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怎么数就怎么数,你管得着吗?
想怎么数就怎么数,你管得着吗?本来没有必要在这里花大功夫讲这个问题的,因为目前出版的任何一本期货方面的书籍均有这方面的详尽介绍。但由于陋作《我从天边来赴约》中涉及到了波浪理论及其预测,很多同行以各种方式来询问我,说我的文中有第二浪底比第一浪的起点低之类的问题,所以觉得有必要在我理解的层面上与大家探讨一下,因为这个理论太深刻和实用了。而我们的投资者了解的较为肤浅。
艾略特坚信,他的股市理论是制约人类一切活动的普遍自然法则的一部分。的确如此,因为他的理论有数学作基础--即斐波纳神奇数字。神奇数字系列本身属于极其简单的数字系列,但其间展现的各种特点,令人对大自然奥秘,感叹玄妙之余,更多一份敬意。
美国的约翰。墨菲(即《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的作者)说,"就股市和期货市场分析而言,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很可能是最兼容并包的技术方法了。很大部分价格形态都可以用艾略特波浪结构加以解释。"
另外,投机大师索罗斯在他的《金融炼金术》中也说,"柏彻特(波浪理论的掌门人)是一位依据艾略特波浪理论进行预测的技术分析师,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预言家,其预言确能撼动股市。"
艾略特(1871-1948),波浪理论的创始人,曾当过会计师,就职于铁路公司、餐饮等多种行业。人们对他的身世了解不多,1934年出版《波浪原理》,为这一重要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理论由于艰深难懂而被人们长期忽视。1978年,他的思想的直接继承者柏彻特出版了与人合著的《波浪理论》一书,并在期权交易竞赛中取得四个月获得400%以上的骄人成绩,从而使波浪原理迅速传播。现在的任何一部股市或期市理论教科书中波浪理论都占有越来越大的篇幅。
由于波浪理论被略懂一二的人弄得神秘兮兮,所以,使后来者根本不想也不愿接触这个理论,觉得玄妙高深。同时也耻于数浪,怕数错了让人笑话。一个投资大师就曾说过,认识波浪理论之后,用与不用者,均属愚蠢。虽不尽然,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它,将其本质和精髓吃透,然后才能谈得上用与不用。
下面用最简略的方式介绍一下波浪理论的两条铁律:(一)五浪型态中,除非在倾斜三角形(即楔形)内,浪4不能够与浪1的那一点重叠或低于该水平。这是介定浪4之充分而必要的条件,除非投资者介定浪4之际,其他所有波浪理论都支持将浪4与浪1重叠,否则,便必须谨守这个规律。
(二)中间的那一段浪(即浪3),其长度通常是五浪型态中最长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是最短的。
只要谨记这两条"铁律",才不会在数浪过程中,犯基本的错误,让人耻笑。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艾略特决没有规定第二浪底不能破第一浪起点,只是我们习惯将第二浪底画得比第一浪起点高,一般的投资者就以为这是一条不可破的规律,实际是大谬不然。第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第4浪的底亦可破第1浪的顶。
实质上,期货投资是一门艺术,决非科学,它不是1+1=2的游戏,它也可能等于3或4。所以,不能太拘泥于理论了,无论你怎么数浪,目的都只有一个,能指导你的操作行为,绝不可为数浪而数浪。舍本求末,远离我们的目标。
除了两条"铁律"之外,还有两个指引:
其一是:交替规律
交替规律是分析波浪型态和预测其未来的可能趋势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指引。也就是说,所有的波浪型态几乎都是交替地轮流出现的。例如,调整浪2是"简单"的一段浪,那么,在4浪调整中便出现"复式"的型态,反之亦然。
虽然,交替规律看似颇为死板,但它却显露了一个令投资者不能忽略的现象,任何趋势的总去向虽然相若,但其间的分支却并不完全相同。当然,"交替规律并非必然地出现,但从众多的例子中,却显示了这种规律的存在性"。所以,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主要的,不能把理论当死的教条去套,那样会颇似郑人买履,贻笑大方的。
其二是:投资者通常最感兴趣的便是企图预先知道牛市的顶点及熊市的低点止于何处。
其实,对于这种期待的心理,任何技术分析方法也只能够提供"大致"的参考价位,而决不可能定死在哪一点,因为一方面期市是万人智慧,不可能统一,另一方面,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决定了其走势的复杂性。
波浪理论对于调整波浪的终点,给出了一定的方法。例如,对第四浪的回落,其低点通常是在前一段波浪中所分衍出来,较低级数的第四浪范围内完成。也就是说,假若这第四浪是属于基本大浪级数,则其调整低点便是基本大浪之三浪内,所分衍的中型浪第4浪的低点。对于这个规律,投资者可以随便加以验证,大体是如此。
这样,对于我在《我从天边来赴约》中关于把1999年3月1373定义为第一大浪,而把2001年11月的1336定义为第三大浪,投资者就一定理解了。这就是典型的第二浪底比第一浪的起点还要低。这样数,其它一切条件均符合数浪规律,为什么要怀疑呢?
我还可以举一个不但第二浪底比第一浪起点低,而且第四浪调整把第一浪顶破了的例子,仅供投资者参考。
这是03年8月9日我用波浪理论研究的大连豆粕03年8月合约的走势情况。
此合约于03年1月21日起盘,走出一个清晰的五浪完整图,细分如下:03年1月21日的1902元至03年2月18日的2048元为第1浪,幅度为147元;03年2月18日的2048元至03年3月5日的1880元,为第2浪,幅度为168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第二浪底比第一浪起点还低,更具有欺骗性,说明主力运作的水准很高;03年3月5日的1880元至03年4月21日的2229元为第3浪,幅度为349元;03年4月21日的2229元至03年6月3日的2010元为第4浪,幅度为219元。值得说明的是,这个第4浪底破了第1浪的顶,且破下去2048-2010=38点,大家可以调出其K线看,它的4浪调整正好是"楔形"调整;03年6月3日的2010元至03年7月29日的2333元为第5浪,幅度为323元。
十分精彩的是:3浪约为1浪的2.382倍,与实际仅只1元之差。即147*2.382=350元,1880+350=2230元,而实际为2229元;5浪约为1浪的2倍与2.382倍的平均值,即(147*2+147*2.382)/2=322元,2010+322=2332元,而实际为2333元,仅相差1元。
波浪理论是期市操作技巧的奠基之作,其预测十分神妙,为中外投资大师所首肯,我们应该努力探究,把它弄透,指导我们的交易,使我们对市场更有信心和把握,何乐而不为呢?
专业趋势探测器(XTL
专业趋势探测器(XTL)XTL产生背景
AdvancedGET在识别艾略特波浪计数做的十分完美。在结合诸如利润获取指数(PTI)、浪四通道、趋势通道等研究后,(AdvancedGET)呈现给GET的用户一个非常有效的机械交易策略。
这机械交易策略主要集中在
1>在第一类交易中,交易浪四到浪五这一段
2>在第二类交易中,交易浪五的结束部分
这已经有相当好的创造赢利的能力了,但我们仍然缺乏一个机械式的进场,以进入市场产生的大幅度的浪三运动。迄今为止,这是通过等待进入浪五末端,并静候浪三发展的第二类交易来实现的。在众多情况下,许多我们的客户请求我们拿出一种能在浪三早期进场的技术。
经过广泛的探索,我们于1995年发表了约瑟夫趋势指标。JTI设计用于在一旦波动成熟时确认浪三。JTI通过在主浪三时产生一条指数曲线来实现。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用户利用完整的浪三波动,(JTI)确认指示有些太迟,特别在早期介入方面。
任务
自上一个版本1995年3月的AdvancedGET6.0以来,我的研究专注于发现在第三浪早期进行识别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其结果就是XTL—专业趋势探测器(专业趋势捕手)。
如果我们仔细地看任何一张图,你将会发现这样一些时期,市场倾向于没有明确方向地来回运动,波动随机翻转。许多这样的波动经回顾可以被分类成噪声。为了便于讨论,可认定这是一个随机交易的市场。如果你简单地用趋势跟踪系统,你将由于高价买入和低价卖出而受两重损失。在“小道” (译者注:意指弯弯曲曲)市场,趋势跟踪系统通常不能很好地工作。然而,使用超买/超卖的指标也许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很好。
但是,当你转向使用超买/超卖策略时,市场却转为趋势模式(或者似乎是)。这个循环似乎从来没有改变,并确实能使一个成熟的男人哭泣。一旦市场突破进入趋势模式,价格以强劲的动能向一个方向运动,波动被归类为主要趋势。在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术语中,这个波动被标示为第三浪。
目标是识别何时市场是随机交易模式,何时是以主要趋势交易。这有两个附加的要求:
1)主要趋势模式必须在早期阶段检测到,以便于交易
2)最小化错误信号
我们开发了统计模型用以检查一组给定数据的随机值。该模型近似于随机数据的趋势测试(见高级统计书)。我们的统计模型根据给定的数据趋势计算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0是完全随机,而1是完全有偏的)。此外,我们也开发测量阀值的方法。如果我们测试给定的一组数据的随机值,当随机值超过阀值时,我们推论市场具有潜在的趋势或者在一个主要趋势的早期阶段出现了偏离。
当向下偏离或向下趋势被检测到时,棒线显示红色。当向上偏离或向上趋势被检测到时,棒线显示蓝色。如果趋势既不向上也不向下,棒线作为正常以黑色显示。
适用性
任何研究如果它适合其它市场,那么它是有效的。我们为XTL开发的统计模型符合这个标准。它可在任何市场(股票和期货)和任何时间架构没有任何修改地使用。
与艾略特波浪分析的兼容性
几乎所有的第三浪波动产生强劲的和延伸的动量,而被归类为主要趋势。在大多数情况下,XTL可以在第三浪的早期识别主要趋势。由于XTL是一个统计模型,没有使用艾略特波浪逻辑,它提供了对浪三类型的波动进行独立确认和在其早期进场的工具
在下面几页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XTL,并解释一些推荐的交易规则。我们建议你用训练模式,在不同的市场测试我们推荐的思路,然后,形成适合你自己交易方式的计划。
XTL设置
计算专业趋势探测器(XTL)只有一个设置(输入)。这个设置是用于确定测试随机值的数据的棒数。缺省值为35周期,我们强烈推荐使用该值。使用35周期可减少错误突破信号的个数。然而,使用21周期的设置使XTL在更早的阶段识别出主要趋势。
因此,35周期XTL提供较少的错误信号,而21周期XTL早1到2棒识别出主要趋势。
你使用哪一个设置(35周期或21周期)是你的个人偏好。最好的决定最佳设置的方法是用训练模式对历史数据进行测试,以发现适合你交易方式的设置。
如何使用XTL
因为XTL是一个识别主要趋势的工具,你可以在许多情况下使用,以增强你的交易能力。从我们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如下的方法是可靠的。当没有主要趋势时,棒线作为普通棒线用黑色绘出。趋势一被检测到,棒线的颜色变为红色(向下趋势)或蓝色(向上趋势)。
第一个改变颜色的棒线叫做第一只突破棒线。
加上这突破棒线长度的一半就得到买进水平。
倘若如下事实成立,当市场突破买入水平时,买进(做多):
1)XTL没有检测到和显示相反的趋势的颜色。在以上的解释中,买进产生于向上趋势信号。因此,你不能在价格突破买进水平之前发现任何红色棒线。中性(黑色)棒线是可以的并没有改变策略。
2)没有触及止损(TheSTOPisnottakenout.)(见下面对止损的讨论)
我们建议加上突破棒线长度的1/2。请使用训练模式自由地进行历史测试,以发现令你最感舒适的长度。
对于攻击性的进场,你甚至可以设置买入水平就在突破棒线高点之上。你可以在可选择的水平上用买入止损进入市场。
使用止损
虽然有许多途径运用止损,这里有一种我们发现的有用的方法。在突破棒线低点之下,距离一个突破棒线长度处设置止损点。
我们建议你用训练模式发现适合你交易方式的止损方法。
如果你感觉止损太小,那么使用两倍突破棒线的长度。同样地,如果你感觉止损太大,那么使用突破棒线的一半。
例如:第一只突破棒线的范围是HIGH=7650,LOW=7630,那么突破棒线的长度是(7650-7630)=20点。
向上趋势买入信号
为了获取买入水平,你加上突破棒线长度的1/2。在这里,突破棒线的1/2=20点/2=10点。与突破棒线的高点相加得到买入水平=(7650+10)=7660。为了获得建议的止损点,你从突破棒线的低点减去突破棒线的长度=(7630-20)=7610。这是建议的卖出止损点。
向下趋势卖出信号
为了获取卖出信号,你做的正相反。使用上面的例子,突破棒线长度的1/2是10点。从突破棒线的低点减去该值,得到卖出水平=(7630-10)=7620。为了获得建议的止损点,你从突破棒线的高点加上突破棒线的长度=(7650+20)=7670。这是建议的买入止损点。
连续交易
当使用回归趋势通道保护利润时,你有时也许会退出市场,而市场继续延着你初始交易的方向运行。当价格突破趋势通道,它通常表明当前趋势的结束或者至少方向的暂时改变。
趋势通道的突破是实际趋势的改变抑或仅是暂时的改变,这是非常难于预测的。因此,我们建议获取利润。如果初始的趋势继续,你可以按如下的办法再次进场。只要软件显示主要趋势没有改变(这里,棒线应该没有从(向下趋势)红色变成(向上趋势)蓝色),当价格突破新绘的趋势通道,你可以初始的方向重新进入市。中性(黑色)棒线是可以的并没有改变策略。新趋势通道是从上一个支点画的。
在突破趋势通道产生新的入场点。
连续交易指南
1.GET显示的主要趋势不应改变。
例如:在向下的趋势市场,棒线颜色是红色(向下)或黑色(中性),同时不应变成意味趋势改变的蓝色(向上)。在上升的阶段相反地使用。
2.一旦一个支点确立,就如前页所述从该支点画趋势通道。你也可以使用GET中的自动通道特色功能。(请注意,自动通道始自用户选择的最近的支点,如主要支点,基本支点等等;你也许必须调整设置以得到合适的结果)。
3.一旦价格以初始趋势的方向突破新画的趋势通道,新的交易确立,止损点在前一支点的上方或下方(如下图所示)
新的交易
一旦你重新进入市场,将此视为一个新的头寸。当交易变得有利可图,使用回归趋势通道保护利润。
艾略特波浪理论与买卖点
艾略特波浪理论与买卖点作者·杨世俊
众所周知,股票起源于西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股市则成立于八十年代末。
其中以深市成指为例,于1991年4月3日诞生,至今也仅仅只有不到九个年头,说明目前中国的股市还是一个年青的、不太成熟的市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于西方股市。西方股市,历经了成立——摸索——操纵市场——成熟。因此,已是陈年老酿了!世界股市经历了200多个春秋的演绎到了现在,证券理论也是在逐一的升华,经过了不知多少风风雨雨,如今也只有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江恩的《江恩理论》以及《道氏理论》堪称无懈可击,而成为投资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对象,但如何把精典理论转换为投资获利,这也正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当然这也是难点所在。
《波浪理论》是瑞福.尼尔森.艾略特研究社会、群体行为倾向;并将其转换为可辩认的形态后,所获得的成果,他运用其分析在经济、生态周期、人的情绪变化、大致的社会的变化都十分贴切,运用在股市中,更是得心应手。《波浪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动态都有波动形态,证券市场也不例外,首先,将在市场中重复出现波动。在不考虑每个波动时间及波幅的差异下,依其形式上的不同,一共分成十三种形态,波浪理论具备预测市场行为的价值,但必须遵循其基本法则。
艾略特认为,股票市场的发展,是遵循五波上升,以及三波下降的基本节奏或形态,而完成一个包含八个波的完整周期。后面三个下降波主要是对前期上升波的一种“修正”。五波在主要趋势的方向上进行,其后伴随着三个“修正”波,这是基本概念,这是艾略特理论的精髓。鉴于我们在此仅以买卖点为探讨的主话题,其它关于波浪理论的内容就不在多讲。
(一)上升浪中买卖点的把持
波浪理论认为在十三个波型中,五个上升浪是最易获取投资回报的阶段。艾略特认为,其中第三波的升幅也是最为可观,虽然第五波往往会形成延长形态,但从安全程度来看,则远不如第三波的上升幅度,因五浪上升也往往有失败浪的存在,而三浪则不会出现。因此,投资者在上升波浪中应注重第三波,(这种操作思路仅是短线行为,若是中长线思路则应是,当第三浪买进,而在修整浪中沽出,这是以后的话题。)当然,这也并不代表第一波和第五浪没有行情可为。
笔者认为,理解波浪理论后,只要投资者能确认一波完整的形态未完,即下跌三浪的最后波段C浪结束,投资者便可介入了!波浪理论不同与江恩理论和道氏理论,他对黄金分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后两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当第一波的完结确认,便可成为衡量第三波与第五浪卖出的位置,当然这和黄金比例的0.618位置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在一个五浪上升中,只要投资者把握好第一浪的起点以及第一浪的涨幅高度,那么,你这第5浪的顶点也便会在第一浪顶点的1.618处产生,而第3浪的顶与第5浪的顶的距离通常是第一浪起始点到第3浪顶的0.618。当然,以上我们了解了上升浪的涨升幅度,至于调整浪,一般都是遵循着回调0.618的规律,对此,投资者应详加观察,对于完全5浪的买卖应对,那就是在推高波中当突破峰顶是介入,而在修整波中,下穿波谷时应以沽出。
一般当大盘或个股步入上升时,其买入时机除我们上期所讲的规律外,如果细分,我们则可发现,第三浪和第五浪是最有利可图的,虽然第三浪的涨升相对安全,而第五浪的延长浪容易形成失败,但如果把握得当,则也会获利丰厚。
(1)第三浪买卖的要领
上期我们讲到的是十三个波型中五个上升浪中的常规走势,现在我们主要针对第三浪的延伸进一步探索。
延长浪是具有丰富变化的价格波动,通常出现于“逃跑型市场”,价格跳空,有上下限又极为活跃的波动中,投资者如果能根据明智而且明确的规则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不少好的交易机会。
艾略特认为“延长浪可能在3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个浪出现,但仅在其中一个浪中出现”,这才是延期长浪的基本准则。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也会走出等波幅的9浪上升,但这种可能性一般是微乎其微的。
实战中,艾略特认为,从没利用延长浪交易的独特的交易工具。他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因为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数浪上,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数浪使艾略特的概念有效运作,而是费波纳奇数列及比率1.618的重要性。”如果投资者能把这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效果极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延长浪持续的越长可获利的潜力便自然而然就越大。当然,对于费波纳奇数列可能很多投资者还不很清楚,在此笔者简单阐述如下:
费波纳奇是生活在1175年左右的一位数学家,是他不仅成功了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同时还发明了费波纳奇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可以说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万物,都无处不蕴藏此数列,这也是经过了多少人在其后所验证的。
这一比例进了一个恒定的比率1.618在此数例中,1.61803398875……上下波动,这便是费波纳奇数列的神奇所在,后来人们也便把它称之为最佳的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如人体器官,埃及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都是最好的鉴证,这正是其神奇的一面。当然把费波纳奇数列运用于证券市场中,也是完全体现了神奇的作用,往往是别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这正是艾略特理论与江恩理论、道氏理论中最大的不同。虽然,江恩理论与道氏也谈及此数列,把它的高度升华是远远不及艾略特所重视的高度。
艾略特一再强调,无论第三浪的涨升是否有延长,但一定有遵循以下三个方面,1、最小波动幅度,(数浪并不重要);2、比率1.618;3、严格的进场和出场规则。艾略特认为,每一个5浪形态后面必有a-b-c的调整或者双重调整,实际中一旦a浪、b浪、c浪下降至A、B波形成的波谷以下,那么就可以卖出,如果在上升的a、b、c浪中,则是一个买入的信号。
(2)第三波的特征
艾略特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在五个推动波中第三波是可观的奇迹,既强大又宽广,此阶段的走势坚定明显,由于投资人的信心恢复了,市场上出现了逐渐有利的基本面。第三波通常会造就最大的成交量与价格变动,并且必然都是波行中最活泼不稳的一段,结合中国股市,笔者认为,从中国有股市以来至今,大盘尚未完成一组大的循环波,目前只不过是所处在大Ⅲ浪中而已。因此,在其后的几年当中,必然会有一个极为有利可图的上升浪存在。届时,将会带动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尚未发生的波型留待以后探讨。这里我们仅以大三波的第(1)浪为研究对象。从深成指周K线上看,中国的大Ⅲ浪是由96年1月23日的924点开始,截止到97年5月12日6103点,从此波的涨升中可看出大Ⅲ浪以及次级别(1)浪的魅力所在。仅是大Ⅲ浪(1),深成指涨幅便达到了560%,而后两市完成了a、b、c修正后,又展开了Ⅲ浪(3)的行情。笔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而不同于其它证券界人士所认为的99年5·19行情是处于大V浪之中的主要原因是:艾略特波浪理论严格界定,4浪底不应低于3浪顶的原则(即99年5月17日的低点2547.29不应低于93年2月22日的高点3311.7),从图表上来看,极类似于艾略特所认为的第三浪延伸的走势。若是如此,那么去年两市所进行的波级也只能划分在Ⅲ波中的第(3)
浪而已。从深成指月线中,我们已领略到了第三浪的魅力,同时,也看到了Ⅲ浪(1)的巨大升幅,这和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是相吻合的。由于中国的股市目前仅运行在大循环波的第Ⅲ浪当中,因此中、长线介入也显得无可非议了,当然从艾略特理论来讲,两市股指在突破97年5月12日高点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介入点,但笔者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双重性,即普遍性中蕴含着特殊性,不可死搬硬套,应灵活应用。因此就中长线角度来看,目前仍应是较佳的介入点。
当然,不同的波型用艾略特的理论来进行交易也有着行不通地方,不管是第三波还是第一波、第五波,艾略特指出,为了使整个策略达到有一个最小波动波动幅度,如果波动幅度过小,那么存在以下弊端:
(1)、就会存在太多的“噪音”干扰,使我们无法正确预测波动。
(2)调整不会提供足够的获利潜能。
(3)用1.618比率计算的预测价格目标不可靠的可能越大。
艾略特认为,之所以确定最小波动幅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周线图和日线图上加以识别延伸浪的存在,而使图表的波型划分一目了然。比如,艾略特就把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最小波动幅度最好设定为200个基准点,对英镑则为400点等。至于国内市场,笔者认为把基准点定为深综指为100点,上证指数为300点相对要好一些。
(3)第三波买卖的把握以及利润目标的计算
众所周知,第三波行情极有诱惑力的,不仅是气势如虹的涨升中,而更重要的是集延长性和安全性为一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能把握好进出,并对利润目标位有着详尽的推算,那么不仅会能挣得钵满盆溢,而且也是十分剌激的事。要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必需要克服贪婪、恐惧以及按耐不住等不利于操作的心理作用,为了做到有的放矢的效果,投资者应多加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场与再进场规则
进场与再进场规则不能象我们在上学期间所学的定理、原理那样家喻户晓,但是它们犹如大海行船中的指南针,是在前人的不断摸索和验证下得到的,千万不可低估。一般在利用延长浪交易时,进场规则能在对趋势预测不对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这意味着执行该进场规则会失去一些获利机会的可能,但交易能变得更安全可靠。
一般波浪理论认为,日线图上价格目标达到后,市价突破前两天的最低点,(还必须包括出现最高价那天的最低点)或者收盘价低于出现最高价那天的最低点,两种情况出现其一时,应该进入空头,(在相反的情况下持有多头思维)。
在利用延长浪交易时,进场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因其很容易对预测的价格目标形成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场规则具有防止过早入市带来的损失,对投资者具有保护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价格目标达到后,如果具备以下条件的价格向下突破前四个最低点的。如深发展97年5月,显然是具备了上述的第一条,而使该股步入空头市场。
通常,投资者若在平仓出场后再进场交易,主要取决于第一波的波幅,而并非是第3浪,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第3浪延长后,波幅一定很大,是必会形成一个大的调整,那样很容易使投资者产生错觉,并导致投资失败,所以说第一波波幅越大,越对再进场有利,因此周线图和月线图的参考价值是分时图,甚至是日线图所无法替代的,这一点是关键。
当然任何事物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都具备有双重性,我们在研究进场的同时,也完全应该想到何时退场,要作到这一点,投资者应该设定停损位来保护自己,这正是波浪理论中所说的停损规则。当然,中国股市不同于国外市场,指数是不可以买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股票的止损位设立在前两交易日的最低点上,而期货则完全可遵循在持有空头头寸后,停损位放在前一个最高点之上的最小价位,对于多头头寸,则应该放在前一最小价位处。
2、利润目标规则
利润目标的设立,主要是制止贪婪的一种体现,一般认为在第一浪起点到第3浪结束垂直距离的50%为佳,一旦达到这一目标,则应平仓落袋为安,等待下次机会的出现,这样投资者才能在市场中笑口常开,而立于不败之地。
(4)第5浪涨升的应对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第5浪的涨升较第3浪的涨升存在有一定的弊端,较易形成延伸浪的失败。但从整体来看,它依然是推动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延长浪能顺利的进行下去那么它涨升的空间也是极其可观的。以下我们就针对第5浪进行研究。
通常第5浪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么强劲有力,艾略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第5浪行情仅是一种“虚张声势”,除非有延伸,否则第5浪几乎都不会像第3波那么“轰轰烈烈”。
艾略特通过长时间的市场研究,发现了第5浪涨升的两大特征:
1、在第5浪延长当中“在极偶然的情况下,会有9个等波幅的浪存在”。
2、一旦5浪发生延长,那么5浪完成后会发生双重调整。
当然,从延长浪的情况来看,一般在市场中较难出现,而一旦出现,那么投资者在浪型的划分中应注意的是,它们的推动波加上修正波共完成9浪,除1、2、3、4浪为基本浪外,5、6、7、8、9均是属于5浪的延长而已,并不会和波浪理论的精髓“五波上升,三波修正所抵触”。
事实证明艾略特所验证的9浪形态,以及随之而来的双重调整,是艾略特众多波浪形态中最具预测价值的其中之一,在操作中完全起指导作用。虽如此,但如何划分5浪的结束点位,这也都是众多投资者苦苦思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艾略特通过长时间的验证和观察发现,利用半对数图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趋势线。他认为一旦市价达到上趋势线时,趋势将会反转,这也就是5浪延伸的结束点。
此外,艾略特通过上升5浪还得出“当上升的5浪形态结束时,将有一个下降的3浪形态随之而来,这也是他的重大发现之一。而当代的证券分析人士也把它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为了让投资者和分析人士能进一步了解五个推动浪相互间的关系,他指出“延长浪可能在三个推动浪,即第1、3、5、当中出现,但在这一组推动浪中不会有两次延伸。”例如第3浪形成延伸,那么1、5、浪将不可能有延伸浪存在。这也意味着一旦第5浪延长被识别,趋势变化将极有可能发生。这一点预测未来走势的关键。
以上我们了解情况了第5浪的重要性,以及延伸后将所引发的走势。但如何把握第5流延伸时的买卖点,波浪理论中并没有详细的界定,仅是以粗犷的趋势线来划分,是较为粗糙的。但如何相对准确的界定呢?笔者认为,这要借助于我们前面所讲的费波纳茨比率(黄金分割)。
当然,我们在研究第3浪延伸时阐述,在第5浪延伸中买卖的把握也是遵循这一规律。首先,我们应把从第1浪起点到第3浪结束点的总波幅乘以费波纳茨比率1.618来得到第5浪结束点的价格目标,这样何时卖出便是一目了然了。总之无论是第3浪、还是第5浪展开延伸,只要能把第1浪的基准浪正确识别,那么在利用费波纳茨比率来计算,相信投资者时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
(5)利用调整浪
众所周知,艾略特认为一个循环波是由八个浪组成,即五波上升,而三波调整。虽然,在五波上升时,股指也同样有两个修正波存在,但和五个推进浪完成后紧接着的三波调整波性质截然不同。一般在五波上升中的修正波,市场仍能表现出活跃的气氛,然而在五波推动浪后的三波调整浪中市场则明显表现悲观气氛。这说明市场的情绪随波性的不同在发生改变。虽然b浪反弹仍有利可图,但c浪却杀伤力极强。说明了股指一旦进入空头市场,那么投资者在操作时是冒有一定的风险的,也可以说是刀口舔血。
艾略特认为,每个市场的运动都是有节奏,有规则的,推动浪是主要的价格波动。在它之后,在下一个把价位推至新领域的推动浪之前,存在着一个调整浪,即a、b、c调整。艾略特认为“通过理解交替规则是可能预知何时发生一个延长的c浪”,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调整方面的分析有预测的功能。根据交替规则,波浪理论是可能预测出C浪的,但其弊端则是:
1、仅是处于简单的,两次或三次的调整浪中。
2、c浪会走多远?
3、何时进场或出场。
大多情况对以上的形态认识则要靠投资者自己识别,这则需要结合费波纳茨数列以及自己扎实的看图本领。当然,关于费波纳茨数列,笔者在前期已有所阐述,至于看图方面,则需投资者学习最基本的K线排列,在此,不在一一表叙。
当然,艾略特的概念中有两个明确的规则,对调整波中的操作是极其可靠的,即第1、第3浪通常是最长的浪;2、在任何推动或调整市场循环中,至少会存在3个浪。以上这两条规则隐含于波动的形态之中,虽极富有挑战性,但也十分可靠,可适用于任何市场和任何商品期货。根据艾略特观点,一个基本市场循环可以分解,浪1、3、5、a、c可以分别被细分低一级的5个浪,浪2、4、b可以分别细分为低一级的3个浪,以上两点是艾略特研究的精典之一。艾略特认为,在调整市场中的3浪波动中有第2浪时方可投资,当价格达到预测目标时应获取利润。
这一点投资者应谨慎。
艾略特认为绝大多情况趋势方向会有一个3浪变动出现,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就具备有获利潜力。
1、第1浪已经达到最小波动幅度(规模)。
2、第3浪比第1浪长。
3、我们在第2浪的调整中投资。
4、需要确定一个利润目标。
5、通常把第1浪的起始点作为停顿点以保护头寸的持仓部位等。
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一点是:最小波动幅度规模是在策略中的一个限制条件,这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达到最小波动幅度,获利的潜力会很小,交易通常只会带来双重损失。如果能掌握以上的规律,那么投资者在调整波中不仅会增添信心,同时也将会受益非浅。
(三)趋势中的调整应对
除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利用上升浪和调整浪交易外,波浪理论还非常重视从图表上所观察的直接的趋势投资方法。当然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趋势中的调整,而另一种是长期趋势中的调整。虽然,同处于调整之中,但仍是有着获利的时机可把握,以下笔者将一一剖析。
(1)短期趋势中的调整
以下我们以简单的突破系统为例,讲解如何在短期趋势调整中投资。虽然该策略远离艾略特理论的真谛和费波纳茨数列,但同样在形态中有着其固有的特性,如直观性和易见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与艾略特精典的3浪形态关系。
一般,在一个简单的波动突破形态中,投资者最常用的莫过于此推断,即如果价格高于前一波的最高点时,则是买入的较佳良机,而如果价格低于前一波的最低点则是卖出时机。这在国内众多的股票中屡见不鲜。这一规律在有规则市场中出现较大波动时可以运用得更加完美,但这种方法同样也有其弊端所在,一旦在横向盘整的市道中作用就显得不尽人意,因此在运用此种方法时,投资者必须要以此种规则和特征加以明确的界定。不同的波动幅度,停损点,利润目标停止追随和再进场规则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月线图,周线图以及日线图,甚至是更小的单位记录都应区别对待。
利润目标的计算
利润目标是第一个变化的总幅度(即在进入方向的前一次波动规模、幅度)乘以0.618。
假设某股票从10元涨至20元,经过回调后再度起动,那么其利润目标位的计算则应是:
第一波总幅为:20-10=10
利润目标是0.618倍的第一波幅: 0.618×10=6.18
其利润目标位则应是20+6.18=26.18
这说明,如果在一个短期的趋势中,只有投资者能有效的计算出利润目标位,那么在炒作中的安全会相应的提高,而26.18元也将是多头出清持仓的部位。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的一面,虽然说当趋势改变出现了一个3浪运动,而这一策略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其优点。但是,它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价格可能不会到达利润目标水平,以及在多头的情况下平仓后股价仍有大幅上升的可能,但从安全角度来看,遵循以上的规则是较稳妥的上上之策,这也靠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所决定。
停损的把握,对于多头而言,如果价格低于前二天的低点时,投资者确实应急流勇退,应停损入场,或者是停止追棒(对空头则是相反)。
此外艾略特还认为,在利用调整交易时,必须在下面两者中作出选择。
1、等待一个62%的调整,同时避免此波调整的风险。
2、尽早交易,但是止损出场的可能更大,或者说遭受损失的风险较大。
一旦投资者在准备进入市场,则必须选准进入调整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反波动规模、调整和进场规则一起考虑,这样才能明显地作到有的放矢。
(3)长期趋势中的调整
八十年代,当我国还没有证券市场的时候,国外已十分流行“在价格变动的调整时交易可以降低风险”这一操作思路。其中以美国为例,众多的投资者的指数买卖是如火如荼。道琼斯长期趋势图,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局面。
当然,如果没有长期上升趋势的界定,那么这一策略的问题就会出现,在此我们参考1970年到1980年的道琼斯指数,在此期间多次出现上下近500点的大波动,但始终是维持在锯齿平台形态整理之中,这便说明一个长期波动的判断,不仅体现在技术性的预测上,更重要的是,平时积攒的实战经验,这一点对于投资者来讲十重要。因此,投资者在今年的操作中应首先观察各类图形的历史走势,其次是提高技术方面的分析准确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投资者在今后把握长期趋势调整的准确度以及买卖时间的正确度。在此我们不再详细说明。
(四)调整的规模
众所周知,调整是推动浪的一个修正,但如何把握调整规模,则是众多投资者的研究话题。至于调整的规模,艾略特则较为重视费波纳茨数列中的3个基本比例,即:0.618、1.0和1.618。这也是研究调整的精髓。38%来源于0.618除以1.618的商,50%是比率1.0的变形,62%是来源于1.0除以1.618商。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3浪变动出现,那么调整的规模越大,对投资就越有利,因为调整越大,一定利润目标下获得利润的潜力也就越大。但任何事都具有双重性,在这一方法中也会存在有调整规模难以预测的缺点,调整可能是原先从第一浪开始的价格变动的38%或50%或者62%,甚至100%的折回。
这必然会导致投资者过早地投资增加遭受损失和失去止损出场的机会,即使市场是按原先预测的方向发展,而等待一个特殊的折回比如62%,可能会错过整个变动。
如何能够在调整中介入,而且相对安全,投资者则应注意以下方面:
1、投资策略(如买进并持有,还是短线操作)
2、某种商品期货价格变动是否活跃
3、调整规模测量的依据,原价格变动的回吐幅度
4、趋势的强弱
5、利用的数据类型(如月线图、周线图、日线图或更小单位记录的数据)
以上几个方面,投资者若能举一反三,并能准确的撑握,那么对今后的实践操作就会起到指导作用。应悉心观察,深悟它们的要领,则会使自己的操作水平大大提高。
(五)在规模调整和趋势的转变
一般“大规模的转变”意味着50%到62%的调整。但往往了也蕴含着趋势的转变,如深成指去年5.19行情见顶回调后,到12月底,其回吐幅度就达到整个升幅的62%,其后形成转势行情。当然,投资者在判断调整幅度的时候,经常是“老虎吃天,有无从下爪”的感觉,对其调整能走多远,心里还是没有底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投资者在这一阶段往往是束手束脚。
艾略特结合费波纳奇神奇的比例,通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认为通常会回至50%到60%的区域(这一规模则不适合于小的调整行情),同时也有可能回调到前一波峰或波谷的起始点。
基于上述的原因,投资者要能更好的控制调整,应该运用下述规则,当收盘价高于出现最低价那天的最高点,或者以前的波峰被突破了,两者发生其一时,就应是买入信号(反之为卖出信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任何一个波段中,投资者也都应设置止损点,以防利润流失或亏损累累。一个交易完成退出后,一旦进场规则的标准满足时,就应该再次进场。以上这几点在交易中十分重要的。
当然,投资者都知道,无论我们干什么事情都应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所有的交易中,也不应忘记利润目标的设制,周线图上出现的50%以上的调整远离前一个波峰或波谷是显而易见的。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等待“短期投资”描述的3浪波动形态的出现,一般利润目标应是整个调整幅度的至少50%的回调,这才有效地回避了反弹过程的风险,当然它也同样存在着弊端,即可能盈利相对偏少等,但从稳健的角度来看,仍是十分可取的操作策略。只有在这样的策略下,投资者便可相对获利稳定,把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与此同时,投资者在反弹途中除了以上的策略外,笔者认为,也应准确地界定何时停止追随的原则,即:追随预期正确的价格变动时,如果反弹幅度已高于调整幅度的62%,那么则应该以观感望为主,待反弹完全突破波峰,并得到突破回抽后确认有效方可介入,则也唯时不晚,而且会安全性较高,这一点投资者决不可能性忽视。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关系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关系在实际市势评论中,尽管有许多金融行业的评论记者经常试图用当用当时即期性的新闻来评判和解释市场的动向,然而艾略指出这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市场在大多数正常的情况下,市场总是充满着过多的利多和利空消息,而这些新闻均是为了给市场最近的走势局面作一番合理性的解释。在《自然法制》(Nature''sLaw)一书中,艾略特对新闻的价值如下的评论:
新闻是对一种已进行一段时间的力量的一种迟缓认知,充其量只能对未知趋势作个令人警骇的结论。对于各个新闻的实用性而言,均早已为市场老手作为炒作或投机的题材。艾略特认为没有单独一个或连串的新闻可以用来构成任何一个趋势。由于市场与趋势随各个阶段的情况不同而不同,同样的新闻内容所造成的影响也互异。不管是在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艾略特认为市场均依一定的步伐向前迈进,而市场对于新闻的反映,在市场的即时阶段亦会表现出适当的程度。有些时候,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态发生,如地震、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只有这类自然事件(无论程度大小),市场作出一定反映后,很快就会消失其影响力,这些事件从根本上并不能改变既有的市场趋势。艾略特认为,将新闻看作是股市的原动力是很不合理的。造成股市运动的内在动力不是新闻或消息的本身,而是市场所处的运动阶段,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波动的等级。同样的,新闻或消息对股市的繁荣、或萧条时期的影响,其层面亦各自不同,当市场行进的方向和一般所预期的方向不同时,靠新闻或消息来操作股票买卖的人,无异是靠运气来测试他的成功。
投资者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在某一段时期中,当市场走向为新闻所影响时,后市的发展却会与新闻消息背道而驰,一些利多与利空的出现,市场走势并不会如一般所认为的那样结局。例如,在多头行情刚刚起步的第一波,各种消息或者媒体新闻均会一如既往地以一种悲观谨慎的笔调出现。而此时市场却已露出多头走势的征兆。为此,市场趋向会按其既成的步调发展。这就是典型的所谓“利空消息出尽,大势反转”;而接着产生的第三波与第五波的疯狂扬升,只是利多的持续出现而渐渐在市场中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这种利多消息仅可看作在原有的趋势中锦上添花而已。
当市场在走向第五波的多头末升段时,由于利多消息的出尽,此刻已能感觉到趋势已有反转的味道。尽管市场上仍还在散布各种乐观的看法,恋多情绪不散,但是市场终将会以第五波的走势而掉头向下。
总而言之,艾略特认为股市活动能提前反映社会经济的变迁,市场的固有表现、基本上是来制造新闻和消息的,而并不是由新闻来创造股市荣辱。
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对波浪理论方法论的认识
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对波浪理论方法论的认识学习波浪理论一段时间以来,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的博大精深。越钻研越觉得自己一知半解,越有挑战自己的欲望,因而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如一位朋友所说,“把事情搞复杂很简单,把事情搞简单很复杂”。简单和复杂,实在是极其深奥的辩证统一。其实,将视界放得更宽一些,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来惭愧,做股票时间也不短了,目睹了大部分个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却一直线性看待市场和个股趋势。买入后真诚地看多,卖出后真诚地看空,判断失误后屡屡感觉被市场愚弄,赔了钱怨天尤人。初读《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是,“……避免再犯下普遍的分析错误,也就是永远线性地将今天的趋势预测至未来。”回头想想,做空后错过的买回机会和做多后错过的盈利和逃命机会何其之多,皆因自己不明白上涨和下跌的辩证关系:涨跌互现,涨中有跌,跌中有涨,涨即是跌,跌即是涨,涨跌皆于无形。
渐渐开始明白,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线性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萌芽阶段之前,可以说受的一直是“线性”的教育,线性思维已不知不觉牢固地在头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简单地以好坏分人,用黑白看待世界,到加入灰色改良,都是线性的思维方式。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例,绘画立足于线条,音乐讲究横向的旋律、音色、节奏、力度,而缺乏纵向的和弦和声配器色彩。茅塞初开之下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少有以开放的网状结构思考和判断问题。
然而,究竟什么是“线性”和“非线性”呢?
引用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上的解释:of, relating, or resembling a line; straight,或者,having only one dimension。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线性思维如传统的写作和阅读,受稿纸和书本的空间影响,必须以时空和逻辑顺序进行。非线性思维则如电脑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随意跳跃生发,又如HTML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状连接路径。尽管如此,非线性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甚至与科学不沾边。
其实,非线性思维日常生活中并不少,尤其常见于比拼智力的游戏。喜欢下围棋的朋友都知道,势与地、厚与薄、死与活、边角腹、味道保留与否、次序交换先后,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无论专家庸才,如果选择一本道下法则对局不可避免地成为赌局,所以职业高手无一例外都擅长妥协,精于转身。桥牌也是如此,制造、保留、放弃、推迟乃至提前进行各种选择,不同的坐庄与防守路径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业余选手被这张网套住,往往剪不断理还乱。然而,对职业高手来说却非如此。原因何在?当过程中所有的不确定被不恰当地消灭的时候,便只剩下结局成为不确定,而这恰恰违背了消除那些不确定的初衷。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是因为明白在不实质改变结果的前提下,为增加结果的确定性而尽可能保留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在思维上是线性和非线性的最主要的差别。
回到股市中,如何才能有效使用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决策呢?
证券投资面临一系列风险,如何甄别、分析、防范、消除风险本身就是一系列的分析选择和决策过程,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说到股市分析,种种方法无一不是为了提供一种预测方式和选择工具。然而,每一种工具或方式都有其条件或假设;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思考假设,只是根据假设思考。亚当•斯密说,“我们身处某种模式时,便很难想象其他模式”。模式变化,相应法则也随之变化。如身处错误模式,正确的法则和行为恐怕都已无能为力。人的思维方式与其生活经历尤其所受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被其左右。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从思维模式上都注重寻找和建立因果关系。当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不确定,甚至原因和结果本身就难以确定的时候,便进入非线性范畴,因而需要非线性的思维。Bill Williams在其《证券混沌操作法》中说,线性的交易系统无法描述市场,也无法为我们创造利润。非线性系统内,稳定是特例,混沌是永恒。混沌之中存在秩序,不过这种秩序恐怕要通过非线性的方法才能被认知。
就股市技术分析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完美的。非线性系统中不存在完美,因为完美本身就是线性世界的产物。无论哪种股市分析方法,撇开其“技术”上的长短优劣,从思维方式上,它首先必须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立足点,一个视角,尽可能帮助使用者以开放的、非线性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市场。就这个最重要的前提来说,波浪理论无疑远远地优于绝大多数的技术工具。
以各种建立在定量的数据计算模型基础上的各种技术指标为例,以线性思维为基础的计算过程暴露了其“非此即彼”的思维过程,尽管各种各样的声明对它的有效性做出限制,但其线性思维方式的先天不足还是使得这些指标的效力在多数非极端情况下大打折扣。精确计算出来的指标与市场结果之间建立起的模糊因果关系,很多时候让人无所适从,只好硬着头皮做胆战心惊的选择。
技术分析有三大著名前提:市场涵盖一切、价格以趋势演进、历史会重演。这些假设无疑给所有的技术分析方法都加入了线性思维的元素,波浪理论也不例外。其实,不仅在股市如此,整个世界都不例外,凡属分析都是以一定的模式在既往基础上预测未来,以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建立通向既定或预期结果的路径。显然,因噎废食将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沼。然而,必须要记住,由于股票市场的非线性本质,过多地排除不确定性,建立想当然的因果关系是十分危险的,比在一个线性世界中要危险得多。虽然从本质上所有分析都是关于可能性的游戏,从可能性引至必然性,但线性世界中由于各种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存在而可能性大大增加,以种种方式不同程度向走向必然。非线性世界里则因为因果关系混乱不清而扑朔迷离。
因此,在股市这个非线性世界里,应该尽可能保留足够多的不确定性,以开放的、网状的交易原则和操作手法引至预期结果。
从这个意义说,波浪理论无疑优于绝大多数分析及交易系统。首要原因就是它是开放的,某种程度上属于“自优化或自组织系统”。“开放”是因为除非违背它不可违背的原则,它从不轻易否定任何的可能性,以一种覆盖所有层级的网状结构为各种可能性成为最终的现实结果提供路径。可能通往罗马的路都摆在你面前,只要你没把能走通的那条路封住堵上或者视而不见。它为成功者和失败者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机会,目的在于防止过早地切断潜在的因果关系而导致非预期的结果。
如果你数错了浪,过早地建立起排他性的因果关系,一旦关系破裂它又总能在事后告诉你哪条路真正通向罗马,这种“自优化”的事后诸葛亮让你感到它天生正确得不着边际。尽管不讲道理,它的确又是“自组织”的。波浪理论从未宣称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可你总能事后从它那里找到预示风险和收益的适当方法,如同一个散发让人无法抗拒魅力的美女无言地向你挑战,来吧只要你能征服我……只要你能恰当地数浪,又何愁不能得到期望的结果呢。于是,结满自由之果的枝叶茂盛的大树底下聚满了征服者和乘凉者,也引来了狐狸。它的自优化自组织让人羡慕不已,而高度的开放性又让线性思维充斥头脑的人感到迷惘、怨恨或者恐惧,其中一些甚至同上不了树的狐狸站到一起流酸水。
波浪理论是冷酷的。在它高度开放的网状结构里只有少数几条路的尽头摆放着鲜花美食,大多数的尽头是可怕的陷阱,即使你掉了进去它也无动于衷。
波浪理论又是仁慈的。它的开放性和自组织可以帮助那些开放的非线性头脑在由不确定通往确定的路上及时嗅到不祥的气味。这些气味或漂浮或弥漫或游离,让你及时迷途知返不至落入陷阱,而后者是封闭的线性思维者通常的下场:线性思维的惯性妨碍了他们获得本可以在非线性世界里获得的良好嗅觉,无法及时警醒,以至走过了头。
波浪理論口訣心法
波浪理論口訣心法口訣一:
一三五浪可加長,每段細分五小浪;
另有等長九段波,頂底不連通道長;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錯亦尋常;
波起浪伏有形狀,常見上斜與擴張;
喇叭斜三現一浪,二浪之後走勢強;
五浪若是此模樣,分批減磅遠危牆;
A浪止住回頭看,A3A5不一樣;
三波之字雙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來五波強;
B浪右肩a-b-c,輕倉快手捕長陽;
口訣二:
調整浪型有三種,之字平坦三角型;
之字三段a b c,5-3-5浪要記清;
特殊情況雙之字,七波兩個之字型;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與之字有不同;
九種變形不複雜,區別盡在BC中;
口訣三:
無論直三與斜三,浪型間隔皆3-3;
不管擴張與收縮,萬變不離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態,怎麼進去,怎麼出來;
口訣四:
雙三特例七段波,兩波調整來組合;
待到整固突破後,上下波瀾皆壯闊;
=============================================
口訣之詳細說明--
一三五浪可加長,每段細分五小浪;
指的是推動浪的第一子浪,第三子浪和第五子浪都可能有延伸形態,但有幾個注意事項:
第一,若一子浪加長,即一子浪延伸,則三子浪和五子浪等長;
第二,若三子浪加長,即三子浪延伸,則一子浪和五子浪等長;
第三,若五子浪加長,即五子浪延伸,則一子浪和三子浪等長;
另有等長九段波,頂底不連通道長;
這段口訣的意思是說:
除了前面講到的三種推動浪形態以外(即圖一至三),還有一種特殊的浪型(即圖四),這種浪型的特點如下:
第一:該浪分為九個子浪;
第二:一子浪,三子浪,五子浪,七子浪,九子浪全部等長;
第三:四子浪底不破一子浪頭,同樣的,六底不破三頭,八底不破五頭,即所謂“頂底不連”。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錯亦尋常;
這句話的含義如下:
五浪形式的推動浪,都有十五個子浪(請再看一遍圖一,圖二和圖三,3+3+5=16),而圖四的九浪推動,則是二十七個子浪(3*9=27);
“三三相隔”和“五三交錯”指的是:推動浪並不只是前面四種形態(其他形態我以後會陸續講解),還有很多種,但浪型只有兩種,即所有子浪都由三個細浪組成或所有子浪都由三個細浪與五個細浪間隔組成;
今天先講解到這裏,希望明天大家繼續關注我的帖子,我會繼續說明後面三十八種浪型。
口訣二的說明:
調整浪的浪型分為三種:即之字型整理,平坦型整理,和三角形整理,這個是常識,不多說了;重要的是後面這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說,調整浪是對主要趨勢的反方向修正,在之字型整理中a和c段與主趨勢方向相反,b段和主趨勢方向相同(b段是對主要趨勢的反方向修正的反方向修正),a段和c段都由5個小浪組成,b段由3個小浪組成;
其實我也覺得艾略特這樣數浪有些機械和教條,但是沒有辦法,他至少還能創造出“波浪”這一學說,我們只有先照搬學會他的理論,才能在他的基礎上改進和提高,以後才有可能超越他,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理論,大家說是嗎?
特殊情況雙之字,七波兩個之字型;
所謂“雙之字”型,指的是一個“之字型”調整之後有一個“X”浪,然後再有一個“之字型”調整浪,加在一起以七浪的複雜形式完成調整(這種浪型不是很常見,多見於大熊股中,我記得“深科技97年以後的月線好象是這種情況”),這種浪型的結構是a(5)+b(3)+c(5)+x+a(5)+b(3)+c (5);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與之字有不同;九種變形不複雜,區別盡在BC中;
這一部分是個重點,請大家參考大圖中的第二行,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最後三張小圖(這九張圖是平坦型整理的九種形式,請印在你的大腦中,你將終生受益);
平坦型整理的浪型結構是a(3)+b(3)+c(5);
平坦型整理的九種方式分別是:
1:穿頭破底型;
2:穿頭平底型;
3:穿頭藏底型;
4:平頭破底型;
5:平頭平底型;
6:平頭藏底型;
7:縮頭破底型;
8:縮頭平底型;
9:縮頭藏底型;
注意:穿頭破底型的平坦型整理後面的拉升力度最大;
波起浪伏有形狀,常見上斜與擴張;
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上升楔形(即上斜三角形)和喇叭形(即擴張三角形)是兩種很常見的浪型;
五浪若是此模樣,分批減磅遠危牆;
這兩口訣比較重要,請大家好好體會!意思是說:
如果喇叭(擴張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現在第一浪中,那麼後面會有一個很兇悍的二浪回調,但經過此波回調之後的三浪,走勢將異常淩厲和兇猛!
但是如果如果喇叭(擴張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現在第五浪中,那麼就要高度警惕了!!因為後面緊跟著的將是直線下跌!(請參考上證指數月線見頂2245前的走勢)
喇叭斜三現一浪,二浪之後走勢強;
五浪若是此模樣,分批減磅遠危牆;
這兩口訣比較重要,請大家好好體會!意思是說:
如果喇叭(擴張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現在第一浪中,那麼後面會有一個很兇悍的二浪回調,但經過此波回調之後的三浪,走勢將異常淩厲和兇猛!
但是如果如果喇叭(擴張三角形)或者上升楔形出現在第五浪中,那麼就要高度警惕了!!因為後面緊跟著的將是直線下跌!(請參考上證指數月線見頂2245前的走勢)
A浪止住回頭看,A3A5不一樣;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上升五浪結束之後,會有調整浪A出現(這個大家都知道的);
這個調整浪A要分清它是由5個子浪組成還是由三個子浪組成,這一點很重要;
三波之字雙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如果調整浪A以三波段形式出現,其後的走勢將是“雙回撤”;
如果調整浪A以五波段形式出現,其後的走勢將是“B浪反彈”;
注意:前面這段話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前面上升浪中的第五浪必須是延伸浪(即前文所說的“五浪加長”)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來五波強;
所謂“雙回撤”,是指的兩個過程,A浪屬於第一次回撤,其後的反彈是第二次回撤,並稱“雙回撤”。
我樓上的帖子要大家區分A浪是由三段還是五段組成,道理就在這裏,因為只有三段組成的A浪才有‘雙回撤“,五浪組成的A浪後面一定是B浪反彈,兩者的區別在於,‘雙回撤“之後可能會創新高(注意”可能“二字),有展開新升浪的可能(再次提醒注意”可能“二字),而B浪反彈後面緊跟著的一定是兇狠的C浪下跌!
假設A浪是由三段組成,那麼在A浪結束之後的第二次回撤(即向前五浪頂的回試)也有個強弱的問題,一般來說,如果A浪結束之後的第二次回撤由三段組成,那麼它的走勢就比較弱,過五浪頂的幾率很小(很小不等於沒有),反之,如果第二次回撤由五段組成,那麼破五浪頂形成新升浪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這最後一種情況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
B浪右肩a-b-c,輕倉快手捕長陽;
這句話的圖是上面大圖的第五行第六格;
它的意思很簡單,如果A浪由5段組成,基本已經確定後面只是B浪反彈,不太可能創出新高(在江恩的波浪觀中,B浪有時候也會創新高),大的升浪已經走完,可以以較輕的倉位去搶一下反彈,但切記要快進快出,這個時候的陽線一般比較長,但持續時間短(因為主力要引誘人在高位接盤),比較適合短線高手操作!
口訣三:
無論直三與斜三,浪型間隔皆3-3;
不管擴張與收縮,萬變不離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態,怎麼進去,怎麼出來
這個口訣的含義非常簡單:
三角形整理分為直角三角形整理,斜三角形整理,擴張三角形整理和收斂三角形整理四種方式,這四種方式有一個共性,即都由a,b,c,d,e五個子浪組成,每個子浪又都是又三個更低級別的小浪構成,口訣的重點不在這裏,重點在最後一句:“怎麼進去,怎麼出來”,它告訴了我們怎樣判斷三角形整理的突破方向。一般來說,三角形在整理完畢之後,突破方向都和整理前的大趨勢相同,即與五個子浪中的a子浪方向相反。。
口訣四如下:
雙三特例七段波,兩波調整來組合;
待到整固突破後,上下波瀾皆壯闊;
口訣解釋如下:所謂“雙三”整理,指的是兩個三浪整理用一個“x”浪相連接,共同構成一個七浪結構的調整浪,這兩個三浪整理可以是之字型整理,也可以是平坦型整理或者三角型整理,可以任意組合,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整理過程非常漫長,而一旦整理完畢,就會將整理之前的趨勢進行放大,也就是說,整理之前是上升趨勢,則整理後有暴漲,反之,下降趨勢中的“雙三”整理,則孕育著暴跌!還有更特殊的“三三”整理,整理後的趨勢會更加地強烈,大牛股或大熊股往往從這樣的形態裏面出現!
波浪理论之历史的回顾以及未来预测
波浪理论之历史的回顾以及未来预测在了解过各个阶段波浪的特性之后,我想你们一定已经开始喜欢上波浪理论了。你一定会惊奇,5浪上升之后为什么一定要3浪下跌?但是准确的波浪划分足以让你在股市最狂热的时候退场。无论如何低迷,股市只要修正浪结束就不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不展开牛市。或许你还有很多疑问,但是我建议读者需要足够的耐心来学习这门“功课”。如果觉得理论性太强的话,我想让大家轻松一下,然后再回到我们所学的波浪理论上来。人类没有出现之前,地球的历史不能记载下来。地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谁也说不清楚。或者是41亿年前,又或者是47亿年前。不过,科学家大概知道在“最近”-6000万年前,恐龙“突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而“刚才”-200-30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出现--还只是原始人类。几乎在“现在”,我们才发明了火车、轮船、飞机和电脑。而“刚好”我们第一只克隆羊面世了。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如果有一种指数能反映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我可以肯定,它是符合“五升三降”的艾略特波浪理论的。
现在,我们把生命演化的其中一个片段作为剖析对象。还是从1929年美国出现大股灾说起吧!在当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最高点是386点,不到几年,它就急跌到了45点的低谷。就是从这里开始,艾略特所认为的第五次浪潮展开。(图1)。毫无疑问,5个次一级的子浪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只是,其中的第5浪尚未结束而已。但是,美国人却不这么看,有人认为道.琼斯指数在未来的50年将会上升至10万点水平,请对照一下我们之前所列举的波浪特性,这是否就是某些分析师的“豪言壮语”呢?在第五次浪潮最初的几年、十几年,体积庞大的电子管电子计算机(电脑)就发明出来,后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实际上成了第五次浪潮中第三个子浪潮的高点)。而比尔.盖茨则让美国人体验了第五个子浪潮的第五个小浪潮的疯狂。我认为,第五次浪潮实际上是指电脑浪潮。在这个浪潮当中,电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经济学家、股市分析家、行业分析师的分析只是作为注释而已。甚至政府首脑的讲话,也无法违背自然规律。无论是多么的美妙,算盘还是被电子计算机(PC)赶出了这个历史舞台。现在,电脑行业的发展速度就跟一些遭恶炒股票的上升速度一样,越来越快。但只是强调多功能及速度快。而且,甚至是文盲,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介入这个行业。PC领域,一个又一个的分支遭到产品加速跌价问题的困扰。先是CPU,接着是板卡、硬盘、内存、显示器,现在是打印机、扫描仪。这一切无不为5浪5作了最好的说明。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艾略特所谓的“第五次浪潮”预测。艾略特于1942年10月写过一篇笔记,名叫”市场未来的模式”,这篇笔记只有几段文字,但贵精不贵多,它凝聚了艾略特半生的心血。他推断,人类300年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3个上升阶段和两个下降(或调整)阶段:
(1)1776-1850年:第一个上升阶段;
(2)1850-1857年:第一个调整阶段;
(3)1857-1929年:第二个上升阶段;
(4)1929-1942年:第二个调整阶段;
(5)1942-2012年:第三个上升阶段;
他的那篇笔记还作了两条曲线,一条曲线是1857年到1929年股市的波浪走势分析,另一条曲线是1776-2012年长达200多年的涉及人类近300年发展历程的巨大的波浪走势曲线。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艾略特关于300年经济大波浪的预测是准确的话,我可以肯定,股市自然会提前若干年作出反应。延伸的大循环浪V自1972年前展开,毫无疑问这正是PC的萌芽阶段。1987年美股出现股灾,但仍是PC发展的好时机。比尔.盖茨的DOS操作系统逐步成为行业的标准。到今天,WINDOWS98乃至即将诞生的WINDOWS2000基本上已没有什么革命性的设计。INTEL的CPU也只是迫于市场的压力而把PⅡ芯片中的CACHE去掉以便可以在低价市场中取得更大的份额。可以说,WinTel联盟所主导的大循环浪V已进入尾声。作为见顶的佐证,兼并浪潮席卷欧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牛市初期中小企业居多,到后期甚至末期自然是不断有中小企业被淘汰,大企业寻求合并。
为什么我没有在更早的时候认为欧美股市要见顶?我注意到浪潮中的主线--各个领袖企业的首脑仍然健在并主持工作。但是,现在,可口可乐的前主席已去世,INTEL的总裁退居二线,巴菲特先生年近七十等等都令我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波浪理论告诫我们,1999年及2000年是美股见顶的重要时间之窗,长期的“高增长、低通胀”未必是理想的,这只是愚蠢的经济学家的说法。发达国家供大于求的状况继续恶化。Seagate不久前宣布其第10亿只硬盘驱动器磁头出厂。这意味着在全世界所有的人(包括那些饿到只剩皮包骨的人)中,每6个人就有1个人的裤袋里装着一只Seagate磁头,难道还要令其他5个人都要拥有一只Seagate磁头吗?
美股见顶以后,接下来自然是历史性的股灾!下跌基本目标是4000点水平,甚至更低。基于交替原则--一个我们将在后面讨论的话题--这次修正将以锯齿型的急跌形式出现。而且,很可能是一种“半月型态”(前面提到过)。非常抱歉,比尔.盖茨先生的财富将被砍掉一半以上,相比之下,巴菲特先生可能成为世界首富,但也要“减肥”。我相信,这种情况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欧元也许因此暂时取代美元的地位。在那时候,人类社会将会更多地注意环保-经济低迷通常会出现“节约心理”。同时,也会更加注意人类本身的价值。在调整的后期,新的领袖行业将会产生,成为一种大气候。
在这种世界大气候下,中国的表现又如何呢?中国也要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但中国已经或即将展开”第三次浪潮”(当然,级别不能与西方世界的第五次浪潮相比)。与之相对应的“第一次浪潮”,我认为是始自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甚至是更早的1976年。改革开放是第一次浪潮的主线。遗憾的是,1987年以前没有一种价格指数来反映这次浪潮,期间虽然历经80年代初的意识形态斗争、88-89年的经济大动荡,但是,到93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之前基本上是高速增长的阶段。第二次浪潮是宏观调控促成的,在第一次浪潮中独领风骚的地产业受到巨大的打击。虽然说要长期坚持适度从紧的政策,但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底部市场谨慎的心声而已。实际上宏观调控(这里特指93年慢刹车)早已结束。
第三次浪潮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我同意陈东陵博士的观点:“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这一时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定把发展交通运输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住房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运输应当成为第三次浪潮的主要推动力量。在未来的10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在一天之内到达800-1000公里外的目的地。而现在,通常只能达到500公里左右。但是我不认为航空运输会有很大的发展。主要的利润增长点来自于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运输,一切与中国以外联系紧密的行业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进出口、旅游服务、高科技、石油、有色金属、家电等等,都会受到影响。金融、贵金属(如白银、黄金等)、基建等行业则影响不大甚至有利好的可能。
在未来的日子,人类会再次发现黄金的价值,各国央行也会被迫再次买进(现在是不断抛售)黄金。白银有可能创出8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紧贴着经济的股市,自93年2月见顶后一直调整到96年初。之后,又再展开新一轮牛市。我一向认为,始自96年的大牛市运行时间可能是13年。循环浪Ⅰ由1987年--1993年,循环浪Ⅱ由1993年--1996年,循环浪Ⅲ由1996年--2009年(至少)。然后展开大约是3-5年的循环浪Ⅳ。对于循环浪Ⅴ,我更倾向于是延伸的第Ⅴ浪,运行时间比第Ⅲ浪更长。
出自黄石视窗中国股市十二年波浪运动流行划分的质疑
出自黄石视窗中国股市十二年波浪运动流行划分的质疑——中国股市尚未顶天立地
一个完整的运动由五个波浪构成。为什么是五而不是一些别的数字这还是一个宇宙之迷。虽然在自然界的其他基本图型中过去人们或许观察到数字五的与众不同,但要想把它解释清楚则无此必要。以人体为例,躯干有五个延伸——头,两条腿,两只胳膊;头有五个延伸——两耳,双眼,鼻子;每个手臂有五个延伸,形成五指;每条腿有五个延伸,形成脚趾;有五种身体感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类似的现象还会在其他地方反复出现。不管怎么说,一个完整的社会运动五浪是基本的,而且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
R.N.艾略特
中国股市将近过去的十二年中,几乎每一级别的浪顶都使所有的数浪者与跟浪者失去了防范,结果让每一次决定的事后运作程序变得无所适从。我开始怀疑我自己过去对中国股市的波浪划分,包括现今所有的波浪理论研究者,我们是不是共同走进了一个相同的误区。
回顾波浪理论创始人艾略特一九三四年的结论:“波浪的行为已被很好地考察,但应用尚在幼年期。”美国股市从1854年有指数图表记录以来至一九三四年,已运行了特大超循环级的一、二大浪,并正在特大超循环级第三大浪的初始运行之中。对当时的美国股市来说,波浪应用尚在幼年期,波浪运动该属成年期了。反观中国股市,就算所有的波浪研究者自认为波浪应用已在成年期了,但中国股市的波浪运动绝对“尚在幼年期”。
以上证指数为例,似乎睁眼就能数出的五个推动浪,从多数所标的一浪起始点来看,此一合并的级次应算中国股市原始级的第三浪或第五浪。
先说第五浪,预示一个循环级的结束,现正进行的循环级的二浪调整。按照这样的表达,我无论如何在图表上也找不到原始级的第一浪和第三浪的位置。或许第一浪在指数有记录以前的柜台有纸化交易时就已完成?原始级五个浪已经结束也算一说吧。
再说第三浪,就是市场人士多年来始挂在嘴上的三浪三。如果有过三浪三,那么必须承认92年的1429或93年的1558就是原始级第一浪的终点,否则三浪三无从谈起。好,就算94年325或96年512起至2001年2245的12345级别的中浪是原始级第三大浪,那么与90年95点至92年1429或93年1558第一大浪相对应的涨幅比率如何解释?第一大浪升幅十四倍有余,第三大浪就算从94年325点起到2001年2245升幅也不足七倍。既然涨幅比率可由中国的波浪运用者根据中国特色随意裁减,那么原始级的第四大浪又往哪安排?又从哪一次级波段中可以捏造出第四大浪和第五大浪的位置?如果推动浪不能重叠的铁律都可以任何人的好恶随意变通,可以想象推动浪的五波与调整浪的三波永远是一团浆糊混淆不清。我们可能就在这种混淆不清的状态下,多年来一直从第几浪的第几浪、几浪几的几浪几的怪圈里“洪湖水浪打浪,搞不清楚何浪打何浪”。搞不清楚似乎没有关系,数浪者经常可以推卸责任,只要浪中套浪来它个第三大浪的第三浪的第一小浪完全可以自圆其说。面对波浪理论现今在中国如此臭名昭著,我们哑口无言。
接着谈到时间比率。无论各路精英根据短促的十余年波动规律多么精细地量化论证,你能保证未来的运动不被交替吗?况且过去的即将过去,过去的浪型摆动就此定论了?波浪理论三大要素是什么,型态永远排在第一!比率与时间的弹性必须服从型态的奠定!我们手持有着极其强大的解释功能的波浪理论,至今还在放纵过去的浪型前言不搭后语,用时间比率试图找寻未来的举动就更无从谈起。
波浪理论会让你终于明白:循环级完成以前的原始级调整浪是无奈的。它是一片沼泽地让你身陷其中,复合了还复合、规则了变异不规则、不规则后又还原规则。浪级比率是定律但绝不同等铁律,时间比率是通常的但不绝对,比率的弹性俨如宇宙永恒的生命,缩短的是岁月中的偶然,延长的是未来中的必然。凡事都会有例外,奇迹往往都是突如其来。时间随人的行为可以在随机波动中不易定性地缩短与延长,而型态的轮廓是人的行为难以掩饰的过失;一切的预知唯有在正在形成和已经形成而且能够充分解释的型态中总能寻觅到足够多的有关未来的蛛丝蚂迹,比率与时间仅仅作为印证而已。所以说波浪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型态第一!
撇开型态大谈时间周期的研究者该找的人是江恩,而不是艾略特。凡能接受波浪理论的人对该理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波浪理论表达起来通俗,运用起来晦涩,解释起来艺术。推动浪应是一览无余的,各次级波的分布与交替原则的体现更该是清晰可见的。当你数完了所有的推动了还推动甚至还有延伸的各次级波后突然发现,主波只有三浪。你是教条地等待目前看来已不可能成立的第四浪,还是死守自己精心策划的预测或不耻接受无可辩驳的解释?波浪理论强大的解释功能总有一天会逼你如梦初醒!所以严格地说,现今市场上所有对中国股市十二年推动浪的描述全都牵强附会。我不想妄言,但足敢断定:若干年后市场所有的人站在一波循环级的浪顶往下看,你以前所数的那么多的次级推动浪全都消声匿迹,剩下的只是一组完整的一目了然的一二三四五 。
让我们再一次回顾美国股市,我们已不知其十八世纪原始级调整浪是怎样蒙混过关的,已知的是:对长达七十二年的特大超循环级一浪,特大超循环级二浪调整仅用四年时间就扫平了障碍。这也许就是因有了数七十余年的反复无常方才交替出四年的简单。
年轻的中国股市尚不够简单的资格,但不愧为一条汉子,这条汉子还没有顶天立地。
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见:否定中国股市曾经发生过原始级的第三大浪,从进行了数十年的至今仍在进行的第二调整大浪中寻找轨迹,或者中国股市至今仍处复杂多变的调整浪中,从未有过推动浪。要不如何解释纵观历史主波尽为三而次级波多为五?推动浪与调整浪若能以升幅大小区分,那么波浪理论早该寿终正寝了。比如325至1052涨幅近300%的一波,不管怎样数它只有三段。再如386至1558的一波巨大的涨幅明明白白也只有三段,你不能为凑一个完整的五浪将明明只有三波走势的X浪或其它调整级别的浪硬行用中国特色冠之以推动浪,甚至为了解决与第四浪的重叠现象,竟还有人发明了引导性楔型五浪,还声称是波浪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不知是哪一位大师对波浪理论的发展,如此轻易地将波浪理论的基石动摇。即便是柏彻特,我无法想象先师艾略特倘若地下有知,能对当今波浪理论的篡用置若罔闻。
关于我对中国股市波浪划分重新认识的细节,我想有必要与愿探讨波浪理论的朋友们交流。我恬不知耻地认为它很重要,或许会对大盘未来走向开拓一片与众不同的视野。
中国股市这条汉子即将开始顶天立地,那是因为当前市场上所有的氛围使所有的人体会到的都是与中国股市这条汉子即将开始顶天立地而无关的感觉。
我想从现在起,我们已到不得不清醒的时候了:放弃牛市与熊市的纷争,休止连蒙带猜的反弹与反转。或许中国股市在不得不发生的裂变前会有一个回光返照,或许在置死地而后生后还有诸多的昙花一现。给我们最直接的感觉是:近两年供我们在狭窄地带顺利操作的机会已不多,而让我们思索与想象的余地非常地广阔!
我心里有一种无处藏身的预感,这预感缠绕着我,不过在公开场合具体细节我不想展开,诚心交流着者可书信畅谈,因对波浪理论不屑一顾的人实在太多太多。
诚恳地希望朋友们千万别小瞧了波浪理论,也许用不了数十年我们再回首,会在惊咤中发现:我们全被自然法则愚弄了。
上海小孩 2002.6.1
出自黄石视窗
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R·E·艾略特(R·E·Elliot)所发明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观察得来的规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数、价格的走势,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运用最多,而又最难于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艾略特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波,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任何波动均有迹有循。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在买卖策略上实施适用。
1.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
总之,波浪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八浪循环”。
2.波浪的形态
那么,如何来划分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呢?一般说来,八个浪各有不同的表现和特性:
第1浪:(1)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营造底部型态的第一部分,第1
浪是循环的开始,由于这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跌势后的反弹和反转,买方力量并不强大,加上空头继续存在卖压,因此,在此类第1浪上升之后出现第2浪调整回落时,其回档的幅度往往很深;(2)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较大,经验看来,第1浪的涨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第2浪:这一浪是下跌浪,由于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市场出现惜售心理,抛售压力逐渐衰竭,成交量也逐渐缩小时,第2浪调整才会宣告结束,在此浪中经常出现图表中的转向型态,如头底、双底等。
第3浪:第3浪的涨势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现传统图表中的突破讯号,例如裂口跳升等,这段行情走势非常激烈,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点时,是最强烈的买进讯号,由于第3浪涨势激烈,经常出现“延长波浪”的现象。
第4浪:第4浪是行情大幅劲升后调整浪,通常以较复杂的型态出现,经常出现“倾斜三角形”的走势,但第4浪的底点不会低于第1浪的顶点。
第5浪:在股市中第5浪的涨势通常小于第3浪,且经常出现失败的情况,在第5浪中,二,三类股票通常是市场内的主导力量,其涨幅常常大于一类股(绩优蓝筹股、大型股),即投资人士常说的“鸡犬升天”,此期市场情绪表现相当乐观。
第A浪:在A浪中,市场投资人士大多数认为上升行情尚未逆转,此时仅为一个暂时的回档现象,实际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讯号,如成交量与价格走势背离或技术指标上的背离等,但由于此时市场仍较为乐观,A浪有时出现平势调整或者“之”字型态运行。
第B浪:B浪表现经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头的逃命线,然而由于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是另一波段的涨势,形成“多头陷井”,许多人士在此期惨遭套牢。
第C浪:是一段破坏力较强的下跌浪,跌势较为强劲,跌幅大,持续的时间较长久,而且出现全面性下跌。
从以上看来,波浪理论似乎颇为简单和容易运用,实际上,由于其每一个上升/
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均包含有一个八浪循环,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小循环中有更小的循环,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细浪,因此,使数浪变得相当繁杂和难于把握,再加上其推劫浪和调整浪经常出现延伸浪等变化型态和复杂型态,使得对浪的准确划分更加难以界定,这两点构成了波浪理论实际运用的最大难点。
3.波浪之间的比例
波浪理论推测股市的升幅和跌幅采取黄金分割率和神秘数字去计算。一个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点的1.618,另一个高点又再乘以1.618,以此类
推。
另外,下跌浪也是这样,一般常见的回吐幅度比率有0.236(0.382×0.618),0.382,0.5,0.618等。
4.波浪理论内容的几个基本的要点
(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五上三落。
(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
(3)跟随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
(4)1、3、5三个推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5)假如三个推动论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
(6)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
(7)黄金分割率奇异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数据基础。
(8)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
(9)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
(10)波浪理论包括三部分:型态、比率及时间,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后为序。
(11)波浪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越多人参与的市场,其准确性越高。
5.波浪理论的缺陷
(1)波浪理论家对现象的看法并不统一。每一个波浪理论家,包括艾略特本
人,很多时都会受一个问题的困扰,就是一个浪是否已经完成而开始了另外一个浪呢?有时甲看是第一浪,乙看是第二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看错的后果却可能十分严重。一套不能确定的理论用在风险奇高的股票市场,运作错误足以使人损失惨重。
(2)甚至怎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浪,也无明确定义,在股票市场的升跌次数绝大多数不按五升三跌这个机械模式出现。但波浪理论家却曲解说有些升跌不应该计算入浪里面。数浪(Wave Count)完全是随意主观。
(3)波浪理论有所谓伸展浪(Extension Waves),有时五个浪可以伸展成九个浪。但在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准则之下波浪可以伸展呢?艾略特却没有明言,使数浪这回事变成各自启发,自己去想。
(4)波浪理论的浪中有浪,可以无限伸延,亦即是升市时可以无限上升,都是在上升浪之中,一个巨型浪,一百几十年都可以。下跌浪也可以跌到无影无踪都仍然是在下跌浪。只要是升势未完就仍然是上升浪,跌势未完就仍然在下跌浪。
这样的理论有什么作用?能否推测浪顶浪底的运行时间甚属可疑,等于纯粹猜
测。
(5)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是一套主观分析工具,毫无客观准则。市场运行却是受情绪影响而并非机械运行。波浪理论套用在变化万千的股市会十分危险,出错机会大于一切。
(6)波浪理论不能运用于个股的选择上。
波浪理论经典图解
波浪理论波浪理论是由 Nalph Nelson Eilliott在1938年所提出的,他将市场上的价格趋势型态,归纳出几个不断反复出现的型态。Eilliott归纳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型态,发现不论趋势的层级大小,均遵循着一种五波上升三波下降的基本节奏,五波的上升趋势可分为三个推动波(impulse wave)以及二个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个推动波分别为第 1、3及5波,而修正波则为第2及第4波;在三波 下降趋势波则分为、b、c三波。这上升及下降的八波形成一个八个波动的完整周期,而且这样的周期将不断的反覆持续,并且这八个波动的完整周期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时间刻度,而形成各种大小的波浪,每一个波都可包含了更小规模的波动,并且每一个波也都为另一个更大刻度的波所包含。
http://images.blogcn.com/2006/5/1/10/leson1234,20060501195845.gif
波浪理论经典图解
http://images.blogcn.com/2006/5/1/10/leson1234,20060501195854.gif
几点重要规则:
◇ 正确的波数计算注意, 4的位置高于1的位置,如此第4波与第1波便不会重迭。
◇ 第三波通常是推动波中最长的一波(即主升段)。即使不是,也绝不会是推动波中最短的一波。
◇ 修正波的最大修正幅度为前一波的次级修正波的位置。例如,第(4)波最大的修正幅度,为第(3)波中的第4波的低点,这是第(4)波的最大修正位置
◇ 交替出现原则--上升波中简单型与横向整理交替出现、修正波中平台整理与三角型态或锯齿型态交替出现--简单型与复杂型交替出现。
波浪理论比较复杂、同一期间可能有多种数浪方式,需要配合其他工具加以排除、选择,因此本人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波浪理论的三大难题
莫言钧首先需要强调,作为波浪理论的始作俑者,艾略特揣摩股市的分析理论是在加利福尼亚老家漫长的养病期间。1938年,艾略特在第1 部著作《波浪理论》中开宗明义地宣言:“市场依据本身规律运行; 假如没有规律,市场便会无所适从,市场亦会消失于无形。”根据观察,美国证券市场依据一定的波浪形态周而复始地有规律地露面,明显受到所谓“大自然的规律”控制。于是,艾略特于1946年完成第2部著作,露骨地将波浪理论提升而命名为《大自然的规律──宇宙的秘密》。1978年,柏彻特和弗罗斯特合著《艾略特理论》, 遂成为学习波浪理论的经典著作。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3个重要方面──形态、比例和时间 ,其重要性依上述次序等而下之,理想的情形是波浪形态、比例分析 、时间目标3个方面不谋而合:证券市场遵循着一种周而复始的节律 ,先是1、2、3、4、5五浪上涨,随之有a、b、c三浪下跌;1、 2、3、5、8、13、21、34、55……菲波拿奇数列是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数学基础;艾略特把趋势的规模划分成9个层次,上达覆盖200年的超长周期,下至仅仅延续数小时的微小尺度,但是基本的八浪周期总是不变,而在日线图上,波浪理论家从重要的转折点出发向后推算,预测未来的顶部或者底部应该出现在一系列菲波拿奇日上。
这里,我想给波浪理论家出3个“难题”:第一,证券市场先是五浪上涨,随之三浪下跌,周而复始运动的最初起点是否就是证券市场的成立之日,因为好像所谓修正浪,顾名思义就是对特定趋势的修正,而且必须主要趋势在前次要趋势在后;第二,波浪理论方程系的解是否具有唯一性,因为波浪理论家批判其它波浪理论家的最常用伎俩,就是假设其它理论家及其证券分析正确而有效,则会违背波浪理论的一系列的游戏规则云云;第三,江恩理论的基本证券分析哲学是市场的时间和价位存在着数学的关系,时间等于价位,价位等于时间,价位 和时间可以互相转化,它是否和波浪理论关于形态、比例和时间之间重要性依次序等而下之的分析相矛盾。总之,特别对于艾略特波浪理 论家而言,除非能够自圆其说地解答出3个“难题”;否则,我也打算一言不发。
按照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爵士的逻辑,波浪理论家坚信的是一种简单类比推理:既然自然科学家的目的是发现大自然的规律,通过预见大自然的进程来控制和改造大自然,那么,也应该存在一种社会科学 ,它的目的是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并按照社会规律来改造社会;至于证券市场,也会“依据本身规律运行”。直言之,波浪理论是证券分析家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简单炮制。其次,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 》中表示,和其它社会科学家一样,艾略特波浪理论家费尽苦心希望维护“方法的统一”,但成果却十分有限,努力的结果仅仅沦落为自然科学的拙劣复制品。
所以,艾略特露骨地将波浪理论提升而命名为 “大自然的规律──宇宙的秘密”,实在是一种错误的比喻。最后,在一般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科学中,观众就是观众,演员就是演员,预测物体可能会下落本身不可能成为物体下落的重要原因,而在一般的证券市场上,预测股价可能会下落本身就是成为股价下落的重要因素 ,观众也是演员,演员也是导演。对此,索罗斯也指出,就拿一位依据艾略特波浪理论从事预测的技术分析家柏彻特来说,尽管已经成为当代的预言家,但是,其预测能够撼动行情──事实上,1928年形态与1987年1月23日的形态之间,所以有差异是因为柏彻特自身能够对其主题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必须担起大部分的责任。
波浪·水·波浪理论
波浪是自然现象,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而,对波浪理论的认识,没有必要拘泥于书本的套套去按图索骥。理解波浪理论,应师法自然,学习的最好范本,便是流水行云,野马尘埃。水无定势,法无定法。波浪的涌动,在于内在动能的运动或外在力量的搅动,如流泉飞泻,如风吹平湖。风雷交加,大潮来临,因为内外力的交互作用。所以,波浪的产生,从能量来源的角度看,有三种状况:
1、作用于水之外的外在力,这有弱强之分?A、弱风袭过,仅能在水面拂动,轻起涟漪,即使久久不散,却是不见波澜壮阔。市场之中一般的随机波动,无主导性倾向的市场波动,虽也会在市场中带来细微的波动,但缺乏有力的个体趋势感,也缺乏相同群体的共鸣相关性,它不可能影响市场的内在动能,如卵石击水,波纹不久即散,了无痕迹。此时,即使绝世冲浪高手去玩,也不会玩出什么花样来。B、暴风骤降,死水也会忽起波澜,由于下层水波不流,便会形成表面的喧嚣,内部的沉寂,于是,哪怕一时壮阔,必然转瞬即逝,一旦风平,立即浪静。这样的市场极具欺骗性,虽然短线高手可在其中游曳,但其后果,多如火中取栗。其原因在于,市场的波动会因欠缺内在推动力而来去匆匆。2002年的6.24行情可说是典型的案例。
市场之中,仅仅是表面外力所引发的波动,欠缺内在的动能,它是没有力度的噪声表现,缺乏参与价值。
2、作用于水的内在力。它是水流产生的根本动力,其外在表现的波浪形式,具有了持续性与广泛性。
潺潺溪水、滔滔江流,千尺飞瀑,连天大潮。浪的高低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水面的波动均来自水流内部,因此也便具有了内在的力度与广泛。
浪是水流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没有水流运动的变化,浪不会形成,但水流依然可以非常湍急。
逐浪只能得到运动的外表,且由于浪的不稳定会使得浪的变化难于琢磨,如同运用于市场中的波浪理论,最精确的浪形划分永远都是事后的划分。而对水流的把握则不然,其流向、速度等,都是较直观明了的。
介入市场犹如行舟,顺水顺风,自然事半功倍。可是逆水而行,即使表面水平如镜,依然事半功倍,甚至劳而无功。所谓顺势操作,便如顺水而行,载沉载浮,怡然得乐,最典型的通俗说法就是轻轻松松坐轿子。
3、内外力同时作用时的水。
内外力同时对水产生作用,自然波浪易兴,此时往往浪滔流急,一片沸腾。市场之中的主升、主跌行情通常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进行,因而辨析容易。
市场的运动,犹如水流与波浪的关系,内而为流,外而为浪,流为根本,浪为表形。
认识市场的运动,就是去认清市场的主流方向、深度、速度。而市场由于总有噪声、杂波干扰参与者的视听、心智,所以认识市场的过程,也成了识别真伪的过程。
识别水流的动向,一是看水面的运动,再是探水下的流向。用于市场,水面同于涨跌幅、比例;水下犹如涨跌者的市场影响力、号召力以及基本面与之的契合度等。
内外辨别之后,则会对市场的状况有个总体的把握。
洄水湾不会真正改变水流的大运动方向,个体的差异性不会淹没总体的共性。特殊走势的个股、品种,由于其运动的特殊永远要警惕它的风险危害。洄流处的水,终归受到归入主流的吸引,虽然它们在洄水湾处呆的时间长短不一,甚至个别的水滴可能会长久呆下去不出来了。
道与艾略特都充分注意到了市场波动结构性的运动,严格说来,艾略特对市场的本质理解,只是步道的后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研究了同一个体不同级别间的变化关系,但没有真正跳出道的三个级别框架。而作为他理论核心的5、3分浪,事实上也大可斟酌,如推动浪为3,调整浪为5乃至更多的情况,在市场之中便时有发生。但是,他对波浪划分的一些规则研究,倒是相当有见地,如交替原则便具有普遍性。
波浪的运动形式,不仅仅是所谓的推5调3,如果分析以下中国A股市场的走势,不难看到许多推3调5,甚至调得更多的走势情况。仅此可见,传统的波浪理论有机械之嫌。
这里的问题是:波浪理论是否有用?我认为波浪理论是有用的。但是,如要使用它则需要进行许多方法上的调整。
传统波浪理论如同道氏理论一样,其思想内核具有相当的客观性、科学性。由于艾略特本身只是一个分析者,而非市场的参与者、资金的操作者,因此,在方法论上他便陷入了求全的误区。他以为可以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分析手段,于是,在他的理论中为了弥补理论自身的先天缺陷,不得不加入许多限制、补充的规则、条款,这种问题在关于对调整浪的定义与使用上表现极为突出。因此,对于学习和使用波浪理论的人来说,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
波浪所表现的内容,外部为浪的大小、宽窄,内部为水流的速度、能量。关键是表现水的涨跌状况、涨跌规律。
水平的涨跌可参照岸边的水线进行观察,本质上是在说明水平面的升降程度。波峰即使高低不定,但其平均波动值却可以清晰表现出特定阶段,特定时点水流的变化状况。
观察涨跌,一般而言可以如此:上涨时主要波峰后面发生的峰顶必然高于前面产生的高点,下跌则反之,并由此而表现出相应的方向趋势。
因为波浪必须具备两个方向,所以与趋势方向相反的一侧,会显得单位幅度较逆趋势方向的更大,而浪峰两侧的水平角度却可同或不同。
当水流并无涨跌的时候,不时会因为一般性的、轻微外力作用而出现波纹。这时的波纹变化不会真正影响水平面的升降:它不具备趋势性。无趋势中的波纹对称性极强,常常会是完全或部分对称的。
阴阳的相对、相生相克,辩证法的事物正反两面性,在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里同样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水流升降、波浪起伏是缓急、快慢、轻重、高低、长短的有机统一体。那些看似无尽的市场波动变化,内在也蕴涵了不变的基本内容。九九归一成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升八卦、八卦生六十四爻……不过驭繁就简罢了。外形是复杂的,幻化有万象,如云卷舒聚合,如水汨汨任无定;但内在的实质却是简单的——升降起伏,便是波浪,如是而已。
波浪理论之批判
波浪理论之批判(1)波浪形态的划分与界定
□金学伟
许多人都说波浪理论易学难精。而实际上,波浪理论是一种易懂难用的理论。懂:整个理论只有几个简单的术语、几条简单的原理和“铁律",几乎人人都可用来套在走势上煞有介事地分析一通;用:要真正用得好,却又不那么容易。其间的道理,有人认为是波浪理论太富弹性。而我认为主要是2点:
1、波浪理论在有些方面太富有弹性,有些地方则过于死板。比如关于5浪问题,波浪理论认为:每一个推动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子浪来。而实际走势则并不如此,有许多推动浪都只有3浪组成,而不是书上所说的5个浪。再如关于波段比例,波浪理论用0.382\0.618\1.618\2.618等来测算涨跌目标和波段比例,应该说并没错。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是建立在一般平均概念上的,并不代表每一波段的真实状况,也无法涵盖市场的全部规律。就市场本身及每一波段来说,需要我们做实际解析,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2、波浪理论之难还难在浪的界定上。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算作一浪,从哪里到哪里不能算是完整的一浪,而只能算是次一级子浪。这是正确数浪的关键,而恰恰在这关键问题上,波浪理论并没有涉及——那些所谓的“大师"们,都在忙于建立程式以扬名立万,或者根本就缺少这方面的智慧。没有准确的界定,就没有准确的数浪;没有准确的数浪,就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可以说,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也相当普及。别说一般的爱好者(有许多只是好事者),包括佛洛斯特、帕切特这两位仁兄,号称当代波浪理论掌门人,其实也是如此。我看过他们数的不少浪,有相当部分都非常随意,只是为了满足观点的需要或程式的需要,有些甚至根本就毫无道理。
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发表一组关于波浪理论批判的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反思。当然,这里的“批判"并不是“文革"期间所用的批判,而是“批":把一些想法和感受写在书页的天头和地头上;“判":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做出自己的评判。写的方式也不拘泥于顺序、格式以及系统性——我比较憎恨教科书,因为它总是把简单的道理或一两句话撑得老大,以便糊弄百姓和一些跪着看他们的人,使这种理论看起来更像一种理论,博大精深、系统而完备。
今天我们先讲浪的界定问题。
对浪的界定,我尝试过不少方法。如均值法:以周平均价或月平均价位来代替一般的K线与价位线;或是以周收盘价和月收盘价来取代日线与周线等。1993与1994年,我主要用后者;1995与1996年,主要用前者。但综合来看,最有效、准确率最高的辅助方法还是分形法与均线法。
关于分形,去年在本刊上我曾经有过专文。它的基本法则是:一条K线,如果它的最低价既低于左边2条K线的最低价,也低于右边2条K线的最低价,则这条K线就构成一个向上的分形。同样,如果一条K线的最高价既高于左边2条K线的最高价,也高于右边2条K线的最高价,这条K线便构成一个向下的分形。由一个向下分形和一个向上分形所涵盖的一段走势就是一个浪,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浪。而均线法则更加简单,它的原理是:每一个完整的浪都有一条和它相对应的均线,伴随它的起而起,伴随它的落而落。只要数清了均线的浪,也就数清了实际的浪。道理很简单,因为均线的功能之一就是它的平滑功能,可以过滤掉一些次要的、短暂的、或无意义的波动,而把主要的轮廓描绘出来。
以本次调整为例,大盘从2245点以来,有过许多次的波动,如果没有均线的帮助,我们很难对这些波动做准确的区分,而借助于均线则一目了然。从2245点以来,6天的移动平均线一共有过9次波动。
第一次:2228点——2183点(指均线拐点,下同),这是下跌的第一个推动浪;
第二次:2183点——2222点,这是下跌过程中的2浪反弹,可称第二浪;
第三次:2222点——2151点;
第四次:2151点——2155点;
第五次:2155点——1919点;
第六次:1919点——1940点;
第七次:1940点——1834点(第三次到第七次构成第三浪中的5个子浪);
第八次:1834点——1853点,这是下跌过程中的4浪反弹,可称第四浪;
第九次:1853点——?,这是下跌过程中的第五浪。
波浪理论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程式概念。
一个是“5浪":一个完整的推动浪将有5个浪组成;
一个是“9级浪":大多数5浪中的第3浪都会延伸,即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浪来,使整个推动浪呈现出9个级数;
还有一个是“21浪":进一步划分,一组完整的推动浪有可能会有21个细浪组成。如果是这样,那么,读者就可利用我们上面所介绍的分形法,对2245点以来的日线做一下“分形",然后数一数,是不是到1598点是19个细浪,到1703点是20个细浪,1703点开始的是第21个细浪?如果是,答案也就不言自喻了。
程式有时候还是有用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界定为前提。
波浪理论批判(2)
——再谈浪的分形与浪的程式
□金学伟
上周我们讲了“浪的分形";也讲了“5浪"、“9级浪"和“21浪"概念。其中浪的分形是波浪理论没有涉及过,同时又是波浪分析的关键前提。这就使我想起数学老师,如果一位老师本身只知公式,不知计算,那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只会背公式,不会运用公式去做实际的计算,这是我对波浪“教科书"以及那些"波浪大师"最为诟病的一点。
事实上,除上周所讲的分形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为有效,那就是收盘价。其基本方法是:某一个收盘价既低于左边2天的收盘价,也低于右边2天的收盘价,这一收盘价便构成一个向上的分形;同样,一个收盘价既高于左边2天的收盘价,又高于右边2天的收盘价,这一收盘价就构成一个向下的分形。一组推动浪,如用K线分形是21个细浪,用收盘价分形也是21个细浪,那这组推动浪行将完成的概率就非常之高。
以本次下跌为例,上周我们用K线分形,表明1703点下跌是最后一个小浪。而用收盘价分形也是如此:从2242点收盘指数开始,到1691点的收盘指数为止,一共有20个分形,分别是2163、2233、2140、2179、1920、1986、1882、1955、1919、1938、1827、1847、1817、1868、1808、1863、1784、1822、1638、1691。1691点的下跌是第21、也是最后一个下跌浪。这进一步表明我们上周所讲的观点:程式是有用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分形方法。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需注意:任何一种理论,要有实际价值,就得建立程式;只有原理,没有程式,人们就无所依从,更无法用原理去做量化分析。但一切程式都只代表了普遍性,是大量归纳之后得出的“基本如此"、“大抵如此"、“倾向于此",而不是“必定如此"。如0.618:上证指数从1992年5月以来,有5波大级别调整,其平均下跌点数相对上涨点数的比例为0.655,已较为接近0.618的黄金比例,再加1996年1258点到855点的调整,则为0.635,和0.618已更加接近。但这6波调整的幅度却差别很大,从40%到80%应有尽有,就是没有0.382、0.5、0.618等这些东西,这就表明,所谓0.382、0.618是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大抵如此"、“平均如此"、“倾向于如此",而不是“必定如此"。
程式也只代表了“大抵如此",而不是“绝对如此"。 如,按波浪理论,一轮完整的牛市会以下列方式展开:
1、 有5个大浪组成,其中3个是推动浪,2个是调整浪;
2、每一个推动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子浪,每一个调整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子浪,加起来是8个浪,因此当5个大浪完成时,一共会有21个子浪;
3、进一步划分,每一个子推动浪又可分出5个细浪,每一个子调整浪又可划分出3个细浪,一步步划分的结果是:推动浪由21个细浪组成,调整浪由13个细浪组成,由于整个牛市有3个大推动浪,2个大调整浪,因此当其结束时,一共会有89个细浪。
但在实践中会遇到3个问题:
1、并不是每一个推动浪都可划分出5个子浪和21个细浪,也并不是多有的调整浪都可进一步划分出3个子浪歌13个细浪来。
2、形态端点和实际点数的不一致,会加大波浪运动与波浪程式的不一致性,或增加用波浪程式来分析波浪走势的难度。
3、即使大的框架与波浪程式相吻合,但在内部的子浪结构则千差万别,很难用波浪程式去生搬硬套。
如512点到1510点,就非常明显地由3个子浪组成,而不是5个子浪,所有关于5个子浪的划法都经不起理论和实践的推敲。整个牛市从325到2245点,在波浪结构上呈扩展形态。即:1浪(325—1052点)由1个子浪组成,3浪(512—1510点)由3个子浪组成,5浪(1047—2245点)由5个子浪组成。对此,笔者曾依据实际走势和"波浪运动会不断从简单趋向复杂、再到更复杂,最后重归简单"的原理,做过专门预测。
再如1047至1756点。这波行情首先会遇到形态端点和实际高点的不一致。所谓实际高点,是指行情的最高点,形态高点则是指行情最终完成的那个高点。就1756点来说,其形态端点显然应该是1695点,而不是1756点。因为以周收盘价来看,是1695点这一周高于1756点这一周;6天均线的高点也是1695点高于1756点。但用收盘价来分形,从1047点到1695点这段行情一共是13个细浪,而不是21个。这显然与“推动浪由21个细浪组成"的波浪程式不相符合(不过以同样的方式分形,从1695点到1341点倒正好是13个细浪,和调整浪由13个细浪组成的一般程式非常相符,这进一步表明,程式是有用得的,但不是绝对的)。
还有,以收盘价来分形,从1047点到2245点一共是89个分形,正好和"一轮完整的牛市循环有89个细浪组成"的程式相吻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我们所教的方法,自己去数一数。但在子浪结构上,却并不是21—13—21—13—21这样的组合,而是1浪:13个细浪;2浪:13个细浪;3浪:29个细浪;4浪:27个细浪;5浪:9个细浪。大的程式相符,小的方面却有很大的弹性,这就是波浪理论,就是实践。
就以本次调整来说,尽管市场已验证我们上周所讲的“5浪"、“9级浪"、“21个细浪"完成一个推动浪的结论。但反弹的形态究竟如何,是不是也会像一般波浪程式一样,以3个子浪、13个细浪完成?却很难事先料定,只能说基本如此。还有,反弹最高点和形态端点是否会一致,即实际的高点会出现在A浪之中,还是在C浪之中?也很难事先料定,只能说,根据目前架势,反弹的最高点出现在A浪之中的可能性居大。
波浪理论批判(3)
波浪与均线的同级印证法则
□金学伟
前周与上周,谈的都是浪的程式与浪的界定,这也是波浪理论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尤其是浪的界定,是波浪分析的首要前提。没有这一点,就无法准确地区分浪形、计算级数。 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波浪理论中却始终是一个空白,这是我深感奇怪的。当然,这种怪并不是怪艾略特,因为他是波浪理论的创始人。作为创始人,能够提出思想,归纳出基本原则,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程式,已是非常了不起了。问题是他的几个继承人,几十年来除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外,竟然毫无长进,至使兴冲冲而学的人,大多数在尝试一段时间后,都失望地离去,也使波浪理论几乎沦为可供人任意玩弄的风尘女子。
奇文共欣赏
近来有一篇奇文似乎就是一个旁证。这篇文章从512数到2245点,竟然找出了5个浪来。即1浪:512-894点;2浪:894点-752点;3浪:752点-1510点;4浪:1510-1047点;5浪:1047-2245点。别说这种数法能否通过下列检验:894-752点只调整4周,1510-1047点调整了24个月。把2个时间跨度如此悬殊的调整,当作同一级别的浪是否行得通。仅用分形理论来检验一下就可以明白,这完全是胡扯淡。因为在周线上,894-752点只有一组分形(1个浪),而1510-1047点有13组分形(13个浪)。在月线上,894和752点均无法构成分形(也就是说再放大一级,它们连1个浪都不是);而1510-1047点则有a、b、c、d、e这5个浪。没有浪的界定,只有浪的程式,结果只能是以程式做虎皮,以需要做先导,最终使波浪理论沦为真正的风尘女子。从这一角度说,分形理论应该是对波浪理论的突破性贡献。
均线与波浪的同级印证
由于浪的界定是那么的重要,所以本周我们想再谈一下分形问题。
我们说过,除了K线与价位线外,还有一种有效的分形方法就是均线。均线既有平滑功能,可过滤掉一些无意义的、短暂的波动;又可任意设置时间参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不同级别的浪和不同长度的均线相匹配,建立起“均线与波浪级别的同级印证法则"。
以这一法则来看1047-2245点的走势,其基本浪形一目了然。360天均线:从头到尾一以贯之,显示这是一个完整的大浪。60天均线:与1047点相配的是一个上升拐点,显示1浪开始;与1756点相配的是一个下跌拐点,显示2浪调整;在1341点后又一个上升拐点,然后在2114点后出现下跌拐点,表明这是一个3浪;4浪是曲折型调整,因此60天均线也是2落2起;2245点后,60天均线再次下跌,意味着5个上升浪全部结束。如果知道这种分形方法,再稍知波浪理论,就可以在这一拐点后,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结论:牛市结束了!除此以外,还需要什么?不需要了。因为波浪理论就是如此简单,复杂只是因为"大师"们缺乏真正的智慧。
波浪与均线印证法的反证
均线与波浪的同级印证法则还可以反证。以目前市场来说,既然从2245点到1514点已经完成一波由5个推动浪、9个浪级、21个细浪组成的中型调整浪,就可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结论:1514点开始的是一波中型浪级的反弹。既然是一波中型浪级的反弹,那么与此相匹配的中期均线就一定会出现一个上升拐点(所谓中期均线,根据笔者的实证研究,以60天为适中,以45天为至少)。只要这个拐点还没出现过,中型浪级的反弹就不会结束。因为中期均线出现一个上升拐点,是中型浪级反弹结束的起码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形"与“影"的关系一样,否则“波浪与均线的同级印证法则"就不能成立。而目前情况是,自1514点以来,无论是60天,还是45天均线,都还在下跌过程中。在此情况下,你说反弹会结束吗?
波浪理论之批判(四)
从关键形态入手
□金学伟
连续3周的波浪理论批判,使我收到不少朋友的“抗议",尤其是上海的一些读者,认为这样的照顾面太狭窄,不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希望能把波浪理论批判改为不定期的,以腾出空间,做到一些“随机漫步"式的评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打算采纳。本周我们谈论的主题是如何应对数浪中的变数。
波浪理论是股市实战中的军事学,并且是一门主要的军事学流派。就象一切军事学理论,只能讲到一般的战争规则和用兵法则,无法把所有变数都一一穷尽一样。波浪理论同样也无法把股市中的所有变数都一一穷尽。从这一点上说,波浪理论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只在它强调弹性的方向错了。
实战中,弹性主要来自波浪运行规则,如形态变化、浪的级数以及浪的组合方式。至于数浪,在一定分形指导下,总能数得清楚。如,1047-2245点,借助于月线,可清晰地数出5个浪来;借助于周线,可明白无误地数出21个浪来;借助于日线,可数出89个细浪。变数在它们的组合方式和经典的“波浪循环图"并不吻合,也并不是每一个推动浪都会有5个大浪、21个子浪和89个细浪组成。而波浪理论强调的是数浪上的弹性:既可这样数,也可那样数,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1,把波浪理论当作宗教而不是科学。科学是用来证伪,而不是“穷极真理"与发现“绝对真理"的;宗教则相反,是用来穷极真理与宣布绝对真理的。只强调数浪的弹性,而不是运行模式的弹性,会使人错误地认为波浪理论都是对的,如果错,那是因为你数浪错了。2,使波浪分析者为满足理论和程式需要,去做削足适履式的数浪——那些总想把每一波行情都划分出5个浪来,以满足波浪理论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撇开这一点,波浪理论是有很高的准确性的。如本次调整笔者就犯过一个错误:当大市跌到1795点时,由于日线上已完成13个细浪,便错误地认为会有一个中期整理。而实际上,按波浪理论,推动浪总是会倾向于21个细浪,而不是13个。既然我们已认定它是一次大级别调整,是一个下跌推动浪,就应该倾向于21,而不是13个。尽管实践中也有13个细浪的事例,但这只是“偶尔如此",不是“大抵如此"。“偶尔"是小概率,“大抵"是大概率。小概率成为事实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更多的旁证。大概率成为事实不需要太多的旁证条件。舍大概率而取小概率是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当然,由此我们也可看到,波浪规则并非“菜鸟",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还是对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实践中出现的变数呢?我的常用的方法就是从关键形态入手。所谓关键形态,是指一轮走势中最明确无误的那一、两个片断。它就象打开保险箱的钥匙和密码,由此入手,就可从大的方面把握住基本态势,使其它问题迎刃而解。如325-2245点,不管你怎么数,你都无法回避2个形态:1052-512是一个下降三角形,1510-1047点也是一个下降三角形。"三角形只有在B浪与4浪中才会出现",这是波浪理论一个非常精彩的"定语",体现出波浪理论对实践的归纳能力(在波浪理论中,这种精彩的定语还有很多,但都一笔带过,因而常被人忽略)。因此这2个形态就成了关键形态,由此入手,我们就可知道,325-2245点只有一种数法,那就是“a、b、c、d、e"5个浪(当市势以a、b、c、d、e的形式运行时,d浪即等于4浪)。除此以外,任何数法都是错的。
就像上述事例一样,目前市场也有一个关键形态,那就是10月15日—10月26日这2周的K线组合:10月15-18日,上证指数1703—1550点;10月22日-26日,1514—1744点。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扩散三角雏形。它表明,1514点开始的反弹,将会以某种三角形态完成,或者是扩散形态,或者是收敛形态和下降三角形。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明确无误的b浪标志。 5浪也是一种明确无误的形态。因为任何一组5浪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当市势以5个浪的形式展开它的第一次波动,以后就会有第二组5个浪顺着它的方向波动"。由于本次调整是一个明显的5浪形,因此它也就成了一个关键形态,抓住这一形态,我们就可知道,未来的c浪调整也会是一种5浪形。至于b浪有没有结束,我相信还没有,因为1、时间还不够;2、形态还没完成—1514到1744点只是其中的a小浪,至于b小浪的低点,如是收敛形态,就是1550点,这在本周四已经看到;如是下降形态,就在1514点附近;如是扩散形态,就是1480点。
波浪理论的九九表
波浪理论的九九表要全面的掌握波浪理论,必先对其基本的不变的核心要素了如指掌,以下是我不断转摘并理解了的东西,
希望和大家一起进步:
1。第三浪最具爆炸力
------- 推动浪当中,第三浪力量最强,也是最具爆炸性的一个波浪,通常而言,大部分上升幅度都在第三浪的行情中出现。
-------- 第三浪可以再划分为低一级的五个波浪。
---------根据数浪规则两条不可违反的天条,第三浪永远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推动浪,换言之,第三浪必须长于第一浪或第五浪。实际情况显示,第三浪通常都是推动浪中最长的一个波浪,第三浪可以与第一浪长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浪便可能成为延伸浪。第三浪经常比第一浪长。一个甚为普遍的神奇数字比率是1.618,第三浪相等于第一浪的1.618倍。
--------确认第三浪已开始运行之后,任何买卖都应顺势而行,择低位买入。
---------第三浪是最具爆炸力的波浪,上升幅度事前并无限制,第三浪可以是第一浪的1.618倍,也可以攀上2.618或其他神奇数字倍数。主观性的逆势而行,无疑自讨苦吃。需知道任何技术分析都着重顺势而行,摸顶游戏决不值得鼓励,
---------成交量在第三浪通常大幅度增加,成为另一种可靠的证据。
---------缺口性在第三浪是惯见的现象,可以协助确认第三浪的存在。
第四浪变幻莫测
--------第四浪的终点有下列四个可能性:
1、调整第三浪的38.2%;
2、回吐至低一级的第四浪范围之内,也就是第三浪的第IV浪;
3、如果以平坦形或之字形出现,c浪与a浪的长度将会相同;
4、可能与第二浪的长度相同。
---------数浪规则另一项天条规定,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惟一例外,是第五浪的斜线三角形运行的时候。
----------第四浪经常以三角形形态运行,其中包括四种三角形:
上升三角形、下跌三角形、对称三角形及喇叭三角形。
----------第二浪与第四浪的关系,在于两者会以不同形态出现,简而言之,如果第二浪属于平坦调整浪,第四浪会以三角形或之字形运行。另一方面,假设第二浪的之字形调整浪运行,第四浪则可能以平坦形或三角形出现。
---------第四浪运行至尾声的时候,动力指标通常会出现季度抛售的情况。通常来说,第四浪倾向于以较为复杂的形态露面。
----------当一组五个波浪上升市势完结之后,根据第四浪的特性,该组五个波浪的第四浪,构成下一次调整市势可能见底的目标。
波浪理论的两个不变的天条:
-------第三浪不会最短的
-------第四浪不会低于第一浪的顶
第五浪力度较弱
------- 第五浪的上升目标,通常可以通过下列两个途径做出准确的预测:
1、假如第三浪属于延伸浪,第五浪的长度将会与第一浪的长度相同。
2、第五浪与第一浪至第三浪的运行长度,可能以神奇数字比率61.8%互相维系。
--------第五浪应该可以再划分为低一级的五个波浪。
---------以上升力度分析,第五浪经常远逊于第三浪,成交量亦然。因此,
--------在动力指标的走势图内,第五浪的价位上升,而相对动力减弱,自然构成背离的现象。
--------由于第五浪的力度有减弱的倾向,有时会形成斜线三角形的形态,或俗称上升楔性的消耗性走势。在斜线三角形内,第四浪将会与第一浪重叠,是惟一可以接受的越轨走势(数浪规则原来规定,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斜线三角形走完全程之后,市势预期会急转直下,以急快的速度调整至斜线三角形开始运行的地方。
---------市场心理,普遍会呈现一面倒的乐观情绪,与上升力度减弱及成交量下降配合分析,构成另一类背离现象。
---------另外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五浪有时常会出现失败形态,及顶点不能升越第三浪的浪顶。此类形态较为罕见,辨别的重点在于数出第五浪中完完整整的五个波浪。
反波浪论——-国内外系统批判波浪理论的第一檄文
反波浪论——-国内外系统批判波浪理论的第一檄文(一)精确的市场不存在
股市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分析理论,真理愈辩愈明。对所谓权威理论也不应盲从。
众所周知,波浪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基于八浪循环模式。理论中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全部论据中误差最大因素的正确性,提出如此精确的八浪循环数字,必然应该有对每一浪的精确的数字化定义做为基础,不管是对趋势、时间或波幅,至少应对其中一种因素做出明确定义,做为这种精确数字化的标准和基础,例如定义涨跌幅度范围或时间区间等等作为波浪标准。事实上波浪理论没有提出任何对波浪的定义。我们所看到的只有一些特征性的描述。例如"第一浪时人气不佳","第三浪经常是最长的"等等,这些特征并不构成定义某一浪的充分必要条件,依据这些特征性的描述并不能帮助人们划定任何唯一的一浪,每一浪都不能确定,那八浪的精确数字结论从何而来?八浪之说没有波浪定义做为基础则不能成立,八浪循环不成立则波浪理论就失去了根本基础。换句话说,不给数浪规定一个客观原则,数浪就成了一种主观猜想,由此得出的精确数字结论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不能成立。主观的方法是得不出客观结论的。
没有对波浪的任何定义则没有八浪循环的结论,这是波浪理论"一人一种浪"的根本原因,是波浪理论内部一切自相矛盾之处的根源,是波浪理论无法自圆其说的要害所在。
正确的理论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波浪理论要证明它的8浪、34浪和144浪等循环模式的正确性,就应该证明在全部市场趋势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准确无误地重复着这些数量的循环并且没有其他可能的数量,排除了全部其他可能性才能证明波浪理论精确数字化结论的正确性。而要证明波浪理论精确数字化结论的错误却只需要一个反例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们在市场中可以随时找出众多的反例,同时却没有看到波浪理论任何有说服力的排它性逻辑证明。很多分析理论不用进行排它性证明,因为它们承认只是一种概率分布,承认有例外存在,但波浪理论的八浪模式却是一种精确的、固定的和排它性的数字表述。
因为没有对波浪的定义标准,于是8浪循环,34浪循环,144浪循环等等大中小级别的精确数字都成为没有根据的主观猜测而不是科学推理的结论。波浪理论无法证明某个市场某段趋势是144浪而不是142浪或146浪。是34浪而不是32浪或36浪等等。换句话说:八浪循环的精确不能保障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获多数人认可的144浪或34浪或8浪循环的精确结论。
波浪理论提出了一个八浪循环的精确模式,但同时又号称是"最富于弹性"的理论。为了弥补八浪循环的精确数字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不精确结论的漏洞,波浪理论提出了一种妥协方案:允许多种数浪方式并存。这恐怕就是"波浪理论是最富于弹性的理论"的最大表现了。如此一来,尽管可以在实际市场上找到一万条理由证明不是8浪而是6浪,不是34浪而是36浪,不是144浪而是142浪等等其他数值,但是只要有"允许多种数浪方式并存"这一句话,波浪理论的各种数浪法就成了"永远驳不倒"的理论。
尽管"允许多种数浪方式并存"在波浪理论中仅指必须按波浪理论的波浪数量计数,其他数量的波浪数法都被说成是错误的,但是它却无法证明为什么算成8浪就正确、数成10浪就不正确?这里隐含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没有对波浪的定义的市场中,可以主观地划定波浪,只要符合8,34,144……等数量和某些粗略的特征即可。这颇有"怎么数都可以,凑出8浪,34浪,144浪就行"的嫌疑。这时反驳者提出其他数量的波浪也无济于事,因为在"弹性的"波浪数法中,有些浪可以计算,有些浪可以不算,没有充分的定义约束,凑出任何主观想象的精确数字易如反掌。
现在我们假设八浪循环是正确的,并且机械重复一浪不差,每个市场都按照标准的五浪上升,三浪下降循环往复。那会出现何种局面?上涨时市场中人都在一,二,三,四的数着,数到第五浪时不需任何人提醒一齐出货夺路而逃。谁逃在后面谁被套,就会纷纷打提前量出货,还有谁会在第五浪去买进?没人买进那第五浪还会存在吗?下跌时也一样,众人a、b浪的数着,数到c浪一起买进,就会纷纷打提前量进场以防踏空,还有谁在c浪卖出?没人卖出那c浪还会存在吗?
假如市场是精确的,就会有人去打破这种精确的局面从而产生不精确的变化结果,所以精确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也就没有所谓八浪的标准上升和下降。波浪理论各级别浪数的精确标准在实践中只能得出不精确的结论。关于波浪的弹性数法和多种并存数法于是变成了各执一辞的诡辩而不是科学。波浪理论最大的错误表现在于其精确的数字化。事实上所有对市场的分析预测理论中的数字都应指某个区间、范围和概率较大的可能性,精确的市场是不存在的。
反波浪论:(二)波浪理论是道氏理论的继承人吗?
道氏理论把趋势分为三种:基本趋势为几个月到数年,一个基本趋势包含几个次级趋势,次级趋势为二、三个星期到数月,短期趋势为几小时到两个星期。这里提示我们以下几点:
股价轨迹以动态的时间标准划分为不同的趋势级别,下一级别趋势的数量是一个可变的数值而不是唯一的数值。
由此可以看出,波浪理论自认是道氏理论的继承者,可是却违背了道氏理论关于趋势划分的根本原则:
⒈波浪理论关于波浪级别的划分没有任何客观标准,违背了道氏理论以时间因素做为划分标准的原则。
依据道氏理论关于趋势的时间划分原则,任何分析者都可以在实际股价走势中找到明显的三种趋势,而且多数分析会趋于一致,充分表现出道氏理论的客观性。而波浪理论为什么要划分九级波浪而不是八级或十级等等?九级波浪中的每一级如何划分?同一级波浪之中浪与浪之间使用什么充分必要的划分标准?对此波浪理论没有任何最起码的解释。在波浪理论中没有找到划分九级波浪的任何客观标准。
既然九级波浪的划分提不出有说服力的客观标准,只能得到如下结论:九级波浪之说只是艾略特的一家之言,纯属主观臆断。
道氏理论在这里的根本原则是:要划分趋势必须有客观标准,使任何利用某划分方法的分析者有一套共同遵守的客观准则做为统一的基础。波浪理论恰恰是在这一根本原则上违背了道氏理论,违背了分析理论的客观性原则,那几种粗略的数浪规则并不构成划分波浪的充分必要条件。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做为共同基础,为随意划分波浪提供了条件。这就难怪波浪分析者之间永远统一不了意见,一人一种浪了。
⒉九级波浪的整体结构是主观而不能证明的。
道氏理论告诉我们:上一个级别的趋势可以包含几个下一级别趋势。道氏理论没有精确地说包含两个、三个、五个还是七个下一级别的趋势,这种模糊的说法正好符和了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但是波浪理论在这一点上又一次与道氏理论分道扬镳了。
波浪理论从"特大超级循环浪"到"次微级浪"共有九级波浪,每一个波浪都可分为不是五浪即是三浪的下一级波浪,如此下去,2浪分8浪,8浪分34浪,34浪分144浪……,这种填空似的机械模式貌似整齐严密,其实因为这一切都建立在没有对波浪的确切定义,没有波浪级别划分标准等等基础之上,从而不能科学地证明其整体结构的真实性,九级浪变成了主观空想的产物。
因为波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结果波浪分析千奇百怪,答案无数。如此"严密精确"的机械模式却导致极不精确的结果,麻子股票论坛欢迎大家光临,从另一方面证明波浪理论的失败。
艾略特给出了一个方程式,每一个去使用它的人都能得出不同的答案,那么这个只能得到不精确结论的方程式中的一些精确的限定又有什么作用?波浪的九级精确划分不但是主观的,没有基础定义的,不能证明的,而且是违背道氏理论的。只能使人陷入猜谜般的数字游戏中去。
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有无数答案,波浪级别的划分没有对波浪的定义和级别划分标准两个基础依据,结果造成了波浪理论内部精确限定与不精确答案的矛盾和一人几种浪的混乱。
事实上,市场并非按照人们划分的标准级别去运行,即先有市场,后有级别。级别划分只是辅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方法而并非是市场的必要组成成分。人们要客观地分析市场,只能依据市场实际情况,按市场实际的股价分布特征或时间分布特征做为划分标准,其中最接近市场分布整体情况的划分标准将是最正确的划分。
从理论上讲,波浪级别可以无限划分,而真正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并符合可操作性要求的划分才是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划分,从市场实际情况看,道氏理论中关于三种趋势的划分仍然是最佳的划分方法之一,关键在于道氏的划分正好符合人们对于市场长中短期趋势的实际观察结果,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果把波浪级别分得过多必然造成细碎难于区分的混乱。由此也可以比较出波浪理论的九级浪划分过于主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
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九级浪就没有任何依据,根本无法产生。这时划出的任何九级浪都只能是主观臆断的产物。
反波浪论:(三)波浪理论能"事后证明"吗?
常听到一句话说"波浪理论只有在事后,行情的变化结果出来后才能证明"。姑且不说"事后证明"对于投资行为有无价值,如果在"事后"总能得到波浪理论真实性的有力事实证明,则波浪理论仍可算是一种客观理论。可惜的是,波浪理论在"事后"也不能得到证明。
在实际应用中,依据波浪理论可以提出多种数浪方法,当行情结果出来后,应该可以证明了,但是行情仍然在发展,多种数浪方式中筛去完全错误的,总留有一些数法不能断然说是错误的或正确的,仍然等待证实。例如,对某段行情可能数成B浪,也可能数成Ⅰ浪等等,即使行情运行过去,也不能断然肯定或否定,因为只要Ⅲ浪没有走完,就不能证实Ⅰ浪,Ⅴ浪没完成就不能证实Ⅲ浪,A浪没完成就不能证实Ⅴ浪,C浪没完成就不能证实A浪和B浪。在九级浪划分中,上一级浪的第Ⅲ浪没走完就不能证实Ⅰ浪,则Ⅰ浪下属一级浪的五个小浪都不能证明……,由此推导,所有波浪都在等待上一级波浪的证明,岂不是所有划分出的波浪的真实性永远不能被证明?况且在一段行情之后会补充一些新的数浪方法,留下又一批划分方法等待证明……,如此下去必陷入无休止的等待之中而永远不能得到证明。
为什么会存在上面这种怪圈呢?关键是波浪理论忽略了"市场是无限的"这一概念。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意外,只要股市存在,行情变化就无限延续。但是波浪理论却把市场理解为有限的,并且试图用九级波浪囊括整个证券市场甚至整个人类和自然的历史。从160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算起,人类的股票市场整个历史刚刚走过四百年,可是波浪理论却已经把人类历史从公元六世纪至十世纪开始至今计算为持续1000多年的五个大浪,并且把1792年开始的美国股市股票价格运行轨迹与人类历史发展轨迹直接接轨,计算为千年大浪中的第五浪。在这里我们不涉及这种接轨是否正确欢迎大家光临,也不质问为什么从公元六至十世纪开始计算而不是从人类诞生开始计算。我们仅仅注意到波浪理论市场分析的整体框架原来是建立在全部证券市场历史之中,只要人类长期存在,只要证券市场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波浪理论中延续千年以上并且仍然可以再延长的超级巨浪就永远等待证实,既然如此,在超级巨浪之下的任何级别的划分都会因为上一级浪难以证明确认而不能明确划分,所以波浪理论永远不能证明,永远不会有明确结论。
理论真实性的证明还可以用成功的实际预测进行证明,不过这必须满足一个较高的成功率,而且成功率合格的标准因人而异。即使如此也并未发现波浪理论有出色表现。我们看到的成功预测是波浪理论最初应用中艾略特在1935年对美国股市的预测,可是我们也看到了波浪理论继承人柏彻特(Prechter)等人有关美国股市200年牛市将在九十年代初3600点见顶结束的预测在1999年的10000点现实面前遭到惨败的事实,同时再配合其他波浪专家对上海股市多次失败的预测(如1994年说上证指数当年能见2000点等等),这些重要的事实说明波浪理论的实战预测成功率不能令人满意。其真实性仍然不能获得证明。
反波浪论:(四)只有失败理论、没有失败浪
波浪理论的八浪循环说难以确立,事实上艾略特也早已意识到这一机械不变的模式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出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矛盾,理应进行修正。可是艾略特没有从根本点上寻找原因,却采取定义一些特殊形态进行弥补的方法,但是这些补救措施混淆了许多原则界限造成更大的混乱:比如失败浪的说法。
反波浪论:(五)延长浪是凑数的产物
波浪理论的所谓延长浪是指在三个推进浪中有一个浪出现延伸,甚至延长浪的内部下一级小浪已经与其他高一级四个浪幅度相同的情况。
波浪理论既然按某一浪的幅度延长定义出延长浪一说,则波浪幅度至少应是划分波浪等级的重要标准,那么当某一浪的下一级小浪幅度已经与其他高一级的其余四个浪等长,还能再把远远长出的一浪与其它四浪划分为同一级浪吗?波浪理论出现了严重的自相矛盾。如果允许这种延长浪存在,不但再次暴露了波浪理论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漏洞,而且这种极端随意的划分已经威胁到波浪理论是否还能做为一种严肃理论存在的基础。
波浪理论对延长浪有一段表述:"有时经过延长的推进浪包含五个与其他四个主浪差不多长度的小浪,形成九个波浪,虽然不能分清哪一浪属于延长浪,但在波浪理论中,九浪与五浪意义相同"。
上述这段表述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承认延长浪中五个小浪与高一级的四个浪不能区分。②九浪与五浪意义相同。
在承认延长浪中五个小浪与高一级的四个浪不能区分的情况下,波浪理论并未检讨八浪循环模式的错误,而是强行划分为五个浪,再把多余的几浪并入其中一个推进浪,这种方法过于主观随意了。做为公认的标准,如果几个浪的幅度十分接近到达难以区分的程度,这几个浪理应划分为同一等级的浪,而波浪理论强行划分其为自己也说不清算第几浪是延长浪的两个级别,显然是主观而没有根据、违背客观事实的,是错误的。在不少介绍波浪理论的书中都有一幅关于延长浪的插图,包括波浪理论的精典著作在内,从图中一看便知那几个"难以区分"的波浪没有任何理由划分为两个级别。
波浪理论也意识到对那种"难以区分"的波浪强行划分为两个级别是不正确崐的,但是如果承认其为同一级波浪岂不是承认有九浪上升从而打破八浪循环说?于是做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九浪与五浪意义相同"。
从波浪理论对延长浪的定义出发,延长浪仅仅指幅度的拉长,并不改变波浪数量,何来九浪之名?从波浪理论在延长浪的表述中看,波浪理论又承认有九浪之说。这里波浪理论再一次出现自相矛盾之处。按照波浪模式强行区分"延长浪"和其他四浪为两个级别与事实不符,承认有九个浪又推翻了波浪理论八浪循环模式的基础,在现实面前波浪理论已陷入两难的尴尬处境,于是出现了"九浪与五浪意义相同"的辩解。九浪不等于五浪,是五浪就绝非九浪,这是常识。即使从波浪理论出发,上升五浪结束将是下跌三浪,绝无九浪,如果出现九浪就不是波浪的八浪循环理论,所以从波浪理论看九浪与五浪意义也断然不同,不容混为一谈。
八浪循环说是主观而不是客观的,在实践中必然与现实发生尖锐矛盾。不从理论自身的根本寻找原因,却为了维持这一主观结论的"正确"而用延长浪之说进行弥补,似乎是巧妙的,但是又因为这种拼凑而混淆了波浪等级,与现实不符并且造成了波浪理论内部的矛盾和混乱。
艾略特在《自然法则》一书还介绍了"A-B基础型态"。大意是当满足波浪理论规则的所有三个下跌浪全部结束而上涨五浪还未开始前,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个以三浪上升的A浪和一个以三浪下降的B浪。和波浪理论的多数定义一样,艾略特没有指出市场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A-B浪,为随意数浪再创条件。
如果A-B浪不存在,则艾略特的主观结论可见一斑;如果A-B浪存在,不是八浪而多出二浪变成十浪,这种十浪循环又可以在九级波浪中的任何一级出现,这是什么结果呢?这导致在每一级波浪中根本没有固定的浪数!八浪循环说已被艾略特自己否定。
在"双三"型调整浪中出现的X浪也和A-B型态一样,实际上都已经打破了波浪理论自己规定的八浪循环模式,X浪型态事实上是七浪,A-B型态事实上是十浪。这又如何解释呢?
由上可知,波浪理论的特殊形态说不但不科学,而且造成了包括波浪理论在内的理论上的混乱。
反波浪论:(六)波浪理论的数浪规则主观还是客观?
波浪理论在数浪时并非全无依据,艾略特提出的几条数浪规则是波浪理论数浪的最重要依靠。其中主要有:第四浪不能与第三浪重叠(除去斜三角形),第三浪不是三个推进浪中最短的一浪并常常是最长的一浪,调整浪绝不是五浪,以及交替规则等几条。
很显然,上述规则并不能对数浪起到统一标准的作用,更不会做到使正确数浪出现唯一结论。上述规则不构成数浪的充分条件。试问:连八个浪如何划分尚无定义限制的情况下怎样证明调整浪绝不是五浪?在波浪理论没有对波浪的定义,没有九级波浪划分的标准等必要条件下,上述规则极其主观,没有现实基础,从而失去了意义。
波浪理论允许多种数浪方法并存等分析方法也是主观的。"在任何时侯都有几种数浪方法同时成立"必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市场需要明确的指引,不是是非不清的理论。尽管这种指引不一定每次都准确,但做为分析理论却必须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并且多数情况下指引应该是正确的,许多分析理论和指标都做到了这一点,波浪理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根本不能算作一套理论体系,仅可称为一种猜浪假说。
波浪理论分析方法是提供几种可能的数浪方法,再用其他分析指标进行筛选,得出结论。在数浪中必须借用其他指标分析恰恰说明波浪理论的现有规则完不成对市场独立分析的任务,又一次说明了波浪理论的不足。
波浪理论多种数浪方法的另一大特点是"永远不倒"。其他理论都不同程度地承认有时会发出错误的买卖信号,形成指标误导。波浪理论却永远没有错误,错误的总是使用波浪理论的人。这一点请看波浪理论的所有表述,没有任何一句话说明某种情况下的波浪预测不准是来自波浪理论自身不足的原因。
当投资者按照波浪理论有了某种数浪结论后,按分析结果入市,行情并未按崐预测发展,按波浪理论说法是你的数浪错了,不是这样数,而应那样数,于是割肉重新入市,再不行后再找一个新数法去改。数浪可以改来改去,资金可是越改越少!如果把这叫做"波浪理论富于弹性的特点",其实意味着波浪理论不值得信赖的特点,象是说:不要把数浪当成真的,是和你逗着玩呢。也不能把结论可以改来改去叫做顺势而为,这不是顺市场大势而为,是让投资者顺主观的波浪理论而为,它怎么说你怎么做,这样就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地位,不是顺势而为,而是逆势而为了。
在波浪理论的多种数浪方法中,往往会发现一种方法解释市场可行,但另一种方法同样符合波浪理论,用于市场分析却解释不通,到底为什么有这种差距没有人能说清。为什么其他理论或指标的买卖信号出现时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并对该信号本身十分明确而无太多疑问呢?(例如创新高或新低信号等),对比说明波浪理论的基本规则太粗糙了,仅有的几项数浪规则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基本定义,划分标准和证明依据等基础都不充分甚至完全没有,还未能形成严密的体系,仅是一种很主观的猜想。
不能使利用理论工具的人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定义、统一的标准的共同基础之上进行分析,这种理论就不是客观的理论。
反波浪论:(七)我的新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的八浪循环说是主观的,但是波浪理论对我们也不无益处。
事实上,艾略特已经发现了股价运行轨迹的秘密,可惜他与客观规律失之交臂,毫厘之差结果走向了主观和错误。习惯于把一切归纳为精确的数字应该与艾略特会计师的经历有关,生活经验是影响人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而且艾略特的全部研究是否始终是在病床上进行的?目前没有资料说明艾略特进行了投资实践,这对于理论研究是不利的。
笔者认为股价运行轨迹的客观规律就是:股价运行趋势多数情况下以三浪或五浪的形式运行。这是实际市场中从统计结果来看,出现次数最频繁的数字。三浪或五浪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常见型而不是唯一结果。市场中也可以出现一浪,七浪,九浪,十一浪等等,只是它们的出现频率不及三浪和五浪多而已。波浪理论的致命之处正是抹杀了这种变化,把常见型错认为唯一结果,才导致八浪循环的错误模式,为了自圆其说才出现特殊形态和"几种(浪)选一,不对再换"的分析方法。正象谚语所说:"为了掩盖一条错误就会犯十条错误"。
就连某些著名的波浪理论者也承认"波浪等级很难分清",为什么难以分清呢?
他们解释为波浪理论是相对的,市场也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其实这又是"波浪理论是最富于弹性的"一语的翻版。的确,证券市场不存在绝对的事情,可是波浪理论却不是相对的!它的八浪循环模式早已定下了一个绝对理论的框架,使波浪理论失去了"相对的"弹性,波浪理论者们实战预测中的屡屡失败远非分析理论的正常误差所能解释,而是表现了主观的绝对的波浪理论与客观的相对的市场实际的矛盾。
笔者认为市场真实的波浪具备如下特征:
1.按道氏理论关于三种趋势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做为波浪的定义和三种波浪级别的划分标准,波浪只划分为三级。
2.每一个波浪不管是推进浪还是调整浪,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三个或五个次一级浪,也可分为其他数值的单数浪。不要把道氏理论趋势三阶段中的每一阶段固定划为一浪,因为趋势中的每一阶段都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波浪,同时趋势三个阶段也仅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市场的趋势本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趋势的内部三个阶段之中并无明确界限。(这一点在道氏理论中关于基本趋势包含几个次级趋势等论述中已可证实)。
3.某种趋势的产生或结束决定于推动该趋势的市场相对动力的产生或结束,并非决定于趋势是否走完了某一固定的波浪数量。不存在"三(浪)或五(浪)等于一(大浪)"的公式。
4.上升浪与下跌浪之间按该趋势的天价或地价做为划分标志,没有延长浪或失败浪等特殊形态。
5.波浪分析应参考形态分析理论中定义过的各种形态。
6.波浪分析应参考黄金分割比例等其他理论工具。
7.取消原波浪理论的所有数浪规则。
如果采用上述新波浪理论规则,可使波浪学说获得坚实的定义基础和划分标准,不但原波浪理论能解释的现象可获得更圆满的解释,而且原波浪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均可获得圆满解释,并且符合公认的标准、易于理解和接受。
原波浪理论的失败还启发了我们:理论对于市场的反映只能是客观的,不能是主观的;只能是理论尽可能靠近市场、尽可能接近客观实际,不能要求市场来靠近理论。理论应该反映变化的市场而不应是机械的不变模式,理论应该是实用的预测而不应是空想的假说。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也许是证券分析理论不长的历史中最大的误会。
推进浪中的第五浪未能达到第三浪的结束位置在波浪理论中被称为失败浪。如1999年7月到9月10日1695点的升浪。
股价变化不是按八浪循环机械往复的,有时从波浪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个上升趋势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也实在难以找出1、3、5三个完整的推进浪,只能数出1、3两个推进浪。于是艾略特把其后的下降趋势开始一段移过来,计算为上升趋势结束段,勉强构成第4、第5浪,但是事实上行情已经开始下跌,这时反弹上涨力量已经小于下跌力量,反弹高度当然达不到原来的天价,艾略特把这一矛盾现象以"失败浪"解释过去。
从词义来看,"失败"是指"计划或希望没能达到"。计划和希望都是人的思维活动,是主观行为。只有主观行为才能用"成功"或"失败"来解释,客观现象是不能用"成功"或"失败"来解释的。正象人类历史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但不能说是历史失败了,因为历史仅仅是客观记录而已。同样股票价格(或股票价格指数)仅仅是对股票市场价格运行轨迹的客观记录,不能说股票价格"失败了",所以,股市没有"失败浪",只有失败的预测。"失败"是对主观行为即情感产物的描述,不是对客观现象的描述,艾略特正是混淆了两者的界限。但是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艾略特定义的失败浪混淆了人们对于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以该段行情最高点或最低点做为结束标志的约定俗成的划分方法,否定了被众多理论采用,投资者广为接受的概念。
以天价或地价做为一段上升或下降行情的天然结束标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讲都是正确的."失败浪"却不以此做为基准,把这种划分方式否定了。波浪理论在否定原有结论的同时并没有一套新的对波浪起始的严格定义,结果又一次变成没有固定的统一划分标准,可以有无穷答案,"失败浪"仅仅变成了实在凑不齐五浪时的补救措施,为随意主观数浪提供了又一借口。波浪理论中的奔走型调整浪也有类似问题。
总之,艾略特对失败浪的定义混淆了主观行为与客观记录的界限。混淆了对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结束标志的公认标准,为主观数浪创造了又一条件,造成了包括波浪理论在内的理论上的混乱。"失败浪"代表波浪理论的失败而不是市场的失败。
探讨波浪理论
探讨波浪理论本文对于研究波浪理论的高手或许有用,对于研究波浪理论的新手来说可能会觉得所言无物。愿意参与探讨的进来说几句吧!
说明
A、此文的原则是详他人之略,略他人之详。故对波浪理论不做任何基础性的阐释。
B、不自证其证。本文仅从别的角度试释波浪理论隐含着怎样的市场本质与交易理念。
正文
1、波浪理论是关于市场结构的理论。是把握市场价格运行的基础理论之一。而形态是其结构的具体且基本的表现形式。
2、象自然界的其它地方一样。结构是无处不有的。是随处可产生的。从结构入手去把握价格变化无疑是一条极省力的捷径。
3、市场的结构在任何一个层次都具有一致性。了解与把握这点,我们在交易时就可以由微知著,由小见大。
4、大美寓于形。观其形可知其神。许多时候,形态的变化意味着本质特征的改变。
5、神居其内,形显于外。认知与了解市场只能是由形到神的渐进。而不可能是反向的跃进。
6、经典技术分析说价格说明一切。而事实上是形态更能说明一切。形态是价格变化的轨迹。是市场最基本的结构。形态体现并影射着市场的本质。
7、形态是结构的体现,是买卖双方动态均衡的产物。对形态的认知意味着对市场动态均衡的认知与了解。
8、个人认为,善用波浪理论的人比不善用或不知、不能用的人在出入市的技术上将会有质的差距。
9、个人同样认为,知此理论不用者悲哀;不知此理论不学者亦悲哀;不真知此理论而用者更悲哀;
10、是最有深度的分析理论。因为只有它明确隐示了市场未来是不确定的,是有多可能结果的本质特性。
11、此理论是最好的预测理论。但本人并不赞同如此运用波浪理论。股价运行本质上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如此运用其理论之人的最终悲剧。
12、波浪理论暗合了大多数的技术分析理论。是市场交易者不可多得的利器
1.波浪理论总体上属于趋势理论,认为价格运动呈趋势运动且该趋势具有规律性;?
2.价格运动呈涨、跌交替循环,“波浪”其实指的就是行情的涨跌交替循环,每次循环结束再进入更高一级循环,由此往复直至无穷;?
3.波浪理论认为价格运动主要表现为以上升趋势为主、下跌趋势为辅,下跌总的说来是对上升的调整;从总体来看@通%吃^岛证券,其运动特征之一是每次下跌调整的底部在不断抬高;??
4.波浪理论认为当价格进入阶段性的下跌趋势时,其间局部发生的上升走势就不再是趋势的主导,而“降级”为对下跌趋势的调整--俗称“反弹”;在一般情况下每次反弹都会受阻于此前的次高位;??
5.组成波浪理论的三大部分内容是:浪的级数、浪的形态、浪的规模,对应的分析技巧是:趋势分析、图形分析和黄金分割计算法。
波浪理论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目标测算,而目标测算的基础是波浪的性质,即待测算运行目标的行情是推动浪还是调整浪,波浪性质不同,测算方法也就不一样。确认波浪性质则取决于对行情趋势的确认,与行情趋势方向相同的就是推动浪,否则就是调整浪
波浪理论属于循环周期理论的旁友,较为注重股票价位的腾落,以及价位行走的态势。波动原理有三个重要概念:波的型态、波幅比率、持续时间。波动原理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主要特征是通用性及准确性。通用性表现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对市场进行预测,许多人类的活动也都遵循波动原理。但是艾略特之研究是立足于股市,因而股市上最常应用这一原理。准确性表现在运用波动原理分析市场变化方向时常常显示出惊人的准确率。波浪理论的盲点,即当波浪形态演变成为较复杂的调整浪或横行整理时,循环周期的分析,正好弥补波浪理论之不足,形成双剑合璧,无懈可击的股市法宝。
数浪最大的要点在于随时观察价格变动,客观地认知市场,抛弃一切主观的幻想与恐惧心理。艾略特认为成交量与波浪类型无相关性,但有时也可用作数浪和推测未来趋势的工具。并且认为在任何牛市,成交量自然地随着价格运动趋势扩大或缩小。在调整波中,成交量减少通常表明卖出压力减轻,在成交量的低点常常出现市场的转折点。如果第五波的成交量大于或等于第三波成交量,则第五波很可能会发生延长,结果就会出现第一波与第三波波幅接近的情况。
数浪理论最困难的地方是:波浪的等级很难划分清楚,在周期中必须有正确的指认,必须接受事实,然后按照实际变化,采取适当的行动。
波浪理论最有价值之处是:在一次价格的变化中,提供了成功几率极高的可能性
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在当今热衷于做公式、指标、新软件的中国技术分析理论界好象已经早已遗忘了多年了。除了在一些专业股评人士的摇头晃脑评测之中偶有谈起之外,几乎大家都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个好东西。笔者敏感的“政治嗅觉”告诉我,经典的技术分析有复古的趋势。如同喇叭裤又被时装界从垃圾堆里拿起来一样,人们在试验了众多的刚刚“满月”的又不得不夭折在摇篮里的“奇门怪术”之后不得不重新把江恩、波浪理论作为案头的首要之研究事务。笔者不是趋炎附势之徒,多年来也没放弃对这两样“红宝书”的研究工作,尽管没有任何突出之贡献,但是作为一个好心的向导总是够资格的。同时为了满足一些喜欢我文章的朋友的要求,先将研修波浪理论之注意事项分列如下:第一,当然是选择一本比较好的书籍作为学习的蓝本。国内的翻译书籍非常多,这里的国内当然包含港澳地区。香港的陈永寰大师的《股票期货图表分析真义》这本书尽管不是专门的论述波浪理论的专著,但是其中波浪理论新概念一章很是精彩,对波浪理论中的三角形浪的标识新的约定很有创建。笔者也同意其大部分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作者并不盲从于西方专家的技术观点,很有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后学者效仿。其他常见的有波浪理论三十讲,掌握市场行为的关键、波浪理论等等中文书籍。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购买一些外国原版的波浪理论的书籍如:《Mastering Elliot Wave》(Presenting the Neely)对提高波浪理论的研究很有帮助 。最近有一些内地的作者如冯雷的波浪理论买卖点,魏伟的寻波踏浪等等书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主要研究调整浪,在波浪理论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调整浪的研究问题。其主要学习要点就是每种调整浪之间的细微区别,这一点需要在实战看盘中慢慢的体会。
第三,不要盲目乐观,波浪理论很多时候是个骑墙派。笔者的习惯是选择那种最悲观的划分法,一般波浪理论的研究者会将后市的走势划分为几种不同的数浪方式作为自己的备战地图。但是真正的波浪精通者应该只会选择一种方案。最可怕的就是那个上海的每天早上爬起来就是大三浪的股评家,在他的波浪理论里没有调整浪,完全充满了精神胜利法。
第四,登录波浪理论外国专业网站的学习,现在能够完全的比较好的继承艾先生思想的恐怕就是国外的几家研究机构了,他们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笔者经常查看的几个网地址如下:http?//www.elliottwave.com/
http?//www.dutchtechnicaltraders.com/;http?//pride.nsk.su/
以上书籍国内书籍的购买可接恰:http?//www.stockbooks.com.cn/
国外书籍的购买可以到:http?//www.invest-store.com/prognosis/
附波浪理论精要:
艾略特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波,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任何波动均有迹有循。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在买卖策略上实施适用。
四个基本特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
总之,波浪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八浪循环”。
波浪的形态
那么,如何来划分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呢?一般说来,八个浪各有不同的表现和特性:
第1浪:(1)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营造底部型态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环的开始,由于这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跌势后的反弹和反转,买方力量并不强大,加上空头继续存在卖压,因此,在此类第1浪上升之后出现第2浪调整回落时,其回档的幅度往往很深;(2)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较大,经验看来,第1浪的涨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第2浪:这一浪是下跌浪,由于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市场出现惜售心理,抛售压力逐渐衰竭,成交量也逐渐缩小时,第2浪调整才会宣告结束,在此浪中经常出现图表中的转向型态,如头底、双底等。
第3浪:第3浪的涨势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现传统图表中的突破讯号,例如裂口跳升等,这段行情走势非常激烈,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点时,是最强烈的买进讯号,由于第3浪涨势激烈,经常出现“延长波浪”的现象。
第4浪:第4浪是行情大幅劲升后调整浪,通常以较复杂的型态出现,经常出现“倾斜三角形”的走势,但第4浪的底点不会低于第1浪的顶点。
第5浪:在股市中第5浪的涨势通常小于第3浪,且经常出现失败的情况,在第5浪中,二、三类股票通常是市场内的主导力量,其涨幅常常大于一类股(绩优蓝筹股、大型股),即投资人士常说的“鸡犬升天”,此期市场情绪表现相当乐观。
第A浪:在A浪中,市场投资人士大多数认为上升行情尚未逆转,此时仅为一个暂时的回档现象,实际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讯号,如成交量与价格走势背离或技术指标上的背离等,但由于此时市场仍较为乐观,A浪有时出现平势调整或者“之”字型态运行。
第B浪:B浪表现经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头的逃命线,然而由于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是另一波段的涨势,形成“多头陷井”,许多人士在此期惨遭套牢。
第C浪:是一段破坏力较强的下跌浪,跌势较为强劲,跌幅大,持续的时间较长久,而且出现全面性下跌。
从以上看来,波浪理论似乎颇为简单和容易运用。实际上,由于其每一个上升、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均包含有一个八浪循环,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小循环中有更小的循环,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细浪,因此,使数浪变得相当繁杂和难于把握,再加上其推动浪和调整浪经常出现延伸浪等变化型态和复杂型态,使得对浪的准确划分更加难以界定,这两点构成了波浪理论实际运用的最大难点。
波浪之间的比例
波浪理论推测股市的升幅和跌幅采取黄金分割率和神秘数字去计算。一个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点的1.618,另一个高点又再乘以1.618,以此类推。
另外,下跌浪也是这样,一般常见的回吐幅度比率有0.236(0.382×0.618),0.382,0.5,0.618等。
学习的体会
(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五上三落。
(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
(3)跟随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
(4)1、3、5三个推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5)假如三个推动论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
(6)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
(7)黄金分割率奇异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数据基础。
(8)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
(9)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
(10)波浪理论包括三部分:型态、比率及时间,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后为序。
(11)波浪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越多人参与的市场,其准确性越高。易 子 J042
傻瓜也看得懂的波浪理论(图)
http://images.blogcn.com/2006/5/1/11/leson1234,20060501201442.gif波浪理论体现的其实是一个“始-盛-衰”的过程
以5.19行情为例,很明显5.19行情前2月份-5月份那波涨跌是5.19行情的打底浪,也就是第一浪,但是价格却是创了新低的。很多网络股主力就是在2月份-5月份建的仓位,如果缺了那一波,5.19行情不会以暴涨方式出现。必须要有一轮打底浪后,之后的涨升才能体现出3浪的特性。
《金融冶金术》中索罗斯提出的股票市场的模型也是一样的,中国股票市场由于相对封闭,纯粹的资金推动型市场,那么在“国家--股市--社会资金”之间就会产生了一系列反身性的过程,繁荣随后萧条再繁荣再萧条,4年一轮回,在游戏基础没有发生变化之前,游戏会一直进行下去。而波浪理论能很好地体现“始-盛-衰”的过程,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肯定在重复。
物理学里有一个终极能量级别,在那个能量级别下,什么东西都呈现一致性
不要局限于波动的幅度,波浪结构实质是筹码的一个转移过程,多头市场,开始繁荣,资金大规模入场,这个资金入场过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有一些步骤,必然是某小部分先知先觉的人开始进场(第一浪),但是他们力量不强,不至于立刻扭转大势,然后价格开始回跌,如果当时抛盘很汹涌的话,非常可能前面的第点被打穿(第二浪),但是市场的确已经到底了,根本无法跌下去,然后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大量买入,价格暴涨,这是第三浪,然后价格经过比较大的涨幅后,产生了大量的获利盘,价格进行回调整理(第四浪)
经过一段整理后,市场信心已经很强,这时不需要多少力量就能继续上涨,形成第5浪。到第5浪时,这个级别的多头能量已经用的差不多了,然后抛盘涌出,进行A、B、C调整。有时候市场到达第5浪时买盘依然非常强劲,a、b、c是向上调整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小级别浪上,比如第一浪或者第三浪中,市场很强,就会扭曲价格波动,但是实质是一样的,只要获利筹码回吐结束了,a、b、c调整也就结束了,价格涨跌只是表象。
上面图中的X浪其实是大C浪里的最后一波反复而已,大家都知道最后一波反复通常呈现复杂的结构,比如第四浪、B浪等,经常以旗型出现,在旗型内部观察到的是一种双浪结构。
当市场价格跌到位而时间没有到位时,市场的外部资金非常充裕,价格无法继续下跌,但是市场的筹码依旧在比较高的位置,没有转移下来,这样有时就会形成所谓的X浪,X浪涨起来后,上面的特性使行情无法持久。
有人说的时间是最重要的,其实时间内含的东西就是筹码转移。
波浪理论的用法!!!
波浪理论的用法!!!很多人说波浪理论,很多人对波浪理论不屑一顾,很多人在胡乱数浪,很多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多人不知道波浪理论为何物,很多人不学波浪理论还好,一学就更加糊涂了
波浪理论到底有用吗
波浪理论在个股分析中有用吗?在大盘走势分析的作用如何?
波浪理论和其他技术分析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波浪理论需要掌握哪些东西
波浪理论的缺点在哪里
波浪理论的需要发展吗
波浪理论比其他技术分析有用吗
波浪理论在期货外汇市场和股票的作用哪个为大?
这些问题都非常有意思
很想听听朋友们的观点意见
我个人认为
波浪理论是有用的
对大盘的分析作用很大
对个股分析意义不是很大,弊端大于优点
波浪理论和其他技术分析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波浪理论只要掌握形态时间幅度,以及推动五浪调整三浪浪的结构就可以了
波浪理论的缺点是容易使使用者误入歧途,不知道身在何处
波浪理论不见得比其他技术分析有用
波浪理论在足够大的市场有用所以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比个股市场有用
对股市大盘分析比个股分析有用
对技术分析使用者来说,波浪理论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对于不擅长使用这个工具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伤害自己的东西
谁把波浪理论简单化了,谁就可以得心应手的使用这个工具
否则就是曲解和没有真正的懂波浪理论
一、存异与求同
当一个波浪循环尚未结束时,波浪的划分无疑会存在不止一种可能,虽然符合波浪指引的数浪方式通常都能自圆其说,但不可能每一种划分都被事实所证明,或者说,最终正确的只能有一个。因此,在运用波浪理论研判时,就必须首先根据规则和波浪的个性或特征排除掉不可能的划分,同时寻找出合理的并按照概率大小进行排序,这就是存异的一般程序。而求同则是:在两、三种可能之中,由分析本身得出对近期乃至后市一致的判断。例如,两市综指去年8月底见顶回落后,由交替原则可知,这次调整极可能为平坦型即3-3-5整理,但无论如何划分,2000年9月6日后的上扬都不会成为反弹的开始或仍有一调。今年10月12日的情形与此相似,只是调整很可能会以曲折型方式出现。
二、个性与通道
在不同的波段运行时期,市场反映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但市场群体由悲观到乐观或从乐观到悲观的变化过程,却按相似的途径不断循环发展,因此,熟悉每一浪的个性即市场心理状态及其情绪,对波浪分析大有益处,如排除可能性极低的划分,甚至可以预知主流热点所在或其特征。
受心理及情绪的影响,价格走势会存在强弱的差别,一般都能反映在股价通道中,主要是:第3浪即通常所说的主升浪,应上穿由第1浪顶所做的与“0-2”连线或趋势线的平行线即通道线,第5浪上摸高点往往触及不到该线,而第4浪则在新通道的趋势线处终结,详见上期海尔。
三、常用百分比
在推动浪中,若第1或第5浪延长时,其长度经常是其余两浪最大涨幅的1.618倍;若第3浪延长时,很可能会远超过第1浪长度的1.618倍,此时还可利用经验公式来预测第5浪的大致高度,该公式为第5浪=第1浪×3.236+第1浪的浪底或顶,但它不一定适用于以楔形运行的驱动浪。
在调整浪中,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整理结束位置通常与此前涨跌幅保持某一比例如0.382、0.5和0.618等,其中之字型的A与C等长,平坦型的A与B相仿(C难以预料),而三角形中每一波也基本维持某一比例,至于混合型则需根据之字型、平坦型还是三角形来区别对待。
四、X浪与失败浪
在混合型调整中,X浪以3波方式展开,并发挥着不同整理方式的连接作用,大多是在强大外力影响下形成的,如著名的5.18行情等,但最终多可被划入B浪,而在不明朗或循环未结束时则不失为较好的权宜之计。失败浪是指第5浪未超过第3浪的高度,说明此前升幅过大或市场已明显转弱,并预示即将出现的调整幅度较深或时间较长(C浪不及A浪时情形相似),在较大级别的波浪循环中失败的可能不大,但在小级别中却是常见的,因而60或30分钟走势也不容忽视。
五、用发展的眼光看“波浪”
波浪理论也需随着市场变化而有所修整。如最早出现于期货市场的五波反弹,在股市中也时有发生,而推动浪也未必非按5波运行不可,东阿阿胶1997年12月3日便出现过极为罕见的“天九波”(次日完成最后一波),但这也决不应成为随意数浪的借口。
波浪研究心得
波浪研究心得(1)波浪的数:5+3=8+(5+3)+5=21+(5+3+5)=34+(21+13)+21=89+(21+13+21)=144+(89+55)+89=377……
一个完整的循环包含八个波段:五波的驱动波与三波的修正波。
八波循环+八波循环+五波走势=比较大层级的五波走势+三波修正波=比较大层级的完整循环。
每个驱动波当中同方向走势的波段组成份子(例如1、3、5波)与一个完整循环的每一个完整波段组成组成份子(例如1+2波,或是3+4波),本身都是较大层级的缩小版。
波浪有两种;驱动波与修正波,驱动波是波段走势与它所处的较大层级波段走势相同,修正波则与较大层级波段走势相反。
波浪理论的基本重要趋势:一个较大趋势同向的市场走势,会以五波的型态来发展,而拉回的走势则会以三波的型态发展,不论层级大小为何,都是如此。
每一个波段都含有次一级的波浪。
要精确指出一个发展中波段的层级,可能是办不到的,尤其是一个新波段一开始的次级波。
决定层级的因素并不是特定的价格或特定的时间长度,而是形式,而形式是随着价格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精确看出波段的层级,并不代表就能成功做出预测,真正最重要的是要看出相对的层级关系,才能成功做出预测。(自我研判;如第二波对第一波修正幅度0.618及其特性,第四波对第三波修正幅度0.382及上一级第四波的低点……以此类推)
趋势波;与较大层级波浪同向行进的波段,就是趋势波(1、3、5、A、C)。
反趋势波;与较大层级波浪反向行进的波段,就是反趋势波(2、4、B)。
波浪理论定律:1. 第2波的最低点绝对不会低于第一波的起点。2. 第3波绝对不会是最短的一个波段。3. 第4波的最低点绝对不会低于第1波的最高点。而称之定律是绝对不会有例外产生。
波浪的特性:波浪的特性称为准则,而准则就不是「绝对不会」被违背,这与「定律」有所不同。
驱动波有二种;推动波及倾斜三角形。
推动波的准则包括扩延、未完成的第五波、交替、均等、轨道、波浪特性、比例关系分析。
扩延
大部份的推动波都会发生艾略特所谓的扩延。
推动波的三个次级波只有其中一波会产生扩延现象。
扩延波的次级波的波幅及时间,几乎与较大层级推动波的其他四个没有发生扩延的波段波段相同,形成一个大小类似的九波波浪。在九波的序列当中,通常很难看出哪一个部份是扩延波。而九波和五波在技术分析上的意义是相同的。
第一波和第三波的长度相同,则第五波很可能会扩延。如第三波发生扩延,则第五波会和第一波一样是个简单的结构,不会产生扩延现象。
在股票市场中,最常发生扩延现象的是第三波,这在即时的波浪判读尤其重要,不过要连同推动波的这两条定律-第3波不是最短的一波,第4波低点高于第1波一并考虑。
要养成习惯将第三波为扩延的可能状况及早标示出来。
除在期货市场的多头市场之外,第五波发生扩延是相当罕见的。
未完成的第五波
第五波未能超出第三波的顶部。
未完成第五波往往会出现在特别强劲的第三波之后。
倾斜三角形
倾斜三角形分为:末端倾斜与前端倾斜。
倾斜三角形很少会以一个未完成的第五波来结尾。
末端倾斜发生在第五波,如前一波的走势呈现快速拉升或落底的情形,第五波末端倾斜就常会发生。
末端倾斜也可能发生在修正波三波之C波但机率非常小。
在双重三波及三重三波末端倾斜只会出现在最后C波的位置。
末端倾斜出现的地方都是较大型态的波浪结朿的位置,它的出现代表市场的主要走势至此已呈现疲软状态。
当出现倾斜三角形之后,接下来的走势就会出现重大变化。
倾斜三角形的量是逐渐往内收敛,若第5波产生突破,成交量相对增加后,这种型态就会结朿了。
在上升趋势出现倾斜三角形,通常会出现剧烈回档,至少会下跌到倾斜三角形开始形成时的水准。如出现在下跌趋势倾斜三角形,通常会出现大涨的格局。
在第五波里,不论是第五波的扩延波,未完成的第五波,或者是倾斜三角形,若出现时其结果是市场即将出现大逆转。不过这三个现象的其中两个同时发生在不同层级的波浪时,市场走势就不会发生大逆转。
前端倾斜是一种变种,偶尔会出现在推动型1波或锯齿型A波,其中次级波以5-3-5-3-5的波型,这代表持续前进的意思。
前端倾斜主要辨别的特徵是,第一波与第二波价格的升幅与速度会扩大,而第三波第五波则价格有明显的缓步改变。
波浪理论研读心得(2)
修正波的型态有时候很难看得出来,往往要等到它发展完成后才看得出它的型态,因此须用点耐心。
修正波绝对不会是五波的型态,如修正波出现五波,这绝不会修正结朿,这只是修正的一部份而已。
修正波有两类型:急剧修正波与侧边修正波。
修正波的四种型态:锯齿型、平台型、三角型、综合型。
锯齿型分单锯齿、双锯齿、三锯齿。
锯齿型的B波明显低于A波的起始点。
锯齿有时会一连出现两次,最多一连出现三次,而以三波作为连接。
在推动波当中,第2波经常出现锯齿型,而第4波则很少出现。
连接波以W-X-Y-X-Z表示。
平台型分常态型、扩张型、强势型。
平台型之三种型态区分在于B波,不穿头、穿头,破脚之差别,常态型小破脚、扩张型大破脚、强势型不破脚。
平台型修正波往往会发生在主要走势很强劲的时候,所以在它的前后几乎一定会出现扩延的现象。
如果市场走势越强劲,平台修正的时间就越短。
在股市里出现强势平台型的例子并不多,在辨别强势平台修正波时,前后的推动波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当市场上的成交量减少,价格波动减少,通常会随之发生侧边横向波动,而三角形态就是反映这种波动背后的力量。
三角型态可分成两种:收敛(对称、上升、下降)和扩张(比较罕见)。
三角形的E波超过A-C线的情形比较常见。
收敛三角形里的B波会超过A波的起始点,称之强势三角形。
三角形出现的时间通常在:与一大级走势同向的最后一个趋动波之前。如推动波第4波、ABC三波结构中的B波、双锯齿、三锯齿、综合波里的X波。
在综合型修正波中,三角形只会出现在最后一波的位置。
三角形出现在第2波的位置极为罕见,除非是以双重三波型态出现。
第4波如出现三角形,则第5波就经常会呈现急拉的情形,而拉升的幅度最大可达三角形最宽的距离。而走势急促的急拉情况可能是一个末端倾斜,在走势强劲的市场中,不会出现飙升,而是会出现一个延长的第5波,所以三角形之后攀升的过高,就可能是一个延长波。
将收敛三角形的上下两条边界线延长在未来某个点上产生交会,而这个交会点通常也是市场即将产生大变化的转捩点。
综合型在组合时,通常是以两种不同的型态交替组合而成。
推动波扩延波数计算5+4+4+4,综合型波数计算3+4+4+4。
在一个完整循环波浪型态的结朿位置并不是在波动过程中价格最高或最低位置,则这个结朿位置就称为「正统」顶点或底点。如未完成的第5波,扩张平台型的B点之前A点之起始点。找出正确的「正统」顶点或底点,才能成功做出分析及推测一个波段的长度与时间。
如果一个扩延的第五波在一个较大层级的第五波之内结朿,接着即将产生的空头市场若不是以一个扩张平台型态开头,就是整个空头市场是一个扩张平台型,而这个扩张平台中,A波的规模会比C波小很多。
交替原则应应用于第2波与第4波、A波与B波的型态交替,不论多头或空头都依此进行。
不论是多头还是空头,都一如交替原则所预期的。急剧的修正波绝对不会出现价格的新高(低),而且几乎一定是锯齿波(单锯齿,双锯齿,三锯齿),而侧边修正则通常会出现价格的新高。
在修正波第四波的位置上出现一个常态三角形(没有出现价格的新高[低]点),急剧的修正波就不会出现了
如果一个修正波的A波是以平台型的a-b-c结构开始,那么B波就会出现一个锯齿的a-b-c结构,反之亦然。
如果一个大修正波的A波是一个简单的a-b-c锯齿型,那么B波就会出现一个复杂的a-b-c锯齿型,以形成一种交替,有时候C波甚至会更复杂。
由简而繁的交替情况比较常见,由繁而简的交替则比较少见。
修正波深度主要准则:修正波-尤其如果他们是第四波时-往往最多会下探到前一个次一级第四波的区间内,通常大多会接近该第四波的终点水准。
第五波扩延后的走势准则:第五波发生扩延,接下来修正波将会很剧烈,而且会下探到这个扩延波的第二波的低点,有时候修正波会到此结朿。
一个扩延波的第二波低点通常会落在或接近前一个属于大一级波浪的第四波价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