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斗米 于 2008-7-21 22:04 发表
随缘自在:*19*: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感恩。。
学会简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8-7-22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忽然兴起一个念头,心想:“法性湛然深妙,原本没有来去之相,我这样厌恶喧哗而趋于定寂,算不得是通达法性的人。”  
  
  于是他立刻动身往访雪峰禅师。  
  
  雪峰初见时问道:“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大日山。”    
  
  雪峰用机锋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机不甘示弱道:“假如太阳出来的话,会把雪峰给融化了。”  
  
  雪峰见其出语不凡,再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  
  
  当玄机礼拜而退时,才走了三五步,雪峰道:“你的袈裟拖在地下!”    
  
  玄机听后,赶快回头看一下袈裟的衣角。雪峰哈哈笑道:“好一个寸丝不挂!”  
  
  玄机和雪峰的对话,可以看出禅的不同境界,玄机的话是捷辩,不是禅;雪峰禅师的一句“好一个寸丝不挂”,那才是禅机!:*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2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星云大师讲演集》-生活与信仰(上)
所属分类:临济宗  发布日期:2007-11-22

时间:公元一九七八年十月
地点:国父纪念馆
听众:法师、居士(弟子慈嘉记)
一.信仰的利益     
二.信仰的价值
三.我们要信仰什么   
四.信心如何增长
五.正信的生活与信仰  
六.如何实践生活上的信仰
各位长老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我们承受佛陀慈光的接引,大家有缘到国父纪念馆的佛陀座前来共同探讨佛法,实在是非常难得殊胜的因缘,经上说:“菩萨海会云来集”,希望今天来自十方的各位长老、在座的大德们,能够多多的给予指教。
  从今天开始,三天之中,我将和各位一系列地讲说“生活与佛教”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到:今日佛教徒最需要的,就是生活里要具备佛法。不曾接触佛法的人,固然不知道佛法的利益,就是信仰佛教已有好多年的人,由于身心没有和佛法相应,生活中不懂运用佛法,因此也不知道佛法的价值。目前佛教最悲哀的问题,就是佛教徒在生活中没有佛法。因此我想利用这三天的机会,把佛法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究竟具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向各位提出简要的报告。
  今天我首先要向各位讲说的题目是“生活与信仰”,我把它分成六段来说明,每一段再分成六个小题目:
一.信仰的利益
  平时我们做事讲求效率,有益处的事才做,无益的事就不去做。同样的,有益处的宗教才去信仰,没有益处的宗教绝对不去信仰。谈到信仰,有的人一开始信仰宗教,就走错路,信了邪魔外道,这就是“邪信”。比邪信好一点的是“不信”,不信仰任何宗教固然不好,但是至少他还没有走错路,没有中毒,将来要选择一种正确的信仰,还有得救的机会。另外有一种信得很虔诚、不知分辨而“迷信”的人。迷信比不信又好一点,因为虽然迷信了,但是总还有一种信仰。像老公公、老婆婆们,手里拿着一枝香,虔诚的跪倒在神明的面前,口中喃喃有词,在我们看起来是迷信的行为,但是他们那一片纯真的心,是非常可贵的。至少宗教劝善止恶的观念,已深植在他们的心中,因此即使是迷信也比不信好。当然,比迷信更好的还是“正信”,能够对佛法生起正确的信仰,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首先我就和各位谈谈正信佛法能带给我们什么利益?
 (一)信仰如手                  
  人因为有了双手,所以能够创造各种事业,世界上许多奇巧的发明,都是由于有万能的双手。如果没有科学家双手灵活的运作,发明了电灯,在黑暗中,我们怎能享受到光明的可贵呢?如果没有医生们双手精细的调配,生病了,我们怎能服用癒疾的药物呢?他如文化事业的推展、国防军备的设施,都需要依靠双手的操作。我们常比喻说:得到了助手,或失去了左右手,手对我们的创业办事,实在是太重要了。
  《大智度论》有一则譬喻说:“信仰的利益如手”。论中说:好比一个人进入了宝山,山中蕴藏许多的宝藏,如果我们没有双手,如何挖取宝物呢?同样的,进入佛法这座无尽的宝藏里,如果缺乏信仰的双手,就不会坚定不移的埋头挖宝,依靠着信仰的手,才能获得其中的功用。因此,要想获得佛法的利益,一定要具备信仰。
 (二)信仰如杖
  登山的人,手中拿根拐杖,有所支柱依靠,爬起山来,轻松多了。佛法的信仰好比拐杖一样,能够给我们依靠。人生在世有时候会感到世路茫茫,没有依靠。甚至遭逢绝路时,没有任何的助力,这时即使呼天唤地也于事无补。假如有了信仰做为我们的依怙,彷佛一个举步蹒跚的老人有了一枝拐杖,在我们颠簸的人生旅途上,可以依靠着这枝拐杖而走向平坦的大道。
  经上常说:“国土危脆”,又说“人命在呼吸之间”,器世间的一切是虚幻无常的。尤其在本省地区,台风、地震频繁,当这些自然界的灾害来袭,而人力无法抗拒的时候,更会感到人类的渺小,生命太脆弱了。如果我们选择了佛法,好比手中有根拐杖,就能够获得安全。人生需要寻找依靠,双手合十礼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任何的佛菩萨都可以做我们生命的依靠,要使我们在虚幻的世相上建立安稳的依靠。但是如果不能对佛法兴起信仰,将得不到佛法这枝拐杖的利益,因此首先要建立对佛法的信仰。
 (三)信仰如根                   
  花所以开得芬芳美丽,因为它有深厚的根;树所以长得茂盛苍郁,因为它有扎实的根;人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因为有生命的根;一切事业的所以成功,也因为有巩固的根基。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的根本稳固了,摩天大楼才能建筑。
  我们的信仰,就是产生无量功德的根本,《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依据这信仰的根,我们在佛法中,修福修慧,不但奠定了人生基础,进而到达了生脱死的境界。菩萨的五十二位,也是从“信仰”的根而起发的。经上告诉我们:没有信仰的人,好像一棵枯萎的树,是不能开花结果的。因此我们对于信仰的“根”,应该以法水好好的灌溉、照顾,使它茁壮、开花、结果。
 (四)信仰如船                 
  信仰的利益,好比船舶一样。在茫茫的大海中,船能够运载乘客到达目的地,信仰也具有同样的功用。《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我们想要进入深广辽阔的佛法大海里,必须有了指南针,才不会迷失方向。《智论》又说:“要想进入佛法大海之中,布施、持戒是不能进入的,信仰对一个初入佛法的人来说,比布施、持戒更重要。”在浩瀚的佛海里,如果不能掌稳信仰的船舵,是无法深入龙宫,探得骊珠的。因此我们必须驾着信仰的船筏,才能在佛法的大海里面,采取到佛法大宝。在这一望无垠、茫茫无边的人生苦海里,我们唯有依靠信仰的大愿船,才能够从生死大海的此岸,而安然地到达涅槃解脱的快乐彼岸。
 (五)信仰如力                 
  国父说:“信仰就是力量”。对一件事有坚定的信仰,自然就能形成一股大力量。譬如民国的缔造,就是建立在国人对民主政体的热切信仰上。刚去世不久的哲学家方东美先生,在许多纪念他高行的文章当中,有一篇这样的描写着:方先生平生喜爱游泳,有一次在游泳时,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在求生的本能下,他拚命的挣扎,但是愈挣扎愈下沉,眼看即将遭到灭顶的危险。这时他平静一想:“我是个哲学家,对于生死应该看得开才是,如此求生怕死的样子太难看了,一个哲学家,死也要死得洒脱一点啊!”这样一想,心情轻松了许多,四肢也自然放下,结果,竟然藉着水的浮力浮出水面而获得生还。对自己有了信心就能产生力量,更何况是对真理建立起信仰!
  佛陀在世时,经常在恒河沿岸演说佛法,有一个信者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于是走到恒河边上找船,想渡河听佛陀说法。但是找不到船只,望着滚滚的恒河着急不已,有人就开玩笑地说:“你何不从河上走过去呢!”由于此人对佛陀及佛法充满了信仰,于是不顾河水的汹涌,不在水相上起分别心,果然涉水而过,到达了彼岸。信仰的力量,即使是惊涛骇浪也阻挡不了,这种力量,实在不可思议。
 (六)信仰如财
  日常生活中,没有了钱财,生活就没有着落,近年来,世界各国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能源缺乏、经济危机,于是探测家们拿着仪器,到海底、山间,寻找新的油田。但是不知道我们人人都有一座油田,那就是信仰,信仰就是我们的能源。
  愚痴的人类,向纷纭的心外世界去寻找财宝,却不知道自己内心有无限的财富,古人说:“反求诸己”,我们内心的宝藏、内心的能源,要用信仰的锄铲,才能挖掘。佛经上提到财富,有所谓“七圣财”,七圣财中第一种就是信仰的财宝,有了信仰的财宝人生就更丰富了。
  佛教和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佛教并不一味叫人信仰,佛教的信仰是要我们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甚至佛教的信仰可以建立在疑情的上面,因为所谓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于本心,丝毫不带一点勉强。等我们的迷惑解除了,就会更坚固我们的信仰,信仰坚固不移,才能真正得到信仰的利益。
二、信仰的价值
  我们活着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对于信仰也要追求有价值的信仰,信仰的价值很多,下面我也分成六点来说明:
 (一)信仰能使思想统一               
  有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没有主宰,不能确立中心的目标,这是因为他本身还没有信仰所致。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不能使思想统一而产生力量。譬如我们信仰同一种主义,和敌人作战的时候,凭借着这股信仰的力量,我们可以为主义而牺牲生命。因为思想统一于信仰主义之上,因此,任何其它的学说、其它的外力,都动摇不了我们。泥水匠盖房子,用水把砂、石、水泥混凝在一起,终于筑砌一栋坚固的大楼,信仰可以把各种不同的见解陶融成统一的思想,运用这统一的思想,可以解决人生许多的难关。
 (二)信仰能使前途有望             
  有信仰的人,当他遇到难忍的痛苦,或者是致命的打击,由于信心的生起,终于能够克服困厄,再度燃起希望。即使身罹绝症的人,只要他对人生有信心,病魔也奈何不了他。许多年前,我到虎尾龙善寺探望一位老尼师,只见他一脸忧郁地对我说:“师父!这次您来还看得到我,恐怕下次来就见不到我了!因为医生宣布说我患了大肠癌,只剩下两个月的生命了……”
  我一听到生人竟说出死别的话,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才好?只得说:“出家人还怕什么死?你对生死应该超然度外才好。好好念佛吧!多发心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如果你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想你的病是不要紧的。”他听了我的话以后,内心起了共鸣,从此每日奔波劝募,五元十元,慢慢积少成多,竟然在云林成立了“佛教之声”的电台广播节目,每天请人在电台广播佛法。两个月在“佛教之声”中悄然过去了,但是他并未被病魔所攫走,仍然身体健康地为弘法事业而忙碌。几年后,我再度到虎尾,遇见了他,他对我说:“师父!我的病已经不药而癒了。”
  从这件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宗教生活中,因为信仰的虔诚恳切,而对人生充满希望,就能绝症不死的实证。
 (三)信仰能使烦恼解脱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困扰我们的就是烦恼,烦恼往往是我们成功立业的绊脚石。烦恼有来自社会、家庭、感情以及经济,乃至身体的生老病死,心理的贪瞋痴等,都会带来烦恼。很多人碰到烦恼,只是喟叹:“没办法!”事实上,去除烦恼的办法很多,如果我们能善巧运用佛法的信仰,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烦恼好比疾病,佛法的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专门对治烦恼的良药。譬如患了贪瞋痴的烦恼可以用戒定慧来对治;悭吝的人,教他行布施;暴戾的人,教他学慈悲;有人受到挫折而灰心丧志,用因缘来对治,使他观一切法无自性而振作奋发起来,诸如六度、八正道、参禅、拜佛、念佛等等,不但能够对治烦恼,更是解脱的妙方。我们对于佛法这剂药方要生起不疑的信仰,好比病人相信医生的诊断,才能安心服药,药到病除。
 (四)信仰能使身心安住              
  人生在世,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工作的人,经过了一天的辛苦,总要回到舒适的家中休息;倦飞的鸟,经过了一天的觅食,也知道飞回巢中安栖。读书的人,把身心安住在书本上面;做事业的人,把身心安顿在事业的发展上,而那竟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就无处安住身心了。因此寻找身心的安止处是刻不容缓的事!
  有时我们会感到身心茫茫然,不知安住在何处?假如我们对佛法兴起了信仰,就可以把身心安住在观世音菩萨、双手合十礼的上面,身心一旦获得安住,遇到任何的困难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基隆海会寺的道源长老,告诉我他的亲身经历,当年日本军阀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一天到寺院去掠夺,日本人看到了道源长老便喊道:“站住!”长老心想:“不能站住啊!他会要我的命呀!”于是不顾一切拔腿就跑,日本兵在后面穷追不舍。长老一边奔跑,口中一边称念“观世音菩萨!”跑了一段很长的路,躲过了日本兵的视线,逃进了一位信徒的家里。信徒看到师父来了,忙说:
  “师父!您来了!”惊魂还未定的老法师却回答说:“观世音菩萨!”“师父!请坐!”“观世音菩萨!”“师父请喝茶!”“观世音菩萨!”无论对他说什么,他总是回答“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当他生命遇到危险、没有地方安住的时候,他只有一心皈命观世音菩萨,把身心安住在菩萨的圣号上面。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而皈命佛菩萨时,不管佛菩萨是否因我们的虔诚感应而救了我们,至少当下我们已能将身心安住在佛菩萨的信仰上,得到了平安。
 (五)信仰能使生活美化             
  信仰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没有信仰,生活便没有立场,而失去意义。我们要使生活内容更充实、更美化,信仰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譬如有的人一生省吃俭用,辛苦赚得的金钱,本身舍不得花用,借给别人,却被别人倒闭了。这时如果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一定苦恼万分,甚至想不开寻短见。但是如果有信仰的人,就能看开,心想:“算了,一定是我前世亏欠他,今生有能力偿还正好。”心中淡然,不再忧虑。被人欺侮了,有信仰的人不会生起瞋恨心,并且会认为是修持忍辱行所应该遭遇的:“我是个有信仰的人,应该忍让才对!”信仰,使我们懂得委屈求全,在生活里面,不会感到没有办法,这样生活自然美化。有信仰的人,对于困难、折磨,认为是所以庄严人生内容的必备要件,因此困难挫折对他们而言,已不是困难,而是迈向成功的砺石!有信仰的人,常常会想:“我现在虔诚的拜佛、念佛,广修一切功德,将来就可以到极乐世界。”由信仰而激发善行,对未来的世界充满憧憬,不仅美化现世的生活,对未来的国土也先行设计蓝图,有信仰的生活富有意义,更充满生机!
 (六)信仰能使生命有靠 
  信仰是人生终极的追求,没有信仰,生命就没有依皈。中日甲午战后,日本首相陆奥宗光代表日方到中国来订立马关条约。当他要出发时,不幸女儿染病在身,他嘱咐家人,没有重大的事故,不必通信。正当和约签订至紧要关头时,家书来了,说女儿病况严重,希望见父亲最后一面。外相伊藤博文安慰他说:“你放心回去好了,这里的一切我来负责处理。”披星戴月的赶回家里,奄奄一息的女儿,见到盼望已久的父亲回来了,很高兴的说:“父亲!我就要和你永别了,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梗在心中,等着您回来替我解答。”“什么问题,你说好了。”“我要死了,我死了以后要到那儿去呢?”身为政治家的陆奥宗光,虽然博学多闻,但是对于女儿临终前的问题,竟然不知如何回答?不过他毕竟才智过人,安慰女儿说:“死后去那里,我不知道。但是我经常看你母亲在念佛,我想佛陀会带你到一个很好的地方去。”他的女儿听到此话,带着安详的笑容离开了人间。陆奥宗光因为没有办法解答女儿的疑团,于是开始研究佛教,终于选择了佛教的信仰,并且出家当了和尚。这段故事说明陆奥宗光的女儿,懂得以信仰为生命的皈依,即使面临死亡也很安乐毫不畏惧。一个人出门在外,天色黑了,不知将要住宿何处?这种无家可归,徘徊在十字街口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信仰如同我们的家;家,使我们的生命有所依靠。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我们要信仰什么
  每一种宗教都劝人要有信仰,但是究竟要信仰什么呢?古人说:就有道而正焉。良禽也知道择木而栖,忠臣也知道就明君而仕,何况信仰,也要选择好的对象。那么,我们所信仰的对象,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这个问题不能不去探讨。
 (一)信仰实在有的               
  我们选择信仰的对象,应该审察它是否真实存在。譬如我们选择信仰佛教,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确实存在。佛陀有出生的国家,诞生的年月日,养育他的父母,他有兄弟亲族,他更有出家、修行、成道的经过记载,佛陀的事迹,历史上是明明确确载录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子虚乌有人物,凭空杜撰的天帝;也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换句话说,我们佛教徒所信仰的对象,他在历史上是经得起考据证明的。因此,我们要信仰什么?我们要信仰实实在在存有的对象。
 (二)信仰道德高的                 
  我们交朋友,要结交品德高尚、人格圣洁的人,因为他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向上,古人说:“无友不如己者。”又说:“水往下流,人往上爬。”如果我们所信仰的对象,要我们去杀生害人,超向下流,那么,信仰他不但没有助益,反而有害。我们必须了解,我所信仰的对象,他的德行有没有清净?他的慈悲有没有具足?他的人格有没有完美?如果他具备了,那么这样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去信仰、去皈依。释迦牟尼佛是功行圆满的觉者,具足智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跟随这位人天的导师,可以使我们的道德更崇高,人格更完美。
 (三)信仰能力强的               
  我们爬山需要拐杖做支柱,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枝强而有力的拐杖做我们的依怙。从小我们接受师长们博学多能的提携,才能渐渐的免于童騃;我们信仰的对象,也必须是具有能够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善知识,以引导我们走向正道。《佛遗教经》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我如良医,应病与药。”相信善导的指津,可以走上光明的道路,到达目的地;相信良医的诊治,可以获得阿伽陀药,治疗烦恼疾病。历代仁君贤者,英雄好汉,一般民众,为什么愿意接受他的领导?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很强。狮子可以做兽中之王,大鹏可以作鸟中强者,都是因为牠们有特殊的能力。人也是一样,如果信仰的对象具有强大的力量,彷佛人生有了后盾,我们才能因他而获致幸福。
 (四)信仰戒行净的                
  戒行清净的人,一切的行止都合乎戒规,我们依从他,言行自然合乎正道,不会出轨。如果我们信仰的对象戒行不清净的话,好比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跟随他也就太危险了。我们所信仰的对象──大圣佛陀,是戒行最严谨清净的觉者,他不仅自持严格,并且制定许多的戒法来摄化弟子们的身心。经上记载:佛陀的一位弟子向果园主人托钵水果,园主人请他自己摘取,这位尊者回答说:“佛戒上说比人高的树,不可以爬上去。”园主人请他用手把果子摇下来,他又说:“佛戒上说不可以摇树取果子。”园主人为了表示诚意,只得亲自攀下树枝请他采摘。那知道他还是坚持说:“佛戒上说不可以自己动手取果子。”园主人不得已只好双手捧着果子献给他说:“我供养您!”这段故事是说明“不予而取”而犯戒,佛陀的弟子为了坚守此戒,宁可不要果子。以现代来说,没有得到他人同意而拿了人家任何的东西,那怕是一针一线,都是犯法的。如果人人能遵守,社会上就没有抢劫偷盗的行为了。经上还记载佛弟子为了护持戒法而丧生的事。佛弟子都能够如此严持戒律,更何况是制戒的佛陀本身。如果我们能遵奉佛陀的教法,所修的戒行才能清净无瑕!
 (五)信仰正法圆的                  
  我们信仰的对象,要具有圆满的正法。佛法的道理,不偏不倚,因此叫正法。佛法的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任何的时、空、人、事,而不是用在此人身上很适合,用在那人的身上就不适合。或者用在此时很恰当,用在另外一件事上就不恰当。因为佛法超越时空,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它是圆满的。社会的学问五花八门,我们要选择最正确、最圆融的为我们的指南。春秋时代黔娄之妻的“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名言,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赞美与运用。信仰了圆满的正法,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正确的指示,并且能够建立圆满的人生。
 (六)信仰智能满的
  “成佛之道”一书中有两句话:“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平常我们看到案桌上供奉的佛像,就误以为是佛陀的身体,或者以为佛陀在世时,那种庄严相好的色身是佛陀的真身,其实佛陀是以正法为身的;佛陀的寿命也不是住世八十年的人间岁月,佛陀是以无尽智能为生命的。世俗的知识是有漏的,人间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正法为身体,正法是遍一切时处,无穷无尽;智能为寿命,智能是清净永恒,无量无限的。我们信仰的对象,他的智能完满无缺,我们跟随他学习,将来可以获得充满智能的生命,以此而贡献社会大众。
  俗话常说:“交友不慎”、“遇人不淑”,一个人交错了朋友,毁了一生的前途;一个女人嫁错了丈夫,失去了终身的幸福,我们对于对象的选择,怎么能不小心谨慎?更何况是信仰的对象,更应该仔细抉择!
四、信心如何增长
  信心,好像田园里的幼苗,如果遭受风吹雨打,就不容易生长,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心要能增长,当然要费一番工夫。我现在要告诉各位:一般的信仰,是怎样才能生起、和成长的?
 (一)从灵感而增长信心             
  有些人因为得到了某种灵感,而生起信心。如孙立人将军夫人张清扬居士,在一次中风以后,颜面神经麻痹,使她的嘴歪了,后来因为信仰观世音菩萨,获得灵感而痊愈,又恢复从前的庄严相貌。从此,张居士就成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又如凤山佛教莲社的煮云法师,到处打精进佛七,信众因感受到灵感,而增长了信心。
 (二)从福德而增长信心               
  有许多大富长者,有地位、有钱财,而且肯发心布施,因为自己有福德可以帮助别人,而内心充满欢喜。如太子龙、统一公司的吴修齐先生,南丰钢铁公司的潘孝锐先生,他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平时,他们就是从修福德中,而对佛法增长信心。此外,有些既没有钱财,也没有力量的人,虽然他们不能以物质去布施人,但是,他却事事乐于帮助别人,从这种修福之事也一样可以使自己对佛法增长信心。
 (三)从慈悲而增长信心             
 如众所周知的汐止肉身不坏的慈航法师,曾经说过一件有关他自己的故事给我听,他说:即使待他最不好,甚至于对他时常加以陷害的人,他都可以容忍,并且在他有难时,也会伸手援助他。他说他原来个子又瘦又小,由于能够不计前嫌,并且时常暗中行善,后来终于变成胖嘟嘟的。他的慈悲,不只是施予他所喜欢的人,连不喜欢的人,他也一样的待他。慈航法师可说真正做到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航法师从行慈悲中,获得了对佛法的欢喜和信心。由此,我们可知道,从慈悲中能增长信心。
 (四)从慧解而增长信心              
  学佛的人,研究了佛法,会感觉到“佛法好啊!佛法妙啊!”我们从《六祖坛经》里面可以知道,五祖传法给六祖以后,就要六祖速离他去,并且亲自护送,当师徒二人走到一道河边,五祖说:“我来撑篙渡你过去!”六祖答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意思是说我还没有觉悟的时候,要师父来度我;但是,觉悟了以后,就要靠自己度了。所以,我们对于佛法,若能够有所觉悟,则进而能启发信心。这一股信心的力量,是很大的。刚才提过的方东美教授,他研究哲学、研究华严,可说是一代大儒学者,但到最后,他还是到土城承天寺去皈依佛法。由此可知,智能越高,他越能够接受佛法的信仰。
 (五)从体验而增长信心               
  从自己的宗教经验中可以增长信心。我们曾经看过一些修道的人,中途退失信心。有句嘲笑的话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二年,佛在西天;信佛三年,佛祖不见了。”因为在生活的习惯中,没有宗教的经验,所以,对佛法生不起信心。甚至于出了家的人,到最后也迷失了,又再走入社会。明朝有位憨山大师,曾经为了建造寺院,被皇帝误会,强迫其返俗,并被放逐。可是,他一直都未改变对佛法的信心,等到误会冰释时,又再恢复他僧人的身份;虽然如此,在历史上,憨山大师仍是一代大师,很受后人敬仰,并不因为他曾经被放逐,而有损于他的僧格。憨山大师所以有这种高超的德行,对佛法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主要的是因为他年轻时曾有这么一段因缘。
  有一次,他跟随一位法师到五台山迎请藏经,上了五台山,在一个山洞中,见到一位隐居的老和尚盘腿端坐在洞内,于是上前顶礼,问道:“请问老和尚上下如何称呼?”
  “……”
  “您在此多久了?”
  “……”
  一连请教了几个问题,老和尚就是不回答,也不理睬他。憨山大师心里想:他一定是一位不平凡的高僧。于是就在老和尚旁边也盘腿坐了下来。一会儿,老和尚端起杯子喝茶,憨山大师也跟着喝茶;老和尚吃饭,他也跟着吃饭,如此经过了一个星期,彼此没交谈过一句话。有一天,他在经行的时候,忽然忘记了身心,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感到自己好像身心都与宇宙融合了,根本没有你我的分别与对待,如此,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此,憨山大师对于佛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憨山大师全集”可说是大师一生智能的流露,对于佛法的弘传有不可灭的贡献。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念佛,要念到与佛同在;拜佛,要拜到与佛共存,布施,需施得我你泯灭;参禅,要参得真性现前。有了这样的体验,自然信心增强,不论别人说好或说坏,都不会动摇我们的信心。
 (六)从见性而增长信心 
  见性,即见到自己的本性,这种增长信心,价值最高。昔时,福建芙蓉山有位灵训禅师,一日,去参访归宗禅师,劈头就问:“请教禅师,如何是佛?”
  归宗说:“不能告诉你,告诉了你,你不相信!”
  “你说的话,我怎么会不相信呢?请说吧!”
  “那好!我告诉你,你就是佛!”
  灵训一楞,怀疑地说:“我就是佛?”各位!现在如果我说:“你们全都是佛!”你们相信吗?或许你们也会怀疑:“我看不是吧?”明白地说,大家所以会产生怀疑,因为没有认识自己,才不敢相信自己是佛。那么,要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佛呢?归宗曾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若离诸相,即见诸佛。”大家所以不能认识自己是佛,是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性,只在人我、是非、好坏、苦乐的世间差别相上计较,等于带着有色的眼镜看各种事物,因此,错认了世间本来的面目,对于自己的本性也不能认识。
  黄蘖禅师开示大众时常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信仰”不能被外在的人事所迷,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就算佛法僧三宝,在我们的自性上,原本具足。事相上的佛法僧三宝,只是信仰过程中的一个助缘,到最后终究还是要相信自己。因此,佛陀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佛法将每个人的人格,提升到最高,所谓“人人皆有佛性”,若能有这种体认,则信心必能增长。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8-7-2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双手合十礼!
20080716_95bfa08535bf11e78ff0tLd2f0gehnWP.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2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名又改了。。。。:*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和水的故事
2008-7-22  管理员  评论0条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这两句对白很经典,几乎谁都知道,但却很少人知道故事的全篇。鱼儿从小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她从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安静。她喜欢在水里蹿来蹿去,先是个50米冲刺,然后来一个急刹车或是一个急转弯。每每这时,水儿总是微笑地看着鱼儿……有时,鱼儿会碰到一些令人丧气的事,但在这时,温柔的水儿总是静静地倾听着,抚慰着鱼儿。白天,水儿把鱼儿轻轻抛起,让她跃出水面,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再将她稳稳地接住。到了夜里,水儿就成了最温暖的摇篮,他总是轻轻地摇晃,哄着鱼儿让她入睡。在夏天的夜晚里,水儿总是会将鱼儿拖到水面鱼儿渐渐长大了,她发现心里有一样东西让她牵挂——那就是水儿。一天,鱼儿终于鼓足了勇气告诉了水儿她喜欢他,水儿却沉默了。
  “你为什么不说话?”鱼儿问。水仍旧沉默着,只是开始轻轻地摇着头。妈妈说鱼儿不能爱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就好像斑马只能爱斑马,花豹只能爱花豹;条纹的只能爱条纹,斑点的又只能爱斑点,而斑点却是永远不能爱条纹的。
  鱼儿不明白,如果条纹真的爱上了斑点,飞鸟真的爱上鱼而鱼儿真的爱上水,那又该如何呢?鱼儿不明白,她吐着泡泡对水说:“我爱你!”水儿再次沉寂,鱼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躺在了水的怀里………… 许久,鱼儿的开口打破了沉寂:“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鱼儿急了:“那你为什么不爱我?” 水却只能说:“我不能爱你,我居无定所,时常到处漂流,你和我在一起会很辛苦的。”
  鱼儿又坚定地说:“我不怕,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可是,水终究逃不过漂流的命运,他流入了一条大河,鱼儿一直寸步不离地陪着他。他们相拥着饶过暗礁和险涛,流过江湖,跃下瀑布,流入一条小溪中。一路上,水儿将鱼儿轻轻抛起,又接住,再抛起,再接住,嬉闹着。水流越流越暖,最后竟快断流了!
  “ 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定居了。”鱼儿欢呼雀跃。 “ 不行,水面太浅,太危险了,乘现在还有退路,你赶快往回游吧!”水儿紧张地说。 “不,不管怎样,我决不离开你!”鱼儿坚决地说。为了减少水的蒸发量,白天,鱼儿静静地躺在水的怀里,不作任何运动。到了夜里,星星全落到了水里,鱼儿才开始嬉戏,把星星一颗颗吞进去,又吐出来,再吞进去,再吐出来,乐此不疲。六月,火红的太阳照射着水面,尽管他们做了各种努力,可水儿还是在一点一点的蒸发。鱼儿的脊背渐渐地露出了水面,水儿努力地激起了波澜,湿润着她的脊背,不让太阳将她灼伤。可是这样,更加加速了水的蒸发。终于,最后的一滴水也离开了鱼儿。鱼儿躺在了龟裂的土地上,奄奄一息。鱼儿的心脏在完成了最后一次跳动时,一滴眼泪从脸颊滑落。突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在几声响雷之后,大雨倾盆而下,鱼儿又回到了水的怀抱,水儿呼唤着鱼儿,可是鱼儿再也没有醒来,水带着悲伤的心情载着鱼儿像风一样地奔驰,撕裂心肺的哭声,任谁都可以听到。
  水儿载着鱼儿,奋力奔跑,流到了一棵干枯的小树旁,水儿侵入了泥土里,把鱼儿的身体埋进了泥土,水儿对着鱼儿已腐烂的尸体轻轻地说:“我们不用再到处奔流了,我找到了你的住所,从今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树顶上长出了嫩绿色的新芽,在上面有一滴水珠,阳光下闪闪发亮,那是鱼儿流下的眼泪…………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鱼对水说:我一直在哭泣,可是你永远都不知道,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知道,因为你一直在我心里。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你能看见我寂寞的眼泪吗?也许,因为这是寂寞的情人泪。
  
  鱼对水说: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因为离开你,我无法生存。
   
  水说:我知道,可是如果你的心不在呢?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不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可是,你的心里有我吗?
  
  鱼对水说:我很寂寞,因为我只能待在水里。
   
  水说:我知道,因为我的心里装着你的寂寞。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寂寞是因为我思念你,可是,远方的你能感受到吗?
  
  水对鱼说:如果没有鱼,那水里还会剩下什么?
   
  鱼说:如果没有你,那又怎么会有我?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没有你的爱,我依然会好好的活,可是,好好的活并不代表我可以把你忘记。
  
  鱼对水说:一辈子不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我最大的遗憾
   
  水说:一辈子不能打消你的这个念头,是我最大的失败。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现在的我只想要一个一辈子的承诺,可是,你负担得起吗?
  鱼对水说:在你的一生中,我是第几条鱼?
  水说:你不是在水中的第一条鱼,可却是我心中的第一条。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们都不是彼此生命中的第一个,可是,知道吗?你是第一个我想要嫁的人。。
  鱼对水说: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水说:当我意识到你是鱼的那一刻,就知道你会游到我的心里。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以为我对你的感情不会长久,因为那是一见钟情。可是,我错了,感情如酒,越封越香,越长久。
  鱼对水说: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问你答?
  水说:因为我喜欢在回答中让你了解我的心。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为什么你总是让我等待?难道,你不知道,等待=失去信心=放弃?
  如果我是鱼,而你是水,那该有多好!水永远都知道鱼的想法,因为鱼在水的心里。
  但是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你永远都不知道我的爱,因为我也许根本不在你的心里!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2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 :*19*: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甚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22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 88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8 08:06 , Processed in 0.050494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