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h 发表于 2008-4-21 17:39

  


中集通华顺利通过消防车3C认证




日前,扬州中集通华顺利通过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的消防车3C认证的首次工厂审查。消防车3C认证是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对消防车合格评定的审查,也是消防车产品的市场“准入证”。消防车3C认证审查的通过为扬州中集通华在消防车产品进入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审核计划的安排,审核专家组于4月9日至12日,对扬州中集通华进行了现场审查,审查内容涉及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工艺实施、人员培训、进货检验、供方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以及产品一致性、产品检试验等等诸多方面。

审查过程中,审核组分4组分别对消防车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十个项目进行了详细、认真的检查和验证,同时对产品的检试验条件及一致性进行了重点审查,并对样车进行了测试。

在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评审工作后,审核专家组一致认为:扬州中集通华能够满足消防车3C认证质保能力的各项要求,产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审核组推荐通过认证。同时,审核组还就持续提升中集通华消防车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所属栏目: 【新闻中心|新闻快递】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4-22 09:00

转贴

困境中的中集——2007年中集年报分析
  观千剑-宁静致远
  2008年4月9日
  
  中集是集装箱和半挂车里面的王者,由于进入了行业周期的低谷,在2006到2007年的牛市里面中集远远落后于深成指。2007年年报里再度表明了中集仍然处于困境当中。
  1、资产负债
  拿到年报,为了不被管理层讨论所阻碍,所以直接跳过管理层分析,先看资产负债。截至2007年底,中集的总资产增长67%(比去年同期,下同);流动负债增加70亿人民币,增长69%,其中:短期借款增加17亿,增长186%,短期应付账款增加31亿,增长81%,其他应付账款增加4.6亿,增长约5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约13.5亿,增长6554%,也就是中集在未来一年内单单要还的到期债务约为13.7亿;非流动负债增加约48亿,增长489%,其中长期借贷占主要部分,增加37亿多,增长514%;看完平衡表,第一感觉:负债增加不少!
  
  2、现金流
  在现金流量表里面发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从2006年的13亿变成2007年的-10亿,资本支出类活动和偿还债务耗费大量现金流,自由现金流为负,借贷扩张明显,因此企业的借贷行为也增加明显。再看经营性现金流,其中流出方面:存货的增加用去28亿,应收项目占用45亿;现金流被这两个方面占去绝大多数。净利润现金流含量从2005年的峰值199%逐渐衰退到2007年的-32.4%。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明显变坏。
  
  3、存货
  截至2007年底存货占总资产的19.1%,比例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是并不意味着去年存货增加的现象有所好转,相反,存货是继续增加(如下):
  指标名称 2007-12-31 2006-12-31 2005-12-31 2004-12-31
存货(增长率)63.20% 40.21% -26.72%  
营业收入(增长率)47.01% 7.13% 16.53%  
  
  营业收入增长47.01%,存货增长63.2%,表明现在中集的存货存货慢慢增加,这里面也有并购博格和安瑞科的原因,附注里面没有详细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毛估一下博格和安瑞科的并购带来的存货增加值。博格总资产333,309,449.53美元,安瑞科总资产140,199,294.78美元,两者总资产约34亿人民币,假设两者的存货占各自总资产的20%(存货占总资产的1/5),则中集的存货最多增加约6.8亿人民币,中集集团2007年自身增加70.4亿,仍然比2006年增加约49%的存货。并购后营业收入只增长47%,中集自身存货就增加了49%,可以看出中集的存货是缓慢增加的。
  
  存货里面,原材料和在产品比06年增加约1倍,库存商品增加也很明显。
  
  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增加37亿,按年度增加71.68%,
  指标名称 2007-12-31 2006-12-31 2005-12-31 2004-12-31
总资产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应收帐款 22.03% 21.43% 20.09% 28.95%
营业收入(增长率) 47.01% 7.13% 16.53%  
应收帐款(增长率)71.68% 50.27% -29.46%  
  
  应收账款在2005年达到历年的最少33亿,之后每年逐年递增,应收账款增长远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指标名称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5.48 6.48 8.97 5.49 4.26 3.63 6.06 5.09 2.46
  
  2005年开始,中集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2007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回收账款的速度明显变慢,不容乐观。
  
  5、ROE
  对于中集,SOSME先生曾经称赞中集一直以来有较高的ROE;但是本人认为,中集的ROE还是要慎重看。先来看看ROE的构成:ROE=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分别代表经营,管理和财务这三方面指标。因为毕竟中集的财务杠杆还是比较高的,在比较高的财务杠杆之下,ROE是被扭曲的,实际上,中集在历年取得的高ROE跟中集的财务杠杆有很大关系(如下表)。
  中集集团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权益报酬率(%) 19.89 23.08 28.23 31.98 12.9 16.29 22.66 22.61 15.19
毛利率(%) 10.17 14.17 16.36 16.99 13.77 13.6 23.28 17.5 15.82
资产周转率(次) 1.21 1.39 1.8 1.51 1.39 1.16 1.14 1.36 0.78
财务杠杆 2.3 1.85 1.66 2.11 1.66 2.26 2.002.56 3.07
  
  再仔细分析中集历年的各项指标,中集历年ROE最低的一年是2003年,因为当年的财务杠杆比较小;ROE表现得最好的一年是2005年,其财务杠杆运用得较小,且经营利润和资产运转比较好。2007年,中集的财务杠杆比较高,但在这样较高的财务杠杆下面取得的ROE仍然不理想,年报中集装箱,半挂车的毛利率也继续下降,可见中集现在所处的困境。
  
  6、几个疑问
  疑问a、刻意删减或不报告不好业绩的内容?
  与历年报表相比(1998年到2006年),2007年报缺少了主营业务利润的篇幅,为什么会少了这部分说明?是否由于业绩不好而把历年年报都有说明的主营业务篇幅删掉?是否报喜不报忧?由于这方面内容属于企业可披露可不披露范围,所以不披露也属正常。通过财务报表计算出该主营业务利润:2007年主营业务利润4,901,624千元同比增长3.72%(2006年主营业务利润4,725,717千元),扣除三项费用的主营业务利润如下:
  
  (单位:千元) 2007年 2006年
  营业收入 48,760,826 33,573,664
  减:营业成本 43,803,581 28,817,113
  减:营业成本 55,621 30,831
  销售费用 1,152,846 1,007,623
  管理费用 1,598,083 1,096,549
  财务费用 371,704 62,405
  主营利润 1,778,991 2,559,143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30.48%
  
  疑问b、并购行吗?
  中集收购博格和安瑞科(2007年年报36-37页),粗略计算分别是基于2007年静态市盈率26.6和34.9倍PE进行的,收购价格并不低。进入2008年,中集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收购行动,3月12日,中集与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签定收购协议:中集集团将受让最终受益股东章立人先生通过Bright Touch Investment Limited和Leung Kee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莱佛士股份。中集集团将通过在香港设立的一家子公司Sharp Vision Holdings Limited来完成上述交易。上述交易完成后,中集集团将拥有莱佛士29.9%的权益并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莱佛士主营业务是建造各种类型的船舶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莱佛士目前专注于移动式钻井平台及其配套船舶,包括半潜式、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浮式储油船(FSO)、平台供应船、铺管船及其他船舶建造。并购发展并不是很好的发展方式,对于中集的这几项收购能否被很好的整合?拭目以待。
  
  疑问c、中集资金链怎么样了?
  在2007年年报中,中集的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表现得仍比较良好,但是对一个出现的应收帐回收趋于减慢和存货周转逐渐变慢的企业,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纵观中集如今:高负债率、低毛利率、高应收帐、高存货、并购过快扩张,资金的流动性还是不容乐观的,现金流缓慢减少,日常运作的资金链是否会出现问题?
  在资产表里面有9亿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41.5亿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为中集暂时解决资金的问题;其中,41.5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即将流通的招商银行法人股和网下申购的交行股。
  
  中集的业绩已经开始下滑,毛利率和现金流已经开始减弱,未来一段时间,中集依然面临着行业低谷期的困境,新收购的业务暂时未能提供支撑,业绩将会继续下滑,稍有不慎将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
  
  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分析:
  
  1、对于中集的短期投资(2007年报48页)。
  与2007年半年报相比,买入卖出明显,换股频繁;中集并没有重视现在在集装箱、半挂车以及并购方面的困境,并没有把心思专注于该业务上面,反而投入资金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资金虽然少,不过几亿,但是对于中集现在的现金流来说,这时候该少花的就少花,该节省的就节省,这样有风险的股票买卖是应该避免的,中集应该全心全意专注也主业,解决现在困境。
  
  2、对于管理层的薪酬(2007年报17-18页)。
  咋一看,总裁麦伯良与其他副总裁以及秘书的薪酬相差是倍数级的,与2006年相比,薪酬差距进一步拉大。高级管理层的总薪酬,2006年1,456.15万,2007年1,619.90万,增加的200多万当中绝大多数去了麦伯良那里。正如三十而立先生分析的:在2007年主营业务利润(扣除投资收益)下降近50%的情况下,中集的高级管理层获得的薪酬是增加的。
  再进一步看,撇开业绩下降问题单独看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总裁麦伯良与其他副总裁以及秘书的薪酬相差是倍数级的,麦伯良的薪酬是薪酬最高的副总裁的3.49倍(2006年是2.66倍),是薪酬最低的副总裁的7.72倍(2006年是6.62倍)。薪酬相差大(最少的是3倍,最多是7.7倍),对高级管理层是不利的,个人愚见是会使到管理层内部矛盾加大,形成内部向心力不足(至少对于各个副总裁),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都不利。
  
  每个企业都有它的一个缺点所在,关键是这个企业能否扼制住它的短处,发展它的长处,在企业发展当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也是重中之重,所以管理层是重要的。在企业发展得好的时候(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缺点并不能很好得暴露出来或者说是并未严重影响到企业使之倒下,在行业低潮期的时候,这些缺点足以影响到整个企业。
  
  另外,“行业内成本最低的企业不会被击倒”,这个我的赞同的,成本低意味这管理层对企业开源节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等等,这样就要从管理层开始才能起作用,纵观能够做到成本低的企业,没有哪个不是管理层起的作用。反观现在中集高层管理层,表现为一个独大的情况,可以对比2004、2005、2006、2007年年报各个高级管理层薪酬情况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一起打天下,忘了共苦人(有点像朱元璋)。
  
  对于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后果对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业是一样的,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暂时不要考虑是否因为有大批的小企业会死去而引起的所谓价格大涨的后果,先要考虑自身是否会死去,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企业本身不能内耗,第二要保留现金,因为现在是行业低谷期,每一分钱都要用到点子上去。每个行业之前咋一看的时候都是前途无限的,美好的东西都在河对岸呢,事实上要看能否活着过到对岸去。  
  
  最后:并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能发展企业的方法,因为并购并不总是能按计划使到双方很好地融合,这也是并购的风险所在(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并购、TCL和阿尔卡特......历史上证明了这一切)。

xzren40 发表于 2008-4-22 12:46

3月份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回升
访问:13 发布日期:2008-4-17 13:39:15
  记者从中国港口协会获悉,该会集装箱分会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快报数据显示,我国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码头1月至3月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与前两月相比出现了明显回升,其中以上海港和深圳港表现最为突出。

  3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9%,大大高于2月份2.5%的增速。1 月至3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66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2%,高于前两月累计9.2%的增速。1、 2月受外贸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和雪灾影响最大的深圳港也出现了强劲反弹势头。3月份最主要的四家码头吞吐量单月同比增长 19%,而2月份为负增长6%左右。1月至3月四家码头公司累计吞吐量同比增长8%,大大好于前两月的2.9%。

  北方主要大港天津港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一季度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676.7万吨,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89.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8%和22.3%,创出历史新高。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专家认为,一季度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将恢复到20%左右的水平,而货物吞吐量增速在14%左右。

  专家预计,港口吞吐量增幅会随外贸影响而下降,特别是集装箱吞吐量受到的影响将会大于散杂货。而且港口经过连续多年增长,吞吐量基数本身已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也使得增幅会逐步放缓。但是港口吞吐量增速的下降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除非外贸形势巨变,否则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专家认为中国的港口依然处于一个稳定发展周期,中国港口业2008年将继续上扬,港口吞吐量将会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下降趋势难以改变。

心月天狐 发表于 2008-4-22 13:48

可怜的中集,A股价格快要比中远买的B股还低了,不知道到时候中远会不会再来买A股?:*27*:

心月天狐 发表于 2008-4-22 13:52

烟台来福士公司举行世界最大的2万吨桥式起重机竣工启用仪式







    4日18日上午,山东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举行了2万吨桥式起重机起吊仪式。来自山东省、烟台市的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嘉宾、来福士公司领导及部分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集团赵庆生副总裁及集团相关部门领导作为特约嘉宾出席了本次庆典。

    当天上午,在举行了一系列庆典仪式后,烟台来福士公司董事长章立人先生宣布起吊仪式正式开始。耸立在大型干船坞上的“泰山”2万吨桥式起重机徐徐起吊,将一艘110米长、67米宽,型深8米、重达2万吨的“德浮二号”驳船成功吊起。该举创造了多吊点桥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大起升高度等多项世界纪录。

    据了解,2006年6月,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为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动工建造这台命名为“泰山”的多吊点桥式起重机。2007年,泰山起重机被审定为中国企业新记录的重大创新项目。起重机提升重量达20160吨,设备总体高度为118米,主梁跨度为125米;采用高低双梁结构,起升高度分别为113米和83米;整机共48个吊点,单根钢丝绳达到了40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大起升高度的桥式起重设备,也是当今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的大型起重设备。此前国内外还未出现过起重量超过万吨的起重设备。

    据介绍,该设备的成功投产,将改变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传统建造方式,每一个平台的建造时间可节省200万工时,缩短船舶建造周期30%以上,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施工的安全性,对我国和世界船舶海洋工程建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该设备的研发成功是先进制造装备改变传统造船工艺的成功范例,堪称海洋工业产品工艺的一次革命。





近日,中集天达航空货物处理系统荣获了“2007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这是继旅客登机桥之后,中集天达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荣誉。
    “国家重点新产品”由国家科委、外经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税务局、国家环保局等五部委联合,从产品的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结构、材质、工艺、质量管理、市场等多方面综合评定,旨在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中集天达生产的航空货物处理系统凭借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高品质的产品、良好的客户反馈、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五部委的高度认可,最终被评为 “2007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
    据悉,今年全国共有107家企业的产品获此殊荣,其中深圳的企业除中集天达外,还有华为、中兴通讯等其他26家公司。





中集车辆(集团)新疆有限公司10000辆专用车生产基地开工建设






   4月21日,中集车辆(集团)新疆有限公司10000辆专用车生产基地开工典礼仪式在乌鲁木齐高新区北区举行。中集车辆(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市代码000039)下属企业,专门从事于专用汽车的生产和制造。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专用车制造企业,2007年销售收达到487亿元。自2002年以来,中集集团利用其在管理、技术、品牌和规模经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建设的方式,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规模性扩张,建立起覆盖北美及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等区域的15个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其旗下的中集通华、中集华骏、中集东岳、中集考格尔等车辆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在新疆的市场占有率第一。
    投资2.5亿元的10000辆专用车生产基地,主要面向中亚和西部市场,在高新区北区工业园分期投资建设,实行滚动式发展。其中一期工程占地230亩,投资1.5亿元,工程完成以后将具备单班生产5000辆半挂车、自卸车、全挂车的能力。工程于2008年4月21日动工,计划于8月21日完工,包括钢结构联体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和员工餐厅等,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31000平方米的钢结构联合厂房为一期工程的核心建筑,装备了国内最先进的专用车生产设备,采用中集集团成熟的车辆生产工艺,建成后将是新疆和中亚地区最大和最先进的单体专用车生产厂房。二期工程预计于2009年4月实施,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投资约1亿元,主要产品为油罐车、散装水泥车、水泥搅拌车等罐式专用车。一、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将形成10000辆专用车的生产能力。



[ 本帖最后由 心月天狐 于 2008-4-22 13:54 编辑 ]

心月天狐 发表于 2008-4-23 16:00

据新华社电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最新消息,新日本制铁公司总裁宗冈正二表示,该公司将向汽车、机械制造等主要客户提出,将本财年钢材价格提高近四成。

  据报道,新日铁最初向客户提出的涨价幅度为25%,鉴于铁矿石和煤炭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预计日本钢铁业界全年的成本将增加3万亿日元(约104日元合1美元)以上,因此钢铁企业进一步加大了提价幅度。

  报道称,新日铁如与主要客户就提价四成达成协议,将使钢材价格26年来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但预计其提价要求会遭到汽车、机械制造及电机业界的强烈反对。

巴蛇 发表于 2008-4-23 19:45

印花税又调回来了不知道市场会有多大的反应,其实这些也都没所谓了,倒是政府的一系列组合拳,显示出明显的救市信号
申请中集股东大会的资料已经提交   我整理大家的问题如下,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修改和补充的
1、中集管理层的建设,麦如果退休了那么管理层能否继续保持优秀,有哪些措施,如何保证

2、车辆业务、罐式储备和海洋工程的进展与设想?中集在长兴岛的投资状况和中铁联集上的投资状况如何?

3、中集手头现金是否紧张?是否有再融资的可能?

4、和瑞华的官司到什么程度了?怎么也没见什么后续报道?

5、可出售性金融资产的处理情况?是继续长期投资还是出售以缓解资金压力?

6.公司今后如何控制成本?(这个问题能不能再具体一点,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好像已经很强了)

7. 将来是否会把车辆、罐式储备分坼上市,股东权益如何保障?

jwmei0039 发表于 2008-4-23 22:51

原帖由 巴蛇 于 2008-4-23 19:4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印花税又调回来了不知道市场会有多大的反应,其实这些也都没所谓了,倒是政府的一系列组合拳,显示出明显的救市信号
申请中集股东大会的资料已经提交   我整理大家的问题如下,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修改和补充的 ...


年报上有说明官司的问题,问了也是那样的吧?不如换一个问题。

至于融资,年报也有预算了呀。

还不如问问如何提高博格的盈利能力,如何赚回安瑞科的投资和莱佛士那么贵的投入好。

大家都认为08、09是中集的利润低谷年,问问老麦怎么看;中集已经成为牛市不牛,熊市更熊的票了。

meng-h 发表于 2008-4-25 02:47

钢价上涨冲击船企利润
《财经》记者 宫靖 《财经网》   [ 04-24 14:06 ]

船板及辅料价格均大幅上涨,相当部分小型船企和资金链紧绷的中型船企面临风险

  【《财经网》专稿/记者 宫靖】2008年一季度,中国的钢材价格快速上涨接近20%,下游造船业所需的船板价格因此水涨船高,造船业的利润正面临着巨大冲击。
  钢铁销售商河南中天钢铁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他们目前出售16至25毫米厚度的船板,售价约为7000元/吨,而去年底,售价则为6000元/吨。
  造船业分析师判断船板价格涨幅,一般以6毫米厚度船板价格为基数。上海天相投资分析师李纲领掌握的数字是,2007年底6毫米船板售价约5200元/吨,2008年4月下旬就涨到了6500元/吨,涨幅达24%。
  业内人士认为,铁矿石价格上涨推动钢材涨价,最终传导至船板价格。船板是钢材中的高端产品,目前呈供不应求情形,因此价格涨幅大于钢材整体涨幅。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谭乃芬日前在 “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上表示,持续快速上涨的钢材价格,必然加大中国造船企业船舶制造成本,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底,中国船企手持订单量达15889万载重吨,占全球船市订单量33%。
  李纲领介绍,中国船企的造船周期一般为2至4年。多数船企接到订单时即与船东签协议约定了船价。在造船周期内,出现最重要的原材料——船板价格大幅上升,势必提升船企造船成本,挤占其利润空间。更严峻的是,除钢材外,造船所需的焊条等零辅件也有15%左右涨幅。
  成本上升不仅影响中国造船业,中国以外的两个造船大国韩国和日本也受到冲击。3月28日,韩国知名船企大宇造船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由于钢价上涨,大宇造船近期考虑上调船价。
  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相比日韩两国,中国船企受到钢价上涨冲击更大,原因是中国集中于全球造船业低端,对原材料价格上升极为敏感;而日本和韩国处于造船业高端,受此影响要弱一些。
  前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官员谭乃芬认为,船板价格上涨已严重影响中国船企的新增订单。业内人士解释,此间原因是船板价格过高压低利润空间,船企不敢贸然接单。而船东也对新涨的船价持观望态度,订船意愿暂时不高。
  目前,中国船企一季度新增订单数字尚未公布,但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发布的市场调查资料则显示,2008年1至2月国际造船市场新船订单量为637万修正总吨,比去年同期的1000万修正总吨下降36%。
  江苏省一位中型造船企业高层认为,钢价的冲击对中国造船业影响将会非常巨大。“一些大中型船企或许能够渡过难关,而相当部分小型船企和资金链紧绷的中型船企可能出现严重危机。”
  其理由是,大中型船企多与钢铁企业签有长期供货协议,并约定过高的钢铁价格涨幅由钢企和船企共同承担。而小型船企则没有议价筹码,只能从钢铁现货市场采购船板。
  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耀群告诉《财经》记者,船板价格上升对造船业带来的影响在上半年不会太明显,危机或将出现在下半年。

meng-h 发表于 2008-4-25 16:16

防止热钱突然撤离 外管局细化进出口外汇管制
作者:忆安         发布时间:2008-04-25 15:2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正对中外资银行的中长期、短期外债进行新一年度的削减,并对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管制条款进行更严格的细化,银行业人士认为,这是为了收缩信贷规模适应宏调的需要,也是为防止在人民币升值、股市不景气等背景下,热钱大幅跨境流动。

    市场普遍认为,通过虚报进出口价格,进出口贸易成为热钱
进出的最常用方式。外管局9日曾下发调整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的通知中,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管制条款更为严格和细化。

  进出口企业外汇管制更严格

   据了解,国家外管局对金融机构为进出口贸易提供金融服务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条款。比如,“金融机构为进口企业对外开具远期信用证和办理海外代付业务,应严格审核申请人贸易背景的真实性。90天(含)以下海外代付到期后,若发生由金融机构垫付的,必须购汇对外支付。”

    还包括“除期限在90天(含)以下已承兑未付款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以及在同一法人银行50万美元(含)以下非居民个人存款外,金融机构其它各种形式的对外负债均应纳入短期外债指标控制范围。”《通知》中特别指出,转制后的外资法人银行,可以申请承继原短期外债管理行或境内所有分行的短期外债指标。此外,各地区在每季度结束15个工作日内都要向国家外管局回报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的执行情况。

    然而,为鼓励境内进出口企业业务发展,国家外管局也表示,对于主要用于贸易项下对外开立90天(不含)以上远期信用证业务的银行,允许其提出增加指标的申请。

  防止热钱突然撤离

   目前对于热钱流入的具体规模的测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对于如何遏制热钱流入中国也未形成系统操作手段。有银行人士表示,外管局调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对外汇业务量大的地区的银行、机构、个人结售汇、以及结汇资金使用等进行非现场检查等都是出于控制热钱流入的目的。

    上述银行资深从业人士特别指出,国家控制中长期、短期外债可能出于对热钱跨境流动的担忧。“对外债、资本项目进行管制,国家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热钱大幅流入、流出,对经济产生危害,尤其是担心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因外资大幅撤离而接连暴发金融危机的局面。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内地股市不景气,国家更是会担心热钱突然撤离、对经济产生巨大危害。”该人士说。

    有金融行业人士表示,进出口贸易中高报价进口、低报价出口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一般在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较多,“企业本身对外进出口较多,账面上操作起来也容易。此外,如果银行帮助帮大额款项转化为多笔账面、化整为零,也不会出现因金额巨大而需要被监管的情况”。

阿米039 发表于 2008-4-25 16:24

中集的确在这波中跌得比较惨烈。而最关键的是过去连年它跑输大盘太多。

考拉78 发表于 2008-4-25 16:25

对于现在的中集,最关键的就是怎样整合好新近收购的几家公司,对与今后的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就是管理层的问题,麦总太强势和太辛苦了,是否找个得力的副手好好帮麦总分担一下???像万科的郁亮最起码也该开始寻找和培养了吧!!!:*22*:

meng-h 发表于 2008-4-25 16:54

                           
                            中集集团智能罐式集装箱即将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2008年4月20日,中集集团顺利完成了智能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商业应用测试。
   本次测试是从长三角地区到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往返行程的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多式联运测试,历时15天。整个测试过程智能罐式集装箱上所有设备经历了恶劣的环境考验,为智能罐式集装箱的商业应用从技术方面扫清了最后的障碍,确保了智能罐式集装箱未来成功的商业应用,为今后国内外智能罐式集装箱在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多式联运的安全监控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和化工原料运输量最大的国家,近几年,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丢失和爆炸等恶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危化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使得各国对危化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中集集团智能罐式集装箱和槽罐车及其监控系统开发历时三年,得到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以及深圳市科技与信息局科技经费的大力支持。该系统以危化品陆路运输和海上运输为背景,基于MEMS传感技术、测试与控制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与数据处理技术,结合传统罐式集装箱和槽罐车,开发完成了智能罐式集装箱和槽罐车的危化品探测终端、GPS/GPRS车载终端、卫星通讯船载终端及其后台监控系统。实现了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包括介质泄漏状态、运输载体本身状态和环境等状态数据的本地和远程监测与报警,确保了危化品运输安全、可靠、高效、环保。实现供应链信息透明化,为资产管理和运输物流提供实时信息流平台,大大提高企业效率与行业效益。同时,将进一步拓展危险化学品运输途径,实现大规模的海运和铁路运输,大幅度节约运输成本,提高社会效益与效率。目前该系统已经装备于中国内陆部分危化品运输的槽罐车,成功实现智能槽罐车的商业应用。
http://www.cimc.com/UpFiles/News/2008-4/UpImages2008_4_25_15_46_10.jpg

独孤狼 发表于 2008-4-25 22:25

1234567890-=q

meng-h 发表于 2008-4-26 04:25

中集新疆特种专用车生产基地落户乌鲁木齐高新区
http://www.tianshannet.com  2008年04月24日 18:49:21 天山网  订阅新疆手机报
已有 条 评论 发表评论                   背景色        
 
       
 
       
 
       
 
       
 
       
 
       
 
        文字大小        

    天山网讯 (通讯员林庆霞、周勇报道)4月21日,中集车辆(集团)新疆有限公司特种专用车生产基地开工典礼仪式在乌鲁木齐高新区北区举行。该项目的建设,对推动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中集车辆(集团)新疆公司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特种专用车生产基地位于高新区北区工业园区,总投资2.5亿元,项目产品主要面向中亚、俄罗斯和西北部市场,在高新区北区工业园分二期投资建设,实行滚动式发展。一期工程于2008年4月21日动工,计划于8月21日完工。工程完成以后将具备单班生产5000辆半挂车、自卸车、全挂车的能力。二期工程预计于2009 年4月实施,于2009年年底完工。主要产品为油罐车、散装水泥车、水泥搅拌车等罐式专用车。一、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将形成10000辆专用车的生产能力。

    该项目的建设,在新疆工业建设史上非同凡响:一是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效率堪属全疆第一;二是钢结构一体式3.1万平方米的厂房,其设计和建设在新疆尚属首家,采用中集集团成熟的车辆生产工艺,装备了国内最先进的专用车生产设备,建成后将是新疆和中亚地区最大和最先进的单体专用车生产厂房;三是综合性基地(不仅是组装,而且有一大批相关产业为之配套,汽车做为综合性工业)作为辐射源,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四是其管理团队从全国配备,资金、技术也从全国配给,带来大量信息、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形成软效应;五是将培养熟练技术工人 500-800名,带动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六是主要产品行销国外,形成对外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出口基地。

    中集车辆(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做为中集集团在新疆的一个战略执行单元,将承担起中集集团投资新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东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不断地引入西部,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新疆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做出贡献。

meng-h 发表于 2008-4-27 13:49

深圳现象
标签:深圳现象 |

      能否从中集、招行、平安这三家“蛇口系”企业身上找出一些共同点,从而来解释“深圳现象”?

        文 | 王石

        一个从边陲渔村起步的新城市,为何能培育出优秀企业、企业家群体?一般最容易想到两个理由:1、特区的优惠政策;2、临近香港的地理优势。但我感觉,这两点解释力不足。

        是否有其他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说到深圳新兴企业,无法不提中集集团、招商银行和平安集团这三家“蛇口系”企业。我找出它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同点,大家看看是否能解释“深圳现象”?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中集、招行、平安这三家企业较早就有意识地进行公众化、甚至国际化的股权结构改造,市场化程度较高。

        中集集团成立于1980年,招商局集团和丹麦宝隆洋行各占股50%。1987年,中远收购宝隆洋行大部分股份。1992年实行股份制改造。现在,招商局和中远各占股不到20%,前10大股东中以海外投资机构居多。通过有意识地建立均衡的股权结构和权力制衡的董事会,避免“一股独大”,更有效保证公司经营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银行是国家垄断行业,所以招商银行最初只有招商局一家股东,但它按国际惯例组成了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随后通过增资扩股,招商局持股比例逐渐下降。2002年招行上市,现在招商局持股12.11%,成为相对控股股东。

        平安的股权结构多元化上最为彻底。1988年公司成立,有招商局和中国工商银行两家股东。1994年引入高盛、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三家外资股东。随后在香港和大陆上市。如今,公司前四大股东汇丰保险、汇丰银行、深圳市投资和新豪时持股均不超过9%,形成外资、国有、民营企业、员工共同持股的格局,并组建了国际化、专业化的董事会。

        三家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形成了既有股份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又有股权比例不是很大的国有股股东,既有做大规模的可能性,也保证现行体制下的安全性。

        这种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特点,使得“蛇口系”企业如袁庚老先生所说,“自出娘胎就先天具有适应国际化市场经济的功能。”

        职业经理人式的企业家

        今天,中集、招行和平安的掌舵人,无一是“大股东的人”。

        从1991年起,中集集团的管理层成员就不隶属于任何一方股东。1998年以来,董事长更换了几任,但总经理/总裁一直是麦伯良。以麦伯良为首的管理团队相对稳定,保证公司经营思想的一致性和战略的连续性。

        马蔚华,以央行官员身份空降招商银行担任行长。在他治下,招行逐渐形成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同时,马蔚华又是一个很有创新和变革精神的企业家,他推行的战略变革让招行脱胎换骨,从一家区域性小银行发展为全国性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远远领先同行,并被认为是中国最健康的银行。

        马明哲,最初以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的身份,筹建平安保险公司,今天成为一个寿险、产险、银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企业年金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的董事长。马明哲自己说过一句话:“我20年来一直为平安卖命。”他既有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又是典型的创业型企业家。

        由职业经理人式的企业家主导,由管理层推动,是这些深圳优秀企业的特色。企业领导者有创业、变革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精神,又有市场化、制度化的的理念和勇气。在他们带领下,企业逐渐摆脱国有企业的行政束缚,又不像家族企业那样热衷封闭和权谋,公司管理相对透明规范,公司发展比较稳定,也更容易接受新技术和新管理的变革。

        解放思想

        中集、招行和平安,这三家企业曾经有同一个董事长——袁庚。袁庚说:“蛇口的发展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

        1979,袁庚领导的香港招商局创建蛇口工业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第一步。袁庚不仅大胆推动市场经济改革,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蛇口工业区冻结了行政级别和工资级别,工业区管委会由民意推选。人们有选举权,还有罢免权,有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蛇口媒体可以公开批评管委会甚至袁庚本人),有免除恐惧的自由。

        解放思想打开了一个口子,使得市场资源、优秀人才从高压的地方向自由的地方迅速流动,涌入深圳,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催生了优秀企业群。只有在思想相对解放的地方,才会吸引有创新精神的人群,诞生有市场活力的企业组织。

        正如袁庚所说,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等等,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而要创造一个适应这个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则要困难得多。进步的社会、进步的人,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起飞的大前提。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也说到,30年前的解放思想,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这方面,深圳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毫无疑问是走在全国前面的。我想,这应该是深圳优秀企业、企业家“高产”的最主要原因吧。

        在早期,深圳市中心在偏东面的罗湖区,但有意思的是,优秀企业的地理分布是越往西越多。中集、招行、平安的发家之地蛇口在特区最西端,华为、中兴、华侨城也在市区西部。

        这种分布形态并没有什么玄妙,其中的原因是:越往西,国企体制影响越少,与海外投资的关系越密切。华侨城原来是侨办下属企业,创始人马志民时任香港中旅总经理。而蛇口系企业的母公司香港招商局,在当时而言,“国际化”程度则更进一步。

        对于这一类企业,只有西方商业意识熏陶、借助海外资源起步并不够,更重要的是主动遵从市场规律,把旧的企业体制,逐步转向现代企业体制。同样是“官商”,同样是招商局掌门人,100多年前,处处被动的李鸿章最终以悲剧告终;100多年后,处处主动的袁庚功成身退,成为改革三十年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与“蛇口系”、华侨城不同,华为、万科则是白手起家、从头创业。当时和任正非、王石一同来到深圳的,有千千万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英才豪杰,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挺过漫长而残酷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中,任正非和我从前的从伍经历对我们很有帮助。在我们这一代企业家中,柳传志、李家祥等不少企业家都有过或长或短的军营生涯。军人身上特有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创业企业家的“资质模型”契合度是很高的——美国西点军校就出产了众多企业家和CEO。

        深圳优秀企业、企业家群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仅仅是以我自身经历和所见所感,略作一个解读。也希望籍此能引来社科学者的注意,对此作系统的学术研究,这对总结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应该有所裨益。 (作者为万科集团董事长)

      《中国企业家》杂志

meng-h 发表于 2008-4-27 15:13

25/04/2008                                3899                                安瑞科控股                                                                                                                        公告及通告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                                                                                      25/04/2008                                3899                                安瑞科控股                                                                                委任代表表格
                                        股东周年大会适用之代表委任表格                                                                                      25/04/2008                                3899                                安瑞科控股                                                                                                                        通函 - [一般性授权 / 在股东批准的情况下重选或委任董事 / 回购股份的说明函件]                                                      
                                        建议授出发行股份及购回股份之一般授权及重选董事及股东周年大会通告

中国牛 发表于 2008-4-27 16:10

回复 #2683 股市轮回 的帖子

谢谢分享
:*19*:

心月天狐 发表于 2008-4-27 18:01

原帖由 meng-h 于 2008-4-27 15:1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5/04/2008                                  3899                              安瑞科控股                                                                                                                        公告及通告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                                                                        ...

啥意思?要约收购安瑞科?

meng-h 发表于 2008-4-27 21:12

国内钢价连续第5周全面上涨
作者:李荣         发布时间:2008-04-27 20:08         来源:新华网
  据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分析说,在最近的一周内,国内钢材价格继续呈现全面上涨行情。这已是国内钢价连续第5周的全面上涨。建筑钢材价格涨幅较大,目前价位已创出历史新高。

  据“我的钢铁”监测,在最近的一周内,国内市场各主要钢材品种的具体表现是:建筑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北京、天津、沈阳等北方地区吨价的平均涨幅超过 200元,上海、南京、杭州等华东地区涨幅也在130至150元;中厚板价格小幅上涨,济南、福州、广州等市场涨幅最大,每吨在100元左右;冷热板卷价格处于小幅盘升状态;大中型材价格略有上涨。

  据分析,建筑钢材价格总体大幅向上,目前国内主要市场20毫米规格的螺纹钢平均吨价已接近5300元,创出历史新高。一周内全国共有49家螺纹钢生产企业和33家线材生产企业向上调整了出厂价格。下一步影响建筑钢材市场走势的因素包括:一是上海、杭州等地区库存继续下降,目前上海螺纹钢库存已经下降到32万吨左右,部分规格出现断档。二是由于钢厂目前生产成本偏高,生产积极性降低,铁矿石使用量减少,3月下旬铁矿石价格略有下调,成交量未见放大,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增加。三是由于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涨,资源供应紧张,部分钢厂出现高价难买焦炭的状态。四是原材料价格继续处于高位,且稳中有涨,目前江苏地区螺纹钢坯吨价达到5150至5200元。据此判断,国内建筑钢材价格将继续处于小幅上涨状态。
页: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