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6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12月5日,中国合肥——近日,2017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教授到访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拉开2018年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NPII)序幕。在为期三天的访问中,杨教授发表了系列主题演讲,并与在校师生深入交流互动,分享前沿洞察和学术成果,讲述荣誉背后的探索历程,激励年轻一代勇于创新,发掘科学的无限可能。
这是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第六次登陆中国。该项目旨在增进诺贝尔奖得主与全球科学界人士的联系,特别是促进与年轻科学家的互动,通过诺贝尔奖得主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与洞察,点燃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情与追求。该项目由以科学至上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与诺贝尔媒体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通过一系列活动传播诺贝尔奖相关知识并激发公众对于诺贝尔奖的兴趣。
1544025987221081.jpg
迈克尔·杨教授是一位美国遗传学家,现任洛克菲勒大学学术事务副校长和遗传学实验室负责人。2017年,杨教授与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和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因“发现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被共同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诺奖得主以果蝇作为生物模型,分离出一个控制生物正常昼夜节律的基因,并逐步揭示了自我调节的周期机制,阐述了生物钟的理论基础。生物钟涉及复杂生理机能的许多方面,能够帮助调节睡眠模式、摄食行为、激素分泌、血压、体温等。得益于三位诺奖得主极富创新的发现,昼夜节律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广泛而富有活力的学科领域,对人类健康和福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对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访问中,杨教授发表了题为“控制睡眠和昼夜节律的基因”的主题演讲,介绍关于导致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的基因突变的研究发现。此外,杨教授还参与了一系列非正式圆桌讨论,与年轻科学家和高校学子互动。
1544026008700030.jpg
杨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此次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有机会与众多怀揣科学理想的中国年轻科研人才面对面交流。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启迪更多好奇心,推动年轻一代不断探索未知,拓展科学疆域。”
杨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有机会与众多怀揣科学理想的中国年轻科研人才面对面交流。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启迪更多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开拓科学疆域的动力。”I am very pleased to be participating in the Nobel Prize Inspiration Initiative, which gives me the chance to meet with many aspiring young Chinese scientists,” Professor Young said. “I hope that by relaying my own experiences, I can reinforce their curiosity and their hopes to explore and extend the boundaries of science.”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企业事务及市场准入部负责人黄彬先生表示:“生物钟的运转机制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开创性发现对于启发进一步应用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杨教授多年来对于科研工作的热情、专注与坚持不懈为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家以创新为驱动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阿斯利康始终秉承‘不断开拓科学疆域,研发改变生命的药物’这一使命,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鼓励科学与探索,应对全球医学挑战。我们希望以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为基础,助力搭建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中国年轻科研人员深度交流的平台,激励年轻一代矢志创新,锐意进取,成为未来科研的中流砥柱,推动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自2011年以来,成千上万的来自中国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有志科学家和学生从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中获益。目前,阿斯利康已携手诺贝尔媒体在英国、巴西、瑞典、丹麦、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法国及日本等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该项目。每次活动都将邀请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与在高校举办的一系列讲座和学术问答,并着重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志向远大的年轻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此外,全球科学界人士都可以在线浏览和观看诺贝尔奖创新启迪项目活动内容,包括每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全程演讲实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