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价值投资者探讨:
我假设了两个公司,周期型公司A和增长型公司B。目前的利润均为1.0元,净资产为4.0元。
假设前提公司均为诚信公司,利润为扣除资产折旧后的利润。
假设利率0.44%。
为了便于计算,假设周 ...
给你提供一个股价计算公式:
股价=每年分红/(r-g)
r代表折现率(discount rate),相当于你这里的4.4%(0.44%是否差了一位数?)
g代表利润增长率(growth rate),对A公司或十年后的B公司是0。
对于A公司,股价=1/4.4%=22.73
对于B公司,10年后的股价=4.3/4.4%=97.73,折算到现在=97.73/(1+4.4%)的十次方=63.54
就是说A股股价为:22.73,B股股价为:63.54
需要说明的:
1、如果公司十年后继续经营,那么十年后的股票要用现金流计算,而不是净资产。
2、能连续保持十年每年增长20%,而现在每股收益已达到1元的,是相当不容易。一般只有公司刚刚进入高速发展期,当前创利能力不是很高的企业才能保持那么长时间的高增长。注意股价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当它接近4.4%的时候,股票的价格无穷大,意味着哪怕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长,公司也不可能一直维持这种成长率,所以中集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利润有所回落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包涵! 不均衡的汇率害人害己
——茅于轼访谈
文/岑科
2005年8月18日,我到茅于轼先生家给他送一张纳税发票。此前,因为受他委托,我两次组织翻译出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他特地嘱咐,一定要把给专家的翻译费先扣缴所得税,然后再支付。其中,也包括他和我的稿费与劳务费。
“因为政府不够廉洁,或者担心公款被一些腐败官员贪污,就不愿交税,前景非常可怕。老百姓不缴税也就放弃了监督政府的权利,发展下去,一定是政府腐败没人管,社会混乱和无序。” 茅于轼经常这么说。
我不完全同意茅先生的看法。我认为如果政府征税的办法未经民众同意,或者民众对政府的服务不满意,民众就有权不纳税,但我对他长期以来的“两面派”行为非常敬佩:一方面,他对特权腐败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呼吁公众积极纳税;一方面,他对政治问题直言不讳,另一方面,他主张用渐进的手段促进社会变革;一方面,他强调“企业家是改革的功臣”,另一方面,对帮助穷人不遗余力……
但茅于轼的“理性、建设性”并没有使他免遭某些人的压制。
茅于轼参与领导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是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身分注册的,挂靠在北京市科委系统,但今年重新登记时,科委系统拒绝担任主管单位,因此天则的事业法人单位注册被注销。天则原来位于昆玉河边的真觉寺,环境很好,但是物业管理公司今年年初突然以天则不获重新注册为由,要求中止合同,甚至发出最后通牒,结果天则不得不搬迁。
在我与茅先生的多次谈话中,这是第一次我感到他有内在的愤怒,这种愤怒部分地转化成一种鄙视——对强权的鄙视。尽管他的心情不太好,但因为跟他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我还是争取时间向他请教了一些问题。
[中国买高世界油价是好事]
问:您最近在关注那些经济问题呢?
茅于轼: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讲中国经济要不要融入世界经济,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现在已经入世了,外贸比重那么大,但很多人的脑子里还是旧思想。
拿能源问题来说,最近几年中国进口的能源越来越多,国际上有一些议论,说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与中国经济有关。我们就有人去论证,中国不会造成世界能源涨价,石油涨价与我无关,讲了一大堆,但讲不出个所以然。你的石油进口每年大幅上涨,现在达到1亿多吨,你跟人家讲我们没有把石油买贵,这话怎么讲得通?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买贵就买贵,买贵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我们大量进口石油,但我们进口的石油是拿出口商品换来的。我们大量出口各种便宜的商品,给全世界带来了实惠。我进口石油越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大。况且,从今后一段时期来说,石油会越来越稀缺,稀缺的能源不涨价,只会消耗得更快。
还有很多人说,能源依赖进口不安全。但你看日本,有多少资源靠进口,能源也好、矿石也好、粮食也好——日本的粮食60%靠进口,已经几十年了,有什么不安全?而且全世界靠着进出口生存的国家太多了,美国、日本、德国、新西兰都是这样,包括像中东这些石油输出国,他们也必须依靠世界经济,他不出口石油,比别人更难支撑。
所以要懂得世界是互相依赖的,而且越来越朝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时代变了,我们看问题的眼光也要变,对国家、对经济的看法都要变。保证经济安全的办法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保护市场,只要市场在,你总是安全的。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真要搞自给自足,结果一定是经济大倒退。
现在的国际市场秩序,特别是石油市场,从生产到运输,主要是美国在那儿维护。中国是这个市场的受益者。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世界资源的重大采购国,也是应该世界商品的主要出口国,所以,要积极参与建设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市场。这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不均衡的汇率害人害己]
问:谈到国际贸易,你对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怎么看?
茅于轼:汇率问题首先要澄清一个错误观念。现在很多人把汇率看成是一个可以用来损人利己的手段,好像中国可以通过汇率损人利己,或者美国可以通过汇率来损人利己,这个看法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呢?汇率是价格,但外汇不是一个真正的商品,你不能把它吃掉、消费掉。外汇价格不存在高低的问题,只有均衡不均衡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想用汇率损人利己了,但做不到。当时把人民币的价格定的非常高,或者说是把美元的价格定的非常低,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他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那个价格非常吃亏,中国似乎就占了便宜了。但另一方面,你外汇不够用,因为人民币价格太高,出口上不去。所以那个时候的政策是鼓励出口,鼓励出口的结果是什么?赔钱出口,大量的亏损。换句话说,把人民币的价格定得高,对美国的旅游者来讲,你似乎占了便宜,但由于你的汇率高,你出口不够,最后要亏损出口,还是占不了便宜。
现在我们看报纸,绝大部分的文章都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美国人想损人利己,我来抵抗你,或者我来设计一个最好的汇率,我叫你吃亏,我占便宜,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汇率不是一个可以损人利己的工具。汇率要么是损人损己,要么是利人利己。均衡汇率利人利己,脱离均衡的汇率损人损己。现在人民币汇率就是损人损己,一方面出口的东西太便宜了,赔了。另一方面,把美国人给坑了,现在你出口太多,把他工作机会抢掉了,所以是损人损己。
问:怎么知道汇率是否均衡呢?
茅于轼:现在外汇储备那么多,就说明不均衡。因为人民币价格太低了,所以美元太多了,你这么多美元放在那儿怎么办?只好又买美国的国债,这个造成巨大的扭曲,不光是汇率的问题,美国经济也同时扭曲。美国经济现在储蓄率这么低,靠借债过日子,为什么?因为中国等国不断借债给他,利息也非常低,所以他就大量借债。
从长远看,美元肯定要落价,人民币肯定要涨价的。我觉得7月21日汇率调整之后,局面更难对付。你既然松了口了,又没有达到均衡。人家看到你肯定还得调,于是不断有钱进来,买你的人民币,等你升值。虽然现在人民币不可兑换,外国钱不容易进来,但是事实上他有各种办法进来。
在过去,跟别的改革比较,中国的外汇改革是比较成功的。但成功的同时有一个大缺点,就是没有适应外汇供过于求的形势,调整你的管制方法。现在我们外汇供过于求,但是你要到银行去买外汇,他不卖给你,反过来讲你要到银行去卖外汇,他马上就买下,所以外汇不断增加。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茅于轼:就是观念落后,总想多留外汇,沿用老办法。现在开始在改,比如说留学生可以买外汇可以放宽了,出国旅游,原来可以换2000美元,现在可以换 5000美元了。企业也可以留更多外汇。还有接受遗产,你在国内有一笔遗产,但你现在在美国,那么你这个钱要变成美元,你有100万的遗产,你可以把它卖成美元,拿到美国去,这本来也是不可以的,但现在可以了。
现在改了很多,但是改的非常慢,而且很不彻底,太晚了。三年以前就应该可以。汇率三年前就应该调,三年前外汇储备是2000多亿,现在是7000多亿,现在调整你就吃大亏了,你调整5%,5%的外汇就损失掉了,7000亿的 5%是很大一个数了,2000亿的5%跟7000亿的5%就大不一样了。
问:如果不调岂不是越来越多?
茅于轼:所以说晚调不如早调,你想挺过去,但越晚越严重,这个损失已经在那儿了。问题很难解决。你现在调高2%,损失倒不大,但你还没有达到均衡,人家看你肯定还得调,人家钱又进来了,等你下一个2%,你下一次调的时候你不是又吃亏了吗?这个局面台湾碰到过,台湾也是官方汇率跟市场汇率差距太大,台湾用什么办法呢?就在很长时间内,两年或者一年之内把它调到均衡,每个月调一次,结果造成很大的问题,他们有总结的,这个办法也是不行的。
问:怎么知道汇率的均衡点在哪儿呢?
茅于轼:这个不知道,只有靠猜,但上调2%是肯定达不到均衡的。中国过去曾经猜过,而且猜的很准。我们调过几次,1994年调过一次,结果很成功,很快就达到均衡了。
问:你对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怎么看?
茅于轼:这个东西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我比较赞成还是盯住美元,但要不断调整。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汇率取决于多个货币,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讲它是不成立的。假如说有5个或者10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汇率都按照“一篮子货币”调整,那结果会是什么?它变得没法调。我依靠你,你依靠我,到底谁依靠谁?换句话讲,这个办法不是通用的办法,只能是特殊的办法,就是人家是浮动的,我根据“一篮子货币”调整。
但外汇这个东西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投资和贸易的均衡,你牺牲了均衡的目标,瞄准了“一篮子货币”确定汇率,迟早要出问题。瞄准一个货币,好处就是做进出口生意的企业不用考虑外汇风险。但是汇率不动的话,你的价格是错误的价格,错误的价格做生意做下来,实际上对大家有害。
所以汇率要浮动,一种是办法是每天都浮动,还有一种是隔一段时间调一次。在我看来,后一种比较好。因为每天的浮动有各种偶然的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并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们应该着眼于长期,根据投资和贸易的变化来调整汇率,这样就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
按道理说,外汇储备太多就该涨汇率,但是外汇储备应该有多少,又是个问题。一般来说,都是根据几个月的进口需要来确定外汇储备。我们去年的进口总额是 5000多亿美元,一个月平均400多亿,按照三个月、顶多五个月的进口需求,也是2000多亿美元。以这个标准衡量,现在的外汇储备实在是太多了。
[公平是当前的最大问题]
问:最近还有个事,科龙公司出问题,顾雏军被拘捕,所以有人又开始重提去年的产权改革大争论,你怎么看这个事?
茅于轼:这个事我看了一些报道。张维迎的态度我很了解,他主张产权改革大方向,所以他反对郎咸平,但不见得就支持顾雏军。这里要分清几种观点,比如秦晖,他并没有反对私有化。他是主张私有化,但反对私有化过程中间的不公平,如果有这个,宁可不要私有化;而张维迎也不是说不要公平,只要私有化。他不过是强调私有化,对公平不像秦晖强调的那么多。两人侧重点不一样,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而郎咸平基本上否认大方向,认为私有化就是使国有资产流失。
问:你对秦晖和张维迎的观点更赞成哪个?
茅于轼:我比较赞成秦晖。
问:为什么呢?
茅于轼:秦晖不一定都对,但在目前的中国,公平问题是大问题,应该把公平放在优先地位。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公平不是大问题,私有化是大问题,你得强调私有化。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现在社会不稳定的主要根源不是经济增长上不去,经济增长9%没问题,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要首先解决公平问题。
当然,这实际上很难做到。现在那些掌握权力的人,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也不会说反对公平,但是真正决策的时候,他是屁股坐在自己利益的位置上,所以尽管大家都能看到不公平,但扭转不了。
问:你认为如何能做到公平呢?
茅于轼:我看不到希望。你知道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有舆论,它是问公道的。现在好多事,明显是侵犯个人权利的事,有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不让你起诉,不让你上访。但大家还是希望这件事能揭发出来,虽然行政上解决不了,但舆论上能支持,慢慢也能解决。但现在连这个也没有了,新闻界根本不让报道。你说怎么可能做到公平?
昨天我收到一封信,我在陕西扶贫的点,那地方没有水喝,为什么没有水喝?开煤矿的人把水脉给挖断了,于是老百姓就要求把煤矿关了,怎么说也不行,他们就去上访,结果被抓起来了。现在他们写信给我,要我想办法。你说我有什么办法?
现在新的上访规定你看到了吗?那就是不让你上访了。上访不解决问题,但至少得支持上访的人,装个样子吧?你现在把矛头指向上访的人,就是撕破脸皮了。我看非常危险,岌岌可危。一个正常社会,至少大家要认为这个社会是有理可讲的,才会对社会有信心。你现在把这个破坏了,那还剩下什么?就剩下跟你作对一条路了。
(原发于《领导者》杂志) 哈哈。。。。徐州羽愽会------爱心大使
http://qualitypork.blogchina.com/inc/xz12.jpg
http://qualitypork.blogchina.com/inc/xz11.jpg
http://www.aiyin.com/mm/uploadfile/UploadFile/200511931924466.jpg
http://www.aiyin.com/mm/uploadfile/UploadFile/200511931924466.jpg
http://www.aiyin.com/mm/uploadfile/UploadFile/200511931925444.jpg
http://www.aiyin.com/mm/uploadfile/UploadFile/200511931925444.jpg
http://qualitypork.blogchina.com/inc/xz12.jpg 中集的买入时机还没有到,我个人认为等到振华港机明年开始不行的时候,就是开始买中集的时候了。最近建议大家还是多看看振华港机吧 世界集装箱制造工业
--------------------------------------------------------------------------------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http://www.tradetree.cn 2005-9-28
文/荣德
据英国伦敦2005年1月份出版的“集装箱化国际”的报道,无论是集装箱经营人还是出租人,似乎都在积极推动2004年干货集装箱设备使用量的不断抬升,租赁市场的2004年集装箱设备使用率达到95%,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集装箱设备需求量越来越紧张,集装箱设备制造业在市场经济驱动下不断提高集装箱产量,被称为高产年的2004年是世界集装箱设备制造产业的大年,其产量与2003年同比增长幅度为15 %,遽升到275万标准箱, 其中90 % 为干货运输箱设备,其市场需求量一直保持强劲长势,其余为干货特种箱、冷藏箱、罐装箱。
其实全球集装箱设备2003年产量就跃升40 %,2004年产量又提高15 %,但是与此同时,产量连年不断增高的世界成品集装箱设备的市场价格不减反增,其上涨幅度已经达到创记录的水平,由于制造集装箱设备所必须的钢材和木材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甚至供应短缺时有发生,再加上集装箱设备需求量的日趋紧张,据“集装箱化国际”估计,目前集装箱设备的年增产量只能满足的集装箱设备年需求量的年增幅的30 %,因此干货集装箱设备2004年度的出厂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与2003年同比达到50 %。同时又说明,当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日益紧迫增长的集装箱设备的需求量要求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设备制造厂继续加班加点。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集装箱出租公司2004年的投资量却没有创造记录。据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家估计,集装箱出租人2004年仅仅购置115万标准箱,而远洋承运人则购买125万标准箱作为其自有用箱。但是必须指出的是,集装箱出租人所购置的集装箱设备中的大多在2004年的上半年就搞定了,那时候集装箱设备的出厂价还没有出现大涨的势头,恰恰相反的是,喜欢持观望态度的许多远洋承运人在是否扩大投资于添置更多集装箱设备的重大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直到2004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才决定抢购集装箱设备,可惜那时候集装箱设备的出厂价格已经直线上升了。
其实不少高瞻远瞩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家早在2003年下半年就警告说,集装箱制造专用钢材和木材等原材料的供应短缺和集装箱设备供应的日趋紧张等因素将会促发集装箱设备出厂价2004年的大幅度提升。有些媒体把集装箱制造专用钢材的短缺归咎于中国宝钢为了满足国内其它行业所需钢材品种日益增高的需求量,在不恰当的时候大幅度减少集装箱设备专用钢材的产量,当时中国集装箱厂的生产如日中天,不断创造新纪录,集装箱设备的专用钢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结果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集装箱设备制造的专用钢材和其它原材料,随着集装箱设备专用钢材不断涨价,从2003年第四季度的每吨400美元涨到2004年6月30日的每吨600美元,同时,木材,油漆等集装箱制造所必须的原材料和其它零部件也随着涨价,由此造成全面涨价的恶性循环,2004年下半年的成品集装箱设备出厂价平均每标准箱从1,400美元涨到2,000美元,至2004年底继续呈现上涨的强劲趋势,至少在2005年上半年不会出现缓和现象。集装箱设备的买家不再对集装箱设备出厂价的下跌抱有幻想,不少买家担心集装箱设备的出厂价直线上升,一反以往的在投资决策上的观望等候态度,开始抢购集装箱设备,此举又再一次刺激集装箱设备出厂价格的上涨。
还有一些国际集装箱市场经济分析家认为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追求扩大集装箱设备生产的利润空间也是当前集装箱设备出厂价格不断上涨的直接原因之一。不少集装箱设备制造厂理直气壮地说,既然远洋承运人和集装箱出租人都在过去2年内在集装箱运输中获得巨大的利润,他们其实都是集装箱设备制造商的客户,为什么作为供应方的集装箱设备制造商不可以提高出厂价和扩大利润?长期以来,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一些地方发生的通货紧缩以来,集装箱设备制造商一直在抱怨其行业利润微薄,其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受到遏制。但是2004年下半年所出现一反常态的集装箱设备出厂价格上涨的坚挺势头为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转机。但是当前全球集装箱设备制造厂中的大部分被控制在少数几家中国集装箱制造大户的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全球集装箱设备生产厂家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中国制造的干货集装箱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5 %,中国制造的冷藏集装箱设备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0 %。中国制造的特种集装箱,其中包括在美国国内使用的托盘式集装箱和储罐式集装箱产量份额也在不断增加,至2005年元旦,已经超过90 %,在中国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咄咄逼人的强大攻势下,根本难以招架的世界其它地方的集装箱设备制造厂家,尤其是干货集装箱设备制造厂家纷纷倒闭,或者被兼并,或者被逼改行。与此同时,中国国内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中也频繁出现“大鱼吃小鱼”的兼并行动,从原来几年前的30余家减少到现在不到6家集装箱制造厂家,其中必将著名的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CIMC)和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集装箱控股公司两家,当然其生产规模则在收购兼并中被大幅度扩大。
有些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观察家抱怨说,从地区分布来看,当前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但是大部分专家认为,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如此高度集中于中国肯定是利大于弊,可以提高集装箱设备制造行业生产力30 %,集装箱产量将可以在原有技术设备基础上提高年产量185万标准箱,而且可以扩大干货箱,冷藏箱,储罐箱,地区箱等特种型号的集装箱。其中尤其突出的是规模世界第一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厂(CIMC)2000年产量仅仅为70万标准箱,2002年增产到117万标准箱,2004年则突破145万标准箱。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CIMC)2004年上半年交易额达到人民币110亿5,000万元,与2003年同比增长幅度为75 %,其利润为人民币9亿2,700万元,与2003年同比增幅为172 %,其2004年全年的利润达到15亿元人民币。
规模仅次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公司(CIMC)的Singamas 集装箱控股公司的集装箱设备产量可以满足全球需求量的20 %,年产能力可以达到60万标准箱,2003年的年产量为465,000标准箱,而2004年的产量为565,000标准箱。该公司经营管理的集装箱制造厂中有8家在中国,还有1家在印度尼西亚的泗水(Surabaya, Indonesia)。
除了上述两大集装箱设备制造公司外,还有若干家规模较小的集装箱生产集团,其中主要有韩国的South Korean duo, Jindo Corp 和Hyundai Mobis 三家,还有位于中国宁波的常州新华厂国际集装箱集团(CXIC)。这些集装箱设备制造集团的产量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5%~6%。其中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数中国常州新华厂国际集装箱集团(CXIC),年产量达到20万标准箱。而韩国的Hyundai Mobis集装箱设备公司却在过去几年逐步降低其产量,目前仅仅在中国广东省经营一家专业生产干货箱设备的工厂,其2004年产量开始出现稳中有升。韩国的Jindo Corp集装箱设备公司所属的3家工厂都是在1995年前后在中国设立的,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位于广州,专业生产特种集装箱专用产品,其中包括45英尺宽体欧洲式托盘集装箱,2004年产量与2003年同比上升20 %。
在激烈竞争中败落的集装箱公司的有:在中国拥有两家干货集装箱设备厂的常山贸易集团(Chang Shen Trading Group),由于2004年初遇到其金融困难,被置于政府保护下,已经濒临倒闭。被迫宣布破产和关门的是由美国一家集装箱出租公司于1979年在中国设立的况州船坞集装箱厂(Kwangchow Shipyard Container Factory),等候拆迁到其它地方。这两家集装箱设备公司的倒闭将从世界集装箱生产能力中减少20万标准箱。 Originally posted by zhfgbkj at 2005-11-9 22:57
哈哈。。。。徐州羽愽会------爱心大使
http://qualitypork.blogchina.com/inc/xz12.jpg
http://qualitypork.blogchina.com/inc/xz11.jpg
http://www.aiyin.com/mm/uploadfile/U ...
那个女的是不是某些人的"呕'像---"芙蓉姐姐"呀?那么象那么丑陋.:*19*::*19*::*19*: Originally posted by goodluck333888 at 2005-11-9 15:13
哈哈!浪子最喜欢的是下面这两样::D [/quot
呵呵,我喜欢看美女.就好比在股市中喜欢多看两眼象中集万科中兴等等这样优秀的公司一样.但现实生活中我很严谨自律的哦.:*21*::*21*::*21*: Originally posted by 方心侠 at 2005-11-9 23:05
中集的买入时机还没有到,我个人认为等到振华港机明年开始不行的时候,就是开始买中集的时候了。最近建议大家还是多看看
明年可能是中集踏上新征尘的起点,可股票是要打提前量的.个人觉得现在是长线战略建仓的良机.当然不一定马上涨很多,可起码是底部区域.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我想了解下公司销往马士基的集装箱占公司总销量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吗?听说以后马士基自已生产集装箱了,这对公司的影 响有多大?
[答复]: 尊敬的投资者/股东:
您好.
作为大客户,马士基采购的集装箱占本公司销售额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由于全球集装箱的市场需求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以及需求在旺季和不同地域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平衡,产能扩充,包括新厂商的介入是反映了上述实际需要,客户也有出于业务安全的考虑。从短期看,新厂商的介入对行业竞争可能构成一定压力。目前市场结构尚属健康,产生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较小。
中集的产品和服务是面向所有客户,同时与大客户马士基仍将保持良好关系。
谢谢!
中集集团
2005-11-0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392005-11-09 17:44:55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我想问一下,能告诉我目前世界上排名前六位的集装箱生产商是哪几个?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多少?给个大概数字就行,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谢了。
[答复]: 尊敬的投资者/股东:
您好.
2004年世界上排名前六位的集装箱生产商(主要根据《World Cargo News》等行业数据):
名称 市场占有率 (%)
1、中集集团(CIMC) 55.0
2、胜狮货柜(Singamas) 19.7
3、新华昌(CXIC) 7.0
4、进道(Jindo) 5.7
5、现代(Hyundai Mobis ) 4.8
6、扬州通运\通利 2.4
谢谢!
中集集团
2005-11-0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392005-11-09 18:00:50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公司在季报中公布了三季的毛利率 十七点多,那么胜狮货柜肯定也会公布的,由于信息不知去哪找,我想请问下公司了解到的胜狮货柜05年三季的毛利率是多少?还有其它排名前四位的生产商的是多少?如果给您添麻烦了,请原谅。谢了。
[答复]: 尊敬的投资者/股东:
您好.
有关胜狮货柜(香港证券代码:0716)的公开披露信息,可以查询以下网址:
www.irasia.com及www.singamas.com(公司网站)或http://www.singamas.com/PageGB/PressRelease/s_press_release.html
但香港上市公司是不要求披露季度报告的。
谢谢!
中集集团
2005-11-0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392005-11-09 17:52:02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公司指出,05年利润中干货箱所占比例为65%,06年会下降到60%,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答复]: 尊敬的投资者/股东:
您好.
通过加大对特种箱、冷藏箱产品的开发和投资力度,2006年利润中干货箱所占比例下降到60%的目标有望实现。
谢谢!
中集集团
2005-11-0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392005-11-09 17:19:07 Originally posted by john深蓝 at 2005-11-9 20:43
给你提供一个股价计算公式:
股价=每年分红/(r-g)
r代表折现率(discount rate),相当于你这里的4.4%(0.44%是否差了一位数?)
g代表利润增长率(growth rate),对A公司或十年后的B公司是0。
对于 ...
谢谢john深蓝兄,但按此公式,股票市赢率是否有些太高?
当然我们的公司在诚信,监管等方面有问题,但我现在不想考率这些因素.
再有我觉得你给的公式应该有一些使用的条件,否则中小版的股价不要抄上天?再有假如两公司G都为0,一个百分百分红,一个分红50%,分红都为1元,那他们股价应该一样吗?还是公式另有解释.
喜欢和你这样的交流,再一次感谢. [问题]:我前几天问中集集团的几个问题怎么不见回答?我现在的问题是:请问中集集团:市场上传言前段时间在开大股东关于股改的会议中,因大股东不想对价而不欢而散?有这回事吗?公司的股改的进程怎样?
[答复]: 尊敬的投资者/股东:
您好.
有关“在开大股东关于股改的会议中,因大股东不想对价而不欢而散”,纯属市场传言。
谢谢!
中集集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392005-11-09 17:31:44 [问题]:请问中集集团:1、回顾中集对其2004年年报及2005年一季报及其业绩预增公告,及其随后的公司股票遭基金集中减持股价腰斩,中集集团有配合基金减持的嫌疑!请中集集团就此事向股民作出正面回答!!请求监管机构就此事进行立案调查!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将违法者绳之以法,本人曾在蓝田违法案中损失100%请政府还中小投资者一个公道!!政府不是口口声声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请行动吧!全国7000万在等待。
[答复]: 尊敬的投资者/股东:
您好.
2004年业绩及2005年一季报业绩是真实的,其相关业绩预增公告是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及财务会计工作进度,按照信息披露规定进行的,中集集团不存在有配合基金减持的意图及行为。
谢谢!
中集集团
2005-11-0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392005-11-09 17:36:26 [问题]:1.公司三季报中利润表中所得税为什么比2004年3季少很多?而少数股东权益却多很多? 2005年3季:所得税12195387.41 少数股东权益111568847.40 2004年3季:所得税92381852.48 少数股东权益 28954996.80 我的理解:2005年3季赢利多的子公司多为新成立不久的公司,他们亨受二免三减的税收优惠? 但是这些子公司大多被中集高比例(大多100%)控股,为什么少数股东权益却大幅提高?想不通,请教您们.谢谢!!! 2.我是中小股东,喜欢读年报,中报,季报.以往中集刊登在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上的季报里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一栏里都有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很好看),但今年报纸上没有,而许多优秀的上市公司,如:万科,宝钢,深赤湾,粤电力,中石化,长江电力等等等等,在报上都有.希望公司还象以望一样在报上尽可能刊登文字描述,以方便广大的(长期)买得起报纸的中小投资者.您们的举手之劳,会给广大的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3.中集上市以来一直绩优十一年,很不容易,非常感谢您们的辛勤劳动!!! 最后,感谢您们在百忙中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答复]: 尊敬的投资者/股东:
您好.
关于第一个问题:公司三季报中利润表中所得税为什么比2004年3季少很多?而少数股东权益却多很多.
所得税显著减少是由于下属在本季度收到了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的部分(先征后返);少数股东权益增加很多,是由于本季度上海远东公司和天津北洋公司不再按承包经营的方式分配利润,而是按照实际股权比例,这使少数股东权益显著增加。
关于第二个问题:希望季报里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刊登在报纸摘要版中,对此我们将完全接受投资者和股东的建议。
希望今后能够及时向公司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
谢谢!
中集集团
2005-11-0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0392005-11-09 18:09:30
潜台词是奉劝大家不要再挖空心思讨论绩优垃圾股[000039]了!!!
会员们真幽默,把网络名人芙蓉姐姐的照片贴上来了,其潜台词是奉劝大家不要再挖空心思讨论绩优垃圾股[000039]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ali2003 at 2005-11-9 15:10与价值投资者探讨:
我假设了两个公司,周期型公司A和增长型公司B。目前的利润均为1.0元,净资产为4.0元。
假设前提公司均为诚信公司,利润为扣除资产折旧后的利润。
假设利率0.44%。
为了便于计算,假设周 ...
讨论太久远的东西没有太多现实意义.好比阿罗1951年证明的"不可能性定理"所描绘的一样,彻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关键的社会福利函数,终究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完全竞争经济的竞争均衡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需要太多苛刻的假设条件.而太远的未来实在充满了太多的变数. 《經濟通專訊》中海集運(2866)公布,其附屬公司中海亞洲於昨日(31日),與中海集運控股股東之全資附屬公司東方國際集裝箱(連雲港)有限公司(DFIC),訂立集裝箱購買協議。
廣 告
據此,中海亞洲同意向DFIC購買1﹒3萬標準箱鋼質一般用途乾貨集裝箱,總現金代價為2072萬美元(1﹒61億元)。
中海集運指集團之運能大幅提升,現時極需要額外集裝箱為貨運量提供支援。(ts)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涯浪子7311 at 2005-11-10 10:09
讨论太久远的东西没有太多现实意义.好比阿罗1951年证明的"不可能性定理"所描绘的一样,彻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关键的社会福利函数,终究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完全竞争经济的竞争均衡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需要 ...
浪子兄,见笑了.
假使条件仅仅是为了为了分析的方便,在后面的分析还是要考虑的.
正是有价值投资的分析,会使那些低估的股票获得大量的买入,才会照成上升的趋势,让技术分析的感受到上升的趋势,进行投机抄做,才能完成价值回归.这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有些假设可以从其他方面的分析解决,比如成长期,可以通过市场的总容量判断其发展期.
大师们已经给了一些计算公式,但没有学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采用苯办法,一点一点分析.
分析的有些浅薄,让您见笑了,希望多人的合力思考能对我和大家有所帮助,所以发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