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8-12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港股市投资习惯有分别
http://www.dgg.com.hk 2010年12月21日 14:53 金融界网站
金融界港股12月21日讯 据港媒报道,中港两地股市不同的发展历程,导致了制度和监管上的差异,同时也造就了两地投资者的习惯和理念上的不同。
作为价值投资者,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相对多一些。A股市场中的股票,估值大部分时间都是被高估的。由于股票发行审批过程繁复,使其市场供应有限,以目前很多大型国企为例,即便最大限度全部流通,绝大部分的股票还是被冻结的。货源少,加上「父爱情结」养成了A股投资者普遍的高估习惯,令A股几乎找不到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就连净资产打折的公司都很难遇见。
A股股票普遍被高估
在高估值的情况下,安全边际等分析工具在A股很难应用,增长性则成为了A股市场中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在港股市场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各种价值投资的方法都能用上。较净资产打折的、2至3倍PE的,0.2至0.4PB的股票仍俯拾皆是,回购、私有化等资本运作也时有发生,这些价值投资的机会,A股市场是很少见的。
另外,港股市场上有一些A股没有的公司,尤其是消费类和互联网类型的龙头公司,如安踏(02020)、百丽(01880)、阿里巴巴(行情,资讯,评论)(01688)、腾讯(00700)、雨润(01068)等。而且其估值也较A股同类公司便宜,也是价值投资的机会。
港股市场机会较多,但作为普通投资者亦不可盲目行事。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金融市场群雄割据,大部分散户处于弱势地位,采取A股跟庄、跟大机构的思路,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回报。投资者需要回到企业的基本面分析,多关注如行业动态、商业模式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真正掌握公司的资料,才可能找到最佳的投资目标和切入点,确实做到「价值投资」。
港投资者偏重系统性
从投资理念上来看,内地和香港投资者的风格也迥异。香港投资者较理性及成熟,在考虑公司信息对公司的影响时,更加偏重其系统性和合理性,而内地投资者在考量公司营运效果的时候,一般是以盈利主导。
以茂业国际(行情,资讯,评论)(00848)为例,该公司在08年下半年惨遭洗仓,其主要诱因是第三季度报告的公布。
公司在报告中公布在太原等地拿到极便宜的地产项目,并在A股抄底买到一些商业企业的股票,这些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并不具有说服力,因为公司的一系列运作与当初加强商业营运的募资目的大相径庭。
公司业务不伦不类,香港投资者大倒胃口,令股价大跌,估值大幅折让。在经历洗仓后,股价曾低见0.5倍PB、2.4倍PE,较最高位下跌90%。但在A股投资者眼中,赚钱是硬道理,公司的操作都是赚大钱的项目,太原专案的楼面地价才1,600元/平方米,而周边社区住宅的价格在当时都已经达到了1万元人民币/平方米,而公司购入的A股企业股票也基本上属于抄底,在第三季报告公布的时候,已有不少的盈利。
同一股票、同一事件,A股投资者的信心满满和H股投资者的忧心忡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很难说清孰是孰非,只能说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而投资文化及习惯的差异,对市场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
总结来说,中港股市的差异很大,但机会也很多。投资者应根据不同市场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决策,在大趋势上遵从所在市场的主流,而在公司和个股的选择上,可以综合两地市场的经验和方法,另辟蹊径。如此投资,当可左右逢源,获得理想的回报。 |
-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