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4-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维赛特财经提供(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万科B(200002):深耕广州,携手成长
■羊城晚报
3月23日下午,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
发布的《2011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显示万科以1082亿的销售
额和898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双双雄踞榜首, 继续领跑房地产企业.广州万科同时传
来捷报, 以80.89亿的销售金额与51.13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的骄人成绩跻身广州地
区前三强.是自2003年万科进入广州经过7年的探索后, 终于逐渐在广州市场的展现
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
融入广州:理解岭南文化
地处康王中路的荔湾越秀双核心的万科金域华府在开盘当天成交金额近3亿.20
10年12月5日,在广州开盘的北部万科城,发售当天到访量就超过4000人,不到半个月
时间热卖超过两千套, 销售金额超五亿元.多次"热卖"逐步奠定了万科在广州的"江
湖地位",使万科跻身广州地区房地产企业前三强.
广州万科捷报频传,身为广州万科的掌舵人张海固然相当欣喜,同时也对刚进入
广州时的艰辛毫不讳言,张海表示,"广州是中国房地产产业市场化的首发城市,同时
也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 广州及周边聚集了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房
地产民企总部,这些公司伴随着中国住宅产业市场化的发展历程脱颖而出,并在很短
的时间内纷纷由区域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全国性房地产开发公司. 这些企业多
数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轫于2000年前后,历经了中国房地产业所有重要
的艰难转折与跌荡起伏, 成为具有极具市场影响力的公司."所以张海很不希望广州
万科仅仅被外界看作是万科在广州的一个分支机构,一个"外来企业".
"一方面,我们热爱广州,另一方面,我们愿意和广州一同成长",在谈到如何在广
州取得成功时, 张海谈到了他的"秘诀","融入广州应该是充分理解学习广州和广州
文化,并加以反思之后,才可以真正谈融入."以万科金域华府为例,小区园林的高达1
0米跌水瀑布, 充分考虑了广州"以水为财"的文化观念,而小区园林同样把南方的气
候特点及老广州人的喜好充分结合,将岭南特色元素融入了新东南亚园林风情,才打
造出这样极具岭南特色同时亦别树一帜的风格建筑.
放低心态:坚持理念连贯
当广州调控政策"穗八条"出台后, 广州万科总经理张海随即要求万科的员工在
调控下更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想调控带来的市场负面影响在哪里,而是想怎么把
自身的能力提高, 怎么能够打动客户,这要讲究"真实能力".影响一个公司成败有很
多因素,从长期看,哪个因素最为重要.张海认为,还是广州万科一开始就把心态放低
,照顾好客户,做好产品的经营理念,"尤其是当前,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们
要坚持我们经营理念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想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在广州及周边区域切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在实力雄
厚的同行和对手中占的一席之地,"找准缝隙很重要",张海坦言.在张海看来,万科企
业文化的现实力量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质量, 他认为,质量问题在房地产行业是一个
比较容易说清楚, 甚至也是唯一能够说清楚的一件事. "如果一家公司内部,在质量
问题上还存在认识上的混乱,那么说明这家公司的风气有问题,"他表示,"幸运的是,
^质量^掌握在万科自己手里, 不掌握在施工单位手里,不掌握在监理手里.万科内在
文化使每个企业员工^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捍卫他们的专业尊严^."
深耕广州:更加灵活开放
对于深耕广州, 张海表示,广州最值得学习的,还是深深植根于广州人骨子里的
精明, "广州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商都,在经商意识上,或者商业运作上,广州本土
企业有很多值得万科学习的东西.""万科早期有很强烈的"作品意识",这样直接导致
成本的增加.在广州^精明^观念熏陶下, 对产品线进行了品类规范之后,这样的问题
得到了好转",张海坦言,"而现在则认为,项目开发并不是只有一个模式,重要的是获
取这个项目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比如位于康王路的金域华府, 类似这样的小型项目,
以前在集团内部是很难报批的.但只要是出于明确的目的和考量,类似这样的项目也
可以考虑."
而以前对万科至关重要的做大规模的模式, 在广州文化熏陶下逐渐变得更加灵
活与开放.张海认为, 以前万科对于项目的要求是独资,后来可以控股,现在发展到"
五五",有时甚至可以不合并报表.从这个角度说,这对合作双方企业文化的要求很高
.而合作人起码要志向相投, 如果对方仅仅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那么合作就比较
困难.但是现在合作方多种多样,有的是不理解中国国情的国外基金,有的是国企,还
有私营老板, 这样就要求万科要承担起资源整合的角色,更加包容地合作,以大胸怀
与去合作.
"今天的万科来说, 如何把商业利益和理想主义结合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张
海强调, "学习一定要反思,并不能盲目的学习,抛开理想主义和万科企业文化本质,
这些学习和改变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想其他的万科一线公司也迟早会走到这一步.
只是因为广州的商业气氛更加浓厚, 可能我们走在了前面.但不管怎样,我们对于股
东的回报,对客户的重视和质量的坚持,这些因素都是不会变化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