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5-27
|
|
亚太地区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前景
http://www.csoa.cn/ 中国船东( 2005-06-07 14:48:46)
联合国组织“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属下的“运输,交通,旅游和基础设施发展部”在不久前推出“海运规划模式”(Maritime Policy Planning Models)的文件,以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全面总结全球航运业、港口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势态,旨在指导全球国家和地区政府、集装箱班轮公司,尤其是港口管理经营公司制订2011年之前发展规划的这份“海运规划模式”,联合国文件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集装箱运输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即运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储存能力强,交接便利,过去一向被看作散货运输,托盘运输的香蕉,粮食,矿石,棉花,甚至饮料,酒类,油料,废品,废钢铁,垃圾等等,现在竟然大多使用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明显促使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加速,到2010年或者最晚在2015年之前,全世界集装箱运输量将比现在增加2倍到3倍,而有些航线的增幅将更大,例如中国到北美西海岸的集装箱运输量将可能达到4倍。于是现在全世界的港口似乎都有发展集装箱枢纽港的雄心壮志,其中绝大多数港口及其支持者们声称自己拥有发展集装箱枢纽港的那么多优越条件。但是真正能够如愿以偿,有幸跨入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行列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港口则必然会失望。其理由很简单,当代全球集装箱南北向和东西向集装箱航线所形成的中心辐射系统本身就决定真正的头等集装箱枢纽港只能是少数,对于大多数自认为是枢纽港的港口来讲,其实不过是处于二等和三等的地位。在奋力争取发展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的规律,其中港口的地理位置是难以移动和变革和复制的。可以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例如靠近南北向和东西向集装箱的主干线,航道条件好,港口码头的泊位水深足以容纳超过12,000标准箱位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靠近工业生产中心等等条件,就是港口发展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最有权威性和决定性的基础,也是缺乏这类条件,或者条件不足的其它港口难以跻身头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行列的主要原因。
但是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运输,交通,旅游和基础设施发展部”在其“海运规划模式”文件中明确指出,预计2011年之前,亚太地区所需要的新建集装箱码头泊位数量将超过434个。其中大中国地区(包括香港,台湾省,澳门和中国大陆)需要新建码头泊位数量是160个,东南亚地区需要新建码头泊位124个,其中新加坡港新建泊位43个。北亚地区(中国另外计算)需要新建码头泊位88个,南亚地区需要新建泊位44个。所需港口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总额在270亿美元以上,还不包括建筑防波堤,疏浚,道路,桥梁等方面的投资,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区域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建设的,目前港口年均吞吐量已经超过300万标准箱的9大港口,在2010年前有可能实现其地区性集装箱枢纽港的理想。据“集装箱化国际年鉴”报告,1999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存吐量184,600,000标准箱,其中95,000,000标准箱是吞吐在亚太经济社会区域 (ESCAP)港口,占全球港口吞吐总量的52%。预计到2006年,亚太经济社会区域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将增加到155,000,000标准箱,预计到2011年,亚太经济社会区域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将增至216,000,000标准箱。这就是说,亚太经济社会区域(ESCAP)港口年均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在7.1%,明显高于全球集装箱运量的年均增长率,亚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中的份额将扩大.以下表格中统计的数字表明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增幅惊人,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长率据世界第一,到2006年中国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在亚太区域成为第一。中国的港口吞吐量将在2011年之前一直以年均12%的增幅上涨,如果把中国的台湾省和中国香港特区包括在内,中国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占到亚太经济社会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40%。由于光阳和釜山港口的建设发展速度加快,韩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也不小。几年来致力于发展集装箱枢纽港口的马来西亚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12%的增幅上涨,1999年是3,800,000标准箱,而到2011年马来西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14,600,000标准箱,其中集装箱中转量是7,900,000标准箱,占其全国集装箱港口吞吐总量的55%。越南,文莱的集装箱港口吞吐量预计到2011年的增幅也是在8.3%、和14.0%。从1999年到2011年期间,东南亚的斯里兰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是10.0%,孟买和印度是9.4%.请见下列表格。(注1)
表格:亚洲太平洋区域部分国家和地区2011年之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走势(单位:标准箱)
国家或者地区的名称1999年2006年2011年
澳大利亚2,651,0003,550,0004,061,000
孟加拉392,000770,0001,151,000
文莱62,000188,000300,000
柬埔寨不知64,000103,000
中国12,004,00028,466,00046,219,000
朝鲜不知161,000614,000
斐济47,00094,000136,000
法属波利尼西亚31,000137,000189,000
关岛123,000223,000284,000
中国香港16,211,00019,678,00025,332,000
印度2,186,0004,216,0006,410,000
印度尼西亚2,784,0004,582,0006,145,000
伊朗340,000510,000774,000
日本(注2)11,503,00014,307,00017,087,000
马来西亚3,775,0008,444,00014,556,000
缅甸118,000182,000270,000
新咯里多尼亚52,00075,000104,000
新西兰845,0001,374,0001,808,000
巴基斯坦697,000981,0001,323,000
巴布亚新几内亚138,000215,000291,000
菲律宾1,696,0002,716,0003,761,000
韩国7,473,00016,516,00022,772,000
俄罗斯远东地区125,000289,000481,000
新加坡15,945,00023,393,00030,940,000
斯里兰卡1,704,0004.447,0005,372,000
中国台湾省9,758,00013,245,00016,874,000
泰国2,892,0004,328,0005,808,000
土耳其(注3)687,0001,051,0001,347,000
越南653,0001,185,0001,701,000
注1:资料来源“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和“运输,交通,旅游和基础设施发展部”的“海运规划模式”文件/集装箱化国际年鉴。统计数据包括国内沿海运输。
注2:如果按照日本政府制订的2001年到2010年经济发展增长目标为年均2%计算,到2011年的日本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应该是21,000,000标准箱。
注3:土耳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统计范围仅仅是梅尔辛港口和伊兹密尔港口。
据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运输,交通,旅游和基础设施发展部”提供的“海运规划模式”文件估计,亚太经济和社会区域的集装箱转运量在1999年是26,000,000标准箱,而到2006年将增至47,000,000标准箱,到2011年则将增至64,000,000标准箱。该区域的集装箱转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份额在1999年是28%,到2011年将增至30%。有关港口集装箱转运量的增长数据从另一方面反映亚太经济社会区域内集装箱枢纽港的传统作用的发挥。总部设立在英国伦敦的远洋运输咨询中心于2003年4月份推出的一份有关“世界集装箱港口2015年前景”的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再一次强调,全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能力的需求量将从2002年的266,000,000标准箱提高到2015年的620,000,000标准箱。根据不少国际集装箱运输经济学家的估计,从2001年到2010年,东亚地区的集装箱港口的年平均吞吐量将提高103%,2010年该地区的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将达到226,000,000标准箱,据全世界各大地区集装箱港口年平均吞吐总量增长率之首。2010年,东部亚洲地区集装箱港口持续增长的年平均集装箱转运量的增长率将超过世界集装箱港口的集装箱转运量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18%,该地区集装箱港口的集装箱转运量到2010年将达到69,000,000标准箱。(惠良、云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