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得前言及之一篇(顺市而行)
发布:尘浪很多朋友不愿意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同时对谈投资心得类的文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只有黑马、牛股的字眼,才能引起神经的刺激。但是,这种浮躁的心态在市场中要取得长期成功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候获取利润,但是,在投资世界里,大浪淘沙,真正能取得巨大成功、笑到最后的人少之又少。而成功者,就是那些对投资市场有深刻认识、独立见解的人,就是那些眼光广阔,充满投资智慧的人。
不可能每个人生来就是投资的天才,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学习和探索,需要是具备不断解剖自我的勇气,正是基于此,尘浪从本篇起,对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中花钱买的教训进行一些思考,即是对自己的投资思路的清理,也希望给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并希望高手予以指点。知行合一,需先求知,而后于行。
之一:顺市而行(要点)
市者,势也。为什么要把"势"放在第一篇来讲呢。这是因为势不可逆,市不可测。
升了可以再升,跌了可以再跌。要摈斥越跌越买、逐级摊平的操作方法。
买入后跌,卖出后涨。说明看错了,看错就要认错。在没有交易之前,要订立止损点,有错就改,决不寻找借口支持自己错误的看法。
由大势决定我们的看法,而不是我们去猜测大市的方向,随市势而定,因势利导。只要随着市势去作,个人的主观看法就会被有效过滤。
市势不明时多看少动,市势明朗时随市而为。短期的易变性在转折点最为显著,而一旦趋势明朗,这种不稳定性便减少了。
势,既是趋势也是力量。一定要顺势而行,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案例:600839四川长虹,96、97年是上升势,逆势沽空,将错过暴利机会,98年以后是下跌市,逆市作多,将惨遭套牢,损失惨重。(请贴月线图)
顺市而行的精要在于:成功的买卖方针和操作策略在投资中居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比所谓精确的预测要可靠的多。
发布:sosme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其实就连那些踏错节拍的投资者也并不是否定这个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势”总是出错!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在一定程度上只有“事后”的反思价值而没有“事前”的指导价值。
发布:尘浪
sosme好,任何理念都不能解决投资中的一切问题。这个理念也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
本文是讲顺势的重要并希望充分认识"势"的含义。这不是预测(技巧)的问题,而是投资理念的问题。
为什么对"势"出错,因为我们喜欢预测而不是跟随。出错怎么办?这就是如何顺势的问题了。所以交易策略很重要。
我知道你是价值派的,那么,你是预测"价值"之势呢还是跟随?出错怎么办?
顺市而行,其深刻内涵只有经过长期实战的磨练才能真正体会。
请继续发表高见。
发布:莫大
sosme说到点上了,什么是事前的指导价值才是应该总结的。很多人都懂得同一的道理,但行起事来却不是如此。要嘛同一个地方连摔几次,要嘛被庄变个手法,还得再摔几次。
记得阿聊有个诸葛亮与死蚂蚁的帖子,里面的故事能很好地说明这种现象。
发布:sosme
尘浪兄好:看来我们之间的争论还远没有结束,哈哈.........
我的意思是“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是一个没有多大“实战”价值的大道理,因为市场对的“势”的定义和判断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或较统一的标准,市场上的投资者又有那一个不是自以为是的在“顺势”呢?失败者也没有谁是在故意的“逆势”,“顺势”与“逆势”之间的差别又在那里呢?如果“势”是不可预测的那以它做为投资依据的理由又在那里呢?
我们对“势”的判断似乎总在出错,你说得太轻松了:“出错怎么办?---及时改正不就是顺势了吗?”但当我们在改正以后却发现自己又改错了因为趋势又改变了,这就好象谁都不愿意追涨杀跌但却在操作中不知不觉的陷入追涨杀跌的怪圈。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认为自己是顺势者而蒋介石却认为毛是逆势者,也许今天你能得出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但当你身处那段历史之中就真能看得那么清楚吗?
我是一个价值派,其实价值派也是顺势者---顺“价值”之势者,这与你所谓的顺“市场(波动)”之势的顺势当然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价值派当然也会出错但出错的根源并不是因为市场的波动,价值派的分析结论不是要追随或讨好、解释市场(波动)的。在实践中似乎“势”的方向每天都在改变,而价值派的分析结论是以客观的事实或数字为依据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确定性(当然并不完美)。
发布:尘浪
哈哈,看起来简单的谁都知道而又没有实战价值的道理,还是不用我多讲了。其实,同样一句话,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解。
发布:尘浪
关于趋势的判断本不是这篇文章所要说的,既然认为这样的文章很空洞,我想就趋势而言是,"势"是股票投资的关键。要正确判断每一次趋势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实战磨练和技术分析的学习加上好的交易策略,对提高胜率很有帮助。在我的经验里,实际上化繁为简,就可以较好对趋势作出判断。
何为化繁为简?就是以K线均线为本,量能均线为辅,各种技术指标线为参考;如果股价运行形成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同理),那么,只要在依次抬高的股价运行方向划条直线(我不是机械用低点连线,线是划在心中的)。如果股价不远离这条线,就安心持股。(可惜图划不出来,发仔兄能代劳最好),如本人持仓个股0038,本轮行情以来就形成标准的上升通道,既然趋势不变,一路持有就是了,如果价量和这条趋势线能相互印证那就安心持股,如果发现价量运行异常的情况,可以选择了结。对后市高点我不加以预测,由市场给出,我跟随就可以了。这样,一个波段20-30%的利润并非难事。这就是顺势的精髓。SOSME所说的市场中人都在顺势。但我所知的是市场中人甚至连股票短暂的调整也忍受不了。往往被市场中的一些小的波动所迷惑。在上升势中不断怀疑,在下跌势中却又不断的希望。其实逆势的事情很多啊。真的很多人懂的势的含义吗?我看不尽然。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指标线是超前或滞后的,这就需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超前滞后的特性,在运用时适当做一下调整就是了,如果嫌繁,不看指标也可以。 在进行趋势判断时,要把日K、周K、月K结合起来通盘观察则更为准确可靠。而如果无法对趋势作出判断,我们就离场或不介入,这是运用本简易趋势判断法操作的要点,切记。 简单的知识不可轻视,如果能明白其中道理,并应用于实战。不惧不贪不好动就一切都OK了。
看市场
看市场(1)认识偏差发布:尘浪
在这个市场需要磨练多少年才敢说看得懂市场?以在下的判断,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循环过程的投资者根本谈不上看懂市场,更谈不上进行有价值的市场操作了。对于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投资者来说,这个阶段至少也得三年五年吧。
为什么看懂市场这么难呢?当然是因为市场本身的复杂性和可适应性所决定的。市场是复杂的而且是有生命的。因此,市场现象无穷无尽,扑朔迷离。而我们常常面临旧的问题还没解决而新的问题又产生的困境。
认识市场,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是认识人。因为市场行为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当然,本人无意对市场投资者心理学做全面的精密的论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行为金融学这方面的专著。研究市场心理和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有差异的。传统经济学崇尚的是基于精密数学模型的理性主义,而心理学则强调实验,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这里说一些有趣的现象:
1、为虚无的理由付款
如果有两个股票,他们的基本面完全相同,A价格是9元,B是10元。你会愿意购买那个股票呢?
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个杯子,无疑你会选择付A,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在股票市场中,人的决策却并不会如此简单。可能在某种程度,喜欢B的那个股票的投资者反而还会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投资偏好呢?简单说,就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股票市场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股票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比如在选股时,很少有人能做到去计算过每一个股票的价值并作出比较,人们总是非常相信自己看到的和感觉到,一些聪明的庄家也善于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制造"看上去很美"的效果。
2、股票和股票是不一样的
同样100股的某种股票,本来应该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亏损者和获利者的思维里,同样的股票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比方说现在有个股票。一个投资者从20元持有一路跌到5元后涨到10元,另一个人从5元买入后涨到10元。那么谁会选择卖出那个股票呢?大部分是后者。因为多数投资者面对获利往往非常轻松但却无法接受亏损的现实。
3、人人怕风险,人人都是冒险家
面对风险决策,人们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
我们先看看以下几道题---
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 元,B是50%可能性赢2000
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都选择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
二是这样两个选择,A是你肯定损失1000 元,B是50%可能性你损失2000
元,50%可能性你什么都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选择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上面两个问题,你会发现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假定你现在先赢了2000 元,那么肯定赢1000
元,也就是从赢来的2000 元钱中肯定损失1000 元;50%赢2000
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损失钱;50%什么也拿不到就相当于50%的可能性损失2000 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这就是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之一。"前景理论"的另一重要"定律"是: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限于篇幅和同类文章不少,不作展开。不过,损失和获得并不是绝对的。人们在面临获得的时候规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偏爱风险,而损失和获得又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所使用的观点,可以改变人们对风险的态度。
显然,这种心理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同样一个消息,不同的公布方式,对股票走势的影响差异很大。
如果把几个消息分开发布,效果比一次公布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大。
如果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这两个消息一起公布和分开公布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一起公布的话,坏消息带来的不利会被好消息带来的有利所冲淡,负面效应也就少得多。
如果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一起公布的话,好消息可能就会被坏消息所淹没。
长期以来,正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为理论基础,通过一个个精密的数学模型构筑起完美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研究则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去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其矛头直指正统经济学的逻辑基础---理性人假定。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且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前景理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机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类似的心理偏差,因此,这个市场走势头往往是非理性。也就是说,我们做市场分析和操作所依据的某种模型如何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完全可能因时空变化而导致不同的结果。
看市场(2)狂颠与抑郁
发布:尘浪
指数跌破了1400,随手写点东西以作纪念。
任何时候,指数在接近底部区域,大众的情绪总是高度悲观。顶部则相反。请记住,股票市场是狂颠与抑郁交替发作的场所。有的时候它对未来的期望感到兴奋,有时候,又显出不合理的沮丧。
这样的行为却为我们创造了投资机会。我们回顾一下每一次重要的历史底部产生前的大众的投资行为,我们就应该对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有所警戒。
要发现股市的转折点是很难的。但是,在趋势成熟之际,应该审慎跟随趋势,市场出现随趋势现象,往往会导致暴涨暴跌的过程。过早介入逆势操作是不对的,但是,在一个趋势强化过程中,随波逐流也是十分危险的。在关键时刻,要刹住脚跟,从众人的步伐中脱离,保持自我。
要做好股票是很难的。这一点相信多数人深有体会。做股票难就难在你的成功是建立在多数人犯错的基础上的。那么,一项成功投资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真正的投资行为应出自于智慧的假设、真正的事实以及合理的论断。这些行为也许会产生失败,但很多时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市场的非理性是市场的固有特征之一,你现在看到了市场的跌势,你也认识了市场状态。但并不能说这种下跌是没有缺陷的,从某种角度上说,市场定价行为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但并不能反应出市场的所有真实。这一点对于技术分析者来说是不好接受的。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并不恐惧下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股票下跌实际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而不是增加了风险。所以对一些所谓的重大技术关口,我认为多数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可能会遭到多数人的反对,但是,这里只想保留个人意见,不作争论。
时过境迁,当市场在欢乐状态的时候,我们再来审视目前的大众心理,会觉得挺有意思。预测股票短期内涨跌的成功机会不会比掷硬币预测的结果好到哪儿去。我觉得,股票市场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大致的正确更胜于精确的错误。
职业的投资人喜欢股票市场具有波动性。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对此做了解释。他引人了市场先生这个戏称,它专指整日在你面前出现,无论你是否有希望,总是乐此不疲地指导你买进或卖出股票的那个家伙。这个家伙越狂燥或抑郁,投资者赚钱的机会就越大。但是,真正机会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没有资金以及勇气和信心去利用的。这倒是一件很难更改的事实。
过去无法精确预知未来
发布:尘浪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看似偶然或者必然的东西出现。比如,一个突然出现的人,一个偶然场合认识的人,一件偶然发生的事,可能会给你生活带来推动的力量,使你脱离了原来的生活轨道。而在这个人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到自己的人生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我有时候在想,假如把某个时间截止,那么,作为最了解我自己的人,能预测出现在的这种结果吗?肯定无法得出唯一的答案。因为无法唯一,所以答案对未来便显得意义不大,假如我拿我自己的现在为未来下注的话。甚至我们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也会被各种各样的力量所左右。正因为如此,人生就显得无比神奇。
人生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交错的特性其实和我们这个市场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对未来趋势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不仅有过去和现在,更有未来对未来的影响。正因为未来那些将出现的东西很多是现在不可知的,所以从过去精确预测未来就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我知道,我的立论可能会遭到多数人,尤其是技术分析派的反对。反对当然有道理,那就是有多少人曾经预测到未来,那就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多么完美。我不否认在大量细致的分析基础上,可以对未来的趋势做一定程度的预测,就象我们可以预测人生的大概趋势一样。从儿童到成年,到成家,生儿育女,到老,到死亡等等。人生的趋势大概如此。但是,就象我们可以知道明天可能会如何,但我们很难知道下个月会如何一样。可能明天或者下一小时,我遇到的一件事和人有将改变我的一生。这是常常可能出现的。尤其在多变的市场中,一些小的波动或个股趋势常常因某些力量而改变着。正因为如此,从过去而预测未来存在着信息的不充分性和可变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市场预测,在对预测的态度上,就必须有正确的理念。这就是未来是不确定的,任何对市场较长时间的预测都只是一种可能性。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信息因子将会在市场的任何位置引导市场产生分叉,而这中分叉可能有会引出新的不确定的因素,从而使得市场发生根本性或大的变化。因此,在交易中,未来只是一个命题,作为交易者,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按照投资假设,注意事件的过程是否与期望相符,了解市场的变化,不断改变策略以适应各种情况。
经济、金融领域的作者总是怀着一种有害的冲动去预测,充当预言家。另一方面,读者的错误也半斤八两,他们总是期望某人能够准确地、首尾一贯地预测市场的趋势 。看到证星上的一份调查,参与调查人数:63人。春节长假后至今的收益情况:
1.收益10%以上 4.76%
2.收益10%以下 4.76%
3.亏在10%以下 7.94%
4.亏损10-20% 14.29%
5.亏损20-30% 19.05%
6.亏损30-50% 15.87%
7.亏损50%以上 39.68%
虽然样本数很少,我觉得很有代表性。为什么这么多人亏损累累?当然有其市场内在规律在起作用,但是做为一个个体,我觉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易理念的错误。当我看到对市场精确预测的东西,特别是用绝对化的口吻来对待这个市场时,我从来都是打个大大的问号,对自己曾有过的某些看对市场的例子,也知道仅仅是一个偶合而已。这种理念帮助我在诡秘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对于有志于投机业的朋友,我想,如果我们不能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这种本质,在交易中采取相应对策面对复杂多变而有能自身成长的市场,那么,又如何能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乃至获利呢?只可惜的是,很多人而且有更多人在交易的道路上越走越偏。因为承认自己在某些时候的无能为力是人类内心所难以接受的。
一孔之见,欢迎不同观点的探讨。
发布:wangye
我不同意尘浪的说法,这会直接陷入不可知论的误区。
你的假设事实上是不成立的,在你的人生前路上或许会有一个人,一件事出现而该变你的现状,但他改变的仅仅是现状而已,并非改变你的命运,你所了解的只是你的现状,你并不知道你的命运!
有人或有事可以改变你,只是因为你自身具备了条件,如果你自己没有必要的条件任何东西都无法给你带来什么?
对于市场而言我们必须承认他是有内在规律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规律而已,但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而去否定他,对于无知的我们任何一件事都会改变我们的看法,都会改变对事物原有的认识,以为他有了新的发展,但事实上他只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在运行,改变的仅是我们自己的认识,而不是事物本身。
顾晔
发布:尘浪
顾兄好:
我的立意是“过去无法精确预知未来”。注意“精确”两字。
我觉得股市就是一个自成系统的小宇宙。
对我来说,甚至对所有人来说,都有着不知的地方。
这种不知并不是能靠人力解决的。
只能说我们的所有认识都在接近真理。
但肯定不是绝对真理。
之所以阐述这个观点
是与我的交易理念一脉相承的
交易不是仅仅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
而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可以从过去而精确的预知未来
那么,就可能以此作为操作的绝对依据而出现交易的重大失误
而我还没有看见那个人可以精确预测未来而没有出错的
有交易必有出错
这对任何大师都是一样的
因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未来就是未来
没有到来的东西我们凭过去就能预测到了吗?
人的一生命运会在出生前就注定的吗?
我始终是怀疑的。人生有多种可能性
但只有一种会出现
而且并不一定是概率最大的那种
未来的有些东西的确是不可知的
尤其是越长的时间周期变数越大
所以我能断言
凡有预测必有错
面对交易,
关键是形成自己的理念和风格
建立适合自己的系统
当然,对未来的预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并不能说
我们必须按步就班依据预测来操作
而应该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
修正自己的看法
采取相应措施
所以任何对中长线点位的预测
我都不作为自己的操作依据
不对之处请多指正。赫赫。
发布:wangye
尘浪兄好:
我和你的认识虽有所不同,但交易原则是相同的,我并不把交易原则建立在自己的预测上,而在于对行情的确认上,只是在内心里始终会有探索真理的欲望和冲动。因为我知道这世界确实是有规律的,只我们很难去发现他而已,这些年股市中我找到过不少规律,有些规律至少保持了很多年,只是大部分在我发现时都已失效了,但这正说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及时发现而已。
顾晔
操作篇之五:市场的哲学
操作篇之五:市场的哲学发布:尘浪
目前市场推崇短线英雄,典型代表是只铁,论坛里的短线好手也令人想起快意恩仇的剑客。
如果把短线高手比做剑客,那么成功的长线投资者就好比是得道的高僧,有一种看透市场的智慧。阿明是一个成功的长线投资者,他自1994年以区区2万入市后,长线投资深科技,东方电子等股,如今拥有百万之资,其业绩是我们大多数的人梦寐以求却不可获得的。
我将我们之间的一次对话写下来,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尘:你的业绩远胜于市场,那么,直接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又是如何做到的?
明:我想,主要是我拥有一种特别适合市场的哲学观点,这种哲学观点不仅符合市场,而且有准则,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中适宜性和适应性是关键。
尘:我知道你主要投资于高成长性的股票,能谈谈它?
明:可以,这是个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很难做到的操作思路。不过这样做的确有效。这种方法有两个基础:一是市场存在某些高增长的趋势,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确有一些高成长的企业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当然,更多人是事后才知道的。我的任务就是发现新趋势并且只投资于这些新趋势。我不相信多样化投资组合,如果一个行业处境困难,我不是减少这个行业的股票,而是不再持有。相反的,一个行业如果出现高成长的趋势,我就会拥有很多这方面的股票。就趋势而言,我的确走在大多数的人前面。我的经验是,这些趋势(如果你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冲击,往往会比它们刚刚出现时人们的预料大的多。二是寻找那些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投资者往往低估了在竞争中占优势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也低估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公司的损失。我只购买那些有能力在竞争中胜利的公司。事实上,我只买两个条件都具备的股票。
尘:好,很受益。问题是如何挑选出这样的公司?
明:问的好。成功没有捷径,收获来自勤奋。我尽可能地收集和拥有信息,包括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向内行的专家请教,有时也到企业进行调研,考察管理层,向客户咨询等等。然后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在特定行业占据优势的东西。有时是服务,有时是效率或者成本,销售,或者研发新产品的能力。总之不管在特定的行业需要什么,我只买拥有这种优势的股票。
尘:我猜想,你是从你感兴趣的行业入手。
明:正是,其实每个行业都有高速成长的企业,把握一个行业,也就足够了。
尘:你一般拥有一个股票多长?
明:不一定,我成功的投资都是持有很长的时间,随着企业的成长,股票的收益在也会大幅增长。那种今天买进一个股,上涨10%就抛出,不是我的原则。三种情况下,我会抛出:第一是股票成了流行,被过分宠爱;第二是当行业本身出现问题,虽然我拥有的企业仍然健康,但最终将会受到影响,我喜好健康发展的行业。第三是错了时,一旦判断失误,就止损。
尘:能不能给我谈谈第三点,有人说止损是一门艺术?
明:止损的确很重要,与其说寻找和购买高成长的股票重要,不如说退却和抛售的能力更为重要。其难度不亚于前者。问题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盈利或损失的股票,而在于你在盈利的股票赚了多少,以及你减少损失的速度。因此说止损是一门艺术恰如其分。当然,止损必须有前提,那就是建立在对原先判断反醒的基础上,如果最初的判断没有错,我不会因为市场的气氛而被迫出售股票。
尘:其实这时候靠的是冷静、勇气和自信了。除此之外,你觉得你的成功有运气的成分在内吗?
明:我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按照我的方法做适合当今的世界,因为这是个迅速变化的世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机会。但是,我想,这个方法并不一定受欢迎。价值从来都不是按时支付的,在你守候的时候,你必须忍受寂寞,在你收获之前,必须付出痛苦。如果说是运气,那么运气也只青睐于这样的人。
尘::)
操作篇之六:散户的股票操作思路
操作篇之六:散户的股票操作思路发布:尘浪
最近,论坛武斌兄倡议论坛高手谈操作策略问题。一则在下并不认为自己是高手,因为错误的时候很多,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也许误人不浅。二者操作的策略问题,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买卖的战略。包括个股(投资组合)的选择、买卖时机的确定、交易的周期频率、交易纪律等等。非一篇短文所能说的清楚。所以,就策略而言,不敢说什么。但是,作为一个在市场里混了不少时日的股民来说。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做为一个小投资者,在市场里求生存和发展(来赌的另当别论),一定要有自己的明确的操作思路。
那么,作为一个散户(不以资金量来衡量。散户是指没有或无法对股价走势构成实质性影响的交易者)特别是资金量在百万元以下的中小散户,到底应选择什么样的操作策略(思路)呢?从最近论坛莫大兄和论坛多位大侠的发言来看,实际上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法无定法,一个人的蜜糖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不可能有一种策略能包打天下。何解?如果故弄玄虚免不了挨砖。别急,我的看法是操作思路是因时因地因人而改变的,所谓时地:即市场的内外部环境,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有不同的操作思路。所谓人,既本身的性格、资金收支使用状况、欲望目标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一个看不到盘的人不可能作超短线,一个性格稳健的人不可能叫他做高风险的投机等。
在下在前期就操作的问题陆续写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并且通过和论坛高手的交流,收益良多。就我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小额投资者不要被某种思想的框框套死。不同阶段的操作思路是不同的,当然,思路的改变,特别是曾经为你赚了钱的思路的改变是有个过程,需要付出的是买单的代价。人们往往只有在碰壁之后,才会寻求改变。
那么,对散户而言,什么样的思路才能更好生存和发展?。我的看法是,大的思路或者说是哲学的思维比具体的操作法则更为重要。以下是我在近期操作上自觉和不自觉形成的大的原则和思路,欢迎交流和批评。
1。交易前先明势。中国的股市的大势是什么?目标个股的运行趋势是什么?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技术面。不管你的看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至少在你买卖股票的时候,你在心中都必须对趋势有明确的看法。而且以这种看法主宰一个阶段的交易活动。这样一来,如果你错了,你就可以自觉检讨。势不明,人言亦言,或朝思暮改。又如何在操作上有明确的思路?
2。把股票视为筹码。这个观点肯定会遭到价值派的痛斥。但至少在目前我仍坚持这个观点。而且得到市场的承认。中国股市正处在庄股时代。现在网上有的叫“后芭非特时代”,实际上是庄股时代一个新阶段的提法。也许有人要说,你没看到最近以来0881的几个跌停吗?还在讲庄股?我觉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因为从研究庄股的角度看,0881这类个股正是我所要回避的。简单说,这类个股因为有巨大获利筹码的高度集中,物极必反。把股票视为筹码,就是要考察筹码的运动趋势,筹码不断向大资金集中的过程反映在股价上就是不断上涨的过程,反之,筹码由高度集中不断分散的过程就是股价不断寻底的过程。直到趋势的转变。
3。集中投资。投资者应该拥有多少股票呢?如果你有能力分析,你就不需要拥有太多的股票,只有那些对自己在做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投资者才需要广泛多元化的投资。只有集中投资才可能取得超过市场的平均收益。
4。中线。何为中线?我觉得没有时间上的概念。是区别于长期持股的长线投资者和在市场上频繁操作的短线投资者而言。做长线我没有那样的战略眼光。作短线我不是职业投资者。所以中线的波段操作,即判断一个上升行情后介入,直到趋势的改变。如本轮行情我介入后,除4月16日减仓26日买回作了一些套利外,基本上以中线持有为主。
5。以概率观点思考问题。散户在股市成为赢家的概率很小,这是因为散户的对手是拥有资金和信息优势的庄家,但如果玩法正确,还是有机会击败庄家的,其战略就是在计算概率,如果信息可得则使用频数分析,如果信息不可得则使用主观概率分析,然后合理下赌注。当成功的概率小时,不下注或小注,而一旦成功的概率大时,就押大注。以概率的方式思考问题,可以保持分析的客观性,对于那些无法以统计概率来分析的交易不轻易参与。也就是不赌。概率的计算涉及到技术和经验的积累,除了学习和实践之外,并没有捷径。当然有内幕消息者不在此类。
6。保持平常心。“人的头脑在某一时刻急可能是万物之灵,也可能极其愚钝”投资者的心理状态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能有很好的分析水平,但是如果感情用事,我们将无法用任何战略获取利润。散户最大的敌人不是庄家,也不是市场,是自己。在投资的行为上,错误总是不断重演。市场总是这样,当我们应该恐惧时我们满怀期望,而应该期盼时又畏惧不前。保持平常心,在市场中进行历练少不了。理论家在股票投资业绩上没有实战家来的出色原因也在于此。
7。不追求完美。不指望每次都预测到市场的波动,甚至于不刻意预测市场的走势。有谁敢称自己能准确预测市场,我看没有人,股市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所以我不作算命先生,让市场来告诉你它的发展变化。这样也许会造成市值的部分损失和成本的提高,但是这是我们获取信息必付的成本。
8。不断学习。交流和阅读,可以使我们从别人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令人费解的是许多人对于学习有着一种抵制心理。特别是当别人的见解和自己不符时。我觉得,市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市场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
茶楼闲聊(1)越来越不会做股票
茶楼闲聊(1)越来越不会做股票发布:尘浪
午后,阳光明媚,尘浪约好友庄之敌到彼岸茶楼喝茶,先给各位看官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曾和我畅谈新疆德隆(强庄篇之一)和茶楼问题(操作篇之一)的庄之敌。好久不见,看到的依然是充满自信的微笑。
茶楼四周荡漾着淡淡的茶香和若隐若现的清烟。
庄:好久不见,尘兄别来无恙?
尘:凑合吧,庄兄喝什么茶?
庄:我带来了一包武夷大红袍,据说此茶擅武夷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经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初揉、包揉、复烘、烘干,八道程序加工而成,性和不寒,味浓香远,实为茶中佳品,为历代贡品。
尘:浪对喝茶之道一窍不通,但觉有好友一叙,其味之醇胜过顶级大红袍。
庄:哈,那我们下午且喝茶聊天,畅谈一番如何?
尘:正合我意。
一口入喉,果然好茶,但觉味醇沁肺......
庄:尘兄,7月以来股市暴跌,逃出生天者寥寥无几,不少高手也饮恨沙场,你有什么感想?
尘:哈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失败似乎是我们这些投机者的宿命。哎,,
庄:我知道兄是跟庄一派,虽然今年跟庄者遭到重创,但以兄的敏锐和经验,全身而退应该不是问题吧?
尘:其实投机客就是赌徒,世界上没有肯定的事,今年不要说没有往年的风光,还亏了一成。虽然亏损不多,但是在操作思维上却产生了混乱,所以想和你好好谈谈,看看这今后的股票怎么做?
庄:尘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这种市道下,亏一成的还是高手。
尘:你别安慰我,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点道理我不会不懂。问题是,你知道我前两年之所以成功,就是研究并发现了股价被大资金所操纵的一些规律,可是,今年以来这种方法的效率就很低,运气不好的话踩上庄家资金链断裂个股的话,那么,损失就不会是一成这么简单了。
庄:我也有同感。如果在过去,当我们知道了某机构在某一个股上集中了大量的仓位时,一般做中长线的持有是不会错的,但现在情况似乎不是这样。也许市道真的变了。
尘:你也这样认为?随着大量违规资金的退出市场,特别是中科创事件和银广夏事件发生后,市场的特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最近在思考,庄股时代是否已经结束,虽然在市场中仍不时看到庄家那幽灵般的身影,但是,我觉得做庄模式做为一个主流盈利模式已经式微,这种趋势应该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为现实告诉做庄者最终将陷入自拉自唱、无人喝彩的境地,各大资金集团目前不再是赚钱第一,而是安全第一,也一定会进行深刻的反思。但是,如果说这个投资价值比较缺乏的市场里,大资金不靠做庄,那么他们又如何来实现盈利呢?这就是我的困惑之处。这股票做了七、八年,却感觉越来越不会做股票了,哈哈:(
庄:我相信尘兄所说的问题一定有许多人在思考。通过思考和观察,我相信我们能够对市场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的确,做了这么多年的股票,我也越来越觉得股票难做。在每一次买卖股票的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我依据什么来决定自己的买卖行为?原来很多自以为正确的东西,却往往经受不了市场的考验。关于做庄模式是否消亡问题,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我同意庄股模式不再是主流的看法,这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受到来自市场和监管部门的重创,但是资金的本质是逐利,不论是机构的资金和散户的资金,加上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的决策体制和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使得庄股模式的消亡将会是一个比较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不排除其中某个阶段会出现庄股行为的反弹。
尘:庄兄所言有理。但我想跟庄操作在现阶段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作为一种趋势已经出现了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衰退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作为一个投资者,不能不考虑相应的对策。有人说,价值挖掘将成为今后投资的主流,有人说,西方投资组合理论将会主导市场,今后的市场更重视股票的市场属性和流动性,分散投资,重视风险控制。这些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运用到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一方面,价值可挖掘的对象太少,加上信息获得的不对称性,普通投资者难以比别人领先一步。而组合投资,不仅难以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而且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其成效也难以评估,毕竟我们的市场来自于市场之外的风险太多太难以防范了。
庄:看来尘兄的确作了不少思考和探索。其实大家何尝不是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呢?毫无疑问,目前市场正处于一种转型期。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身处其中的确很难看清市场的真实面目。我觉得目前市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释放风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市场的发展就象波浪一样起伏不定,市场就是市场,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可能更多的还是用心来观察市场,不妨先别忙着下结论。在市场起伏的每一个周期,都存在着不同的主流投资理论。就象以概念股为主流的重组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投资理念就被人遗忘,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投资者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而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我觉得目前市场正在重回一个起点,也就是更重视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和持续增长记录。那么,这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个股群体呢,我想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端倪,因为我们在找,市场的主力机构也在找,如果说做庄模式不会消亡的话,那么,我更倾向于市场主力资金对这一类个股筹码的收集,然后通过逐步的挖掘和引导,引发市场的整体认同。
尘:庄兄一席话令我受益良多啊。你说的对,既然市场处于一个转型期,我想现阶段我们更重要的是做一个观察者和思考者以及市场趋势的追随者。我们知道,在证券市场刚刚兴起之时,有很多勇敢者,敢为天下先,冲入市场,很快就成了百万大户、千万大户,获利甚丰。但是到了今天,有的被消灭了,有的丧失了进入市场的勇气,而能够生存并发展是极少数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投资群体在市场变化过程中没有能够实现角色转换上较好的过渡。这也向世人宣告这样一个事实:赚钱的经历不等于赚钱的能力。证券市场不会管你过去如何辉煌,如何显赫。赚钱的经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时常发生。但赚钱的能力是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研磨之后才可能成长起来获得的。它不会偶然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你必须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一些老的经验,老的理念,老的套路,老的方法之中。
庄:尘兄所言甚是,当我们真正付诸实践去捕捉投资机会,要象一个战略家冷静审视全局,运筹帷幄,看清局势,聪明的投资者只会在高概率事件出现时下大赌注,其余时间则按兵不动。我知道尘兄是个追求完美者。但是,在市场面前,我们是渺小的,我们难以驾驭和超越市场,只要我们把投资看成生活的一部份,那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过程和体验,相信上帝是公正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市场总是帮助那些能冷静思考问题的人。
两人相对一笑,茶楼四周荡漾着淡淡的茶香和若隐若现的清烟。
发布:唐飘
尘浪兄好:
目前的这种做庄模式产生危机,我的感觉是他太强大、太疯狂、太同一之后虚弱继而幻灭的必然结果。在下跌前论坛上就已经有许多帖子在为指数上升过程中市场的流动性开始担忧了。作为中小投资者,跟随性虽然明显,但当一些股票的升幅超过相当幅度后一般都会自然放弃的,想让他们勇敢的追高或许只有一个办法——形成一个大概念群体热火朝天炒作的氛围(这个概念决不是什么纳米、三通之类的小把戏,必须是大主题,如绩优浪,科技、网络热等),那么从去年夏到今年市场显然并没有这样的投资机会。成熟老道一些的,看扩张能力识小庄者入小盘股、判政策意图有胆魄者成“T”类族,而其余众者则难逃历史规律在“大浪退去”中回调低吸成了科技网络热的殉葬品。而作为机构投资者,谁又比谁傻呢?与其帮别人去吹大泡泡,还不如自己吹手中的那个呢。无量上推、各自为战、互不干涉,“大搏傻游戏”产生了。这个游戏由于市场的后推动力匮乏实际上已经早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监管力度加强、诸多媒体爆光不过是点燃了这条引线而已。
这种做庄模式淡出主流有其内忧外患的必然性,可是我认为在当前市场总市值仍显偏小的情况下,用资金控制一部分筹码“做庄”来操纵股价的手法让他突然绝迹恐怕是不大现实的。在未来大资金将怎样做庄可能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仍坚持前段时间的看法:从“大”下手,在指数无大趋势过程中累积波段赢利。可以说市场的这种征兆正愈发明显。
提到价值投资,从理论角度讲无非是根据一个股票所体现出来的实际资产和盈利能力,再加上所谓成长性即预期赢利能力来决定你的买入对象及买卖价格。纵观近几年来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股票品种,真正具备这个条件的,不是很多。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信息不对等条件下选择难度太大才导致了可操作性差,作为一个跟随型的中小投资者,这样说或许还可以理解。而大资金群体难道真的没有这个能力,对此我表示怀疑。具备条件的股票有限,市场横向宽度显然不够;实际成长的缓慢也抑制着价格的过高乖离,市场纵向升幅受阻。把资金萎缩在这么狭窄的空间,操作性可想而知,非不为,实不可为也。
不妨也想象一下,如果价值型投资成为主流的话,市场的流动性是不是会更差了呢?而这与当前市场从上到下的利益者、参与者之急迫显然也是相背的。价值这个东西在市场上不能简单的去理解它,现实情况中还是要靠资金、靠投机力量来挖掘、来引导,来赋予的。如果形成不了一个整体的效应,其后推动力肯定还是匮乏的。
总之,小弟的看法是:市值所限,“做庄”还将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关键的是看主流资金将怎样变,怎样做?在转型的特殊时期更需要我们做好识变、应变的功课,既不能贪睡但最好也不要起早。
发布:尘浪
本来既是闲聊,应当随意,没想到写着就往一些大问题上靠了。也许是近阶段想这个问题想的多了点了,因为我觉得这些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这个市场未来最大的主力群体是什么,从发展趋势来讲,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群体当仁不让,那么他们的主流运作思路才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至于是什么,目前的确有点迹象,这就靠每个人去体会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单向做多的游戏规则没有改变之前,大资金对个股的运作是离不开对筹码的争夺的,而在筹码不够时,他们也是不会让散户大众发现其中的玄机的,但是资金的入市就象是石头投入水中,总是会激起涟漪,这也就为一些精明者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前两天和乙木兄等闲聊,谈起超越指数之难,深有同感。感慨起网络和生活中牛牛者如过眼云烟,而只有我们这些觉得股票难做的,还活着。上面猎火兄说"尘浪也会亏损10%吗",我觉得太瞧的起我尘浪了,就象虚拟的庄之敌所说的 "在市场面前,我们是渺小的。"尘浪没有理由不会亏啊。其实尘浪实战中是亏了还是赚了并不很重要,是网络高手还是实战高手也同样无关紧要,如果说一些思考能给诸位一些启发,同时在与大家的交流中也得到提高,才是目的所在。
唐飘兄关于价值投资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我补充一点:如果我们要研究价值投资和周期成长型投资板块是否有行情,并不在于板快的大小和宽度,而在于板块效应的辐射力,网络股在兴起之前又有几家是真正的网络股呢?美国股市在六十年代电子狂潮之后七十年代初走熊市,在此之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恢复理性和稳健原则,开始投资于有令人信服的有稳定增长的蓝筹股,当时的时髦股票有柯达、麦当劳、迪斯尼、IBM等,投资这些股票为机构带来了谨慎投资的盛誉。我觉得和目前的市场气氛很相象。"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从对筹码的运动观察中,我们也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发布:令狐大葱
“形成一个大概念群体热火朝天炒作的氛围(这个概念决不是什么纳米、三通之类的小把戏,必须是大主题,如绩优浪,科技、网络热等),”
借尘浪兄宝地和飘兄交流几句。
飘兄所说的问题其实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科技股来说,可划分为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新材料三大类。这几年炒做较热的是信息科技股,无论是网络还是通信、电子,都没有超越信息产业的范畴。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跨越几年大牛市的热点,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逐步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生物科技概念之所以热不起来和生物科技的发展阶段和应用水平是分不开的。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而纳米技术就是新材料技术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其中最尖端的技术。其实,留心一下生活中的细节,新材料技术引起的革命正在逐步深化。斗胆预言一下:如果再一次掀起科技股革命,新材料将是主力军,纳米将是其中的“王牌军”。呵呵。。。
至于飘兄所说的“三通”概念,其实是大世贸概念的一个部分,也由于特殊的原因,“三通”概念既有世贸概念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所以也会脱离大概念而独立表现。
总结一下,行情和概念是互动的,大行情需要大概念,局部行情需要局部概念(热点)。
一点浅见,还望诸兄赐教!:)
发布:跳动的火焰
为什么跟庄???跟庄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我不相信!!!本人也曾经是操纵者之一,但连自己的亲老爷子都蒙,从本质来看,资本不讲情面,只认利润。坐庄的原理大家都会知道的,知道了坐庄的原理,相信您就不会跟庄了,然后庄家也就是失去坐庄的意义,市场的理念也就转化了,会到价值规律和投资于机遇的投机上来,二不是分析如何跟庄。声明一句,本人脱离庄家模式在2000年8月之前,也就是大盘见顶之前,当时有些个股已经明显的指引了坐庄模式可能的崩溃。
发布:唐飘
尘浪兄及诸兄好,近日家事所累没能上网,接着楼上几位朋友的问题再谈粗浅看法,指正!
“板块效应的辐射力”,这个提法好,是现实也是问题的中心,小弟受教了!
火焰兄:其实探讨跟不跟庄、怎样跟庄的问题,我感觉还是有一些好处,那就是我们倒底应该按照怎样的标准来介入市场,是筹码分布是财务数据还是其他的什么理由。如果把筹码分布问题参悟好的话,相信前几年的收益必然不菲。而当前关键所在是今后是否还可沿用、怎么用的问题。火焰兄说“坐庄的原理大家都会知道的,知道了坐庄的原理,相信您就不会跟庄了,然后庄家也就是失去坐庄的意义。”。那么坐庄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做庄应该表现为吸纳筹码时的前瞻性、继其后的引导性、宣传性。既要有慧眼识珠的才能,还须有拭去灰尘后展现其光芒的本领。之所以大家现在很讨厌“庄”的提法,与近段时间价格搏傻、靠疯狂走势诱人的“无厘头”做庄模式愈演愈烈不无关系,我想我们最好还是应该把“做庄”放在一个广义的位置上来看待。毕竟市值所限,许多资金会一不小心就成庄了,呵。。。
市场的理念“会到价值规律和投资于机遇的投机上来”,我是同意的。可是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又怎样去衡量它呢?一,如果从纯内在价值的角度考虑,当前条件(点位、价格)恐怕还不具备一个合理切入点;二,落实在内在价值上的回报明显要低于建立在可操作价值的波动回报……或许价值本来就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简单一元化概念。
“投资于机遇的投机”讲得很好,这个机遇又怎么发现呢?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要想看清晨的日出,是挨冻等上一夜,还是按照闹铃提示再出发?那么,筹码的流动是不是我们最直接的提示闹铃呢,否则谁是?
大葱兄:在大行情中能把握好局部概念无疑会提高获利速度;在没有大行情背景的前提下,局部概念可能会由于其“辐射力”而演变为大概念,也可能由于局限的张力被趋势的大潮淹没。小弟的看法是:对于局部概念,短线参与可能会更为合适一些。
发布:天若
哈..尘浪兄是绝对的好手(为人、思想、实盘等)@_@有这样种观点市场风险不是来自市场本身,而更多是来自投资者本身,故修行为重,变化的是市场,重要的是自已也要跟着改变(前提是如果你还想生存下去了话)。有人不随着市场而变,至少不被实时的价格变化而改变,我称这类人为大智慧,巴老是典型代表,从其的价值模型与准则来看深感难与易,难--难在中国信息不对称、难在坚信自已、难在不浮躁;易---投资是简单的,正因为简则让人感到繁。
工具箱
发布:尘浪
天若:过誉了,我自己绝对认为自己不是绝对的好手,只不过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关于价值投资,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由于普遍存在着价值高估的问题,加上信息虚假和不对称,因此价值投资一向被人所忽视。但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在庄股模式基本崩溃以后,新的价值观的建立是有可能的,我们不要说投资或投机,只是顺应潮流并走在绝大部分人前面的话,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在市场起伏的每一个周期,都存在着不同的主流投资理论。就象以概念股为主流的重组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投资理念就被人遗忘,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投资者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而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我觉得目前市场正在重回一个起点,也就是更重视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和持续增长记录。那么,这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个股群体呢,我想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端倪,因为我们在找,市场的主力机构也在找,如果说做庄模式不会消亡的话,那么,我更倾向于市场主力资金对这一类个股筹码的收集,然后通过逐步的挖掘和引导,引发市场的整体认同。近期绩优股群体的较好表现,我想就是反映了市场的这样一种探索,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操作上应该要减低暴利预期,着眼于波段的利润。
发布:浪漫
想的太多成了包袱。尘浪我看了你许多文字,我觉得你被束缚了,你该早点走出来。我的一点体会。过多思索,反复比较,稳健之稳健很多时候成了桎槁。君只见很多爆发户重又在市场中倒下,何不见其中许多人从此屹立而前进耶?如果股票涨跌很正常,短期暴涨的不少,不多时大多烟消云灭,然而也有10之一二独善其身,顽强攀升从而成就大牛股。人们的思维很多时候选择固化,成功者固然是少数,但每个时代中毕竟有成功者,而大多成功者在突破时刻是采用阶梯式突破的。如同股票一样采用涨停板突破一样。许多突破者没有成功,重新回到原地,但毕竟有部分成功了。若在突破阶段采用慢牛走势或者有成功的,但在成功者之中毕竟也属于少数。每个人的人生之中,稳步发展的过程之中必定有几个阶段是呈阶梯状跳跃发展,只要你是成功者。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抓住机会跳上新高度,而不是担心跳上去后会不会掉下来。还没有跳上去就开始担心又如何能成功起跳呢?就怕抓不住机会。别嘲笑爆发户,能够爆发就说明别人有长处,我们就要吸取。既要看到许多人以后又掉下来,也要看到一部分人脱胎换股。本地有几个企业家(注:企业马上就要上市了),有几个小学还没有毕业,但是企业办的很好,观念转变很快,很早就脱离了家族管理而采用股份合作制。聘请能人管理,企业产值年几十亿。现在看他们哪里还有土老包摸样?说话举止很有深度,这就是所谓与时俱进吧。最近被邀请他们外出进行企业管理报告,门票要600一张。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和失败的人比,应该和成功的人比,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乐观,豁达,不畏惧,这样才有可能成为现时代中国成功男人。
发布:浪漫
总之我的看法是向前看,不要拘泥,不要悲观,也不要过于沉稳。要富于激情,如同演奏高难度乐曲一样将股票做好。失败在这个市场是正常的,既然是正常的那么还要怕什么,眼睛盯前面,不要过多注意左右,因为合格线只划住1/10,其余9/10没有高低区别。起跳阶段不能过于求稳。稳要在跳上去后才重点实施。
发布:尘浪
浪漫兄的看法令我受益非浅。我同意人生需要激情和跳跃。但是,我还需要充实自己。经验技巧包括资本都需要积蓄过程。
我觉得我现在就象是一只反复吸筹、打压、震荡的股票,这一切都是未来强力拉升的基础。现在基础越扎实,将来的拉升也就越强劲。当然,能否成长成一只大牛股,除了依靠自己,别无他途。每一个牛股都是我的榜样,我相信我不会平凡。
在投机市场中越久,越觉得自己的渺小。承认渺小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乐观豁达的根源。人的一生就象一场梦一样,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转瞬即逝,往事不值得一提,最多也就是付于笑谈中罢了。只有现在和未来需要用我们的激情和理性去把握。
共勉。
越来越不会做股票(2)
原创:尘浪
俺在01年11月写了篇《越来越不会做股票》,探讨了作庄模式式微之后的操作思路和理念问题。提出了“在市场起伏的每一个周期,都存在着不同的主流投资理论。就象以概念股为主流的重组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投资理念就被人遗忘,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投资者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而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我觉得目前市场正在重回一个起点,也就是更重视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和持续增长记录。”经过了两年时间,市场已经验证了这一想法。
但是,赚钱的经历不等于赚钱的能力。仅仅停留在过去一些老的经验,老的理念,老的套路,老的方法之中,可能会让自己原地徘徊。
市场总是一个策略荣幸地取代了前面的一个策略,而后自己也被下一个所取代。一个成功的策略会吸引较大的资金而成为主导策略。当一个新策略出现时,资金就被重新分配。 从2002年以来,以消费热点和行业周期景气为首的价值投资开始占据市场的主流,先知先觉者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周期性行业股票价格受到严重冲击,并使得后知后觉者因此受到很大损失。于是,某种程度上,2002年以来的价值投资理念正在受到挑战。那么下一次行情的主导策略仍然是价值投资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股市总是存在着某种不均衡,于是相应的进化就产生了。 当我们了解股票市场的这种进化的特征,可以让我们知道市场的内部结构一直在自我成长,但它并不象物理学体系,它没有一个稳定的中间区域。 最新认识市场这种变化者,才能从变化中分享投资的快乐. 投资者也应该求变求新.以变应变.
那么,问题的答案呢?没有。只有问题。但可以去寻找和思考。而寻找的过程其实也是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不管是新理念的产生还是旧理念的巩固,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往往会有惊人的一致。
关于交易的点滴感想
尘浪1.没有一定之规,了解游戏规则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各种情况。
2.寻找市场的不均衡状态,并将不均衡状态作为自己的行动信号,理论的运用和本能相结合而作出决定。
3.比别人更快发现错误。按照投资假设,把预期的系列事件形成一个命题,再拿该命题以实际比较。注意事件的过程是否与期望相符。
4.谨慎判断趋势变化。在趋势占优势的时候,顺势而行,一旦趋势发生变化,尽快改变自己的思路,以跟上趋势的变化。
5.注意市场中最强有力的力量。跟着这股力量前行,从危险中得到兴奋和刺激,但是要把危险据之门外。回避危险的关键是有找出危险所在,不越过危险的临界点。
6.在市场中保持坚强的信念,没有信念的操作只会导致失败和亏损。
7.既不畏缩不前,也不盲动,理清思路,超越过程。
8.回到简单,快刀斩乱麻,直取问题的本质。用最简单的方法,最浅显的道理,最明确的方法操作。
9.尊重市场。市场反映了投资者的梦想、贪婪和恐惧。市场就是我,我就是市场的一部分。
10.思考和总结。并记下,如现在。
1.致胜秘诀不在于每次选中好股,而在于选错股时,能将可能遭致的亏损降到最低;
2.投机的最大乐趣在于寻找具有飙涨潜力的明星股;
3.面对交易亏损或不顺时,投资人要摆脱过去,重新出发;
4.一项成功的交易,必须靠自己下决定,如果只听别人的意见,往往会使交易一无是处;
5.风险管理是交易成功的第一要件,在买进前就要决定出场的时机;
6.只有在市场所有条件都符合你的要求,并确信时机已到,才进场交易;
7.必须学会面对失败并具有弹性的交易风格,顺势做多或放空,方可成为市场的常胜军;
8.当行情最悲观时,便是另一次获利机会来临了;
9.找到完全属于自己的交易方式;
10.不以金钱论成败。
11.一个门外汉,做投机生意,犹如试图在黑夜里驱赶一群黑猪;
12.你必须了解所有的事实,你必须面对这些事实,千万不要,想入非非;
13.尝试去做不可能事的投资者,实际上是在放弃他能做得更好的唯一希望;
14.股票的最佳买入时机是当这些股票被投资者忽略的时候;
15.当别人害怕时,你应努力对它感兴趣,当别人蜂拥而至时,你要小心提防;
16.股票市场是癫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场所;
17.只要预测是合理的,就坚持持股,如果持有股票的理由不再充足,就卖掉它;
18.只要能够保持价格上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
19.在分析任何股票时都要考虑到最不重要的影响因素;
20.你所需要做的,不过是象选购日用品一样的选购股票。
21.市场是不受主观意志制约的客观行为;
22.必须创建自己的交易方法, 否则就会被道听途说的东西所误;
23.成功的交易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个性的交易方法;
24.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你的优势是什么,那么,你肯定没有市场优势;
25.没有交易计划去做交易就等于没有设计图纸就去建筑房屋一样------肯定要付出巨大代价。
26.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决不要随波逐流。
27.在交易市场上赔钱是市场交易的组成部分。
28.控制风险的理念是:“在警察局附近开钱庄。”
29.只有自己感到有信心或非常乐观时才去交易。
30.股票市场的傻瓜是那些认为自己必须无时无刻呆在市场里的交易员。
前后可能有重复内容,大家各取所需吧。
一个交易者,需要的是一贯的操作原则,并由此产生的获利的一致性。赚了钱应该高兴,但是,如果与你的交易原则相违背,那么就应该检讨。
什么是交易之道?说起来并不复杂但也绝不简单。
对交易有重大影响的至少有六个因素
1、可靠性:你有多少时间是正确的
2、利润和亏损的相对大小。收益高于交易所能承受的初始风险。
3、投资和交易的成本。
4、交易机会:假如前三个方面是固定的那么交易的组合效应就取决于交易的频率
5、资金规模。
6、资金管理。每次出入市的规模
呵呵,大言不惭谈道。充其量是术吧
1.不为市场情绪所左右。但要了解市场的情绪和股民心理。
2.当我们探讨股市问题时,将人的因数考虑在内是至关重要的。当人们因贪婪或恐惧时,他们常常会以愚蠢的价格买进或卖出股票。
3.了解自己所知有限。在确定自己知道什么之前,应该清楚那些东西你不知道。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多广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认清我们能力的界限,才是最重要的。
4.投资者一般都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这是一种规律。他们相信自己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趋势。信心过度的投资者不仅自己作出愚蠢的决策,而且对整体市场会产生强大的影响。
5.人遭受损失产生的痛苦远大于获得的欢愉。局势不利比局势有利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为保持对自己的正确看法,人们总是抓住错误不放。人们一般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投资失误并终止它。
6.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错误决策毫无觉察。当成千上万人都犯判断失误的错误时,这种集体的力量将会把市场推向毁灭的边缘。
7.人类靠理性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世界,仅有理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信念----相信自己会犯错。
8.股市的运行并非全部基于逻辑。有时候必须要理解混乱、领悟混乱,抓住混乱发生的那一刻。
赔钱很容易,只要你这样去做:1.对交易大厅的流言深信不疑。2.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特别是内幕消息。3.随大流。4.没有耐心.5.固执已见。6.永远不离场观望。7.拿回小额利润,忍受大额亏损。
1.如果众人越来越深陷入彼此的罗网中,那么,今后大众风潮会不会具有更猛烈的强度和更强大的内聚力?而独立主义者会不会越来越觉得难以坚持自己的立场?
2.有危险才有机会,这是危机的定义。最大危险,藏着最大机会。当然,机会只有智者和勇者才能把握。
3.经济、金融领域的作者总是怀着一种有害的冲动去预测,充当预言家。另一方面,读者的错误也半斤八两,他们总是期望某人能够准确地、首尾一贯地预测市场的趋势。
4.关于市场,很少人有自己的见解,绝大多数人从小道消息、道听途说、报纸、网络以及庄家正在做什么的流言蜚语中获得自己对股票市场的观点。
5.市场总上演这一幕:本当小心翼翼和深思熟虑的时候,众人最热情、最乐观;本当大胆进取的时候,众人最胆怯。
狮子与羚羊
狮子与羚羊发布:尘浪
自从2000-2002年以0048中科创业,0557银广厦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庄股的崩溃。庄股模式曾被市场广泛认为是一种没有前途的“运做模式”。0577也被认为是庄股模式的终结者。伴随着市场新的赢利模式的寻找过程,指数也进入了一个大幅度的调整阶段。以基金为主的一些市场大机构进而选择了以现代投资理论为基础的投资组合运做方式,但在大调整过程中,表现差强人意。反之,银河、南方等大机构继续高举庄股大旗。利用资金实力来抵抗市场的调整大趋势却似乎挽狂澜于既倒。东风汽车、哈医药的强劲表现,令人瞩目。当然,最令人叹服的是德隆三剑客的屹立不倒。特别是近期随着中燕(600763)的凌空飞翔。更是引无数股民竟折腰。而每一次大资金对大盘指标股的刻意冲击,也决不是投资而来。更多的是利用和操纵。这一切都只能说明一点,在目前的市场上,大资金仍然没有找到所谓的赢利模式,操纵仍是多数大资金赢利的不二法门。我们也看到,随着部分庄股的日益走强和数量的日渐增多,市场对庄股的膜拜气氛日上,挖掘题材和个股背后的主力再次成了市场人士的重要课题。市场大众对庄股崩溃时的切肤之痛早已忘得十之八九。难道这真是无奈的选择吗。爱你不在乎伤痛?
如果是爱上一个人,那么即使得不到爱的回报,也许他还会得到一份友情。但市场没有温情可言,市场中的参与者之间时刻在进行的是一场生存的博弈。很难忘却的一个场景是:静谧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这时,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此时,一只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奔跑,以逃脱追捕的狮子。股票市场上众生从某种意义上很类似于非洲大草原动物们。而庄家与跟庄者的博弈也非常类似于铃羊吃嫩草和逃离狮子追杀之间的博弈模式。那么,如果庄股模式仍然没有终结,2001年以来大调整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资本的特性决定了,任何调整都是一次财富再分配的过程。是强势资本对弱势资本的掠夺,是聪明的资本对愚钝资本的掠夺。周而复始。想起了那句老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们的对策呢?角色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在市场交易的位置。庄股模式之最终并非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也不可能有无止境的发展,这是生态平衡的需要和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我们的选择呢?做庄?跟庄?不反对,但也不赞成。做庄,就是圈下一大块看上去长着嫩草的地等着猎物的到来。跟庄,就是在狮子的眼皮底下吃嫩草,没错,这个地方嫩草数量多,但是成为狮子口中美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如何吃到嫩草而又避免成为狮子的美食呢?这是个两难抉择。
从交易的角度来说,市场价格运行是规律性和随机性的统一,具有可测和不可测的双重特性。但总的来说, 价格是多空双方矛盾同一的结果。 多方主导、空方主导和多空平衡是价格运动的三种主要方式。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走势形态。假如我们把这三种状态假设为:狮子正在饱食其他猎物(多方主导,大量吞吃抛盘),休息(多空平衡),捕捉猎物(空方主导,大量吞吃买盘)。我们就很直观的发现了一种狮子的运动规律。吃饱---休息---捕杀不断交替的过程。我们的对策就是只在狮子在饱食其他猎物的时候大胆吃草,在狮子休息的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并时刻观察狮子的动向,而在狮子饥饿的时候远离。
上述是个最简单的博弈模型。从个体上说,其他狮子和其他羚羊的状态都在相互影响着做为某个特定狮子和羚羊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狮子并不是草原的主宰!决定狮子群体和羚羊群体命运的并不是它们的奔跑速度,而是气候和来自外来的如人类的影响。我们很熟悉这一幕,在干旱来临的非洲大草原上,演绎着令人难忘的一幕:瘦骨嶙峋的食肉动物们无精打彩伏地喘气,抬头看天。而成千上万成群的食草动物长途迁徙,一路上尸横遍野,秃鹫盘旋,野狼出没。在市场上,也就是说,宏观经济面和政策面以及其决定的资金面的状态才是决定市场大趋势的内在要素。引入了这些因素,将会使得市场行为更为复杂化。但其相应的交易对策却可以简单处理。即各种市场状态下时机的把握,资金的合理调配和风险的控制。战胜狮子并不是羚羊的目标。羚羊的目标是长期吃到美味的嫩草。
理念之争(1)市场有效性
发布:尘浪市场有效假说(EMH)起源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廖尔森的《合理价格自由波动证明》和芝加哥金融教授尤金.法码《有效资本市场》,其观点是在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在特定时间可以反映所获得的信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证券投资领域最有争议的议题之一。
市场有效观念的重要定理---价格完全反映所有信息,说明价格运动并不遵循任何模式和潮流,也就是说,过去的价格并不能被用作预测未来的价格运动,同时,价格遵循的是一种本身预测的模式----所谓的自由波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信息或者分析都不能被企望带来一个远远高于合理基点的业绩。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欲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已经变成了一种赌博而不是一种技能。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一些取得突出业绩的投资者的存在,是因为从统计意义上说,总是有部分人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而另一部分人则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对市场有效性的挑战来自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特曼提出了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的"有重大缺陷投资者七大习惯"行为特征:短期行为、贪婪、过分相信专家、随波逐流、以偏概全、追赶时髦、玩弄他人资金。
很多成功的职业投资者声称有效市场理论的荒谬,包括巴非特也说:"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的证据产生过兴趣,很显然,不愿宣布放弃自己的信仰并揭开神秘面纱的人不仅仅存在于神学家之中"。
巴老所说的不无道理,而实际上任何活跃的经理人,无论其记录如何,都急于想证明市场的无效性,以作为别人代理工作进行辩护。如彼得.伯恩斯坦所说得"当今市场数额交易显露一个重要的信号,即纯理论意义上的市场有效性与现实投资领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同时,"在精力充沛、永不停息而喧哗的投资市场中,保持均衡价格是不现实的"。
我的看法是,当前我国股市并不是完全有效也不是完全无效,市场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是,我对于精确预测市场始终存在着怀疑,首先,许多预测来源于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计算机找到一些统计方面的联系不足为奇。许多预测模型不过是这种数据分析的结果。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联系在将来能够维持的住。其次,即使存在着可靠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投资者的涌入,它也会走向自我毁灭。当然,总的来说,我认为在一个不是完全有效的市场中,善于发现股市规律的投资者可以获得高于大众的业绩,也许这个观点仅仅是给自己一个鼓舞。
发布:胭脂的涩味
有效性的几个理论基础包括:
1)信息的完全性.这一点与技术分析之间存在差异.技术分析的观点的不完全信息.(这是指的对参与市场的人)。学术理论中的市场就象一局棋局,技术分析眼中的市场就象一副牌局。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2)市场的理性问题:他认为所有的投资人都是绝对理性的。而群体心理中可以看到市场作为群体出现时更多地表现为非理性。同样也是建立在绝对理性基础上的博弈论中也可以找到反响的证明。如:囚徒困境问题。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之间的差异在市场中表现得很明显。即使是绝对理性,但由于它选取的几点不一样。也会采取不一致的方法;
3)有效理论引用的统计分析中主要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变化的连续性。虽然很多人也做了很多修正,但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观点依旧是线性连续变化。而技术分析眼中的市场不存在连续变化。如:跳空缺口的分析等。
很多时候,我想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总会想起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一个故事。当时人们都沿用他的观点,认为炮弹是直线飞到敌人的上方,然后直线坠落的。只有当时的士兵知道炮弹运行的是抛物线。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在当时是很复杂的理论。人类是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我们在市场中只要使用自己的东西有效果就可以了。
发布:胭脂的涩味
我们现在就想用炮弹去攻击别人的士兵,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为什么别人说得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因为还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用炮弹去打那……
发布:kitaroym
1.价格完全反映所有信息,说明价格运动并不遵循任何模式和潮流....——俺的理解是:价格的表现,反应的是在那个特定时间经过市场理解后的信息!至于对信息如何理解和消化,及表现出如何的结果,市场好象自有他的解读模式!
2.关于有效和无效,实际就是是否存在炼金术的争论!俺还是给兄转数一下自反兄的问题吧:——在白人刚到美洲的时候,可能用一块盐或者价值相等的东西就可以换取一大片土地,你认为印第安人与计算机相比谁更傻呢?用食盐换黄金,对于白人来讲算不算某种程度上的炼金术呢?
一些观点与思考
一些观点与思考原创:尘浪
1300一带为何久盘而不能选择方向,应该是反映了当前市场的一种矛盾状态。最近的一些观点和思考,请大家指正:
一、管理层的态度比较明显。导致公众对1300政策底的心理预期。
二、在这种预期下,场外资金的运做有所积极。表现在盘面上则个股活跃度尚可。但是,由于这部分资金运作的品种属于市场冷门,且手法以短平快为主,一般是先拉出空间,再谋求利润的获取。从资金性质和行动协调性来看,以及对市场投资者的利润贡献上,均难于产生大规模的社会财富效应,因此,也难于一举扭转市场运行的大趋势。
三、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QFII、社保、保险、券商理财产品)的主流投资思路是估值理论和国际比较,深沪目前的平均市盈率仍高达25倍以上,导致整体市场的上升空间被压制(索尔尼克在1974年建立的国际资产定价模型(ICAPM)指出:在资本全球化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资产的价格并不由该国投资人决定,而是取决于其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性定价,即,一国资产的价格取决于其对全球市场组合的收益和风险贡献。而这种定价体系的国际化,使得封闭市场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过程显得异常痛苦。另两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的Bekaert和杜克大学的Harvey在2003年一项对24个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开放过程的研究中发现,早在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前,各国的市盈率水平就已经进入了国际接轨的下降通道中,其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从开放前七年的2.7倍逐步缩小到开放当年的1.5倍。----引自 杜丽虹《A股估值国际比较:全球化角度研究封闭的A股》 ),由此可预计,在这个大的指导思路下,基金或许并不会在此位置大胆作空,但是,也明显看到是出工不出力,被动投资行为明显。
四、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和全流通方案是影响A股的最主要因素。
伴随美元贬值和资本账户开放压力的增大,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然而,从国际经验看,并没有证据显示升值预期一定会带来一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尤其是对于以资源出口和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地区)。应该说影响是多方面的。
而可能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总体来说对股市是不利的。
全流通方案变数较大,短期也难有明确预期,也许未来是市场转机的一个契机吧。
五、快速增长的GDP能支撑A股市场目前的市盈率吗?
如果市场是静态的,我们或许还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实际上,市场是非均衡的。当然,不同的研究员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德意志银行一份报告显示,在台湾和香港这两个市场,GDP的增长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的相关性大概是70%-80%,而在内地是30%多,这表明内地股市的70%是由非经济因素在推动。而非经济因素当中有很多是政策因素。如果我们仍然进行国际比较的话,我的看法是对蓝筹股的折价拉低了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市场上多数公司的高估定价,而实际上A股市场的系统性高估依然严重!
六、A股已经高估了十年,未来十年就继续高估又如何?
这种观点也并非没有道理,积聚了大量结构性风险和体制风险的中国股市,市盈率不但被溢价,而且是长期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当然要归因于政府保护下的A股市场无论是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都从没有得到过充分的释放,换言之,不是股民的风险意识不强,而是从历史看这个市场的风险真的不大。所以,回到我们第一点说的,如果政府一心维持政策底的话,A股市场仍然有可能继续被高估。但是,个人觉得,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政府的保护能力将是趋弱的。未来,随着市场的开放,一方面,融入全球定价体系后的中国资产将面对国际投资人的定价,在与其他区域资产的竞争性定价中,A股资产的价格泡沫将被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资本流通下,政府机构对本国市场风险的承担和对境外风险的屏蔽作用都将被削弱,股市的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从而导致市场的波动率加大,境内投资人自身要求的风险补偿也会加大。在上述双重力量的作用下,境内资产整体价格重心的下移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七、未来我们怎么办?
投资者当然可以选择蒙起眼睛继续投机的道路。也可以选择等待A股与国际市场的完全接轨。但是,我们的确难以评估这个过程需要多少时间,也许三年五年也许十年。人生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但A股市场是否完全没有理性投资者存在的空间呢?我觉得也未必。尽管国际接轨的趋势下,A股市场整体价格重心的下移是不可阻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当前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全面否定,优势资产潜力的再发掘是未来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所在。
什么是新兴市场的最大优势?---我觉得是伴随着收入提高的消费升级。
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开始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食品和衣着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下降,从50%以上下降到三分之一左右,而零售、汽车等行业被触发;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一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住房、保险、旅游业全面启动,连带推动航运市场的发展。2003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均GDP约为1100美元,考虑汇率管制等因素后,实际GDP可能在3000~4000美元之间(见《新财经》第55期《重估中国GDP》)
八、短期走势更直接被筹码的供需关系所决定。
我们知道,股票的短期波动直接受制于筹码的供需状态,而技术分析能够通过监测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而对短期走势作出方向性的预测,根据目前资金运动轨迹,我们略掉过程,大致的结论是A股在未来的数个月时间内有希望进入一个小型的上升循环周期。在面临这种可能性的前提下,如果因为A股估值偏高而一味看空后市,也不是一个交易者应有的态度。投资者应该可以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可能出现的中级行情中来。
但是,我想说的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A股价格重心下移将可能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只有一少部分个股能抗击这种趋势走出独立的行情,未来操作,要么必须具备很强的波段操作能力,要么必须对个股有独具慧眼的研究。流动性、成长性、禀赋垄断性、行业地位、分红、公司治理结构、少数股东利益的保障等要素成为价值判断和价值挖掘的主要指标。坚持3至5年的中长线投资、进行行业配置和产品配置的组合化投资以及注重风险管理的盈利模式和价值型投资理念,将为更多的理性投资者所认同。笔者近两年来,也始终坚持这一观点并且加以实践。多数帐户无论是绝对收益率还是相对收益率,都超过了基准指数的表现。当然,由于实现资本市场定价体系的国际接轨,仍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崎岖中探寻个股资产的价值,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股市的道德和现实
无弦琴音客~
股市如人生,这句话可能是在中国股市成立不多久以后就被人们创造了出来。前辈们不会乱说的。
股市如人生 。人生如什么?
操作股票,离不开:理念(指导,代表是趋势理论等)、技术(工具,代表是波浪演变等)、策略(兵法,以变对变和不变应万变等)等。
而人活着,最基本的就是生存;最重要的是精神,也就是道德。
如果说,中国的股市从开始到2001年是一个小孩子的姗姗学步的话,则2001-2005更像一个冲动的孩子犯错以后被大人狠狠的打了一顿屁股的事情,那么从2006年开始,就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年代。再来细分,998点到2245点之间是一个“恢复”阶段,2245点到某个区间才是青春期的最成熟阶段,当然以后还会有个“冲动”犯错的走势,然后重新轮回到“犯错反省”的需要。
为什么要打孩子呢?因为犯了错误,调皮捣蛋,或者把人家的窗户打破了;于是家长语重心长的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做个好孩子,一定要听话,一定要从小培养高尚的道德”。
长大了,人们面对的现实就是生存,怎样才会活的更好。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小时候调皮捣蛋的那些小孩,已经率先致富了,而那些从小特别听话的孩子,一直这样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他们在精神修养上,却有着深刻的见解。
投资者在股市里,有人就像调皮捣蛋的孩子,被市场教训了很多次以后,慢慢成熟了,而率先跨入少部分稳定盈利的行列;而太多部分的人,一是被市场教训后自我放弃,遭到淘汰,另一部分则是按部就班的重复”亏损-赚钱-亏损-赚钱‘的路子里无法自拔,这部分属于大多数范围。
就操作的性质来说,有投机和投资两种。投机就像调皮的孩子,不过最终取得投机成功的人来说太少;投资就像老实人,但却缺乏变通之道;只有那些从投机行为中最终明白投资价值取向的意义,和那些最终从投资这里明白变通含义的波动交易者,才能把两者兼而并之,取其优点。
投机-教训-修正-投资投机兼并合一-稳定成功;
投资-教训-修正-投资投机兼并合一-稳定成功;
投机 灵活 操作圆融不呆滞
-合一- - - 久而久之,进化同步
投资 稳重思维无碍不死倔
不是因为投机或者投资,而成功,而是因为投机明白了投资,因为投资了解了投机。相互兼容吸收转化后,获取比较稳定的长期盈利。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股市和人生一样。道德是根本,灵活是发展,即投资是本质,投机是应变之道。这便是股市的道德。也就是理念、工具、和策略。
立足根本,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坚定的信念或者理念,和做人一样。是方向和原则问题。好比趋势,寄身于趋和势中,不赚钱都难;而如果把自己独立出来,所谓投机取巧,只见树叶不见天空,为了投机而投机,结局和过程都是酸辛的,和痛苦的。这种经历,时间长了,会让人发疯的,陷入失败的轮回。
但是不要怕。所谓投机是你,投资是你;投机市场默认,投资市场也默认。错的不要紧,一旦反省过来,错误的历程就成了宝贵的经验。投机的让人明白了灵活的重要性,重新走回投资上,依然是财富。
有了长期稳定的战略方向,符合价值道德的健康取向,就等于建立了一个必须的平台,虽然他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察觉他的重要。
在前面讲了,理念、工具、策略是完整的一套方案。或者说是现实世界必须需要的系统逻辑与结构。等于把交易者的高度思想,变成可行性的具体方案。
不过任何的“系统”都不是一撅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提炼,才能最终通过实践验证,取得成功。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实际中的应变之道。
鉴于系统比较复杂和分支细节太多,不能一下说明白,这里仅仅举个例子来表达一下:
理念、工具、策略
比如以经典的道氏理论为例--趋势。
释义重点:
1趋势是一种方向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具体的形态结构和相对的位置区间。即箱体区间和两个箱体区间的联系通道;
2趋势的每个位置都代表趋势自身发展的结构段落。物极必反特征与中间的联系发展过渡。即相对底部与相对头部,和上涨、下跌必须通道;
3定义趋势位置和结构属性,需要对经济发展规律有一定认识,对股市特有规律有认识和体会,这个可以通过学习与经历慢慢理解。
使用工具:
1阻力线和支撑线,适用于箱体结构等形态的突破和回抽确认;使用于上涨中回调所获取的支撑研判;
2通道线,即下轨支撑和上轨压制,适用于明显的上涨通道和下跌通道研判;
3变角线,适用于上涨或者下跌通道结束后,市场进入新的调整、修正结构的复杂形态时,形成的低点和高点连接,以研判新的趋势方向;
策略应对:
1突破买入,对应阻力线;
2回调买入,对应支撑线,注意阻力支撑是转化的,同一线;
这是明显上涨行情的起点买卖策略。卖出相反。
3二次高点不过卖出,回调跌破下轨支撑,卖出;
4进入调整结构后,跌破箱体通道的支撑线卖出。
策略含义:
1突破箱体,意味新的趋势开始,通常是指可以持股较长时间和波动较大的空间含义,在战略安排和战术操作上,即买入、持股、卖出整体上必须有足够的重要认识。依此制定战略、战术安排;
2明显通道,主要指与突破箱体的对应,侧重于持股方案;根据演变的特征做出调整和修正;
3整体概念,即箱体和通道、及下一个箱体结构,即起点、过程、目的的整体认知。也就是对趋势阶段位置定义和研判。
以上部分的解释了几个重要现象。以比喻系统的结构方式。然我们都知道,系统相对于投资者来说,仅仅起到了“工具、兵器”的作用。如何使用,靠的是投资者本身的能力,思维和修养。
操作股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然最终表现出来的则是简单的答案。明白这个复杂的过程,才能做到简单的反映操作。
这是实际走势发展过程中的必须量化的对应。
价值投资与价格波动的阶段投机利润,是一体化的;如同道德的观念根本与量化的系统结构行为也是根本与现象、整体与局部、转化与衔接、应对与修正等不可分割的。
如果投资者只认识到了其中的一面,则是不完整的,也就是逻辑上没有形成因果循环的关系。不能形成一个自我循环,就会在某个位置上出现错误。
就说这些吧,希望各位股友继续努力,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定奋斗。挫折和痛苦是正常的,经历过了这阶段,太阳就一定会在明天早晨升起。
在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应该作什么?
方针最近证券市场分歧很大,不仅表现在多空分歧上,也有投资理念的分歧,也有对风险的分歧。特别是“股网金来”对股市发出高度警惕的警报!我想了很久。
对于这一些分歧的出现,我一般只能表现为沉默,不是因为我不想说什么,而是我不知道说什么。沉默的目的只是希望自己高度重视起来,我过去的体会是,在分歧最大的时刻,机会最多,对于我这个100%的股迷,决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
记得乙木说过,大意是他不推荐(或谈论)个股,因为,每个人的差别很大,谈论个股没有意义。
我今天的观点是:当市场分歧很大的时候,我也不参与讨论,因为已经存在的是无法改变的,辩论也许有助于对分歧的认识,但我似乎感觉到,这样的辩论不仅仅有点浪费时间,而更大的可能是我可能会茫然。
但我不反对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温文尔雅地发表一点我的想法:在市场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应该作什么?
一、在最关键的时刻不预测
多空分歧很大的时候,您去预测大盘是涨是跌都很困难,更不用谈什么点位了,什么支撑和阻力从来就没有意义过。
我的感受是,在市场分歧很大的时候,预测远期是最大的风险!预测近期是对自己的名声不负责任。
事实往往打破一半人的预测,因为,多空分歧很多的时候,往往就是多空势力相当的时候,多空双方肯定在资本上、在权利上、在学问上、在成就上都很相当,预测只能使自己更加茫然。
那么是不是有一半人预测是对的呢,跟着他不就赚钱吗?也不是!因为,事实不仅要打破这一半人的预测,还要打破另一半人的预测。
在最关键的时候,我们不预测就是中立,就是胜利!
在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进行的博弈,您作为一个中间人,您的收获将会最大!
二、在最关键的时候现金最重要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在股市最关键的时候是机会最多的时候,机会将给谁呢?不会给任何预测的人,他们今天可能赚一些,明天可能又要还回去,当大盘真的明朗了,他们也该疲惫了,机会是流给持有现金的人的,这个时候,是现金说了算。
什么时候大盘明朗呢,就是这些预测的人都认的某一个位置,有个股方面的,也有板块方面的,也有大盘的。当他们都认了的时候,只有有现金的人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为什么不说持有筹码的最有发言权呢?我想这一点大家很清楚,在最关键的时刻,筹码持有者不是糊涂的就是疲惫的。
三、在最关键的时候我们应该埋头苦干
这句话说起来很轻松,但我们在中国这个赌性很强证券市场里能作些什么呢?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说我现在在干什么。
1、认识市场
认识市场的方法很多,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了解市场的概况:
A、最近创新高的股票和创新低的股票有多少,他们是什么股?这些个股的活跃性和潜力多大?最近是被套的人多还是赚钱的人多?
B、交易量或换手率排在前23位的个股,是上涨的多还是下跌的多,是进去的多还是出来的资金多?
C、技术指标分析:看有多少个股的技术指标是向好,多少技术指标是向坏的,当然要分日周月的。我也许只看MACD、BOLL、RSI、SAR四个指标。
D、关注每天的股评多空家数,再验证率;最重要的可能是新闻倾向;公司公告是说好消息的多还是坏消息的多。我也会关注某一个行业的首家中报,我希望能从某个行业的首家公布中期业绩的公司中分析点没有公布业绩的公司的业绩来,是增长还是下降。
2、重要板块分析
3、重要个股分析
什么是重要板块,什么是重要个股呢?我的定义很简单,历史的龙头、近期的龙头、与重要新闻关联性很强的、重要公告的。
4、大单分析
我想闽法的数据分析已经进入到一定的深度了,大家一定很是见地,就不多说了。
5、客户调研
看看客户的想法
6、投资组合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能作出一个高胜率的组合来,说明机会还早着。
模拟的投资组合的目的在于寻找到战机。
在您的投资组合模拟中一定要注意分类。我一般是分为十二种情况:
A、能连续看盘的和不能连续看盘的
B、高位博弈的和低位买入的
C、技术选股和基本分析选股
D、放量跟进的和缩量吸纳的
E、短线追涨的和中线建仓的
F、只买龙头的和只抢反弹的
看看这些模拟盘的收益状况就明白我该作什么了。
买卖的艺术
满怀着希望,踏入了2001年股市,希望凭借自己的勇敢及智慧博取资金帐户和内心的完满收获。但是,回首一年来的成败关键,发现仅有唐吉柯德式的勇敢是不够的,而即使在瞬间窥测到了投机的真谛,又因怀疑、卤莽、贪婪、恐惧等等人性的弱点而错失机会。于是再次向投资界的先哲们投去虔诚的目光。从短线秘籍到长线法宝,从螺旋历法到江恩理论,从RSI到W%R,不一而足。研究下来,看盘的水平倒是增进不少,对于分析方法也进行了了批判的接受,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分析系统。但是即使一个股票的走势验证了自己的分析预期,心中也只是一种小孩子无知的开心一下而已,而无法使我感受到心灵的愉悦。随着阅读的范围也从投机艺术扩展到人生成长方面。有一天突然明白自己在股市中没有享受到大快乐的原因:因为当时在我的脑海里股市是股市,人生是人生,两者仍然无法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时间长了倒是滋生出的一些杂念,这些杂念到后来越发的清晰,不由得产生了一些本原性的问题:我最初到股市中来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以我目前的水平,每年在股市中的赢利目标是多少为合理(有把握)?我能承受的亏损极限是多少?我目前买卖的依据是什么?目前的买卖依据(或者叫做买卖系统)的准确率是否达到50%以上?我的性格适合做短线、中线、还是长线?我是否了解了止损位、止赢点等操作方法?我应该用全部、还是部分资金操作?我是否在不断的学习并总结归纳,从而修正完善买卖系统?而即使上面的所有问题即便都有了合适的答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是否遵守了纪律!?
这些问题,相信大多数的投资者很少思考,那么这种盲目的投机行为的结果只能是资金的不断缩减。股市是使人性弱点曝光的地方,大多数投资者很难独立的理性的判断,而即使有些投资者看到了未来的真相,也因这是一个他不愿看到的未来,在犹豫中斗争、观望,最终因没有遵守纪律而遭到市场的淘汰。
我的一个朋友,已经在这个市场中健康而茁壮的成长了5年。每年的收益达到30%就收手不做,行情趋势较为明显时,再多做10%,只做中线,不做短线,短线的理由只有两个:一、达到止损位平仓;二、迅速达到止赚点平仓。而每年拿出利润的10%用做家庭旅游及充实投资技巧。一次,我们在聊天时说起,我就问他为什么只做30%,最多40%呢?他说我只投入我闲置资金的50%做股票,是因为即使赔光了,不至于使我的生活从头再来,而我认为我只有挣30%的能力,我用制度来使我远离贪婪,那就是在趋势确定时只多赚10%,而且止损位就是保证我获利30%。其实,我的这位朋友在技术分析方面已经很有心得,我就问他学习的重要性,他告诉我,这么多年,孜孜不倦的研究只有三方面:一、选股,二、确定买入点。当我问他五年驰骋股市的心得时,他说:“我可以暂时不赚钱,可是一旦赚到钱,再想让我退回去是不可能的。”
30%难吗?不难,难在坚持纪律及在离场后的不为所动!
表面上看起来证券投资要解决的是买什么?什么时候买?卖什么?什么时候卖?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其实回答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需要不断发现并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需要用理性的脑而非感性的心去做出决定。技术分析仅仅是个工具,是一个发现投资对象的工具。而依据风险承受度、资金使用时间、投资者性格以及当前大盘的趋势等因素的综合判断来决定投资理念:即最终赢利目标。所以开始每一笔交易和投入资金的比例多少都应该是由投资理念决定的。这个市场中没有人敢说自己从不犯错,从江恩等投资先哲的往事来看,这些泰斗级的人物也坚决的将预测和操作严格的分开,当预测出现偏差时,有效的操作纪律使我们不至于犯下大的错误,同时我们也需要纪律保证“赚到的钱不可能退回去”。
也正因为上面的思考,确定了我个人在未来的投资的宗旨:技术分析发现投资品种;投资理念决定投资对象;操作纪律最终决定业绩!也因此而产生了小牛顿三大投资定律:第一定律: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永远遵守纪律;第二定律:不要试图使利润最大化,只吃鱼身,放弃其它;第三定律:自信,相信自己,但永远不要满仓操作。这些仅为本人点滴感悟而已,谬误之处难免,尚需时间及实战的检验与优化。更何况,能否知行和一才是关键。
在我入股市搏杀之初即遭遇了这波有史以来少见的大跌,应该要感谢命运的安排。因为他使我清晰的意识到:一、在以后的交易中要永远将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利润永远是第二位的。二、永远客观的聆听市场的声音,并尊重市场的选择。
诚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在总结时,又有了新的感受,也许是由于这种感受还不系统、不深刻、不理性,亦或是因为文字表达功力稍逊使得写出来的东西与心中的感受还是有所区别。只能成为暂时的遗憾罢了。
学会了娴熟的舞步,未必就能成为完美的舞蹈艺术家,即使对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等工具烂熟于胸,也并非一定能够成为投资大师。因为我们需要身心和一,需要理想以及追求理想途中的快乐源泉!
(小牛顿)
谨以此文纪念自己在2001年的投资历程!
投资如婚姻
投资如婚姻 抱朴仙人 2005-04-29 22:41:34你也许没有受过投资科学的专门训练,但你肯定有一次表现得像一位真正的投资家――在选择你的婚姻对象时。
婚姻的过程是投资科学的范例,可以最恰当地描述投资活动的全过程,为什么呢?
一谈到科学,总会有什么“神圣的殿堂”之类的修饰语,好像科学是几个穿白大褂的人躲在象牙塔里干的事,凡人不可高攀,不可亵渎。投资既然也是一门科学,很多人也就对其理论敬而远之。
投资学的确是有很多奥妙复杂之处,但归根结底,是对常识和经验的精炼和升华。只要是先付出某些东西,期望将来有所回报的,都是一种广义的投资行为,读书、交友、巴结上司,无不如此。
揭开婚姻那温情脉脉的面纱,你会发现,投资与择偶有自然的相似性,都是首先关心经济问题,要考虑风险和回报的,这并不是荒唐的类比,而是婚姻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恩格斯曾经详细论述过,婚姻是私有制的重要产物之一,由于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他们在婚姻问题上表现得更理性,更有策略,与投资家是一样的。
婚姻大致上有四个阶段:恋爱――结婚――婚姻生活――婚姻解除;相当于投资活动的寻求和评估项目――签约――管理和分红――清算终止四大阶段。我们且来看一下,在这四个阶段,女士(投资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以及涉及到的经济和投资概念。当然,我们按照社会潮流,只讨论年轻美貌、不太有钱的女士,年轻和美貌是他们的主要财富:
恋爱和谈婚论嫁的阶段:手持鲜花、拼命献殷勤的翩翩男士其实就是捧着项目可行性报告,到处寻找投资的企业家。而投资人则像那位女士,飘飘然地沉浸在吹捧和体贴当中,憧憬着那些远大前景,被优厚的条件和披肝沥胆的山盟海誓弄得晕晕乎乎;偶尔清醒,又疑虑重重,忐忑不安,“现在是挺好,不知道结了婚会怎么样?”答应不答应?真是“妾身千万难”!
女士的难题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她不能不出嫁,老死闺中;另一个是不能嫁错,“女怕嫁错郎”嘛。
不能不出嫁,就好比投资家不能把钱烂在家里。钱不投出去,还赚什么钱!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它实际上是在减少。女人不出嫁,她的资产――年轻美貌也同样会很快消失。波兰(也许是捷克?)有一首民歌,唱的是一位漂亮姑娘挑女婿,“有一位姑娘整十八岁,来求婚的小伙子有一百位,他不漂亮!他没名望!他袋里没钱!这个不好,那一个更糟……”结果挑花了眼,从自己十八岁一直挑到三十八岁,终于看中了一位,“可是,大家全都不要她!”资本已经消失了!所以,不但要出嫁,而且要趁早!这就是投资的第一个原则:要投资,需趁早,早投资,早收益。
不能嫁错,是因为只能嫁一家。古代有一个笑话,说是一个姑娘,左邻右舍的小伙子都来求亲。东边的小伙子人挺丑,但家里有钱;西边的小伙子是个穷鬼,但英俊体贴。于是姑娘就决定说:“愿东家食而西家宿”。就是说,她想吃饭在东家,但晚上睡在西家。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没嫁之前,你可以挑漂亮的,挑有钱的,挑老实的,选谁都行,一旦出嫁,就不能挑了,选择权被剥夺了。只能选一家,选了又不能后悔,决定就尤其难作。这也是投资家的一个大难题:投资会丧失资本的流动性!搞财务工作的不是有句话,叫“现金为王”吗?为什么现金为王?因为白花花的银子,可以买任何东西,它的价值,除了货币价值外,更重要的是有选择的自由,一旦买了汽车,就不能再买房子,真实的价值就要打折扣。所以,在前面说的投资原则前面,还要加句话:要选准项目,不要轻易投资。
前面已经说过,恋爱的男女(投资家和企业家)心理和行为不一样,这也是有原因的。结婚对女方比较容易,答应了就是,但一旦婚姻不幸,要离婚,损失一般比男方大。进门容易出门难,在企业战略学上称之为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所以女性对结婚的态度会比较现实、谨慎。男性的退出壁垒较低,态度上自然更积极。(也有例外,比如婚外恋中的已婚男子,他的退出壁垒就比较高,对于跟情人结婚会比较不感兴趣,摊牌时多数宁愿跟黄脸婆在一起。)
投资家与企业家的关系也大致如此。投资家投的是钱,万一失败,亏的也是钱;企业家,尤其是兜售项目的企业家,投的是一个好的主意、自己的经验和才学。万一失败,损失的是时间和精力,钱损失得其实不多,这里有天然的不对称现象,投资家的退出壁垒比企业家要高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家也并不是什么无冕之王,其实是个有钱但自己不会经营的人,必须通过企业家来实现自己赚钱的理想,是经济社会中的瘸子。
那么,怎么想办法拉平呢?女士的办法主要是靠婚前的要价,彩礼、大操大办,诸如此类。即使家庭负债,也在所不惜!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提高男方的进入壁垒,降低自己的风险系数。可以想象,如果男人全家三十年的收入只够结一次婚的话,他对于离婚一定会非常慎重的。这就保障了他会全心全意地建设这个家庭,而不大会花头花脑。投资家的做法也是如此,他一旦投资,首先想做的事就是怎样把企业家或经营者拴住,让他专心经营。所以如果你拿了好点子去找投资家,他们又愿意让你经营的时候,如果他们拿出一大堆抵押、担保、保证文件,甚至拿出卖身契来让你签,你千万别意外,也别生气。要是让你溜了,他们的钱怎么办?他们也是没办法嘛。
成家以后:投资前期的尘埃落定,企业开始经营了,投资可行性报告中美好的的前景像肥皂泡一样陆续爆裂,生活开始显露出它枯燥乏味的真相。正如鲁迅在《伤逝》中描述的一样,爱情被生活的鸡毛蒜皮磨损,成了恩格斯所说“所谓幸福婚姻乃是最枯燥无聊的同居生活”。大有前途的金龟婿原来只是平庸之辈,想行业领先的企业,却只能勉强度日。这时的女士已经徐娘半老,投资家的银子也都变成了设备和费用,抽不回来了。原来的旧情人和谈过但没投资的项目也格外可气,好像都特有出息。于是投资家和半老徐娘都坐下来同声一叹:“唉、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看上你呢?”
然后开始评估形势,想对策。
这时的选择其实也不多,无非是两条:一是继续投资,指望咸鱼翻生;二是就此离婚,认输了事。实践当中,选择第一条的占了一大半。
为什么?
主要是不甘心和不舍得,这两种情绪在作怪。不甘心,是心理上不愿意承认失败,面子上下不来;不舍得,则是因为“下本钱万万千,没捞到丝毫利”,一想到精力上、财力上、时间上的大量投入,总觉得半途而废太亏,说不定再坚持一下,就熬出头了。在这两种情绪作用下,被套牢的投资人追加投资成了通行的做法。其实,在被套牢的情况下,追加投资一般是不明智的,因为你投资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产生的效益。不能产生效益,甚至还要亏损的投资,它本身实际已经化为乌有。我们说,投资变成了沉没成本。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考虑呢?
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考虑。要么大举增资,扭转局面;要么壮士断腕,及时退出。投资的大忌是勉强维持,小额追加。这也恰恰是投资家和婚姻双方最容易犯的错误。
认输退出,改弦更张也不容易,它有它的特殊风险:另找一个也同样不见得合适,而且还有可能落空,一个都找不到。转移成本和转移风险都很高。
有风险,又不舍得,不甘心,所以大部分人就收起了远大的目标,最终过起了平常人家的日子。投资家到了此时,也就只好甘心于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了。
附带说一句,以上所说的投资家,是指传统的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不在其内。所谓风险投资家,是投资家中的新新人类,他们的信条是:结上十次婚,有一次结对了就行。他们是离婚专业户,不会陪任何一个企业走完全程。但也不会管得你太严,不会像传统的投资家那样,关心得让你受不了,所以这种水性杨花的作风也不见得是坏事,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说投资,为什么要拉拉杂杂地与婚姻类比呢?主要是希望有志于成为投资专家的读者培养自己的专家思路,习惯于用投资家的眼光去分析和评判事物,尤其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能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发现问题,是优秀投资家的标志,而这种能力,是完全可以自我培养的。
读《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
读《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陈理:财富是思考的产物
“财富是思考的产物” 。思考对聪明的投资至关重要。很多投资者的失败,其根源多半是不思考、不善于思考甚至不愿意思考,“做得太多,而想得太少。”
格雷厄姆曾言:“在华尔街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正确思考;第二、独立思考。”笔者相信,阅读罗伯特·汉格斯特龙《从牛顿、达尔文到巴菲特:投资的格栅理论》,学习以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和90年代最成功的投资家之一比尔 ·米勒的理论为基础的新投资思想——“思维模式格栅”理论,掌握书中介绍的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等各学科的基础概念及相关学科中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著述,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投资上去,将使投资者获得全新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投资者正确思考和独立思考,进而聪明地投资。
“思维模式格栅”表面上看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字眼。它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思维模式格栅”的源头与发展
1749年夏,本杰明·富兰克林散发了一份名为《宾夕法尼亚青年人的教育问题提议》的小册子,提出“建立费城公共学院” ,学院不仅要在经典学科领域领先,也要重视实用课程。富兰克林因此成为多学科教育的创始人,他特别强调要通过教育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思维模式格栅”的核心是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进行综合思维。其思想源头就是“富兰克林提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思维模式格栅”理论得到了相关科学的支持。如根据桑第克的刺激——反应模式建立的“关联学说”和美国密根大学约翰·H·霍兰德教授的创新思维理论等等。尤其后者认为,创新思维要掌握两个重要步骤:第一步,必须理解准备吸收知识的基本原理。将各种思维方式联系起来,并从中得到启发,确保你对格栅的每一种思维都有基本的理解。当然,你不必成为每个学科的专家,但一定要掌握其基本原理。第二步,就是找比喻,要了解比喻用法及其好处比喻不只是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还能帮我们将散乱的思绪归纳成型。比喻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借助于将一个概念和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联系起来,并用简单生动的方式来描述。建立和使用思维模式格栅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而比喻是最常见的方法,很多发明创造都与此相关。如汽车的雾化器和香水瓶相似;很多仿生设计的过程也与建立思维模式格栅过程类似。
“思维模式格栅”与查理·芒格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躲在巴菲特光芒的背后,低调做人,但你绝对不可以小瞧他。他的很多见解称得上惊人,其中最令人振聋发聩的就是关于“投资与处世能力、投资与思维模式格栅”的论述。如:1、挑选股票是处世艺术的一个分支,要将投资视为处世能力的一部分来理解。2、用宽广的视角就会发现每一学科都相互交叉,并在其中各自得到加强。一个爱思考的人能从每个学科总结出起特定的思维模式,并会将其联想在一起,以求达到融会贯通。那些养成这样思考习惯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会非常成功,不具备这样坚实的心理素质的人,在股市上或其他地方的成功只是一时的运气。3、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是取得最佳投资回报最有效的方法。当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式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时,这样的投资决策会更正确。这是最好的回报――理解越多越深会使我们成为更聪明的投资者。4、真正和永远的成功属于那些先是努力建立思维模式格栅,而后学着以善于联系、多学科并用的方式思考的人们。
思维模式格栅的超常力量
“思维模式格栅”中的“格栅”本身是一个比喻。格栅是人们用来装饰篱笆、在院子里搭凉棚,用作攀援植物的支架。现在我们把格栅想象成一组思维模式的支撑框架,形象、简单。相信读到这里,投资者们都会明白了。
熟练运用“思维模式格栅”,善于挖掘不同思考方式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思维,就会产生查理·芒格所说的那种“超常力量”,它不是1+1等于2那么简单,而是“产生临界物质爆炸似的巨大能量。”
巴菲特的巨额财富和长盛不衰,充分印证了“思维模式格栅”理论的巨大威力。虽然巴菲特从未公开承认自己是“思维模式格栅”理论的拥趸者,但从他的一言一行和思考习惯可以断定,他也是“思维模式格栅”理论的实践者。例如,据巴菲特研究专家罗伯特介绍,巴菲特每天阅读四、五本书,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又如,他善于向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学习:从棒球超级击球手威廉姆斯的击球策略,发展了独特的“挥棒”的投资概念;从一个球童的赚钱故事,发展了“与赢家共事”的经营之道等等。这些都泄露了巴菲特是“思维模式格栅”理论的成功实践、巧妙运用者的天机。
“投资思维格栅”的实践
广发基金的朱平先生在上海证券报的专栏文章中,经常从历史典故、财经故事、甚至大长今电视剧、超女等社会热点事件展开,联系到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进行多角度思考,使投资理念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受到读者的好评,其实也是投资格栅理论不自觉的有效运用。
我自己的经验是“股眼看世界”。即以投资为中心,跨学科广泛学习,从不同角度对投资进行思考、感悟、印证。在学习、工作、生活各种场合,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投资,进行形象的比较分析,如同把各种思维模式放在格栅上进行联系一样。例如,笔者曾写过一篇《投资娱乐串串烧——李敖也是短线客?》,从李敖的打油诗、爱情观,联想到投资观、投资方法,把李敖的“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与短线投机者的“不赚那么多,只赚一点点”相联系、相比较,其实就是从不同角度、将不同学科的思考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投资的本质。
《野鹤:败后余音》
能简单说一下你的交易风格么?YH:大致是以技术层面的东西为主要触发信号,在市场产生向上或者向下的突破时,轻仓追入,当然,基本面研究也是形成决策的一部分,只不过这方面我并不过关,所以还没有当做决定性的因素来用。
那赢利来自于哪里呢?
YH:这类信号中,大部分最后会被证明是无效的,会带来大量的小额损失,而有效的信号却回报惊人,长期下来,收益显现为正。
今后信息流通速度快,市场消化各类基本面的周期也短,是否会导致你的系统失灵?
YH:是的,假突破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市场走势也会呈现复杂化的一面,也就是说,干净利落的行情的数量可能将减少,这将给我这类的交易者带来新的难题,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有什么办法么?
YH:加强基本面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没有真正掌握之前,要谨慎使用,另外就是把资金管理收紧,更加保守的资金管理可以渡过很多困难期,当然,回报也将下降。
我们一直关注你最近的操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大幅损失?
YH: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坚持自己已经成熟的一套交易方法。
能否具体点?
YH:当时有了可观的赢利后,放松了严格执行纪律上的要求,而想在交易上更加激进,改变了交易模式,为了去赢取更多的利润,而全然不顾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在亏损后存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自己并不过关的所谓“基本面”研究,结果越陷越深,进入了最可怕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让我们想不通的是,你一期帐号赢利已经那么多了,为什么还要那么激进?
YH:其实一期帐户到春节前的操作都是非常循规蹈矩的,在春节前,我已经完全计划好了春节后开盘的操作计划,也是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也许一切太过顺利了,大坝往往是从一条小缝开始裂口,现在回头看,一切都很清楚,可惜人在景中而不知。
第二期帐户的合伙人好象很惨,赢利时候不在,亏损时候却赶上了,你怎么看?
YH:确实很内疚。
为什么会这样呢?
YH:这是我的一系列错误造成的,首先,一期赢利很大后,自信心膨胀,开了二期,而当时恰恰需要的是冷静,低调。其次,由于二期开始并没有赢利,应该从最基本的保守策略做起,但是我却把它当成了一期一样的资金管理手法,甚至更激进,更何况从当时开始的操作就已经走上了歪路,所以,结果肯定不会好。
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YH: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我们发现,你往往在顺利赢利很大后,会出现急速的下滑,是不是性格上的缺陷导致的?
YH:有相当的原因是这样,熟悉我的人都认为我是在逆境中翻身的性格,而顺境中会自大傲慢,失去控制,某种程度上有自毁情结。
这么可怕?那做交易不会很危险么?
YH:是的,所以自控特别重要,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一套正确的方法,是非常非常难的。
好象你的方法也并不难,为什么还会失控呢?
YH:因为人都是追求完美,喜欢不停地“优化”自己的系统,所以经常越界踩线,很多人不相信成功的系统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难在一致性地执行上。
执行有什么难呢?如果规则都很确定的话。
YH:规则越明确的系统,执行起来越枯燥。
从赢利那么多,到全部亏损掉,你最痛苦的是什么?
YH:利佛摩尔说过:“损失金钱并不让我痛苦,最痛苦的是没有做正确的事”。没有别的比这句话更能形容我现在的心情了。更何况损失的远远不是金钱那么简单?
除了金钱,还有自尊?自信?
YH:金钱之外,还有合伙人的信任,也是非常大的损失,同时因为这两期合伙帐户都是我今后准备做私募基金的雏形,现在这样的结果,可以说至少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来重头做起,证明给投资人看,时间上的损失,对我来说,太大了,很多路都要重新走过。
目前的情况,如果帐户到期,合伙人还会继续加入么?
YH:这是合伙人的选择自由,他们有千万个结束的理由,我完全可以理解,自己做砸了,就必须自己承担责任。
从你的话里来看,你还是相信自己能重新做起来的,只是时间要拉长?
YH:是的,因为现在的局面,输在“心”上,“心”慌,手就乱了,自然就败。
亏损如此,还这么有信心,别人会不会觉得你是“嘴硬”?
YH:呵呵,别人怎么想,我没办法,我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但是交易的业绩并不能证明你的能力,怎么能说你是实事求是呢?
YH:确实,公开的业绩目前来说并不理想,我无法证明。
你从03年初开始做期货,到现在总体是亏是赢?
YH:总体是赢利的,只有04年是亏损。
今年仍然赢利么?
YH:是的,虽然亏回去了大部分,现在总体仍然是赢利的。
所以你准备对二期追加资金?
YH:是的,放在一起做也许更好点,也让我没有退路。当然,这些钱并不参与赢利,但是承担新产生的损失。
好象看起来,你极力想补救什么?
YH:确实如此,我心里有愧疚,会尽量补救。
你是希望做给合伙人看,而取得长期的合作关系么?
YH:是的,我希望我的合伙人能和我一同走过顺境逆境,甜美的果实只有经过艰辛的过程才能得到。我特别羡慕巴非特,他有和他几十年共同进退的投资人,对他完全是无条件的信任。
但是巴非特每年都做得很出色,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坚定的投资人,目前你的条件和他还是不同的吧?
YH:确实如此,刚才的比喻有点不恰当,只能说我会努力去做,结果如何,需要时间来检验。
你一直是单独交易,有没有考虑过组成团队?
YH:考虑过,只是时机并不成熟。
团队交易的话,是不是比你自己更稳定?
YH:应该如此,组成团队,就是为了克服每个人身上的短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所以团队的组合也是很关键,并不是人多就是最好,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很优秀,组成的团队就必然是优秀的。关键要达成1+1大于2的结果。
那今天就到这里,希望你能稳定下来,尽快恢复!
YH:谢谢!
大批特批
大批特批一 江恩是股评,是庄托探险家
今天心情不错,为纪念初恋10周年,发此狂贴,纯属娱乐。
你问我为什么?让我乱七八爪道来。江恩的传奇都是些什么?细想一下,好像什么也没有吧!就是发现他的书玄之又玄,杂七杂八。书写了不少,可没什么实绩。
你会说了,不对,江恩有一个故事,是说他公开预测某期货今天将以xx元收盘,结果眼看要收盘了,却还差一点点,正当人们开始怀疑的时候,收盘的最后一刻不多不少,收盘价站在了他的预测之上,真是脍炙人口的故事啊!这一故事我是从波涛的书上知道的,可把波涛佩服得五体投地。我靠!凸!!!这TM不是明目张胆的“非法操纵”是什么?!可比起我们国家的股评,江恩那点伎俩还差得远啊!咱们国家的股评家今天晚上说xx股票明天涨停,喝!奶奶的!明天就涨停。江恩还有其他一些公开预测的纪录,准确率高达95%以上,瞧把波涛给羡慕得,崇拜得。这还不简单,有庄家在后面配合嘛,想想那个年代,证券法还很不完善,庄家横行于华尔街。你问我江恩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好处不明摆着的吗,跟咱们股评家一样嘛!造神,拉会员,然后配合庄家痛宰。从这种意义上讲,江恩是这世界上最成功的庄托,因为挨宰的人一百年后还对他顶礼膜拜,尊为一代宗师。
还有一点要提提,据国外文章,江恩当年一年要写好几本书,要办十几期函授班,教你炒股赚大钱。咦!怪事,这要耗费多少宝贵时间呀!还有时间做投资吗?依我看来,他八成是单靠炒股很难维持生活开销,或者根本就不是靠炒股为生。你说他这是悬壶济世,普渡众生,牺牲小我,得了把你,从来没有那篇报道说江恩是慈善家。真是抠门,赚了买书人的钱,还说是为你好。看看人家索罗斯,大慈善家,但在市场上却是刽子手。这才符合事实,因为在市场上,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要施舍,在市场以外施舍,巴菲特、比尔盖茨也一样,生意场上铁石心肠,生意场外宅心仁厚。江恩真是虚伪。
关于江恩的交易理论,一个字——玄!天书之所以是天书,就因为“玄”,越看不懂,越经典。当然你会辩解,江恩的一些话还是挺经典的,没错,只铁、唐能通、陈浩有些话也很经典,道理谁不会说,可做得到吗?为了加深印象,我也忽悠一句:“价格是受供求关系的决定。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因此成功投资赚大钱的千年不变的真谛就是:供不应求,买;供过于求,卖。”怎么样,我没说错吧?经典吧?还不赶快给我跪下,磕三个响头。
《江恩45年》里讲到了livermore怎么样、怎么样,可为什么livermore的书里连江恩一根毛都没有提到呢?江恩借名人炒作自己。
其实江恩还是有本事的,毕竟是庄托嘛!忽悠的功夫赵本山要靠边站。
大批特批二 跟庄的是傻冒
得罪你了?对啦!你就是傻冒。
关于跟庄,有些问题要先搞清楚,那就是:
你凭什么认定自己跟到的是庄,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地“杜撰”出的“幻觉”呢?
股价无时不刻上下波动,你凭什么认定自己赚到钱是跟庄的结果,而不是一时运气或其他原因呢?
你见到过真正的庄家吗?
是庄家亲口承认你是对的吗?
你确信庄家没有对你说谎吗?……
大凡流行的跟庄技巧、主力持仓成本计算等等,都是人们一厢情愿、想当然地猜测或臆想罢了,尽管有些讲得“头头是道”,终究还是猜测,因为绝大多数人跟本就从未见过庄家的庐山真面,只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便一厢情愿地认为庄家应该会这样买或那样卖,这只股票有庄或那只股票没有庄。实际情况是怎样,根本就不知道,也无从查证,庄家不会站出来对你说:“小子!好样的。”有时运气好,靠“幻觉”也赚到钱,从而更强化了自己跟到庄的感觉。跟来跟去,跟的只是自己的“心”;斗来斗去,只是在和自己的“心”斗。
其实主力坐庄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1、正确把握基本趋势;
2、与散户大众对弈,成为少数派;
3、行动的隐蔽性。
如果随随便便就让散户大众给盯上,那么主力行动的隐蔽性丧失、少数派的地位丧失,原本是极具价值的少数派报告,如今变成了无用的大众观点,筹码收集不到(大伙都在抢)或筹码派发不出去(大伙都在抛),主力的坐庄计划必然流产。一句话,主力动向不看也罢,看也白看。
庄家怕不怕有人跟庄,怕——个鸟!欢喜还来不及呢!如果没有人跟庄,那坐庄意义何在?因为很多人喜欢看盘——读盘口语言,那庄家就在盘口和你交流,跟你邂逅。如果你不懂盘口语言,那庄家还瞎折腾个鸟,这就像两个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你说什么我不知道,我骂你娘,你还说 thanks!你试想,如果所有人都不懂盘口语言,庄家还会在盘口瞎折腾吗?肯定不会,那岂不是“对牛弹琴”。如果大家都开始说报表语言,那庄家就会屁颠屁颠地跑来,在报表上和你交流,跟你忽悠。
总之,庄家死皮摆列地缠着你,一定要让你听得懂他讲话,一定要和你发生关系。庄家就像妓女,想法设法来讨好你,你不理她,她就没饭吃了。如果你把持不住,不慎染上了梅毒,不能怨妓女不干净,是你自找的;同样,被庄家坑害了,也别怨庄家心黑,人家为了勾引你,容易吗?体谅一下吧!
跟庄就像嫖妓,都是为了谋求本分之外的贪(性)欲,死不足惜,活该。
沙龙精彩回顾:交易技巧和交易心理探讨
【作者:AlanHu】嘉宾资料介绍:AlanHu,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和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商学院的 Alan, 曾在华尔街担任外汇交易员和外汇基金经理 , 有十多年的证券 , 期货和外汇交易分析经验。现为美国嘉盛分析师。
主持人:大家好!和讯外汇近期策划了“2006-和讯外汇机构沙龙巡展"活动。目的是在中国外汇改革加速的大背景下,更好的推动国内外汇交易业务的开展,构筑并完善网友,机构与外汇频道之间互动的长效交流平台,共同繁荣我国的外汇投资市场。目前参与的机构有美国嘉盛、经易汇智、北京外汇通、北京富利恒等,我们非常欢迎更多的优秀机构主动与我们联系,加入“机构沙龙巡展”的行列。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请到了美国嘉盛分析师Alan Hu作客外汇沙龙,作为“2006-和讯外汇机构沙龙巡展”活动的第二位嘉宾。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积极讨论。也欢迎大家给你喜欢的机构、分析师投票打分,我们的活动最后还将选出最受欢迎的机构、最受欢迎的分析师。有他们的支持,你可以挣更多银子;有你的支持,他们一定做的更好。现在大家可以开始提问了~~
plmm000:HU 先生,怎么看待近期的外汇市场?什么币种有机会?是日元吗?
AlanHu123:近期汇市焦点仍在美联储今年的加息进程上, 估计利率上升到5.5%到5.75%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日银方面估计今年再度加息的机会不大, 我们年初对日元后市的走势是预期会到130左右, 估计今年日元还是以走贬为主. 短线如要找一个非美货币投资, 澳元相对上升的概率较高. 谢谢.
重庆藏獒:专家好。我做保证金也有两年了,但是还是改不了下单后紧张的毛病。很多时候都因为过早的平仓,结果错失了很多盈利的机会。请问我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呢以后?
AlanHu123:进单前一定要有个计划, 那里进单,那里止损, 那里止赢, 没有意外情况绝对不要改变计划, 严格执行. 另外, 入场后要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要一直盯着市场看,太近了市场里的噪音和情绪肯定会影响你, 随着每个小波段的上升或下跌喜忧不断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谢谢.
小妞儿:Alan,你好。能简单介绍一下你在华尔街担任外汇交易员和外汇基金经理期间的日常工作安排吗?让我们这些外行也开开眼。你在工作中又经常应用哪些交易技巧呢?
AlanHu123:基本上每天都要看大量的报告, 做市场预测, 然后就是定好计划, 计划定好了就让其它相关人员下单或由系统执行, 没有太多太复杂的东西.谢谢.
小妞儿:谢谢Alan。你做外汇基金经理,交易的是别人的钱。你紧张吗做的时候?请问你是如何调节自己情绪的。是不是用自己的钱交易要更紧张一些?
AlanHu123: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个适应的过程, 重要的是要养成超然的态度, 千万不能一直盯着市场看. 前面说过了, 计划定好了就严格执行, 没必要因一时的小变化而使得自己紧张. 如果你有客观的态度, 别养成侥幸的心理, 别在乎每次的输赢就可以了, 是否是自己的钱并没什么区别.谢谢!
bgates:俺也有个问题啊。俺就特想知道有哪些招儿在交易中管用。乱七八糟的各种技术指标俺看了不少,哪个指标都吹得神乎其神,好像按这个指标做就OK了。但是实际操作中俺看哪个也不能预测准,10次里有8次都是错的。俺总感觉,真正能赚钱的招儿都不外传的,外传的招儿都赚不了钱。专家说是吗?
AlanHu123:在交易中真正管用的是顺势而为, 偏离了这个就永远不可能做好. 而要判断大势, 基本上是指标的综合应有, 日图K线的形态, 和对市场气氛的感觉. 谢谢.
bgates:俺也有个问题啊。俺就特想知道有哪些招儿在交易中管用。乱七八糟的各种技术指标俺看了不少,哪个指标都吹得神乎其神,好像按这个指标做就OK了。但是实际操作中俺看哪个也不能预测准,10次里有8次都是错的。俺总赶脚,真正能赚钱的招儿都不外传的,外传的招儿都赚不了钱。专家说四吗?
AlanHu123:技术指标的存在本身就是证明其对市场预测有作用, 不然又怎么会有人用它呢?但是, 指标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 只是在你对市场趋势量化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 好的技术分析方法总是把数种指标归纳起来做判断, 而不是依靠某一种指标. 另外, 我个人并不建议使用那些太复杂的指标, 最基本的MACD, 震荡指标, RSI, 布林带, 平均线, 使用好了这些已基本足够, 没有必要搞太复杂的. 谢谢.
bgates:专家,你提到了贪婪和恐惧。你不认为贪婪和恐惧是因为认识不清楚市场造成的吗?俺觉得老虎肉再好吃,俺也不会一个人去打老虎吃;换了只小猫,它再张牙舞爪,俺也不会怕它。俺觉得吧,将人正常心理的正常反应而不是市场的复杂归结为像俺们这样的人在市场里赔钱的原因,是不是有点唯心主义了?
AlanHu123:我的观点是, 贪婪和恐惧是对钱, 而不是对市场,市场是实实在在的, 错的永远是自己. 所谓的对市场不清楚, 谁又能清楚市场了? 就好比事后一大堆新闻, 那其实也是一种带有实效性和选择性的解析而已, 因此, 市场对个人而言总是不确定的, 但市场本身是确定的. 人是急于自身的问题而造成贪婪和恐惧. 你说的例子, 好像指向的是顺势而为. 按你的结论, 是不是这个市场就不会有赢钱的人呢? 心态把握不好而输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就好像你打麻将输钱, 总不能都归结于运气不好, 别人的牌不知道会怎么做, 怎么出吧. 多考虑一下为什么自己没有别人做牌的技巧. 谢谢.
富兰克林:大家都说到计划了,专家你认为普通投资者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计划?长期还是短期?出现意外情况能否修改?怎么改?
AlanHu123:实盘只能做中长线, 虚盘基本上只能做短线, 除非你有超人的心理素质, 否则要一次盈利超过300点以上会非常困难. 出现意外当然需要修改了, 但所谓的意外除了象911那样的突发事件使得难以立即作出策略的改变外, 其它的都不能称之为意外. 象昨晚博南克宣称会停止加息那样, 市场一直在等待他的讲话, 他既然说停止升息, 那短线买入美元的策略当然要改了.而且, 在这样的风险前, 离场观望是绝对正确的, 在此之前赌他会怎么说而持仓还不如到大西洋赌城买大买小. 虽知留得青山在, 哪怕没柴烧, 生存为第一守则. 谢谢!
富兰克林: 另外,实际交易中,能否用一些锁仓,对冲的手段来对既定的亏损或者盈利操作呢?
AlanHu123: 绝对不赞成使用锁单的策略, 那是最笨的操作方法. 既然你认为你错了, 那就认错, 反向操作, 锁单只是欺骗自己而已. 如果你认为不确定是否错了, 想锁住, 那为什么不止损掉离场观望呢, 那样头脑会清醒一些, 别害怕止损, 错了无所谓啊, 市场每天都有大量的机会. 别在乎每次的输赢, 正确的投资方法虽然会亏钱,但最终是赚钱的;而错误的投资方法虽然也会赚钱,但最终是亏钱失败的。谢谢!
富兰克林:专家能否谈谈怎么看待最近国外有用美元避险的投资趋向?为什么不选择瑞郎呢?
AlanHu123:避什么险呢?从欧元, 英镑转到美元就是避险了吗? 关键是市场认为利率和贸易问题短线利于美元而已, 市场在降低欧元的持有量, 而不是所谓的避险.
阿4:請問你怎麼看待近期美元和黃金的走勢?
AlanHu123:美国加息还是有继续的可能, 美元在昨天基本面影响下短线调整后恢复上升的机会依然较大. 黄金我认为中长线基本上可以说会走强, 谢谢.
bgates:唉,专家。你说的这些大道理俺也懂。俺也赞同你说得不要用复杂的指标。但是都是用简单的指标,综合运用,和感觉市场等等等等。但是你使用这些就能赚钱,俺使用就赚不了。那俺和你的差别到底在哪旮呢?俺就是想知道那真正能让人赚钱的因素是啥?经验吗?
AlanHu123:这些不是什么大道理, 而是最基本的东西, 市场本身并不复杂, 复杂的是人, 是人的心态. 贪婪和恐惧永远都是交易的主要问题, 而不是市场本身. 我的意思是, 如果你把那些基本面, 指标和形态分析都量化了, 得出一个概率上的上升或下跌, 然后就严格执行, 那就能赚钱. 市场总有人赚钱, 有人输钱, 输钱的人, 除了没有相应的知识外, 最主要的是心态上犹豫害怕太多了. 谢谢.
阿4:Alan,就你個人而言,你覺得比較好的交易技巧與交易心理是怎麼樣的?
AlanHu123:所谓好的交易技巧具体很难讲透, 笼统说就是顺势而为, 严格执行计划, 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严格控制仓量, 别在乎每次的输赢, 正确的投资方法虽然会亏钱,但最终是赚钱的;而错误的投资方法虽然也会赚钱,但最终是亏钱失败的。具体到计划的制定, 基本的流程就是判断方向, 选择在支持或阻力位作出相应的买卖操作, 或突破技术位顺势操作, 按概率做出判断, 切忌在中间位进场. 频繁交易是投资的大忌.。
朝阳区:嘻嘻,我也来冒个泡,刚才有朋友问近期的投资机会,专家说是澳元,那么请问什么价位买,什么价位卖呢?近期指的是多长时间?
AlanHu123:短线7400之上可以考虑, 近一到两周仍有上升的机会. 谢谢.
as_you:下午好啊!专家!嘉盛的机构评论一直在看,觉得蛮不错的!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就是为什么一个币种你要写一个买盘,一个卖盘呢?是为短线交易服务吗?还有,那些支撑和阻力是什么得到的?
AlanHu123:我们的分析是陈述市场的基本情况, 得出一个趋势的基本判断, 分析里会有一定的偏强或偏弱的观点. 对于您的问题,我们是一家外汇交易结算公司, 必须保持客观的立场, 一般都不会给客户绝对的买或卖的操作建议的, 所以都会给出相应的可以买入和卖出的价位, 最终由客户自己选择买入还是卖出. 支撑和阻力基本上是由K线突破上寻找, 一般都是前高前低, 历史高低位, 高低位的趋势连线所演化成的支持和阻力及其角色的转化, 斐波纳奇线, 还有期权价位等. 谢谢.
重庆藏獒:嗯。你说得有道理。我也知道订个计划。问题是执行的时候老走样。止损没问题,我都能保证执行。止赢的问题就多了。我总担心到不了止赢点位,趋势就折返了,这样浮动利润就都跑了。这是不是我制定的交易计划超过了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所致?简单的说,我的止赢目标放得太远?
AlanHu123:止损和止赢的设定其实就是对支持和阻力的判断. 所谓的计划就是根据基本面和技术面判断基本趋势, 假设你现在是买入, 那在下一个阻力位你就需要考虑是否要离场. 一般来说, 假设你的止损是30点, 你的盈利目标至少应定在60-90点以上, 突破阻力可顺势延伸盈利, 但一般不建议在到了第三个阻力位仍不考虑离场. 另外, 你可以设定止赢点来保持最基本的利润, 第二, 前面已说过, 不要沉迷在市场当中, 保持一定的距离. 谢谢.
時間 vs 複利
若你急切地想快速累積財富,你可能會比較傾向短期進出的型式,想在股市中利用所謂的波段操作來快速獲利。但由於急於致富以致缺乏耐性,老是換股操作,致使交易費用比例偏高而使獲利更加困難。或是看著大盤指數爬升而手中持股老是不動而感到生氣、焦躁,或看到別人獲利而嫉妒不已,這對身心的傷害很大。或者,你可能會使用專業的交易系統以純粹的交易而非投資,以便希望迅速獲利。
如果你對財富的需求並不十分渴望,只是想利用投資來磨練自己的心智能力;而且你生活簡樸,花費不多;那你就可從容不迫、精挑細選,耐心地等待好的時機到來,利用長期複利的魔力來累積財富。
大部分了解會計或財務的投資人都知道複利的觀念,但真正了解並能體會其魔力的人其實很少。複利雖然需要報酬率及時間兩個因素,但對大部分的投資人而言,時間才是真正的關鍵力量。如果你因為急於致富而短線進出股市或承擔過高的風險,這會使得長期下來虧損的機率大幅提高。虧損不但讓你損失資金,更損失了複利魔力所需要的時間,而損失的時間是無法彌補的。
有錢的人因為並不急切需要金錢,因此他們可以耐心等待真正的、確定性高的、報酬率好的投資機會來到時再出手,加上適當的風險分散,因此較長期間而言虧本的機率很低,因而複利的魔力得以發揮。而資金少的投資人因急於致富而頻頻揮棒,被三振(虧損)的機率自然偏高,資金愈來愈少。資金少,不利於機率的大數法則,風險分散比較困難,虧損機率進一步提高,資金變的更少,如此變成惡性循環。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錢人通常容易更有錢,而窮人通常難以致富的重要原因。
因此想要投資致富必須先了解富人的想法才行。就是說你對財富或金錢的態度或看法--也就是你的金錢觀--要能近似有錢的人。其中的弔詭是:當你不太需要錢的時候,反而比較容易獲得金錢。正確的「金錢觀」讓你在做投資決策時心平氣和、從容不迫,不會財迷心竅,不會受到貪婪、恐懼、忌妒等致命心理的影響而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資金少的投資人如果有正確的投資觀念與金錢觀,就可透過正確的投資方法慢慢累積資本而進入正的循環。
其實這就是巴菲特所說的性情(Temperament)。巴菲特說:在投資領域,IQ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多餘的,性情才是真正的決定性因素。
Successful investing requires a quality of temperament, not a high IQ. You need an IQ of 125, tops-- anything more than that is wasted. But you do need a certain temperament, and must be able to think for yourself.
-- Quote Warren Buffett, 2005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
Success in investing doesn't correlate with I.Q. once you're above the level of 125. Once you have ordinary intelligence, what you need is the temperament to control the urges that get other people into trouble in investing."
-- Warren Buffett, BusinessWeek Interview June 25, 1999
一般投資人覺得這些概念過於抽象、不夠實際而嗤之以鼻,遠不如如何找明牌、拿內線的技巧重要。這也就是長期說來一般投資人很少能經由股市投資致富的關鍵因素。但這並不意味著如何選股不重要。選股技巧非常關鍵,但只有具備正確的金錢觀的指引下所衍生的好的性情,投資人才能透過選股的技巧經由複利的神奇力量來累積財富。
但除了有如巴菲特特別高的悟性之外,一般投資人沒經過好幾年的「投資修練」可能很難達到這個境界。
─轉自《巴菲特價值投資討論區》
若要投資成功 必須直面恐懼
若要投資成功 必須直面恐懼【MarketWatch波士頓8月19日訊】如果你這些天以來曾經留意過新聞,恐怕你會無法拒絕一種觀點,即這個世界的確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股市似乎也是同樣的可怕。許多普通投資者都在擔心,害怕這原本已經令人恐懼的市場受到更加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的影響。在大小媒體都被恐懼內容佔領的時候,他們最希望得到的無疑是一個避風港。
不過,理財顧問們卻認為,對於這些投資者而言,真正的避風港其實並不在外部的世界當中,而是在他們自己的心裡。
“變動幾乎是一種必然,因為未來總是無法確定的。”德州Fort Worth理財顧問戴斯林(David Diesslin)認為,“很多時候,情況看起來都可能會趨於惡化,關鍵在於,投資者必須學會應對自己對未知的恐懼。”
戴斯林和許多同行們都不止一次地強調,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對恐懼和變數的應對都不夠恰當。
典型的投資者通常都會圍繞某些長期投資構築自己的投資組合。他們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妥善利用手中的資源,就可以構築一個配置恰當的投資組合,在潛在的風險和回報之間達成平衡。如果投資者沉不住氣,就會因為一些偶然的壞消息而放棄一部分投資,進而破壞整個投資組合的架構,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風險的恐懼所造成的破壞往往都會超過風險的本身。
理財顧問們絕對不會以世界末日為前提進行計畫,他們本質上都相信全球經濟情況長期角度而言將會愈來愈理想。大多數顧問都認為,只有情況萬分緊急的時候,人們才必須將所有資產都換成真金白銀,躲藏到地下的掩體裡面,只要不是這樣,持續投資都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當客戶們開始擔心自己的整個投資組合的前景,甚至開始考量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計畫時,只要他們尚未準備好告別當代文明社會,大多數顧問都會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究竟哪裡出現了重大變故?”
合乎邏輯的答案有三個:投資出了問題;市場出了問題;投資者本人出了問題。
恐懼因素
“針對特定時刻的恐慌情緒進行計畫實在沒有必要。”佛羅里達資產管理公司Coral Gables的艾文斯基(Harold Evensky)指出,“不過,人們必須明白,並非所有事情都是具有經濟意義的,很多變故對經濟的影響其實也就是寥寥數日而已。如果情況的變化真的使你夜不能寐,那麼你的確是需要進行一些調整。問題在於,你真正需要調整的恐怕不是自己的投資,而是自己的預期。”
因此,問題的關鍵顯然在於,我們必須明白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我們對投資組合價值的認識。
如果某筆投資的性質已經和你當初購買時截然不同,那麼你賣出這筆投資或許是理所應當。比如,你當初買進一支基金,是因為其經理人的選股能力極為出色,而這位經理人年底就要退休;或者,你買進的是一支小型股票基金,而這支基金由於資產規模不斷膨脹而不得不開始投資大型股票……總而言之,如果一筆投資最初吸引你的魅力已經徹底消失,或者其運作方式已經徹底改弦更張,以至於你在今天是不可能出於同樣理由買進這筆投資的,那麼,你的確有理由對自己的投資行為進行重新評估。
不過,如果這筆投資的特性和當年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差別,而你卻感到明顯的不安,則很可能是因為市場發生了變化。投資顧問們認為,只要你所奉行的投資策略並沒有多麼濃厚的隨勢操作色彩,大多數時候,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通常都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必須因此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相應調整。
大多數情況下,投資者即便預計全球經濟成長速度將減緩,也不會因此削減自己的股票投資比重的。他們之所以會動了徹底放棄投資的念頭,多半是因為他們的各種憂慮--被恐怖主義份子對民航的襲擊所驚嚇;對加息的前景感到擔心;害怕住宅市場的泡沫破滅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或者就是他們無法忍受市場的波動行情。
情緒問題
因為市場條件的變化而盲目變更投資計畫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任何一種因此而作出的決定都可能會引發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很多投資者現在都經常會幻想自己能夠在五月和六月間退場,這樣就可以避開市場近期的陣痛,但是同時他們又擔心自己可能會因此錯過七月的漲勢。事實上,除非投資者能夠準確地預知自己何時回歸市場才不至於錯過反彈,大多數人在作壁上觀的時候都是提心吊膽的。
因此,即便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只要我們的相應投資並沒有任何改變--或者更為明白地說,它的一切特性和當初買進時並沒有不同--我們就沒有理由認為自己必須因此採取任何實質性行動。
賓州Executive Financial Services的希曼(Terry Siman)介紹道,在接到了他最近一封信件之後,一些顧客已經開始和他連絡,認為他們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或許是時候適當退卻了”。
“和當年構築投資組合的時候相比,他們今天的情況或許的確是有所不同了。”希曼表示,“如果少承擔些風險,他們晚上就能夠睡得更加安穩,或許這樣作也是有道理的。”
希曼的客戶們擁有一個重大優勢,那就是他們都明白自己因此必須放棄一些什麼。投資組合策略趨於保守,意味著人們必須放棄一些潛在的回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將不得不推遲自己退休的時間,或者在退休之後削減開支的額度。
“所有真正正確的理財決定都應該是數字計算和情緒權衡的混合產物。”希曼表示,“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投資進程能夠排除情緒的干擾,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一個人感受的作用,以及這感受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發生的變化……對於那些神經較為敏感的人而言,這一點尤其關鍵。”
不過,歸根究底,投資者在心理層面必須對自己的投資規畫擁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後者能夠經受所有市場環境的考驗--包括一些令人恐慌的情況。
(本文作者:Chuck Ja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