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心月天狐 于 2008-5-9 17:51 编辑 ] 估计b股增发觉着没戏,车辆得ipo,以后利润最少要年年增长,但有的年度可能增幅不大,而且是总利润,不是roe,也不是每股除权收益,就是以后再增发,无论给谁,摊薄活该,这点尤其操蛋。也没有每年股价上涨保证,不如万科。也没说是一年给这6000w股,还是10年给,估计还是分4年给,明年再从新再多给。但是敢于市价激励,就比99%的其他公司强,麦同学只有6-7%,激励面比较大,还是比较讲原则讲政治的。既然是定向增发就不存在公司计提利润,再摊薄收益的问题,而且就算达到激励指标,股票还得自己花钱自己买,理论上利润等于以后卖股票时的价格减17.7,而不是当时的股票全价,这点又比万科强(万科的股票激励是达标后白给,钱是股东出)。肯定会有人说为了管理层买股票,配合出瞎消息,对于此我无话可说。市场本来就应该存在合法博弈,股价低时激励的效果肯定要远远好于高股价时的效果,对管理层、员工、董事会以及股东都是如此。说白了就是中集的主要员工在不违法的情况下给一个自己用自己钱买股票的机会,好处就是钱可以以后再付。
连巴总炒股都赔钱,中集跌点儿又算得了什么。
巴菲特重仓股首季清单blogbuffett转载
值班编辑:初学
神如巴菲特,亦无法逃脱大市下跌的阴影。
5月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巴郡)公布了2008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巴郡在该季度录得利润共9.4亿美元,合每股607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巴郡盈利大幅下跌了63.8%。而这显然在各界的意料之中。
18重仓股13家下跌
巴郡2007年的年报列明了18家被其持有股票的上市公司,包括了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Company),可口可乐(Coca-Cola Company),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强生(Johnson & Johnson),宝洁(Procter & Gamble Company)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mpany)等等。其中目前市值最高的四家分别是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和宝洁,巴郡皆持有的股票市值总额都在70亿美元以上,最高的可口可乐超过120亿美元。
从2008年初到第一季度末的3月31日,18家被巴郡披露持有的股票中,13家出现股价下跌,4家上涨,1家持平。跌幅较大的是:乐购(Tesco plc)-20.6%、浦项制铁公司(POSCO)-18.76%、法国制药(Sanofi-Aventis)-17.75%、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Company) -1**%。占巴郡投资比例最高的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和宝洁的股价变动分别是:-0.36%,0.00%,-14.34%和-3.10%。巴郡股票的未实现盈利由此形成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巴郡股票的未实现盈利总额出现负增长并不是今年才发生的。
根据该公司2006和2007年报披露的信息,2006年年底时巴郡投资的股票成本、市值、未实现盈利分别为230、615.3、385.4亿美元;至2007年年底,股票成本、市值、未实现盈利分别为392.5、750、357.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70.7%,21.9%和-7.2%。未实现盈利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里,巴郡出售了其持有的中石油(PetroChina)和M&;T Bank Corporation公司的股票,其中中石油给巴郡实现了超过35亿美元的税前收益。
成本增长远超市值增长
对于巴郡股票投资的另一项担心是,出现股票成本增长速度远超市值增长的趋势,巴郡的股票历史成本由2006年末约230亿美元增至2007年末的393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70%;在此期间,市值则由615亿美元增至750亿美元,增幅仅22%。成本增长严重高于股票市值的增长。加上2008年第一季的表现,让人担心巴郡在其最令人称道的领域能否保持长久以来的优异成绩。
当然,这不是巴菲特和他的巴郡第一次受到人们的质疑。1999年和2001年,巴郡的股票投资盈利都曾出现停止增长的局面,2001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但是,巴郡在1965年到2007年间4008倍的股票价值增长,让巴菲特当仁不让的保持着“股神”的称号。
在巴郡公布的每年年报中,都会将自己公司的历年股值增长率与标准普尔500的平均水平做了一个对比。在过去四十年间,标准普尔500的平均增长率为10.3%,巴郡为21.1%,巴郡的增长率要比标准普尔500高了10.8%。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2年巴郡的增长率以10%相对于标准普尔500的-22.1%超过32.1%之后,巴郡的增长率再没有超过其辉煌的历史平均值。2003年至2007年间,巴郡增长率相对于标准普尔500的增长率的差额分别为:负7.7%,负0.4%,1.5%,2.6%和5.5%。
巴郡集团在保险主营业务和投资未实现盈利方面业绩的下滑,让一些分析师调低了对其今年的全年业绩结果预测。FTN Midwest Securities Corp.公司分析师查尔斯汉密尔顿(Charles Hamilton)将其评级调为“中级”。在2008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布当天,巴郡的股价下跌了300美元或0.224%,收于每股133600美元,距离其一年内于2007年12月时创下的最高价151650美元,下跌了12%,高于同期标准普尔500的10.3%的跌幅。 摘自mayun的BLOG
股东忠诚度是寻找超级明星的一个辅助视角
上一篇《〈巴菲特致股东信〉札记》谈了“价值投资”的概念问题,说的是按照巴菲特的思维模式,没有必要在“投资”这个词前面加上“价值”二字,因为在巴菲特的逻辑里,投资本身已经包括了价值因素。从语言学角度看,“价值投资”这个词已经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一个单词一旦约定俗成就会被沿用下去,但是理解巴菲特的思维模式和投资逻辑却是必要的,正是一些根植于潜意识的语言概念在不自觉地影响着人的行为。这一篇《〈巴菲特致股东信〉札记》谈谈股东忠诚度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问题。对于像我这样的个人投资者来说,股东忠诚度是寻找未来超级明星的一个看似不重要、但却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视角。
在中国,作为股东对所投资公司的忠诚,莫过于万科的个人投资者刘元生先生。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他在1988年末以360万元投资万科(随着万科在1991年上市,刘在以后的年份里参与万科配股,共投入400多万元),从来没有抛弃过万科(需要用钱的时候偶尔有很少数量的抛售)。从万科2008年一季报可以看到,刘元生是万科的第三大股东,持有万科8251万余股,当前市值约20亿,20年增长约500倍,远超巴菲特持有《华盛顿邮报》30年,增长128倍的记录。
巴菲特非常看重股东的稳定,他把股东的稳定与否看成是事关公司治理的大事。他在1979年的致股东信中说:“在每年末,大约98%的(伯克希尔 · 哈撒韦) 流通股被那些在年初即是股东的人持有。……我们的股票中也许有90%被那些伯克希尔是他们最大证券财产的投资者所有,而且大多数时间肯定是最大的财产。”巴菲特的这段话透露出一些信息,为我们寻找具有“长期经济特征”的超级明星提供了一个辅助视角——股东的忠诚度。伯克希尔 · 哈撒韦保持了非常低的流动性,一整年下来流动性不过只有区区大约2%。不像中国的公司,甚至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有2%的换手率,伯克希尔 · 哈撒韦一年只有2%的换手率,而巴菲特是非常乐意看到这中超低换手率局面的。由股东的忠诚导致的低流动性是超级明星公司的一个特征。
股东的稳定与否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巴菲特在1979年的致股东信中继续说:“菲尔 · 费雪曾将股份公司在吸引股东时的策略比作吸引潜在顾客的餐馆的策略。一家餐馆可以寻找特定的常客——喜好快餐、精致餐、东方食品等等主题——并最终得到了一群合适的信徒。如果做得专业,那么这些对餐馆提供的服务、菜谱和价位称心的常客会经常回来。但是,餐馆不可能经常变换自己的特色,如果企业在法国菜和外卖鸡之间摇摆不定,那么结果将是晕头转向和心怀不满的顾客的一扇旋转门。”巴菲特借用费雪的比喻说明好的公司需要稳定的股东。股东不稳定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的股东急功近利,只对高本期收益率感兴趣;有的股东则着眼于长期资本增值;而另有一些股东则整天盯着二级市场K线图,只对股票市场发出的做多或者做空的信号感兴趣。如果股东不稳定,那么就容易引来与公司管理层趣味不相投的股东,公司经理人的经营思想、策略、业务方向等就不容易与股东达成默契,这是巴菲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不仅如此,股东不稳定还会产生另外的麻烦。 巴菲特在1984年的致股东信中说:“对于股东和管理人员而言,许多股东年会是在浪费时间。”“一场毫无结果的股东年会是由于到场的股东们更关心自己的表现机会,而不是股份公司的事务。一场本该进行业务讨论的股东大会却变成了表演戏剧、发泄怨气和鼓吹己见的论坛。”可见,稳定的股东是公司管理层与股东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绝大部分股票市场参与者是投机的,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国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初衷之一是稳定股市,但结果适得其反。中国畸形发展的共同基金导致了股市生态系统的失衡和最近大盘的拦腰折断。如果共同基金继续畸形发展,以后股市的大起大落会更加频繁和猛烈。防止股市大起大落的出路,一在进一步完善法制,二在培育多元的、秉持不同风格的投资主体,完善股市生态系统。
在目前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茅台是股东忠诚度最高的公司,目前还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出其右。张裕也是一家股东忠诚度极高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裕的股东忠诚度会进一步提高。万科虽然优秀,但由于行业的周期性使得流通股股东的忠诚度不够高,但是万科在管理人员的正直、诚实和能力,以及以股东利益为导向方面,是国内一流的、顶级的。
——《〈巴菲特致股东信〉札记》(2)
回复 #2795 meng-h 的帖子
通过证监会的审查应该没有问题!回复 #2796 meng-h 的帖子
好文,收藏了,谢谢!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4种情形下可解除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22:2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陈菲)国务院法制办8日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规定,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14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14种情形是:(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六)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关于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十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十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十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十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中集通华总经理叶俊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中集通华总经理叶俊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表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中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高奖项之一。
叶总是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科技人员,自公司成立以来,她一直全身心地投入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为提升企业技术发展的后劲,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少走弯路,曾多次赴国外先进国家及知名厂家进行参观和考察,并积极与国内外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其中, 在叶总的主持带领下,公司“车辆运输半挂车”获多项专利,且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公司研发的THT9160GFL粉粒物料运输车罐体结构为国内首创,早在2000年就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公司承担的GB18564.1《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标准》获得通过,已作为国家的强制标准在全国发布等等,类似的创新发展和荣誉不胜枚举。
叶总在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公司依靠集团整合优势,凭借集团和自身的研发能力,泵车和消防车两个新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Yantai Raffles Wins ASME Woelfel Bes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Award YantaiRaffles Shipyard Limited has been announced the winner of the ASMEWoelfel Bes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Award 2008 (BMEA) forits innovative, new technology, ‘Taisun’ - the world’s largest gantrycrane.
Click here for more details: WoelfelPR(8May2008).pdf 每年6%的增长,视乎定的太低了,连我国gdp都赶不上,按照cpi增速看,预计今年cpi应该也应该在6以上(中行预测本年度cpi应该在6.8%左右,gdp在10.1左右),整个股权激励政策唯一的缺陷就在这里,没有赶上gdp,连cpi都难以赶上,管理层还要增加股本,摊薄收益,增长上不去可以延期,上去了白拿差价,这是什么股权激励计划,简直就是无风险保留管理层获利权利。
目标定的如此之低,看样子管理层对于增长也是没有什么信心,这样如何激励??
上去了白拿,上不去也无所谓,可以等上去了再拿,纯粹就是白拿。如何起到激励作用,只能说是圈钱的一个狡猾的措施。
不敢用于超越gdp也就算了,居然连cpi也不如,投资一年下来,还亏损0.6%,投资价值可想而知,股权激励简直就是胡扯,长期利好更是无稽之谈,老麦已经老了,开始想着养老了,风险意识强了,平稳过度的心也有了,不再想高速增长了。 直接定个3%增长就分钱,岂不是更爽,还激励个屁,自然增长也够了,到时股价高过17.73,就买点,白赚差价,吸股民的血。高不过也无所谓,保留股票期权,等高过了再买,买了就卖,白赚差价。
什么破股权激励,简直就是保留了一个在二级市场分钱(吸股民钱)的权利!
定期存款长期利率也快赶上6%了,本来就不难实现的增长,再将股票投资套现,用于收购增长率较好公司的50%以上股权,将非经常性损益直接就转换为企业合并报表的正常增长了。
老麦通过一些手段,实现6%简直太容易了。如果正好再遇上个牛什么的,例如去年,上个三十几元的,那就是白赚差价了。
[ 本帖最后由 nmbmzj 于 2008-5-10 03:22 编辑 ] 考虑股息的分配,大约为40%的派息率,利润增长6%,相当于增长了10%。当然这种推算是建立在以后的派息率也为40%的基础之上。 考虑股息的分配,大约为40%的派息率,利润增长6%,相当于增长了10%。当然这种推算是建立在以后的派息率也为40%的基础之上。
--------------------------------------------------------------------------------------------------------------------------------------------------
同意!:)
中集集团的股权激励方案点评
中集集团整个股权激励方式唯一的缺点就是行权的要求过低了,仅增长率达到6%就可以行权,还没赶上CPI的增长率,估计很多人会加与评论的。但是,这也是中集集团诚信的一面,在业绩处于低谷时达到6%也不错了,且处在业绩及股价低谷时出台股权激励方案,对中集集团的管理层是一个鼓舞士气的用。 在中国证监会本周二晚发布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后,中集集团应该是在周三就召开了大股东之间的股东大会,确定了股权激励方案,从而可见中集集团的运作高效率。虽然本次股权的激励要求低了点,也不否认中集集团以后不能高成长了,说明的仅是本年增长率可能会低点,但要有6%的保证,比刚出台的季报强了很多,从侧面也给长期持有的股东一剂强心针,也是考验一个价值投资者持股的时候了。中集的未来更光明了
中集这次的股权激励的推出更确定对中集的长期持有的信心。中集最近有多项公布都对中集的长期有着十分大的利好。1、中集大股东在b股市场市价大量的买进中集的股票,成本在14元多15元。这个在现在大小非在寻求千方百计想着怎么逃离的市场里是唯一大量增持的公司。并承诺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的大量增持。就这个就证明中集的大股东对中集多有信心了。
2、中集进军海洋工程,这个领域是未来成长空间十分巨大的。中集也是部署了一段时间的。从中集去年购入长兴岛大面积的土地就可以看出,长兴岛那块地还有3公里长的海岸线。以高姿态收购烟台莱佛士就可以更快就进入这个领域。加上莱佛士是一家十分专业、技术强的公司,加入中集后融入中集的文化和管理等就可以有1+1大于2的结果。
3、中集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7.73元/每股(A股),行权方式为以行权价格向被激励人定向增发的方式。这一股权激励计划恐怕是目前为止国内所有上市公司出具的对公司股东最有利的计划了。中集的老总们要完成了业绩增长6%以上才可以给以17.73的价格在一年后开始分期的行权。也就是说如果中集的业绩不好那么中集的老总就什么也的不到。因为业绩不好中集股票的价格就不可能会好。如果低过17.73那么就没有行权的意义了,老总们还不如自己在市场直接的市价去买中集的股票。相反如果中集的老总们认真的发展企业,带领中集走向另外一个高峰那么中集的股票价格上去了。那么中集的老总们才真正的可以获得股权激励的好处。股权激励那么艰难才可以推出,中集的老总可以答应公布这样的条件那么就是他们有信心完成未来2-4年中集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至于6%的增长的要求好像的低了点。但这可能是保守的条件来的。因为如果就6%的增长是不可以带给中集的老总太大的利益的。但条件也不可以定的太苛刻了要给他们自己留点后路(这是我的想法)他们完全可以完成超过这样的增长幅度的。简单的说就是中集的领导一定要干的好,超好。那么他们才有更高的效益。不然他们自己定下这样的条件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旦确定了就没有的回头的了,机会就1次,这一定是他们计划了好久的。中集的投资者看到这样的股权激励应该有更强的信心持有中集为你们可以在未来的3-5年赚3-5倍给点耐心吧。
中集的大股东可以在15左右买b股长期的持有。中集的老总可以定17.73的价格进行股权激励。用17.73的价格去买6000万股。有这样的2重价格保护。他们是最了解中集都敢这样的价格去长期锁定。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呢? 6%的增长初看上去是太低了,我也不解老麦真的老了吗???
但大家要看到今后两年全球经济可能会经历大幅调整,国内的高通涨正在步步逼近。我想这个6%是中集考虑到最坏情况后,订下的较保守的指标(必竟是用自己的钱来买A股)。
老麦以前记录良好,这次也暂且信任中集团队的决定。 激励的第一条件是股价要达到17.73,这是市场对公司的评价标准,另一个条件是增长6%。看中集的历史,6%似乎是低了,但问题是再好的企业也有整固时期,客观的说,未来的一两年可能都是整固期,而这段时间中集表现的好坏将直接决定长期是否能健康的发展。这样看来,这尤为关键的一两年岂不是更需要激励吗?难道我们希望提出一个15%的计划来激励中集冒进?那样的话,中集还能再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发展吗? 我相信看好中集的人很大一点是看好中集的这种战略眼光,中集的长期投资者同样应该具备这样的眼光!
回复 #2813 巴蛇 的帖子
支持你的工作! 在巴菲特于1973年对《华盛顿邮报》进行收购之后的两年,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下降,巴菲特的投资总额也从1973年的1 000万美元下降到1974年底的80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价格在1976年一直低于巴菲特的收购价格。而现在,巴菲特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投资价值总额超过了10亿美元。巴菲特在完成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投资之后,格雷厄姆女士仍然对这位购买了《华盛顿邮报》公司巨额股份的人心存疑虑,于是,巴菲特给她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坦诚地告诉格雷厄姆女士,自己不会危及她在公司中的地位,他很清楚格雷厄姆女士可以通过自己所持有A股股票控制着公司的主要经营。
凯瑟琳·格雷厄姆在《我的历史》一书中说,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洛杉矶《时代》周刊的办公室里。这次见面是在巴菲特收购《华盛顿邮报》的股份之后。巴菲特再一次向格雷厄姆女士表示,绝对不会干涉《华盛顿邮报》的内部事务,凯瑟琳·格雷厄姆邀请巴菲特到华盛顿共进晚餐,并参观一下《华盛顿邮报》公司。于是,巴菲特成了她的商业顾问。从此以后,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
1974年,巴菲特被任命为《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董事,并主持财务委员会的工作。不久,他提议回购《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
格雷厄姆女士后来曾经说:“和巴菲特在一起,你永远会感到愉快和有趣。”
这就是巴菲特的发明——股票回购——同时也是巴菲特的独到之处,充分体现在《华盛顿邮报》公司中。从1975年到1992年,《华盛顿邮报》公司一共回购了发行在外的43%的股票,平均回购成本为每股60美元。也就是说,公司只用相当于现值1/10的价格回购了超过40%的股份。到2000年为止,《华盛顿邮报》公司已经购回了一半的股票,这意味着所有公司股东拥有的股票价值是实际资产的二倍。
[ 本帖最后由 shanmin 于 2008-5-10 22:34 编辑 ]
制造业利润将会被大幅压缩
4月份,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9.3%,普通中型钢材上涨41.1%,普通小型钢材上涨34.6%,线材上涨37.0%,中厚钢板上涨24.9%,进口铁矿石成本提高正是推升钢铁产品的原因。随着CPI增幅减缓而PPI持续走高,甚至有可能出现PPI升幅超过CPI的情况。自2003年末至2007年1月,由于价格扭曲和价格改革的滞后,中国的PPI指数一直高于CPI指数。从2007年2月开始,由于食品价格上涨,PPI的涨幅才低于CPI的涨幅。如果PPI涨幅超过了CPI,制造业利润将会被大幅压缩,特别是处于生产末端的制造业。
:*22*: :*2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