏 at 2005-11-5 18:07[你知道车辆业务每年都在高速成长吗?而这正是39的成长希望所在!社保基金第三季度买了500来万股,QIFF第三季度增仓几百万股,你为什么光看到减仓的?
你自以为是高人,可很多人把你当葱当草.]
假打办你难道不知道上 ...
我分析得出结论,你一定是个在39上赔的快死的人!!!否则不会捕风捉影地造谣说39的不是.愚昧的你居然怀疑39连股东名册都呀造假,足见你是个神经病没错!!!滚一边去,你这个大SB!!!!!! 中集投资俱乐部www.51invest.net
中集集团目标价格: 人民币15.67/港币12.30
000039.SZ/ 人民币8.14 — 优于大市林振国,CFA
200039.SZ/ 港币6.27 — 优于大市jimmy.lam@bocigroup.com www.51invest.net
www.51invest.net
(852) 2905 2111
盈利预测调整及估值。基于我们对中集在2005 年及2006 年的货柜
箱及道路运输车辆之销售量和平均售价的估计作出调整后,我们
将05 年盈利预测由31.3 亿人民币小幅下调至31.1 亿人民币,将06
年盈利预测由33.1 亿人民币下调至28.7 亿人民币。以8.14 元人民
币来看,A 股06 年市盈率仅为5.7 倍,04-06 年PEG 为0.7 倍。B 股
06 年市盈率仅为4.6 倍。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4.2% ,即使考虑到
此行业高度的周期性,我们认为估值也不高。以目前股价水平来
看,我们认为股价已经反映出大部分负面因素。对A、B 股维持优
于大市评级。
与预期相符,3 季度业绩欠佳。3 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9.4% 、环
比下降47.9% 至5.986 亿人民币。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3% ,但环比
下降23.5% 。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状况已经从上半年的过度旺盛有
所冷却。1-3 季度集装箱销量达到114.9 万标箱,同比上升0.52% 。
这代表3 季度销量为317,816 标箱,环比下降25.3% 。3 季度集装箱
平均售价环比仅下降了0.9% 至2,454 美元/标箱。平均售价的稳定
主要是由于2 季度末收到的高价订单(价格接近05 年上半年的峰
值)。
毛利率下滑。1-3 季度集装箱制造业务毛利率由上半年的20.6% 下
滑至17.5% 。这说明3 季度毛利率仅为9.9% 。由于部分订单是2 季
度收到,中集集团已经于2 季度高峰期购入原材料(主要是Corten
耐候钢板与木板)。另外,高油价也蚕食了中集集团的利润率(原
材料运输成本上升以及涂料价格走高)。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利润率改善。道路运输车辆销售收入环比下降
2.3% 至11.1 亿人民币,但毛利率由2 季度的13.3% 上升至15.6% 。
1-3 季度公司共售出各种车辆38,251 台,而录得销售收入为31.8 亿
人民币,同比增长136.2% 。美国市场业绩尤为强劲,半桂车销售
收入同比上升138.6% 至6.292 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增长
则收到紧缩政策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中集集团未来将加强
对海外市场的开发。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仍未确定。中集集团仍然在和各方就股权分置
改革方案进行协商。目前公司尚未公布具体方案。
2005 年10 月31 日(星期一) 璞玉共精金
股价相对指数表现 (B 股)
港元成交额 (港元百万)
13
200
12
11
150
10
9
100
8
7
50
6
5
0
28/10/0428/12/0428/02/0528/04/0528/06/0528/08/ 0528/10/05
中集集团深圳B股
资料来源:彭博及中银国际硏究
股价表现 (B 股)
1 个月3 个月
绝对(%) (17) (21)
相对中银国际:
深圳B 股(%)
(3) (7)
资料来源:彭博及中银国际硏究
6 个月
(37)
(18)
重要数据(B 股)
发行股数 (百万)
流通股 (%)
流通股市值 (港币百万)
3 个月日均交易额 (港币百万)
净负债比率 (%)
2,017
54
6,795
31
14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彭博及中银国际硏究
前景。中集集团订单可见性仍处于1 个月的水平。管理层表示,9
月以来销售有所增加。我们维持05 年干散货箱与整体集装箱销量
预期141 万与156 万。另一方面,我们将06 年销量预期由155 万
与173 万分别下调至148 万与165 万。我们同时将05、06 年平均售
价预测由2,248 美元/标箱与2,288 美元/标箱下调至2,246 美元/标箱
与2,228 美元/标箱。
基于1-3 季度业绩,我们将05、06 年道路运输车辆销量预测由70,000
台与101,500 台下调至50,000 台与70,000 台。我们05、06 年平均售
价预测分别上调5%至80,620 元人民币/台与81,426 元人民币/台。
投资摘要 (A 股)
2005E
32,735
23
3,106
1.540
变动 (%) 47 250 30 (8) 27
5.3
0.92
8.8
4.1
0.31
3.8
年结日: 12 月31 日 2003 2004
2006E 2007E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百万) 13,800 26,568
35,872 39,282
变动 (%) 52 93
10 10
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 683 2,389
2,873 3,656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人民币) 0.338 1.184
1.424 1.813
市盈率 (倍) 24.0 6.9
5.7 4.5
每股现金流 (人民币) 0.40 0.72
1.46 1.86
股价/每股现金流 (倍) 20.2 11.3
5.6 4.4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前利润(倍) 14.6 5.4
3.9 2.7
每股股息 (人民币) 0.12 0.25
0.28 0.36
股息率 (%) 1.5 3.1
3.5 4.5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及中银国际硏究预测
投资摘要(B 股)
年结日: 12 月31 日 2003 2004 2005E 2006E 2007E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百万) 13,705 26,558 32,659 35,769 39,158
变动 (%) 52 94 23 10 9
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 694 2,465 3,145 2,923 3,694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人民币) 0.344 1.222 1.559 1.449 1.831
变动 (%) 64 255 28 (7) 26 中集投资俱乐部
[ Last edited by 中集人 on 2005-11-5 at 19:40 ] Originally posted by 假打办 at 2005-11-5 18:35
我分析得出结论,你一定是个在39上赔的快死的人!!!否则不会捕风捉影地造谣说39的不是.愚昧的你居然怀疑39连股东名册都呀造假,足见你是个神经病没错!!!滚一边去,你这个大SB!!!!!!
:*9*::*9*::*9*::*9*::*9*::*9*::*9*:
答前面的中集好友:
*巴菲特为什么会选择在80年秋天买可口可乐的股票?这位好友的意思是不是从产品行销全球的角度看,集装箱可以类同可乐?于是得出持有中集好比是当年巴菲特持有可乐的结论。
我不这样看,理由是:
1·技术含量不同。
可乐的配方为可乐公司独有,品牌天下无敌;而集装箱技术就简单多了,不存在垄断价值。
2·赢利方式不同。
可乐行销全球,可乐公司只是提供配方,并不参与生产和销售,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而中集的集装箱都得自己做,量越大自然开销也越大。
3·产品属性不同。
可乐是一次性即喝即完的消费饮料,因此是不断生产,不断消耗,不断产生需求;而集装箱是耐用的运输工具,买一次总得用个三至五年吧,因此是不断生产,不断累积,不断完成需求。
4·市场需求不同。
喝水是人类生存之必需,在人的身体里有70%的物质是水,因此不管经济好坏,可乐都可以畅销;而集装箱与人的需求就不是那么紧密了,反而与经济好坏息息相关,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
由于存在以上4点,世界占有量已达到50%份额的中集集装箱,如果再去盲目扩张,企图占有量向100%进军,那是十分危险的。我经常路过一些运输公司,看到堆积如山的空箱子,心里一直为中集担忧。如今世界贸易良好,订单还不成问题,但满则损,要居安思危,要适可而止,留下一定的份额不去占有,不去做费力不讨好的老大,应该是中集决策者的智慧。
凡是生产低端的产品都是很难做到垄断的,唯有拥有高端的技术才可以成为老大。
另外,有一位好友谈到竞争的三种情况:一种是在自身传统优势项目上的竞争;二是换行业去切别人的蛋糕;三是具有人类需求独创性的创新。我很赞同,我喜欢第三种。
中集十年取得的成功,我不认为是"传统产业"上的成功,而是"战略决策"上的成功。具有战略决策成功能力的人或公司是不会为产业所困的,如李嘉诚。眼下,是否可以把"战略决策"用在能源产业呢?做出最优势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中集还能走多远?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掘金戏 at 2005-11-5 18:3139的行业波动性周期是3--4年,在今年刚走出向下拐点时买入者短线.中线.长线不亏损额巨大才是怪事,长线价值投资者不会在此时买入.只有卖出.卖出再卖出! 中集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利好利空是一样的,都当利空处理是了,无需 ...
掘金兄,本人非常佩服你的执着,坚持。我有一点要求,希望你在反驳别人时,能拿出可信服的论据,做到有理,有力,有节。我不想谈中集,谈什么周期性行业等,我只想谈谈未来全球贸易的增长,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不容置疑,未来五年,十年,。。。。每年都会有惊人的增长,中集过去十年为什么年年增长,根本原因是它搭上了中国贸易增长的顺风车,抓住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会。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长,中集能不增长吗?看看全球股市,每年业绩超过1.2元,股价如此低的股票有几只?
中国集装箱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量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带动每年新增集装箱吞吐量1000多万标准箱,超过了国内所有集装箱船公司每年完成的总量,使国内集装箱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中国海运集团总裁李克麟13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全球很多班轮公司都在忙着造船,正是看到中国市场需求的巨大增量。(更多信息祥见经济参考报)
[ Last edited by 中集人 on 2005-11-5 at 19:49 ] 好了,中集今年跌了50%,还争论什么 今年我国集装箱市场十分火爆,集装箱用钢的市场需求成为钢市的一大亮点。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的集装箱用钢依然需求强劲,价格将继续稳中趋升。
? 记者获悉,最近,一些钢厂相继上调了2005年第一季度集装箱用钢的出厂价格。诸如,某家钢厂明年首季的出厂价格比今年第四季度上调约450-800元/吨。其中钢种J335≥0.70mm的集装箱钢板为6625元/吨,较今年第四季度上涨808元/吨;≥0.80mm为6227元/吨,上涨457元/吨;≥1.00mm为6145元/吨,上涨456元/吨;≥2.00mm为6086元/吨,上涨456元/吨;≥3.00mm为6110元/吨,上涨457元/吨。同样集装箱卷板的出厂价格也向上调整,如≥0.70mm的集装箱钢卷板明年第一季度的出厂价格从今年第四季度的5759元/吨,上涨至6566元/吨,上涨800多元/吨;≥0.80mm、≥1.00mm、≥3.00mm的分别为6168元/吨、6086元/吨、6028元/吨,上涨幅度均为456元/吨;≥3.00mm的集装箱卷板明年首季的出厂价格也从5592元/吨上升到6051元/吨,涨幅在450元/吨之上。
? 据业内人士的市场调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贸易强劲增长,国际航运市场持续升温,国际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全球集装箱产量从2000年的193万TEU上升到2003年的220万TEU,尤其是这两年,几乎全年都处于高需求状态。与此同时,我国集装箱制造业也随之迅速崛起,集装箱产量从2001年的110万TEU上升到2003年的200万TEU,预计今后集装箱的需求量还将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之前达到280万-300万TEU的水平。
? 据业内专家分析,国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集装箱运输和生产得以快速发展,一批年产10万-20万TEU的大型集装箱企业产销两旺。上半年,我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66.42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27.63%。再从国际集装箱市场来看,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促使国际贸易和航运量、旧箱更新量、新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箱位量的增加,所以全球集装箱需求量也明显上升。据预测,2004年世界集装箱增长率5.9%、更箱率4.7%。
? 国内外集装箱市场需求增长的强劲势头,拉动了集装箱用钢的需求。2001年,我国集装箱制造所消费的钢板为61.8万吨,2002年为114.7万吨,2003年为176.4万吨,今年预计国产集装箱板的产量将达到260万吨。国内一批钢厂也针对集装箱用钢市场的需求,发展集装箱用板,如早在2000年时,鞍钢集装箱板的产量仅3.2万吨,而到2003年猛增到60万吨,今年上半年已销售45万吨,居世界前列。鞍钢今年在热轧带钢厂1700生产线成功开发出集装箱板,每月可生产集装箱板2万多吨。与此同时,鞍钢先后与中集集团、太平集团等集装箱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销售网络覆盖集装箱制造业90%以上。武钢今年上半年的集装箱板产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并在生产普通强度箱板的基础上,生产700MPa的高强度箱板,配套供应能力提高到40%以上。国内一大批集装箱板生产线的投入达产,扭转了我国“造出口箱,用进口板”的局面。
? 然而,据业内人士的调研,在国产集装箱用板中,薄规格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国产集装箱钢板的规格比例:≤2.0mm约占30%左右,2mm<H≤3.5mm约占20%,≥3.5mm约占50%。从集装箱制造行业反馈的使用情况看,规格≤2.0mm的薄板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47%左右,这类钢板的国产化率只有30%左右,其中的缺口还需从国外进口来弥补。而进口薄规格集装箱板往往要配套一部分厚规格板材,因此不仅增加了进口量,而且价格也被提高。
? 对于集装箱用钢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十分巨大,前景相当看好。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量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增长,带动每年新增集装箱吞吐量1000多万标准箱,将超过国内所有集装箱船公司每年完成的总量,使国内集装箱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由此也将拉动集装箱用钢市场的需求。同样,国际集装箱市场依然看好。据英国海洋运输顾问有限公司预测,2005年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将达到3.37亿TEU,而2005年集装箱船舶交船量将达到84.9万TEU,比今年增长25.22%,这也将拉动集装箱用钢的需求,将对我国集装箱用钢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信息祥见中集投资俱乐部) Originally posted by wangjian1352000 at 2005-11-5 18:09
呵呵,争执的很厉害嘛
很久没见的老朋友。中集从来就是惹人争论的公司。
[ Last edited by goodluck333888 on 2005-11-5 at 22:50 ]
中集转型平抑周期波动 周期型公司艰难变成长型
2005年11月05日 17:49经济观察报范卫强中集集团一直被认为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十几年间,它将中国制造业的各种优势做到了极致,成为集装箱行业的世界霸主。2003年集装箱行业的景气度突然提高,中集日进斗金。
但它又为这个行业的周期性深深困扰。现在,集装箱行业拐点已现,中集集团增速放缓。
一家周期性公司,在努力平抑周期波动,成为一家成长型公司。他们在半挂车等跨领域的收购和扩张,目前看来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只是,业绩低于预期。
市场变幻莫测,跨行业整合极具难度,跨国投资满树壁垒,中集的艰难转型能否成功?
远东工厂停产
10月25日,中集集团宣布上海中集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停产。中集给出的原因是“由于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成立于1991年的上海中集远东集装箱有限公司由于场地狭小、设备陈旧,同时周边社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距离居民区过近,董事会决定停产,并准备进入清算程序”。
消息一出,其股价在10月26日跌停。虽然中集同时也已表示:远东基地的停产“不会影响本集团在华东地区的集装箱产能配置”。但是市场还是担忧,中集远东的停产是否是因为订单不足而采取的收缩战略。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远东中集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和9060万元。
长期跟踪中集集团的华夏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郑贤玲说:“远东工厂停工不等于公司放弃华东市场。事实上,将要替代远东基地的太仓基地已经于今年6月份投产,远东厂的停产基本上不会对公司华东市场集装箱配置造成影响。”
产能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集装箱行业的景气周期拐点也许真的已经到了,这是业内许多机械行业分析师的普遍看法。中集集团2005年度第三季度报告,其集装箱销量已经在二季度的高涨中开始降温,集装箱销售31.87万TEU,同比下降25%。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四季度的销量更加让人不乐观,它是集装箱销售的传统淡季。”
尽管中集集团与另一家集装箱巨头香港胜狮两者占据了集装箱行业约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高市场份额并没有吓退新进者。由于钢价急跌,新进入者的门槛也随之降低,中集集团表示:“从2005年6月开始,一些新的厂商开始进入集装箱制造业,产能扩大步伐加快并可能加剧产能扩张。”
面对拐点,中集和胜狮在2005年中曾经采取的“扛价”策略并没有见效,集装箱价格持续下滑,干货箱价格从上半年的2200美金下降到1800美金左右。根据中集第三季度报告,中集利润率也开始下滑,毛利率下降到15%,净利率下降到8%,单箱获利能力从2季度的300美金下降到三季度的220美金。 拐点并不代表利润的暴跌,也许只是增速的放缓。郑贤玲认为:“现在集装箱需求的下降,是因为前期的超额采购带来的。但是就世界贸易的总量来说,未来还是要上升,目前还未出现可以替代集装箱的更好的运输方式。”
长期跟踪中集的天相投资的施海仙说:“对于企业来说,集装箱周期的到来对企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中集的发展是螺旋的。”
中集转型
中集究竟是周期性公司还是成长性公司?业内有一种看法是:“产品是周期性产品,公司是成长性公司。它做的是周期性强的集装箱产品,但公司自身十几年来一直在高速发展。”如果你在中集上市时成为它的投资者,那么十余年来你的总回报已经超过30倍。
没错,中集一直在努力把一家周期性公司做成成长性公司。当他们把集装箱业务做到极致之后,三年之前就开始了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工作。
郑贤玲说:“2002年,集装箱发展到40%的份额的时候,中集已经考虑到延伸市场产业链条。恰恰此时,2003年到2005年的集装箱行业景气突然爆发,这两年超过50亿的盈利为中集在新领域的扩张提供了雄厚的资本支持。现金对于行业低迷期的企业非常重要,可以做收购,做新产品的培育,做研发投入。”
“中集的战略是,在集装箱内调整结构,增加特种柜的比例,在集装箱之外目前主要是开拓半挂车产品。”国泰君安分析师许运凯说,“2005年到2007年,将是中集产品结构调整的三年。过去中集集团的管理层已经把集装箱制造业做到极致。”2002年,中集就认识到了周期性,并准备为之努力改变。
中集的转型战略已经收到了一定效果。冷藏集装箱和特种集装箱分别同比增长11.76%和53.11%,尤其是新领域半挂车的销售已经达到31亿元,同比增长了193.78%。
中集半挂车业务始于2002年,主要采用收购方式。也正是收购兼并,使中集成为集装箱世界霸主。但这一次便更为艰难。半挂车的销售量已经达到31亿元,但仍然低于市场预期。
内部结构的调整看来已有收效,但目前仍不能对收入做出重大贡献。许运凯说:“因为冷藏箱、特种箱的市场容量小,没法和干货箱比。”
而半挂车难度更大。徐运凯说:“首先在整合。”过去中集在集装箱行业内搞收购兼并,中集是老大,经验丰富,收购一个工厂派几个人过去就能做起来。但是半挂车是从零起步,内部整合难度大。收购的几个半挂车企业,都有原来的供货和销售体系,首先需要整合到一个平台下;而在研发上,同样是从零开始。”
宏观面也没能如中集所愿。油价的暴涨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半挂车在国内市场没能出现预期的增长,反而和重卡一样,销量都出现了50%左右的暴跌。许运凯说:“打击超载的力度在一些地方被放缓,购买半挂车的积极性在下降。”
虽然半挂车的主要市场在美国,而且中集在美国的工厂已经盈利,但是海外市场的开拓仍然低于预期。许云凯说:“美国当地政府要求中集在美国的工厂,必须在当地保持一定的制造规模,需要把配件运过去组装,规模还是没有做起来;而且当地对裁员等限制很高。”
巴菲特说:“过去的业绩就是一切。查看过去的纪录,我们对一个公司管理能力的正确判断并不依赖于人们所说的,而只是简单地依赖于记录所显示的。”现在,曾是中国制造业成功典范的中集,能否顺利平抑周期性波动,真正成为一个成长型公司吗?
滚石玩家亏为认证会员,但确实对中集不了解
Originally posted by 滚石玩家 at 2005-11-5 19:10*巴菲特为什么会选择在80年秋天买可口可乐的股票?我不这样看,理由是:
1·技术含 ...
由于存在以上4点,世界占有量已达到50%份额的中集集装箱,如果再去盲目扩张,企图占有量向100%进军,那是十分危险的。我经常路过一些运输公司,看到堆积如山的空箱子,心里一直为中集担忧。如今世界贸易良好,订单还不成问题,但满则损,要居安思危,要适可而止,留下一定的份额不去占有,不去做费力不讨好的老大,应该是中集决策者的智慧。
滚石玩家亏为认证会员,但确实对中集不了解。
这里既然是基本资料交流区,就应该用基本资料来说服,而不是靠想象来进行无谓的争论。
多有冒犯,正本清源,多用事实说话,最好能够引用公司及竞争对手公开资料、集装箱和现代物流装备行业权威报道、甚至资本市场机构调研报告,而不是无谓的乱说。
额外说明一下,可口可乐、茅台、中集、巴菲特都是优秀的,都只有一个,我指的是全世界。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有分析文章指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7.2%,三季度单季的毛利率则仅为14.7%,已经明显低于今年上半年的18.3%,这主要是由于干货集装箱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所造成的。因为公司在三季度内使用的钢材大部分是上半年时采购的高价钢材,而同期需求的下降令公司不能再同以往一样将成本压力向客户转移,因此三季度单季的集装箱业务毛利率仅为9.9%,大大低于上半年的20.6%。我想问的是以上的分析是否基本是对的,四季度干货箱的毛利率会比百分之九点九高还是低?另外,四季度用的主要还是上半年采购的高价钢吗?目前的集装箱用钢的市场价是多少,比最高价跌了多少?我问的是市场上的价,不是公司的,我知道 公司的是要保密的。谢了。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我想问一下,能告诉我目前世界上排名前六位的集装箱生产商是哪几个?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多少?给个大概数字就行,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谢了。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公司在季报中公布了三季的毛利率 十七点多,那么胜狮货柜肯定也会公布的,由于信息不知去哪找,我想请问下公司了解到的胜狮货柜05年三季的毛利率是多少?还有其它排名前四位的生产商的是多少?如果给您添麻烦了,请原谅。谢了。
+++++++++++++++++++++++
以上是从股民呼叫中心摘录的一些最新提问的问题。
从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有些人可能是在“高位”买入的,现在的股价已经腰斩,亏损是显然的。但我不明白的是,中集上市那么多年了,年年业绩优良,几乎年年高增长,为什么一直没有引起广大股民关注,并成为研究对象?在2002年北大已经将其作为MBA案例,这样的公司股票,为什么不早点买呢?非得等到所谓的有资金介入的时候买呢?非得搞什么独创性的“基本面结合技术面”?
林奇的书里告戒大家,不要买基金重仓的股票;费雪也告诉大家,市场的估值变化导致的股价的涨跌幅度远远比股票内在价值的增长带来的股价上涨幅度要大。
中集在成功把握了这几年的好年景的同时,实际上给了股东丰厚的回报。集装箱的超买后,必然会有一个调整期,这个时间会有多长,谁也无法预料,但是想象短期能够上涨的会非常失望。对于一个销售额达到数百亿的公司,想当然的在业绩大涨249%后还寄予过高的期望,被套的当然也不会轮到别人。当然,那些认为这个公司如何如何造假的人也是无视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无视制造业的转移这个事实,更无视过去这么多年来39给股东优厚的回报这个事实。
对于股改问题,我作为39AB的老股东,没有任何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无条件全流通,无论AB都可以,这样的股权结构最好不要被打破。39给1199带来的合并利润足以让1199的股东说不。
对于股价问题,未来可预见的几个月,甚至是1~2年,都有可能是低位震荡的状态,这显然对于高位套牢的朋友非常痛苦,对于那些乐于追求热点的套牢炒手来说更为痛苦,随着越来越多的没有耐心的股东的出局,股价是否能够经的住考验,还是不预测的好。
对于未来的增长,其实此前和滚石先生的讨论中已经有所涉及,除了内生的需求增长外,主要看如何切别人的蛋糕了,对于干货集装箱来说,公司早在几年前,就无意再去切别人的蛋糕了;但对于冷藏箱来说,继续切别人的蛋糕是丝毫不用怀疑的,远在南非的原世界第一大冷藏箱对我们39不是威胁,他们有我们北半球不同的季节性蔬菜水果等等基本需求,但消费升级和流通产业的集中少不了冷藏箱的发展;尽管纺织服装遭受到很大的摩擦,但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在世界舞台上具有发言权的时候,那些对制造业担心的言论会贻误自己发财的机会,并且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特种箱的需求;对于车辆业务来说,公司的报表说的非常清楚了,国内的需求降低,国外的定单狂长,是什么在狂长?是箱式车在增长,是什么需求在降低?是国内那些拉土车(自卸车)、水泥车在降低,这是宏观调控的直接结果。
对于未来的增长需要补充的是,公司有6亿多的在建工程,但这些对于这么大规模的公司来说,也许是九牛一毛。
关于公司的购并问题,公司做的实在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内车辆市场需要观察,或许还有更难熬的日子在后面,那时再收将更加便宜;国外市场起步不错,现在正在观察期,公司说的非常清楚,也非常满意现在的情况。
对于一些股东的提问,其实已经超出了该问的范围,如果你希望你的公司继续很好的经营下去,不可做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我为有这样的合伙人而感到非常羞耻,他们无疑是一些投机而被套牢的。
[ Last edited by 股市潜规则 on 2005-11-6 at 00:05 ]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评述(2005.11.04.)
欧地航线行情平淡,综合指数小幅下跌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货量平淡,干线市场运价有所松动。11月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134.48点,较上周下跌1.6%。
国庆之后,欧洲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只达到90%左右。随着圣诞旺季的结束,加上缺少后续货源的刺激,货量回升动力不足,市场运价下滑趋势日显。目前,欧洲航线市场平均运价仅在1100美元/TEU左右,华南地区由于各船公司争抢货源,市场运价更低。11月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航线运价指数为1496.08点,较上周下跌1.7%。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也较前几个月低许多,圣诞货已经基本出清,但新一季订单还未来得及出货,各大船公司船舶装载率都不甚理想,市场运价出现松动。
近期,北美航线市场货量、运价没有什么大的起伏。目前一年一度的圣诞货运已接近尾声,尽管经营该航线的船公司对还有两三周圣诞货源的美西航线略寄期待,但下一个出货高峰却只能等待农历新年了,这期间北美航线的市场运价能否维持目前的高位平稳运行则是一个很难预料的未知数。11月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报1345.66点、1305.74点。另据了解,虽然北美航线今年淡旺季不甚分明,但由于成本上升以及对明年的海运市场形势继续看好等原因,泛太平洋稳定协议(TSA)近期决定将往美国东岸的集装箱的旺季附加费(PSS)征收时间从原定的11月底延长至明年1月底。
日本航线,本周货量基本维持平稳,各口岸平均船舶舱位利用率在70%左右,其中上海口岸货量充足一些,船舶舱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市场运价方面,各口岸之间差异仍然很大。华北地区,青岛、大连两港至日本航线运价较高,都在300美元/TEU上下,天津港至日本航线运价依旧在“负运价”徘徊;华东地区,上海港至日本航线运价则在20美元/TEU至50美元/TEU之间。11月4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748.71点,较上周下跌2.5%。
近日,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5年秋季)》中称,2006年中国进出口预计将超过16000亿美元,比今年增长15%。中国国内经济在宏观调控措施和经济周期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将从快速增长期转为平稳增长期,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在近两年9%以上的较高增速上回落。进出口贸易增速的减缓,对明年中国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魏家福称航运业黄金时代可在短期延续
2005-11-5 9:50:00 大公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日前圆满结束,总结货柜班轮业、船舶融资界及船务顾问服务等航运主业对行业前景的看法,各界对运费走势及市场是否运力过剩众说纷纭。船公司作为海贸运输的经营者,固然卖花赞花香,认为运费可维持高企,不过,
以船舶融资为主业务的德国北方资本则大胆预测,全球船舶运力及港口业务过度膨胀可令运费在明年大幅下跌50%之多。
中期前景持审慎态度
年会主办者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对行业前景表示乐观,多次重申航运业黄金时代可在短期延续,而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董建成虽对中期前景持审慎态度,但肯定表示市场运力供求失衡情况不会如外界所料般恶劣。
A.P.莫勒─马士基集团行政副总裁邦托比达则认为,货柜班轮业界会因应市场变化作出调整,船公司不会在各界预期运力过剩的情况下盲目扩展船队营运,运费的实际下调压力不会太大。他解释,贸易状况波动及港口拥挤问题会令船公司暂缓将新增运力投进市场,加上海贸航线的延伸及增加等因素,可令运费继续维持在高水平。
然而,并非所有船公司看好市场的中短期发展,海皇东方认为,海运量明年增长约为10%,但运力增长介乎14%至16%之间,市场竞争压力日增,船公司收费将严重受压。运费在过去数月的同比跌幅平均达15%,维持了三年的海运高峰期很有机会在明年结束。
运费跌幅可能达5成
北方资本行政总裁麦克瑞司更作出大胆预测,市场运力过剩幅度明年达5%至7%,令运费平均跌幅达5成之多,其时船舶租期会大大缩短,同时有大量船舶处于静止状态。
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资料研究主管贝治对市场发展的看法则比较中立,在2006年至2008年间下水投产、配载超过5000标箱的船舶数目是历来最多的,构成海贸供求失衡的潜在危机,但各主要航线仍有空间吸纳新增运力。
他称,市场可以将整体运力以阶梯式分布在不同航线,把小型及老旧船舶安排在东西航线的第二市场及南北航线的第一市场,令全球主要海贸航线的运力分布达致平衡。
此外,多式联运及中转运输可减少船公司开设直达航线的营运成本,有关海运模式已逐渐被市场受落,相信中转支线有助吸纳多余运力。他预测,上述海运模式的转变,会令亚洲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开往美东港口的航线更受欢迎。
义乌纺织产品出口增长快速
2005-11-5 10:44:00 义乌新闻网2005年1到10月,义乌市纺织服装出口呈大幅增长态势。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检验出口纺织品批次5081批、金额21596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38%。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订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进行市场准入限制,严重影
响了我国的纺织品对外贸易。据报道,因不符合生态要求,我国每年有74亿多美元的纺织品被限制出口。义乌的纺织品市场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针对这一情况,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企业大力推荐生态纺织品认证。“生态纺织品”,英文名“ECOLOGICAL TEXTILES,是指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者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纺织产品。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消费者的强烈要求,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各种生态纺织品认证。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OEKO-TEX100标准,是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认证标准。其测试项目包含的100多个测试指标,全部根据纺织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制订并不断完善,以保证通过OEKO-TEX100标准认证的产品能够满足全球范围内最严格法令的要求。
企业一旦通过生态纺织品认证,将在增强市场竞争力、跨越贸易壁垒、提升企业形象、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义乌市已有“浙江宝德服饰有限公司”、“浙江佳康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或正在进行认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