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8-9 10:56 发表


我没说错啊, 你说某些人SB, 我发现某些人还真有点SB. 他们愿意跳就跳吧.

不过, 你这样公开我的信息不够信义, 与兄台的一贯光辉形象不符.


SORRY,看样子是我理解错了你的意思,不过不妨你自己再看看你发的信息,是否有让人容易误解的地

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没看明白啊,到底说谁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看到郑大姐的报告啊,没写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G 中集中报点评

2006 年8 月8 日公司公布中报业绩,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为145.73 亿元和
13.51 亿元,同比下落19.61%和34.15% ,每股收益达0.6088 元,净资产收益率达
13.57%,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由于集装箱价格2 季度快速回升,公司集装箱毛利率由1 季度的9.62%上升
为11.43%,目前公司的干货箱价格维持在2100 美元/箱的水平,最高达2200 美元,
最近钢价快速回落对公司干货箱价格形成下落压力,预计全年维持在2000 美元左
右。
公司上半年销售集装箱77.03 万TEU,下落7.34%,但却超出了年初的市场
预期(62-65 万TEU),主要因为世界经济依然保持良好态势,我国进出贸易总额今年
上半年达7957 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全国集装箱吞吐量达4212 万TEU,增
长22.4%。市场的快速回暖使得公司集装箱价格由年初的1400 美元/只上升到2100
美元/只。公司一、二季度分别销售了21.62 万TEU、55.41 万TEU,根据目前订
单情况,公司3 季度的集装箱销量将好于二季度,4 季度会稍有回落,全年销量预
计为150 万万TEU,同比增长10%。
公司上半年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业绩出色,超出了市场预期。2006 年上半年公
司道路运输车辆销量达4.15 万辆,销售收入为31.57 亿元,同比增长63.33%和
51.38%,预计全年销量可达8 万辆,销售收入63 亿元,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20%
以上。公司的道路运输车辆增长迅速表明该业务经过几年多的培育已经进入收获
期,并将在今后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收购博格公司失败并没有放慢公司外延式扩张的步伐,据悉公司目前正在
收购一家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将道路运输车辆从海上、公路拓展到铁路,公司
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和并购整合能力都是公司多元化业务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日前有市场传言公司总经理麦伯良近期可能会发生人事变动我们经证实并无
此事。
预计2006、2007 年公司每股收益可达1.35 元、1.53 元(摊薄后),增长12.5%和13.33%,动态市盈率为8.43 倍,7.44 倍,根据海通估值模型,公司目标价位
为17.55 元,现低估54.22%,投资评级:买入。
风险提落:钢价波动,国际贸易未来趋势、集装箱价格上涨引发新的国内外竞
争对手的产能扩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8月8日
简要分析
中集集团(000039.SZ) 人民币11.18元
预测评估
简要分析——2006年上半年业绩
最新消息
中集集团于8月7日公布了2006年上半年业绩,公司净利润为1.681亿美元,
每股盈利为0.083美元(人民币13.5亿元,每股盈利0.67元),同比下滑34%。集团总营业收入由2005年上半年的21.893亿美元同比下滑了17%至
18.134亿美元。
在集装箱制造业务方面,中集集团在今年前两季度的集装箱销量为72.43万标准
箱,同比下滑7.3%;该业务的收入贡献同比下滑了27.1%至14.109亿美元,这
主要是受到了箱价下跌的影响。上半年,单位标准箱的平均售价由2005年上半
年的2,478美元同比下降了21.4%至1,948美元。
不过,由于第2季度耐候钢板
价格由今年年初400美元左右的价格反弹至约600美元/吨,因此,如果钢铁价
格在2006年下半年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的话,我们预计2006年公司的集装箱平
均售价应会在此基础上有所上升。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的业绩喜人。上半年,该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57.0%至
3.929亿美元。公司上半年累计销售道路运输车辆41,539台,同比增长63.3%。
该业务当期毛利率也由05年14.2%的全年水平扩张至15.6%,亦高于我们之前
预测的15.2%的2006年全年毛利率水平。
收入贡献:道路运输车辆的收入贡献正在扩大;而干货箱的贡献比例正在下降。
在销售收入细分方面,干货箱、冷藏箱、特种箱及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的收入分别
占总收入的55.2%、7.9%、14.2%和21.7%,而2005年的水平分别为64.5%、
9.6%、12.0%和13.7%。考虑到干货箱市场日趋成熟,且中集集团的经营重点正
在向高端集装箱产品和道路运输车辆转移,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干货箱对总收入的
贡献会进一步下降。
潜在影响
我们目前正在对预测进行重新评估,我们维持对该股的中性评级。
所属投资名单
中国:
物流
+86-10-6535-3023 | bingchao.cao@ghsl.cn 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存在业务
关系,并且继续寻求发展这些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
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
素。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附件1之前的部分。有关其他的重要信息披露,请
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
分析
中性
行业评级:中性
曹秉超
高华证券投资研究 1 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研究

大家注意到没有,中集半年报的干箱价格和红色部分,相差甚远,只有1478.92 美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06-8-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留平头 于 2006-8-9 14:27 发表
真的没看明白啊,到底说谁呢


注意原话: “做得最好的郑博士,只做对了一半(指能够一直看多),其他的都是一些大SB,他们在地板价的时候看空,在天花板价的时候看多。”

这话说得解气,大部分分析报告确实不能看(少部分还是可以看一看的,个人观点)。这些不能看的报告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因为自己拥有所以看多,因为自己没有所以看空;  二是因为自己要卖所以看多,因为自己要买所以看空。民间与机构针锋相对,天上和地下电闪雷鸣。

不过,这样说话打击面也忒大一点了,全世界就剩下了郑博士是半个好人,其他人不是一般的xx,还是大xx。再烧一火,这儿的朋友济济一堂,多数都是亮过剑的,或者上传分析报告,或者公开自己的分析,郑博士就算连手指头都穿了马甲又能披挂多少? 你不明白,我也不明白啊。

呵呵,所以我加分,支持,同时留下了一把勺子。这就是艺术。艺术的品位是要品味的。您,请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2006-06-30|76952           |28831         |趋向集中  |非常集中  |
2006-03-31|135820          |12439         |无明显变化|非常集中  |

好像中集从来没有试过在一个季度内户均持股变化如此之大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飞鹰 于 2006-8-9 15:56 发表


注意原话: “做得最好的郑博士,只做对了一半(指能够一直看多),其他的都是一些大SB,他们在地板价的时候看空,在天花板价的时候看多。”

这话说得解气,大部分分析报告确实不能看(少部分还是可以看一看 ...


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是中国人吗?怎么总觉得你说的不是中文呢?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6-8-9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留平头 于 2006-8-9 15:46 发表
2006 年8 月8 日公司公布中报业绩,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为145.73 亿元和
13.51 亿元,同比下落19.61%和34.15% ,每股收益达0.6088 元,净资产收益率达
13.57%,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由于集装箱价格2 季度快速回 ...




怎么没有出处啊!真有点美中不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8-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宁让基金下不来台?
(2006-08-09 19:37:06)
    黄光裕简单逻辑踢爆苏宁市值

    主持人:

  一直以来都是基金市场明星的易方达基金的投资理念一不小心被巨富黄光裕踢爆,其旗下各路基金重仓的苏宁电器形成巨大风险的现实让市场看到了这样的明星基金也可能存在的风险。

  黄光裕用最简单的逻辑否定了基金经理长期研发的成果:“美乐联盟”的市场份额不足15,遥遥领先于苏宁电器,但是苏宁的总市值何以会超过“美乐联盟”的总市值呢?黄光裕此言一出,苏宁股价应声而落———7月25日其股价收于50.73元,昨天收盘44元,苏宁总市值损失数十亿元。

  在二级市场重仓该股的易方达基金系列受到重创:基金二季报显示,易方达旗下6只基金合计持有2166万股,占苏宁电器流通股比例的 19.25。其中,易方达策略成长、易方达平稳、基金科汇分别持有770万股、492万股、294万股,各占基金净值的9.69、9.81、9.86,接近每只基金投资单一股票的持股上限。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是6月份以48元高价获得苏宁增发的基金公司之一。受累于苏宁股价下跌,上周易方达基金公司旗下的易方达策略成长和易方达积极成长分别以-9.05%和-8.85%排名基金跌幅前两位。

  苏宁电器股改限售股份即将逐步解禁。苏宁股价能否抗住抛压?而易方达基金通过交叉持股,以类似庄家形式投资一家公司的理念,基金对于公司发展前景的研发能力到底如何,也值得我们深思。

    大众评判台

    励俊:手法拙劣、运气不好

  易方达之所以会暴露,在于它的手法拙劣,是运气不好,而正巧碰到黄光裕并购了永乐。一个具有强对比性的参照物“美乐联盟”揭开了其所谓高市值的内幕。

    袁先生:和庄家没什么区别

  如果中国的基金通过互相持股、抱团取暖等方法来使净值不跌,那其实和庄家也没什么区别。高净值也没什么意义,庄家尚有破产的时候,基金也有这种危险,那时受挫的就是中国普通的投资者。可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又没有什么办法,价值投资的观念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看看现在涨停的,都是重组股、增发股,炒作的是概念,赢利的根本就没多少。所以基金选择拉升哪个股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曹中铭:基金做庄,散户埋单

  基金的“抱团取暖”现象由来已久,并因此而在市场中产生了“二八现象”和“一九现象”。其实,基金的“抱团取暖”与基金本身的规模有关,与市场行情有关,也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不具有投资价值有关。

    秦小姐:股票没有区别

  真不明白易方达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资金孤注一掷地压在苏宁身上,它这样的操作,我们买基金和自己去买股票有什么区别?难道他们不知道基金的特色就是分开投资吗?

  话题策划主持凌建平 MSN主持祝裕


    ◆沸点特稿

    对话胡立峰
    “我不同意踢爆基金投资理念的说法”

  沸点:黄光裕从市场占有角度出发的逻辑是否与基金研发人员的观点出现了事实上的相左,你如何看待?

  胡立峰(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我觉得很正常,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社会上不同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看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基金的研究发展有其特征和特点,有成功的研究与投资,也有失败的案例,但从概率角度来说,基金普遍的研究投资能力强于一般的投资者。

  沸点: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目前的某些基金的所谓研发是为了炒作概念,苏宁就是一例?

  胡立峰:我并不认为基金研发是制造概念。应该来说,当前基金的研发已建立起了工业化的流程。基金也挖掘出了大量优秀的股票,这些股票涨幅较大,甚至涨幅惊人,也让投资人获得较高的回报。但这其中也不乏个别股票出现问题。只要基金的研究投资流程是严谨和符合程序的。基金是组合投资,是投资一组股票,个别股票的涨跌会影响到基金净值,但要看这些股票的持有比例。

  沸点:易方达经过基金研发后,用旗下的基金重仓苏宁股,事实上希望并达到了控制股价的目的吗?这与以前的庄家做法有何区别?

  胡立峰: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展,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限制出现了一些问题。基金行业通过“双十”比例的限制保证了这个行业8年以来的繁荣。强制托管、强制组合投资和强制信息披露是基金行业繁荣的三大支柱。强制组合投资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一直维持得较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时间来消化和解决。但我想基金行业会很快调整到位的。

  沸点:按照黄光裕的逻辑,苏宁的市值不可能高于美乐,加上苏宁即将全流通上市,假如苏宁继续大跌,易方达是否会承受这一莫大压力?

  胡立峰:个别重仓苏宁电器的基金目前其净值确实承受了较大压力。我认为也很正常。从组合投资的角度看,没什么了不起的。一只股票的得失并不代表着一只基金的成败。对具体的个股,我没研究也没发言权。

  沸点:如果说易方达重仓苏宁股引起基金暴跌,我们可不可以说其实是踢爆了基金的投资理念?

  胡立峰:我不同意踢爆基金投资理念的说法。基金重仓了几百只股票,不会因为其中一只股票的价格涨跌就否定整个价值投资体系和理念。如果一只基金重仓的股票大幅度上涨,那又如何解释呢?经过8年以来的发展,中国基金业的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价值投资体系也日益成熟,这种成熟的体系不会因为一只股票的问题被轻易否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平理财 于 2006-8-9 20:09 发表




怎么没有出处啊!真有点美中不足.

根据海通估值模型,凭这句话,应该是海通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集的谣言又开始多起来了,人气也越来越旺

并且和以前一样,质量不高,考虑到这些消息是在股价大幅下降后才出来的,仓位不满的要准备加仓了,以下举几个例子:
------------------------------------------------------------------------------------------------------------------------------------------
实际经营情况比报表上反应的要糟糕得多.
1\扣除后净利0.43元,去年同期1.02元,同比下降超过50%;
2\0.43元的净利中有0.2元来自于麦总新修炼的"如来神掌"对管理费用的大幅削减.去年同期6.3亿,今年1.8亿,管理费削减贡献了净利的一半;
3\现金/销售比0.8,而过去几年均维持在1.0左右.由于集装箱的主要客户船公司有按国际支付方式支付的惯例,而且尚处于景气阶段,不会有什么支付问题.基本可以推断:广大散户寄予厚望的半挂车\登机桥等非集产品赊销现象严重,资金回笼很不理想;
4\去年下半年几乎没有赢利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大额存货跌价准备,今年上半年进行了冲回,但对新的存货跌价准备很小;7月起箱价大幅回落,下半年再次大幅计提的可能性较大
---------------------------------------------------------------------------------------------------------------------------
据传
据传,G中集第四季度仍无定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留平头 于 2006-8-9 22:21 发表

根据海通估值模型,凭这句话,应该是海通的

这个是海通机械分析师叶志刚在昨日的公司晨会做的中集短评,目前消息有真有假 ,作为机构也很难以全面了解,何况散户。并不是空的消息都是假的,利多的消息都是真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的短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留平头 于 2006-8-10 09:21 发表

原来还以为郑博士发了几炮后想想后怕,准备当缩头乌龟了,好样的!
不管最终结果是否符合博士的预期,就凭着不当墙头草的品格,俺服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敛好多啊,只发短评了,嘿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和郑是2个极端.胡丽梅说,中集3季度订单大幅萎缩。郑说,3季度订单饱满,分析师都分析何况机构投资人。我认为下游客户买涨不买跌,箱价下降,自然会缩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中 于 2006-8-10 10:40 发表
胡和郑是2个极端.胡丽梅说,中集3季度订单大幅萎缩。郑说,3季度订单饱满,分析师都分析何况机构投资人。我认为下游客户买涨不买跌,箱价下降,自然会缩手。


象这种客观数据也能有相差那么大的说法吗?定单情况如何,中集自然会提供相关信息,分析师不应该胡乱猜测。两人中肯定有一人说谎,我投郑博士的信任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hn深蓝 于 2006-8-10 10:50 发表


象这种客观数据也能有相差那么大的说法吗?定单情况如何,中集自然会提供相关信息,分析师不应该胡乱猜测。两人中肯定有一人说谎,我投郑博士的信任票。



两个都没说谎,但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装箱远洋运输面临船多货少之忧  


[我的钢铁] 2006年8月10日 11:21
    目前集装箱班轮船队运力充沛,有不少刚刚出厂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接二连三地投入贸易航线,以后几年还有更多新集装箱船舶出厂和交付使用,因此足够满足当前国际和地区的集装箱货运市场需求。
    据英国伦敦德鲁瑞航运咨询中心2006年7月份报告,自2005年以来,全球集装箱船舶供应量已经超过需求量,大约还有1200艘各种类型的集装箱船舶即将竣工并交付使用,集装箱运输市场供需两者之间的缺口将继续扩大。即使其中一部分新造集装箱船舶用来替补被淘汰的老龄船舶,今后几年,超过市场需求的集装箱船舶运力净增已经成为定局,因为大约150艘在建的超大型和特大型集装箱船舶的8000 TEU以上的单船运力远远超过被其替代的老龄集装箱船舶。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容纳8000TEU以上的单船运力的巨型集装箱船舶的世界港口码头不多,而且那些自以为是深水港口的码头也经常出现拥堵情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一部分过剩的运力。
    当前的问题还不止是集装箱船舶运力或者舱容过剩,一些国际集装箱运输经济学家指出,不少贸易航线上的长期集装箱贸易运输不平衡现象没有消失,反而在扩大。某些航线的集装箱运价从原来的猛涨变成平衡,甚至下降。。2004年至2005年,世界燃油价格上涨18%,而港口集装箱码头经营费平均上涨14%,托运人付出不少,而远洋承运人也为卡车运输和铁路运输支付更多的服务费用。大部分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家认为,泛太平洋贸易航线,2006年和2007年进口集装箱量将明显低于2005年,。今后两年泛太平洋贸易航线的集装箱船舶运力过剩难以全面克服,集装箱运价必将下跌。 (中国交通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8 13:48 , Processed in 0.03238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