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最大的威胁-瑞银关于全流通的研究报告

谁能把它翻译一下,很多金融词汇,看得头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中央台的关于中集的宣传片,就是老麦说:再打造一个世界第一的片子内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都到这里了?

女王通知我的,都在这里,好了,不用吵架骂人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6 12:08
女王通知我的,都在这里,好了,不用吵架骂人了。

哈......动作倒是神速???????????飞奔而来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queenie000039 at 2005-7-6 12:14

哈......动作倒是神速???????????飞奔而来呀..........

呼啸而来!中银国际陈国昌的报告我觉得基本符合实际,华夏郑博士也是预计全年每股受益1.5元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其实更关注半挂车的未来

集装箱也就这样了。半挂车后劲十足,和中集的人沟通得知,今年海外出口增长200%都多。虽然贡献率还小,但我们有的是时间等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今年半挂国内疲软,年利润增长100%,贡献0.15元的净利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集装箱也就这样了。半挂车后劲十足,和中集的人沟通得知,今年海外出口增长200%都多。虽然贡献率还小,但我们有的是时间等待。

////////////////////////中集是挺好玩的.充分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在国内大量制造很多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的汽车部件,用集装箱把他们发到美国去组装,这样既做到了集装箱异地(美国基地)销售,又让廉价汽车配件免费送到了美国,导致美国工厂在美国本土竞争力大幅度提高!!!效益立刻显现!这种独特协作方式是中集在未来很多领域笑傲江湖的秘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留平头 at 2005-7-6 13:12
但今年半挂国内疲软,年利润增长100%,贡献0.15元的净利润


那也占总利润的10%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如何达到6:4?目前好象看不出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oldfats at 2005-7-6 12:25
集装箱也就这样了。半挂车后劲十足,和中集的人沟通得知,今年海外出口增长200%都多。虽然贡献率还小,但我们有的是时间等待。

说的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看这篇文章:商界纵横-摘自华尔街日报

中国企业界的卓越才干  

美国人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定看法: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借助外力、而不是循序渐进地依靠内部发展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联想集团(Lenovo)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CL集团收购法国企业汤姆逊(Thomson)及其美国市场品牌RCA,以及海尔(Haier)竞标Maytag等一系列事件无一不表明:中国企业急不可待地迈出国门、走向全球。为了收购美国的品牌和分销渠道,以及确保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在美国的销路,它们随意挥洒唾手可得的资金。

但这种观点的失误之处在于,目前为止中国在美国进行的最成功的一系列并购交易不但与中国的低成本资金和劳动力无关,与购买美国品牌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有关的反而是中国人的管理技能和美国的工人。籍籍无名的中国公司将效益欠佳的美国公司纳入麾下,然后把自己极具竞争实力的经营策略嫁接过来,将美国业务扭亏为盈。他们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比美国生产还少。

海尔却并非如此。十年来,海尔不辞劳苦,从零开始在美国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如今在美国新冰箱市场上占有率已经达到10%。把大型冰箱从中国运往美国销售的成本过高,因此海尔在美国市场出售的大型冰箱都是在美国制造的。海尔的成功与该公司的合作伙伴──颇有市场头脑的年轻企业家麦克尔·贾迈尔(Michael Jemal)密不可分。他面向低端用户推出了一种小型冰箱,并迅速占领了这块为美国知名家电企业所忽视的市场;此外,他还通过为冰箱大型零售商量身定制产品拥有了自己的分销渠道。以海尔久经考验的管理经验来看,相信此次如将Maytag纳入麾下又将上演一场扭亏为盈的好戏。否则,Blackstone、Bain Capital等资本运营方面的行家里手又怎么能出手相助海尔呢?

此外,中集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CIMC)和万向集团(Wanxiang Group)等中国企业也在美国慢慢发展起来,逐步站稳了脚跟。中国顶尖的汽车配件制造商万向集团曾试图把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到美国,但后来发现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更大。于是,万向集团采用了私人资本运营商的做法来发展美国业务:组建合资企业,或者收购处境不佳的美国制造商的股份,然后根据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经验重组其管理层及业务。如今,万向集团在全球30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中持有股份,其美国业务销售额接近4亿美元,盈利水平甚至超过了国内业务。

中集集团或许是最不为人所知、却在全球享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在全球航运集装箱运输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0%。上个世纪90年代,中集集团整合了位于中国南部的大型集装箱业务──类似30年代通用汽车(GM)整合美国汽车产业的做法──用不具投票权的股票收购当地规模较小的制造商,然后把制造业务合理化分配给这些子公司。直到这时,中集集团才从一家破产的母公司手里收购了它在美国的货运挂车制造子公司,然后引入中国生产的集装箱部件及生产技术,最终实现了扭亏为盈。

美国人在谈论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时往往低估了中国管理人才这项资产的价值。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成功企业都是由先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改革期间接手企业后,不得不学习任何一位扭亏专家都会著手处理的事项──精简组织结构、开除滥竽充数者、剥离亏损业务、大幅度削减运营成本等。海尔、万向以及中集集团的首席执行长们都是从基层生产车间一层一层选拔上来的。中国的低成本人力资源不但意味著低成本的工人,也意味著低成本的管理人员。

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将是那些具备基层管理技巧、善于把握机遇并在目标市场有合作伙伴的生产技术中流或者知名度尚可的企业,而不是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或者从事高科技的企业。这些得到成功验证的中国企业的优势与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完美地契合在一起──通过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更大地发挥私人资本的作用,甚至面向低收入群体推出廉价家庭耐用品来带领那些处境不佳的美国小型制造商走上振兴之路。

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认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逐步扩充自己的实力。联想集团和TCL集团身处迅猛发展的行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尤其是戴尔(Dell)、三星(Samsung)、诺基亚(Nokia)和摩托罗拉(Motorola)等公司。各类电脑、平面电视、手机及移动电子消费品可能都在中国生产,却被跨国公司掌控,把中国同行甩得更远。

发展步伐这个问题困扰著中国企业。产品和营销创新同公司与客户的联系休戚相关,需要相关辅助技术的密切配合。而政府控制的分销渠道往往将国有企业与终端用户分割开来。结果就是中国缺乏矽谷那样的创新氛围──知识的水平扩散以及企业间技术的交流。

人们现在对中国的知名企业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实际上,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几轮初潮更多是由那些名不见经传但竞争实力强劲的公司掀起的,眼下他们可以提供给美国工业的很多。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7-6 at 14:09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丽: 我是中集集团000039)的投资者,想问上市公司几个问题:
  1、我看了公司网站的文章:麦总在考察中指出,中国专用车市场目前正进入了一个变革时期,变化、反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目前,国内专用车市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疲软和下滑现象,这是对去年市场需求过旺的一种反映,也是变革时期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的企业要适应这种变化,要在变化中求发展,要在适应中促提高。
  我想问的问题是,在公司半挂车业务上,公司对于今年完成7万辆有信心么?希望在07年箱车业务收入比重是多少?因为随着钢铁价格的下降,大家都预测近期集装箱的下降,那么这样对公司毛利率降低有多大作用?
  2、公司出口的箱子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是多少?
  3、虽然我国与欧盟达成了出口协议,欧盟取消了特保,但相继而来的是我国对纺织出口的规范和调整,这对公司的销售会产生多大影响?反映到三季度和全年业绩中会是怎样?
  
  商瑞:1、公司股东中只有16%的股份非流通,那么公司和大股东中远联系过么?还有因为有B股,那么将来贵公司对于这个解决方案有自己的想法么?谢谢
  
  经股民呼叫中心发出咨询函,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书面答复如下:
  股民呼叫中心维权热线:
  关于咨询函[20050629101]问题答复如下:
  1、在半挂车业务上,公司对于完成今年的营收目标是有信心的。相对于7万辆的销售量目标来说,销售额的增长更为重要:预计销售额将有100%左右的增长。与年初预期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海外订单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而国内需求量增长虽然会出现短期波动,但是未来趋势依然看好。
  钢铁价格的下降已经体现在多数普通品种上面,集装箱热轧钢板价格较高峰期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尚未出现大幅度下降,集装箱价格保持稳定。由于钢板价格下降会使主要生产成本下降,即使集装箱价格下降,也不意味着会直接导致毛利率降低。
  2、公司集装箱出口收入占公司集装箱总收入的95%以上。
  3、中国与欧盟达成了纺织品出口协议,规定了一定的出口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出口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根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5年春季)》数据,2004全年出口5934亿美元。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7.9%。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是集成电路、手提电脑、手机和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信息类产品。另一方面,纺织品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重并不大,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见下表),因此公司认为这对公司下半年以及未来的销售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中国纺织品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年份 占中国出口总额 占世界纺织品出口 占美国纺织品进口 占欧盟纺织品进口
  1995    25.6      16.0       14.3       12.0
  1996   24.6      15.2       14.3       13.0
  1997   24.9      17.4       14.7       13.8
  1998   23.3      16.4       12.9        13.6
  1999    22.1      16.5       12.9       14.8
  2000   20.9      18.1       13.1       15.5
  2001   20.1      19.2       13.8       15.8
  2002   19.0      21.3       15.2       17.4
  2003   18.0      24.5       17.5       18.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和世贸组织统计整理。   
  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达到95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  
  2005年一季度,中国纺织品出口22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558.9亿美元的14.4%。  
  4、在股权分置方面,公司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积极与大股东及有关部门沟通,探讨有关方案。若取得有关进展,也会及时与广大流通股股东沟通。  
  谢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7月1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

[ Last edited by queenie000039 on 2005-7-6 at 17:23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基金达成默契 千点已非管理层心中铁底

在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主席尚福林就资本市场及股权分置改革系列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尽管尚主席的讲话既提升了股权分置改革的重大意义,也表明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之而来的股指的阴跌似乎说明市场并不领情,而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1000点并不再是管理层心中的铁底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老总表示,管理层对于股权分置加速造成市场下跌是有预期的,"底线是800点",这可能也是平准基金"出手"的底线。而业内人士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分析证明,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可能后果尚未形成一致意见。

    6月23日晚,国务院新闻办宣布,中国主席尚福林将出席6月27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由于市场预期尚福林可能抖出"猛料",因此,6月27日,沪深股市双双高开高走,上证指数当天涨幅达2.07%。但由于预期中的利多政策并未出现,市场再度步入绵绵阴跌。

    "大家普遍认为会有重大利多政策出台,但事实上没有。"汇添富基金首席策略师傅鹏博认为,6月27日"反弹行情"迅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此前的预期落空。

    虽然尚主席的讲话反映出政府的决心,但政府究竟会不会救市,目前尚不得而知。而市场上对后市走势的争论非常激烈。

    但即使是认为后市大盘将进一步上涨的人也承认,目前的股权分置工作有所欠缺。但他们坚信,管理层不会任由股市就此下滑,一定会在适当的时机出来救市。而另一部分人则坚决认为,股市将走向下一个低点。

    事实上,市场对于政府出面救市一直满怀期待。尽管尚主席在发布会上没有就平准基金一事做出正面回答,但市场普遍认为,尚主席"各相关方面对股权分置改革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维护市场稳定的各项措施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的回答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平准基金存在和"出手"的可能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老总表示,管理层对于股权分置加速造成市场下跌是有预期的,"底线是800点。"

    而此前从股指表现来看,市场上的主流判断多为"于各基金达成默契,基金采取不作为态度,合力将股指维持在1100点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箱子不是只用来运输纺织品的,只要能打压股价,什么伎俩都会用的。中集这只被错杀的优秀股票。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和经验不足”让股市成“覆水之舟”

2005年7月6日10:35 [ 刘兆辉 ]? 来源:[ 搜狐财经 ]
自6月27日中国主席的新闻发布会后,中国股市连续下跌,1100点左右的盘整平台,已经跌破,这一轮密度最大的政策市,基本以失败告终,[url=www.macd.cn/result.php?sn=大盘]大盘[/url]再度向1000点进发。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前景堪忧!中国股市再一次因为股权分置问题走进了生死危局。
  连续盘跌的股市,一点也没有给鼓吹牛市的人一点面子,同样也没有给“解决股权分置会有大牛市”的人面子。这就是残酷的市场现实,这就是如此“股改”必然会导致市场低迷的客观规律!
 韩志国警告:“不要驾着漏水的船去深水区”。漏税的船进入深水区会沉船的,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下去肯定会成为股市覆舟的!
 为什么市场持续下跌呢?显然“股改”的暗淡预期导致的。 “股改”并没有拯救中国股市,而相反却几乎将中国股市置于死地。  
 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尚福林介绍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问。会上尚福林引用市场上的一句评论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则是万万不能的。”  
解决中国股市问题首先要解决股权分置,这似乎成为真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则是万万不能的。”这也是四年来中国股市大讨论中,众学者的主流观点。但这个观点是有偏颇的,笔者曾经在3月12日的文章中指出股权分置只是中国股市几大问题之一。而不考虑其他问题为解决股权分置而解决股权分置“我们的证券市场就进了一个死胡同。” 
 下面是笔者《误股权分置不要误导中国股市》中一段,抄录过来让今天置身于“股改”困局的人们更清楚今天下跌的问题。
  “把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归咎于股权分置,是因为股权分置的存在,导致了中国股市严重的供求不平衡,导致了二级市场的股价过高,从而为中国股市新股发行高价圈钱提供了可能。但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的迷失,真的仅仅是股权分置吗?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中国股市和国际成熟股市的不同。中国股市不但存在2/3强的非流通股这和国际股市不同。与国际股市不同的地方还有,国际股市有做空机制是双向交易,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是单向交易;中国股市管理层垄断新股发行,是非完全市场化的股市,国际成熟股市是市场化发行,有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如果认为股权分置的存在影响了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定价,而认为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是股权分置,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一种说法,说没有做空机制是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或者我还可以说,中国股市的非市场化是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那么,不解决股权分置万万不能,可不可以换成没有做空机制万万不能呢?或者换成不实现完全市场化万万不能呢?事实上中国股市走到今天就是在股权分置的环境下,有怎么能说万万不能呢?我们现在只看到了股权分置的不合理,而实际上正是因为股权分置中国股市才可以诞生!正是因为股权分置中国股市才得以大发展。而现在把所有问题都归咎给股权分置,恰当吗?”
  很简单中国股市的问题在于中国股市运行机制不合理,股权分置只是问题之一,同样尚主席引用的那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则是万万不能的。”完全可以替换成“做空机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做空机制是万万不能的。”或者“市场调节机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调节机制是万万不能的。”
  中国股市为了“……不是万能的,……是万万不能的。”这一通用“格式”来套用于中国股市,并做为解决股市问题的大决策,难道不是因为管理层“知识和经验不足吗”?在这样存在重大问题的方向原则性的股改能正确和成功吗?通吃岛证券投资社区
 所以说尚主席“股改”所依赖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则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是存在偏颇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解决股权分置而解决股权分置,于是问题马上就出来了,解决股权分置,市场仍然预期:运行机制不合理的中国股市,即使解决股权分置后,仍然可以完全消耗政策救市的能量。如此“股改”管理层为了顺利进行下去,而靠资金托市,结果将是政策资金有多少套牢多少,最后市场仍然面临崩溃!  如果只认为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股权分置的原因,为什么H股有投资价值,A股没有投资价值。如果因为股权分置,须要给投资者补偿,那是不是H股也需要补偿?如果我们说是整个市场都有股权分置的问题,所以H股不需要补偿,那么是不是当市场80%的股权分置问题得到解决后,剩下的20%股权分置的公司就不用解决了,因为80%全流通的市场已经和H股所在的市场环境一样了,H股可是没有问题的。 
  可见管理层在解决股市问题上,就象庸医用两块木板治罗锅一样,庸医认为病人来找他医罗锅,他医的是罗锅,病人的死活是另外一个问题,最后用力把罗锅直过来了,但病人却被医死了。中国股市只考虑如何解决股权分置,而没有综合考虑中国股市运行机制如何接轨的问题。就出现了管理层动用一切资源来只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而完全忽略了中国股市其他问题,忽略了解决股权分置后的上市公司仍旧价值高估的问题。也忽略了,解决股权分置后,中国股市将陷入全面坍塌的后果。  
 中国股市的问题开始从股权分置切入是正确的,但《4.29通知》中的原则是错误的,“方案协商选择、股东分类表决”就只能导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相互之间的博弈。而博弈的两群体中,没有一个人会考虑如何使整个市场价值中枢合理。而理应为整个市场负责的,在《4.29通知》中早成了“合适老”,他已经把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所以我们看后的解决股权分置千股千方案只是简单的非流通股向流通股让利。送现金,送股,公积金转赠股,其实这样复杂的“股改”完全可以简化成非流通股给流通股折股一种方式。而唯一略显另类的认沽权证方案,又因为不符合各方利益而最终被淘汰。实际上在目前“股改“原则下,没有人会关心如何使整个价值中枢如何变的合理的。这样的股改肯定会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就在于管理层再一次“知识和经验验的不足”导致的。  
  中国股市为了股权分置而解决股权分置,最终只能让股市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驶入深水区的中国股市“漏船”,因为现在的“股改”非流通股已经向流通股让利,而未来要解决股市其他问题的时候,包括推出做空机制,包括市场化发行新股,管理层已经没有能力为畸形的市场买单了,中国股市只能是最后的“覆水之舟”!  
     不要以为市场以后的下跌空间已经很小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原理是什么?是市场定价,在持续下跌,屡屡被套的市场里,已经没有人敢接盘中国股市了。而另一方面,面对着几近“打劫”而来的非流通股股东们,虽然有某些承诺,虽然有一定锁定期,但谁知道他们有多大的变现动力!要知道二手货市场,卖家往往是要考虑自己的成本的,而那些拣来的、偷来的、抢来的二手货出货时绝对是不会考虑成本尽快出货的,其市场价往往是低的惊人的。所以目前管理层不要对目前的“股改”持侥幸心理为了解决股权分置而解决股权分置的“股改”,是没有出路,后果也是可怕的!,中国股市的下跌空间还是惊人的。继续下去股市将面临全面失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赤湾A B股今天怎么跌得这么厉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goodluck333888 at 2005-7-6 15:13


官话叫做“价值回归: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5 00:10 , Processed in 0.03036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