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中国平安(601318)——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行业竞争态势复杂化?

建行将弃平安保险 自行投资保险
http://www.jrj.com  2008年01月15日 06:51  金融界网站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

  金融界网站1月15日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大陆银行获准以试点形式,入股保险公司,令原本有意与中国平安(爱股,行情,资讯)保险成立合资保险公司的建设银行(爱股,行情,资讯)改变初衷,拟自行申请投资保险公司。此外,交通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和北京银行(爱股,行情,资讯)亦争取成为首批试点。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国务院原则上通过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相关的实施细则将于近期由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相关备忘录后制定。目前,交行和北京银行已正式提交申请文件;建行亦有意自行申请投资保险公司,放弃与平保合作。

  交行争取成首批试点

  高盛证券估计,实施细则将于上半年出台。该行认为,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建行、中国银行(爱股,行情,资讯)、交行和招商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可望成为首批试点,并透过收购规模较小保险商的控制权,来提供寿险和非寿险产品。现时内地本土的寿险和非寿险公司各有27家,而保险市场增长快速,并且渗透率低,对银行的发展有正面作用。

  瑞信证券认为,银行可以收购合资保险公司之中的外资股权,又或内资保险公司中的非金融机构股权。现时中保国际与工行旗下工银亚洲共同持有太平保险,又与富通合资太平人寿;随着平保入股富通,中保或会寻求与工行更紧密合作,以工行取代富通在太平人寿的角色。

  中保国际股价昨日升5.1%,收报21元;其姊妹公司民安控股亦升3.8%,报2.7元。


金融界网站
关键词:保险 银行 工行 寿险 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安率先曲线进入基金业2008年01月16日14:51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上海《青年报》   保险公司“试水”以基金方式运作理财产品

  本报讯 徐可奇 中国平安首个采用基金方式运作的创新型投资理财产品平安理财于今日正式在建设银行全国15个省市7000多个网点和深圳平安银行网点销售。虽然平安证券与大华资产管理公司正准备筹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但中国平安事实上已在保险业内率先曲线进入基金业。


业内人士分析,总资产管理规模达上万亿元的保险公司可能将从今年开始对国内基金业形成新一轮冲击。

  产品标准向基金“看齐”

  据了解,“平安理财宝”每份面值一元,认购起点为5000元,认购费率为1.00%,手续费率与基金相同,每个交易日均开放申购与赎回业务。投资者只需携带身份证件和银行卡,即可到中国建设银行上述各省的分行辖属网点和深圳平安银行在上海、深圳、福州的各网点购买。其股票投资比例为0-70%,风险收益适中,适合当前长期看好,短期震荡剧烈的市场环境,满足了投资者稳健盈利的投资需求。

  为区别于纯基金产品,“平安理财宝”还具有家庭财产保险保障功能。客户在持有该产品期间可以获得账户价值200%的家庭财产保险保障。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赵富高表示,该行此次代销的“平安理财宝”产品是一个采用基金运作方式的多功能综合型投资产品,其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理财需求,为客户提供了“投资+保障”的综合理财新模式。

  平安曲线进入基金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正跨入大众理财的多元时代。当基金公司、银行、券商等主流机构投资者群体正在大众投资理财市场激励角逐时,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也不甘落后。以担任“平安理财宝”投资管理任务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为例,截至2007年上半年,管理资产规模达3600多亿元,同时还是百余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此外,在明星基金经理如今声名大噪的同时,保险公司也有意将自己的王牌操盘手推向市场前台。“平安理财宝”的产品投资经理将由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高级组合经理陈锦泉担任。目前陈锦泉负责管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全部投资连接保险账户,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并且连续4年全部账户业绩均超越基准并位居同业前列的业绩,表现于市场上的大基金不相上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等等,再等等,解禁出来一阵子,最佳的入场时机也许就要来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0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中国平安这阵子走势可是不好呀,不过在三个保险股中,它还是相对最强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0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安拟申请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22:2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毛晓梅 王文帅)中国平安(98.21,-1.37,-1.38%,股票吧)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日发布消息,集团董事会已审议通过相关A股再融资议案,拟申请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股票及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12亿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中国平安表示,本次A股再融资采用公开增发股票和分离交易可转债

  的方式,并考虑给予老股东优先认购权。集团将通过此次再融资,进一步壮大资本实力,迅速做大做好做强,为广大股东及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

  目前中国平安是A股市场第二大保险股,总股本73.45亿股,1月18日每股收盘价为98.21元,市值达7200多亿元。

  据了解,本次再融资将公开增发A股股票不超过12亿股,每股面值1元,采用网上、网下定价发行方式,发行价格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A股股票均价。同时,中国平安拟在A股市场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人民币412亿元,债券期限为6年,每张面值人民币100元,发行债券不超过41200万张。

  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中国平安计划利用所募集的资金进一步贯彻其在国内、国际市场自身与外部增长的发展战略。

  中国平安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目前该集团在综合金融方面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初步建立起了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支柱,建立了集寿险、产险、银行、资产管理、证券、信托、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安(601318):拟公开增发120000万股
北京奥运能源第一股
2008最新手机炒股软件ISTOCK版免费下载试用
www.stockstar.com      2008-1-20 21:33:00       港澳资讯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本页】 【打印】 【我要评论】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8日召开七届十七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如下决议:
  一、通过公司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的议案。
  二、通过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方案的议案:本次增发A股采用网上、网下定价发行方式进行,发行数量不超过120000万股。原A股股东享有一定比例的优先认购权。
  三、通过关于本次增发A股前公司滚存未分配利润处置的议案。
  四、通过公司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本次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12亿元(不超过41200万张债券),每张面值人民币100元,按面值发行,债券期限自本次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之日起6年;同时每张债券的认购人可以无偿获得公司派发的一定比例的认股权证。本次发行所附认股权证行权比例为2:1,即每2份认股权证代表1股公司发行之A股股票的认购权利;认股权证的存续期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公司原A股股东享有一定比例的优先认购权。
  五、通过关于本次增发A股和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的议案。
  六、通过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议案。
  董事会决定于2008年3月5日上午10:00召开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08年第一次内资股类别股东会议及2008年第一次外资股类别股东会议,会议采取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进行,A股股东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行使表决权,网络投票时间为当日9:30-11:30、13:00-15:00,审议关于以上及其它事项。
  本次网络投票的股东投票代码为"788318";投票简称为"平安投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大盘爆跌的替罪羊:*31*:
好股又跌啦,好啊:*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actuall;y it is a good news!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发展格局或有大的变数?

融资或超1600亿,称用于推进国内、国际市场自身和外部增长的发展战略
          
        新京报漫画/赵斌
      
        本报讯(记者殷洁)回归A股尚不足1年,中国平安再次向市场抛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融资计划。根据昨日平安披露,拟公开增发12亿股A股,并发行412亿元分离可转债。如果不出意外,平安再融资额有望高达1672亿元之巨,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的融资规模,这一规模也达到了其可再融资额度的上限。
              
        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再配售股份总数不能超过此前股本总额的15%;增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净资产额的50%;可转债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额的40%。平安目前在A股流通的大约为8亿股,去年三季度净资产额达到1032.35亿元,以此估算平安的再融资计划已经触“顶”。
              
        事实上,平安再融资规模堪比此前创下全球最大IPO的工商银行“A+H”总集资额,工行在超额配售权行使前两地集资额为191亿美元。平安截至去年三季度的公司总资产为6237.22亿,融资1672亿即占据了此前总资产的约1/4。如果方案最终获得通过,平安将超过国寿成为国内资本实力最强的保险集团,同时国际上其资本金规模也将进入前10强。平安有关人士昨日解释称,由于计划利用募集资金推进国内、国际市场自身和外部增长的发展战略,综合考虑融资规模按照债券融资和股本融资的最大比例进行融资。
              
        对于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增发,平安有关人士也给出了答复,“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是按照国家对金融保险行业提高自身资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根据境内外出现的发展机会而制定的。”平安未来面临的股价压力还包括今年3月份31.2亿限售股的解禁,也将创下A股最大的解禁规模。平安有关人士昨日表示,如果小非大量减持可能会对股价造成冲击,但相信平安未来良好、稳定的业绩才是投资者选择平安的主要原因。
      
        ■融资去向
              
        平安可控股300亿美元市值公司
      
        此次融得资金的去向也成为了市场上讨论的主要焦点。在被问及这笔资金的投向时,平安有关人士也一直强调“将以开放的心态把握境内外市场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有针对性地部署资本,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平安从向机构咨询到最终公告增发,时间不过2周左右。同时平安近期还在招兵买马,不少银行业人士可能跳槽至平安。市场上有关其打算收购华夏银行、英国信诚等消息也是“风生水起”。
           
        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表示,按照平安世界级的资本金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说法,预计再融资的投向有可能是控股一家有全球性网络的保险集团。面对国内市场的高估值和国际市场的低估值,平安有可能加快迈向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梦想的步伐。“另一个有可能的选择是在国内进行银行收购,但目前可供收购的标的已经非常之少,而且如果是优质银行资产老股东更愿意去上市而不是卖给平安。因此认为收购境外机构的可能性最大,至于是否能成功整合尚有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一下平安的募集资金与国际巨头的市值。如果是全资控股,平安可以收购3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是相对控股,可以最多收购6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现在市值最高的寿险集团ING也只有760亿美元,平安可以收购的标的范围很大。
              
        市场反应
            
        投资者再融资制度应更严格
             
        “平安圈钱太狠了!”持有平安股票的周先生直喊“大意”,他之前在平安100元/股时买入了7.8手,按照昨日的跌停价已经亏损了9000多。也有投资者评述说,上市不足一年,还没有给投资者任何经营性的分红回报,中国平安就急不可耐地推出了庞大的再融资方案。“市场制度应严格规定,没有相当比例的分红不允许再融资。”
             
        经济学家长期来看对公司利好
              
        经济学家谢国忠保持了一贯对保险股尤其平安的“力挺”。他表示,平安一向还是很理性的,在目前国内资产贵国外资产便宜的情况下,出去“打猎”是个好机会。尽管短期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长期来说对公司成长是件好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以文中平安2008年业绩及净资产推算,60元也是可能的?

券商评价

  平安证券“强烈推荐”中国平安

  正方 构成实质性利好

  有意思的是,作为中国平安的子公司,昨日平安证券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关于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的点评。平安证券认为,此事整体评价正面,维持“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平安证券金融业首席研究员邵子钦在这份《面临新的挑战》报告中表示,增发事件将平安加速推进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从长期来看,“平安的管理团队是国内最优秀的,也是最具国际水准的,好的投资绩效值得期待。”

  据他计算,增发将增厚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及每股净资产。假设增发价格为80-110元的区间,以95元为中轴,预计A股增发融资额达1140亿元,同时考虑412亿元的可转债融资额,公司2008年预测资产负债率将由83.3%下降为73.94%,ROE(净资产收益率)由17.21%下降为11.03%。在国际财务会计准则下,以变化后的ROE测算,2008年每股净资产达29.22元,每股收益为3.38元。

  另外,对于分离交易可转债,假设票面利率为5%,获得7.83%(五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利率)的投资收益率,则2008年可带来5.83亿元利润,增厚业绩0.07元。综合考虑两项因素,预测增发后2008年每股收益将达到3.45元,每股净资产29.29元。

  与平安证券持同样正面看法的还有光大证券。在光大证券看来,资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平安实现综合金融的战略,扩大在银行的发展速度。“公司的融资方案如果获得批准,对公司构成实质性利好,调升评级至买入。”光大证券称。

  反方 收益风险不可测

  不过,在南京证券、中金等券商机构来看,昨日中国平安放量跌停绝非偶然,可能是机构“用脚投票”表示对平安增发的不满。

  中金认为,尽管此次融资的金额巨大,但对于本次融资的目的,平安的解释并不清晰。实际而言,平安目前的资本金已足够其在未来3年内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除非平安管理层决心进行重大的兼并收购。中金特别指出,由于此次融资为股权融资,投资者应对融资额所能产生的回报率有很高的要求,这和由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所能产生的投资收益率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中金对本次融资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事实上,由于平安3月1日还面临着大量“小非”解禁的压力,中金认为“平安近期股价不乐观。”

  南京证券研究员王耀柱昨日也向早报记者表示,由于平安没有说明此次融资的具体用途,究竟将来能够带来怎样的收益“我们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中国平安也没有解释为何不从H股中融资,而是单从价格较高的A股市场融资。

  东海证券陶正傲也表示,我们没有看到公司目前需要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来支持其业务发展,也难以想见公司未来的资本回报率ROE情况。从公司筹资额估计公司可能走上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风险管理能力一向为中国业内同行所称道的美林、高盛、花旗、瑞信等金融巨头都会在次级债危机中出现巨亏,“对于中国平安的未来我们建议多保持一些谨慎。”

  东海证券仍然维持其“中性”评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1-2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犹豫最近要不要进一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5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安1月份保费收入145亿 同比增49.33%
www.cnfol.com 2008年02月15日 08:02 中国证券报 李宇
  中国平安  (601318 股吧,行情,资讯)今日公布,今年1月份旗下保险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5.19亿元,较去年同期97.23亿元增长49.33%。

  期内,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82,009万元、317,678万元、271万元及51,960万元。上述保费收入数据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去年1月,中国平安旗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费收入,分别为757,371万元、214,920万元及6万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圈钱太狠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低估-合理-高估-合理-低估的价格循环,平安在路上......

连日来,包括董事长马明哲在内的中国平安高层团队兵分京沪两路,集中拜访当地各大基金公司,意在向后者初步解释备受市场质疑的“天量”再融资所筹资金将投资与中国平安主营业务相关、具有良好成长性和能带来协同效应的项目。
      
        
        自再融资公告发布以来,中国平安股价较1月18日收盘价下跌已超过24%。虽然近日中国平安在与基金公司沟通时表示,最终的再融资额可能包含约800亿元的增发和约40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与之前所说的1600亿元有出入,但经历一个多月持续、反复的试探与较量,中国平安再融资依旧痴心不改。
      
        
        历史的镜像?
      
        
        日前,有消息称,中国平安在和基金公司的沟通中透露,所筹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收购境内外优良资产,虽未透露具体目标,但表示将选择与中国平安主营业务相关、具有良好成长性和能带来协同效应的项目。中国平安将目前被低估的境外金融服务企业分为两类:一是受次贷冲击很大的企业,二是受次贷牵连但本身并无太大问题的公司。据悉,中国平安未透露收购项目的净资产收益率,但表示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不低于15%。
      
        
        目前的困境与未来的良好预期间矛盾再度引发财经界的讨论。有分析师认为,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有着“惊人相似”:同样是绩优蓝筹,同样是在上市一年左右,在市场人气低迷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再融资计划,招行的成功案例或许值得市场更理性看待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8月,在上市仅一年多以后,招商银行公告了其拟发行100亿元可转债的再融资计划,融资金融超出其新股首发规模。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作为当时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案,此事一经推出便遭到了众基金经理的联合抵制和抨击。“不顾流通股股东利益,恶意圈钱”、“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指责遍布坊间;更有投资者开始不顾一切地抛售招商银行股票,致使招商银行股价短期内连续下滑,在上千家上市公司中跌幅一度排名至第21位。其遭遇,与现时的中国平安竟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再融资,有了强大资本助力的招商银行,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至2006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1.44亿元、39.30亿元和71.08亿元,2007年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再翻一番。
      
        
        在业绩带动下,招商银行股价也得到大幅提升,即便不考虑除权除息影响,几年下来,招商银行的股价也已由几元涨至目前的30多元,期间更是高达46.33元。招商银行由此在众多股份制银行中脱颖而出,再融资之后的招商银行,以其独有的快速发展势头和良好业绩表现,没有辜负股东当初的选择。
      
        
        有国内分析师认为,作为一家经营稳健、业绩优良、基本面强劲的公司,中国平安能否再续招商银行的投资故事,结果不得而知。在目前资金投向无法明确的前提下,中国平安是否拥有相应的资本运作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将成为中国平安能否获得股东信任的关键,同时也将成为平安再融资案能否获得管理层批复的关键。
      
        
        次贷危机背后的契机
      
        
        截止目前,中国平安并没有公布再融资的募集资金投向,而管理层的不表态,也让事件多了几分神秘色彩。中国平安在募集资金投向上三缄其口。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安的沉默,极有可能是出于商业机密考虑。据了解,不披露收购对象便开始融资活动,在资本市场上也是有先例的。因收购对象的信息提前泄露导致的收购对象股价闻风而动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如果收购对象提前暴露,必然导致收购成本飙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对媒体表示,“次贷危机使一些国际性金融机构遭受重挫,许多机构正在考虑收缩其业务和机构规模,中国金融机构应该抓住机会,在国际金融机构业务和机构收缩时尽快走出去开拓疆土,扩展自己的全球业务和网络。”
      
        
        同时,他还认为,中国金融企业的海外扩张,不仅可以迅速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实力,同时,中国政府也将因此收集到更多的国际金融筹码,意在获得更多国际金融话语权。外界预测,这也许正是管理层不动声色的原因所在。
      
        
        平安是谁?
      
        
        一个公司的行为,何以牵扯亿万人的心。敢于做出如此胆大包天的举动,平安到底是谁?
      
        
        根据平安07年度中期报告,中国平安的股权结构分散,单一最大股东汇丰保险仅持有总股本的8.43%,单一第二大股东汇丰银行持有8.36%。中国平安内资股占比65%以上,在不到35%的海外流通H股中,汇丰在H股中占有不到一半的比例。如本次融资成功,并不排除汇丰股权被进一步稀释的可能。由此看来,部分“中国平安实为外国平安”的指责甚有“民粹主义”倾向。
      
        
        分析人士指,中国平安的发展史,简言之,就是一部股本扩张史。每一次大动作,均伴随一次强有力的股本扩张。屡尝股本扩张的甜头后,相信这一次,中国平安又将如法炮制。
      
        
        1988年,当时平安仅是一家主营产险的地方性小保险公司。其后,经历了多次增资扩股,引入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等海外机构,期间,凭借充足的资本实力,一跃成为全国三大综合性保险公司之一,初具综合金融集团的架构。
      
        
        2002年,中国平安通过增发引入汇丰,两年后发行H股,股本一下子增至61.95亿股。有了充足的资金垫底,平安开始在国内金融产权交易中频频出手。在成功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后,2007年,平安将二者合并,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而在此期间,平安先后设立了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等,并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营运管理中心。2007年初,中国平安首发A股,股本再一次得到扩张,增至73亿股。在重大股权投资项目额度获大幅提高后,去年11月底,中国平安投资近200亿元,成为富通集团单一最大股东。
      
        
        3月5日,中国平安将在深圳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而对于外界期盼的更为详细募集投向,届时会否公布?有业内人士分析,若中国平安像当初收购富通股权一样,仍选择从二级市场入手,根据以往再融资获批所需时间,以及平安现时做法,公布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平安将通过成熟的资本扩张之路,加速实现国际化综合金融集团的梦想。”上述分析人士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关键的就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到底收购的企业能否产生以人民币计算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次级贷风波,平安的巨额融资,近期的解禁,导致股价腰斩,导致怨声载道,
没有人愿意持有了,没有人敢买了,
这,也许恰恰是进入的良机。再等等,再等等,低价区域段很快就会到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继续更新,最关键的时候要坚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研究报告集。

Ma_Mingzhe_sppech_at_PA_college_.pdf

260.17 KB, 下载次数: 21

东吴证券-080303-中国平安(601318)短期压力与长期价值同在.pdf

203.69 KB, 下载次数: 28

中国平安080228:积淀价值成就未来.pdf

401.52 KB, 下载次数: 37

中国平安080304:再融资引发下跌带来中长线投资机会.pdf

349.62 KB, 下载次数: 1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洲市场见闻
中国平安或成投资者避风港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3月04日10:09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 of China Ltd.)正酝酿进行一次全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股票发行,希望藉此为自己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添油助力。对那些想在未来数月中为自己的资金觅得一处安宁之所的投资者而言,把钱“寄存”在这位中国保险业的二号人物手中,安全系数应该令人放心。

相关报导

• 《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平安天量融资计划
• 中国平安考验中国股市
中国平安的股东将于周三投票决定是否同意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公司在未来12个月中增发至多12亿股A股及认股权证。以周一收盘价估算,此举将帮助中国平安筹集资金176亿美元。此前,中国平安去年2月已通过发售相近数量的A股募得50亿美元资金。尽管中国股市近来表现疲软,但中国平安两次售股所募集资金的差别却反映出该股的强劲涨势。平安于2004年在香港进行了H股首次公开募股。

由于担心市场是否有足够大的胃口吸收平安如此海量的新股,再加上平安在如何使用所筹资金的问题上又拒绝透露详情,因而周三的投票将检验股东们对平安赢利能力的信心。

看重平安长期前景的投资者考虑的应是这家公司全面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及其管理团队的眼光与视野。在中国各上市公司中,平安的管理层是最受人尊敬的团队之一。而从短期来看,情况就显得悲观一些:中国保险公司的回报与国内股市的表现关系紧密,而中国股市在经历了两年的牛市行情后,最近几月已出现了熊市征兆。

广告群益证券(Capital Securities)策略师林静华(Amy Lin)认为,那些抛售平安股票的多是缺乏经验的散户投资者,限售股的集中解禁并没有改变保险类股乐观的基本面,这也正是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等平安大股东没有抛售的原因,它们更了解情况。林静华给予平安“买进”评级。

平安董事长马明哲(Peter Ma)希望把公司打造为多元化的金融控股公司,业务遍及保险、银行业和资产管理。汇丰、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就是采取这类“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的跨国公司。平安认为通过在核心的寿险业务之外多元化经营,向国内客户提供全套金融服务,其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按保费收入计,平安是中国第二大保险商,仅次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分析师在平安1月份宣布融资计划后发表报告称,新政策即将允许银行持股保险公司,在此情况下,平安采取了适宜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比中国人寿的更具防御性。

要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平安必需通过一系列海内外收购来填补业务空缺。

中国平安长久以来就想收购一家全国性中资银行。一年多以前,平安在竞购广东发展银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的过程中败给了花旗集团(Citigroup)。后来,平安虽成功收购了深圳商业银行,但斩获全国性银行的目标仍未实现。

如今平安把收购目光投向了海外,希望能在优化产品组合的同时向国外同行“取经”。现在它已是荷-比金融服务机构富通集团(Fortis)持股比例最高的单个投资者,持有后者4.2%的股权,平安总裁张子欣(Louis Cheung)也将入驻富通集团董事会。

围绕平安的融资计划,有猜测说平安要在海外有大动作了。

对于平安这类多数股份都为私有机构持有的少数中国大公司来说,通过融资完成收购并非易事。上周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曾对平安的融资行为发表看法,称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

要获得中国监管机构对融资的许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公司需要提前融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收购中脱颍而出。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避免过早暴露,以免推高被收购目标的价格。

有关平安收购计划的传言提振了汇丰和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的股价。汇丰持有平安16.8%的股份。

相比之下,中国国有企业的融资难度则要低许多。国有中国铝业公司(Aluminum Corp. of China)以140.5亿美元收购英国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 9%股份的交易就得到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的大笔贷款。

如果平安决定将现金投入到海外的大型收购交易,该公司的管理团队有消化此类收购的经验,这一点在中国企业中并不多见。平安当初决定扩大银行业务时,它挖来了长期在花旗集团任职的银行家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担纲。杰克逊在东欧和韩国等多个发展中国家有过工作经验。

即使平安的战略是正确的,其它因素也可能压制其股价,从而拖累整个大盘。2005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允许国有股上市流通时,监管部门规定了锁定期,以限制每年能够上市交易的股份数量。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计,今后一年里将有价值约1.6万亿元(约合2,250美元)的股票结束锁定期,这是平安计划融资规模的10多倍。

锁定期的结束给平安的股价蒙上了阴影。摩根士丹利的娄冈(Jerry Lou)表示,平安IPO之前出售给投资者的价值2,000多亿元的股票周一结束了12个月的锁定期,最先解禁。

尽管解禁后股东未必都会选择卖出,但抛售的风险依然巨大,因为平安股票解禁的数量要超过今年结束锁定期的其他任何股票。同去年大盘上涨时不同的是,随着大盘走软,如果股价出现回落,抛售则可能会加剧。

周一,上海证交所交易的平安A股下跌1.5%,收于人民币70.11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下跌3.4%,收于58.75港元(约合7.55美元)。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对平安H股的目标价预期为80港元,基于其对平安2008年的收益预期,市盈率为26.5倍。而中国第一大保险商中国人寿(China Life)的市盈率为20.8倍。瑞士银行(UBS)对平安的目标价预期为97.10港元,市盈率为18.2倍,而中国人寿的市盈率为18.4。

分析师表示,平安目前正在逐步实施增发计划,因为它希望尽可能在接近股市顶部的位置锁定资金。

与此同时,其它中国公司则缩减了融资计划。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上周将股票增发规模减少了20%。风挡玻璃生产商福耀玻璃(Fuyao Group Glass Industries)上周五股价涨幅超过了5%,此前该公司表示取消增发计划。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13 07:13 , Processed in 0.03180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