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工业利润一路加速 前10月同比增长30.1%

2006年11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刘铮、姜雪丽)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1%,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10.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一路加速:一季度同比增长21.3%,上半年增长28%,前三季度增长29.6%。

    统计专家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工业利润的加速建立在去年增速明显回落的基础上。去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利润结束了持续两年半的30%至40%的高增长,增幅回落到20%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今年1月至10月,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7.29,比去年同期提高17.12点。

    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引领我国工业利润的增长。今年1月至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14697亿元利润中,股份制企业实现7891亿元,同比增长31.7%;私营企业实现2209亿元,增长50.1%。

    分工业大类看,有色金属和汽车制造业利润表现突出,石油加工业再次净亏损。今年1月至10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5.5%,汽车制造业增长50.4%,电力业增长3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0.4%,电子通信业增长29.2%,煤炭业增长17.6%,钢铁业增长13.5%,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净亏损462亿元。

    10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32267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产成品资金为14631亿元,增长1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anmin 于 2006-11-22 18:03 发表


希望不会象你的名字一样,是39的梦想。:)

今天才注册,不会是某人又来忽悠了吧?:mad:


这年头,谁忽悠的了谁?

既然声称是研究基本面的,为什么不去站在39的角度研究一下博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9的梦想 于 2006-11-22 23:45 发表


这年头,谁忽悠的了谁?

既然声称是研究基本面的,为什么不去站在39的角度研究一下博格?


偶只是瞎猜,没有恶意的:)。

:*29*:追随了一个有着优秀管理层的好企业,做为股东的投资者可以在家安心睡大觉,关于博格的事就交给麦总他们去办吧。套用伟人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指全日升242点报19250点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17:15 财华社



  恒指以19,102高开后反覆造好,下午升至19,257新高,收报19,250点,升242点,成交535亿元;期指收19,277,升278点,比现货高水27点,成交46,799张;国企指数创8,614新高,收报8,610点,急升284点。

  中移动(0941-HK)涨1.73%;汇控(0005-HK)除净后升0.74%;市传和黄(0013-HK)出售欧洲3G业务,集团作出否认,股份则继续追落后,炒高3.84%;银行股恒生(0011-HK)升0.29%


   



,东亚(0023-HK)升0.12%,中银香港(资讯 行情 论坛)(2388-HK)升1.54%。

  地产股普遍上升,长实(0001-HK)、恒地(0012-HK)、新地(0016-HK)、新世界(8.67,0.18,2.12%)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0017-HK)、信置(0083-HK)升0.28%至2.89%不等,只恒隆地产(资讯 行情 论坛)(0101-HK)倒跌0.12%;收租股九仓(0004-HK)升0.37%,太古A(0019-HK)升0.42%。

  港交所(0388-HK)创70.8元新高,收70.4元升3.08%;出口股利丰(资讯 行情 论坛)(0494-HK)亦升1.95%,思捷(0330-HK)升1.1%,裕元(0551-HK) 升0.21,只富士康(2038-HK)跌0.2%;油价回升,中海油(0883-HK)急涨2.42%,国泰(0293-HK)亦上扬2.07%;招商局(0144-HK)升0.78%;华创(0291-HK)9个月仅多赚1%,股价仍一度创21.5元新高,收20.7元升3.5%。

  内地电讯股网通(0906-HK)升0.81%,联通(0762-HK)升0.58%;非蓝筹中电信(0728-HK)连日回吐后升3.75%。

  中资金融股全线造好,建行(0939-HK)发力再创4.39元新高,收4.37元升5.05%;下月「染蓝」的中行(3988-HK) 创3.91元新高,收3.9元升2.63%;交行(3328-HK)弹升4.1%,工行(1398-HK)及招行(3968-HK)亦分别升3.25%及1.77%。

  中信金融(0183-HK)今早停牌,市传获西班牙第二大银行斥资10亿欧元(约100亿港元)入股15%,收购价相当於中信国金3.2倍市账率;消息刺激持有光大银行的光控(0165-HK)及持有厦门国际银行的闽信(0222-HK)分别急升7.34%及7.51%。

  中资保险股向好,国寿(2628-HK)正洽引入策略投资者,股价升1.08%;平保(2318-HK)斥资19.74亿人民币增持浦发行股权,升1.22%;中国财险(资讯 行情 论坛)(2328-HK)升2.23%;中保(0966-HK)升1.79%。

  中资房产股普遍续受追捧,华润置地(资讯 行情 论坛)(1109-HK)向母公司收购北京及成都两幅住宅地皮,股价再涨5.65%;下周获纳入大摩指数的世房(0813-HK)亦升3.36%;获麦格理唱好的富力(2777-HK)急升10.08%;中国海外(0688-HK)、深圳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0604-HK)升3.93%及3.29%,连跌多日的合生创展(0754-HK)急弹5.88%,早前配股的雅居乐(3383-HK)升5.11%,惟北辰(0588-HK)先升后回顺,收市无起跌。

  资源股再发力,油价回升、加上获花旗唱好,中石油(0857-HK)大涨5.15%;获纳入恒指成分股的中石化(0386-HK)再创6.33元新高,收6.32元涨5.33%;金价回升,招金矿业本周五招股,紫金(2899-HK)及灵宝(3330-HK)分别升4.45%及3.79%;江铜(0358-HK)涨3.64%,湖南有色(2626-HK)升1.78%。

  广船(0317-HK)A股昨天急升,本港H股追上,创11.7元新高,收11.58元升5.66%;电力股亦普遍回升,其中华润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0836-HK)升3.95%;深高速(4.77,0.09,1.92%)(0548-HK)10月路费收入达2.1亿人民币,消息刺激股价升9.02%,其他公路股个别发展。

  昨日公布业绩的理文造纸(资讯 行情 论坛)(2314-HK)创21.8元新高,收20.5元升10.45%;玖龙(2689-HK)亦创14.34元新高,收14元升4.01%;内需股当中,获里昂调高目标价至19元的宝姿(资讯 行情 论坛)(0589-HK)以16.52元新高收市,升10.13%。

  个别股份方面,领汇(0823-HK)业绩后升1.35%;利亚零售(资讯 行情 论坛)(8052-HK)每股2.95元私有化圣安娜(资讯 行情 论坛)(0192-HK),前者再升8.93%;明天将公布中期业绩的富士高(0927-HK)升6.63%;顺诚(资讯 行情 论坛)(0531-HK)附属获美国剔出反倾销法令,股价急升9.62%;宝讯(8089-HK)配股复牌,急升56.6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综述:油价下跌推动美股高收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05:29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11月22日讯】受油价下跌推动,周三美国股市高收。油价下跌与戴尔电脑业绩强劲成长,抵销了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下滑的利好影响。感恩节在即,市场成交量清淡。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5.36点,收盘於12,326.95点,上涨0.04%。




   



  那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1.14点,收盘於2,465.98点,涨幅0.45%。

  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3.28点,收盘於1,406.09点,涨幅0.23%。

  纽约证交所成交量2,206,062,000股;那斯达克综合股市成交量1,555,400,000股。纽约证交所下跌股与上涨股之比为1292/1928;那斯达克下跌股与上涨股之比为1451/1499。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rp.) (GM)与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 (XOM)两支股票影响了道指表现。通用汽车股价下跌了4.5%,埃克森美孚股价下跌了0.6%。

  通用汽车股价下跌的原因是有消息称亿万富翁Kirk Kerkorian将售出他所持有的这家汽车生产商9.9%的股份。埃克森美孚股价下跌的原因是油价重挫。目前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1.35美元,至58.82美元。

  MGM Mirage (MGM)股价上涨,此前亿万富翁Kirk Kerkorian的Tracinda Corp.公司表示,计划以每股55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1500万股,这个价格较其周二收盘价溢价率为12%。目前Tracinda已经拥有MGM公司56%的股份。MGM股价上涨10.3%。

  道指成份公司美国铝业(Alcoa Inc.) (AA)股价上涨了4.1%。此前该公司公布了涉及面广泛的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裁员5%、透过与挪威Orkla ASA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将所属铸模软合金部门转投资等等。

  Joseph Stephens.机构股市交易部门负责人唐纳德-塞尔金(Donald Selkin)表示,“消费者信心指数不佳只是投资者们抛售股票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股市已经处於超买状况,主要股指难以继续上涨了。”

  十一月份下旬的消费者情绪指数公布之後,股市早盘中的上涨行情逐渐消退。密西根大学消费者情绪指数由月初的92.3下降至92.1。十月份的消费者情绪指数为93.6。

  劳工部宣布,上周首度申报失业救济人数创去年十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增加了1万2000人,至32万1000人。但是市场对这个报告反应平淡。

  但是鉴於油价下跌,Jefferies & Co. 机构首席市场策略师亚特-霍甘(Art Hogan)表示,“能源价格下跌以及戴尔电脑业绩强劲成长,这些利好因素将继续推动股成长。”

  其他市场

  周三铂金期货价格重挫,本周早期铂金期货价格飚升的行情被逆转。此前曾经有市场传言称有可能推出铂金ETF,使得铂金期货价格上涨。但发行白银ETF的Barclays银行表示并无这个计划,铂金期货价格因此下跌。

  与黄金及白银不同,过去8年当中铂金供应量一直不足,而过去10年当中铂金的市场需求连续创造新高。

  一月份交割的铂金期货价格下跌了65.10美元,收盘於1154美元/盎司。

  黄金期货价格上涨了30美分,至629美元/盎司。

  一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1.35美元,至58.82美元/桶。

  十年期国债价格上涨了3/32点,至100-15/32点,殖利率为4.575%。

  美元兑欧元汇价降至三个月新低;兑日元汇价创三周新低。此前白宫宣布有可能将会调降2006及2007年美国经济成长率,而且很多投资者在周四美国及日本节假日之前平仓。

  欧元兑美元(1.2940,0.0006,0.05%)汇价上涨了0.8%。美元兑日元(116.70,0,0%)汇价下跌了1%。

  焦点关注股

  周二盘後,戴尔电脑(Dell Inc.) (DELL)宣布,第三财季盈馀同比成长了将近12%。戴尔电脑的业绩超出了市场预期。但是该公司着重指出,由於目前正面临证管会对其会计项目的调查,因此这个业绩随时有可能作出更改。戴尔电脑股价上涨9.6%。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IBM)表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官署已经授予该公司为期4年、总价值2亿4400万美元的合同,委托该公司生产用於这个项目的、更加高效与简单易用的超级计算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股价上涨了0.5%。

  Comcast Corp. (CMCSA)於周二盘後表示,该公司已经收购了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 (DIS)39.5%的股份,总价值12亿3000万美元。CMCSA股价下跌2.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网页有关于中集半挂车前景(中国前景)的照片http://4119855.blog.hexun.com/5625701_d.html,这绝对是最有说服力的“草根研究", 这也是麦总选择半挂车的理由!!

[ 本帖最后由 bftfans 于 2006-11-23 09:0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每当我看到这两幅照片的对比,我就不会为中集的股价上涨而心怀忐忑了!!相信大家会有同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集的畅想……
[原创 2006-09-15 16:05:47 ] 发表者: 闪光鲟   









两幅图。第一幅是日本高速公路发生车祸的图,第二张是国内高速公路堵车的图。

什么时候国内的高速路上跑的也都是这种箱式货车的时候,估计就是中集半挂车业务做到全球老大的时候,那时中集的股票……嘿嘿,畅想中……

最近想买中集了,大家给点意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选择半挂车作为突破?

[转贴 2006-09-26 13:49:28 ] 发表者: 闪光鲟   

  
中集的副总吴发沛说过,“干货集装箱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比较单一,除了看对了大势保持了信心,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可讲。”

中集最初在干货箱的成功,主要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枯燥,干货箱使中集赚了第一桶金。3年前,中集又判断,与10多年前的集装箱一样,世界的半挂车制造中心开始向中国转移,理由一是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二是交通部门也积极提倡快速货运体系。吴发沛坚称中集是半挂车制造中心往中国转移的先知先觉者,中集这次对大势的判断是否正确?四川长虹在90年代初大举成功后,97年后对农村市场的判断出了大错,长虹在短短1年内沦为垃圾股。

麦伯良每年有1/3左右的时间在国外,他发现美欧国家公路上的运输车基本是各种型号的半挂车,尤其是在美国,达到了85%的比例。而反观国内的运输车,基本是“大货车加篷布”的天下。这里面似乎有可观的发展空间。于是麦伯良在集团技术部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半挂车的几人小组。研究的结果出人意料,原来半挂车是跟集装箱极为接近的行业,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工艺流程,都是集装箱的自然延伸。而且更重要的是,全球的半挂车市场总量每年达150亿美元,是集装箱市场的3~4倍。于是中集在1999年下半年将半挂车的研究作为公司的重大事项。2000年下半年,中集做了一件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举足轻重的事,借着股东招商局和一家外资咨询公司合作的机会,把这家外资咨询公司请过来共同梳理中集的战略。中集和咨询公司花了两个月时间做成了一份报告,报告提出3个重要的发展目标:一是把中集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这一点被中集否定,改为“世界级企业”。第二点就是要保持5~7年内稳健的财务指标。第三点就是,中集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化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中心不应背离它。由此,基本排除了房地产、金融、木地板、集装箱租赁等跟交通运输领域离得太远的行业,留下半挂车、造船、火车作为权衡的对象。半挂车的全球市场规模每年约150亿美元,火车300多亿美元,造船400多亿美元。中集当时意识到以10亿美元左右的总资产规模,要在5年内主火车和导造船业,显然做不到,因此半挂车成为首选。

文章来自徐星价值投资 pxj990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把眼光放远点

半挂车的全球市场规模每年约150亿美元,火车300多亿美元,造船400多亿美元。中集当时意识到以10亿美元左右的总资产规模,要在5年内主火车和导造船业,显然做不到,因此半挂车成为首选

中集现在坐稳集装箱老大,看着半挂车老大,进入火车货车制造,想着造船。等中集造船的时候各位再看股价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先谢谢闪光鲟的网页(没有征得你的同意,便作了转载,见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2000airex 于 2006-11-23 09:12 发表
半挂车的全球市场规模每年约150亿美元,火车300多亿美元,造船400多亿美元。中集当时意识到以10亿美元左右的总资产规模,要在5年内主火车和导造船业,显然做不到,因此半挂车成为首选

中集现在坐稳集装箱老大,看着半挂车老大,进入火车货车制造,想着造船。等中集造船的时候各位再看股价吧  ![/quote]

airex 畅想得更远!只有这样才能做长期的价值投资者,我等还要继续向Airex学习。

[ 本帖最后由 bftfans 于 2006-11-23 10:0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再欣赏一下!向 闪光鲟 致谢!




关于中集的畅想……
[原创 2006-09-15 16:05:47 ] 发表者: 闪光鲟   

两幅图。第一幅是日本高速公路发生车祸的图,第二张是国内高速公路堵车的图。

什么时候国内的高速路上跑的也都是这种箱式货车的时候,估计就是中集半挂车业务做到全球老大的时候,那时中集的股票……嘿嘿,畅想中……

最近想买中集了,大家给点意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迎来惊天大利好 国资委态度发生微妙变化

www.eastmoney.com   2006-11-23 06:47   赵彤刚 郭凤琳   中国证券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国资委对央企股票投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变化,已在不知不觉中从原先的全面清理转变为强调规范。此前一直不很起眼的大型国企股市投资力度逐渐加大,成为股市一支不容轻视的“新军”。







  不过,这些通过财务公司或投资公司等介入股市的资金,其操作思路却不尽相同:既有如宝钢集团通过股市投资整合上下游产业的,也有纯粹是通过股市进行理财的,还有的只是“摇新一族”,鲜有涉足二级市场行为。

  国资委态度微妙变化

  作为担负161家中央企业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资委日前发出一份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规范股票投资业务运作和管理,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操作,严格禁止以个人名义或个人账户买卖股票。

  然而,就在一年前,国资委曾发文要求央企对已开展的委托理财、股票投资等高风险业务采取措施全面清理;上海国资委更是在2004年发文,严格限制旗下营运机构从事期货投资、股票投资和委托理财业务。不少地方国企和中央企业,在过去两年逐步清空了股票投资业务。

  随着去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有一些中央企业在股市投资上依然十分谨慎,有些央企清空股票投资业务后暂未踏入市场;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股市转暖,将有更多资金雄厚的央企来股市理财,提高闲置资金收益。

  “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实业项目投资受限情况下,许多大型国企生产经营闲置资金及部分周转资金流入了股市。”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表示。

  国企也需要理财

  “由于钢铁每年折旧率比较大,因此从2000年开始,公司现金逐渐富余,便开始进行资金运作。今年以来,股票投资增至整个理财资金的20%-30%,公司建立了备选股票池。”宝钢集团副总经理马国强如是说。该集团目前已在股市上形成颇有名气的“宝钢系”。据他介绍,在2000年-2003年上半年,人民币利率处于下降周期,公司资金运作主要以国债投资为重点;自2003年下半年起,则是在确保资金安全性和风险可控前提下追求合理收益。

  截至2006年8月31日,宝钢资金运作总规模达144亿元。其中,现金和固定收益类资产合计占70%,股票等权益投资类资产占30%;全部管理资产在完全保本基础上,今年已完成资产收益17.24亿元,投资收益率为12%。

  “宝钢集团股票投资与宝钢的战略目标匹配,公司对国内上、下游企业在管理、经营等方面了解比较深入,因此,在股票投资上积极介入大盘蓝筹,去年就持有很多钢铁同行企业股票。”马国强说。从三季报中不难发现,宝钢集团除持有9.4亿股宝钢股份外,还出现在 济南钢铁、S莱钢、马钢股份、邯郸钢铁、酒钢宏兴等多只钢铁股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我们对这个行业里公司价值是被高估还是低估,比一般研究员清楚得多。对钢铁类企业业绩预计也比较清楚。宝钢、武钢多年来利润、分红都比较可观,但市盈率并不高。如果宝钢在国内展开收购兼并,按照国资委办法,低于净资产不能转让;但恰恰在二级市场上,我们能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买到很多企业的股票。”

  “另一方面,宝钢对自己的上游产业,如运输、煤炭、有色金属等自身需要的产品价格很敏感,因此也买了一些这类企业的股票。此外,在金融方面,现在外资对国内银行、保险业趋之若鹜,因此宝钢也配置了一些银行股。”  

  在谈到如何控制风险时,马国强强调说,宝钢全部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行业,不投小盘股,“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尽量减少投资风险。”

   入市力度加大

  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大型国企入市步伐就出现加快迹象。宝钢、申能等大型集团旗下公司持有的重点A股市值均上升了200%以上。从三季报中可以看到,三峡财务公司持有5000万股长江电力,是其第七大流通股股东。而宝钢集团财务、中油财务、兵器财务、中核财务、五矿集团财务等多家财务公司,也出现在许多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

  “国企资金进入股市情况不是很透明,所以国资委才会规定只能通过机构账户操作,这部分资金股票投资数额很难掌握,股市转暖后其投资力度加大是可以肯定的。”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表示。

  “集团现在也投资股市,但是量不大。这主要是出于理财目的,由财务部具体运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财务部总经理丰金华表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资金管理部总经理成赤也表示,“集团部分的资金由专门的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从事股市投资,投资风格和宝钢不同,不一定投向自己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出于理财目的,即仅是财务投资,而宝钢是将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两者合二为一。”

  中油财务公司一位人士说:“我们主要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二级市场基本不参与。”中核财务公司人士也表达了同样观点,“我们公司是上市公司IPO询价对象之一,所以我们会参与网下申购,同时也参与网上申购。”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表示,前些年因为市场大环境不利,许多财务公司所持股票被套。一些地方政府以防止国资流失为由,出台了许多限制投资股市的政策。目前,市场转暖,一些地方限制政策也开始松动,企业入市力度也相应加大。“股改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为稳定股价,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也加大了股市投资规模,如宝钢、上海汽车、广州控股、申能。”

  据张崎介绍,在国际市场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象非常普遍。而一些上市公司有时也会回购部分股票,但并非注销,而是作为库存股,这部分股票将来可以作为期权用于奖励公司高管人员。而国外大型集团公司一般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公司,负责公司股市投资。

  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上市公司经营目标将逐步从净资产转向为股东价值最大化,即着眼于市值管理。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若想获得市值溢价,除了通过主业溢价、管理溢价和投资者偏好溢价三个途径实现外,公司大股东也会通过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渠道购入公司股票,以支持股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wmei0039 于 2006-11-22 09:12 发表
据传,疯狂的三个“内参”

www.eastmoney.com   2006-11-21 15:20     KLCJ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为什么中资概念的股票在境外会如此疯狂?中资企业真的具有投 ...



好文! 这只是一种角度,还是一种重要的角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安tares:我不能回答您的问题

一种有前瞻性的思想,一种适合时宜的投资策略是我们盼望得到的,角度重要与否跟个人需要密切相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wmei0039 于 2006-11-23 16:40 发表
一种有前瞻性的思想,一种适合时宜的投资策略是我们盼望得到的,角度重要与否跟个人需要密切相关。



俺的意思是说,难道我们始终、仍然、还在重复做着损害大多数人利益,而让少数人和洋鬼子捡大便宜的事吗?如果这是一个重要的角度的话 :(

[ 本帖最后由 安tares 于 2006-11-23 17:1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跟住,握着股票不撒手,让洋鬼子买不到!!这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厚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局外人的观察:中国的第二次经济大转型

一位密切关注中国近年来增长与繁荣的美国教授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他的一个看法就是,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第一次大转型,目前正在朝着第二次大转型挺进,即构建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不是地方市场。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马歇尔·迈尔(Marshall Meyer)在最近一次于北京举行的沃顿125周年校庆讲座中向观众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经济的见解。他在讲话中对中国的啤酒业和集装箱运输业进行了分析,并向正在拓展国内市场以准备国际化的中国公司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演讲内容。

我发言的标题是中国的第二次经济转型……即构筑统一的国内市场。我认为这一转变势在必行,如此那些有能力在国内竞争中获胜,继尔挺进国际市场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这一次转型或许比第一次所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因为地方主义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社会。但是,我相信这第二次转型的成功对于中国保持长期的经济活力至关重要。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国家,包含多个不同的经济体。中央政府为解决面临的困难已采取措施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往前看,未来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将依赖于国内是否能有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经济体。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对除支柱型企业之外的大部分经济实行分权。根据行政分权政策,国有企业大部分的控股权下放至有关省级和地方当局手中,有时候甚至下放给企业管理人员。这种经济分权让中国在90年代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因为在分权体制的激励下,经济改革开放迅速推进到地方层面。

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推行实施了大多数的改革。许多改革都是实验性的。见效的就由中央政府纳为国策,无效的就立即抛弃。这种分权体制和根据实际经验解决问题的改革方法与前苏联所采取的“爆炸式改革法”或者“休克疗法”截然不同。前苏联的“激进式”改革,结果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经济由少数寡头集中掌控和经济迅速陷入低迷等恶果。

行政分权及后来的企业分权改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中国逐渐演进成几大地方经济区域而不是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以及渤海湾区域(从青岛到大连的弧形地带,包括天津、北京)成为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同时,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竞相追求GDP增长并且为省际间的贸易往来设立障碍。譬如,上海就实行以产顶进政策,把在上海以外地区制造的汽车零部件视为外国制造并对其征收进口税。

    由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各省之间的经济相互重复,缩小了公司规模和牺牲了竞争优势。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感到自己深陷在敌人的包围圈中,所以地方的自给自足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而今国家安全已经不再是头等忧患,但经济割裂的状况却依然存在,甚至有加速发展的迹象。

有一些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报告证明,中国经济割裂的现象在90年代加速发生。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艾维·杨(Alwyn Young)发现,在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之间,中国各省工业、农业、服务业的GDP产值趋同而劳动生产力和价格却千差万别。假如在全国经济实现整合的情况下发挥地区优势,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且这很可能是各省之间贸易往来障碍增加造成的后果。

法国巴黎一大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桑德拉·庞塞特(Sandra Poncet)将1987年至1997年间中国各省的国内及国际贸易额进行比较并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中国各省市加强了与全球其它地区的联系,但各省之间的整合程度却有所降低。“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出国门但国内市场的分化状况却更加严重。”此举造成的影响是由于在国内做生意日益艰难,中国的本土企业转而开拓海外市场。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詹姆斯·金奇(James Kynge)在他的新书《中国震撼世界》(China Shakes the World)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是国内市场的严峻局势而非自身实力的雄厚逼迫中国的制造厂商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政府的政策也倾向于那些大企业,但看上去很大和实际上象高度整合的大企业那样经营是两回事。中国有些大型国企还是100%国有化且持有旗下子公司100%的股权,但这些企业仍旧无法协调管理自己的子公司。我知道有家集团公司由于希望对旗下几家100%控股的子公司进行整合,结果在员工中引发了骚乱。最后高层管理者让了步。工人的反抗源自对全民所有制的特有解释,“归全民所有”的概念导致财产归属权的不明确。

中国啤酒业一暼

中国国内的并购市场依然很严峻。2001年7月26日,我见到了时任青岛啤酒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资深经济学家彭作义。彭总概括阐述了他对中国啤酒行业进行整合制定的战略。凭借二级市场筹集的资金,青岛啤酒收购了45家分公司,在国内市场占的份额从1999年的5%上升至2001年的13%,登上中国国内啤酒销量冠军的宝座。彭总预计青岛啤酒在未来3至5年内将达成更多的收购交易,实现国内啤酒市场的整合,并占有国内市场30%至40%的份额。但令人遗憾的是,5天后彭总即逝世了。一年后,百威啤酒的生产厂商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将它在青岛啤酒集团持有的股份从4.5%增至27%。但安海斯-布希的股本注入并没有见效,青岛啤酒的市占率始终在13%至14%左右徘徊。持有华润啤酒有限公司(China Resources Breweries)49%股权的SABMiller公司上月宣布,2006年上半年它的华润雪花牌啤酒已在中国市场占有14.9%的份额,略高于青岛啤酒。

新颁布的跨国并购交易法规可能不会刺激国内的并购交易,但却增加了对于本地并购咨询人员的需求。修正后的跨国并购法规于2006年9月6日起生效,要求发起收购的外国公司聘请在中国注册的并购咨询人员,由他们对国外收购方进行审慎调查并提交咨询报告供有关当局审批。同时,这些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内经济安全因素的考虑,并对“迂回投资(round-tripping)”进行了限制。

虽然中国国内啤酒市场的割裂状态依旧,但在各地又出现高度集中的现象。约翰·斯洛库姆(John Slocum)和他的同事在最近出版的《组织动力学》(Organizational Dynamics)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啤酒业的割裂现象”,文中指出,上海、北京和广东省的前三大啤酒品牌分别占有当地56%、77%和73%的市场份额。多数地方市占率最高的都是本地品牌,譬如北京的燕京啤酒,山东的青岛啤酒和广东的珠江啤酒。只有上海是例外,在上海看来是三得利居于首位。

国内市场的区域化伴随地方市场的集中这一现象清楚地表明,中国啤酒市场的地方化程度较高。这让人联想起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啤酒行业和80年代中期的超市行业。而中国啤酒市场的地方化在10月23日的《华尔街日报》中对沃尔玛收购好又多的报道中也有所反映。该报道题为“零售业的统一市场问题”(Retail’s One-China Problem)。“欧洲观察家”机构(Euromonitor)的零售业分析师杨帆(音译)在报道中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家零售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统治地位。”物美集团(Wumart)的创始人和前董事长张文中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没有统一的中国市场。”

国内市场的区域化让人担忧,因为这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潜能产生了影响。换句话说,中国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应对来自相对较小的国家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公认的国际化理论表明,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说,国际化是大型企业现象。国内市场的龙头企业一般都是那些已经实现行业整合并准备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公司。以日本通产省(MITI)为例,它鼓励国内竞争,要求日本企业在实行行业整合后才能投资海外。法国也采取类似模式,要求EDF、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Total、Elf、EADS等企业实施这种做法。

但实现行业整合和国际化并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享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在专利、商标、品牌领域数管齐下制造进入障碍,以及小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管理实力让微软公司这样的产业先锋受益匪浅。相反,竞争激烈的行业由于获利较少,通常无法承受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成本;甚至,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和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更是推动了公司出征海外。

集装箱运输业和中国国际海洋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

有些中国企业在割裂的国内市场上得以领先并且逐渐加强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深圳的运输集装箱和半拖车制造商中国国际海洋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IMC)就是这样的企业。CIMC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在行业内实现全球领先的大型中国企业,全球有超过半数的运输集装箱都是出自CIMC。虽然CIMC能否在全球半拖车行业占据领先地位还不得而知,但它很快就将在国内的半拖车市场上获得多数市场份额。CIMC拥有雄厚的管理实力,但它也恰好在适当的时候进入适当的行业。

最近美国的两个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本关于集装箱运输的新书,一本是马克·列文森(Marc Levinson)的《集装箱运输如何让世界变小和让世界经济变强大》(The Box: 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另一本是布莱恩·库达希(Brian Cudahy)的《集装箱船运如何改变世界》(Box Boats: How Container Ships Changed the World)(福特姆大学出版社)。我从这些书中总结出三大要点。第一,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货柜运输的出现让远洋运输的成本急剧下降了一半还多,全球贸易如洪水般迅速开展起来。第二,中国成为廉价运输的最大受益者。以2003年为例,香港、上海、深圳三个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共吞吐4290万个TEU(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而洛杉矶、长滩、纽约三个美国最大的港口同期则吞吐1510万个TEU。第三,虽然货柜运输的效率很高,但国际标准协会(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ssociation)以及后来的远洋运输行业还是花了10多年的时间(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左右)才将20和40英尺的集装箱定为全球标准。

上世纪90年代,CIMC凭借三大突出的优势进入集装箱行业:第一是行业的标准化已经形成。各地的集装箱并无差别,所以集装箱制造从一开始就是个全球性行业。第二是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是集装箱运输的全球枢纽,因此也是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市场。第三是物流成本的降低。CIMIC的总裁麦伯良知道,通过将从北方的大连到南方的新会等港口整合在一起,他就可以按照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交付集装箱,同时成本还显著低于在一个地方制造集装箱的竞争对手。

CIMIC在运输集装箱行业的统治地位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同样的优势组合(行业标准化、大型国内市场和优惠的物流成本)能否促进中国其他行业的发展。再回到CIMC的例子,国内的半拖车标准能否帮助CIMC完成国内市场半拖车行业的整合继而进军国际市场?共同携手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占GDP的18.5%,美国在10%左右)能否促进中国多个行业的增长进而完成整合走向全球?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和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即他们都认为割裂性的、竞争极为惨烈的市场是难以为继的。马克思把它称为“生产的混乱状态”,洛克菲勒则称它为“毁灭性的竞争”。虽然两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截然不同。(事实上洛克菲勒把他的建议用在了石油行业上。)

给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建立国内市场继而实现全球化?我认为最重要的步骤是询问投资者希望得到什么?绝大多数投资者希望看到解决某些基本问题而不是充满空洞热情的商业计划。譬如,你是否有一个构筑国内品牌的整体战略而不仅仅是制定了一个销售计划?你是否制定了战略来建立足够强大的国内平台以促进国际化的实现?请记住不论公认的国际化理论正确与否——即在进军国际市场之前必须完全占领国内市场——你的投资者相信这些理论是正确的。你是否有一套公司治理的战略来促使公司专注于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不是短期的盈利能力?

政府也面临着国内国际双重挑战。在国内遇到的困难是采取措施制定统一的国内标准,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降低物流成本,包括发放全国性的货车运输执照、取消地方税,甚至是参考美国宪法中的商务条款-即将监管州际贸易的权利授予联邦政府而不是各州-在中国进行实践。总而言之,我说的是要改变游戏规则而不是修建更多的公路港口,是关于软件建设而不是硬件建设上。

但制度建设必须谨慎进行。正如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North)在他1994年的诺贝尔获奖演说中所言,改变规则——制度变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规则以及执行机制必须循序渐进地演进,而这对于国情复杂和高度分权的中国而言绝非易事。所以,“将那些在西方市场成功实施的政治经济规则照搬到第三世界和东欧国家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私有化也不是万能药……”重要的是灵活性、学习能力,以及适应力。

中国在国际上的挑战在于:要让全世界相信,一个强大的中国国内经济是稳定的最佳保证。如各位所知,中国在美国有许多朋友。但是,美国国内对于中国的恐惧心理仍然非常严重,美国国会中的政治左派担心就业机会,而右派则担心国家安全。在中国正进行第二次经济转型之际,这些忧虑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在沃顿教书已有19年的时间,自1999年夏天在清华大学讲学以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如今沃顿在中国的影响正在呈指数级递增……我很荣幸能够这样近距离地关注中国的增长与繁荣。事实上这也是我人生中最精彩和学术上收获最丰富的时期。我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


发布日期 : 2006.11.2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6-11-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cywyy 于 2006-11-23 20:30 发表
一位密切关注中国近年来增长与繁荣的美国教授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他的一个看法就是,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第一次大转型,目前正在朝着第二次大转型挺进,即构建统一的国内 ...




好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7 03:15 , Processed in 0.19550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