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是佛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8-8-18

  一天,灵训禅师前来参访归宗禅师。

  灵训禅师请问归宗禅师说:“禅师!什么是佛呢?”归宗禅师十分为难地望着灵训禅师说:“这!不可以告诉你,告诉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

  灵训禅师听后马上说:“不!禅师!我是诚诚恳恳地来向您问道,您的话,我怎敢不相信呢?”

  归宗禅师点点头说:“好!你既然肯相信,你靠过来,我告诉你!”然后归宗禅师把嘴巴贴在灵训禅师的耳朵上,细声地告诉他说:“你就是佛啊!”

  灵训禅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放声大笑说:“我就是佛!哈!哈!我就是佛!”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道”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需心外去寻觅,因为道就在每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心外求法就好比骑驴寻驴,缘木求鱼。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与生具来的佛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不要舍弃自心的灵山,要向自我内心去提炼自性的宝藏。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不如小丑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8-8-18

  白云守端在杨岐方会禅师处参禅时,久久不悟,杨岐挂念,很想方便开导,有一天,杨岐方会禅师问守端以前拜过谁为老师?守端回答:“茶陵郁山主。”

  杨岐又问道:“我听说茶陵郁山主是因为跌了一跤而大悟,写了一首偈,你知道吗?”

  白云守端:“知道!那诗偈是这样的: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听了之后,便发出怪声,呵呵地笑着走了。守端却因方会禅师的一笑,饭食不思,整夜失眠。第二天便至法堂请示方会禅师,为何一听到茶陵郁山主的诗偈便发笑不已。

  杨岐:“昨天下午你可看到寺院前,马戏班玩猴把戏的小丑吗?”

  守端:“看到了。”

  杨岐:“你在某方面实在不如一个小丑。”

  守端:“为什么呢?”

  杨岐:“因为小丑的种种动作,就是希望自己博得别人一笑,而你却怕别人笑。”

  一个人的自我认识不够,心中不能自主,就会经常受外境的影响。别人的一句赞美,自己就会洋洋得意;别人的一句谤言,自己就会怨恨瞋怒;所以自己喜乐忧苦,全为别人左右,可说已失去自己。杨岐方会禅师的一笑,还不够吾人觉悟吗?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的原理
2008年7月5日  中国佛教净土网  管理员  评论70条

  六字洪名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邃浩博,乃佛果觉境界,极平常极玄妙,超出众生的思量,兹谨依圣言量,对念佛原理,略施诠释。  
           
  一、名具万德 名召万德  
  
  双手合十礼深知十方众生,无始以来,念念不停,如急流水,漩洑不止,双手合十礼大悲愍念常没众生,以悲智愿力建立名号,令众生执持称念,以起借一遣万,以净破染之功效。  
  
  双手合十礼名号,不仅凝聚着双手合十礼三身四智无量功德,而且,阿弥陀三音亦是本着众生的心性而建立,乃佛法界的内在音声。阿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表法界体相、空义、因义。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在生理效应上,持念阿音可以打开人体内脏的脉结,清理脏腑之间的各种宿疾,华严四十二字中,阿为第一字。弥字表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表含摄一切法藏之究竟处。

  《阿弥陀秘释》云:“是故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宝珠。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
 
  阿弥陀名号是法界大密咒,是双手合十礼万德的载体,是圣凡同构呼应的媒介。名号所在之处,即双手合十礼愿力光明遍照之处。净业行人念佛之时,即是蒙光照触护念之时。名具万德,名召万德,信愿持名,即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念佛法门的特质之一,就在于以双手合十礼果觉名号,作净业行人修持之因地心。即因即果,因果同时,至心称名,圆转五浊,圆成五清,一句名号,极平常极玄妙,念念相续,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究竟大安乐法门,无过于此。  
            
  二、心作心是 系念佛界
  
  
  《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段经文昭示念佛的根本原理,双手合十礼是本觉之理,遍在一切众生的心念中,念佛即是始觉之智,佛与众生的想念不相隔离,诸佛正遍知海,依众生的观念而得以显现。众生若不念佛,则圣凡永隔,父子乖离,长处轮回,去佛遥远。是心是佛即性德,是心作佛即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吾人妙明真心含藏在尘垢中,难以自现,今以双手合十礼万德洪名之力,清除垢障,显明清白,声声唤醒自己,就路还家,领略本地风光。  
  
  现前一念为升沉苦乐之根因。无念心体唯佛独证,九法界众生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法界。心念佛德,即佛法界现;心作恶业,即地狱法界现。《好生录》记载,有一常探巢取卵以食的小儿,在桑田中自见一四门紧闭之城。满城热铁碎火烙足,小儿号注狂奔。其父赶来呼子名字,小儿应声倒地,城火俱不见,而小儿膝下腐烂如炙。证知,地狱不远,即在目前,随人业报以现。同样,"双手合十礼,去此不远,"实因双手合十礼在众生自心之内,以念佛观佛之功,即能引发显现。  
  
  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吾人心念若与佛名相应,即念佛法界。念佛从念头入手,即波究水,遣荡杂念,契入本心,乃背尘合觉,反本归元第一妙法。心作心是,系念佛界,乃念佛法门的根本理念。  
  
  三、以势至都摄六根之方法修观音返闻自性之功夫  
  
  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是双手合十礼的二大胁士,在首楞严会二十五圆通中,观音的耳根圆通与势至的根大圆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后,表证观音法门被明选,势至法门被暗选。今将耳根圆通与根大圆通二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于净业修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胜法益。  
  
  大势至念佛圆通从根修证,唯摄一精明,不令六根缘六尘。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摄。具体到念佛行持中,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绝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眼皮放下,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净念相继能引发八识田中佛种子,使之显现佛国境界,享受佛国生活,临终任运往生净土。即生净土,境缘殊胜,善业时时增上,惑业日趋淡萎,直至破俱生法执,尽转所知障为菩提,成大圆镜智,尽转烦恼障为涅槃,成无垢识,不论善恶种子,悉皆转智,圆成佛道。  
  
  观音的耳恨圆通,利用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的特点,不出流循尘,而是入流亡所,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耳根圆通虽然倾重于自力解六结破三惑,然亦可与势至的很大圆通合修念佛法门。势至的都摄六根与观音的旋转倒闻机,皆有不循声出流而入流照性之妙。势至的反念念自性与观音的返闻闻自性,都在自性开启上用功。只是势至用念佛的方法,观音用观照的工夫。二者有方法上的差异。观音的入流亡所,破六结证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势至的系念佛号,从事念到理念,却是三根均被的胜异方便。所以,将势至的都摄六根、系念佛号与观音的返闻自性、入流亡所融合起来,双取二种圆通的胜妙。取法于上,当生契证圆通;守住底线,乘佛愿力,带业往生,净土华开见佛证圆通。  
  
  《无量寿经》开示净业行人修持的态度与方法,是观音势至两种圆通方法合修的示范。净业行人对娑婆苦境的厌离与对极乐净土的欣慕之心态建立后,应努力修善,摄心念佛,不动六根,不缘六境,不起六识,返念佛号,返闻自性,自然安住于无为法中,心如虚空,不受一尘;淡泊宁静,离欲无染,心存往生成佛广度众生之善愿,精勤求索;对苦难众生常怀哀愍慈济之念。在世间生活中,言谈举止契合仁义礼智信,为世人作道德懿范,诚于中而形于外,事理双圆,真俗并照。尽形寿不忘失出世大事,令自己速出生死,并摄一切有情出离生死,亦得解脱。如是善愿因行与绝待之净心,应恒常觉照保任,务令增上纯熟,不循世间的业缘,唯取净缘,就路还家,浪子渴望与慈母会合。在佛光照摄中,其心寂然不动,安然自在。任运常乐,绵密用功,佛号日觉亲切,能所界限渐趋混灭。  
  
  如是久久用功,在无心三昧中,某一刹那心佛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禅宗称为摸着向上关捩子)。如来藏性开显,经文用四个"自然",表明心性法尔具足无量性德,不从外来(亦即与观世音菩萨证圆通,寂灭现前而获二种殊胜、三十二应、十四种无畏功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等相同)。自然中有自性本然之实相,自然中具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自然中流现无量光明色相,相参相入,回转变化,超逾十方;自然中于十方虚空中流现珍妙万物,自性光明精美洁净,其殊胜微妙一切世间诸光无能为比。洞达明了无有上下之平等理体,神通妙用无有边际。  
  
  《无量寿经》阐释的如是因行果报,将势至根大念佛方法与观世音返闻自性的功夫融为一体,下手处是念佛,都摄六根念佛,自念自听,安住佛念,入流忘所,心若虚空,不住空境,解六结,破二执,证三空,最终获得"光精明俱出"的法益。观音的慈悲与势至的智慧,通体担荷。念心(意根)与音声(耳根)共趋真如,双手合十礼(无量光寿)全体展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于斯方庆圆成。  
           
  四、自念自听的反馈机制  
  
  音声是自然界与人类行为的神妙现象之一,于净宗念佛法门关联尤密。人脑是高度发达的语言信息处理系统。语言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伴随着生理、物理和心理的过程。发音与听音形成反馈机制。说话人发出的声波通过空气传输到听话人,经过听话人大脑听觉中枢的信息处理,配合听觉理解得以接收。这是外反馈机制。音声亦能通过内部神经细胞来传递,形成自念自听的内反馈机制。  
  
  念佛秘诀即是自念自听,在内循环反馈系统中,由心启音,通过发音器官传递,左耳聆听,右耳收音,回到内心;又由心启音,左耳听,右耳收……循环不已,即便默念,意地中亦应有声相,以心默听。总之,将物理、生理与心理三要素总摄在一句佛号中,不循尘出流,而入流闻性。一切时中,佛号历然。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有念必闻。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渐次转秽成净,转凡成圣。听觉悟解力日益敏锐,最易激活潜能(圆通常的自性)。又因为耳通气海,自念自听能将人体气脉磁场有序化,故能起到强身祛病的功效。  
  
  自念自听在音声格调上亦应加以重视。西方极乐世界以音声作佛事。针对娑婆往生者的根性而言,西方极乐世界音声之美,德用之殊胜,十方世界最尊第一。西方净土诸种音声皆具八种特质。即为: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双手合十礼名号亦内具此八种美质。所以,净业行人宜应赋予六字洪名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特质。如是念佛,容易与双手合十礼极乐世界感应道交。吾人的声声佛号,汇入西方净土的大交响乐中;同时,西方净土的种种妙音,亦应和着吾人的声声佛号,相即相入。心光音声,此土彼土,融成一片,妙感难思。  
  
  故而,吾人念佛的音声格调应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为基准,以期达到与西方净土音声同构共振之效应。当念佛时,不求世间福报,唯冀一超直入极乐国,即为清;当念佛时,万缘放下,虚空无立,舒展胸臆,直心唱佛,即为畅;当念佛时,生大惭愧,怖地狱苦,落水呼救,求佛援手,即为哀;当念佛时,生庆慰心,幸遇净宗,得脱苦海,欢快踊跃,即为亮;当念佛时,念念觉照,声声踏实,洗濯垢污,慧光渐显,即为微;当念佛时,梵音入心,阵阵清凉,触境会心,香光庄严,即为妙;当念佛时,声和韵稳,字正音圆,心平气缓,人境协谐,即为和;当念佛时,沉着安闲,不欣世语,端正身心,唯佛是念,即为雅。概言之,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实为念佛之轨范,吾辈净业学人当如教奉行。  
  
  以上概述了净宗四大念佛原理,只是从基本理念上略作诠释。如细究之,义理内涵甚为深广。净业行人应从原则上把握其精神实质,用以切实指导自己的净业修持。(大安法师)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饭禅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08-8-18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的问。

  “你端茶给我,我为你喝;你捧饭给我,我为你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

  从这一则师徒问答之中。可以了解禅就是生活。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无限的禅机。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20080716_95bfa08535bf11e78ff0tLd2f0gehnWP.gif (30.6 KB)
2008-8-15 08:4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缘自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汉 好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象73 于 2008-8-19 10:51 发表
罗汉 好 :*22*:

:*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降龙18掌.bm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可以为你忙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8-8-19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答道:“老禅师每日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迅速,一过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禅僧,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回答道:“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克契学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再对克契禅僧道:“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作礼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禅僧过份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

  佛光禅师知道不采取主动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禅僧的时候,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仍然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打入克契禅僧的心中,禅僧克契立刻言下有所悟入。

  有的人太顾念自己,不顾念别人,一点小事,再三的烦人;有的人太顾念别人,不肯为己,最后失去好多机会。禅的本来面目,就是直下承担!当吃饭的时候吃饭,当修道的时候修道,当问的时候要问得重要,当答的时候要答的肯定。不可在似是而非的里面转来转去!

  我可以帮忙,你为什么不要我帮忙呢?我为什么不可为你忙呢?人我,不是要分得那么清楚!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你呀
所属分类:禅门思想  发布日期:2008-8-19

  佛光禅师领导的传灯寺,跟随他参学的徒众甚多。

  有一天,佛光禅师开讲禅门真诠以后,徒众甲向禅师禀告道:“老师!生死事大,要了生脱死,唯有念佛往生净土,故弟子想要到灵岩念佛道场去学念佛法门。”

  禅师听后,非常欢喜地回答说:“很好,你去学净土念佛法门回来,能让此地佛声不断,使我们的道场真正如莲华世界。”

  佛光禅师和徒众甲的话刚说完,徒众乙即刻起立合掌禀告说:“戒住则法住,佛门没有比戒律再重要的事,老师,所以我想到宝华山学戒堂学律法。”

  禅师听后,仍然欢喜地回答道:“很好!你学律回来,能让我们道场大家都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真正成为一个六和僧团,真是太好了。”

  佛光禅师的话刚说完,徒弟丙亦整衣顶礼说道:“老师!学道莫如能即身成就,弟子思前想后,非常急于到西藏学密去。”

  禅师淡淡一笑,即刻答道:“很好!密宗讲究即身成佛,你学密回来,影响所及,我们这里一定多人当身成就金刚不坏身。”

  佛光禅师为甲乙丙弟子这样回答后,在座旁的侍者,很不以为然,因此就非常不满地问道:“老师!您老是当今一代禅师,禅是当初佛陀留下的以心印心的法门,成佛作祖,没有比学道参禅更重要的事,他们甲乙丙等应留下来,在您的座下与您学禅,以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才对,您老怎可鼓励他们走呢?”

  佛光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说道:“我还有你啊!”

  青年学者不易专心于一道,总是“此山望见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不经过一些事故,不会明白道在迩。唐无尽藏比丘尼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即至归来无一事,春在枝头已十分!”

  佛光禅师的一句“我还有你啊”,到底侍者比较能明白禅师的心!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8-8-1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upload_200738174317.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8-1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在:*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8 19:06 , Processed in 0.049434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