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维赛特财经》提供(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海工装备:油气资源的开发由浅海到深海
■中信建投
油气资源开发由浅海到深海.
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未来世界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而目前陆地油
气资源探明率70%以上,海洋油气资源探明率仅30%左右.据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统计,20
09年海洋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35%. 寻求资
源独立和开发技术水平的逐年提升, 使油气资源开发从陆地转向海洋,浅海转向深海
成必然趋势.
世界海工装备风生水起.
虽然不同机构对未 来几年全球每年在海洋油气开发方面的投资力度预测稍有不
同,但基本维持在3600亿美元左右.我们预计,未来3年海油油气开发支出仍能以年均1
5%左右复合增长率增长. 一般来说,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支出包括海底井(35%),海底设
备(8%),平台(26%),管道及控制管线(29%)等.据DW预计,2010~2014年每年开发海洋油
气的新增设备投资将达到450亿美元左右. 海洋风电安装,"可燃冰"勘探开发,海水淡
化等有望成为海工装备的新领域.
欧美设计,新韩制造,中国崛起.
国际海工装备的诞生, 从设计到生产过程已经高度分工,欧美企业把持了高端海
工装备的基本设计和高端海工装备配套设备的生产. 新加坡的胜科海事,吉宝在钻井
平台制造和各类装备维修,升级方面占有优势,韩国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
等则在FPSO,钻井船制造方面领先市场. 我国的中集来福士,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
和外高桥造船等在钻井平台,FPSO,海工辅助船制造上开始崭露头角.
我国海工装备迎来历史性发展大机遇.
早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海工装备就被当作优化国内造船企业产品
结构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而不断提及;今年10月,国务院提到大力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海工装备被重点提及.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装备将
迎来历史性发展大机遇.
中国军团群雄并起,逐鹿海工.
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在2005年之前把持国内市场海工装备制造的90%以上, 而后
局势大变. 中集借来福士入海工装备之"蓝海"成为行业翘楚,中远船务由修船转身海
工装备制造之后迅速崛起.振华重工携港机之利进身海工装备,招商局重工,韩通重工
,熔盛重工,太平洋造船等地方和民营企业亦纷至沓来.
投资策略:
目前国内从事海工装备制造相关的公司有三类:设计类,三大海工装备制造类,海
工装备配套类.我们建议关注研发实力强,海工历史业绩多和收入弹性大的公司,建议
给予中集集团,中国重工和杰瑞股份"买入"评级,中国船舶和上海佳豪"增持"评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