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以下几种料常年产生余料,欢迎有意向收购者和我们联系!
1、边板余料约50~100吨/月,厚度和材质分别有:δ2.75/Q235、δ3 /Q235、δ4/Q235、δ5/Q235、δ6/Q235、δ8/Q345、δ10/Q345不等;
2、冷板边角余料约10~20吨/月,规格型号有:宽5~30㎝,长20~200㎝,厚1.5~2.0㎝。
3、废钢300~600吨/月,废板料厚δ3~δ12,材质有Q235、Q345,有废型钢、槽钢、角铁、圆钢等。
4、冷板包装白铁皮,规格型号有:1.2*1200*2000和1.0*1200*3400;
5、δ4~δ10卷板开板余料,规格型号有:30*4000至8000等;
6、 铁皮油漆包装桶3000个/月(容量:15公斤)。
7、废木托盘500个左右/月,1.2米*1.2米。
8、木材包装物若干
9、废液压油,月产1-3吨,每桶180公斤,每桶900元;
10、废旧阿玛达锯条,有长度3505mm(锯齿34)和长度3820mm(锯齿46)两种,月产500根;
联系人:翟小洁
电话:13839665897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物资供应部
2008年3月24日 原帖由 meng-h 于 2008-3-25 00:3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外销信息
我公司以下几种料常年产生余料,欢迎有意向收购者和我们联系!
1、边板余料约50~100吨/月,厚度和材质分别有:δ2.75/Q235、δ3 /Q235、δ4/Q235、δ5/Q235、δ6/Q235、δ8/Q345、δ10/Q345不等; ...
晕,这不就成了广告贴了?
在找到几个有关美国漂亮50的报告,再结合中国的“漂亮”50,看看有无区别 招商证券信息化建设跨出行业成标杆
作者:凌峰 发布时间:2008-03-25 10:36 来源:证券时报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上,招商证券一举囊括5项大奖,成为此次活动中获奖最多的券商,所获奖项包括“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优秀信息化团队建设奖”、“杰出信息化领导者奖”和“中国企业信息化年度CIO大奖”。
记者从招商证券信息技术中心了解到,此次进入企业信息化500强,已经是招商证券第5次连续获得该奖项,同时还是7家入选第三批企业信息化标杆的企业之一。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负责人介绍,“标杆企业”是指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先进性(包括部分方面)、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
在此次大会上,招商证券副总裁熊剑涛获得了杰出信息化领导者奖。据了解,熊剑涛主持开发了业内第一张多功能证券卡“牛卡”;主持开发了业内第一家证券专业网站“牛网”;主导建立了业内第一个多媒体客服中心;主持开发了业内第一家基于小型机技术的大集中交易系统,该系统于2004年全面上线运行,使招商证券成为业内首家全面实施大型集中交易系统的券商。此外,招商证券信息技术部总监殷明也获得了优秀信息化主管(CIO)奖。 原帖由 lingzi0925 于 2008-3-24 20:0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财务报告不理想:mad:
??? 各位股东,有中集大小非的资料么?:) 中集集团关于中远集装箱工业公司买卖本公司股份的公告.pdf 明天的公告今天就发贴,:*10*: 嘿嘿,楼上是新手?:*29*: 近日,本公司获悉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在上述增持行为中由于电脑操作失误,于
2008 年1 月22 日出现了卖出公司股票的行为
:*22*:哈哈哈,中远操盘手,如何说你好呢?业务不精通啊:*22*:
外国厂商面对的新挑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正面临危机”
最近,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这引起国内制造业的新一轮关注,而在此之前,在中国运营工厂所需的成本已经稳步上升。2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8.7%,达到12年来最大增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周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并承认要把2008年消费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4.8%左右并不容易。对于厂家而言,通货膨胀使工厂的运营成本增加,因为原材料、交通运输、能源、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同时,通货膨胀率攀高的时机对于企业主来说也很不妙。春节结束后,返厂工人强烈要求加薪。在中国,工人通常在农历新年之后与厂方签订新的雇佣合同。主要商品的价格上涨使他们的加薪要求更为迫切: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了23%,其中涨幅最大的是猪肉价格,上涨了63%之多。
“工人过年回家时会互相交换想法,谈论新的工作机会。”位于浦东的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国工厂的厂主说道。这家工厂拥有的35名员工多数来自安徽省。“他们返回工厂后,对工资情况表示了强烈不满。有两名[工人]回来就说,‘你必须给我们涨工资,否则我们就不干了。’他们的行为对其他所有工人都产生了影响,他们对我们[下达了]要求加工资的最后通牒,而我最后也不得不照办。”以他的工厂为例,从2004中开厂到现在,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了30%-40%,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涨幅在50%左右。由于国内对低水平工人的需求相当旺盛,因此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涨幅较大。
很明显,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国的光环正在淡去,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和人民币的稳步升值,使得工厂的运营成本逐渐攀升。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离开中国转向印度和越南,尤其是一些台企和港企。还有更多的企业在考虑迁厂问题。
上海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Shanghai)联合博思艾伦咨询(Booz Allen Hamilton)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2007-2008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China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2007–2008)的报告。该报告在对66家制造企业(多数为外企)进行调查后发现,近乎20%的企业计划将其工厂移师别国。按照排名先后,这些国家分别是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离开中国的原因是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当然,83%的企业,也就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任何要离开中国的计划,”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何德高(Ron Haddock)说道,“这些企业依然看好中国,但是让人感到忧心的是,有17%的公司已经制订了关于将工厂迁移至其他邻近国家的具体计划。”
接受调查的企业表示,员工的工资在以每年9%-10%的幅度增长,而原材料成本的每年增幅则为7%以上。何德高认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地位岌岌可危。” 这份双语报告于3月上旬发表,调查对象多数位于长三角地区。
齐齐上扬的成本
自2005年7月汇率解除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已达15%,舆论普遍认为该幅度还将继续提高。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也反映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类似趋势,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以及程度较低的泰国及马来西亚。数十年前,上述国家从低成本、面向出口的经济体开始发展,逐渐发展成为高价值商品的制造国,并在多年内积累了巨大的年贸易顺差,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逐步升值。
对参与此次调查的66家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是最严重的忧虑,但这不是他们唯一担心的问题,何德高表示,“在对中国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表示担心的公司看来,首要问题就是人民币升值,其次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商品涨价以及物业和设备成本的增加,第三个问题就是工资上涨。”
这位来自美国的厂主在浦东的土地租金在四年内几乎翻了一倍。“不但工资要涨,而且还要为外地工人安排食宿,这方面的费用也增加了许多,”他说道,“在工厂附近找一间廉租房作为员工宿舍已经不太可能了。刚开始的时候,浦东的行情是每天每平方4毛钱(0.4元)- 不是在主要公路附近,而是在小马路附近。现如今则是每天每平方米8毛到1块,是当年的两倍。还有就是伙食费。以前是每人每天6-7块钱,现在要10块钱。这些对我们的影响都很大。”
受影响最深的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以及依赖出口市场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准备离开中国。瑞科(中国)公司(Richco China)是一家生产电子设备用塑料注模部件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厂家,该厂的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特德·霍宾(Ted Hornbein)指出,“那些针对劳动力充足、低附加值市场的公司受到的价格压力日益增大。根据我们最近从本地媒体了解的情况,实际上这些公司正在关闭并离开中国。”
准备离开中国的公司有许多来自台湾和香港,它们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早到中国开厂的。“许多台湾和香港公司是引领潮流者,同时也是低附加值的出口型企业。”上海美国商会的制造商商会主席陈天宗说道,“他们引领着离开中国或进入内地的趋势。”这些公司的大批离去意味着中国经济周期的加速,使得在台湾和韩国需要四十年的经济周期,在中国只持续了不到20年。
调查显示,吸引公司迁移的国家反映出遍布全球的商机。印度和越南是迁厂首选,其次是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参与调查的公司还提到了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韩国、俄罗斯及波兰等颇具潜力的国家。
“这些可选的国家通常可以提供较好的收益,但是它们在市场潜力以及基础设施方面不及中国。”何德高表示,“印度和越南与中国相比具有一些优势,诸如劳动力成本、部分税收优惠、竞争不太激烈、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更优惠的公共事业费用。”
另一个选择就是把工厂迁移到运营成本较低的国内其他地区。“有一种趋势是把工厂从这个地区迁移到工人的家乡,”美国工厂主说道,“我的工人都来自安徽,我听说有些厂家准备在安徽开厂,在上海设立一个营业门市,然后将产品用卡车运来上海,或者从安徽直接出口。”
这些在国内的迁址举动对上海附近的工人成本的上升产生了一些作用,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因为多数工人愿意在靠近家乡的工厂工作,上海地区的厂主不得不提高他们的工资来竞争。此外,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内地成本不如以前低廉,因为某种趋势已经遍及中国。“去年,安徽和上海的工资差距急速减小,”厂主说道,“安徽工人的工资也在上涨。”
中国的优势
中国的竞争力正在减弱,但是我们不应当将减弱的程度过分夸大。这里仍然是制造业的天堂,而且国内市场也十分巨大。此外,专家们认为将低成本工厂震荡出局未必是一件坏事。“随着人民币逐渐升值,这些利润薄、劳动密集型的、污染严重的以及附加值低的行业将被迫离开中国,而企业将进行自我提升,发展成为高附加值的企业,同时尽量提高效益。”先锋投资的中国战略与业务发展负责人朱顺表示,“主流企业仍然有利润增长空间。”
朱顺举了一个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的例子,这是一家在沪市上市的公司,以出口重型港口设备为主。“该公司正在努力应用更好的技术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利润,同时,公司的报价以人民币为单位,以此来促进出口。”他说道,“在另一方面,公司还设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即使人民币正在升值,你仍然看到这家出口型企业每年的利润增幅达到30%。总的来说,中国的消费品、出口和投资发展都相当稳健,2008年的增幅有望达到10%以上。”
而工厂之所以留在中国,也有非常强大的理由:迁移生产基地既费钱又费时,而且新的市场,尤其是中国以外的市场,有他们自身的未知风险。“调查报告中的一部分内容显示,企业不愿意离开中国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已经就位了。”何德高说道。
选择留在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国内市场的规模和范围。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工人的高素质。美国商会的调查表明,同制造业的其他变量相比,中国工人的素质评级良好。接受调查的公司被问道,将你的公司同设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工厂相比,你如何评估中国的这些参数?根据反馈,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得分很低,另外得分较低的还有政府效率、物流基础设施、法律遵循方面。但是,工人素质一项得分很高。
中国工人的素质是工厂主经常提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其他国家有类似经验的厂主。“如今在印度尼西亚,工人成本要比从前低很多,估计大约是这里的一半左右,而在缅甸,工人的工资仅为中国的25%。”美国工厂主说道,因为他还从缅甸和印度尼西亚进货。“但是要将工厂迁移到海外是有风险的。中国工人比印尼工人优秀。”
国内最大的袜业生产企业,在上交所上市的浪莎控股集团的董事局主席翁荣金对此表示同意,浪莎集团在袜业制造方面年收入的40%来自于出口。同美国工厂的厂主一样,翁先生不相信公司现在迁离中国就意味着利润提升。
“昨天,我的一个意大利客户和我碰面。他谈起把孟加拉国作为迁厂对象的问题,但是这很难。”翁荣金表示:“我们的工厂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制袜设备。”他还补充道,对厂家来说,孟加拉国和印度存在其他问题,其中包括贫困、工人素质的差别以及巨大的贫富差距。他相信中国工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人之一。
翁荣金认为将工厂从中国迁移至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进程将会需要时间。“柬埔寨或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大约低20%或30%,中国工人的工资是在上涨,但是那些国家的工资水平也在上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尽管工资在最近有所增长,但是中国的工资水平依旧远低于国际标准。“其实真的想起来,我们付的工资实在是很少的,2004年一位熟练木工的工资为每小时80美分,”美国工厂主说道——他的工厂建在浦东,“在美国起码是每小时20美元。即便如此,那些大工厂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他们依然只给工人每个月100美元的工资。”
成功的蓝图
在中国业绩卓越的公司是那些不仅在中国制造产品,而且将产品销往国内市场的企业。由于是在国内销售,因此这些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影响不大,因为销售是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而且支付更高的工资可以造成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此外,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越来越富有。“对于在此进行采购、制造并开展内贸的公司,以及将中国的竞争优势用于出口贸易的公司,他们的效益越来越好。”瑞科的董事总经理霍宾评论道。
另一方面,效益不佳的公司要么是过于以销售为中心,要么就是只在中国采购或制造出口产品,而忽略了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这使他们受货币升值的影响很大。
成功的公司必有一技之长。他们的运营效率高,他们的供应链通畅无阻,而且他们善于利用“全球最佳实践”,例如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何德高总结道,希望提升价值链的公司应当提高他们的效率。“有的公司刚刚开始意识到,必须在中国制造业内业绩出众才能获得成功,”他补充道,“因为低成本制造业正在成为昨日黄花。事实上,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
发布日期 : 2008.03.26 大连船舶重工获国开行360亿元授信
《财经》记者 张娜 《财经网》 [ 03-26 22:38 ]
国际船舶融资趋紧,但国内金融机构仍对造船业保持乐观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娜】3月26日,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大连分行客户一处一位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国开行大连分行已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下称大连船舶重工 )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给予大连重工授信额度360亿元。
根据该协议,在未来五年内,国开行将向大连船舶重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外汇经营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援助贷款、融资租赁、债券承销、结售汇、财务顾问等。
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控股的特大型综合性造船企业,由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成立。根据其规划,到2010年,大连船舶重工造船能力将达到600万吨,产量达500 万吨,经济总量达300 亿元。
一位从事船舶融资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连船舶重工可能会大规模扩大产能,国开行显然对其前景颇具信心。
据悉,大连分行已被国开行总行确定为其船舶融资产品中心。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造船业已不复去年的辉煌。欧美金融机构开始收紧船舶融资贷款,航运企业融资难度及融资成本均有所增加。大连重工此时获得高额授信受到业界普遍关注。
今年1月31日,香港航运企业金辉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137)宣布,取消其委托大连船舶重工建造两艘超大型矿砂船的订单,原因是“借贷成本显著增加”。
一位在中国进出口银行负责船舶融资业务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受次贷影响,德国北方银行等从事船舶融资的传统银行流动性变差。他们通常采用承揽项目后分包给其他银行的方式。但是现在二级市场接单的银行减少,拆借成本也提高,使得德国北方银行这类机构不得不提高给船东的贷款利率。
2007年多家造船企业竞相上市融资的热情,已在2008年初开始冷却。2007年12月19日,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旗下的JES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JES国际)在新加坡上市,上市当天即跌破发行价0.67新加坡元,以0.625新加坡元收盘。2008 年3月19日,该股收盘价已跌至0.265新加坡元。
“从JES国际上市的情况来看,市场对造船股已经不太看好。”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顾问朱汝敬对《财经》记者说。
据悉,原准备2008年在亚洲上市的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已于今年1月宣布上市计划延期,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延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不理想”。
虽然欧美金融机构普遍收紧对船舶融资的贷款,中国金融机构仍对造船业兴趣不减。实力强、信誉好的船厂和船东,仍是各家金融机构争相合作的对象。
不过今年1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目前航运企业面临多个不利因素,包括BDI(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下挫、全球银根紧缩、融资成本上升,以及2010年之后可能出现船舶供给过剩。2008年全球造船业新订单将会有所减少。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顾问朱汝敬认为,尽管目前国内市场气氛相对比较乐观,国内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风险,对船舶融资更加谨慎。“(否则),一旦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无论买方信贷、卖方信贷或是提供保函,都有比较大的风险。”朱汝敬说。■ 中远操作还行吧,这么大数量频繁的交易,只是有10000股错误,我倒希望中远操作错误多一些——这样中集能发点小财:*22*: 海运的利润开始降低了 中集集团(000039)股东误卖出股票
近日,中集集团(000039)获悉,股东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在增持中集集团B股行为中,由于电脑操作失误,于2008年1月22日出现了卖出中集集团1万股B股的行为,但并没有产生任何收益。
中集集团表示,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此次买卖1万股B股股票没有产生任何收益。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承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谨慎操作,避免出现类似失误。 中集华骏年产5000辆重型车生产线试产典礼隆重举行
花红柳绿,莺鸣燕啼。3月16日上午,中集华骏年产5000辆重型车生产线试产典礼在中集华骏工业园隆重举行。驻马店市驿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玉林及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公司总经理郭永华及公司高层领导、员工代表共计300多人参加了试产典礼。
总经理郭永华在致辞中指出“重型车生产线达产后,将具备年产5000 辆重型车的生产能力,新增就业岗位400多个,实现年产值7.5亿元,不仅为确保2008年完成产值30亿元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更为优化集团专用车产能布局、集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郭总要求全司员工务必抓住机遇,把成绩作为新起点,戒骄戒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积蓄有限力量,力争夺取明天的辉煌。
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玉林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中集华骏已成为国内同行业影响力排名第一的企业,近几年,业务规模不断壮大,事业蒸蒸日上,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代表区委、区政府愿为中集华骏的迅速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支持。”
驻马店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100多名师生的到场,为本次典礼增添了几分绚丽风采。随后,驻马店市驿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玉林宣布中集华骏年产5000辆重型车生产线开始试产。
试产典礼结束后,郭总陪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观了重型车厂的生产和工艺等设备。 从优秀到卓越产业与金融相融合
2008-03-27 17:14来源:珠江商报
邓庄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发展,是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产业资本雄厚的顺德,诞生了一批优秀企业,推动这些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就必须借助金融资本,这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之路。
从当前现实来看,产业界正经历着一系列发展瓶颈,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近年来,顺德也在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包括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不少成绩。除此以外,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研究借鉴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道路,或许会给今后顺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些启示,如吸取国外产业与金融结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向更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在今年的顺德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推动产业与金融融合业务的建议,反响热烈。顺德产业优势在于制造业,要发展金融服务业务,应考虑以优势产业的优秀企业为依托,双方合作设计有利于优秀企业主营业务开展的金融产品作为切入点,如销售信贷、产品租赁等类型的产品,提升主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同时销售金融产品,实现交叉销售、共享客户资源、控制金融风险、提高综合利润的效果。
产品租赁业务就是租赁公司从制造公司购买产品,再以租赁方式提供给最终客户,租赁期满后再以预设残值回收或赠送客户。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产品价格高、中小客户融资困难等挑战,2004年4月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迅猛,截至去年11月底,与国内客户签订7300多份融资租赁合同,融资租赁了7600多台各类工程机械,取得极佳的经济效益。
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是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合作,成功达成3年期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项目,开创国内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途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先河,只需花两周时间获得本应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带来更为理想的财务结构,当然实施这种项目,首要条件是应收账款的质量良好。
顺德的优秀企业也可以考虑将金融产品(服务)与工业产品相结合,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结合,开辟“实业+金融”的模式,这也是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途径。最后引用海尔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是一种,进入金融业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但要成功一定离不开金融。 有个问题没想明白,望达人帮忙:
中远买卖中集B时难道不对敲吗?难道是一直在买?如果一直在买那是谁在卖出?中远的买盘不会只有散户当对手盘的。如果进行对敲的话必然有买有卖,那错卖100手是怎么算出来的?是不是只要今天的股数比昨天多就算没卖?如果是这样,那中远卖出的那100手只是因为某天卖出比买入多了一点而已,或者是某天只有卖没有买(这种情形不太可能,如果只是卖出而没有买入,区区100手似乎不会发生买卖不分的错误,即使有也可以再买入200手,虽然损失交易成本,但总比钱给没收了要好)。而中集出这个报告是什么意思?头痛哦!
不是想钻牛角尖,也不是想进行波段操作,只是感到好奇——好奇害死人! 对敲,哈哈哈.中远操盘手果然厉害.一定敲得很响 (河洛观察)洛阳成为国内最大罐式车生产基地 发布时间: 2008-03-29 06:53:02 来源: 洛阳日报 “一流的生产线”和“700台车的单月订单”
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家汽车生产商云集洛龙科技园。在一个3.6万平方米的崭新生产厂房内,依次排列着制件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一台台业内最先进的设备,组成了一条一流的专用车生产线。
这里就是刚刚正式投产的洛阳中集凌宇汽车工业园。
2007年,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在外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利润空间极度压缩的特殊情况下,抢抓机遇,开工建设汽车工业园,以做大、做强、做精罐式车为目标,打造中国最大的罐式车生产基地。
3月天气逐渐转暖,全国大部分区域的工程相继开工,中集凌宇公司也迎来了一个产销高峰。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当月专用车订单已达到700台。
强强联合 做大洛阳专用车产业
中集凌宇公司是一家具有40余年汽车生产历史的企业,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四零八工厂。
2002年,企业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为做大做强专用车产业,公司积极寻求引进战略投资者,经过艰苦努力,最后,与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重组成立了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这是我市企业联合重组取得的重大成果。
据了解,中集凌宇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客车和专用车。近年来,公司专用车销量每年以60%的速度递增,目前散装水泥车销量已位居行业前三名,水泥搅拌车跻身行业前八名。
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490亿元的中集集团,已在全国建有16个车辆生产基地,年产销车辆超过11万台,位居全国第一。
在发展集装箱核心产业的同时,中集集团又将注意力转向专用车产业——“引领中国未来陆路运输发展方向,承接发达国家物流运输向中国尤其是产品制造领域的转移。”
小标三)洛阳专用车制造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在汽车工业园现场,凌宇公司的企业发展愿景非常醒目——“打造中国最大罐式车生产基地,树立中国最好罐式车品牌”。
到2010年,这个生产基地的罐式专用车和客车专用车年产量将达到1万台。可以说,凌宇汽车工业园正式投产,也标志着备受关注的年产1万台专用汽车项目正式启动。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说,省八次党代会明确了把洛阳建成新型工业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汽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既是我省今后5年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洛阳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着力发展的特色产业,“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发展,而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发展又可以支撑汽车产业实现更大的发展,同时又可以形成零配件产业集群”。
据了解,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汽车产业政策,汽车业已列入我国支柱产业,而特种专用车更是国家鼓励进入的行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10年内,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指引下,随着中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工程、“五纵七横”高速公路、村村通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相继实施,我国对专用车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一组调查表明,近几年我国专用车每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而且未来5年到10年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洛阳专用车制造业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本报记者 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