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2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石:万科本色
■上海证券报
坐在我们面前的是把世界七大洲的主峰踩在脚下的人,他就是王石.
11月14日下午, 北京难得的好天气,与隔壁朝阳公园喧闹的气氛相比,北京万科
中心三楼会议室的氛围则显得十分幽静.
一身休闲的打扮, 略显清瘦的脸庞,须发间开始显露出斑白,在经历了从企业家
到探险家的转变,以及2008年的那场风波之后,王石很淡定.他说,他对人生和企业的
看法不一样,承受力也不一样,有些东西可能看得更淡,路走得可能就更宽一些.
"醒人"王石
"万科不能承担奢侈的支出"
在业内有这么一句玩笑话:不管王石同志身上有多少难处,最终总是能顺利克服
,回过头想一想,一个把世界七大洲主峰踩在脚下的人,他的心态跟常人绝对不一样.
王石是幸运的,资本市场20年给万科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而万科对证券市场的
意义, 也不仅在于"敢于吃螃蟹,勇于进行尝试",还在于其在长达20年多的经营过程
中,在证券市场及房地产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万科发展到现在, 就是一个证券市场的产物",王石对此毫不讳言.正是20多年
前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正是通过在一次次扩股,才让今天的中国股市诞生了万科
这样的国有大型上市公司.如果没有证券市场,万科怎么可能资本扩张呢
但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资本市场也赋予了与万科同时代的企业相同的机会,
然而,很多公司融到钱反而把企业搞坏了,万科却为何始终能保持高增长
在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看来,这缘于王石的自我定位不一样.万科1988年公开
发行股票, 在发招股通函时用的是香港联交所的上市标准,这不是监管者提的要求,
因为当时没有交易所, 无所谓上市,更无所谓上市规则和上市标准,但王石给万科定
位就是香港联交所的上市标准.因此,上市后的万科做什么事情都是严格按规范来操
作.
王石不无自豪地说, 很多上市公司都很奇怪,为啥长期以来万科只要一报材料,
证监会就批得很快,几乎不用补充什么材料就通过了.
公开发行前,万科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的小企业,别看企业不大,分公司,子公司
多达十几家.1989年, 万科通过募集资金拿下威登别墅地块,从而正式进入中国房地
产市场.1993年开始, 万科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期间尽管经历了种
种波折,但王石始终坚持万科的专业化路线.
20多年来, 万科除了规模扩张之外,还给整个房地产行业带来了理念的变化,文
化的变化,并使得整个行业得到了提升.人们只要一提起万科就知道这是一个很规范
,很阳光,很透明的公司.它已经成为一张行业的名片.
王石认为,资本市场是讲效率和规律的,资本市场要求万科按资本配置的要求来
发展,万科也那样做了,上市之后,除了自身的要求之外,法律条件和市场环境也要求
万科必须选择这样一条路径.
然而,王石也曾"冲动"过.
有这样一个例子, 相当长一段时间民航航班不像现在这么多,而且经常晚点,于
是王石和几个朋友就开始想着合伙买商务机, "当时这个事已经进入探讨阶段,快操
作了."王石对记者坦言.
有一天,王石和法国里昂证券亚太市场的中国研究部门负责人李慧谈起这件事,
李慧当时就撂下一句话:"当你决定买商务机的这一天, 就是我把万科股票抛光的日
子".
李慧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你买商务机做什么用,况
且你追求的就是成本优势."一句话就把我点醒了",王石说,"购买商务机的事到此为
止".
从此,王石将"成本优势"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0年, 万科的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这时又有人主动上门推销商务机,
理由似乎更加充分:万科更有钱了;有了商务机将会更有效率;现在很多人都买了,像
张朝阳和赵本山;跨国公司进入500强的企业,有一半是有商务机的.
而王石的道理只有一个:如果买了商务机,万科哪里还有成本优势.除了成本,还
有一个风格问题,不能习惯了这种奢侈的生活,私人有钱可以买,但万科是上市公司.
正是这种坚持让万科与众不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万科的货币资金高达315亿
元,在当下很多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万科却做了"有钱人".
"本色"王石
"第一次股权激励,我们拿得太多了"
有时候的王石,又像是个谜一样的人.
当年改制时,他反对持股拒绝当老板,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还留下了一句名言:
"别墅会有的, 但住着要舒心."如今,万科力推股权激励,王石名下的股份数量,也已
不是个小数目.对此,尽管外界猜测颇多,但对于其中的真实原因,王石很少公开回应
.
这次,王石面对记者,出语"惊人".
"万科第一次股权激励,我们拿得太多了."
2006年, 万科推出了三年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中,仅2006年完成了预定
目标, 同时实施了股权激励,王石获得了500多万股,这也是唯一的一期;2007年公司
达成了业绩考核指标, 但股价却未达标,导致行权无法进行,公司只得通过委托的信
托机构出售原本用于激励员工的股票;而2008年由于业绩考核未达标,计划也随即终
止.
这一事件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公司的股价很"受伤".
王石透露,事后他们曾经做过自我总结,发现按照正常销售,他们拿得太多了.他
说, "不是我嫌钱多,而是确实多了,从分配比例上来说不应该是这个数.这是路径选
择的问题,并不是说放弃了就显得我很清高."
前不久,万科推出了新的股权激励计划,其中王石被授予660万股.
显然,王石并不拒绝财富.
他说, 他个人的选择和团队的选择不一样.当然这不是说他已经很满足了,他时
常想的就是把市场蛋糕做大,也乐于看到团队能从这块蛋糕中分到最多.
据他透露, 此次的股权激励,机构和大股东一直在积极推动,管理层反而比较淡
定,他们认为蛋糕做大了,面包会有的,别的并没有多想.王石表示,目前这个方案,足
以向外界传达公司管理层的信心.
"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4%,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对于在别人看来十分
严格的考核标准, 王石他们却心中有数.王石放言:"万科的基础打得非常扎实,而且
万科的布局同行根本看不明白.所以说, 这个标准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万科发展的
一个必然结果."
"淡者"王石
"已经有了淡出的^五年计划^"
如今的王石,可以用"潇洒"来形容.除了探险之外,他还抽空触了一下电,在深圳
卫视推出了一档《王石和他的朋友》的节目,过了一把主持人的瘾.
今年虚岁已经60岁的王石,这些年"玩"登山,做形象大使,"串"主持人,企业家的
角色已经很淡.
"未来五年,我将逐渐淡出." 王石在这里用"淡出"传递"退休"的含义.
王石表示,他想用五年的时间进行调整,这五年中原则上不再接受关于企业经营
本身的采访,而是更多地参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像万科公益基金,环保等,毕竟这是
很好的,他将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教书.目前他已经受聘为香港
一所大学的教授,教EMBA班.
王石打趣说,"当然我的价值不是因为我能讲,而是由于我是万科的董事长."
王石的另外一个计划是推广赛艇,在他看来,现在中国是亚洲的赛艇强国,清华,
北大都在搞赛艇比赛,万科目前已经有了五只赛艇队,因为赛艇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的
精神.
但王石对万科的留恋溢于言表.他认为, 在20年过去之后,万科真正利用资本市
场才刚刚开始.在这一次的转型当中, 证券市场发挥的作用也才开始,接下来就是行
业兼并,这留给任何一家房地产企业的空间都是很大的,未来必然形成几家规模达到
一定层次的房地产企业.而这一任务"将完全交由团队去执行."
"情趣"王石
"在珠峰上,左眼一度失明"
王石爱登山在圈内是出了名的.
在王石的计划中, 他原打算三次登上珠峰,然而,一次意外事件让他放弃了第三
次登珠峰计划.
第二次登上珠峰后, 王石和往常一样准备拍一些照片.他的右眼原本不太好,所
以他照相时是用左眼来看相框取景.然而,这一次当他闭上右眼后,发现啥也看不见,
一开始还以为是相机坏了, 结果换了一台照样看不清楚,这时他才意识到,相机没有
坏,坏了的是他的眼睛——他的左眼看不见了.
于是他们赶紧往下撤,等撤到峰底强行吸氧才有所恢复,虽然恢复得不是很清楚
,但可以看见东西了.事后想来,这次失明估计是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缺氧造成的.
正是这次事件让王石觉得该收手时还是要收一些."在人生的大舞台上, 你在表
演,就不要让别人产生审美疲劳.可以一而再,不可再而三."
另一方面, 王石年纪也比较大了,在登珠峰过程中,家人总是担惊受怕,"我不能
太自私."于是放弃了第三次登珠峰计划.
尽管放弃了第三次登顶,但这并不意味着王石的探险生涯将会终结,对于接下来
的探险尝试,王石说,他会选择帆船航海.
或许若干年以后,当万科的王石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时候,多了另一重身份——
帆船航海玩家的王石又将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即使到那时,他和万科对于资本市场的意义仍是那么强烈.
采访快结束时, 记者还是忍不住问了王石一个很俗的问题:"登上珠峰那一刻是
什么感觉"王石的回答颇让人意外:"没有震撼,唯一的感觉就是疲惫,想下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