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8-2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A(000002):要做"赚钱的保障房","鸡肋"成"避风港"
■第一财经日报
户型标准化加收益快速化, 不断扩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万科的住宅产业化理
想提供了又一个"试验田".8月25日,由万科承建的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这
也是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与以往不同的是,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将率先运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设.万科
集团总裁郁亮在开工典礼上表示, 万科将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为住宅产业化的示范
项目和全国保障性住房的标杆.
从公益性探索到大规模商业开发, 万科开始尝试将保障性住房项目列入公司未
来利润增长点之一.郁亮在8月10日中期业绩推介会上透露, 万科将本着对股东负责
的原则, 把保障性住房作为业务项目运作,而不是作为公益项目运作,今年计划开工
建设1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
利润约3%成重要业务模块
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被深圳市政府定位为公共租赁住房,首次采用政府主导,企
业参与的代建总承包建设模式,并打破户籍界限面向需求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1万
平方米,计划2012年7月交付使用,总投资约7.6亿元.
在此之前, 万科已竣工和在建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共159万平方米,包括配套商品
房, 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比如限价房中的天津新里程项目,
经济适用房中的武汉青山区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跟公租房有部分类似的廉租房开发实验,万科2006年利用通
过招拍挂获取的自有土地投资4600万元打造了广州万汇楼项目, 以低租金面向周边
低收入务工人群,新毕业大学生等出租.项目于2008年交付使用后,出租率接近100%,
被广东省建设厅列入"面向低收入群体租赁住房试点项目".
但由于是万科自身的实验行为,万汇楼项目并未享受政府的任何优惠措施.万科
董事局主席王石当时曾坦言:"这只是一个实验, 最终能否推广,并且良好运作,现在
还没有答案."
有媒体援引开发商根据现有租金收益情况的计算结果称, 万汇楼的建筑成本可
在25年后全部收回.如果按照70年使用期为限, 该项目在剩下的45年时间内,理论上
可以收到8280万元的租金收益,而平均每年收益为118万元,年平均收益率仅为2.6%.
这对于开发商而言,并不算是一笔很划算的账.
万汇楼项目的经济账直接对万科产生不小的影响, 时至今日王石似乎已经找到
了答案. 他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谈到了万科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一
些思考,"万汇楼项目从短期内看来肯定是赔本的,所以我强调的是公租房,而不是廉
租房."
在王石看来, 万科在廉租房方面的优势不大,因为廉租房就是靠拼成本,而拼成
本不是万科的强项,"万科的优势是房子就要绿色环保节能,又要全面推行精装,同时
还经济实用."
与有些人认为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赔本赚吆喝"不同, 王石从未讳言
中低收入人群住宅的盈利空间.他在不同场合都表示,为中低收入人群盖房子也可以
赚钱.他向本报表示,万科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分为两块:公益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
万科董秘谭华杰在8月10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坦言,万科在积极参与保障房的
建设,它会成为万科未来一块重要的业务.
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益,谭华杰说:"基本上现在全国的规则都差不多,利润
大约是3%以内, 另外还有一些项目管理费.我们算过,做保障房项目本身要赚钱是件
不容易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做到不让股东亏损,这是一个底线."
在保障房项目中推广住宅工业化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 万科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跟其一直探索的住宅产业化模
式直接相关.谭华杰在上述场合直言,保障性住房能否取得良好收益仍需要验证,"这
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希望它是一个更工业化的原因.如果跟工业化结合比较紧密,实
际上我们也会有一个附带的收益在里面."
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是万科在深圳首次参与的保障房项目. 万科集团副总裁兼
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杜晶在开工仪式上称,该项目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不但可缩短
工期,还可解决劳动力紧缺等问题.
谭华杰说, 其实保障性住房非常适合做工业化,这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他的依
据是,保障性住房首先在户型方面要求高度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甚至可以让它的品质
更加有保障, 采购成本更低;保障性住房通常需要有更快的效益,一个项目往往要求
包括装修的一两年内必须能够入住,传统建筑方式对此并不容易做到;政府还会在节
能环保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而工业化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显著.
但这似乎不是唯一重要的理由.在国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背景下,曾被视作利
润"鸡肋"的保障房逐渐成为开发商的新选择,绿地,中海,保利,栖霞建设都已宣布进
入保障房建设领域,绿城集团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公司主导运营.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开发商进军保障性住房虽然利润较低,但却可以在信贷,土
地, 税收等多方面获得不少政策支持,尤其是不会占用过多的开发资金,市场风险较
低,堪称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时的"避风港".
万科向本报提供的资料称, 随着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占城镇住房建设总量比重日
益提高, 开发企业也需要考虑新的业务模式.例如在北京,上海等房价上涨较快的城
市, 未来新建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可能会超过商品住房.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探
索未来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思路有重要意义.
但谭华杰表示, 相对于其他开发商,万科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有着更多优势.一方
面万科在小户型住宅设计建造和综合社区开发方面已经非常成熟, 另一方面是万科
多年来在公共租赁住房运作方面一直在实践.更重要的是,万科在住宅工业化方面已
经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而随着国家住宅产业化的推进, 保障性住房产业化方式开始成为行业讨论的热
门话题.有媒体称, 按照产业化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万科还能收到一笔产业
化补贴,约每平方米300元.但记者并未能对此获得证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