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理论与波动理论研究
分形理论与波动理论研究 原创作者 宋太伟说明:本文是作者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最后完成的,我自己也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最后贴到论坛上来的,所以转贴时请务必写上原作者宋太伟的名字。
分形理论与波动理论研究
前言
在多年大量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我于96年年底完成了论文<<大系统随机波动理论> > ,随后又在近一年的运作实践中不断进行了修正与完善,自信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合乎现实逻辑的理论体系。该论文结合当今数学与物理学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以变化多姿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分形理论,从最基本的概念与逻辑出发阐明了波动是基本的自然法则,价格走势的波浪形态实属必然;阐明了黄金分割率的数学基础及价值基础,价格波动的分形、基本形态及价量关系,并总结了应用分析的方法与要点等等;文中也多次引用我个人对分形问题的研究成果;另外也指明了市场中流行的R.N.埃劳特的波浪理论的基本点的不足之处。在国内基金业即将进入规范的市场化的大发展时期之际,就资金运作交易理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肯定与进行有关基金的成立、组织、规范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探讨同样有意义。我尽力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描述并结合图表实例分析向读者介绍有关价格波动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与使用要点,供读者朋友参考。
一、分形理论与自然界的随机系统
大千世界存在很多奇形怪状的物体及扑溯迷离的自然景观,人们很难用一般的物质运动规律来解释它们,象变换多姿的空中行云,崎岖的山岳地貌,纵横交错的江河流域,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夜空中繁星的分布,各种矿藏的分布,生物体的发育生长及形状,分子和原子的无规运动轨迹,以至于社会及经济生活中的人口、噪声、物价、股票指数变化等等。欧氏几何与普通的物理规律不能描述它们的形状及运动规律,这些客观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在众多复杂因素影响下的大系统(指包括无穷多个元素)的无规运动。通俗一点讲,这是一个复杂的统计理论问题,用一般的思维逻辑去解决肯定是很困难的或者说是行不通的。70年代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B.B.)通过对这些大系统的随机运动现象的大量研究,提出了让学术界为之震惊的“分形理论”,以企图揭示和了解深藏在杂乱无规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及其物理本质,从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物理与数学研究领域,引起了众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极大兴趣。
所谓分形,简单的讲就是指系统具有“自相似性”和“分数维度”。所谓自相似性即是指物体的(内禀)形似,不论采用什么样大小的测量“尺度”,物体的形状不变。如树木不管大小形状长得都差不多,即使有些树木从来也没见过,也会认得它是树木;不管树枝的大小如何,其形状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谓分形的分数维,是相对于欧氏几何中的直线、平面、立方而言的,它们分别对应整数一、二、三维,当然分数维度“空间”不同于人们已经习惯的整数维度空间,其固有的逻辑关系不同于整数维空间中的逻辑关系。说起来一般人可能不相信,科学家发现海岸线的长度是不可能(准确)测量的,对一个足够大的海岸线无论采用多么小的标尺去测量其长度发现该海岸长度不趋于一个确定值!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即是海岸线长度与测量标尺不是一维空间的正比关系,而是指数关系,其分形维是1.52;有理由相信海岸线的形状与这个分数维有内在关系。
一个全新的概念与逻辑的诞生,人们总是有一个适应过程,但是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合理的(或者说不能推翻的)逻辑在客观现实中总能找到其存在或应用的地方的。本世纪初,爱因斯坦将物质运动从三维空间引到四维空间去描述,从而产生了一场科学与认识上的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让人类“发现”了原子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太空与原子(和微观粒子)的认识层次与能力的提高,但愿分形理论的诞生也具有同样意义,也许在生命(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将发现分形理论的重大价值。
下面结合三分法科赫曲线(KOCH)来进一步说明自相似性的意义。如附图一所示,将一条1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分三等份,去掉中间的一份并用同等长度的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取代之,随后用同样的方法不断循环地操作五次,即得这些图形。由科赫曲线明显可以看出,不管尺寸如何变化,n=1时的基本三分图保持形不变!这就是自相似性,价格曲线的波动明显包括这种循环叠加、“自我生成”的(信息传递的)演变规律。科赫曲线是描述海岸线很好的近似,同样由科赫曲线人们会想起价格波动曲线。科赫曲线的分形维1.2628。维度是1·2628的“空间”,简单从距离意义上讲,在其空间中取任意点,与这个固定点有相同“距离”的空间点数(集)比一维空间多(一维即是一条直线,有2个点)而比二维空间少(二维空间是个平面,距离相同点有无穷多并组成一个圆轨迹),甚至最短距离也可能不是“直线”;从“密度”的意义上来讲,1.2628维度空间内的“密度量”正比于该空间中空间尺度单位的1.2628幂次方。
科赫曲线虽说是个简化的数学模型,但其形象地显示不管从什么样大小的尺度来考虑,科特曲线总是包含n=1时的特征,曲线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整体形状的“缩影”,这是分形的自相似性。科赫曲线直观地反映了分形的演变内涵,它揭示了客观事物自然演变的一种普遍法则。象人类自身的细胞生长,细菌的繁殖,植物的生长,地貌的变化,海岸线的变迁,天气的变化等等,无不带有这种以某些特征为传递信息的无穷尽的衍变过程,通过仔细深入研究人们有可能发现这些复杂自然现象的分形特征,分形是普遍存在的。
分形理论表明,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分形现象的分形维大多在1.6—1.7附近,少数在0.6—0.7或2.6附近,这让人想起黄金分割率0.618或1.618。理论上讲逻辑“空间”的分数维度可以有无穷多个取值,但有意义的肯定是那些特殊数字(我在1983年完成的论文《费尔马大定理研究》中对此逻辑原则作过详尽阐明。);因此有理由认为客观事物的分形维基本上应具1.618或0.618或2.618的特征!也就是说自然界众多庞杂的无规现象具有一定的共同逻辑特征。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可以证明:任意一个由前两项的和生成随后一项的无穷级数S={a(n)|其中n=1,2,3,…,∞}的相临两项之比a(n+1)/a(n)趋向于1.618的极限;任意一个由前两项的积生成随后一项的无穷级数Q={a(n)|其中n=1,2,3,…,∞}的相临两项之关系趋向于a(n+1)=a(n)^1.618或a(n)=a(n+1)^0.618的极限。这种关系的意义我将在有关黄金分割率的一节中详细论述,可以说这种关系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自然界随机系统分形特性的逻辑基础。自然界中“无规”变化的事物(或系统)的主要特征是时间上的不可逆性,这也是自相似性的“基本传递信息”,数学中表现为“时间反演不对称”。
二、价格波动运动的基础与基本特性描述
大集合体具有某些特征的随机运动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之一。用数学方法描述即是一个由无穷多个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的元素组成的系统,系统内每个元素的某种运动具有不确定性,描述系统整体的某些变量也具有随机性,系统的这些随机变量的时间坐标曲线则是一些无规的波动曲线。现实生活中属这类性质的曲线很多,例如气象图、噪声图及有关大气污染、动植物生长状况、人类健康状况、产品质量控制、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研究等等方面的某些变量曲线都属于此类。
系统的随机性并不是说系统的随机变量是不可量度的,而是说变量的不可精确预测性;换句话说,我们只能知道变量的历史及当前已经发生的数值,将要发生的数值是不能精确确定的。这就确定了变量曲线的随机波动基础。一般情况下,大集合体(或大系统)的运动过程是渐进的或者说是连续的过程,不是跳跃式的或突变式的;更严格地讲,大系统从一个均衡状态演变到另一个均衡状态是经历了无穷多个“时间单位状态”的运动,系统每个单位时间状态对应一个随机变量数值;无穷多个随机变量数值对应有限个“宏观均衡状态”必然产生宏观变量的随机性,同时随机理论证明变量的随机变动是围绕某一平均值附近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系统宏观变量曲线的波动性及连续性(当然不是平滑性和均匀性)。曲线(或图表)连续性是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
一般国家或地区(或全球性)的证券市场因其公开(信息化)、公平(自由竞争)、快捷严格(无实物交易并迅速结算)的交易制度及有无数交易者参与,构成典型的价格指标随机波动系统。价格波动的直接因素是未来时间内参与交易者的数量及建立头寸的位置、方向、数量都是不可精确测度的,间接因素或过程因素则是由于影响买卖交易的信息传播、资金供应、不同交易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等等方面总体方面是不可测的。价格的随机波动是绝对的,时间越短交易量越大价格波动的随机性就越强。价格随机波动的一个重要推论是一般情况下(参与交易者少及停板状态除外),同一位置买和卖都是有赚钱机会的!真正赚钱与否关键要看交易者的心态与交易操作是否迅速果断;市场交易量越大,价格波动就越频繁,短线的机会就越多。
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交易过程(集合),价格的随机波动总是包含某种平均趋势。这也是传统技术派推崇的道氏趋势理论的基础。价格指标曲线的趋势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运动所决定的。曲线的趋势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或指数随机波动运动中总体上包含向一个方向(向上、向下、横向等)运动的趋势。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动的周期性大致可以解释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因为某些环境、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使得某些重要行业或整个社会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发生了变化,假如需求开始不断增长,由此引发生产的增长,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单元互相关连,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互相推动共同增长(良性循环),整个经济呈现繁荣景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的矛盾能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合理钝化,那么整个经济将在更高层次的均衡状态下运行,否则矛盾的激化最终必将破坏良性发展的供求关系,由相互促进转变为相互抑制,最终导致经济的(相对)衰退。由于各类经济活动与相关政策的运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难量化的距离”,经济整体运动的“惯性”很大,所以一般经济运行的周期是比较长的。反映经济运行状态及商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指数曲线自然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整体运行趋势,只是由于交易的信息化和资金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又首先从信息及资金的供应状况表现出来,所以指数曲线的走势总是超前于经济运行的实际状态。
周期性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之一,经济发展周期性表现为描述经济发展的数量指标“时好时坏”波浪式变化,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总体上讲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历史是不会逆转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证券价格指数的走势变化也是如此,传统技术派基本假设之一“历史是会重演的”是不确切的。
用分形理论来分析,价格的随机波动曲线具有“自相似性”。价格波动曲线的分形,与海岸线同类,都具有1.618(左右)的分形维特性,其分形形态不可能象科赫曲线一样表现为精确的几何图形,随机性是这种曲线走势的基本特征;曲线自相似性的意义是突出随机过程中的关联效应,抽象地谈分形对分析价格曲线的未来走势是无意义,我将在后面专门阐明价格走势的分形问题。传统技术派的经验论断是值得怀疑的,R.N.ELLIOT的8波理论只是众多抽象化分形中的一个形态,由此发展起来的所谓‘波浪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对同一种价格波动曲线不同的‘波浪理论’使用者往往得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即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传统图表分析派认为,市场的价格(指数)走势波动曲线,包融了一切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在逐利竞争交易的市场中,价格的升降成为交易者追求的直接目的,加上交易手段及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市场的投机性增强,往往许多价格曲线的短期波动走势与基本的“供求关系”不一致;换句话说,供求关系的决定作用可能在某些特殊的交易过程中没有意义,市场价格走势并不总是“合理”。另一方面,市场的价格变动反过来又影响市场本来要反映的因素。图表走势包融的一切因素,应该融在整个过程中。既然交易者对市场所包融的一切没有确定的认识,或者说对市场中所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一切都存在上认识的不确定性,这种假设是无短线意义的。
三、黄金分割率与分形的关系及其在客观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机理
黄金分割率0.618是一个比率数,其几何意义是一个线段按黄金率分割成的两条线段之比是两条线段中较长的一条与原线段之比,都是0.618。
假设线段长度为1个单位,分成A和B两段,则A+B=1
令A=0.382,B=0.618,则A/B=B/1,B*B=A,B/A=1/B
简单的运算可知:0.618*0.618=0.382,0.618*1.618=1,0.618/0.382=1.618
1/.382=1.618/0.618=2.618,1.618*1.618=2.618.黄金率主要是指0.618或其倒数1.618,0.382或其倒数2.618则次之,其它数字如0.191,0.236等都不是“黄金率”。
同样,我认为维度D=0.618空间是对D=1的一维空间的‘黄金分割’,D^0.618*D^0.382=D^1,维度D=1.618空间是D=0.618空间与D=1空间的(垂直)叠加;维度D=2.618空间是D=1.618空间与D=1空间的(垂直)叠加。可以认为,维度D=1.618空间是二维空间的一个特殊子空间,该子空间在二维空间中的“表现”就是一个完整的分形!分形维是决定分形的内在机理。理论研究表明,D=0.618分形维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是1.618与2.618分形维的逻辑基础)。从空间的概念来讲,维度D=0.618的逻辑空间是由无穷多的、不连续的、分布不均匀的(“点的密度”与一维空间的测量尺度呈0.618的指数关系)“点域”组成的“实数空间”,所谓“点域”可简单理解为一个数及其最临近数组成的数集。分数维“空间”这种离散性(不连续性)与不均匀性决定了1〈D〈2分形维在二维空间的分形图案。现实世界中最有意义的分形维其D都在1.618(或0.618或2.618)附近,其分形图案最具代表性的:一是呈一定中心对称性的向外发散型如闪电、粒子的扩散置限聚集(模型)、细菌的繁衍生长模型、树枝等,如附图二附图三附图四所示;二是平面展开型如海岸线、白云的平面轮廓等。不平滑性、不相交性、一定程度上形状的相似性是这些图示分形(图案)的共同特点。
第一节已经讲过,任何一个由前两项之乘积生成随后一项的无穷级数数列Q={a(n)|,其中n=1,2,3,…,∞},其相临两项的关系趋近1.618(或0.618)的极限指数关系,即a(n+1)=a(n)^1.618或a(n)=a(n+1)^0.618;而相临两项的对数比趋于极限关系loga(n+1)/loga(n)=1.618,同时loga(n+2)=loga(n+1)+loga(n),即Q级数又对应一个由相临两项之和生成随后一项的无穷级数S。另外,假设级数Q的第一与第二项分别为a(1)和a(2),则Q级数的第n项a(n)是多个a(1)和多个a(2)的乘积,具体为a(n)=a(1)^f(n-2)*a(2)^f(n-1),其中f(n-1)和f(n-2)分别为FIBONACII级数的第(n-1)项与第(n-2)项(见下面);假如a(1)=a(2)=a,则a(n)=a^f(n)。妙就妙在乘积逻辑上,如果我们将a(1)或a(2)甚至更多的项作为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传递因子”,其众多的乘积结果不就是包含层层“传递因子”的分形吗?!在这里自相似性也就是“传递因子”的某种特征的“层层表现”。可以非常简单地设想D=0.618空间是由无穷多个Q类级数所构成的,由于该空间的“点”不连续(指离散),所以距离(或线或面)的概念无意义(因此该空间“点”在二维空间的“连线”呈现曲折波浪是必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D=0.618空间的“点”具有“不独立性”与“不可重复性”,可理解为临近关联性和排他性。任意一个分形维空间的相关“点集”,对应(或代表)一个特定的信息向量(可以理解为一个信息集)。
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总是均匀的、可重复的,不均衡变化、不可逆性、具有相关性(或者说记忆性)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繁杂的看似无规的自然(或社会)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越是“相接近”关联性就越强;同时每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个性特点(排他性)。这说明自然界的“随机性”并不是无任何规律的。分形维的逻辑基础正是建立在这些自然法则之上,因此可以说分形维空间的逻辑规则与推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众多无规现象的内在规律。进一步研究表明,任何繁杂的自然系统(现象),最普遍的(或者说普遍存在的)相关性是“量”的叠加(和逻辑)与“质”(信息量)的非线性扩张(乘数或指数关系)----这正是自相似性的本质。这也是黄金分割率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逻辑基础,因为体现自然界这种“和逻辑关系”的任意无穷级数S的相临两项之比趋于黄金分割率极限,而体现自然界这种“积逻辑关系”的任意无穷级数Q的相临两项的对数之比同样趋于黄金分割率极限。这种普遍规律表明:大集合中的元素如果具有无穷尽的叠加衍生(运动)关系,整体上必然表现某种与黄金率0.618(或1.618)有关系的特征。发现黄金分割率在波动曲线中的存在是ELLIOT最有价值的贡献。
一定程度上具有零和比赛规则的证券及外汇市场中的交易活动是典型的大集合意义上的叠加运动,交易本身是一个和逻辑游戏,具有结合律与分配律规则。市场上的交易活动与以前的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交易活动都有叠加逻辑关系,因此价量走势图表中表现出与黄金率有一定关系是自然的。可以想象,充分体现黄金率的图表时间区间应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交易周期,这是正确使用黄金率的前提,反过来又是确定一个完整交易周期的方法。
ELLIOT波浪理论将黄金分割率在FIBONACII级数中的特殊表现主观地作为了其在价格走势研究中的应用基础。FIBONACII级数是一个由1这个自然数生成的无穷自然数级数:1,1,2,3,5,8,13,21,34,55,...;其中每一项是其前面相邻两项的和,该级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关系是其每相邻两个项的比值[表示为a(n)/a(n+1)]随着项的增大趋向于0.618黄金率极限,级数相隔两项之比[表示为a(n)/a(n+2)]趋于0.382。前面讲过这种关系并不是FIBONACII级数所独有,任何一个由前两项之和生成随后一项的无穷级S={a(n),n为自然数}都具有这种性质,FIBONACII级数仅是这种级数的一个特例,用其项数字---3,5,8,13,21,34,55,89,144等去数价格曲线的‘波浪数’显然是幼稚的。
四、价格波动曲线的基本分形形态及价量关系
商品的价格曲线或价格指数曲线是价格或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坐标曲线。时间是连续发展的,而价格或价格指数是D=0.618分形维空间的“变量”(或者说价格或价格指数的变化符合D=0.618分形维空间性质),因此可以认为价格时间曲线具有1.618分形维,价格曲线的波动性是必然的,同时曲线具有自相似性。波动幅度(指相临波动浪)相比的1.618(0.618)关系是这种自相似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分形维的特点已经决定价格的波动曲线永远不可能重复前者,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形似。中心对称空间(极坐标)的分形基本单元为“三树枝”结构,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时间价格曲线的基本分形单元为“类N字”结构,分别见下图所示。图中所示的线段a、b、c的“长度或幅度”具有黄金分割率关系,类N字结构中的点1、2、3、4是D=0.618分形维空间的相关点。
http://images.blogcn.com/2006/8/23/3/leson1234,2006082344529.gif
根据分形单元的“类N字”结构,正常的证券外汇期货交易市场的价格或指数的波动曲线的基本波动形态(分形单元), 包括两种基本结构共十种形态,如下图所示, 其中a、b、c含有一定的黄金分割率关系。
分形图(二)中的分形单元的a、b、c波线都可以单独分裂出更小层次的类N字型单元,例如正类N字型单元(1)常见以下几种分裂图形,见图形(三)。
周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本身也具有自相似性。广义上讲,一个运动变化的系统,其某一描述系统全貌的量(信息量)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对价格曲线来讲, 曲线的价格与成交易量(或者说价量关系)由小逐渐增大到某一最大值以后又逐渐减少到某一最小值即为一个完整的周期。当然这个周期可能是包括一个更大的最大值的另一个更大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讲该周期可能又包含较为小的价量变化周期。价格和指数在大小周期更替演变过程中走出跌宕不定的行情。从周期的概念与基本分形单元的构造来看,一般只有正类N字型单元与反类N字型单元共同组成的图形结构才可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这也符合自然界阴阳互补的法则。
格随机波动曲线都是由分形图(二)的十种单元以某种层次变化关系组合而成。价格曲线最常见的波动型是由图(二)中类N字型单元(1)(2)(6)(7)组成的以下四种组合形态(图四所示)。这四种波动形态都是由两个对应的类N字型单元组成, 这四种组合波形一般在反转或转势时期发生,黄金分割率关系在这四种形态中往往表现得比较充分。价格指数波动变化的这种形态规律, 是由大集合体随机运动过程中因为具有叠加衍生逻辑所包含的黄金率关系的特征所决定的。各种分形形态按不同的周期层次“连接”,组成价格波动曲线。
另外,ELLIOT的八波形态也比较多见,如图形(五)所示,其可以看作图形(四)的一个升(或降)波线分裂成一个类N字型单元而形成。
由前面所讲的分形理论可知,ELLIOT 的八波形态只是价格曲线繁杂无穷尽的分形图中的一种简单化形态, ELLIOT 波浪理论的最主要部分是以八波假设为前提的, 所以其相关推论及许多技术分析师在其理论基础上的所谓深度发展都是无意义的。
在本节最后,谈谈如何判断“最近未来”的走势问题。参考图(六)所示,仅仅从判断图(1)很难判断a线为什么到2点停止,b线为什么停在3点,因为与1点有D=1.618分形关系的不只是2和3两个点。需要从大与小多个视角来考虑,比如借助判断图(2)来考虑abc与ABC的关系,以及考虑abc各自本身在小时空尺度内(或小周期内)的具体走势形态。以判断图(2)的2点为例,a和C有黄金率关系,2点又与m点对应(受m点“支撑”),a线在2点转折的可能很大,如果a线的小时间单位尺度内的走势表明在2点的买盘相对于抛盘来讲非常积极,那么2点肯定是a线的停止点。同理,3点的出现使abc和ABC有可能组成较完美的类N字型周期分形结构,因此这种走势出现的机会较多。分析其它具体走势可以依此类推。
以上分析表明, 价格曲线的分形形态,是对其具体对应的价量关系的一种逻辑描述,价量关系是曲线分形的“质”,价量关系的宏观(长时间)与微观(短时间)的准确判断无疑是正确确定价格曲线走势形态的基础手段。
价格与成交量的基本关系可以表述为:
1、盘势过程中, 价格变化和成交量都不大,波动曲线较密集;盘势中成交量不断增大, 波动曲线密集区开始放大,预示价格有上涨的可能。
2、升势中成交量不断放大而且可能进一步放大, 预示价格将继续上扬或再创新高,图形波幅将不断放大;升势中成交量变小预示当前升势将结束或停止(非均衡状态除外,如明显的消息刺激或大户操纵等)。
3、跌势中成交量变小或无变化, 预示跌势将继续; 反之, 跌势可能将结束或停止;高位盘整中成交量放小而价位逐渐下调, 预示资金支持可能不足,熊势可能将开始。从分形角度来讲,价量关系小意味着图形的向下趋势。
五、用波动理论分析价格或指数波动曲线走势的要点及实例分析
图表技术分析的所有方法都是从价量变化演变而来, 直接研究波动曲线本身及成交量的变化显然比用其它间接的方法去分析走势更为直观可信, 波动理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使用波动理论分析价格曲线走势的要点如下:
1、以图表及成交量为基础, 结合包括政治经济政策、资金供应状况等影响供求关系及交易动机的基本面变化进行分析, 随时调整波动形态的预期结果.尤其是行情处于转势的状态中, 这点是最重要的. 随机运动过程变动才是绝对正确的。
2、市场当前状态的属性分析。这是指考察市场是否处在正常的公开公平的交易状态中, 如果有人为因素或大户操纵, 市场的随机性就差,买卖交易公平性不复存在。一个买卖力量均衡的交易品种,价格走升与走跌的可能均为50% ,市场的不确定性为100% ;假如当期出现一个大户在同一方向上的交易量占到总交易量的20% , 那么对这个大户与知情者来讲,市场的不确定性只有80% ,即有50%*80% + 20% = 60% 的可能是价格向有利于大户的方向发展,(此逻辑的重要推论是一个均衡的市场占总交易量的10%同方向交易即可操纵市场),此时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就很强, 单纯的随机分析欠妥。
3、市场当前的时空状态分析。结合分形构造,分析把握当前的曲线区间是分别属于哪种短、中、长线周期运动状态中, 并确定分析的重点周期。对交易者来讲,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交易方向, 而且要有合适的交易时机及目标。
4、正确使用黄金率。 配合价量关系,并利用黄金率分析当前走势处在何种周期状态的何种区间位置。较为复杂的波动形态, 如果没有明显的黄金率比例, 价量又没有明显变化, 可能预示原有的走势方向没有变化。
5、对波动理论的具体使用者而言,要正确领会运用波动理论,需要对所处市场有一定深
度的“理解”和足够的具体实践经验与感受;同时优秀的个人修养与品质也同样重要。这并非无稽之谈,事实上波动理论包含了某些深刻的同时也是普遍的自然法则,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只是自然界,象人类社会、国家、人生、甚至包括人的思维演变都具有一定的分形与波动的内涵!对普遍逻辑的理解,需要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进行辨证认识,这是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事物是相通的,“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
以上内容的大部分论述及分析并没有具体化, 其应用的范围明显是比较广的。
试解“太极图”、“自然法则”、“道”
试解“太极图”、“自然法则”、“道”yepqcn
谨以此篇
献给把自然法则引导到证券交易的宗师——W.D.江恩!
献给越来越被喻为禅宗式的行业——证券交易!
三悟先生由“股”说到“道”,那我也大胆试试说说“太极图”和江恩的“自然法则”,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大家知道,“太极图”整体上是个圆,一个圆,必定有圆心。我们试试在纸上画一个圆,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那圆心给表达出来吗?看起来很简单了,你抓起红笔,在圆心位置点了一个红点。我也画一个圆,在圆心位置点了一个蓝点。你说红点是圆心,我说蓝点是圆心。其实,那红点、蓝点可以都表示圆心,但表示出来的都不是圆心本身了,不论你使用多精密的仪器设备。好好体会这句话:能表示出来的就已经不是圆心本身了!老子《道德经》第一句经文:道,可道,非常道。
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常常困扰了我们的哲学问题: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存在?也就是说,这世间有没有绝对真理?也许大家都认为世间无绝对!那反问一句:没有绝对是不是绝对的?!呵呵……。我们的逻辑告诉我们,是就是是,非即为非。但自然的真相就是是跟非的统一体,是阴阳互根的,是非逻辑的。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导出:
自然法则一:没有绝对是绝对的真理。
二、轮子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透过轮子,揭示了另外一个自然法则:动与不动是一体的!当轮子转动的时候,轮子的圆心是不动的。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通过红点可以表示圆心,但不能表示圆心本身,轮子转动时,红点也一起转动。人类很聪明,在圆心处挖一个洞,装上中轴,那么这个圆,周动心静,动与不动协和了,风扇、车子就开发出来了。
“没有绝对是绝对的真理!”,“动与不动是一体的!”。那么,那世间有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有:“变是永恒不变的”!绝!
让我们来看中国原本的太极图:
真是太伟大了:圆与圆心,周动心静,阴阳互根,对立统一……,整个自然模式、法则都表现得淋漓竟至。此图是简洁的,内涵是浩瀚的。简洁与浩瀚、逻辑与非逻辑、黑与白、升与跌、上帝与魔鬼……。老子《道德经》经文:无为无不为(逻辑上理解“无为”即“无所作为”,但自然的真相是“无为而为”)。
自然法则二:自然存在的方式是阴阳互根,对立统一的!
三、我们知道一个圆必定有圆心,圆心是随着圆而显现的,那没有圆时,圆心是不是已经存在而没有显现而已?既然这样,我们是否可以随时随地画圆,那可不是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圆心?由此导出:
自然法则三:自然的本性是——遍存万有,无始无终。
体悟万有之“道”
在东方,我们的习惯用太极、用圆表法。在其他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空点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方式背后所表示的本质是相同的。例如基督教,采用的是“十字架”——一根横轴、一根竖轴的交叉。
横轴表示的时间,竖轴表示的是空间。我们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让我们来看看十字架,竖轴左边的横轴表示过去,竖轴右边的横轴表示未来,竖轴与横轴交叉的点表示现在。好,请注意,关键问题来了:请你用嘴说出“现在”来,可是,当你说出“现在”的时候,你所说的“现在”在瞬间已经溜走变成过去了,你还没说出来的“现在”还在未来。那时间可不是只有过去与未来,终极来说,“现在”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可我们从孩童一直用到现在(不好意思,我一不小心又用了“现在”这词)。“现在”在哪里?“现在”为何物?
不要困惑,下面两个“观照”的小技巧,或许可以把难言的“现在”给感受出来。现在你坐在电脑前,留意你的呼吸,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一呼一吸,一呼一吸,继续下去,一呼……、一吸……、一呼……、一吸……,好!马上给我屏住呼吸!就在这一刻,你的思维中断了,任何思虑都没了,剩下的只是观照,你周围的事物正在发生,马路上汽车在跑,你房里的音乐在响,你的心脏在跳动,而你在哪里?在观照着你自己的那个观照者是谁?不用回答,脑袋回答不出来。保留这种神秘、保留这种感觉、保留这种体验,让之成为你内在的洞见——周动心不动,你就是那中心点,时间在流动,你在此时此地。你也可以对着镜子做,看这种状态下眼神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觉得你受逻辑思维的教育太牢固,一下子体会不出来,下面是一个更为强烈的方法:找一个稍为宽一点的地方,自己私下做。任意发出任何动作,使之越来越激烈,或舞蹈、或武术、或干脆象个疯子一样乱蹦乱跳,当你达到最激烈的时候,你给自己下个口令:“停!!!”然后你的身体要象给冰封住了一样,凝固了!无论你的动作在何种状态下,不要改变。观照:你的心脏在跳动,你的口鼻在呼吸,你的胸脯在起伏,在此时此刻,你身上有很多细胞死掉了,同时有很多细胞新生了。谁在观照着这一切?你在观照着自己,在观照着自己背后那个观照者又是谁?同样不要回答,深深渗透到此时此地的意识当中。或许,在这一刻,你即刻获得“萨托历”的洞见(佛教名词,意为瞬间窥见开悟)。
这就是“十字架”的意义:一根横轴、一根竖轴的交叉—— “此时此地”,横轴下面的竖轴比横轴上面竖轴长,是表“深深渗透”。怎么样?那个不动的圆心、那个永恒的、那个真相、那个一切的根源的根源、那个道、那个神找到了吗?
古老的印度吠陀文献这样描述:“主本原既行又止,亦远亦近,在一切之内,也在一切之外”。当然,也在你的心中、也在你的心外;在股市当中,也在股市之外。
用江恩引自圣经的话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说到江恩,我想起江恩在《空中隧道》中说:“在沉默中保持沉默,沉默着完成所有的理想”这句话,跟东方的禅宗何从不是一致的。沉默,就是不要说话,不要发问,不要回答,不要唠唠叨叨。你可以嘴上不说,可脑中继续在发问,继续在唠唠叨叨,让你的脑子也保持沉默。“在沉默中保持沉默”!一直纵深下去,就象剥洋葱,一层一层剥下去,剥掉一个疑问,再剥掉一个唠叨,当你剥掉最后一片洋葱的时候,一切二分性都消除了,你整合了,你豁然开朗,你会心一笑,一切答案的答案都显现了。自然就是这么不可理喻,你不发问,答案就显现了,注意,你不发问,答案就有了。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每次,你有了问题,你就找答案,答案找到了;可是,在你找到的答案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于是你又去找新的答案,新的答案找到了;可是,在你找到的新的答案中又会产生更新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一千零一个问题,做人真是苦,苦不堪言!所以,请沉默下来,“在沉默中保持沉默”,把问题的根给切掉,那样,你就能“沉默着完成所有的理想”!“在沉默中保持沉默”的过程不就是“止观”法门吗?
一本厚厚的《圣经》,最重要的语句是“虚心的人有福了”!虚心在这不只是谦虚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把你的心虚掉,空起来,变成中空的竹子,让上帝穿透你!让上帝把你吹响!
印度十几卷的《瑜珈经》篇首第一句就是“瑜珈的修行就此开始”。什么是“此”?“此”就是“此时此地”,你怎么能进入在“此时此地”?“现在”在哪里?当你说出“现在”的时候,你所说的“现在”在瞬间已经溜走变成过去了,你还没说出来的“现在”还在未来。
佛49年中最重要的传法是“沾花微笑”!
★《鲁卡斯数列与变盘点测算》---螺旋历法续篇
★《鲁卡斯数列与变盘点测算》---螺旋历法续篇鲁卡斯数列与变盘点测算
一、 鲁卡斯数列与费波纳茨数列的关系
费波纳茨数列Fn:0、1、1、2、3、5、8、13、21、34、55、89、144、233……….
鲁卡斯数列…Ln:1、3、4、7、11、18、29、47、76、123、199、322……..
鲁卡斯数列的构成为相邻两费波纳茨数之和的集合,即Ln=Fn-1+Fn+1。
1876年鲁卡斯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POW(X,2)-X-1=0的两个根X1=(1+SQRT(5))/2,X2=(1-SQRT(5))/2时{1/X=X/(1-X)}得出了两个重要的推论结果:
Fn=(1/SQRT(5))*POW((1+SQRT(5))/2,n)-(1/SQRT(5))*POW((1-SQRT(5))/2,n)
Ln=POW((1+SQRT(5))/2,n)+POW((1-SQRT(5))/2,n)
注:SQRT(X)为X值开平方;POW(X,n)为X的n次方,因论坛格式无法写出平方和根号,故上式用分析家函数表达式代之。
方程1/X=X/(1-X)的正根,为无理数∮=(1+SQRT(5))/2≈1.618,即著名的黄金分割比。
由黄金分割比按0.38(∮平方分之一)的乘率递减求出的正方形,所作圆弧的连线,即黄金螺旋线。
螺旋线是宇宙构成的基本形态,也是股市起伏时间序的基本形态,而其本质的参数即是黄金分割比∮。
比较费波纳茨数列与鲁卡斯数列,对相邻两数的比值取n趋向无穷大的极限,比值趋向黄金分割比∮
Fn+1/Fn------->?∮
Ln+1/Ln------->?∮
因此,结论是两数列的本质是一致的,都与黄金分割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嘉路兰螺旋历法的缺陷与鲁卡斯数列预测系统的产生
研究过嘉路兰螺旋历法的人知道,螺旋历法建立在嘉路兰的两点结论之上:
1、 市场是人类买卖的场所,投资者的情绪与心理往往受到天体运行周期的影响,其中月球的影响最大;
2、 当月球周期(即E=29.5306)的倍数是费波纳茨数的开方时,市场投资情绪可能出现逆转,而市场变盘。
由于嘉路兰的螺旋历法采用的是阴历的朔望月周期,变化速度慢,时间跨度大。因此,所预测的变盘点尽管包含在诸变盘点的集合内,但还是有许多变盘点被遗漏。根据嘉路兰螺旋历法的缺陷,国人王居恭先生提出并论证了,用鲁卡斯数列预测股市变盘点的方法。即用阳历太阳月周期的一半(二十四节气“节”到“中”的距离)15.21875日,与鲁卡斯数的开方之积。(亦即:当太阳月周期的一半的倍数是鲁卡斯数的开方时,市场可能出现变盘。)
Hn=SQRT(Ln)*15.21875
鲁卡斯数列预测变盘点系统的优点:
1、 方法较之嘉路兰的螺旋历法简单;
2、 网罗的变盘点即所有的变盘点。
缺点:不能单独确认变盘点的正确性,须与螺旋历法系统进行交叉验证。
上述两系统比较结果,可能存在的情况:两预测系统的螺旋线上,所预测的点相交;或不相交。有交点则此交点即可能是实际值;无交点,则取一系统的均值,与另一系统相比较,而选择其中之一。
三、 时间窗
1、 螺旋历法系统的时间窗
嘉路兰螺旋历法的变盘时间窗为,某变盘日起,此日之后的5、8、13、21、34、55、89、144、233……日,也可能发生变盘,计算日为起点日向后推算。
2、 鲁卡斯自然律时间窗
鲁卡斯数决定的时间窗是固定日期,相似于阴历初一、十五、二十四节气之日,可能变盘。
经计算的Hn时间窗的积日为:
(5)(12)(17)(21)(73)(81)(110)(120)(145)(162)(184)(188)(203)(213)(255)(277)(292)(295)(316)(342)(353)
如果将积日换算成2001的日期,上述积日为
2001/1/5、2001/1/17、2001/1/21、2001/3/14、2001/3/22、2001/4/20、2001/4/30、2001/5/25、2001/6/11、2001/7/3、2001/7/7、2001/7/22、2001/8/1、2001/9/12、2001/10/4、2001/10/19、2001/10/22、2001/11/12、2001/12/7、2001/12/19。
将上述日期与已经发生过的走势对照,我们可以发现,2001年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上述的日期集合里(螺旋历法转折点定义为当日收盘价):
2001/1/5的2125.30点、2001/1/21的1909.33点、2001/4/20(实际数差三天,2001/4/17的2176.68点)、2001/6/11(实际数差两天、2001/6/13的2242.42点)、2001/10/22的1520.67点、2001/12/7(实际数差三天、2001/12/4的1769.68点)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得出三点结论:
1、 螺旋历法的时间窗作用,经市场长期论证已经得到证实。(空头教主的最爱)
2、 鲁卡斯自然律时间窗网罗的变盘点,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变盘点。
3、 与螺旋历法一样,鲁卡斯预测法测算的变盘点亦会产生漂移。
因此,个人认为在使用两系统预测变盘点时,两者必须兼顾并相互论证筛选。计算所得出的日期的前后三天,应该列为重点观察的日期,提前作好心理准备总是好的。
四、2002年可能出现的变盘点测算
1、2002年以鲁卡斯自然律固定积日表换算的变盘日期
积日 日期 积日 日期
(5) 02/1/5/ (188) 02/7/7
(12) 02/1/12 (203) 02/7/22
(17) 02/1/17 (213) 02/8/3
(21) 02/1/21 (255) 02/9/12
(73) 02/3/14 (277) 02/10/4
(81) 02/3/22 (292) 02/10/19
(110) 02/4/20 (295) 02/10/22
(120) 02/4/30 (316) 02/11/12
(145) 02/5/25 (342) 02/12/7
(162) 02/6/11 (353) 02/12/19
(184) 02/7/3 -- --
2、用均值法从已知的变盘点推算未来可能产生变盘点的日期
A(2001/6/13的2242.42点)、B(2001/10/22的1520.67点)、C(2001/12/4的1769.68点)
积日A(164)、B(295)、C(338)
C-B+d=338-295+d=43+d1=H5(7、22、39、61、90、126、172、230)
C-A+d=338-164+d=174+d2=H11(41、99、173、268、388、541、735、983)
变盘点(2002为平年365,故以上年度变盘点日期推算时的结果,大于365的数需减365日)
X=(2*C+d1+d2)/2
X1=(2*388+7+41)/2=412===>47、即2002/2/16
X2=(2*388+22+99)/2=448.5===>83或84、即2002/3/24或2002/3/25
X3=(2*388+39+173)/2=494===>129、即2002/5/9
X4=(2*388+61+268)/2=525.5===>187或188、即2002/7/6或2002/7/7
X5=(2*388+90+388)/2=627===>262、即2002/9/19
X6=(2*388+126+541)/2=721.5===>356或357、即2002/12/22或2002/12/23
X7跨年度略,计算所用Hn取值见下表,积日表见本人旧帖《螺旋历法与变盘点测算》----另类技术分析中的积日表。
Hn=SQRT(Ln)*15.21875表
n Ln SQRT(Ln) Hn n
1 1 1 15 1
2 3 1.73205080 26 2
3 4 2 30 3
4 7 2.64575131 40 4
5 11 3.31662479 50 5
6 18 4.24264068 65 6
7 29 5.38516480 82 7
8 47 6.85565460 104 8
9 76 8.71779788 133 9
10 123 11.09053650 169 10
11 199 14.10673597 215 11
12 322 17.94435844 273 12
13 521 22.82542442 347 13
14 843 29.03446228 442 14
15 1364 36.93237062 562 15
16 2207 46.97871858 715 16
17 3571 59.75784467 909 17
18 5778 76.01315675 1157 18
19 9349 96.69022701 1472 19
20 15127 122.99186964 1872 20
4、 螺旋历法时间窗求变盘点
这种方法也就是空头教主常用的方法:以前期重要变盘点加费波纳茨数,但要注意这里用的是交易日,理由是“嘉路兰螺旋历法的变盘时间窗为,某变盘日起,此日之后的5、8、13、21、34、55、89、144、233……日,也可能发生变盘,计算日为起点日向后推算。”
由于交易日与自然日换算麻烦(还得扣除节假日),这里不作细算。仅提醒一下2001/6/13起的第89日已经得到验证,第144日与2001/10/22起的第55日相近,此外鲁卡斯自然律2002/1/12也落于此范围(根据空头教主长年观察,具体运行时,时间会产生漂移,故取误差值为士3天),因此,本人亦认为该预测变盘点的前后三天,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时间段。
另外提一下,未来值得关注的点为
1、 以2001/6/13为起点的第144、233、377、610个交易日;
2、 以2001/10/22为起点的第55、89、144、233、377个交易日;
3、 以2001/11/07为起点的第55、89、144、233、377个交易日;
4、 以2001/12/03为起点的第34、55、89、144、233、个交易日。
其一、上述各起点加后续费波纳茨数产生的日期,可能产生变盘点;
其二、上述各起点加后续费波纳茨数产生的日期与鲁卡斯自然律相近的日期,可能产生变盘点;
其三、上述各起点加后续费波纳茨数交集日期(及鲁卡斯自然律),其共同的作用力,可能产生大级别的变盘点。
五、 通过学习螺旋历法与鲁卡斯自然律得到的感想
1、 鲁卡斯自然律Hn的数列(15、26、30、40、50、65、82……..),填补了按费波纳茨数增加的变盘日(交易日),没有覆盖的时间段;
2、 鲁卡斯数为“二十四节气”变盘点的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鲁卡斯自然律论证了,“二十四节气”附近产生变盘点的可能性;
3、 两预测系统测算的变盘点时间与实际时间有时会略有偏差,预测出的变盘点时间值得关注,但还需以实际盘面状况加以判别取舍;
4、 由于鲁卡斯自然律是固定的时间窗,这为直接在分析软件上产生变盘参考点提供了方便;
5、 螺旋历法时间窗,实际上可通过求解不同变盘点的矩阵方程解决次交集点。
鲁卡斯变盘点预测系统,2002年变盘点罗列:
鲁卡斯自然律:
积日 日期 积日 日期
(5) 02/1/5/ (188) 02/7/7
(12) 02/1/12 (203) 02/7/22
(17) 02/1/17 (213) 02/8/3
(21) 02/1/21 (255) 02/9/12
(73) 02/3/14 (277) 02/10/4
(81) 02/3/22 (292) 02/10/19
(110) 02/4/20 (295) 02/10/22
(120) 02/4/30 (316) 02/11/12
(145) 02/5/25 (342) 02/12/7
(162) 02/6/11 (353) 02/12/19
(184) 02/7/3
已知点均值法:2002/2/16、2002/3/24或2002/3/25、2002/5/9、2002/7/6或2002/7/7、2002/9/19、2002/12/22或2002/12/23。
两者交集点2002/3/22----2002/3/25、2002/7/3-----2002/7/7,请密切关注。如罗列日期适逢节假日,则作用力顺延至下一交易日。
本篇作为旧帖《螺旋历法与变盘点预测》------另类技术分析的续篇,也是劳模曾经许诺要整理的东西。拖了那么久,除劳模所学有限,领悟力差外,理论的正确性,也需在原著者验证的时间段外,另行选择,所以只好等行情又走了一年才提笔整理。当然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懈可击的,运用上绝不能教条地照搬,市场的运行实际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时间上研究市场存在着某种可循的规律,其他因素不在本文研究之列。如概念上有偏差,请熟知螺旋历法的同好们指正。
莫大 sulon 2002/1/13
中国股市的大历史观
[原创]中国股市的大历史观 acerikey中国股市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年的历史。波浪理论研究群体行为还是具有一定意义和方法.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2342.jpg
上升和下降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1157.jpg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1231.jpg
彼得.林奇说过“投资股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固然有些夸大,但也在某些方面说明投资的复杂性。
黄怀宇有本《中国大历史》,华夏大地泱泱5千年历史让黄老先生以一本薄薄的书而勾画了一个轮廓。也许,你知道了历史也不能象彼得.林奇一样出色,但,如果心中没有历史,注定将失败。
15年的中国股市仍然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研究股市的涨跌,离开历史将无从下手,只有心中有股市的大历史,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进入适当的股票,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方向。
预测对错只有有时间去考验,这里想谈一下我做出这个论断的依据(1300区域将是上半年的头部)和我对波浪理论的认识以和斑竹探讨。
论证提纲:
1。波浪理论的前提
2.上升的波段及分析
3.下降的征途及预测
4。对还是错?
波浪理论称之为理论实在有些牵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称之为波浪猜想或波浪艺术似乎更为合适。虽然全球股市、期货市场及汇市都验证或遵循波浪理论的法则,但仍然没有人能够保证波浪理论的正确。波浪理论仍然吸引着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
运用波浪理论的首要步骤应该确定一个浪的起点和终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5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指数,这里以上海综指作为波浪研究的样本,虽然,上海综指本身也有许多缺陷,如新股当日涨跌记入指数,而G股当日复牌不记入指数。
我将1994.7.29日大盘333.92作为我研究和刻画波浪的起点,这是我分析的前提,如果错,后面的分析将毫无意义。为何不将中国股市开市那天做为波浪的起点是为了和QFII一致,参照道琼斯中国指数(见下:)
(道琼斯中国指数系列中的四个指数均以人民币元计算,基期均为1993年12月31日,基数定为100。尽管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开始运行,但是我们决定在编制指数时不追溯1993年之前的历史数据。这是由于,1993年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两个市场并未形成规律性的交易。这些原因包括上市股票数量不足、交易的投机性较强以及缺乏标准化的市场规范。)
先看一下上涨波段的一些基本数据:
以333为起点后,大盘运行1670个交易日达到2242点(我的研究都是以收盘价作为对象)完成了一个中国股市的上涨阶段,按年份计共8年,月份大约58月,上涨点位1910点,上涨幅度为572%,均值(mean)为1208,中位数(median)为1184。
从经济数据看,1994年到2001年也是股市大扩容的阶段(数据随后发,但波浪理论并不关心这些数据,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尤其在2000年和20001年,在高位时,证券市制为4万亿,现为1万亿左右。但当时新股发行当日还未记入指数(如果记,指数绝不止2242点,这也是综指的先天不足,有时间和有赞助时我要重新计算指数,呵呵)。
当时大力发展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为国企摆脱困境,当时国企效率低下,间接融资成本高,如果没有股市,银行不知要怎样生存。在这个思路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大量资金流入股市,然后从股市流入上市公司,救活了国企,也是银行脱离了破产边缘,证券市场功不可没。但这也造就了现在所谓的股权分置的先天问题,毕竟,中国公司制度在当时不够完善。发展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并不是从优质上市公司开始的。
波浪理论虽然并关心经济数据,但透过经济发展路线可能会更好理解波浪,我以为。
写道这里,还没有接触到波浪最复杂浪结构,说浪结构复杂,可能会有人不同意,上涨5浪,下跌3浪,似乎谁都明白,又都不明白。围棋说起来很简单,四子吃一子,都会下,可国手和高手就那么几个,这这点上,波浪特别象围棋,藤泽说过“如果说围棋是100的话,我也就懂7到8吧”,波浪理论的大师我认为可以这样说“如果说波浪是100的话,我也就懂3到4吧”,何况,现在也没有真正的波浪大师(在中国),在波浪前面,谦虚一些是没有错的,我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那些在媒体上经常发表波浪测市文章和数浪的我认为可以休息了(特制一些数浪经常变的,虽然,变化一定是有的,但你的变也要有逻辑关系)。
现在就试着对上涨阶段的浪结构进行划分。在划分前,简单回顾一下波浪理论的一些要义。
上涨5浪,浪3是激动人心的阶段,回调一般要回到黄金分割位置等大家都很熟悉。这些我也就不在罗嗦了。还是回到正题上。
第一浪:1994.7.29 到94.9.13 点位从333.9到1033.47,共30个交易日,每天大盘都要涨20点,上涨幅度7-8%间,总上涨幅度为210%,几乎是一气呵成,当时上涨的情形我不知道(怎么涨幅如此剧烈)这一浪通常都是涨势凶猛,激动人心的,在99年5.19行情也有类似的形态,这也是我不认为现在就是牛市来临的原因之一,虽然今日中证报说基金经理都认为牛市来得,不敢苟同。
第二浪:94.9.14到1996.1.22 从1033.47到516点,共348交易日, 回调527, 调整幅度为74%,这次调整作为深度调整几乎将第一浪的涨幅全部跌去,市场极度萧条,人们悲观失望,曾经有个朋友在那是几乎亏完,在96年行情来时再也不作股票了。这次的调整深度应该讲还大于目前的调整深度。特别指出,这波调整几乎和2245到目前调整形态在某些局部极为想象,期间有两条线值得重视(见后面贴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1330.jpg
研究一下第二浪的调整可能对目前行情的走势有一定启发意义。下面试着对二浪的调整进一步分析,当然,这种分析还是主观意识比较强,也有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毕竟,身在其中很难看的清楚,这也是波浪分析的缺陷。研究历史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怀念历史,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从历史中取得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这次的回调历时348交易日,期间有一个强劲反弹,在95.5.10到95.5.22,反弹从565到897,经历11交易日,然后大盘有重新回落,但一直在线S上运行,直到96年初,然后引发第三浪。目前从2245的调整应该已经跌破线S,并且在1300位置又重新落到改线上(见上面图)。这是目前调整和上次调整的最大不同。
下面就对这个二浪调整内部如何确定浪结构再做分析:
结构上为平台性(3-3-5)。
说平台性很多人应该有反对,已经调整这么深了怎么还是平台性啊?这我也说明白,呵呵。但还是试着分析一下。
A浪:1994.9.13到95.02.07 ,三浪结构比较明显,不再罗嗦。
B浪:95.2.7到95.5.22,
C浪:95.2.22到96.1.22。
回调二浪的分析应该还不够透彻,但本文是大历史观,以后有空再深入分析。
现在讲第三浪,这波应该造就了中国的一代富豪,很多人在其间获得第一桶金。
在这浪上升过程中,大盘经历了314个交易日,上涨近1000点,上涨幅度在200%。
如果对这论上涨细分,会发现其间回调2浪比较弱,回调第4浪较深刻。
作个说明,我在图形中标记的红点一般为上涨浪的终点,绿点为调整终点。
内部浪性结构我认为如下:
第1浪 :61交易日,96.1.22-96.4.29,高点738,上涨222点,但未突破上伦调整高点95.5.22和95.8.14高点连线,但改次上涨幅度接近45%,有理由值得异常重视。其内部也为一5浪结构。
第2浪:22交易日,96.4.29-96.5.30,低点636,回调近100点,回调幅度为45%。
第3浪:5浪结构,96.5.30-96.12.09,高点1247,上涨611点,为第1浪上涨幅度的275%。突破94.9.13和95.5.22高点连线,昭示大行情开始。
第4浪:96.12.09到96.12.24,人民日报社论和十二道金牌,相信大家都清楚。回调到865,低于96.7.24的重要高点,回调近382点,幅度为62%,应是一较深刻调整。复合交替法则,上次调整为45%。
第5浪:96.12.24-97.5.12,临近香港回归,行情结束,进入第4浪调整中.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1634.jpg
离现在时间越近,会发现我们的记忆也会比较清晰,但分析起来可能争论也会比较多,一如现在1300到底是今年头部还是上涨一个阶段一样,93年到99年的行情回顾起来对许多人来讲可能陌生许多,那是我也没有进入证券市场,对股票是敬而远之的,并且一点都不懂,本身我是学理的,总认为还是学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好。
现在进入第4浪中,这里也是现在经常经常说的1000点大低的重要时间端。
这论调整如果说平台性(3-3-5)应该不会有太多疑义吧。见下图
分析调整总是不令人愉快的,调整也往往是分歧最大,最难看懂的。
还是试着分析一下吧,呵呵,不便之处,敬请原谅,呵呵。
第4浪调整从94.5.12-99.5.18,共492个交易日。这论调整如果说平台性(3-3-5)应该不会有太多疑义吧。见下图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182.jpg
在这波调整中,会发现重要点位经常落在1000点左右。
A浪:97.5.12-97.9.23 历时95交易日,
B浪:97.9.23-98.6.03 历时165交易日,
C浪:98.6.3-99.5.18 历时232交易日,
调整时间总是较长.
第5浪上涨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1854.jpg
第5浪人们记忆更加清晰,这一轮上涨幅度虽不及第3浪,但时间周期较长,也是比较清晰的5浪结构,这也说明推动浪总是比较容易判断,但调整浪就不那么简单了。见下图
这一浪赚钱就不那么容易了,上涨幅度明显小于第三浪,并且这波中明显具有领涨板块,并且以概念和重组为主,内部结构如下:
第1浪:199.5.19-1999.6.29 交易日30。上涨幅度为700点,回顾历史,会发现牛市第一浪往往涨幅可观,并且时间短,这也是我不认为现在牛市已经到来原因之一。
第2浪:1999.6.29-99.12.27 交易日123日,回调到1345点。
第3浪:1999.12.28-2000.08.21 交易日153日,上涨到2108点。
第4浪:2000.8.22-2001.2.22 交易日117日,回调到1907点。
第5浪:2001.2.22-2001.6.13 最后的冲击 历史高位2242,然后进入慢慢熊市,现在好像仍然没有结束。
这里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我的叙述越来越简单,很多东西没有展开,有时间在慢慢续吧,呵呵。本文目的只是想告诉朋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概貌。
现在开始熊市的描述,熊市总是令人讨厌的,许多投资者开始亏钱,我也不例外,我自从99年下半年进入证券界,一直在做技术工作,开始在同事鼓动下买入股票,不知怎么赚,也不知怎么赔的,这种情形一直到2004年下半年,当时投入的资金也损失大半,偶然机会,开始对市场做些分析,从2004年来到现在基本不再亏了,但仍然还没有赚钱,更不要提获利了,这个过程中,收获一些,和朋友交流。我的目标时想做个优秀的投机者,这个目标不知何时可以实现!希望我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当然,做成功投资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天分和一些运气,另外还要有良好的EQ。
有些时候,会发现买股票偶尔赚钱其实也很简单,可长期能够赚钱可能就不行了。
也许若干年后,如果中国出现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希望是我啊,呵呵。
A浪:2001.6.13-2003.1.3 交易日378日,回调到1319。这里产生许多重要点位,1700区域和1500区域,日后牛市来临,这些区域应该值得关注。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1936.jpg
B浪:2003.1.6-2004.4.6 交易日300,高位1774点。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2041.jpg
结束语:C浪结束还是牛市已经开始?
牛市开始还是C浪延续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2414.jpg
行情演绎到现在,争论似乎也多了起来,到底是牛市的起点还是熊市的延续,各有各的看法和理由,透过以前行情的回顾无非也是为了给未来的走势有较好的启迪。作为结束,也就试着重点分析一下吧。
先看一下这段下跌的基本数据。
以收盘价算,大盘最低点1011,最高点1778,交易日到昨日已471日,均值(mean)1268 中位数(median)1256。下跌767点,下跌幅度近43%。
行情无非涨跌,因此,如果假设牛市来临,看看如何分析浪性:
牛市第1浪从2005.7.11-2005.9.19,交易日50,上涨210点
牛市第2浪 9.19-12.05 交易日50,回调1080,交易日50,回调130,接近0.618。很标准
现在处在上升第3浪中,或第3浪结束,目前进入4浪回调,大盘仍有最后第5浪的上升。
一句话,如果是牛市,那就很幸福,选好股票,耐心等涨,“牛市不言顶”,说1400或1500都没有太大意义,说句大言,股市可以涨到3000点,必创新高,当然,什么时候见3000点就是5年或10年以后的事了,问题是,即使股市涨到3000点,可以保证7千万股民都获利吗?我怀疑!
另外如果是牛市,1774到1011的浪的形态也就比较清晰,不再罗嗦。
但我对这种看法有很多怀疑之处,换句话说,我对后面的行情并不乐观。
牛市没有到来,大盘仍有再到1000点或创新低可能。
理由如下:
1。技术面如牛市,那么第1浪不够彭湃激扬,这一点从周围朋友可以感觉到。
2。基本面,股权分置完成60%,股权分置完后市场怎样发展,还要许多制度上,法律面上问题待完善
那么,我怎么看待浪形呢?
1774到目前的浪首先也为一个5浪结构,这是我分析的前提,
1774-1259 为第1浪,跌幅为515,
1259-1496 为2浪,升幅为250,特别指出的是,这论升幅时间上应到2004年11月底,但后面形态似乎没有走出。
1496-998为第3浪,跌幅为498,
998-1300为第4浪,升幅为300点,现在已基本走完,当然,可能也会反复振荡一下。
接下来应为第5浪,点位考虑等幅为800点左右,这个电位也和93年那轮下跌幅度相当,考虑熊市5浪往往衰竭,1000点附近也有可能结束。
浪如果太复杂,分析起来对后势意义不大,我认为。
因此,操作策略上应该空仓或轻仓,在目前点位上,幻想大牛市是急功近利的想法。
到此,华了三天时间将中国股市做了一些回顾,也将我对波浪理论的看法做了一些简单阐述,希望和爱好者交流。如果能够对阅读者有所启迪也就心满意足了,但如果感觉都是废话,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也就对不起了,呵呵。
全文完。
期望不远的将来能够看到更多的好的看法。
另外我还想说的一句话“研究波浪决不是为了理论探讨,研究波浪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战胜华尔街,达到个人自由的最高境界”
我没有那么高尚!
今日大盘又升1300,又听到牛声一片,我再次喊空可能有点矫柔造作和不识时务,但还是认为1300区域是头部,希望投资者还是多些警惕为好。今日又看了一下50指数和华尔街中国相关指数,仍然背离,这也是我还不认可的理由和原因,当然,你也可以说“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在巴菲特眼中,没有熊市和牛市,有的只是投资价值的股票。
在我眼中,没有好股票,只有阶段买入点和卖出点。
而这个点位,你看空也许少了一些赚钱的机会,但如果大盘真的开始下跌了,你可以保证你买入的股票不跌吗?
我不是巴菲特,我不能够。
我只有继续空仓!
我在等待?
等待的也许是板砖!
或什么都不是!
一笑!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1/11/leson1234,20060331202217.jpg
“121”周期的历史重现
“121”周期的历史重现 dyacxz121之数非同一般,此数蕴藏众多玄机。让我们先来剖析一下121的重要性。首先,121是江恩四方形的315度四方形的终极转向点。此位在后天方圆八卦图中处艮卦位,艮卦,方位在东北方,于时为冬末春初。此卦所占四十五日介于阴阳交替之间,指旧的生命停止了,新的生命又开始,万物的新陈代谢终始相因,如此反复生生不已,无有穷尽,故曰:"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也就是说,此卦位数是新旧生命交替之数。股市长跌转折之数。其次,数的平方和数的开方都符合了自然的螺旋线性展开和倍数的生成。数的平方即生命裂变之数。因此,对于,5的平方,6的平方,特别是7的平方,8的平方,9的平方等等之数都因与以高度的重视,沪深股市顶底转折发生在数的平方周期的例子举不胜举。121乃11的平方,而母数11也非平凡之数,它是鲁卡斯数列之项。另外,121还是120度后偏1之数,与120同属江恩的三角形转向。从数理上分析,121,又符合以2为中心,的1对1相隔对称。如此说来,121日,121周,121月必需引起各位的高度重视。以下例举的众多例子,无一不说明121月周期在沪深股市中不断的复制重现。
(1) 99年12月95点历史大底至01年1月2131点顶部相距121个月。
(2) 91年5月104点底至2001年6月2245点历史大顶相距121个月。
(3) 92年5月1429点历史第一大顶至02年6月1748点顶相距121个月。
(4) 92年11月386点底至02年12月1348点底相距121个月。
(5) 93年4月1392点顶至03年5月1581点顶相距121个月。
(6) 93年10月774点底至03年11月1307点顶相距121个月。
(7) 94年7月325点底至04年8月1310点底相距121个月。
(8) 95年2月524点底至05年3月1326点顶相距121个月。
(9) 95年5月926点顶至05年6月998点底相距121个月。
(10) 95年9月792点顶至05年10月1067点底相距121个月。
(11) 96年1月512点顶至2006年2月相距121个月。
以上前10组是已成为事实转向的121月周期。这第11次121月周期的复制已在2006年2月(这里指的2月指的是2月19至3月18日)完成,我个人愚见,相信这第11次121周期的到来,仍将继续影响沪深股市出现重要的转折。接下来,我们再探讨空间上沪指处在什么位置,以便进一步确定这第11个121月周期是顶部转折还是底部转折。
空间理定(根据波动累加法):以2004年9月1397点最高收盘价为起点至998点的跌势,主要通过二段来完成,第一段是2004年9月最高收盘价1397点至2005年1月最低收盘价1192点,下跌205点。第二段是2005年2月最高收盘价1306点至2005年5月最低收盘价1061点,下跌245点。共计下跌了450点。同样,从998点至今,沪指的上升也通过二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2005年6月最低价998点至2005年9月最高价1224点,上涨226点。第二阶段2005年10月最低价1067点至2006年3月目前的最高价1313点,上涨246点。共计上涨472点。根据能量的守恒,下跌所消耗的功将会在下一次上涨时于与修正,当修正的比率达至1:1时,市场将发生新一轮转势。上涨472点,下跌450点。上涨:下跌=472:450=1。05:1≈1:1。说明市场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对2004年9月下跌以来的1:1正修正。后市将发生重要转折。
通过以上,时与空的分析,当市场达到了下跌能量的1:1上涨修正后,在特殊的121月周期的重现下,个人愚见4月大盘将发生向下转折。当然,支撑个人这个观点的方法还有很多,我这里再举一例。希望通过,不同理论的方法求其交点。下面是用可公度系来判断的顶部可能出现的时间。
已知2245点以来各个顶部至2245点的时间跨度为别为5个月,10个月,12个月,23个月,33个月,39个月,44个月和50个月,求下一次顶部转向的可能跨度时间。先通过二元公式:12+44=56;23+33=56,求得有二组二元式相加可得56,其后,再通过三元公式来求其56的集中度:50+50-44=56;50+44-39=55;50+39-33=56;50+12-5=57;50+10-5=55;44+44-33=55;44+23-10=57;44+23-12=55;39-39-23=55;39+23-5=57;33+33-10=56;好,从以上三元公式可得,56个月有3组,55个月有5组,57个月有3组。求其平均值=(56×3+55×5+57×3)÷11≈56个月。而从2245点前行56个月对应2006年的2月19日至3月18日前后,很有可能再出一个顶部。这与上面的的结果相一致。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7/leson1234,20060401135445.gif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7/leson1234,20060401135513.gif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7/leson1234,20060401135541.gif
4月的转折是一次顶部的转折,并不在腰部,目前的位置是在头部。而4月最特殊的时间周期又出现在4月14日正负一周中。也就是说,下周开始进入了头部周期,随时向下转折,稳健的投资者没有必要为了斗米而折腰,逢高了解,坐看下跌便罢。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1/7/leson1234,20060401135555.gif
价格波动的耗散结构小论
价格波动的耗散结构小论 [作者:白郎]记得看过这样一句广告词------“结构决定空间”。这是房屋开发商常用的一句广告词。我曾细细品味这句话,并从中领悟到了很多跟房屋毫无相关的内容,那就是价格波动中的结构。看似平常的话,却对价格波动中的结构具有画龙点睛的妙用,甚至是关键性的词句。
股市/期市或者外汇市场的价格波动中,在不同的周期级别下,有很多的端点,这些端点是确定价格波动结构的重要标识。它们所处的绝对或相对时间以及价格高度,决定了当前交易品种的结构状态。
股市/期市或外汇市场的价格波动结构绝不是象大多数认识价格波动结构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平衡的结构体系,而是一种远离平衡的结构体系,既非平衡结构,更确切的说,价格的波动结构是一种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学中非平衡统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里高津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由于这一成就,普里高津获得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对于不熟悉或者完全没有听说过耗散结构的朋友,我想先举几个例子,让大家有个对耗散结构有个感性的认识。
以自然现象为例。天空中的云通常是不规则分布的,但有时蓝天和白云会形成蓝白相间的条纹,这是一种云的空间结构。容器装有液体,上下底分别与不同温度的热源接触,下底温度较上底高,当两板间温差超过一定阈值时,液体内部就会形成因对流而产生的六角形花纹,这就是著名的贝纳德效应,它是流体的一种空间结构。在贝洛索夫—一萨波金斯基反应中,当用适当的催化剂和指示剂作用于丙二酸的溴酸氧化反应时,反应介质的颜色会在红色和蓝色之间作周期性变换,这类现象一般称为化学振荡或化学钟,是一种时间结构。在某些条件下这类反应的反应介质还可以出现许多漂亮的花纹,即萨波金斯基花纹,它展示的是一种空间结构。在另外一些条件下,萨波金斯基花纹会成同心圆或螺旋状向外扩散,象波一样在介质中传播,这就是所谓化学波,这是一种“时间一一空间”结构。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它们都属于耗散结构的范畴。
行文略简,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耗散结构体系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耗散结构体系是一种开放体系,只有开放体系,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从而使结构体系形成有序态。这种有序态是高级的结构有序态,是一种非平衡结构。价格波动结构就是一种具有开放体系的耗散结构。由于受到外界各种非线性价格变动因素的刺激,当前的价格结构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前的价格结构,形成新的结构。这在一个非开放的,封闭的系统内是不可能实现新老结构的更替的。价格波动的耗散结构就是当前价格结构与外界非线性价格变动因素的不断信息交换中,不断的/阶段性的/有层次的形成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体系。
2. 耗散结构必须是包含大量的系统基元或者多层次的组成成分。如贝纳德效应中的液体包含大量分子。天空中的云包含有由水分子组成的水蒸气、液滴,水晶和空气,因而是含有多组分多层次的系统。交易市场中,众多的交易者就是耗散结构中的系统基元。他们所掌握的资金的大小和对市场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他们对买卖方向的不同的判断,而造成了一个“非线性”的对当前价格结构的外界信息输入体系。微观上,所有交易者个体的交易行为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但宏观上,这些随机的因素在刺激价格结构运动中,必然会在某个临界点上突变,产生有序的结构。这是众多随机现象偶然性到必然性的跃迁。这是耗散结构体系在临界点突变的必然。依此,我们可知,这个临界点(也就是端点)包含着重要的市场信息,对于不同周期结构的端点的分析,是我们把握价格耗散结构的重要途径。
3. 产生耗散结构的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平衡结构是一种死的结构,只有非平衡结构才是一种活的结构。这里,我举个平衡状态的例子。假定一个暖水瓶是完全隔热的,里边放入温水,盖上瓶塞,其中的水不再受外界任何影响,最后水就进入一种各处温度均匀,没有宏观流动和翻滚且不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叫平衡态,相应的结构称为平衡结构。如果把瓶塞打开,用细棒搅拌瓶中的水,这时系统内发生翻滚流动,脱离平衡态。但若重新盖上瓶塞,经过足够长时间,系统又将不可避免的回到原的平衡态,仍不会有耗散结构产生。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有本质的区别。平衡结构是一种“死”的结构,它的存在和维持不依赖于外界、而耗散结构是个“活”的结构,它只有在非平衡条件下依赖于外界才能形成和维持。由于它内部不断产生熵,就要不断地从外界引入负熵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一旦这种“代谢”条件被破坏,这个结构就会“窒息而死”。所有自然界的生命现象都必须用耗散结构来解释。我们说任何一只股票有它的股性,每一个期货交易品种都有它自身的特性,不论是股票/期货还是外汇的交易品种,它们每一个都是鲜活的个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想像力,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活的生物体。任何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都属于的耗散结构体系,价格的运行也末能旁外。
4.涨落现象,在物理学中,某一体系中相关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浓度等某个变量的行为与其平均值发生偏差,体系就会出现涨落或起伏的变化,如此才能启动系统间各物理量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离开原来的状态,发生质的变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态,形成耗散结构。因此,涨落是一种启动力,涨落导致有序。涨落主要是由于受到体系内部或外部的一些难以控制的复杂因素干扰引起的,带有随机的偶然性,然而却可以导致必然的有序。价格的涨落是市场中持不同意见的交易者博弈的结果,当某种涨落达到一定的临界点,系统便跃迁为另一种状态。既原来是上涨,变为下跌;原来下跌,变为上涨。所有的性质的变化在临界点发生,这就是价格运动中的拐点。
综述以上各点概括起来说,我们可以得出,所谓耗散结构就是包含多基元多组分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时在涨落的触发下从无序突变为有序而形成的一种时间,空间或时间——空间结构。依此,价格的耗散结构就是:市场是包含众多持不同意见交易者的一个开放系统,当前价格结构在非线性的外界信息刺激下,在临界点发生突变,从原先的结构脱变出新的和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的时间—空间结构。
长期的对自然规律和价格演变结构的考察,使我认识到价格的耗散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 在价格运动的耗散结构中,时间是决定性因素。时间结构的临界点就是价格运动耗散结构的拐点。所以,我有一个重要的论句是“时间决定结构,价格决定趋势“。
2. 价格的耗散结构是分层次的。大级别的结构时刻影响小级别的结构,因此大级别的临界点对小级别的临界点有制约作用。级别越大,制约力越强。
3.既然是一种结构,它们必然存在着某中结构演变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我们推算临界点的重要依据。
4.价格的耗散结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可以是年,小可以是分钟,它们的结构演变规律都是相同。
5.耗散结构是的活的结构体系,它根据外界信息刺激的强弱而适时的顺延或改变当前结构。因此,不同级别的临界点是事先可确定的概率事件,而不是唯一。
当然,除了上面的几点外,还有很多要点,不过我认为上面几点最重要。关于价格运动的耗散结构我在这里小叙一下,给大家一个引子,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也愿意和大家交流看法。
白郎
江恩关于自然法则的论述
江恩对自然法则的论述(完整)在过去的10年中,我把所有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市场中。就像其他人一样,我曾损失过成千上万美元,并经历了一个没有预备知识的入市新手必然遇到的起起落落。
我很快意识到,所有的成功人士——无论是律师、医生、还是科学家,在开始赚钱以前,都对自己特定的追求和职业进行多年的学习和研究。
在我自己的经纪业务以及为大量的客户服务过程中,我有难得的机会研究他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我发现,在对市场没有任何知识和研究的交易者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最终亏本。
我很快注意到股票和商品期货涨跌的周期性再现。这使我得出结论:自然法则是市场运动的基础。因此,我决定花10年的时间研究应用于市场的自然法则,并将我的精力投入到使投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职业中去。在对已知的科学经过彻底的研究和调查后,我发现波动法则(Law of Vibration)可以让我准确测定在给定时间内股票或商品期货价格涨跌所能到达的准确位置。
这个法则可以在华尔街还未意识到之前,确定成因并预见结果。大多数投机者可以证实,只知结果而不知原因是导致亏损的根本。
在此,我不可能给出我在市场中应用的波动法则的具体概念,但是,我说波动法则是无线电报、无线电话和留声机的基本法则时,门外汉还是可以抓住某些要领。没有这种法则存在,上述这些发明将是不可能的。
为了检验我的想法的有效性,几年里我不仅正常上班,而且还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在纽约的阿斯特图书馆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没日没夜的工作,研究早至1920年的股票交易记录。我研究了杰伊.古尔德(Jay Gould )、丹尼尔.朱(Daniel Drew)、康门多尔.范得比尔特(Commodore Vanderbilt)、以及从那时起至今华尔街所有其他大炒家的操作方法。我已经研究了E.H.哈德曼(E.H.Harriman)的风险控制法以前及以后的联合太平洋公司的行情,我可以说在华尔街历史上的所有操作方法中,哈里曼先生的最有代表性。数据表明,无论有无意识的,哈里曼先生严格按自然法则进行交易。
重温市场的历史和相关的统计资料,我们会明显地看出有某种法则控制着股票价格的变化和波动,以及所有这些波动背后确实存在一种周期法则或循环法则。观察表明,在证券交易中存在固定周期的活跃期,其后就是沉寂期。
亨利.豪(Henry Hall)先生在他的新作中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他发现的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出现的“繁荣与萧条的循环”。我运用的规律不仅适用于这些长期的循环或变化,还是用于每日或每时的股票运动。了解每只个股的确切波动,我就可以判断是么地方是支撑位,什么地方是阻力位。
那些密切接触市场的人已经发现了股价的潮起潮落的现象,或涨跌现象。在某些时候一只股票会变得异常活跃,成交量巨大,而在另一些时候,同样的股票会变得几乎静止或凝滞,交投清淡。我发现波动法则支配和控制着这些条件。我还发现,这个法则某些方面支配着一只股票的上涨,而一种完全不同的法则却控制着下跌。
当8月份创出新高的联合太平洋公司以及其他铁路股在下跌的时候,美国钢铁公司的普通股却稳步上扬。这是波动法则在起作用,他使一只特定的股票处于上升趋势,而此时其他股票正处于下跌趋势。
我发现股票的本身与他背后的驱动力存在着某种和谐和不和谐的关系,因此它全部活动的秘密是显而易见的。用我的方法,我可以研判每只股票的波动,而且通过考虑某种时间值,我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切说出在给定条件下股票的表现。
研判市场趋势的能力归因于我对每只个股特征的知识,以及在其特有波动率下的一群不同的股票知识。股票是有生命的电子,有生命的原子、有生命的分子,他们有与基本波动法则相适应的个性。科学告诉我们任何原始的激励最终都会变成一种周期运动或有节奏的运动。就像摆锤在摆动中往复运动,就像月球沿着轨道运行,就像来年总能带来玫瑰和春天,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元素性质会周期性的再现也是如此。
我从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不仅各种股票在波动,而且控制这些股票的驱动力也处于波动状态。这些驱动力只能通过他们在股票上产生的运动和他们在市场中的值来认识。既然所有大的行情或市场运动是循环的,所以他们遵循周期法则。
科学已经得出结论,元素的性质是原子量的周期函数。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说过,我们将会证明,能感知的自然在不同领域的多样性以数学关系紧密相联。这些数字不是混杂的,混沌的和随机的,而是受固定周期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变化与发展是波动起伏的。
因此,我确信,每种现象,无论是自然界中还是市场中的,必定受制于因果关系和协调关系的普遍法则。每个结果必然有一种适当的原因。
如果我们希望避免交易中的失败,那么我们必须究其原因。每一种存在的事物都基于确切的比率和适当的关系。自然界不存在巧合,因为最高级的数学原理是万物的基础。法拉第(Faraday)曾说过:“宇宙之存在力的数学特征”
波动是最根本的,万物皆如此。它是最普遍的,因此适用于地球上的每一种现象。
根据波动法则,市场中的每只股票都在其自身的活动范围内运动,至于强度、成交量、运动方向,所有演化的本质特征都在于其自身的波动率。
股票就像原子,是能量的真正中心,因此他们受数学的控制。股票创造了他们自身的活动领域和力量——吸引和排斥的力量,这个原理说明了为什么有些股票是市场的领涨股,而有时又变成了“死亡板块”。因此,要进行科学的投机,就非得遵循自然法则不可。
在多年的耐心研究后,我已经向我自己及他人证明,波动法则可以解释市场的每个可能的阶段和状况
江恩买卖规则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江恩买卖规则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上一世纪,世界伟大的炒家江恩将自己在金融市场45年的经验总结为以下12条买卖原则:第一条:决定市势。第二条:在单低、双低或三底水平入市买入。第三条:根据市场波动的百分比买卖。第四条:根据三星期上升或下跌买卖。第五条:市场分段波动。第六条:根据五或七点上落买卖。第七条:根据成交量。第八条:时间因素。第九条:当出现高底或新高时买入。第十条:决定大趋势的转向。第十一条:最安全的买卖点。第十二条:快市时价位上升。以上十二条规则有对趋势的定性的判断也有对价格时间的定量化度量。我们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定性分析
行情趋势的判断其实就是一个定性的问题,江恩在以下的几条规则中作了这方面的判断。
第一条:决定市势。江恩认为,对于股票而言,平均综合指数最为重要,用它可以来决定大市行情,对于商品市场来说各种商品指数,基本上能反映商品价格的波动,基本上可以充当商品期货的晴雨表。
第二条:在单低、双低或三底买入。江恩人为当市场接近从前的底部、顶部或重要的阻力水平时,根据单低、双低或三底形式入市买卖。也就是说,市场从前的底部是重要的支持位,当期价再次回落到该位时就会受到强支撑从而出现向上的趋势;还有当从前的顶部被向上突破后,该顶部对期价将形成很强的支持,当期价回落到该搞顶部时也会出想向上趋势。这条规则从定性的角度表明了向上趋势出现的前兆。
第五条:市场分段运行。在上升(下跌)趋势中一般会分三段甚至四段上升(下跌),即当在一个上升趋势中不可能一步到顶而是通过上升、调整、上升、调整、上升走完上升趋势,下降趋势中一般会通过下降、调整、下降、调整、下降走完,这条规则定性的说明了一波趋势通常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他与波浪理论如出一辙。
第九条:当出现高低底或新高时买入。这条规则从定性方面的论述为:当市价上升突破以前高点创新高时,表示趋势可能向上,反之,市价向下突破前期低点时,表示趋势可能向下。此外,江恩还定量的论述了顶顶之间底底及顶底之间的时间关系,如果认为可能为顶部,则可以从顶顶或底顶日数加以配合分析;反之,如果预测为底部,也可以从底底及顶底之间的日数配合分析,如果两方面都到达敏感日数,则转势的可能便会更大。
二.定量分析
江恩理论的买卖规则从定量的角度也对入市买卖作了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条规则:
第三条:根据市场波动的百分比买卖。江恩认为,只要顺应趋势,有两种入市买卖方法:1.在高位回吐50%,是一个买入点。2.在低位上升50%,是一个卖出点。这条规则把买入或卖出的价位加以定量化,这条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广为投资者青睐。
第四条:根据三周的上升或下跌买卖。在这条规则中,江恩对入时的时机在时间上加以定量分析,他将市场的反弹或调试的买卖总结为:当市场主流趋势向上市,若市价出现三周的条镇,是一个买入的时机;当市场的主流趋势向下时,若出现三周的反弹,是一个做空的时机。
第七条:市场成交量。江恩在成交量方面的定量分析可以理解为:当市场接近顶部的时候,成交量经常大增;当市场一直下跌而成交量逐渐缩减的时候,则表示市场抛售力量已接近尾声,市场底部随即出现,市价反弹指日可待。
第八条:时间因素。江恩对于一切决定市场趋势的因素之中,将时间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时间可以超越价位平衡,当时间到达成交量将增加而推动价位升跌。江恩在这方面作了如下定量分析:当市场在上升趋势,调整的时间比前一次调整的时间长,表这次市场下跌是转市;在下跌的趋势中,当跳调整的时间比前一次的时间长,则表示趋势已经开始逆转。此外,江恩还列举了一年里,多个可能出现的时间,还总结了市场的重复底部或顶部起计有机会出现转势的日数,江恩在这些方面作了淋漓尽致的定量分析。
第九条:决定大趋势的转向。江恩认为在趋势逆转前其图表形态及时间周期上都是有迹可寻的,他在时间方面作了以下的定量分析:1.市场的趋势逆转通常会发生在假期的前后2.市场重要顶部及底部的1,2,3,4或5周年之后的日子,市场在这些日子经常会出现转势3.市场重要顶部及底部之后的15,22,34,42或49个交易月的时间可能会出现市势逆转。形态上江恩采用三天图及九点图分析,升市中若酒店土货三天图下破对上一个低位,表示市势逆转的第一个讯号,在跌市中九点图或三天图对上一个高位,表示市势见底回升的机会十分大。
第十一条:最安全的买入点。江恩认为,在趋势确认后才入世市最安全的。在趋势上升市,市价见底回升,出现第一个反弹,之后会有调整,当市价无力破底而转头向上,上破第一次反弹的高点时,便是最安全的买入点,止损盘可设于调整浪之下,在趋势向下市,市价见顶回落,出现第一次下跌之后市价反弹,成为第二个较低的顶,当市价在下破第一次下跌的底部时,便是最安全的卖出点,市价市价逆市反弹或调整通常只会出现两天,是一个判断市势的有效方法。
第十二条:快速市场的价位波动。江恩认为,若市场是快速的话则市价平均每天上升或下跌一点,如市场平均每天上升或下跌两点,则市场已超出正常的速度。市势不会维持过久,这类的市场速度通常发生于升市中的短暂调整,或者是跌市中的短暂时间反弹。
江恩买卖规则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先从定性的角度把握其大势方向,在从定量角度去分析它的局部情况,才能正确把握全局的分析,才能尽可能的去除定势思维的干扰,从而进一步的把握好行情。
江恩方格的魔法
江恩方格的魔法童稚
江恩理论虽然与波浪理论诞生于同一时代,但远不如后者受欢迎,因此流传面也不广。与波浪理论相比,江恩理论更注重市场运动的时间要素,强调时间周期的重要性,因为该理论认为时间是大自然的执法者,江恩理论中有许多地方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易经》及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某些内容契合,这更为江恩理论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江恩先生并没有把他的预测分析过程写进书中,但江恩周期、江恩几何角度线、江恩圆形图、江恩六角形、江恩方格等理论和方法还是为我们研判和预测市场提供了极好的工具。现在,我们仅用江恩理论中最简单的江恩方格,对1999年以来大豆和铜市场的一些反转价位做一个马后炮式的分析。
2450 2440 2430 2420 2410 2400 2390 2380
2180 2170 2160 2150 2140 2130 2120 2370
2190 1980 1970 1960 1950 1940 2110 2360
2200 1990 1860 1850 1840 1930 2100 2350
2210 2000 1870 1820 1830 1920 2090 2340
2220 2010 1880 1890 1900 1910 2080 2330
223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320
2240 2250 2260 2270 2280 2290 2300 2310
(DCE 5月连续图)
上图是以大连商品交易所5月合约连续图在1999年创下的最低点1820为起点(最低点为1821,取整为1820)构造的江恩方格图(数据来自“世华金融家”,下同)。根据江恩理论,江恩方格起点的垂直水平线和对角线上的数据(即起点的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可能是市场的反转价位。现在我们就打开DCE大豆5月合约的周线图,开始按图索骥。
从5月大豆的周K线图上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的最高价是2380,正好是上图的最右上角,时间是2000年12月18日那一周。1999年见底回升以来的第一波高点出现在1999年8月9日那一周,最高2202,收盘2120。2120也位于上图的右上角,在2380之下。2202介于2200至2210之间,起点1820的水平线上的最左端就是2210,与2202的最高价很接近。第二波上涨的高峰出现在2000年2月14日那一周。从周K线图上可以明显看出2310的阻力位,最高价2320和收盘价2301都很接近2310,而2310正好位于上图的最右下角。2000年8月底出现了井喷上涨行情,5月合约的最高价是2347,与2340很接近,而2340位于上图起点1820水平线的最右端。在井喷行情出现的前一周,5月大豆的最低价为2030,收于2046,都很接近2040,而2040正位于上图1820的正下方。
下图是以1999年MCU3场外交易中出现的最低价1360为起点画出的江恩方格图。对比MCU3的周K线图,我们可以看出,MCU3自1360见底以来的最高价2036不超过2040,而2040位于下图起点1360的水平线最左端。下图最右上角的数据是1920,2000年1月18日这一周的最高价1937和收盘价1914都与之接近,而且从周K线图上可以看出1920是一个重要阻力位。2000年12月4日这一周的最高价1917和收盘价1913都未能站上1920,MCU3自此一路下跌。与1920同一方向的1660,按江恩理论分析应是重要支撑位,2000年4月10日MCU3跌至低谷,最低价1658,收盘1661,与1660极为接近,自此MCU3又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直到2036见顶。
2000 1990 1980 1970 1960 1950 1940 1930 1920
2010 1720 1710 1700 1690 1680 1670 1660 1910
2020 1730 1520 1510 1500 1490 1480 1650 1900
2030 1740 1530 1400 1390 1380 1470 1640 1890
2040 1750 1540 1410 1360 1370 1460 1630 1880
2050 1760 1550 1420 1430 1440 1450 1620 1870
2060 1770 1560 1570 1580 1590 1600 1610 1860
2070 1780 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2080 2090 2100 2110 2120 2130 2140 2150 2160
(MCU3 世华LCPT)
下图是以1999年CBOT大豆连续图的最低点402.5美分(取整为402)为起点构造的江恩方格图。最右上角的582与1998年582.5的最高价极为接近;1999年12月13日这一周的最低价446.2很接近于下图402下方的446;2000年8月7日这一周的最低价436.7接近下图402左侧的438;2000年9月4日这一周的最高价515.5接近下图右上角的514;2000年12月18日这一周的最高价正好是514。
600 598 596 594 592 590 588 586 584 582
530 528 526 524 522 520 518 516 514 580
532 474 472 470 468 466 464 462 512 578
534 476 434 432 430 428 426 460 510 576
536 478 436 410 408 406 424 458 508 574
538 480 438 412 402 404 422 456 506 572
540 482 440 414 416 418 420 454 504 570
542 484 442 444 446 448 450 452 502 568
544 486 488 490 492 494 496 498 500 566
546 548 550 552 554 556 558 560 562 564
(CBOT 世华SBCC)
由于大豆和铜市场自1999年见底以来,一直处于箱型运动中,因此上面的江恩方格图仍对我们研判市场的重要支撑和阻挡有指导意义。比如,DCE9月大豆的2190和2040应是以后重要的支撑位,MCU3的1660和1580-1600点位也是如此,CBOT的456和442、430等价位同样如此。江恩方格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找到市场内在的一些关键支撑和阻挡点位,而且有些点位与传统技术分析理论中关于支撑和阻挡的论述不尽相符,如MCU3D的1920点位,居然两次成为阻挡位。另外,潮汐理论认为,当市场处于盘整市时,价格呈箱型运动,但形态比较复杂,可能是箱子摞箱子也可能是箱子套箱子,而江恩方格则能比较有效地揭示市场的这种状态,为我们判断箱顶和箱底位置提供有益的帮助。
干支纪历预测与江恩理论
干支纪历预测与江恩理论天干地支纪历是我国古老的一种纪历法,以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顺序,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顺序,从各自的第一个字“甲”和“子”开始,按一定的规则一一相配,组成甲子,已丑,丙寅等等,依此类推,乃至癸亥,共60个组合。而后又从甲子开始,再至癸亥。60为一个循环周期,又称60甲子或60花甲子。可以纪时,纪日,纪月,纪年。人们可以在万年历中看到它们。比如2001年为辛巳年。十二生肖即对应于十二地支,“巳”对应于蛇。故又为蛇年。
干支纪历中的60周期和12周期乃至10周期,并不是老祖宗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对天体运行现象进行观测,计算而获得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对此,笔者坚信不移 。表1清楚地表明了天体运行周期与甲子周期的关系。这里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除了水星以外,其余的都与甲子周期呈整数倍关系,二是九大行星的会合周期全部都与甲子周期呈整数倍关系,所谓会合周期就是某一行星和地球及太阳处于某一直线的相对位置算起,到下次再出现这种相对位置所间隔的时间.另外笔者也列出了月球的公转周期和哈雷慧星的回归周期.也同样存在上述关系.可见甲子周期是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的.故而令人惊叹不已. 甲子周期真可以说是宇宙和谐之曲的一种基本节律。
表1: 天体运行周期与甲子周期的关系
名称 公转周期T T/N N 会合周期Ts Ts/n N
(地球日) 日 (地球日)
水星 87.7 116 58 2
金星 224.7 56.18 4 584 58.4 10
地球 365.26 60.87 6
火星 686.98 62.45 11 780 60 13
木星 4332.71 61.89 72 399 57 7
土星 10759.3 60.11 179 378 63 6
天王星 30685 60.05 511 370 61.66 6
海王星 60190 60.01 1003 367 61.16 6
冥王星 90800 60.01 1513 367 61.16 6
哈雷慧星 27759.76(76年) 59.95 463
月球 29.53 29.53*2=59.06 2
干支纪历既然含有周期性,而且联系了天体运动,那它就具备预测的功能。而股市作为天地间的运动中的事物,其运行毫无疑问也是具有某种节律的,那么,甲子周期是否也在股市中存在呢?根据笔者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可以把甲子周期作为常态预测工具.笔者不无惊奇地发现:所谓的江恩圆预测方法与干支预测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对于周期的概念,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数学上对周期的定义是:对一个时间变量y(t),如果有一个p,使得:y(t+p)-y(t)=0 , 那么,p就是一个周期。 例如,我们很熟悉的三角函数,y=sin(2л+t)=sin(t),是以2л为周期,其坐标图形是漂亮的正弦波。这种绝对的周期性,在纯数学领域是有意义的,它表明了人类追求完美和纯粹的绝对精神,但在物理世界或现实世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是不存在绝对周期的。我们永远也画不出纯粹的圆,因为л值3.1415926……后面还有无限多的数字呢。那个最完美的圆只存在于数学家无限的想象力当中。因此,着眼于现实,人们提出了概周期的概念,意思是几乎周期性,近似的程度可以用一个参量Δ来表示。也就是定义为:
对一个时间变量y(t),如果有一个p,使得:y(t+p)-y(t) < Δ , 那么,p就是一个Δ概周期。 如果要使概周期有物理意义或实用意义,则Δ必需小于有一定置信水平的置信限来否定其偶然性。随机游走模型和均匀分布模型都可以用来表征其偶然性,一般用均匀分布模型做检验比较方便于计算。只要在一个时间序列中,能够证明它不是均匀分布,就说明在其中存在着有一定置信水平的概周期
下面就对上证综合指数开市以来的显著的高低点时间序列做一个分析。如下表
表2: 日干支预测及与江恩圆循环角度的关系
数据容量 实际日期 日干支一式 xI- xn 日干支二式 Δ= xI-xn 日干支三式xI=94.574+0.164275i Δ= xI-xn 江恩圆角度(天)
n xn i 预测值xI i 预测值xI i 预测值xI
1 91.5.17 0 91.5.19 +2 0
2 92.5.25 6 92.5.14 -11 372
3 92.11.23 9 92.11.22 -2 184
4 93.2.16 0 93.2.15 -1 278
5 93.10.25 15 93.10.25 0 181
6 93.12.10 5 93.12.11 +1 216
7 94.7.29 0 94.7.27 -2 88
8. 94.9.13 20 94.9.2 -11 133
9 95.2.7 12 95.2.5 -2 280
10 95.4.27 24 95.4.29 +2 360
11 95.5.22 5 95.5.23 +1 25
12 96.1.25 18 96.1.30 +5 9 96.1.20 -5 272
13 96.12.12 34 96.12.20 +8 234
14 96.12.25 34 96.12.20 -5 247
15 97.5.12 17 97.5.12 0 26
16 97.9.23 28 97.9.22 -1 159
17 98.6.4 43 98.6.11 +8 54
18 98.8.18 98.8.11 -7 129
19 98.11.17 35 98.11.15 -2 219
20 99.2.8 99.2.8 0 302
21 99.5.17 38 99.5.14 -3 44
22 99.6.30 30 99.7.1 +1 88
23 99.12.29 33 99.12.29 0 270
24 00.8.23 37 00.8.25 +2 146
25 00.9.25 57 00.9.30 +5 179
26 00.11.23 58 00.9.29 +6 237
27 01.1.8 48 01.1.5 -3 295
28 01.2.22 40 01.2.22 0 340
29 01.6.14 01.6.20 +6
30 02.1.29 02.1.23 -6
02.3.22 02.2.28
02.5.21 02.4.28 02.4.16
02.7.20 02.6.27 02.6.15
02.9.20 02.8.26 02.8.14
02.11.19 02.10.25 02.10.13
03.1.18 02.12.24 02.12.12
几点说明:
一:日干支式中的数字为小数年。0.164275年=60天。一年取365.2422,一个月取30。44,所以,1991.5.17日换算为小数年就是1991.3800。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时间问题了。
二:三个公式涵盖了上证综和指数1991年5月17日以来所有重要的转向时间点。其中误差在正负3天以内的就有18个,占数据容量(28个)的64。3%,误差大于三天,小于11天的有10个,占35。7%。合计为100%。由此可见,甲子周期也是股市中的基本节律。有此三个日干支公式作为预测工具,算出未来的敏感时间点分布,作为参考,不是没有意义的。起码它们构成了一张网,几乎所有重要的转向时间点都逃不出这张网。
三:三个日干支公式计算出的时间点是碰巧与股市中的转向点吻合的吗?利用均匀分布模型可以计算出碰巧吻合的最大次数。比如日干支三式,碰巧遇上的最大次数是3次,即如果是完全的随机均匀分布,其吻合次数不会大于3。而实际吻合次数为8次,从而否定了所谓的偶然性,也就是说,可以打消对此问题的疑心。用一种数学检验方法,可以估算出其置信水平为85%。
四:笔者发现;以1991.5.17日为起点做江恩圆循环,日干支公式计算出的转向时间点,都基本上位于江恩圆的重要角度上,特别是位于其内置四边形或三角形的顶点上。因此可以说,江恩圆是甲子周期预测公式的几何表达,也是有科学成分的。江恩的确令人惊异。不过,通过甲子周期预测式,我们可以更深地理解和应用江恩圆循环。
五:甲子周期预测的局限性。从日干支公式计算的未来时间点,相当大一部分并不构成股市的转向点。这也解释了为何有的人对江恩圆深信不疑,奉若神明,而有的人则媸之以鼻,视为鬼话。其实二者都不客观。笔者在实践当中,是把甲子周期预测式作为辅助工具来用的,相信算出的时间点分布中含有重要的股市转向点,而以可公度预测方法为主,与之相互配合,相互印证。并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波浪理论所划分的浪形及其比例关系,来确定重要的时间点。实践证明,是有奇效的。
GANN W. D. Truth of the Stock Tape 江恩:股票报价带的秘密(摘译)
GANN W. D. Truth of the Stock Tape 江恩:股票报价带的秘密(摘译)。。。。。
勇气和耐心一样重要。事实上勇气就是金钱。在我累积经验的过程中,我破产超过40次,也就是说我失去全部的资金。但没有一次我丧失我的勇气。数年前,当我测试我的预测方法时,我常会错误地进入市场然后失去所有资金,但我绝没有让它夺取我的信心。我仔细研究了我是如何犯错误的以及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我从每一次错误和损失中受益,从而不断改进我的预期和交易方法以达到成功。
。。。。。
别指望在几个月或一年内变富。一个人应该对于能在10-20年内积攒一笔巨大财富而感到满足。总会有一些年份有胆有识的人可以以一小笔资金发迹。我曾利用金字塔加码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起巨大的财富,但这是不可能总是持续做到的所以我不声明我可以做到。我想告诉你的是一种安全稳定的方法,如果你持有谨慎而非赌博的态度,它可以使你获得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生意都好的回报。
。。。。。
如果你观察美国钢铁公司前三个月的股票报价带,你会发现窄幅盘整了好几个星期,总成交量只有三十万股。你就不能期望任何大的行动将立刻产生。为什么?因为美国钢铁公司有五百万流通股,起码一百万股需要换手才可能在某一价位水平上实现大而有效的突破。股票的总量越大,驱动行情者就需要越长的时间来收集或者派发。
。。。。。
我认识华尔街的一个老交易者,也许80岁了。他曾发过几次小财,其中比较大的几笔是来自于他介入一些快速移动50到100点的股票中而获的利润。在此之后,他就将失去他所赚到的钱,因为他总想再抓住一次这样的快速运动。
这个老手在1915年以前就破过几次产,当战争来临时,他弄来几百美元,开始购买股票和金字塔加码。他进入的时机很不错,买的股票也很好,也就是说,买在底部。股价开始上涨,他就随之加码。他在50块以下买到了Baldwin,40块以下买到了Crucible steel,50块以下的Beth. Stell以及60块以下的Studebaker。他幸运地借了战争的光,一开始只是零手零手的买卖,而当市场在1915年见顶时他却持有几千股,账面保证金为20万美元。
我跟他说,该是时候兑现利润了。那时Baldwin显示带给他100点以上的利润,Crucible也一样,而Beth. Steel竟然有好几百点的利润。他这时已经变得如此偏爱牛市如此地充满了希望,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将疯狂起来而将所有的股票都推得象Beth Steel一样高---直达700块。我记得1915年10月的一天,当Baldwin升到154时(最高价),整个市场都非常热络。我和他说,要么你现在卖了要么设立近一点的止损。他说,股价还没有开始充分表现呢,并让我帮他再买500股Baldwin。他说:"我会在250块卖掉Baldwin,而不是150。"当天下午Baldwin跌到130,他其他的股票也都受了损,但他仍旧持有并期望着。股价持续下跌,几个月以内Baldwin就跌回了100,他被迫开始卖出,他二十万美元的账面利润最终到手的只有不到一万美元了。...这个人在得而复失之后,于1917年再次破产,现在还没有东山再起,因为他已经太老了,而且也有太多的希望。他希望听到任何人告诉他的某种股票可以立刻上升100点的消息并相信它。因为他想将过去的辉煌重演一遍。如果你告诉他一支股票将上升10个点,他理都不会理你,他只要能上升100的。他从南北战争时期就开始交易,可始终没有明白市场在大多数时候是正常的,他仅仅凭借希望在工作。
你必须要了解在正常的市场中接受正常的利润,在反常的时候你可以尝试获取超常的利润, 但是必须用止损保护你的交易,而且准备好当情况改变时随时改变你的想法。__ johnyj 译
江恩周期循环理论的基础
江恩周期循环理论的基础江恩认为:时间是决定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经过详细研究大市及个别股票的过往记录,你将可以给自己证明,历史确实重复发生,而了解过往,你将可以预测将来。
1、时间的作用
江恩认为:时间可以超越价位的平衡。当时间到达,成交量将推动价位升跌。而时间作为预测市场走势的一个因子,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预测市场趋势的转折点。
随着时间流逝,未来变成现在,又变成过去。
时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性,持续性是讲事物存在的过程总是从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将来,这个顺序是不可颠倒的,也是不可跳跃的。时间的突出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
空间: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所谓广延性和伸张性就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就是指它存在的规模位置、体积、距离等。任何一个事物都有长度、宽度、高度,都有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方位,物体和物体都存在分离和并存的关系,这些都是指物质运动的空间特征,空间的特征是三位姓,就是说任何运动的物质是按照厂、宽、高三个方向广延和伸张。
如果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就是四维时间。
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对时间的把握和测定就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2、时间的周期循环
江恩认为:历史会重现,已发生的,还将发生,已做的,还将做,同一个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现在过去已有。这就清楚地表明,任何事物都会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发生,不管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还是股票市场都是无一例外。
江恩从人类历史的一些事件来论证时间周期存在重现性,看到了人类历史似乎在一个周期象限内原始运动,按照一定规律在重复出现。那么,人类历史有如此相类似的重复性,而证券市场作为人们共同参加的市场,而且人类本身的许多情绪冲动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这就证明了证券市场本身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发展的。总之,证券市场的波动与自然一样存在着周期性,预测市场价位见顶或见底,可以通过时间周期规律性的重现去把握。
3、循环起始点的选择
江恩在周期循环分析时,首先要特别强调确定正确的起点,有正确的开始才有正确的结果。然后按照数字序例及几何模式去分析。
江恩认为:循环有大循环,小循环,循环中还有循环,环环相扣。
包括顶顶循环;底底循环;顶底循环;底顶循环,也是如此。
时空之论与江恩角度线
时空之论与江恩角度线(一)
人类根据习惯,把空间理解为三维的,把时间理解为一维的,把两者并列,构成所谓四维时空。
如果这样的话,存在的问题是:把空间和时间割裂了。事实上我们在谈论时间的时候,谈论时间的我们本身,就是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谈论时间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发现了空间的迁流不居——变化,而有了时间的概念。所以,不把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谈论,首先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
这样,正象《太极太玄体系》中所论述的:“当人们讲到时间同时也就包含了空间;讲到了空间,同时也就包含了时间:时空是统一的。因此,若视空间是三维的,则时间也必然为三维;空间有结构,时间也必然有结构。在现实的三维结构中,三维时间和三维空间构成了宇宙中最基本最一般的三阴三阳结构。”
这样我们就确定了一种性质:时空的统一性。这一确定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单独谈论时间或空间了。由于时空的统一性,当我们谈论时间的时候就已经包括空间了,同样当我们谈论空间的时候就已经包括时间了。但是,如果人类根据习惯,把空间理解为三维的,把时间理解为一维的,把两者并列构成所谓四维时空的时候,再单独谈论时间或空间,显然是错误的。
所以正象《太极太玄体系》所论述的:“在人类认识周期运动的过程中,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对时间和空间做了分工。在使用空间方便时就使用空间,在使用时间方便时就使用时间。而在本质上,时空总是统一的,空间包含着时间,时间包含着空间。因此,不管是用时间还是用空间表达,描述的对象都是周期运动。”
我想值得重视的话是:“不管是用时间还是用空间表达,描述的对象都是周期运动。”
时空之论与江恩角度线(二)
《太极太玄体系》中说:“不管是研究历史,还是预测未来,无非是要认识物质运动的时空表现及过程的时空结构特征。在认识过程中,当其空间特征较易为人类感知和掌握时,人类就把认识的重点放在空间上;当其时间特征较易感知和掌握时,就把重点放在时间上。”
我们研究证券市场中交易品种的走势,就是要掌握历史的、同时预测未来的交易品种走势的时空结构特征。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发现价位(空间)的顶和底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周期规律。这样一来,我们根据已经知道的规律,想知道未来的时间之窗和价位的幅度。那么,这可能实现吗?
正象上面笔者所说的:我们发现价位(空间)的顶和底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周期规律。这样的话,就把时间和空间都考虑到了。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记录历史和预测未来的方便,建立了时间与空间组成的坐标体系,显然这是一个二维的时空统一坐标系。在这个体系里,我们定位了历史上的何时何价;同样在这个体系里,我们想知道未来的何时何价。那么这个愿望怎样来实现呢?显然,江恩的角度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江恩角度线的意思是:未来是历史的延续。
(三)
上面这个图,是摘自《金刚经之奇解——非逻辑与时空波动理论》,里面说:“由于孤波不是一个静态体系,椭球形边界内的两个焦点不能同时存在,就是说,孤波的相波前只能是从一个焦点出发,经相边界反射,再聚集到另一个焦点。以后将称孤波的这种运动为跨步。图4-4即是跨步运动的示意图。由于焦距为2f,故可算出每跨一步所需的时间 ― 或称跨步周期 :”
我看这个图和这个说法,和我在本论坛的哪个“揭密”意思一样,没有区别。
江恩认为: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原话自己找,意思是这样。)都是圆形的运动。这个运动还有一个特点,如果引用《金刚经之奇解——非逻辑与时空波动理论》里面说的:“孤波的跨步运动方式构成一切相对运动的基础。原则上,卍时空的波动皆以绝对速度传。因此若无孤波解,则永无相对运动。孤波亦能解释惯性运动的本质,因为椭球形相边界会使孤波不停地沿长轴方向跨步,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这种运动是怎样维持的呢?《金刚经之奇解——非逻辑与时空波动理论》里面说:“这样一种设计实在是经济简洁之至:只要有时间,有空间,加一个扰动就能产生万物。”
显然,在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品种走势图上,直观上我们没有看到椭球形的运动模式,而是上升、下降的线性运动,并且周而复始。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看到江恩所说的圆形运动。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都不会怀疑的是:小到原子(量子特殊?),大到星球,都是椭圆形的运动。当然还有更复杂的,《金刚经之奇解——非逻辑与时空波动理论》里面说:“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圆形闭合轨道只是最简单的情形之一。实际上可能出现的闭合轨道如椭圆,多叶玫瑰线,或更复杂的曲线,这些轨道会使相波前的行为更趋复杂,从而使得孤波解呈现出不同种类,但是并不改变孤波具有粒子形态的的基本特征。”
我想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但是并不改变孤波具有粒子形态的的基本特征。”
通过上面我们需要想到的一点是:在我们观察到的没有时间限制的自然的运动(佛家把这种情况叫做“行”,就是五阴中的色、受、想、行、识中的行)中,其坐标体系是三维的。
而我们研究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品种走势,其坐标系统是两维的。《太极太玄体系》中说:“使用空间方便时就使用空间,在使用时间方便时就使用时间。”显然,我们为了方便,这个坐标系中,在X轴上我们使用了时间,在Y轴上我们使用了空间(价位)。尽管这样,在这里我再强调一次:在X轴上也包括了空间,在Y轴上也包括了时间,千万不要产生错觉——分离时间和空间而破坏时空统一性。
那么,现在是不是可以明白在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品种走势图上为什么是上升、下降的样子了?也许你还不明白,那么为此我要在下面专门论述时间。
(四)
在论述时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时间是独立的。否则就在破坏时空统一性。同时,还得先从空间说起,原因是时空一体。
你能给我找出来一个现实中的点吗?同样你能给我找出来一个现实中的线吗?你能找出来一个现实中的面吗?如果你说能,那么请你手中随便拿一个点或线或面给我看。显然没有人能做到。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体”中——是在一个三维的时空里,同时我们自身就是一个“小体”。体是立体的意思。也就是说,点、线、面是我们为研究的方便在具体的“立体”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这样,时间也是同样的,时间是为了研究“个体”的运动轨迹抽象出来的概念。
空间可以被分割,时间可以分割吗?如果时间可以被分割,那么请你把“过去”或者“未来”拿来给我看。显然你不能。这样,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分割空间,但不能分割时间。但如果是这样,显然是违背了时空一体性。但事实上,我们说昨天、今天的时候就在分割时间了。现在,出现了明显的自相矛盾,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也许这时我们会有些慌张的感觉!
请看《金刚经之奇解——非逻辑与时空波动理论》里面所说:“一个物体,从空间规模(体积大小)上看,总是全局包含局部,每一部份的空间规模必不大于整体的空间规模。但从时间规模(寿命长短)上看则正好相反:每一部份的时间规模必不小于整体的时间规模。物体包含分子,分子寿命长于物体寿命;分子包含原子,原子寿命长于分子寿命,如此等等。一台计算机,其部件的寿命必不短于整机寿命。如有部件损坏,则必须更新以延长整机寿命。如此看来时间、空间的内外相反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而时间自身的互内现象甚至更为明显,那就是时间不能展开如空间一般。如若展开,则过去、现在、未来三部份必为互外,一如空间的前、中、后。因其互内,且以零为上限,故不能展开如空间。无论一维或三维,都是如此。正所谓三际一如。”
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究竟!
再看《太极太玄体系》中怎样说:“这就是说,绝对时空是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习惯)产生酌一种错觉。同样,空间三维、时间一维的前题也是一种错觉。这两种错觉都是由人类意识上的时空分离产生的。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可能适用于整个宇宙。”
我认为这是绝妙高论!
《太极太玄体系》中还说:“从时空统一出发来看周围的物质世界,就会得出如下结论:人类能够感知的一切,都是历史的陈迹;……”
现在,如果再引用佛教典籍来论述,也许会更精彩。但限于我个人的精力,就不引经据典了,但可以对时间进行概括如下:过去是思维的记忆,未来是思维的想象,我们所拥有的只是眼前的当下一瞬(这就是“体”,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学科都是“用”。),所谓三际一如。我想佛教思想能在中国生根和发扬,是因为在中国本土有一个时空一体的易学体系思想。
看了上面这么多,也许有人会有问:这和研究证券市场中交易品种的走势有关系吗?有,这是研究周期规律的基础。周期规律就是在时空一体的“体”上产生的三进制的并表现为生活中的十进制的“数”。因为我说出了这句话,所以就不再细讲周期规律了,因为这句话已经把周期规律讲出来了。
(五)
以上四节,是打基础。有了基础,现在谈末节问题——江恩角度线。
周期——周是围绕一圈的意思,期是时间计量单位。周期是圆形的闭合循环轨迹运动。(实际应该讲天体运动学更合适,但我不太懂。)
在证券市场中交易品种的走势图上,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圆形的闭合周期循环轨迹,为什么?下面是答案。
这是因为,我们为了记录和预测的方便(前面详细讲过),在“体”上生“用”,建立了一个所谓两维的价位、时间坐标系。我们硬性地说有一个时间,而且还给时间硬性地规定了一个方向——从左到右。这样,周期运动这个整体在这个坐标系里就得被硬性地从左到右运动。同时,我们还硬性地把时间和空间给分离了,使价位从下到上递增地延伸。
如果仅仅这样硬性地分离,并不方便我们进行研究,所以我们取了这两个坐标的交点——何时何价。把历史上一系列何时何价的点连接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波形的运动轨迹。
对于这个“波形的运动轨迹”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价位轴上进行研究并不方便(为什么自己想。),而在时间轴上却很方便(为什么自己想。)。于是我们更多地选择了时间轴进行研究,而这恰好符合时空一体性。
于是,我们无中生有(想一想啊,真的是无中生有!如果你不明白,就是没看懂本论文的前4节。),来了个坐标的0点(纵横轴的交点)——这是“1”,分出纵、横轴——这是“2”,取纵横轴的交点——产生“3”,而此后三生万物!到此我只能说——造化钟神秀(这句来源于杜甫的诗。名词解释:造化——大自然;钟——集中;神秀——奇妙的)。
(我的论述到此中断,虽然没有把江恩线的原理写出来,但事实上已经讲出来了,而且把周期规律也讲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已经说出来的太多了!以上我没有故意弄玄虚,如果你相信我,就请仔细读我的这篇论文,并一定请仔细读《太极太玄体系》——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如果你不明白我所说的,就是你不明白《太极太玄体系》;如果你不明白《太极太玄体系》,你也就不明白我所说的。)
最后用《太极太玄体系》中的话做结束语:“从时空统一出发来看周围的物质世界,就会得出如下结论:人类能够感知的一切,都是历史的陈迹;科学探求的物质世界的规律,都是已经展现出来的历史上的规律;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但能预测到的(比较准确的)都是历史上已经展现过的、较低层次上的内容;未来包含着较高层次的物质运动内容,这些内容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因而又是不可预测的。”而我认为,这已经足够了!
《宇宙三维时间的观点》
《宇宙三维时间的观点》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时间的性质是一维的长度,时间的单位应该用“小时”或“秒”来表示,事实真是如此吗?在这里我先大胆地提出几点疑问:如果时间真是一维的长度,它为什么不能用标准尺来衡量却要用标准钟才能计算?既然时间是长度,它为什么不能用长度单位米来表示而非要用“小时”和“秒”来表示?“小时”和“秒”也是长度单位吗?如果是长度单位它们与米是什么关系?两者能换算吗?反之,如果不是长度单位干吗要用它们来表示时间长度?相信这些问题是没有人提出过的,也是极难回答的,至少不能说它们是幼稚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一定不是幼稚的。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今天使用的时间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其中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矛盾,应该说这完全是我们理论自身的矛盾,与时间本身无关。
有史以来,由于人们对于时间概念的错误理解,必然导致今天一切有关的物理学理论都不能算做正确的科学理论,虽然现有的这些物理学理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宇宙的局部,似乎解释的也很正确,但终归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大统一的宇宙科学理论,纠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时间”。
事实上宇宙是极其简单的,因此解释宇宙的科学理论也必然是极其简单的而不是相反,它大大地超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如果你把宇宙想象的越复杂、越神秘,你就越无法把握宇宙;假如你把宇宙想象的很简单,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宇宙原来是透明的,除了量和量的分布以外什么也没有,那时你会瞠目结舌。
破解宇宙之迷的前提在于破解时间之迷,破解时间之迷的前提在于破除传统的“时间观念”,它既是一层窗户纸,也是一道铜墙铁壁,如果你具备了超越爱因斯坦的想象力,这层窗户纸将一捅即破,你相信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破解时间之迷。
在真实的宇宙中,时间的形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维的长度”,而应该是“三维的体积”。时间的单位既不能用“秒”来表示也不能用“米”来表示,而应该用“立方米”表示。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时”和“秒”以及“天”和“年”并不代表时间单位而只代表“角度”单位。在真实的宇宙中,时间的真正形象并不是角度,而是存在于角度中的“角体积”。现在我们就来专门讨论这个问题,首先从时钟谈起:
我们知道,不同时钟上的表盘面积大小各不相同,但所有时钟表盘面积中存在的角度却完全相等,都是三百六十度。当时针在盘面上转动了一周时,我们说时针走过了十二小时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说时针转动了三百六十度角,这说明表盘上的十二小时单位正好等于三百六十度角,而表盘上的一小时单位也正好等于三十度角。由此看来,小时的概念并非长度单位,而实际上代表着角度单位,小时和角度两者之间是可以换算的。换句话说,所谓一小时实际上就是表盘上三十度角的代名词;反之,表盘上三十度角也正好相当于一小时。
一定有人会问:既然你说“小时”不是时间单位而只能做为角度单位,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小时时间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仍以时钟为例进行说明。
在表盘上,如果时针转动了三十度角我们就会说时针走过了一小时时间,这就好比表盘上的一条半径扫过了三十度夹角中的角面积;如果时针转动了三百六十度角,就等于这条半径扫过了表盘周角中的圆面积。我们说:无论是三十度夹角中的角面积还是三百六十度周角中的圆面积就是体现在“时钟”里的时间,换句话说:在“时钟”里,时间的形象直观地体现为面积单位,所谓“一小时时间”就是表盘上三十度夹角中的角面积,“十二小时时间”就是表盘上周角中的圆面积。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时钟”里小时的概念原来是指角度单位,而所谓的时间不过是体现在角度中的面积,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说:时间有多长?而只能问:时间有多大?时间的单位既不能用秒来表示,也不应该用米表示,最多只能用平方米表示。
说到这里你感觉吃惊吗?请不要急于反驳我。一切时钟上的表盘面积和刻度都是不动的,它代表着静止的时间,一切时钟上的表针都是运动的,它们代表着运动的物体,这说明物体只能在静止的时间中走动。当某个时钟上的表针停止转动时,我们不能说时钟里的“时间”停止了,因为代表时间面积的表盘和刻度本来就是不动的,我们只能说运动的表针在时间中停止了。这个意思是说??时间本身是从来不动的,时间是静止的。
在“时钟”里,时针就象运动的物体,只能在时间面积中通过,时间是物体运动扫过的面积而不是走过的距离长度,在所有的表盘上都不能体现出时间线段的长短,而只能体现出时间面积的大小。一定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如果把表盘上的时针看成是由无数个质点组成的半径,这样每一个质点掠过的弧线就是一条时间线段,它就可以用长度单位米来表示,时间还会体现为长度。我们承认,所有面积最终都是由线段叠加而成的,但是任何线段即使再细也会具有一定的宽度,从本质上讲仍然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面积单位。同理,在表盘上移动的质点即使再小也应该被视为一段半径,它在转动中所留下的痕迹必然是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面积,所以我们说:在表盘上时间的形象只能体现为面积,而不是长度。单一的长度单位不能唯一地确定面积的大小。
通过以上的分析肯定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时间真的就是面积单位,其实这种理解也是不对的。事实上,我们在前面所说的“时间”不过都是时钟里的时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既不是长度单位,也不是面积单位,而只能是体积单位。
我们知道,所有时钟最早都是根据地球的自转原理而设定的,地球才是真正的标准钟。一切时钟都应该被看成是地球钟的投影,时间在这个投影平面上只能表现出面积的特征,而在地球钟里,时间的真正形象必然体现为体积。
地球自转一周同样等于走过三百六十度角,但地球转动一周并不等于走过了十二小时单位,而是被规定为二十四小时单位,这样地球钟上的一小时单位就应该等于球体中的十五度夹角。这就是说:在地球钟里,一小时就是十五度夹角的代名词。与时钟不同,地球钟上的一小时单位里的“时间”并不是两条半径夹角之间的角面积,而是垂直于地轴上的两扇半圆面积夹角之间的角体积,这就象我们把一个西瓜均匀地切割成二十四块,每一块西瓜的形状就类似于一小时单位中角体积的形状。如果把二十四块角体积看成是一个整体,它就是地球钟周角中存在的球体积,这个球体积就是地球钟自转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它的大小可根据地球半径长度和球体积公式求出。地球自转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与地球质量所占据的空间体积重合、相等。在这里“时间与空间”终于统一了,它们统一于三维体积。
在地球钟里,时间的形象既不是质点掠过的弧线距离,也不是旋转半径扫过的面积,而是旋转平面扫过的体积。时间的单位既不能用米来表示,也不能用平方米来表示,而只能用立方米来表示。
曾经有人形象地把时间比喻成时间管道或时间隧道,这简直是天才的比喻,既然是隧道就必然要用体积来表示,不过任何时间管道都不可能是直管,而是一个封闭的曲管。这是由于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旋转,就象时针和地球钟那样在角度中进行一样,无论是一个原子、太阳系还是整个宇宙。
在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轨道就是一个典型的时间管道,当然,这个时间管道的样子是在我们的思维中想象出来的,它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所扫过的体积,该体积的大小等于地球的最大切面与管道的平均周长的乘积。在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在自己的时间管道中围绕太阳中心旋转,由于不同行星的管道的截面积大小和平均周长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说每个行星运动所实际占据的时间体积大小不同,并且它们都不处在同一个时间体积中。所有行星公转一周都叫做走过了一年的时间或三百六十度,这说明一年的单位实际上代表太阳系中的三百六十度角,在地球年中存在的时间管道体积与木星年中的时间管道体积肯定是不同的,应该说木星旋转运动所占据的“年角度”中的时间体积明显地比地球运动所占据的“年角度”中的时间体积要大,这好比说木星质量占据的空间体积要比地球质量所占据的空间体积要大一样,并且它们同样也不处在同一个空间体积中。
在地球钟上,一切物体都可以被看成是在自己的时间管道中象时针一样围绕着地轴旋转,任何单个物体或质点的时间管道截面与管道周长的乘积就是该物体旋转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地球上所有物体或质点的时间管道体积累计的总和构成了地球整体自转运动所占据的总时间体积,这个时间体积的形状也是一个典型的以地轴为中心的时间管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时钟,也是普通时钟的原型。地球上每一个单个物体的运动都不处在同一个时间管道体积中,或者说不具有同时性,但它们又都同处在一个更大的时间管道体积中,这就是地球的总时间管道体积,它的大小与地球质量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大小相等、重合。
就宇宙整体而言,它是一个最大的标准钟,在宇宙钟里存在着各种不同层次、大小不等的时钟,包括银河系钟、太阳系钟,地球钟和原子钟、光子钟等。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就象永不停止的表针一样确定着自已在时间体积中的位置和坐标,我们今天所感觉到的所谓时间的快慢,实际上并不是时间本身的快慢而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快慢,它与地球的动量和速度直接有关。要想知道最后的答案,我们必须按顺序讨论。
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是在“时间体积中”进行的而非随时间运动;一般说运动的总是物体,而不动的总是时间,运动与时间不可分。时间的本质是三维的体积,时间量的单位用立方米表示。
宇宙中时间完整地隐藏在空间中,与空间体积重合、相等,因此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误以为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并且是无法把握的。宇宙中时间与空间是对称统一的,两者重叠在一起形成了三维时空。三维时空观比所谓的四维时空观更简单、更易懂,并且能够直观地描述,因此更具有合理性。
宇宙中时间是静止的而非均匀的流逝,一切物体都是在时间中而非在空间中持续地运动。一切物体运动相对不动的时间而言都是绝对的,时间没有长短只有大小,时间没有快慢之说,因此时间也就无始无终。
宇宙中不存在直线匀速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自己的时间管道中循环,这使得时间的特征同空间一样不可避免地表现为弯曲的圆形结构。宇宙是一个旋转的球体,类似于原子、地球和太阳系。
必须强调指出:只有承认了时间的三维性质,才有可能最终解释宇宙,否则我们只能永远在旧理论中徘徊。
在基本上了解了时间的三维性质之后,还要继续讨论另外两个相关概念,这就是动量和速度。在宇宙中,任何单个物体运动所占据的时间体积必然直接与该物体的动量和速度有关,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组相关的变量。在动量、时间体积和速度三者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量值都是由另外两个变量共同决定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说明、缺一不可。除了动量、时间体积和速度之外,宇宙中还包含着另外一组变量,这就是质量、空间体积和密度,它们三者之间同样存在着确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量值都是由另外两个变量共同决定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说明、缺一不可。宇宙中的这两组变量是对称统一的,可以对照解释和相互说明。
必须指出:由于人们过去并不真正了解时间,因此对于“动量”和“速度”概念的理解必然也是含混不清的,以至于在对“动量”和“速度”概念的定义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错误和矛盾,在此必须予以纠正。现在我们首先讨论动量。
在教科书中,动量被定义为质点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的单位用千克?米/秒表示,毫无疑问,这是不对的。我们说如果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那么在动量中就必然应该包含着质量并且一定大于质量,这就是说动量应该被看成是由两部分量组成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其中一部分量肯定叫质量,那么另一部分量应该叫什么呢?假设这部分量也叫质量,就等于说动量全部是由质量所组成,两者不存在区别,这是不应该的。假设另一部分量叫动量,就等于说动量中既包含质量同时也包含一部分动量,这显然是矛盾的。也许有人说另一部分量叫速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也把速度叫质量或叫动量呢?还有,如果动量中必然包含质量的话,在质点失去速度的情况下,质点的质量是否仍然属于动量的一部分?这时我们为什么总认为动量在静止的质点中完全消失了?如果我们不能合理的回答这些疑问,还能肯定地认为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吗?况且把动量的单位用千克?米/秒表示也是非常牵强的,因为它明显地是做为一个比值出现的,比值不能够代表一个确定量的单位。比如说质量单位是千克,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动量单位也应是千克而不是别的。可以肯定地说:现有的动量概念是错误的,是不能成立的,它必须要与质量单位相统一。请不要急于反驳我,这决不是耸人听闻,我们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
一个相对地面保持静止状态的铁球,有人说它的速度为零,因此不具有任何动量;还是这个铁球,有人看见它正在与地面一起围绕着地轴转动,因此说它具有很大的动量。两种不同的解释必然得出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请问:铁球到底有没有动量?不用说,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坚定地认为:运动永远是相对的,在失去或并存着两个不同参照系的情况下不能断定物体动与不动,从而也就无法确定物体有无动量。在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影响下人们必然以为所有物体中都不可能存在着绝对的动量,甚至认为物体中的动量是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这样一来,人们根据相对运动计算出来的动量自然也是相对的动量,应该说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可以肯定地说,在真实的宇宙中确实存在着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时间体积,时间和空间是宇宙中唯一不动的东西,(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进一步说明,时间和空间只做膨胀和收缩运动,只有大小的变化,它们都是有限的。)一切物体只要存在于时间中就必然是绝对运动的,并且具有绝对的动量。宇宙中动量与质量相同,都是物体中固有的量,而且是绝对存在的量,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动量只表示物体运动大小的量,是纯粹运动中的量,也叫做占据时间的量。动量的大小只与物体运动所占时间体积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有关,而与质量无关。这就象物体质量的大小只与所占空间体积的大小和密度的大小有关,而与动量无关一样。物体中动量与质量等价、平权、重叠;时间体积与空间体积等价、平权、重叠;速度与密度等价、平权、重叠。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都随地面一起围绕地轴转动,在不受到其它物体动量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原有的动量不变。一个在地面上静止的铁球永远不会自己滚动,除非有其它物体的动量传递给它,迫使其改变原有的速度而在地面上滚动,然而这时铁球所具有的动量已经不是它应有的真实动量,而是附加了其它物体的动量,一旦所施加的额外动量消失后,铁球就会自发地逐渐恢复到原有的速度和动量状态上来,最终停止在地面上与地球一起转动。
现在我们知道了,任何物体在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下总保持原有的动量不变,这就是说物体的动量是固有的而并非质量与速度的乘积,那么物体中原有的动量大小又是如何确定的呢?确切地说:物体的动量是所占时间体积与速度的乘积,这就相当于物体的质量是所占空间体积与密度的乘积一样。如果我们要想确定某个物体的动量大小必须首先确定物体所占的时间体积大小和速度的大小;这等于说:如果我们要想确定某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必须首先确定物体所占的空间体积大小和密度的大小一样。然而遗憾的是,现有的教科书中的速度概念本身也是错误的,必须先行予以纠正。
教科书中的速度概念被定义为质点的位移与所历时间的比值,速度单位用米/秒表示,这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书上的说法,位移是质点运动所走过的距离,用长度单位米表示。很显然,这种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我们已经知道,任何质点的运动过程必然要扫过一个管道体积,这就是质点动量存在于其中的时间体积,如果我们仅仅把运动看成是质点走过的距离而不是扫过的体积,就会使动量与时间体积相脱离,这就好比说物体在空间中运动、时间在钟表里进行一样。我们知道,在现有的速度概念中的时间单位用“秒”表示已经是错误的观点了,因为“秒”已被证明只能代表角度的单位,这样一来长度单位米与角度单位秒两者之间不可比,我们总不能说十五度角中究竟存在多少米。即使我们把角度单位“秒”看成是角度中存在的面积或体积,这个速度概念的比值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米与平方米或立方米之间也不可比,我们总不能说一定的面积或体积中究竟存在多少米?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现有的速度概念中居然没有体现出动量的概念,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相比之下,在现有的密度概念中明确地体现出了质量的概念。总之,我们今天使用的速度概念表达的内容是含混不清的,根据这样的概念不能反映出速度的真正含义。纠其原因仍在于我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时间”。
现在就让我们来修改这个含混的概念,在速度单位米/秒中,时间单位不能用秒表示,而应该用立方米表示。长度单位米在速度中是多余的概念,应该改为动量。由于原来使用的动量单位??千克?米/秒是错误的,因此必须更换。为了使动量单位与质量单位相统一,我们把动量单位表述为:千克(动量),这样修改后的速度概念应表述为质点的动量与时间体积的比值,速度单位用千克(动量)/米3(时间)表示。新的速度单位与原有的密度单位是非常对称的:千克(动量)/米3(时间)千克(质量)/米3(空间)我们把修改后的动量、时间体积和速度称之为新概念,它们与物理学中的另外一组变量??质量、空间体积和密度之间存在着数学形式上的对称性和统一性,稍加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合理因素。总之,新概念的出现不仅仅是对旧概念本身在内容和美学效果上的改变,从更大的意义上讲,它预示着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将在所难免。
江恩美国股市预测报告
江恩美国股市预测报告在1928年11月3日,江恩发表了一份美国股市预测报告,预测1929年美国工业平均指数的走势。
江恩在该报告中开章明意的指出,1929年将会到达大牛市终结的循环,由于这一次牛市由1921年开绐,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升市,股票价格升至不正常的水平。因此,当跌市来临,1929年将会是一次极为剧烈的暴跌,事实证明,他的预测完全正确,1929年9月指高368.10点后大幅下跌3年,于1932年7月最底见40.56,比高峰下跌89.5%。
美国股市由1921年的60多点开绐攀升,经过长达8年的牛市,到达1929年9月的高峰368.10点,之后美国熊市出现,最低下跌至1932年7月,低见40.56,跌去市值89%,令美国进入大萧条之中。
他的股市理论是:历史上,股市是预先反映经济繁荣的,因此,股票价格经常上升至抛离现实。
换言之,当股价开绐下跌时,第一个跌潮只不过是调整至股价的合理水平而已,当商业情况转趋低沉时,公司盈利开始滑落时,股价便会继续下跌,并预先反映未来商业上不利的境况。
第一点:经济繁荣------经济有如钟摆一样,当市场繁荣到极点,无以为续,经济便会进入收缩期。
第二点:通货膨胀------美国通胀上升,银行信贷大幅度飘升,交易所成交量大增,一旦购买力减弱,股价便下跌,银行的借贷亦会收缩,此将加剧股市的抛售。
第三点:购买力不济----由于通胀,市民已逐步丧失购买力,对公司的信贷及销售都有不良的影响。
第四点:农业失收------由于农业到达失收的循环,农业购买力将大幅度下跌,不利股价。
第五点:繁荣情意结---股市上升时,股民一般被繁荣的心理所推动,但却忽视了多个行业所出现的问题。
第六点:公众信心-----当股市上升时,所有人都会相信股市毫无隐忧,但当股民资金耗尽,股市出现下滑时,投资者便会失去信心,争相抛售,继而互相践踏。
第七点:战争-----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享受长期的繁荣后,通常是战争将之推向萧条。贪心与疾忌是战争诱因。
第八点:外国竞争------德国及其他国家正加强国际贸易,争夺市场,将对美国不利。
江恩所预见的,是农业失收,战争的来临以及公众投资情绪的转变,这些都写在发生之前,而非事后孔明的解释。
他明确指出,在1929年,美国杜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高底位幅度不会少于50点,而最大可达90至100点,他预期股市有35%的波幅,是极为大胆的预测。结果,1929年杜指由386点暴跌至195点,跌幅191点,下跌百分之五十,比江恩预测的还要历害。
江恩的1929年美国股市预测极为细致,极具启发性,以下摘录其中测市部分。
进入1929年,市场弥漫一片繁荣的景象,市场气氛甚为向好。不过国家前景会受到战争的隐影所笼罩,威胁可能来自墨西哥或日本。
天气方面,暴风将于春季初段吹袭美国南部及西南部,而火灾将造成灾害。三月份美国总统胡佛(HOOVER)将通过帮助农民的法例,此举将造成商品价格及农业股的飘升。股市经过二,三月的下跌后,牛市由春季开始展开。
对于1929年4月至6月,江恩的预测认为春季的天气将不利农作物,而暴风,豪雨及海浪将侵袭墨西哥湾。在这段时间,商品期货价格上升,经济欣欣向荣。金融市场上,原油、黄铜、像胶、蔗糖及飞机股皆出现投机性的漂升,交投活跃。
江恩估计,四月份政府将通过法例,令股价大幅下跌,而利率将会颇高,但四月之后,股价会回升。
进入五月股市转趋壮旺,,经济消息利好,大型公司合并及交易将会出现,投资群众在极为看好的心理下蜂雍入市。
至了六月份,股份将出现大幅调整,市场传出战争的摇言,世界多国出现示威浪潮,农作物失收,在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将出现地震及风暴,对市场引发大幅度波动。
由于六月份有一个重要时间周期到达,市场将出现重要逆转。
进入七月份,另一升浪将会出现,不少股票见全年高点,飞机、电力、化工股均破纪录地上升,一个重要的时间周期到达,将引致长期的熊市出现,到了八月份,最后一批股份将会上升见顶,先是化工股、钢铁及原油股,然后会是蔗糖及橡胶的股份,最后,不利消息涌现,一个长期的牛市会突然终结。
九月份,全年最重要的剧跌出现,“黑色星期五”将会来临,股票暴跌这段时间,投资者应沽空股票,并以“金字塔”式加码沽空,以获取利润。
十月份,美国与法国之间的债务危机开绐浮现,国际间出现新的贸易协议,对美国商业不利,引发危机,公司盈利亦将减少,此外,美国银行收集信贷,推高利率,严重打击股市,不过,化学、电力及飞机股仍然会出现反弹。
十一月份,原油、化学及橡胶股出现最后升浪才见顶回落,加州或墨西哥很可能出现地震。对股市及商业均为不利。
十二月份,美国政治争议频繁,商业不景,投机热潮转移至商品期货,美国对外生意有所增长,但亦会遇到其他国家的竞争。
除了对于每月的市况预测外,江恩事实上亦提供了十分细微,甚至每月之中升跌时间的预测,虽然未至完全准确,但他所提出的日期,往往是市场在该段时间的市势转择点,在趋势而言,江恩对于1929年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附图是江恩所预测的1929年美股趋势与实际况的比较,由图可见,江恩无论在市势方向,以至波动幅度上,都有细致而准确的预测。
虽然江恩的预测并非十全十美,但精炒之处在于他在一年之前已为其后的市况作一个细致的预测,无论如何,江恩的预测方法,已经为技术分析打开一个崭新的领域。
星相学如何成就江恩理论
星相学如何成就江恩理论(1)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术分析理论,江恩理论在技术分析界里是褒贬不一,有的把江恩理论说得神乎其神,有的则认为毫无用处。大多数人对不能理解和掌握的理论和事物似乎存在两种极端:要么口诛笔伐,以置之死地而后快;要么为之抹上神秘色彩,顶礼膜拜。前一种态度催生了一批批评家,后者则为一些学术骗子提供了表演的舞台。笔者主张以一种科学客观的态度看待江恩理论:即不要认为其是万能的测市工具,也不要认为其毫无用处。
江恩理论并不神秘,整套预测系统是基于星相学的:波动法则来源于行星推进原理中的行星作用法则,周期理论来源于单个行星周期和行星角度重现周期。稍有一点星相学知识的人都不难理解江恩理论。以下讲述江恩如何汲取星相学的营养来创立他的理论的。
一、历史会重演的理论基础
每一位研究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人,实际上都以历史会重演或循环为基本前提的,江恩理论更是如此,拿江恩理论追随者经常引用《圣经》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已发生的,还将发生;已做的,还将做;同一太阳下没有新鲜事。”但历史不会绝对重演,而只是相对重演或局部重演。
正如一些持决定论的科学家所认为的那样(笔者也是决定论的支持者,不过这种决定论应该是相对决定论),任何事物都处在一个总的宇宙统一场中,每种事物的运行都遵循无处不在的宇宙总的统一规律,小到原子分子,大到太阳系银河系,都服从这个统一规律,例如组成物质的原子就可以看成一个微缩的太阳系,太阳系又可以看成是银河系的一个原子,银河系又可以看成是更大一个系统的原子,而这个更大一级的系统也许不过是一只特大“蟑螂”排出的粪便而已。各个系统无论大小都在其相对封闭的时间和空间内遵循同样的循环运动规律,正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爱因斯坦也说过:“我绝不相信上帝是在和宇宙掷骰子。”各个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例如我们头上在一秒钟内死了许多头皮细胞变成头皮屑,即从一个循环系统(头皮)加入到另外一个循环系统(头皮屑)的时间是一秒,也许这一秒钟相对于这个封闭的循环系统而言却相当于漫长的一万年。
作为宇宙一份子的人类、股票市场也必然符合宇宙总规律,只是各种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加入到各自所在系统参与宇宙的运动,也即参与某个系统运动的循环起点不一样,所以在某个特定空间和时间内,本系统内构成元素相互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正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过去未来都是唯一存在的,而人类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也就决定了人类永远无法找到绝对规律,目前任何科学理论仅具有相对意义。但是基于宇宙所有不同循环系统均遵循总的规律这一科学认识,我们跳出人类社会这个循环系统,研究其他的或大或小的循环系统的相对运行规律,并将这种相对规律用于预测还是可行的。例如古代预测家通过解剖动物尸体就能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而星体的运行规律更成了古今中外智者关注的目标,中国的如诸葛亮、刘伯温等,外国研究和关注星相预测的知名人物更是数不胜数,从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到心理学家、艺术家、政治人物比比皆是,如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培根、但丁、马丁·路德、巴尔扎克、爱因斯坦、荣格、拿破仑、罗斯福、J.P.摩根、戴高乐等等。
综上所述,任何事物的循环或曰历史重演或曰轮回都是相对的。再拿星相学来说,太阳系内某个时刻各行星的相对位置需要经过25920年才能重现,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重现,因其背景即太阳系相对于银河系的位置还没有重现,即使再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太阳系的位置也重现了,但银河系相对于更高一级中心的位置却没有重现。如此类推,历史绝对重现是不可能的。联系到人类, 2万多年前,地球也许有类似的现代文明(也有可能是鼠类文明或恐龙文明什么的),但这种文明所处的背景肯定有质的差别。从现有的知识来看,任何周期循环都应该是螺旋式的循环。各个领域所研究的循环周期都只具有相对意义,即在一个大一级的循环前提下又有长期中期短期的循环,而这大一级的循环外又有更大的循环,江恩将这些循环现象称为“轮中之轮”。
星相学如何成就江恩理论(2)
星相学如何被江恩利用。
星相学在古代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近几个世纪以来倍受责难,正统的“科学家”可以容忍诸如天气预报、经济预测、灾难预测等预测科学出现偏差,却不能容忍星相学预测出现偏差。江恩在那个年代当然也不会公开说自己的理论是基于星相学,否则遭到的定是责难和嘲笑。星相学本身就是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天体力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体。天文学是星相学的基础,几何学数学是计量工具,心理学、天体力学、类比原理等是分析基础。由于星相学是依赖于天文学的一门科学,需要极其精确且枯燥繁琐的数学几何运算,虽然现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在瞬间完成,但在江恩所处时代只能依靠手工,准确计算一个星体在星图中的位置角度即使在技术熟练者手中也要花费将近半个小时。为了避免陷入繁琐的计算中,并不特别精通星相学的江恩简单机械的依照星相学中最基本的原理设计了实用价值并不高但又能保证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正确的测市系统,而核心机密(随着现代星相学的迅速发展,这个核心机密也要打上引号)——星相学在股市中的具体应用法则被他刻意隐藏了起来。
1、波动法则和周期理论
轮中之轮、四方形、六角形、角度线等测市工具是根据行星推进(视运动为逆时针)原理和相位分割原理(即三分法和四分法)设计出来的,浮在表面上,不能单独使用,实战意义不大,是江恩放出的迷惑大众的烟雾弹,波动法则和周期理论才是实战的关键所在。波动法则是根据行星推进原理中的行星作用法则(如控制股票波动的行星作用力的主要和次要,正、负和中性)确立的,变化无穷,是预测的最关键部分,最难把握,也最能体现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江恩角度线只有在应用波动法则时才有意义。任何人也不敢说他完全掌握了行星作用法则,因为这个法则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江恩总是对波动法则闪烁其词,避而不答,我相信他自己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因行星作用法则非常复杂,需要长期的实践和高超的悟性,一时难以解释清楚,后面的例子只能略为提到。循环周期理论是根据星相学中单个行星周期(如火星、天王星、月亮注1等星体周期)运行的周期和行星角度重现周期(如某两颗行星从成90度的那个时刻到下一次成90度的时间间隔)确立的,真正起作用的周期是行星角度重现周期,也即各种最终与起点成四方形、三角形等行星周期的汇聚。后面的例子将说明行星角度重现周期。长周期行星的角度重现用来判断中长期走势,短周期行星的角度重现用来判断短期波动。 波动法则和周期理论遵循了星相学中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的原则,他所说的“当时间与价位形成四方形时,市场转势就在眼前”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其中时间指的是各行星运行周期,价格指的行星相对空间位置。另外预测的起点在星相学里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江恩也强调了起点的重要性。波动法则和循环周期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互为依存。一次完整的预测过程如下:先用波动法则确定股价运动的性质(向上还是向下),更重要的是说明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再用循环周期理论确定发生转折的时点,这两者确定之后,最后基于波动法则利用相关工具估算出转折时的目标价位。
注1:星相学中太阳月亮被当着作用星体对待。
2、江恩理论的聪明之处和该理论的应用原则
江恩理论实际上是江恩将星相学应用于股市预测的不太高明但很聪明甚至可以说是狡猾的复制品。有一定星相学基础的人能够一眼看出来。之所以说他聪明,是因为江恩理论同波浪理论一样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正确,在证券市场的任何一个时点上同时提出上涨、平盘和下跌的不同预测,都可以奇妙地符合江恩理论中相对于不同起点的时间周期、回调比例和形态规则。许多江恩理论应用者用历史走势检验该理论时发现准确度很高,从而激动万分,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但在预测的时候却有着太多的可能性。不知有多少人钻入聪明的江恩和艾略特设下的心理圈套。正如某些批评家所说:“在走火入魔的时间周期分析家看来,有多少个交易日,就有多少个时间之窗。”同任何预测技术一样,江恩理论同样属于概率预测,没必要奉若神灵,也没必要往死里打。目前任何预测系统不可能达到100%的正确率,能有70%的正确概率就算相当不错了。建立在决定论基础上的星相学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庞大预测系统,综合性包容性极强,预测的正确率相对较高。虽然星相学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率,但笔者并不主张投资者去学习这门科学,因为你极有可能是从一个泥潭进入另一个泥潭。任何一种预测方法都不可能对任何人都适用,况且人类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是永远也找不到绝对规律的。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独立思考,摸索出适合自己测市方法和操作系统。
由于星相学是以时间为因子进行预测的,所以江恩强调时间是最重要因素,太阳系内各行星成三角形四方形或和已确定市场起点的固定行星成三角形四方形时(用星相术语即相刑、相冲、相拱),市场的确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预测市场的某个底部和顶部发生的具体时间,用计算机模拟程序能准确到某一天的某个时刻,误差在15分钟以内。这里所说的预测不等于预言,因为市场出现某个相对底部和顶部时,行星肯定成三角形或正方形,但反过来并不完全成立,有时侯行星成上述角度时,市场并不产生底部顶部转折点,而只是单日出现跌停或涨停或地量,只对短线投机有所帮助。总的来说星相学对实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虽然如此,笔者仍然认为预测走势是在刀锋上行走,要冒巨大的风险。星象图上显示某个时刻会发生巨大变化,但到底是向上还是向下是需要很高智慧的,极有可能朝你预测的相反方向运行;星象图上还经常连续几天或两三个星期出现不同的三角形和四方形,造成短时间内巨幅上下波动,操作者一不小心就会被市场吞没。切不可认为自己是神,否则真神就会教训你。相信江恩吃过自大的苦头,不然他老年不会在《华尔街45年》中提出非常谨慎低调的24条交易规则,而且他还强调“当一个股票到达低位或高位时,如果你想建仓,就应等到趋势已经向上或向下的信号出现。有时,你会因等待而错过底部或顶部,但观望可以使你保存资金,直至你有理由相信你是顺势而为,而非逆水行舟。”因此,把预测系统和操作系统分开的重要原则是投机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江恩波动法则与江恩分割比率
江恩波动法则与江恩分割比率辛民
江恩波动法则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但在江恩在世时,又没有给出明确的波动法则定义,这也就造成了以后研究江恩理论的分析家对波动法则的不同理解。 有一个音乐家兼炒家彼得曾写过一篇文章,从乐理角度去解释波动法则.彼得认为,江恩理论与乐理一脉相承,两者都以波动法则的不同理解. 音节的基本结构由七个音阶组成,在七个音阶中,发生共震的是C与G及高八度的 C,亦即百分之十及一倍水平.也就是说,音阶是以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及八分之一的形式产生共震,因此频率的一倍、两倍、四倍、八倍会产生共震. 而上述比例及倍数与江恩的波动法则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江恩的分割比率.
江恩的分割比率是以8为基础的,也就是江恩的分割比率是百分之五十( 二分之一),其次是百分之二十五(四分之一)和百分之七十五(四分之三), 再其次便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三、八分之五及八分之七. 我们在研究深沪股市的走势图时, 可以发现大量的实际例证来证明江恩分割比率的有效性.我们看上证指数周线图图例.92年11月20日,股指周线图收盘数为401点. 经过13周的上升,涨至93年2月19日,周收盘指数为1499.7点.上涨幅度1100点, 这一周股指最高点为1558点,随后开始下跌,经过6周的下跌,至93年4月2日, 周收盘指数 944点,下跌幅度556点,约为上涨幅度的二分之一, 下跌时间也约为上涨时间的二分之一. 通过以上例证.我们可以了解到江恩百分之五十分割率的重要性.
江恩的经验是从美国股市和期市上总结出的, 但这一结论同样适合于我国股市。江恩的波动法则和分割比率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它是一种自然法则,而这种自然法则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自然而然遵循的一个法则,它是人们固定习性的反映,而这种固定习性是不会轻易被打破的. 如果一对军人的执行任务要从甲地到乙地,因路途很远,中途需要休息, 那么这个休息的地点很可能选在总路程的百分之五十处.又如一个人一天工作八个小时,那么他的工作时间安排常常是上午工作四小时,下午工作四小时. 我们再看上证指数周线图.从94年7月29日至95年2月17日,上证指数在此期间共运行了28个交易周,从333点至1052点,上涨了7周,随后又经过21周的下跌,跌至 533 点.上涨时间占此段时间的四分之一(25%),下跌时间占此段时间的四分之三( 75%), 而25%和75%都是江恩非常重视的分割比率.
江恩波动法则中非常强调倍数关系和分割比率的分数关系, 而倍数关系和分数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要看我们所取的数值的大小.如一个庄家要把4.00元的, 股票做到8.00元,那么从4元至8元上涨100%为1;而6.00元是上涨的50%;5.00 元为上涨的25%;7.00元为上涨的75%;那么在这些位置是江恩分割比率要重视的位置. 如果我们把4.00元涨至5.00元,涨幅1.00元作为涨幅的第一阶段为1的话,那么到6.00 元涨2元,到8.00元涨4元,就是第一段涨幅1元的倍数关系.这又是江恩波动法则强调的可能产生共震点的倍数关系. 倍数关系可以无限扩大,分数关系可以无限缩小,关键是取什么数值定为1.这就如同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原子里面有原子核, 原子核里又有更小的微粒,无限缩小.
当我们了解到这种倍数关系和分数关系的重要性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它建立起一种市场框架,当时间和价位的单位都运行到这种倍数关系和分数关系时,市场的转折点就可能已到达.在价位方面会出现自然的支撑和阻力,在时间方面会出现时间的阻力.
在市场的重要低位开始,计算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增长水平,及一倍、两倍、四倍、八倍的位置,将可能成为重要的支撑和阻力.在低位区, 走势常受到八分之一的阻力,波动小,时间长,在低位区,走势常受到八分之一的阻力,波动小,时间长, 走势反复,一旦产生有效突破,阻力减少,走势明快. 在市场的重要高点,计算该位置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及八分之一,常为调整的重要支撑. 将股指或股价的重要低点至高点的幅度分割为八份, 分割的位置都是重要的支撑和阻力. 对于时间循环,可将一个圆形的360度看作市场的时间周期的单位, 并用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及八分之一的比率分割,分割为180度,90度,45度,包括月份,星期,日期的周期单位,分割的位置常成为市场周期的重要转折点.
揭开江恩的面纱
揭开江恩的面纱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21/3/leson1234,2006042152346.gifhttp://images.blogcn.com/2006/4/21/3/leson1234,200604215235.gif
Time and Price Resistance Levels by W.D. GANN(时间与价格抗性水平 作者:江恩)
时间与价格抗性水平Time and Price Resistance Levels by W.D. GANN(时间与价格抗性水平 作者:江恩)
WEEKLY HIGH AND LOW CHART(每周高低图表)
The Weekly Chart is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trend indicators that we use. The Weekly Tables for Price and Time Resistance are very valuable and enable you to determine ahead of time the prices at which highs and lows will be made end the time or date when these extreme high or low prices will be reached.
周表是我们所用的最可靠的行情指示表之一。价格与时间抗性周表非常有价值,(它)使你能够在高价格与低价格将要结束前或者在极高价格和极低价格日期来临之前做出决策。
These Weekly Tables cover periods of 7 days or 1 calendar week. However you do not start to number time periods from January 1 or the 1st day of any month. You begin to count the time periods from the exact dates of any extreme high or low price. You also use the dates of the minor high and low prices both to begin to count time periods from and to get price resistance and determine a change in trend.
这种周表以7天,即一日历周时间为一周期。当然你不必从1月1日或者某个月的第一天开始记录时间周期。你应该在出现极高或极低价格的精确日期开始记录时间周期。你也可以以次高(低)价格出现的日期开始记录时间周期并得到价格抗性且判定行情变化。
NATURAL SEASONAL TIME PERIODS(自然周期)
These periods do not start with the calendar year but start with the Spring Season March 20. The year is divided up into 8 equal parts and also divided into 1/3's which give two more time periods. These Time Periods are as follows:
这些周期不是从日历新年开始的而是从每年春天的三月20日开始的。每年被分作8等份,又以1/3再分出2个时间周期(贺刚注释:即10个时间周期)。这些时间周期如下所示:
Mar. 20 to May 5 is 1/8 of a year or 46 days
June 21 is 1/4 of a year or 91 days
July 23 is 1/3 of a year or 121 days
Aug. 5 is 3/8 a year or 136 days
Sept. 22 is 1/2 of a year or 182 days
Nov. 8 is 5/8 of a year or 227 days
Nov. 22 is 2/3 of a year or 242 days
Dec. 21 is 3/4 of a year or 273 days
Feb. 4 is 7/8 of a year or 319 days
Mar. 20 is 1 year or 365 calendar days
3月20日至5月5日为一年的1/8,即46天
6月21日为一年的1/4,即91天
7月23日为一年的1/3,即121天
8月5日为一年的3/8,即136天
9月22日为一年的1/2,即182天
11月8日为一年的5/8,即227天
11月22日为一年的2/3,即242天
12月21日为一年的3/4,即273天
2月4日为一年的7/8,即319天
3月20日为一年,即365天
All of these periods are important to watch for changes in trend. The most important are 1/2 and the end of the season; next important 1/4 and 3/4, and 1/3 and 2/3.
所有的这些周期对察看行情变化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1/2和季节末;次重要的是1/4和3/4,1/3和2/3。
MID-SEASON POINTS(中期)
These are May 5, August 5, November 8 and February 4. By checking over past records of prices, you will see how often highs and lows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se periods.
即5月5日,8月5日,11月8日和2月4日。通过检查过去的价格记录,你将发现或高或低的价格在这些周期如何频繁的出现。
TABLES FOR TIME PERIODS AND PRICE RESISTANCE(时间周期与价格抗性表)
The Tables for Time Periods and Price Resistance are made up to cover 40 years in the future. You can also use them for 40 years in the past. These Tables measure Price and Time Resistance from 6.5 to 2080. Each period of one year or 52 weeks is shown at the bottom of the Table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yearly time periods are shown both for the Seasonal and Natural Time Periods and for the proportionate parts of a year starting from the date of any high or low price.
所制定的时间周期与价格抗性表贯穿未来40年。你也可以用于过去40年。这些表描述从6.5到2080(贺刚注:2080周,正好40年)的价格与时间抗性。
Below we give the Tables showing the Price and Time Periods.
价格和时间周期表如下所示:
1/8 of year 46 days 6.5 weeks Price 6.5
1/4 '' '' 91 days 13 '' '' 13
1/3 '' '' 121 days 17 '' '' 17
3/8 '' '' 136 days 19.5 '' '' 19.5
1/2 '' '' 182 days 26 '' '' 26
5/8 '' '' 227 days 32.5 '' '' 32.5
2/3 '' '' 242 days 35 '' '' 35
3/4 '' '' 273 days 39 '' '' 39
7/8 '' '' 319 days 45.5 '' '' 45.5
1 '' '' 365 days 52 '' '' 52
一年的1/8 46 天 6.5 周 价格 6.5
1/4 '' '' 91 天 13 '' '' 13
1/3 '' '' 121天 17 '' '' 17
3/8 '' '' 136天 19.5 '' '' 19.5
1/2 '' '' 182天 26 '' '' 26
5/8 '' '' 227 天 32.5 '' '' 32.5
2/3 '' '' 242天 35 '' '' 35
3/4 '' '' 273天 39 '' '' 39
7/8 '' '' 319天 45.5 '' '' 45.5
1 '' '' 365天 52 '' '' 52
时空理论(四大循环)
时空理论(四大循环)关于对技术分析及理论的认识
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人类出于不同的原因,对此领域的探索分析从未终止,其间涌现出查而斯道、嘉洛兰、罗小物爱德华、伯恩期坦、艾略特、威尔斯、威尔德、杰克雷恩等一大批人杰地灵,人们敬称其为技术分析大师。他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被载入光辉的史册,但无论从内容、范围、功绩、层次诸项看,均难以与一代宗师,伟大的先知威廉姆江恩先生相提并论。江恩先生享年77岁(1878—1955年),幼年受到基督教影响,在圣经中发现了主宰世间万物变化的自然规律,发现自然力是影响市场的决定性力量,通过天文学、几何学、数字学等方法将其运用到市场之中,成功地对美国道指及多种期指及股票做出过精确成功的预测,并且在投资生涯中取得了至少5万倍的利润。他对此领域的最大贡献是一种极为神秘的技术分析方法,名称是“波动法则”。它的功能是能够十分精确地预测到未来的变化:一特定时间;二.特定价位;三.是否高点;四.是否低点,总而言之有探测未来特定时间及特定价位的功能,从而深刻地证明了自然与市场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有,技术分析研究的对象不同,象成交量、多空力量对比、图形、均价、均线、成本等仅占市场的一小部分或一部分的外在表现,属于常态分析范围。它们大体上属于低级理论,其代表象K线理论、均线理论、通道理论、周期理论等并不揭示市场本质,作用及可靠性较低。再高一层次的象通氏、形态学、四度空间比率学、指标学派、相反理论、趋势理论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一些局部问题,作用一般,原理简单,程度不深刻。更在其上的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理论有波浪理论、大波浪周期理论、费波纳茨级数螺旋历法,主要以时间、比率、图形演变;以理象数来表现万物的一个层面;以大千世界为研究对象,提示市场形态、幅度、运行轨迹及时间,有揭示市场本质的功能。它们均将自然规律作为基础,从自然的角度看问题,用一个平面两维的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范围较前面的初级理论广阔的多,也可以认为进入相对高级范畴。另外,有一种方面属目前最高水平、世界第一的方法学:中国的易学,他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只是未能与当前的市场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领先全世界的预测方法,我相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周易无论从数学、天文、几何、物理、哲学、数字学等方面均领先当代,对其开发运用这一知识宝库是当今科学急待解决的问题。第二,在实践中应用的最高理论当属目前领先于全世界的赫赫有名的“江恩理论”,他全方位地揭示了金融市场的未来轨迹,并且证实了市场有序、有规律、有市场原理的真理。他从事物发展过程及运动规律,万物运动的本质、事物本质诸多方面着手,有机地将自然与市场融合在一起。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相信读者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我个人经多年研究发现,“波动法则”还可分为“时间法则”及“价位法则”,通过该法则我成功对2000年、2001年及1999年的上证指数(相关,行情)作出过预测,事实表明准确度较高,如基本图形极为相似,转折率超过80%,高点2000年正确,2001年正确,1999年相差7天,前两者相差约3日,幅度方面,2000年非常接近,仅低点相差9点,小型级高低点可靠性不高,仅约66%。
①.时间循环
循环是周而复始的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正指由低点至低点的运动。由此延伸出高—高,低—高及高—低四种方式,再分为长中短期的类别,至于多长及短至何种分寸,并无严格届定,仅是相对而言,也从侧面表明时间的无限可分特性及无限延长的物理特征,它早于人类就存在于宇宙之中,另外,宇是空间的别称,宙即时间代表,宇宙即是“时空”。
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构成,是一个连续体系,具有不可逆性及连续性,最重要的物理特点是重复性,俗称循环周期。由于它的无色无形的抽象特点,只能通过空间物质位移来感知。另外,它的长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相关。从科学角度看,事物可分为有序及混沌两种状态,几乎万事万物表现出有节律性的周期性运动的特理特征,多数情况下为“外源性”,来源与宇宙节律同步,或者说自然节律是万事万物节律的来源。
综合所述:构成了江恩周期理论的客观基础,他的时间波动法则可分解出一.数学周期;二.几何周期;三.天文周期;四.数字周期。或者说由以上数项周期理论筑成他的时间法则基础。
笔者通过数学学习总结出,数学周期、几何周期、天文周期、数字周期及对称与不对称周期及长中短周期数项方法组合成时空理论中的第一项循环——时间循环。可下设分析指标。
②.涨跌循环
当市场涨跌交替出现时,大约要经历几个必要的阶段:一.低迷期;二.初升期;三.回裆期;四.主升期;五.未升期;六.初跌期;七.主跌期;八.反弹期;九.末跌期。历此九个过程完成同一级别的涨跌循环。一.低迷期。当市场经过长期或者大幅下跌后,人们亏损累累,悲观气氛笼罩市场,许多没耐心的投资人纷纷认赔出局,成交清淡,各种刹空预期充斥于大街小巷,舆论几乎一致看空,市场岌岌可危,股票价格已跌无可跌是其主要特征。
二.初升期。主要特点是对底部持怀疑态度,走势呈不确定性,飘飘忽忽、升多跌少,高低点上移,成交量小幅增加,有部分股票呈强势特征,多数股票窄幅波动,徘徊不前,套牢者不愿斩仓,抛出者不愿进场,市场已小幅上升是主要特征。
三.回裆期。市场经过筑底盘升后,市场观点出现分岐。多空对峙,市场被迫回头确认底部,出现回裆走势,成交量随下跌而逐步减少,向下时出现强烈的惜售现象,先期转强的股票开始领导其它同类股票转强,空头意识到市场已转强停止抛售,转持观望态度,市场仅回到相对低位无法下行是此阶段特征。
四.主升期。强势股已大幅上升,一涨在涨,成交量成倍增长,目前仍离回裆低点不远,空头亦回补,上升速度愈来愈快,向上缺口频出,利好出现,市场做多激情出现,多数人已解套获利,投资者均出现极高的获利预期,舆论亦呈一边倒态势,群情激奋,市场升幅大、时间长,是此阶段的技术特征。
五.末升期。历史上一阶段大涨后,预期仍会延续前面的状态,却出现放量滞涨现象。此时多方仍占优势,但抛售压力无形增加,人们仍不愿抛出,甚至仍在买进。股票上升时量开始减少,下跌时反而增加,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暴跌之后再被拉起,大幅振荡,各种指标已出现背离。此时风险极大,有部分投资者浅套,但不愿割肉离场,反而幻想解套出局,盛极一世,然其内质已虚,是此阶段本质。
六.初跌期。前两个过程是事物发展至极点,无以复加,市场已至高位,尽管多头仍能控制局面,但事物内部机制已倾向于反方,市场潜移默化地由量变到质变,进入物极必反的过程中,已初露衰败之相,无可奈何地向下运行,正所谓大势已去。
七.主跌期。与主升期方向背道而驰,连续出现跳空向下的缺口,价跌量增,每日以最低点收市,利空频出,通货紧缩,违法违纪事件频出。多数散户已被套高位,无法斩仓,欲哭无泪。多杀多现象严重,反弹之力无足轻重,多方主力无影无踪,自相践踏,惨不忍睹。
八.反弹期。市场在超速下跌后,过低的指标在超卖区爬行,高位出局者不甘寂寞,用少量资金搏反弹,以消磨时光。逆向波出现,呈快速及小幅回升状,时间短幅度小是主要特征。主要出现在大幅下跌之后。
九.末跌期。市场空头气氛肆虐,九成人士看跌,但市场已不再大幅下跌,市场中门可罗鹊,交易清淡,满目苍穹,一派消亡之相。但此时却是孕育生机之时,故盛则衰、衰则更生,实则虚、虚则实。虽穷途末路,但已至无可复加的程度,空方耗尽最后的气息,希望之星随之出现。
此过程为万事万物的运行程度,虽有时可略过某阶段,但总体为此。
③.强弱循环
?
当分析认识一件事物时,它总是可分为相互对利、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当分析一个升跌循环时,通常会出现由弱转强,再由强至极强,再转弱至极弱的循环过程。如道家的太极图,揭示了万物相生相克的本质。弱即是强,强即是弱。
当市场处于低价区时,趋势的本质已由极弱孕育着强将诞生,然后逐渐由弱转强,再进一步加强,直至极强,虽经数反复,但此是必由之路,走势由呆板转为活泼,然后加速上涨,是强劲升势的外在表现,直至进入超强状态,转而生弱。
就如同我们人类的一分子,生命历程由幼稚的弱小诞生开始成长,由婴儿、儿童、青年、状年、中年、老年,由弱到强、由强至弱的生命循环。
此循环与量价循环配合时,弱与量与小时表示极弱状态,容易形成底部,市场机理在下跌末期成交量小,表示抛压将尽,与大成交量及已经过一段时间上升后,强的状态加上无量的条件—极强状态,容易成为顶部。与涨跌循环配合时,以确定市场处于某种状态过程中,更便于分析及操作。
自身可用强弱类指标制作成曲线。
④.量价循环
?
这里讲的是,股价自高—低或低—高循环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过程。股价随成交量的增加或减少出现的一般性规律,从股价位置变化及成交量变化的角度揭示它们之间的客观关系。
股谚云,先见地量后见地价,先见天量后见天价,此为量价循环的理论基础,以此为前提可分为一.低量区域与低价区域,当分析市场或多数股票时,其实际走势是自高位下跌至低位时,成交量会递减。市场机理是:股价从不合理的高位下跌至不合理的低位,实质是超买至超卖的过程,直至跌无可跌而出现各种形态的底部,此时表现为卖压极轻,稍有买盘,股价就能上行。虽有反复,但抛盘很少,这时市场敏感人士见其跌不下去,便乘机吸纳成交量略增,多方开始占优,此为量价循环的第一阶段,低量低价阶段。
二、价升量增。当股票经过前一阶段后,走势开始活跃,上升时间较前期增加,调整时间较短。价量关系方面,价升量增,价跌量减,呈正比关系。此过程可认为是上升中途性质,当经过反复上下的过程后,价格的位置已向上运行了一段,方向与价格呈正比关系,虽有曲折反复,但总量较前一阶段相比有明显增长,此阶段处在良性的上升趋势中。可以认为处在初升期中。
三、突破放量。股价经过前两阶段后已经有一定升幅,已处于相对超买阶段,强度已高。获利盘随之出现,每当至某一位置或前期密集区时,或前期顶部时阻力显现,多方每次上攻均被压回,形态上出现整理图形,标致着目前多空力量的平衡,形成相持格局。从本质上看,此阶段,多方仍主宰趋势,只是暂时受到多项不利因素的困扰,一旦整理结束,就会放量上攻,再向上走一程,此阶段经常出现突破阻力带放量,突破密集区放量,属良性的加速上升过程,多头攻克一个个空头堡垒,势如破竹,是上升过程中力度最大升势最凌厉的阶段。主要特点是成交量巨大,升速最快,是主升阶段。
价升量减。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后,已至不正常的高位,但依升势惯性仍能上行,但总体上看,内质已虚,表面上看仍虎假虎威、气势汹汹,K线图上与普通指标体系呈现明显的顶背离关系,成交总量减少,此阶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具体过程,由极强转弱,股票进入上升的最后阶段,成交量已无法放大,即先见天量后见天价。
价跌量增。市场见顶后大约会出现两种方式,一种即刻下行,另一种会在高位盘桓一段时间——构筑各种行式的顶部形态。此时成交量会减少,但市场已经历了长时间的上升,幅度也非常大,低位介入者已获利非常丰厚,此时去意坚决,后者在经历一段整理后买家已愈来愈少,通常在击穿整理形态的下限后会出现带量的下跌现象,其中主要成份是获利盘,但也有止损盘及恐慌盘,K线图上会出现缺口、长上影或大阴线等现象,为主要下跌阶段。价跌量减。当市场经过大幅下跌后获利盘大为减少,一部分高位买盘已深度套牢,沉淀在场中,随市场位置下移,成交量减少,仅有部分短线盘较活跃,频繁进出,由于阶段性超卖时有反弹产生,也能使短线有小的收获,主要形式为跌的多涨的少,局面反弹穿一,总体上看空方占优,但多方也小有抵抗。从月线或周线图上看,跌速减慢,幅度减少,整个阶段空方仍占优势,属下跌中途阶段。低量低价。此后将进入由于成交量减少,市场跌无可跌进入末跌期,市场终将见地量而回升进入底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