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潜规则

中集集团(000039、200039)——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原帖由 dgz0101 于 2009-3-31 09:26 发表
中集集团净利润下降55%2009年03月31日 06:33深圳商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1条
【本报讯】中集集团[8.18 -1.92%]今日公布2008年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中集集团营业收入473.273亿元,同比下降2 ...


除了中国工商银行-诺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从三季报的17,200,416增仓300万股外至20,188,996外,别的基金三季报都是持仓低于1100万股,从年报根本看不出来增仓还是减仓.

特意看了一下三季报A股流通股第三三名融通深证100的十大持仓股,第10名
10000069华侨城A12.99-0.61%13299.2542261625.82572.07
市值为1.3亿,既使中集A股增仓300万股,也看不出来,其他的基金由于本来持仓就较少,更看不出来增减仓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2002年介入道路运输车辆领域,并透过收购兼并在国内外迅速布点,产业基地布局初具规模,现已拥有中集深圳专用车、扬州中集通华、驻马店中集华骏、中集山东、中集青岛专用车、张家港中集圣达因、新会复合材料、中集美国VANGUARD等8个生产基地,在甘肃白银和辽宁营口的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开始启动,西南基地的调研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在深圳、上海和北京设立了4S店。目前,车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42.48亿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13.72%。
    2005年公司车辆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了39.89%和84.06%,但由于地方政府放松超载超限的管理,国内市场重型汽车和半挂车车头的需求面临一定下降。公司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其中山东中集亏损2000多万元。而当前,国内重型车辆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2%,我们预计全年有望增长20%左右。按照以往的经验,五年计划的头三年重型卡车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考虑公司现有生产产能和市场成长,预计公司车辆收入增长超过50%。
    国际市场专用车辆静态容量为3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集装箱市场容量的3.5-4倍;同时,产品种类繁多,共有7000多种。中集集团已打入主流产品市场,种类已包括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平栏板半挂车、厢式半挂车)、罐式车辆(粉罐车、液罐车、混凝土搅拌车、压力罐车、低温罐车、罐式半挂车)、自卸车、厢式车(普通厢式、冷藏保温车)、特种车(如轿运车、应急通讯车等)等五大类。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产品核心”战略,即以各分公司优势产品为核心,整合集团公司资源:由于车辆产品的多品种和分散性,一般而言,装备生产线效率相对较低,中集集团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将工艺相近的产品集中在优势企业,并发挥集团采购与销售的作用,提升车辆生产效率。2004年公司车辆毛利率11.05%,2005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毛利率仍达到14.23%,2006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集团内资源,规模效益进一步体现,毛利率将继续上升至15%以上。公司已经确定2008年15万辆的目标,届时,车辆收入将有望达到全部收入的30%。
高附加值业务迅速成长
    公司在巩固集装箱市场的基础上,沿着现代化交通运输设备的发展方向发展,基本上是选择了世界上相对成熟的产品,并发挥公司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成本管理优势,进而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同时,公司兼顾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拓展,例如,登机桥和正在收购的博格公司产品毛利率达到40%以上。我们预期这两块业务都将获得快速增长。
    2005年公司承接登机桥订单228条,首次占全球总量的40%,并上升到世界第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都机场和上海机场的建设已经给公司带来了142项订单。2006年,美国对公司的销售禁忌也将解除,预计这块业务未来将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公司正在收购的博格是欧洲最大的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公司,在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南非共有27家企业和分支机构,且该公司近三年收入年增长率均超过25%,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44%,净利润率却不到5%,具有巨大的整合空间。公司在罐式车辆、罐式集装箱和罐式储存设备领域中拥有大量的专利和国际知品牌,我们预期博格的加入将为公司生产技术和销售网络提供更高的平台。
我们认为公司开始进入新的成长周期
    以成本和市场占有率为主导优势的中集集团的成长性显然在最近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内遭遇了质疑。首先,市场认为2005年干货箱产能大幅扩展、特别是下游企业的进入将导致公司在干货箱领域的地位产生动摇;其次,市场担心车辆业务的成长不如预期。但我们认为,以公司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公司不仅仍然能够在干货箱领域中维持龙头地位,同时,公司在该制造领域中的成功经验也将迅速复制到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中,因此,可以预计,公司产业链将得到有效延伸,并将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干货标准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制造工艺也非常简单,被视为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仅20多年的中国来说,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都还处于高度分散和完全竞争的状态,而由六块钢板拼装而成的干货集装箱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行业前两家公司的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中集集团占据50%左右。中集集团通过收购兼并完成了生产基地的布局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且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5%以上,使“简单”的集装箱变得“不简单”。
    近年来,由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快速成长,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集装箱需求和原材料市场都变得十分敏感,很多历史经验都不足以对市场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集装箱的定价周期也从以往的半年左右变为目前的1-3个月,生产厂商和运输公司与租赁公司的之间的博奕变得更加复杂。公司拥有对市场高度敏感的管理层和一支具有市场经验的研究团队,实践证明,公司在每一次市场变化中都把握了机遇。今年3月份,全行业生产干货箱25万TEU,其中公司生产了16万TEU。我们认为,公司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不是偶然的结果,其他同行很难改变公司这一行业地位。
    而公司在集装箱领域中的制造经验正迅速在车辆业务、罐式装备业务和机场设备业务中复制,随着公司这些业务的比例和相关配套服务业务的成长,公司盈利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迅速增长。2004年、2005年公司盈利总额超过50亿元,2005年年底现金流达到53亿元,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随着公司业务的丰满,公司利润将渗透在公司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2004年公司集装箱维修业务开始盈利,2006年公司集装箱堆场业务将开始赢利,且预计木地板业务也将有比较好的表现。而未来公司车辆业务将从零部件外购延展到零部件国产化,然后再到车辆的维修与零部件服务,盈利空间非常大。另外,公司还可能进入铁路货运车辆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可以判断,公司将实现持续性的价值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2002年介入道路运输车辆领域,并透过收购兼并在国内外迅速布点,产业基地布局初具规模,现已拥有中集深圳专用车、扬州中集通华、驻马店中集华骏、中集山东、中集青岛专用车、张家港中集圣达因、新会复合材料、中集美国VANGUARD等8个生产基地,在甘肃白银和辽宁营口的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开始启动,西南基地的调研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在深圳、上海和北京设立了4S店。目前,车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42.48亿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13.72%。

    2005年公司车辆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了39.89%和84.06%,但由于地方政府放松超载超限的管理,国内市场重型汽车和半挂车车头的需求面临一定下降。公司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其中山东中集亏损2000多万元。而当前,国内重型车辆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2%,我们预计全年有望增长20%左右。按照以往的经验,五年计划的头三年重型卡车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考虑公司现有生产产能和市场成长,预计公司车辆收入增长超过50%。

    国际市场专用车辆静态容量为3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集装箱市场容量的3.5-4倍;同时,产品种类繁多,共有7000多种。中集集团已打入主流产品市场,种类已包括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平栏板半挂车、厢式半挂车)、罐式车辆(粉罐车、液罐车、混凝土搅拌车、压力罐车、低温罐车、罐式半挂车)、自卸车、厢式车(普通厢式、冷藏保温车)、特种车(如轿运车、应急通讯车等)等五大类。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产品核心”战略,即以各分公司优势产品为核心,整合集团公司资源:由于车辆产品的多品种和分散性,一般而言,装备生产线效率相对较低,中集集团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将工艺相近的产品集中在优势企业,并发挥集团采购与销售的作用,提升车辆生产效率。2004年公司车辆毛利率11.05%,2005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毛利率仍达到14.23%,2006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集团内资源,规模效益进一步体现,毛利率将继续上升至15%以上。公司已经确定2008年15万辆的目标,届时,车辆收入将有望达到全部收入的30%。

高附加值业务迅速成长

    公司在巩固集装箱市场的基础上,沿着现代化交通运输设备的发展方向发展,基本上是选择了世界上相对成熟的产品,并发挥公司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成本管理优势,进而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同时,公司兼顾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拓展,例如,登机桥和正在收购的博格公司产品毛利率达到40%以上。我们预期这两块业务都将获得快速增长。

    2005年公司承接登机桥订单228条,首次占全球总量的40%,并上升到世界第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都机场和上海机场的建设已经给公司带来了142项订单。2006年,美国对公司的销售禁忌也将解除,预计这块业务未来将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公司正在收购的博格是欧洲最大的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公司,在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南非共有27家企业和分支机构,且该公司近三年收入年增长率均超过25%,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44%,净利润率却不到5%,具有巨大的整合空间。公司在罐式车辆、罐式集装箱和罐式储存设备领域中拥有大量的专利和国际知品牌,我们预期博格的加入将为公司生产技术和销售网络提供更高的平台。

我们认为公司开始进入新的成长周期

    以成本和市场占有率为主导优势的中集集团的成长性显然在最近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内遭遇了质疑。首先,市场认为2005年干货箱产能大幅扩展、特别是下游企业的进入将导致公司在干货箱领域的地位产生动摇;其次,市场担心车辆业务的成长不如预期。但我们认为,以公司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公司不仅仍然能够在干货箱领域中维持龙头地位,同时,公司在该制造领域中的成功经验也将迅速复制到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中,因此,可以预计,公司产业链将得到有效延伸,并将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干货标准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制造工艺也非常简单,被视为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仅20多年的中国来说,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都还处于高度分散和完全竞争的状态,而由六块钢板拼装而成的干货集装箱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行业前两家公司的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中集集团占据50%左右。中集集团通过收购兼并完成了生产基地的布局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且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5%以上,使“简单”的集装箱变得“不简单”。

    近年来,由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快速成长,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集装箱需求和原材料市场都变得十分敏感,很多历史经验都不足以对市场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集装箱的定价周期也从以往的半年左右变为目前的1-3个月,生产厂商和运输公司与租赁公司的之间的博奕变得更加复杂。公司拥有对市场高度敏感的管理层和一支具有市场经验的研究团队,实践证明,公司在每一次市场变化中都把握了机遇。今年3月份,全行业生产干货箱25万TEU,其中公司生产了16万TEU。我们认为,公司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不是偶然的结果,其他同行很难改变公司这一行业地位。

    而公司在集装箱领域中的制造经验正迅速在车辆业务、罐式装备业务和机场设备业务中复制,随着公司这些业务的比例和相关配套服务业务的成长,公司盈利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迅速增长。2004年、2005年公司盈利总额超过50亿元,2005年年底现金流达到53亿元,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随着公司业务的丰满,公司利润将渗透在公司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2004年公司集装箱维修业务开始盈利,2006年公司集装箱堆场业务将开始赢利,且预计木地板业务也将有比较好的表现。而未来公司车辆业务将从零部件外购延展到零部件国产化,然后再到车辆的维修与零部件服务,盈利空间非常大。另外,公司还可能进入铁路货运车辆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可以判断,公司将实现持续性的价值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2002年介入道路运输车辆领域,并透过收购兼并在国内外迅速布点,产业基地布局初具规模,现已拥有中集深圳专用车、扬州中集通华、驻马店中集华骏、中集山东、中集青岛专用车、张家港中集圣达因、新会复合材料、中集美国VANGUARD等8个生产基地,在甘肃白银和辽宁营口的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开始启动,西南基地的调研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在深圳、上海和北京设立了4S店。目前,车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42.48亿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13.72%。
    2005年公司车辆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了39.89%和84.06%,但由于地方政府放松超载超限的管理,国内市场重型汽车和半挂车车头的需求面临一定下降。公司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其中山东中集亏损2000多万元。而当前,国内重型车辆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2%,我们预计全年有望增长20%左右。按照以往的经验,五年计划的头三年重型卡车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考虑公司现有生产产能和市场成长,预计公司车辆收入增长超过50%。
    国际市场专用车辆静态容量为3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集装箱市场容量的3.5-4倍;同时,产品种类繁多,共有7000多种。中集集团已打入主流产品市场,种类已包括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平栏板半挂车、厢式半挂车)、罐式车辆(粉罐车、液罐车、混凝土搅拌车、压力罐车、低温罐车、罐式半挂车)、自卸车、厢式车(普通厢式、冷藏保温车)、特种车(如轿运车、应急通讯车等)等五大类。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产品核心”战略,即以各分公司优势产品为核心,整合集团公司资源:由于车辆产品的多品种和分散性,一般而言,装备生产线效率相对较低,中集集团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将工艺相近的产品集中在优势企业,并发挥集团采购与销售的作用,提升车辆生产效率。2004年公司车辆毛利率11.05%,2005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毛利率仍达到14.23%,2006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集团内资源,规模效益进一步体现,毛利率将继续上升至15%以上。公司已经确定2008年15万辆的目标,届时,车辆收入将有望达到全部收入的30%。
高附加值业务迅速成长
    公司在巩固集装箱市场的基础上,沿着现代化交通运输设备的发展方向发展,基本上是选择了世界上相对成熟的产品,并发挥公司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成本管理优势,进而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同时,公司兼顾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拓展,例如,登机桥和正在收购的博格公司产品毛利率达到40%以上。我们预期这两块业务都将获得快速增长。
    2005年公司承接登机桥订单228条,首次占全球总量的40%,并上升到世界第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都机场和上海机场的建设已经给公司带来了142项订单。2006年,美国对公司的销售禁忌也将解除,预计这块业务未来将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公司正在收购的博格是欧洲最大的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公司,在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南非共有27家企业和分支机构,且该公司近三年收入年增长率均超过25%,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44%,净利润率却不到5%,具有巨大的整合空间。公司在罐式车辆、罐式集装箱和罐式储存设备领域中拥有大量的专利和国际知品牌,我们预期博格的加入将为公司生产技术和销售网络提供更高的平台。
我们认为公司开始进入新的成长周期
    以成本和市场占有率为主导优势的中集集团的成长性显然在最近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内遭遇了质疑。首先,市场认为2005年干货箱产能大幅扩展、特别是下游企业的进入将导致公司在干货箱领域的地位产生动摇;其次,市场担心车辆业务的成长不如预期。但我们认为,以公司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公司不仅仍然能够在干货箱领域中维持龙头地位,同时,公司在该制造领域中的成功经验也将迅速复制到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中,因此,可以预计,公司产业链将得到有效延伸,并将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干货标准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制造工艺也非常简单,被视为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仅20多年的中国来说,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都还处于高度分散和完全竞争的状态,而由六块钢板拼装而成的干货集装箱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行业前两家公司的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中集集团占据50%左右。中集集团通过收购兼并完成了生产基地的布局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且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5%以上,使“简单”的集装箱变得“不简单”。
    近年来,由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快速成长,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集装箱需求和原材料市场都变得十分敏感,很多历史经验都不足以对市场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集装箱的定价周期也从以往的半年左右变为目前的1-3个月,生产厂商和运输公司与租赁公司的之间的博奕变得更加复杂。公司拥有对市场高度敏感的管理层和一支具有市场经验的研究团队,实践证明,公司在每一次市场变化中都把握了机遇。今年3月份,全行业生产干货箱25万TEU,其中公司生产了16万TEU。我们认为,公司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不是偶然的结果,其他同行很难改变公司这一行业地位。
    而公司在集装箱领域中的制造经验正迅速在车辆业务、罐式装备业务和机场设备业务中复制,随着公司这些业务的比例和相关配套服务业务的成长,公司盈利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迅速增长。2004年、2005年公司盈利总额超过50亿元,2005年年底现金流达到53亿元,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随着公司业务的丰满,公司利润将渗透在公司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2004年公司集装箱维修业务开始盈利,2006年公司集装箱堆场业务将开始赢利,且预计木地板业务也将有比较好的表现。而未来公司车辆业务将从零部件外购延展到零部件国产化,然后再到车辆的维修与零部件服务,盈利空间非常大。另外,公司还可能进入铁路货运车辆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可以判断,公司将实现持续性的价值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2002年介入道路运输车辆领域,并透过收购兼并在国内外迅速布点,产业基地布局初具规模,现已拥有中集深圳专用车、扬州中集通华、驻马店中集华骏、中集山东、中集青岛专用车、张家港中集圣达因、新会复合材料、中集美国VANGUARD等8个生产基地,在甘肃白银和辽宁营口的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开始启动,西南基地的调研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在深圳、上海和北京设立了4S店。目前,车辆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42.48亿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13.72%。
    2005年公司车辆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了39.89%和84.06%,但由于地方政府放松超载超限的管理,国内市场重型汽车和半挂车车头的需求面临一定下降。公司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其中山东中集亏损2000多万元。而当前,国内重型车辆市场出现恢复性增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2%,我们预计全年有望增长20%左右。按照以往的经验,五年计划的头三年重型卡车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考虑公司现有生产产能和市场成长,预计公司车辆收入增长超过50%。
    国际市场专用车辆静态容量为3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集装箱市场容量的3.5-4倍;同时,产品种类繁多,共有7000多种。中集集团已打入主流产品市场,种类已包括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平栏板半挂车、厢式半挂车)、罐式车辆(粉罐车、液罐车、混凝土搅拌车、压力罐车、低温罐车、罐式半挂车)、自卸车、厢式车(普通厢式、冷藏保温车)、特种车(如轿运车、应急通讯车等)等五大类。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产品核心”战略,即以各分公司优势产品为核心,整合集团公司资源:由于车辆产品的多品种和分散性,一般而言,装备生产线效率相对较低,中集集团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将工艺相近的产品集中在优势企业,并发挥集团采购与销售的作用,提升车辆生产效率。2004年公司车辆毛利率11.05%,2005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毛利率仍达到14.23%,2006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集团内资源,规模效益进一步体现,毛利率将继续上升至15%以上。公司已经确定2008年15万辆的目标,届时,车辆收入将有望达到全部收入的30%。
高附加值业务迅速成长
    公司在巩固集装箱市场的基础上,沿着现代化交通运输设备的发展方向发展,基本上是选择了世界上相对成熟的产品,并发挥公司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成本管理优势,进而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同时,公司兼顾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拓展,例如,登机桥和正在收购的博格公司产品毛利率达到40%以上。我们预期这两块业务都将获得快速增长。
    2005年公司承接登机桥订单228条,首次占全球总量的40%,并上升到世界第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都机场和上海机场的建设已经给公司带来了142项订单。2006年,美国对公司的销售禁忌也将解除,预计这块业务未来将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公司正在收购的博格是欧洲最大的罐式储运设备制造公司,在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南非共有27家企业和分支机构,且该公司近三年收入年增长率均超过25%,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97亿元。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44%,净利润率却不到5%,具有巨大的整合空间。公司在罐式车辆、罐式集装箱和罐式储存设备领域中拥有大量的专利和国际知品牌,我们预期博格的加入将为公司生产技术和销售网络提供更高的平台。
我们认为公司开始进入新的成长周期
    以成本和市场占有率为主导优势的中集集团的成长性显然在最近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内遭遇了质疑。首先,市场认为2005年干货箱产能大幅扩展、特别是下游企业的进入将导致公司在干货箱领域的地位产生动摇;其次,市场担心车辆业务的成长不如预期。但我们认为,以公司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公司不仅仍然能够在干货箱领域中维持龙头地位,同时,公司在该制造领域中的成功经验也将迅速复制到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中,因此,可以预计,公司产业链将得到有效延伸,并将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干货标准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制造工艺也非常简单,被视为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仅20多年的中国来说,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都还处于高度分散和完全竞争的状态,而由六块钢板拼装而成的干货集装箱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行业前两家公司的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中集集团占据50%左右。中集集团通过收购兼并完成了生产基地的布局和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且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5%以上,使“简单”的集装箱变得“不简单”。
    近年来,由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快速成长,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集装箱需求和原材料市场都变得十分敏感,很多历史经验都不足以对市场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集装箱的定价周期也从以往的半年左右变为目前的1-3个月,生产厂商和运输公司与租赁公司的之间的博奕变得更加复杂。公司拥有对市场高度敏感的管理层和一支具有市场经验的研究团队,实践证明,公司在每一次市场变化中都把握了机遇。今年3月份,全行业生产干货箱25万TEU,其中公司生产了16万TEU。我们认为,公司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不是偶然的结果,其他同行很难改变公司这一行业地位。
    而公司在集装箱领域中的制造经验正迅速在车辆业务、罐式装备业务和机场设备业务中复制,随着公司这些业务的比例和相关配套服务业务的成长,公司盈利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迅速增长。2004年、2005年公司盈利总额超过50亿元,2005年年底现金流达到53亿元,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随着公司业务的丰满,公司利润将渗透在公司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2004年公司集装箱维修业务开始盈利,2006年公司集装箱堆场业务将开始赢利,且预计木地板业务也将有比较好的表现。而未来公司车辆业务将从零部件外购延展到零部件国产化,然后再到车辆的维修与零部件服务,盈利空间非常大。另外,公司还可能进入铁路货运车辆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领域。可以判断,公司将实现持续性的价值增长。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3-3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集团去年实现净利润14.07亿元,同比下降55.55%
2009年 3月 31日 星期二 09:16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 文字大小 [+]

路透上海3月31日电---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39.SZ: 行情)(200039.SZ: 行情)周二公布年报称,去年实现净利润14.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55%,主要原因是干货集装箱停产、计提了约为6.99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的大幅下降所致.

2008年 2007年

营业收入(亿元) 473.27 487.61

净利润(亿元) 14.07 31.65

基本每股收益(元) 0.53 1.19

该公司并预计,受全球贸易和中国出口下滑、大量空箱开始回流的影响,2009年集装箱总体需求将大幅下降,但空港设备市场以及其他业务如海洋工程业务、服务类业务等则存在很多潜在发展机会.

此外,根据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应对经济危机、业务发展的需要,中集集团表示,2009年资本性支出将有明显下降,约为25亿元.

中集集团A股周一收报8.34元,近一个月累计上涨14.56%.(完)

--报导 周晓峰; 审校 张喜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3-3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分部报表 (业务分部)
项目 集装箱 道路运输车辆 能源化工装备 空港设备 其他 抵销 未分配项目 合计
2008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7 年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美元千元
营业收入 4,199,353 4,496,804 1,450,428 1,284,246 1,121,451 599,105 70,432 62,499 114,136 81,683 (125,777) (84,544) - - 6,830,023 6,439,793
其中: 对外交易
收入 4,183,685 4,482,349 1,435,700 1,276,352 1,119,188 596,483 70,432 62,499 21,018 22,110 - - - - 6,830,023 6,439,793
分部间交
易收入 15,668 14,455 14,728 7,894 2,263 2,622 - - 93,118 59,573 (125,777) (84,544) - - - -
营业费用 / (收益) 4,181,367 4,215,209 1,468,754 1,231,111 1,047,171 542,931 61,575 50,089 53,954 29,636 (115,923) (25,452) (121,876) (60,346) 6,575,022 5,983,178
营业利润 / (亏损) 17,986 281,595 (18,326) 53,135 74,280 56,174 8,857 12,410 60,182 52,047 (9,854) (59,092) 121,876 60,346 255,001 456,615
资产总额 1,885,789 2,504,239 1,181,791 1,003,585 1,047,265 924,116 60,769 45,623 1,152,292 371,019 (754,109) - 490,073 771,291 5,063,870 5,619,873
负债总额 950,904 1,029,733 750,832 394,785 281,252 169,412 30,193 28,595 160,345 125,105 (754,109) (646) 1,456,064 1,471,215 2,875,481 3,218,199
补充信息:
1、折旧和摊销
费用 41,682 43,306 17,398 11,377 35,571 12,915 331 353 804 674 - - 2,372 3,304 98,158 71,929
2、折旧和摊销以
外的非现金
费用/ (收益) 180,633 (60,220) 10,057 (6,884) 11,720 59 291 (114) (573) - - - (25,738) 40,666 176,390 (26,493)
其中: 当期资产减值
损失 83,077 5,099 9,684 1,674 8,407 1,387 41 102 122 - - - - - 101,331 8,262
3、资本性支出 117,524 137,531 159,108 104,785 78,666 29,387 531 434 9,651 15,458 - - - - 365,480 287,595

分部报告车辆净利润是负值,亏损的业务,只能贡献营业收入,不能贡献利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3-3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特殊时期的严峻形势,由集团财务管理部牵头,组织集团总部及各企业
认真检讨各项费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及时发布了《关于加强集团总部费用管
控的紧急通知》,削减开支标准,严控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集团管理层自愿放弃
2008 年度绩效奖金并减薪 2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3-3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4-1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ng-h 于 2009-3-31 21:51 发表
针对特殊时期的严峻形势,由集团财务管理部牵头,组织集团总部及各企业
认真检讨各项费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及时发布了《关于加强集团总部费用管
控的紧急通知》,削减开支标准,严控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集团 ...

不过看年报,好像只有老麦减薪了,高层总的薪水也是不降反升。独立董事薪水翻了一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远缺钱,要求中集多分红?

徐敏杰为中远(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于2007年1月起担任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后,负责本公司的发展策略、公司管治、财务状况管理等事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最近走得...真是憋死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4-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jy_526 于 2009-4-1 13:48 发表
中集最近走得...真是憋死人

尤其是B股,单子压得比A都多:*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40 he3 的帖子

应该不会吧。多分红中远能得多少?几个亿?如果真缺钱,这几个亿也不算多吧?再说,中远这样的企业对国家而言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集能从国开行搞到几十个亿,中远应该只会多不会少吧(当然不一定是从国开行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3个月来世界贸易环比下降40.7%

 据德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荷兰CPU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指出,世界贸易不仅正经历二战后最快萎缩,其强度也较上世纪30年代初为烈。据统计,去年8月至今年1月世界贸易较上六个月下降20%,而自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环比降幅迅速扩大至40.7%,报告认为,全球受冲击最大的出口地区分别为日本、北美、西欧和俄罗斯,其中日本2月份出口较1月份下降近50%,创二战后月度降幅之最。预计世界贸易下滑幅度将远超世界贸易组织预计的9%。

  信息来源:德国《金融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今年我国出口下滑幅度可能抵消4万亿刺激计划作用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28日举办的环球国际论坛上表示,外需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进出口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可能会削掉四万亿经济促进方案所做出的努力。他表示,今年外部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会明显增大。据他初步判断,今天中国的贸易顺差有可能回调,顺差预计大约是2000亿美元。而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为2954.59亿美元。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评述(2009.03.27)  

出口货量增长无力,综合指数再度盘整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依旧平淡,运输需求缺少增长动力,市场运价也欲振乏力,综合运价指数继续小幅盘整。3月2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827.87点,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796.92点,分别较上周小幅下跌0.9%、1.2%。

  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月份发布预测称世界贸易额今年的缩减幅度在2.8%左右之后,近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报告给出更大降幅预测,称2009年世界贸易额预计将下降9%,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降幅。这一预测无疑给本已不甚乐观的集装箱运输市场未来走势带来更为沉重的一击。

  本周,欧洲航线货量较上周略有增长,平均船舶舱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市场运价基本稳定。3月2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报789.18点、865.57点,都与上周基本持平。鉴于此前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一再下调,屡创历史新低,班轮公司业绩惨淡,不少中小船公司几乎难以为继。为维持收支平衡,经营欧洲、地中海航线的一些主流船公司近期决定于4月1日开始上调亚欧西行航线运费,额度在300美元/TEU、600美元/FEU左右。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欧洲地区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深,后续运输需求预计依旧平淡,因此此次调价力度究竟能够多大,调价时效能够多长,总体看来不尽乐观。

  北美航线,近期货量变化不大,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基本稳定在九成水平。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船公司对后势的悲观预期导致货源争夺愈演愈烈,本已跌至谷底的运价仍在一步步下滑,所幸下跌空间已经不大,幅度仅在20至50美元/FEU水平。3月2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959.41点、1239.51点,分别较上周下跌0.5%、2.9%。另外,一年一度的北美航线合同谈判已经陆续开始,泛太平洋稳定协议(TSA)14家班轮公司于日前发表声明,计划将下年度航线服务合约运费水平调高500至600美元/FEU。但市场的不景气早已为今年的谈判拉锯战打下伏笔,估计船公司想要借此机会抬升运价的路途将会异常漫长而艰巨。

  日本航线,本周货量依然惨淡,上海港日本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仍不到70%。临近财政年度,惯例的出货小高峰却毫无迹象,市场运价更加欲振乏力。3月2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652.15点,与上周基本持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内贸集装箱的发展持续而迅猛,同时也存在着若干突出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健康发展。在外贸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内贸箱运输将有望因内需拉动而获得更快增长,规范和推动内贸箱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在认真分析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对症下药,提出和实施整改方针与措施。

  1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1996年12月16日,我国第1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厦门—上海)开通,自此内贸集装箱年均增长速度远超外贸集装箱。据中国港口协会统计,2001—2007年,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48.1%,同期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3.9%。同时,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4年内贸箱吞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为14.4%,2006年为18.6%,2008年1—9月达23.0%。
  随着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国内形成广州港、上海港、深圳港、天津港、营口港、泉州港等重要的内贸集装箱港口,以及覆盖全国沿海、长江、珠江、渤海湾、北部湾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内贸集装箱通过海铁联运、内河水运、海陆联运等运输方式达到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等内陆省市区,基本覆盖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以外的国内大部分地区。在吉林和黑龙江还出现内贸箱通过俄罗斯口岸跨境运输的新形式。
  面对快速发展的内贸箱运输市场,国内各大型集装箱班轮公司纷纷扩大内贸集装箱运输运力。其中,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占有内贸箱运输市场份额达60%以上。一批区域性的中小型内贸集装箱船公司也先后成立,开辟诸多内贸集装箱航线。
  内贸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趋势也大大超出业界人士的预期。内贸箱运输发展初期100—200TEU的主力船型已基本退出沿海主要内贸箱港口,一大批2200—4250TEU,甚至个别5600TEU的船舶已投人内贸集装箱枢纽港之间的干线运输。

  2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内贸箱运输发展相当快,但也存在若干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内贸集装箱运输进一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内贸集装箱超重现象严重
  造成内贸集装箱超重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别于外贸箱需要向海关、国检等部门申报重量等要求,对内贸箱运输载重量的控制由码头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但在实践中往往缺乏监管。
  (2)个别港口码头缺乏必要的衡重设施和操作标准。有些码头虽然配备衡重设施,但是为了加快进出场效率,或为了满足船公司要求,并未严格要求所有装船内贸集装箱过磅。
  (3)港口区域内诸多码头问的不良竞争。在有些港口区域内,提供内贸集装箱装卸服务的码头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个别码头对内贸箱超重现象坐视不管,甚至视之为一种市场竞争手段。
  (4)港口区域内诸多船公司间的不良竞争。一些船公司本意是不希望内贸箱超载的,但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而放松对内贸箱载重量的控制以吸引客户。
  (5)客户不了解集装箱载重量标准。有些客户不了解集装箱的载重量标准,装入过多货物而造成超载。当然,一些客户利用码头或船公司间的不良竞争而恶意超载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2.2内贸集装箱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缺乏相对统一的操作规范。在操作流程和监管环节方面,内贸集装箱没有形成规范流程和标准单证,简单但又多变的操作给码头、运输等环节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在现有的内贸箱运输市场准人制度下,一些缺乏专业集装箱设备的码头也可以从事内贸箱装卸业务;一些从未接触过集装箱运输的船老大摇身一变就成了船舶所有人;注册资本仅数十万元的物流公司也开始经营年营业收人数亿元的内贸箱运输业务。
  (3)船舶所有人和代理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低。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有些船舶所有人、代理无需现代化信息系统,甚至无需一台计算机,就可以把内贸箱运输业务开展起来,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4)港口区域内船舶所有人、码头经营者的不良竞争。行业内的不良竞争,对于本来就缺乏操作规范的内贸箱运输的发展而言无疑起到一种反作用。
  (5)无需强制理货。无需强制理货的内贸箱运输给码头操作和集装箱交接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3内贸集装箱港口装卸费率较低,制约港口企业可持续发展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相比外贸箱,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内贸箱装卸费率标准较低。在基本相同的装卸成本和服务条件下,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外贸箱装卸费指导价为425.5元/TEU,内贸箱装卸费为220元/TEU。
  (2)区域内码头的恶性竞争格局。根据中国港口协会2007年的调查结果,67家港口企业外贸箱装卸费平均为337.25元/TEU,内贸箱则低至198.91元/TEU,这个价格还不包含个别码头返还给船公司的“奖励”,在成本高涨的情况下,港口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3)内贸箱装卸行业准入门槛低。显然,由于准入门槛低,个别小码头即便不具备专业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依然可以提供内贸箱装卸服务,而其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专业集装箱码头,可以以极低的装卸费拉拢中小内贸箱船公司。
  (4)主管部门对价格竞争的监管不到位。面对形式多变的不良竞争手段,内贸箱主管部门的监管没有到位,事实上在目前的条件下也难以到位。
  2.4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很不成熟
  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内贸箱运输相比外贸箱运输起步晚。我国第l条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通比我国第l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澳大利亚)开通晚了18a之久。
  (2)相关部门对内贸箱运输重视程度较低。从一开始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受重视程度便远远低于外贸集装箱,个别部门将外贸箱运输等同于集装箱运输,有些码头甚至不愿意开展内贸集装箱作业。
  (3)车队、代理等配套体系不完善。由于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却不受重视,同时服务价格偏低,有些港口的车队和代理不愿参与,有些港口的内贸箱代理实际上只是靠人脉揽货的“皮包户”。
  (4)不良竞争影响内贸箱运输发展。如前所述,内贸箱服务价格基本上没有利润空间,难以保证内贸箱运输良性发展。
  (5)客户不了解内贸箱运输。由于对集装箱运输缺乏了解,很多客户宁愿花高昂费用采用汽车运输方式,而不选择经济的内贸箱船舶运输。事实上,以现有的船速,以从广州到东北地区的内贸箱运输为例,在时间上仅比汽车运输慢2~3d,这对很多客户而言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3推动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健康发展建议

  随着国际经济和我国对外贸易形势的变化,拉动内需已成为我国保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有利于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准入制度,加强引导和监督,规范操作,推动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势在必行。
  3.1规范内贸集装箱运输操作
  (1)严格执行内贸集装箱限重措施。按现有集装箱的承载能力,建议以30t(含箱重,不分大小箱)作为内贸箱运输的限重标准。在这方面,泉州港务管理部门的做法值得各地主管部门借鉴:装船的超重内贸箱一律不得进闸堆存,由船公司自行联系客户解决;卸船的超重内贸箱发现超重,一律重罚并拆箱减载方可出闸。
  (2)对内贸箱船舶强制理货。对内贸箱船舶强制理货,不仅可以减少关于集装箱交接责任的争议,而且可以显著提高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效率和服务水平。
  (3)严厉打击运输车队司机监守自盗的行为。由于内贸箱运输缺乏理货交接的操作,加上个别客户对集装箱运输方式的不了解,给了个别运输车队司机以各种方式监守自盗的机会,严重影响内贸箱运输企业的信誉。对这种违法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4)规范内贸箱运输车队和代理机构的操作。专业集装箱码头有能力也有义务利用码头综合资源优势,引导和规范内贸箱运输车队和代理机构的操作。
  (5)提高内贸箱各操作环节的信息化水平。
  3.2提高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准入门槛
  (1)开展内贸集装箱装卸业务的港口码头应具备基本的服务设施,如桥吊、地磅等,同时应具备相应的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
  (2)开展内贸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应具备基本的运力保障、资金保障、风险保障和信用保障等,防止个别内贸箱船公司利用码头竞争格局和主管部门门槛设定较低等现状,将其运营风险转移到码头和车队。尤其要提防注册资本较低的物流公司通过租船方式运作内贸箱运输,然后采用“空手套白狼”或恶意转移资金等手段达到其欺诈目的。
  (3)服务于内贸集装箱运输的车队、代理应达到准入条件并规范操作,参与内贸箱运输的代理和车队必须是法人机构。
  3.3加强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监管力度
  (1)提高内贸箱运输市场准人条件。只有提高内贸箱运输的码头经营、船舶运输经营和代理业务经营的准入门槛,市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
  (2)加强对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监督检查。对内贸箱运输中的超重问题和危险品管理等方面工作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3)加强对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扶持引导。在加强对内贸箱运输关键环节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内贸箱运输的扶持和引导,使之持续、健康地发展。
  (4)维持良性竞争的价格机制和市场格局。通过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和有效的监管手段,维持和谐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合理的市场价格。
  (5)完善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配套体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4-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集装箱 “一站”走世界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轮廓初现,预计6月底竣工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工人们正在铺设站台路面。  本报记者 栾 姗 摄

  □本报记者 栾 姗

  

  “发往日本的水泥、发往朝鲜的机械设备,由装卸人员放置在双层集装箱列车上,通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直接运往连云港出口……”在模拟图上,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刘建国描绘着未来的景象。

  收回想象的翅膀,我们重新返回施工工地。站在土坡上,清晰的轮廓已然显现——集装箱作业区、快运作业区、特货作业区、整车货物作业区,四条铁路轨道在圃田车站交会后,东西贯通在陇海铁路上。

  “这项工程已经完成近90%,只剩下路面铺设、景观绿化,预计6月底可竣工。”刘建国说。

  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河南省和铁道部携手在郑州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7.8亿元,占地2152.5亩,设计运能931万吨/年,是全国18个城市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其中,昆明、上海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投入使用。

  据悉,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站区规模位于全国前列,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纵列式布置,不需要对列车进行分解和编组,站内基本实现无人化操作,调度员只需在监控室内操作电脑系统。

  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有限公司的袁伟说,中心站建成后,站区内设有海关、商检、动植物免疫检查和边防检查窗口,实现所有进出口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集装箱可直达国内国际。 

  “河南的进出口贸易相当大一部分经由郑州,在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附近,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航空港正在筹备,这3个港区都具备国际物流功能。未来,以郑州为中心会形成一个国际物流港。”河南省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9

  链接:

  郑州作为全国铁路的交通枢纽之一,今年的铁路建设投资在364亿元。其中包括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郑东新客站、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8项工程。这一系列铁路运输网络、场站、桥梁建成后,郑州作为全国铁路枢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集集团的分析
观察这个股票有几个月了,这个股票很少会涨也很少会跌,原因就是散户为主力,由于中集集团的业绩看起来不错,所以持有这个股票的散户在大盘跌的时候也不会出现筹码松动,涨的时候就更明显,由于散户都惧高,都想着高抛低吸,今天最明显,大盘强势,散户都想出,因为大盘强势,所以没有散户舍得低价出,所以表现出来就是涨一分都不容易,跌下去也很难。

年报出来前一天突然B股涨了3个点,我那时候还以为真的有启动的迹象,后来年报出来又没有行情了,现在想想也明白了,散户不可能知道年报的消息,中集集团净资产高,存在高送股的可能,B股价格4.9元,万一10送5股甚至更高,年报前买入的人自然会获利,所以散户跟风进去拉高了B股,带动A股也涨了一点。

年报的预期没了,后面一季度业绩肯定很惨,而且可以基本肯定09年业绩也很差,应该维持在0.2~0.3的业绩,这样的业绩支撑不了8元的股价,全球经济2010年复苏的话,2010年中集集团的业绩也就0.5元差不多。综合分析,中集集团是散户为主力的,基金持有很少,那只是配置,不会交易,中集集团在资金推动的行情的下不可能有任何行情,业绩行情对于中集也完全没有可能,随着一季度报表临近,最近买入的新散户会离开的,季报出来后会慢慢跌下来,直到大家心灰意冷出局,那时候才可能有主力来建仓,估计要一年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10-10 23:42 , Processed in 0.20552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