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1-12-11
|
|
万科腾挪“章鱼哥”
2010年09月09日 作者:王金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崛起于熊市的万科,在地产调控年里再一次技压群雄:上半年,万科不但销售收入遥遥领先,新增土地储备也远超同行。在行业动荡中,这个久经风雨的企业似已练就出反周期抄底的谋略。
2009年的地产牛市中,万科的表现乏善可陈。进入2010年地产调控年,万科却一显牛态。上半年367.7亿元的销售收入,将去年跃跃欲试赶超的保利地产、中海地产、绿城中国等远远甩在身后。1220万平方米的新增土地储备,这一规模是保利的1.5倍,老对手中海的5倍。且经过大手笔拿地后,仍手握191亿元现金,仅比2009年末下降17%。
崛起于熊市的万科,在地产调控年里再一次技压群雄。这个久经风雨的企业似已练就“章鱼哥”成功预测的本领,明显体现出反周期抄底的谋略。
熊市逞英雄
万科上一次技压群雄也源于熊市。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里,万科还并不是国内房企老大。排在其前面的有合生创展、天津顺驰、上海绿地,此三家房企在2004年里销售额均突破百亿,而万科在当年的年销售额仅为91.6亿元,销售面积为163.8万平方米。
2005年,房地产业遭遇严厉的宏观调控,大多数房企都遭受重创,顺驰、绿地等房企的销售额相比2004年,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反观万科,当年年报显示,万科在2005年里实现了销售金额139.5亿元,同比增长52.3%。
而从那以后,万科连续4年保持着高增长的势头,2006年销售金额212.3亿元,同比增长52.2%;2007年销售金额523.6亿元,同比增长146.6%。
分析师称,万科崛起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即万科在被称为地产调控年的2005年中,拿了大量的便宜土地。年报显示,2005年,万科新增了651.2万平方米土地储备,比2004年的397万平方米增加近一倍。万科总裁郁亮对此也公开表示,在2004~2005年调控风雨刚刚降临时,万科就明确提出“调控对优秀企业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利好”,并在行业普遍彷徨的情况下将2006-2008年设定为万科的高速增长期。而其他很多顺周期的企业就不免遭受行业周期的洗礼了。
到了2008年,又进入行业调控年,土地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大量出现流拍。这一年万科斥资136.1亿元拿地,虽然金额远低于2007年和2009年,但和 2009年的254.6亿相比,大概为1:2的比例。而2008年拿地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只有万科。2009年牛市中拿地金额相当于销售金额的40%左右,比例很低。
而保利2008年拿地金额仅为61.2亿元, 2009年高达450亿元,超过433.8亿元的销售金额。金地2008年拿地金额18亿,2009年超过160亿,近乎1:10的比例。经对比可看出,万科投入的资金量波动小,周期特点不明显。
董秘谭华杰曾介绍:这种方式类似于定投:因为锁定了每期的买入金额,所以价格越低的时候,买入的数量就越多,这样在经历一次完整的周期后,平均买入成本会低于波动中轴。万科在拿地时以总获取金额作为核心的约束变量,采取规避周期的方式。
反周期“章鱼哥”
然而,2010年不过半年,万科已获取39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196万平方米,251.44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1234.7万平方米,254.6亿元。
还是定投吗?万科的行为已经明显体现出反周期抄底的谋略,而且这一切早已运筹帷幄!
早在去年底,由长江证券分析师苏雪晶撰写的一份报告上记录了董秘谭华杰在券商策略会上的一段惊人之语,预计2010年一线城市的住宅成交量将会有30%-50%的下跌。当时一般的观点认为,由于2009年太好了,2010年可能会有10%左右的下降。
苏雪晶也跟本刊确认过听到了这样的言论。然而后来在本刊的追问下,谭华杰否认了自己曾说过上述观点。30%-50%,这在当时烈火烹油的楼市行情下,太惊世骇俗了!
然而,自从4月“国十条”出台后,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16个一二线城市 5月楼市数据显示,有13个城市5月一手商品住宅的成交量环比下挫60%以上,其中杭州下滑幅度最大,达86%;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成交量也分别下滑 了 67%、72%、67%和77%。
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重点城市住宅成交量普遍下滑。其中,一线城市减幅接近50%,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减幅超过50%。
万科预言应验,只是他没有说……
早在今年1月,谭华杰曾对本刊透露,万科认为2010年下半年拿地机会好于上半年,也好于2009年,因此万科会集中力量在下半年拿地。
大多企业的拿地行为呈现顺周期特点。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今年1-6月保利、复地、富力、华润、金地、绿城、万科、雅居乐、招商、中海十大龙头房企各个月份用于购地的金额依次为:262亿、218亿、169亿、112亿、89亿、66亿,平均每月递减20%左右,半年时间下来,购地金额更是锐减了75%左右。
而事实上,从调控政策出台以来土地价格日渐回落。广发证券研究报告称,万科重点关注的16个城市土地价格去年三季度3648元/平,四季度3500元/平,到了今年二季度平均成交价格已经降到了2500元/平。底价出让的地块增多,溢价率明显降低,土地市场已回归理性。万科的预言又应验了,只是他低调……
其实,从根本上,万科两次预言中已经隐含了对重磅调控政策出台的预期。
谭华杰在去年底说过:“房价的不断上涨对开发商而言反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自住性需求将被抑制,市场需求不断萎缩,而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也将不断累积。”
而今年三月份,楼市量价双升正是这样一个信号。不过这次万科并未提出拐点论,也并未率先挑起大旗降价,但随行就市相当快。副总裁肖莉在8月的博鳌论坛上表示,新政之后,万科5、6月份的平均房价比前4个月均价下调了14%,如果考虑到高端房源相对减少的因素,价格的实际降幅在10%-12%左右。
这使得5月份销售金额经历了短暂的下跌,51.1亿元,比4月的78亿元环比下降34%,6月份又迅速恢复到87.7亿元,7月84.4亿元。
这个久经风雨的企业,在行业的起伏动荡中,已经练就了章鱼哥的本领,并懂得了闷声发大财。
9月分水岭
对于后市预判,谭华杰在接受广发证券调研时表示,9月份市场很关键,如果9月市场能务实,对价格做出冷静的判断,在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出现一定的回落,那接下来半年到一年会保持乐观的看法,如果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则会招致政策进一步调控,则对明年做出不乐观的判断。
这道选择题其实很微妙。
在8月的博鳌论坛上主持人出过这样一个题目,让在座的十多位开发商及地产界学者预测9月之后的楼市量价。当时只有代理公司中原地产的施永青总裁和学者钟伟认为量价双升。开发商大多顾左右而言他。一向直率的任志强呼吁降价 “政府有时候希望做事的时候,你就得配合……你要从了,他就不把核武器拿出来了。”而复地集团范伟认为:“一线有成交量的价格降幅在10%到15%。价格已经降到位了。”
任志强的言论虽搞笑,却反映了开发商的真实心态,虽私底下认为价格降不了也不愿意降,却不敢张狂,怕招致新的调控政策。
而事实上,7月以来各地成交量明显回升。据凯基证券统计,最近一周14个主要城市成交量环比大增49.2%。涨幅最高的深圳达76%,广州34%,北京23%,上海6%。
8月份深圳新房价格也呈现上涨的苗头。据中国指数学院统计,8月1日-8月29日深圳新房销售均价为19240元/平方米,环比7月份的18179元/平方米的均价上涨5.8%。
广发证券分析师赵强认为,在成交量上涨的时候,个体的决策是利益最大化,部分销售较好的楼盘会提价,而新入市的楼盘没有经过理性调整,也会价位较高,从而导致房价的重新大幅上扬。而且目前市场本身比2008年乐观,当时银行本身额度紧张,没有资金发放贷款,而现在大家在持币观望。
谭华杰对本刊说:不论行业如何变化,万科仍将以“定投”、快速周转的策略应对行业波动。预计下半年的拿地量要超过上半年。公司2010年新开工面积可能超过年初计划的855万平米。万科下半年可能新推楼盘超过500万平米。融资方面暂时不会考虑到香港上市。“至于商业地产,”谭华杰说,“万科最终也会像住宅一样销售出去,不会考虑长期持有。”
如果继续出台调控政策,则有可能迎来史上最长的调控期。粮草充足、进退有度的万科显得格外有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